隆美尔-非洲的最后一抹余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隆美尔的突袭,使美军受到了一次难以忘怀的痛击。艾森豪威尔的海军副官2月23日在他的官方日记里直言不讳地承认:“骄横傲慢、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今天蒙受了耻辱,这是历史上我们最惨的败仗之一,我看这已是世所周知的事实。与彬彬有礼、明白事理的英国人相比,更使我们狼狈,‘确有羞愧之感’。”一份德军电文以轻蔑的语气谈到了美国军队的战斗素质,艾森豪威尔获得这一电文后,要求属下的每一个军官都看一看,“这份电文使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到懊丧……”

    痛击艾森豪威尔

    就在隆美尔准备对立足未稳的美国军队发起进攻的同时,进驻北非的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也在积极筹划着新的行动。这位在两年前还只是一名小营长的上将军官,也正在寻找时机准备在立稳阵脚后,向突尼斯的德军发起致命一击。

    艾森豪威尔正在面对是德军的第五装甲军团和非洲装甲军团两部分力量,所以他不得不在前沿阵地的两端同时加强防御。但相对来说,他更担心的这条战线的南端。因为这里不仅是美军脆弱且漫长的供应线的末端,而且这里的美军面对的是著名的沙漠之狐隆美尔。进驻到这里的美军第2军团根本就没有作战经验,只在登陆的过程中与法军打过一两天的仗,轻而易举得到的胜利使得他们更加自满和缺乏纪律性,他们对自己很快就要面对的情况缺乏准备。在艾森豪威尔看来,担任第2军司令的弗雷登达尔似乎不太胜任他的职务。这位美国军官好像过于关心他的指挥所的安全。他把指挥所设在离前方好几公里远的一道峡谷的沟中,只有一条狭小、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到那里。在耸立的高山下面,弗雷登达尔派了200名工兵干了三个星期,为他和他的参谋人员构筑地下掩蔽所,此后,他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指挥所。尽管艾森豪威尔对他很不满意,但由于他是马歇尔亲手挑选的,无法将其轻易撤职。

    1943年2月11日,艾森豪威尔从英国方面得到情报,阿尔尼姆将率德国第五装甲军团于近期在第2军防线北端发动主攻。虽然很多将领对这个消息提出质问,但艾森豪威尔却深信不疑。

    2月13日下午,艾森豪威尔抵达弗雷登达尔的司令部,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弗雷登达尔将主力部队第1装甲师分为两部分,A装甲战斗群和B装甲战斗群,并将B战斗群部署在防线的北端,作为重点防御力量。

    几乎在同一时刻,德军也在召开动员大会。在斯法克斯南面的一座飞机场里,隆美尔、齐格勒、第十装甲师指挥官弗里茨·冯·布诺奇、第二十一装甲师指挥官汉斯·格奥尔格·希尔德布兰特等人坐到了一起。会上讨论了德军即将展开的进攻计划,这次进攻将由美军防线的南部地区西迪布齐德开始,由阿尔尼姆的作战部长齐格勒指挥,时间定于2月14日,代号为“春风”。

    在这次进攻中,隆美尔的非洲装甲军团没有被赋予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

    2月14日早晨6点,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德军的进攻开始了。这是一次完全出乎艾森豪威尔意料的进攻,直到10点30分,当他到达弗雷登达尔的指挥所时,才知道德军正在从南部向美军阵地深处推进,他连忙调集附近的各个美军部队紧急支援,但由于部署的不合理和领导体制的不完善,没有哪个部队可以伸出援助之手。至下午5时,美军南部的A装甲战斗群全军溃散,狼狈逃往斯贝特拉方向,他们损失了44辆巨型坦克、59辆半履带车以及26门大炮。2月15日,德军乘胜追击。艾森豪威尔调集一切力量仓促堵截,到黄昏时分,美军又损失了54辆坦克、57辆半履带式车辆和29门大炮。A装甲战斗群实际上已被消灭。艾森豪威尔被迫退却,甚至将防线最南端的重镇加夫萨也放弃了。

    隆美尔由于自己的非洲装甲军团没有拿到主攻任务,所以没有亲赴战场前线。虽然他当时正在突尼斯南部视察马里斯防线,但他对美军的关注不曾一刻减少。

    当得知美军已放弃加夫萨后,隆美尔于2月16日上午7点30分亲自动身前往那里。

    一路上,到处都挤满了前进的坦克、汽车,以及俘获的吉普车和美式装备。坐在车中,隆美尔聚精会神地研究起作战地图来,美军的溃退再一次激发了他要再展雄风的想法。他想,要是他和齐格勒齐心协力追击敌军,穿过西部山脉,乘胜攻占那些隘口,最后他们就可以从后面对在突尼斯的全部英美部队形成夹击之势,这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隆美尔立即向阿尔尼姆建议让齐格勒的两个装甲师于黄昏时挺进,争取当夜攻占斯贝特拉。但阿尔尼姆根本没有隆美尔的那种气魄和气质,他无意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对于隆美尔的建议只是不置可否地应付了几句。

    但隆美尔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驱车驶入加夫萨,对那里的地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然后又冒着猛烈的冰雹回到营地,向阿尔尼姆的司令部挂了紧急电话。但阿尔尼姆不在,他手下的参谋人员要隆美尔放心,他们现已决定向斯贝特拉展开攻势。

    斯贝特拉是位于边远贫瘠的平原交叉路口上的一座古代罗马村落。隆美尔宣布,他决定投入非洲军团的突击队,从加夫萨向富里亚奈推进。继此之后,他有两个选择,因为道路是交叉的:他可以挥戈西北,向阿尔及利亚的特贝萨进攻,也可以进军东北,指向卡塞林,在那里与从斯贝特拉来的齐格勒的装甲师会合。

    2月17日下午,隆美尔率领非洲装甲军团的突击队快速发起进攻,径直穿过富里亚奈,然后转向东北。艾森豪威尔情知不妙,火速派出增援部队。他命令美军第9师炮兵部队急行军1200公里开赴新战场,把第2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的装备运送给第2军,并调拨阿尔及尔和摩洛哥其他部队的装备,以便把车辆、坦克、大炮和弹药送到前方。

    但隆美尔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美军的调动速度,美军在南部地区的主要空军基地转眼就落入了隆美尔的手中,汽油库火光冲天,两个机场共抛下了30架飞机。同时,驻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特贝萨地区的美军开始炸毁燃料和弹药库,准备后撤。隆美尔的热血不由得又沸腾起来。到下午4点,仅用三个小时,他先后攻占了到卡塞林沿途的全部据点。

    满怀激情的隆美尔仿佛重新找到了昔日的战场感觉,他冲锋在前,带领着自己的突击队奋勇直前,杀向卡塞林。他知道,只要他到了卡塞林,与齐格勒会师后,那么,更多的主动权将转向德军方面。

    但是,隆美尔想错了。当他兴冲冲地赶到卡塞林时,齐格勒的装甲师并未在那。缺乏战场洞察力和大将气魄的阿尔尼姆已把他的装甲师远远地调走了。

    隆美尔当即勃然大怒:“要是这三个装甲师都归我指挥,我会打得艾森豪威尔丢盔弃甲。”

    2月18日整整一个上午,这个稳操胜券的局势折磨得隆美尔几乎要发疯,他完全丧失了耐性,这么个千古难逢的好机会就让阿尔尼姆这个懦夫轻松地丢掉了。

    中午12点30分,气愤的隆美尔决定孤注一掷,进行一场巨赌,要把所有的兵力投入到阿尔及利亚境内的特贝萨。在隆美尔所有赌博性军事行动中,这是最具冒险性的一次,在以往,即使他在最为鲁莽的军事行动中,也一直保留着足够的后备队以防措手不及,因此他根本用不着担心会全盘输光。但是这次的局势却迫使他要用比以前更大的风险来扭转战局。他认为,如果他推进到特贝萨,再从那里向北派出侦察部队,那么突尼斯的整个美英军战线必将崩溃。

    决心已定,隆美尔迅速地把这项建议电告罗马:“倘若你们同意,我请求将第十和第二十一装甲师归我指挥,迅速向集结地区富里亚奈运动。”

    两小时后,凯塞林从罗马复电同意部队暂时归他指挥;同样的命令也下达给了阿尔尼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挡隆美尔了,他不由得满心欢喜。

    希特勒迎接从北非得胜后,回国休假的隆美尔。可事情并不是像隆美尔想像的那么简单,阿尔尼姆一直在保持着与隆美尔不合作的态度。当天夜里,当隆美尔亲自打过电话去的时候,这位第五装甲军团的指挥官依旧满怀敌意:“我计划在几天之内进攻突尼斯的西面,因此我需要使用我的第十装甲师。”

    对于隆美尔的计划,阿尔尼姆同样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进攻的重点应放在东面,譬如进攻勒凯夫。隆美尔指出这样会使进攻部队直接陷入美军正在前来支援的大部队手中,而从特贝萨展开进攻,则将直接打击美军较为薄弱的要害之处。

    但阿尔尼姆顽固不化,他悄悄地把自己反对这一计划的细节报告了罗马。

    18日晚,从来就没有战略眼光的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给隆美尔送来了新命令:隆美尔继续指挥第十和第二十一装甲师以及自己的非洲军团突击队,但进攻的头一个目标改为勒凯夫。

    2月19日凌晨两点30分,天空中阴沉欲雨。这是隆美尔一生中具有决定性的一天。自3个小时前他发出最后一道命令后就几乎没合上眼。他同时安排了3条进攻路线:在富里亚奈,一支意大利装甲突击队作好战斗准备,试探性地朝西北方向沿通往特贝萨的大路前进;另一支由贝劳威斯指挥的突击队则将强行闯过卡塞林隘口;而第二十一装甲师将直接向北挺进,从斯贝特拉推到勒凯夫。

    隆美尔暂时将第十装甲师控制在自己手中,然后他将注视着这三路进攻的发展情况,等他弄清楚了哪一支部队进展得最快后,他就会直接在那里担任该部队的指挥,并把第十装甲师也投入战斗。

    但由于与阿尔尼姆的意见分歧和罗马命令的改变,隆美尔已耽误了过多的时间。艾森豪威尔的援助力量已纷纷到位,在卡塞林山口,美国人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已占领了那里的有利地形,当贝劳威斯早晨发起进攻时,美军猛烈而又准确的炮击使得他们无法快速前进。下午,隆美尔驱车赶往斯贝特拉,检查第二十一装甲师的进展情况。

    希尔德布兰特带领的第二十一装甲师同样令隆美尔失望。他们花了4个小时才前进了仅仅25公里。连续几天的大雨之后,路上已全是深陷的烂泥,可走出烂泥地之后,又是复杂的布雷区。希尔德布兰特的进攻从中午时分就因地雷的阻碍受到拖延,而且还有一些力量极强的英军防御部队也赶来抵挡他的进攻。下午4点,他的坦克冒着倾盆大雨又开始移动,但遇到了更多的地雷。

    隆美尔最后决定放弃希尔德布兰特的进攻,将主要进攻路线确定在卡塞林方向,他要求第十装甲师协助贝劳威斯的非洲军团突击队,强行穿过卡塞林隘口。

    但第十装甲师此时却未见踪影。夜幕降临后,隆美尔只好出去寻找他们。该师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越过东侧的山脉,穿过阴暗的草原,正在向他这边赶来。

    “这帮家伙简直太慢了。”隆美尔怒气冲冲地说。

    夜已深了,隆美尔仍在寻找这个装甲师。最后,他终于在靠近斯贝特拉的一座古罗马村落的废墟里找到了正在休息的第十装甲师。但是更让隆美尔生气的是,阿尔尼姆根本就没有让第十装甲师满编制地过来,其中不仅被阿尔尼姆留下了两个营,而且还少了24辆“虎”式坦克。

    2月20日上午7时,隆美尔驱车回到了卡塞林。在前一天夜里,他曾命令贝劳威斯突破山口,然后沿左侧插向直通特贝萨的那条煤渣道前进。但当隆美尔回到这里时,却发现贝劳威斯丝毫没有取得进展,美军的援兵已经到位,德军方面的主动权不复存在了。

    隆美尔驱车驶出卡塞林村,沿着一条柏油路颠簸前行,路的前方有一片灰蓝色的山峦正耸立在大雨浸透、绿草丰茂的草原上。路之尽头消失在两山之间,那里就是卡塞林山口,德军的一支装甲步兵团在过去的24小时里苦苦进攻,却无法将其拿下。

    在离隘口3公里多的地方,隆美尔找到了战斗指挥官门顿上校。门顿见到隆美尔,立即报告:美国人仍控制着高地,因此他们仍掌握着穿过山谷的道路。

    隆美尔未听完报告就已满面怒气,他最看不惯指挥官站在部队的后面指挥战斗,他一把将门顿扯上指挥车,然后告诉司机直驶卡塞林山口,隆美尔在那里立即设下了他的流动司令部。这个时候,天空中飘起了夹杂着雾气的蒙蒙细雨。大约10点左右,弗里茨·冯·布诺奇将军风尘仆仆地赶来了。隆美尔扼要地询问了一下他的第十装甲师所处的位置,然后他要求布诺奇派出一营摩托化部队辅助门顿从侧面发起进攻。可布诺奇却说他要等步兵营到位后才能行动。隆美尔马上给了他一顿没好气的申斥,然后告诉他:“现在你自己去带那支摩托化部队,你要亲自领着它投入战斗。”

    隆美尔布置的这次进攻是由山口的两侧同时展开的。他安排好门顿上校这一侧后,又迅速地前往贝劳威斯那一侧,他命令贝劳威斯使用新式的奈比尔威费火箭发射装置向美军射击。这种六管的大杀伤力武器很快就使美国人扔下山口,开始逃窜。

    但是在山口的另一边,门顿的装甲步兵于下午两点报告说,有50辆美制半履带式车辆运来了数以百计的部队,另外还有大约30辆重型坦克。隆美尔扬了扬手,要求门顿不惜代价,强行突破。

    黄昏时分,两军终于在山口以北地区相遇,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坦克大战,场面非常壮观。美军坦克如潮水般向德军拥过来,炮火连天,烟雾弥漫,而德军则利用最新的奈比尔威费火箭炮,一通狂射。几个小时后,烟消云散,德国摧毁了美军22辆坦克,并俘获了30辆半履带式运兵装甲车。

    2月21日是个星期天,一大早,隆美尔驱车进人卡塞林山口,视察大厮杀后的战场。战场上尸横遍野,被打烂的美军坦克狼藉不堪,一些当地的阿拉伯人正在战场上四处游荡,寻找着战利品。隆美尔面对这场暂时的胜利,脸上没有笑容。他命令手下的部队在下午2点钟继续发起进攻,越过山口向前推进。

    2月22日,隆美尔也越过了卡塞林山口,来到了最前线。士兵们看到他的来到,脸上都显出了崇敬的神色。他和所有的士兵一样,在最前面的步兵和坦克中间穿行,在进攻最激烈的时刻,冲在美军炮火的轰击中,他时而卧倒,时而冲锋,皮大衣上粘满了泥土,浑身湿透。德军士兵看到隆美尔的表率作用,不禁士气振奋。战斗取得了迅速的进展。

    但随后,隆美尔却犯下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小小的错误跟他最终输掉了整场战斗不无关系。

    隆美尔在最前线的表率作用没有发挥到最后,不长时间以后,他一改过去的习惯,突然调头驱车回到了卡塞林山口。没有隆美尔在,第十装甲师向前推进的炮火和动力又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到2月23日早晨,第十装甲师经过一夜的混战,基本上还停留在隆美尔离开时的地方,甚至没有攻下距那里很近的下一个战略据点塔莱镇。

    塔莱镇实际上只驻守着一支力量单薄的法军小分队,艾森豪威尔早已预料那里是守不住的,而过了塔莱镇后,就是一条直通勒凯夫的坦途。美国人这个时候已做好了撤退的准备,正在忙着撤出重要机场和炸毁仓库;英军的陆军指挥官事先也已下令:倘有必要,可以放弃塔莱镇。由于美英联军害怕受到来自不同方向德军的围攻,他们在前一天夜间就已撤离了斯贝特拉:但正向那里推进的、愚蠢的第二十一装甲师甚至没有注意到美英军队早已丢弃了那里,仍然试探性地缓慢推进。

    正是由于德军没有像盟军意料中的那样快速推进到关键的战略据点,美军的增援部队先于德军抵达塔莱后,英军指挥官改变命令,要求所有的部队“不准以任何借口向后撤退一步”,必须与德军作战到底。

    当隆美尔获知英军已下令“不准撤退”的情报后,不禁长叹一声,期待胜利的愿望已成过眼烟云,战机不再,只能撤退。

    隆美尔垂头丧气地坐在指挥车里,一路倾听着雨点拍打车顶的声音,返回了卡塞林地区。这场战斗的失败就像跑马拉松的运动员在离终点线一步之遥的地方瘫倒下去一样,是那样的令人惋惜。当天下午,陆军元帅凯塞林和威斯特法尔上校前来看望隆美尔,威斯特法尔刚刚被提升为凯塞林的参谋长。

    这两个人像哄小孩子一样地劝慰着隆美尔。他们称赞他,奉承他,让他想到过去的光荣;他们还预言他已置美国人于比他先前预想的更为尴尬的境地。可是隆美尔坐在那里只是摇头,连身旁的电话铃响都没有听见。

    接下来,隆美尔开始大肆地攻击他所能想起来的所有人。首先他攻击阿尔尼姆违抗军令,没有给他派来整编的装甲师,然后他婉转地埋怨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对他进攻特贝萨的宏伟计划大泼冷水,反而下达了进攻凯勒夫的命令,随后他又责怪第二十一装甲师的行动过于缓慢。总之,他几乎对所有人都挑了一通毛病。最后,他正式下达命令:取消在卡塞林的全部进攻,立即返回马里斯。隆美尔要在那里向蒙哥马利报仇。

    尽管隆美尔的这次进攻因各种外在因素,最终丧失了战机,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但不言而喻,他使美军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美军第2军3万人的作战部队,有300人阵亡,4000人被俘。隆美尔还摧毁了200辆美军坦克,并缴获了60辆。

    正是由于隆美尔的这次突袭,美军受到了一次难以忘怀的痛击。艾森豪威尔的海军副官2月23日在他的官方日记里直言不讳地承认:“骄横傲慢、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今天蒙受了耻辱,这是历史上我们最惨的败仗之一,我看这已是世所周知的事实。与彬彬有礼、明白事理的英国人相比,更使我们狼狈,‘确有羞愧之感’。”一份德军电文以轻蔑的语气谈到了美国军队的战斗素质,艾森豪威尔获得这一电文后,要求属下的每一个军官都看一看,“这份电文使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到懊丧……”

    趁此机会,艾森豪威尔重新调整了部队中的高级指挥官,甚至打发其中一些人卷起铺盖回家。美军第2军司令弗雷登达尔终于被拿掉了,新任司令就是著名的美国将军乔治·S·巴顿。此前,巴顿正在摩洛哥负责第1军的工作,能来到突尼斯接管第2军使他非常高兴,他说:“我们一抵达北非,我就看出隆美尔将在突尼斯加紧攻势,我希望能够与那个厉害的杂种厮杀一场。我花了多年时间磨炼自己,准备对付这个家伙,对他的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个战役,自认为对他了如指掌。我平生的愿望就是能追杀他一阵,然后在战场上亲自找到他,并亲手把他击毙。”

    但巴顿却未能与隆美尔在非洲谋面,当他于3月3日正式接手第2军时,隆美尔已收拾好行装,即将踏上返回本土的行程。

    按照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想法,隆美尔应该在2月22日前离开非洲。但此时的隆美尔却一拖再拖,没有丝毫要离去的迹象。他在凯塞林来视察时仅仅谈到要向蒙哥马利发动反攻,并建议从马里斯防线开刀。凯塞林经过一番考虑,随后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议。他私下征求隆美尔的意见,问他本人愿不愿意接受非洲这两个军团合并后的这个集团军司令的职务。隆美尔佯作不高兴的模样说:“考虑到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态度,以及阿尔尼姆事先已被提名担任此项职务的事实,我无意担任集团军司令。”

    2月24日,隆美尔又坐在指挥车里,静悄悄地倾听着几公里外卡塞林山口附近回荡着的雷鸣般的爆炸声。这是他的部队在撤出那里之前正在搞破坏活动。

    下午4点,隆美尔怅然望着他的部队全部撤出的全过程,这才发动汽车,开往他在斯贝特拉新设的司令部。刚抵达那里,尾随而来的美军轰炸机共有18架,编成队形在他的汽车队前方约100米的地方展开了“地毯式”轰炸,隆美尔不得不卧倒在地。

    走进司令部,等待着隆美尔的是来自罗马的正式命令,委任他为非洲集团军司令。他怀着迷惘的心情估量着这一新的职务。

    蒙哥马利不给隆美尔复仇的机会

    隆美尔郑重其事地接受了作为集团军司令的新职务。但是,凯塞林、阿尔尼姆以及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却似乎只是把他的这一新职务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荣誉,对于他的权力却置若罔闻。阿尔尼姆不与他讨论新的进攻计划;罗马方面总是直接与阿尔尼姆和梅斯商议军机事务;甚至希特勒的情报署长到访突尼斯也不拜访隆美尔。

    与此同时,新成立的非洲集团军内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居于首位的就是他们所面临的巨大给养困难。在突尼斯,非洲集团军每月至少需要给养8万吨,但他们实际上每月却只能得到2万5千吨。特别是汽油,由于油船渡过地中海仍然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所以他们只能靠空投的办法才能获得这种重要的军用物资,而空投则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另外,非洲集团军的指挥机构也是一片混乱,谁也弄不清到底谁是突尼斯的最高指挥官。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隆美尔正在计划用两个师的兵力首先向南面的英军发起一次攻势,可他却无法指挥动其他的部队,停留在这里的凯塞林时而对各个部队直接下达新的命令和指示,而阿尔尼姆却仍在控制着他的第五装甲军团。

    2月24日,隆美尔理直气壮地打电话给凯塞林,对混乱不堪的指挥机构大发雷霆。随后他又找到威斯特法尔,要求他让第十和第二十一装甲师在已攻占的东多赛尔山口多坚守几天。这时,他才知道,阿尔尼姆正在准备向贝加发起新的进攻,代号为“傻瓜行动”。隆美尔直言不讳地说:“要进行这样的进攻,本来就该在进攻勒凯夫的头一天打响。”他怒气冲冲地叫人去找他现在的下属阿尔尼姆。结果他得到的消息是阿尔尼姆当天早晨已被召回罗马去了。隆美尔气得无话可说,他手下的将军竞背着他被召回罗马,而这位将军竟然也就去了。他决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击一下阿尔尼姆的气焰。他直接给第十装甲师打电话,获悉该部队已经开始了阿尔尼姆不愿意看到的后撤,隆美尔随即批准继续撤退。他预言这次行动因为力量过于薄弱,不可能取得成功。事实是,到了3月3日,阿尔尼姆坚决要进行的“傻瓜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了,参与这次行动的第七装甲团第二营全部被歼,501重型坦克营损失了9辆“虎”式坦克。但对隆美尔来说,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傻瓜行动”使他在马里斯向蒙哥马利发起的进攻推迟了两天。

    在2月下旬,隆美尔再次经受心脏病、神经痛和关节炎的折磨,但他已下定决心要在离开非洲前和蒙哥马利把账算完。很多天来,隆美尔沉思默想,夜不能寐,绞尽脑汁地研究着眼前的那些图表和空中侦察照片。他测定距离,写下计算结果。

    他计划于3月4日在蒙哥马利未动手前就发起猛烈的进攻。“先下手为强,”他对指挥官们说,“我们不能仅限于防御,要摧毁敌人总攻前的准备力量……第一个目标就是梅德宁。”

    他知道这将是一次很艰难的战斗。蒙哥马利的部队大部分集结在梅德宁,而且在地形上,隆美尔的马里斯防线并不利于发起突然袭击。

    2月28日,所有参战的德意两军将军齐聚一堂,召开作战会议。隆美尔破天荒地改变了他过去的一贯战术,建议来一次两面夹击,两个师(第十和第二十一装甲师)从海岸附近的北线出击,另外一个半师(第十五装甲师和第一百六十四轻装甲师的一部)从南线穿插出山,进攻梅德宁。隆美尔解释说,蒙哥马利再能干也只能料得到来自北边的进攻。

    但隆美尔的计划刚一公布就使得与会者一片哗然。贝劳威斯指出,德军自己在北线已埋设了成千万的地雷,“我们埋设的地雷有真有假,以防英国人取走。要是再将地雷区炸掉,就会事先警告敌人我们发起进攻了。”

    接下来,梅斯提出了一项相反的建议,他认为全部兵力应该穿过马特马达山脊。隆美尔不赞成这个建议,理由是一旦汽油车和弹药车被英国飞机击中起火,就很容易堵塞狭窄的公路。“两面夹击很有可能成功,”隆美尔说,“你们必须把全部力量投入战斗,不留一辆坦克、一辆汽车、一门大炮。”

    德军土兵正通过巴黎凯旋门。他问梅斯,蒙哥马利的大炮位置在什么地方。这位意大利将军回答说,空中拍摄的照片表明多数大炮部署在梅德宁和海岸之间,在那里发起进攻极为不明智。

    但隆美尔仍然不让步。他指出:“阿拉曼战役中我们吃够了在远距离与英军坦克作战的苦头。但是突尼斯这里的经验证明,我们的坦克在近距离范围内要比英军的坦克占绝对的优势。因此我们的坦克需要复杂的地形借以向前推进。”但隆美尔的这个意见仍然受到反对。

    五个小时后,会上依然什么协议也没达成。于是隆美尔指示梅斯本人拟定一项作战计划。梅斯坚持采用简单的单面进攻的战术,不赞成隆美尔的两面夹击。于是隆美尔只好甩手不干。由梅斯制定的这次梅德宁战役计划,被命名为“卡普里”军事行动。由于阿尔尼姆的“傻瓜计划”使得德军向英军进攻的时间被迫推迟,英军的准备已经较为充分。而梅斯放弃隆美尔两面夹击的计划,执意单面强攻,已注定了这次行动的失败。

    进攻未开始之前,蒙哥马利已开始从海岸把大炮和部队调到梅斯选择为突破口的南部地带了。

    3月5日,卡普里战役打响的前夕,隆美尔向德国指挥官们发表了一通鼓舞士气的讲话,然后在下午两点沿着景色壮丽的曲折山路驱车前往713高地,从这个制高点上他可以看到25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战斗情况。

    事实上,蒙哥马利事先已从密码破译机获得的情报中掌握了这次进攻的方向和确切的时间。蒙哥马利后来在回忆录里轻松畅快地写道:“我已算定隆美尔的进攻将按既定方向展开,我早就在照着自己选择的计划准备去迎击他了。”但这一次并不是隆美尔的进攻,仅仅是梅斯的主意。隆美尔早就预料到:这次行动必将失败。

    在梅德宁战役刚打响的几个小时里,隆美尔在713高地上观察不到战斗的进展,因为整个战场正在被山间的烟雾笼罩着。

    3月6日上午6点,德军开始了炮击,奈比尔威费火箭炮从第十九轻装甲师的地段发起一阵狂轰。在晨曦中,透过浓雾可以看到令人眼花缭乱、漫天飞舞的炮火。这是一幅极为壮观的战斗场面。第十装甲师推进到哈勒夫山谷,但隆美尔在713高地上观察不到它的进展。直到上午8点,天空晴开了,他才清楚地看到第二十一装甲师的进展情况。

    接着大厮杀开始了。三个装甲师,后面跟着卡车运载的步兵穿过宽阔空旷的平原,推进到离梅德宁不足15公里的一座山脊上。在这里他们遭到蒙哥马利老谋深算、严阵以待的反坦克炮火的轰击。

    蒙哥马利后来回忆道:“隆美尔在黎明时开始向我进攻。他真是个大草包。我在那里设下了500门可以发射六磅重炮弹的反坦克炮,而且还有400辆坦克和占据着要冲的英勇善战的步兵,此外还有大批的重炮。他们冲过来可真是天赐的礼物。那家伙一定是疯了。”

    中午时分,隆美尔看见了头一天才上任的非洲军团司令汉斯·克拉默将军。后者报告说,他的坦克仍在原地没动。“这次进攻显然正中敌人的下怀,”克拉默声称,“地上遍布地雷,而在西南方的正面也有一道火炮防御屏障。”从英军俘虏和侦察营缴获的文件中可以证实,蒙哥马利事先就已对卡普里军事行动的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

    隆美尔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的心已飞到了德国本土,对这里,他真的已不再留恋了。他不愿意再跟这些意大利蠢猪一起呆下去了。

    下午5点,隆美尔取消了这次进攻。他的145辆坦克损失了50辆。“两面夹击的进攻肯定会有效得多,”他哀叹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使敌人措手不及,所以这次行动早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黄鹤已去空余楼

    3月初,早在梅德宁战役之前,隆美尔就向希特勒发去了一份对突尼斯局势的估计报告。这份报告是他与阿尔尼姆及其他专家们经过长时间会谈后做出的一份力量对比的图表。阿尔尼姆认为:“要是给养物资送不到我们手中,到7月1日,突尼斯这里的一切全都泡汤。”隆美尔的集团军现有德意士兵共34万6千人,其中只有12万人尚具有作战能力,要他们继续战斗下去,每月至少必须提供6万9千吨给养物资。如果尚需物资贮存,以备将来的军事行动之用,阿尔尼姆认为起码还要上述数字的一倍才行。但在1月份,虽然意大利商船已做出英勇的努力,并损失了51艘补给船中的22艘,却只运来了4万6千吨给养物资,3月份大约也是这个数字。

    隆美尔根据阿尔尼姆的统计提出:德国最高统帅部应该授权他再次撤退,并在蒙哥马利开始进攻前放弃马里斯防线,同时把梅斯的20万部队撤到自昂菲达维尔向内陆延伸的较易防守的小段战线上。也就是说,突尼斯的德意军团将防守在周长为150多公里的战线上。隆美尔承认这将意味着除了突尼斯城及其外围的一小块地盘外,必须放弃所有地段及重要的机场。在报告的最后,隆美尔提请“迅速做出决定”,因为蒙哥马利在下一次月圆时很可能发起进攻。与此同时,他自作主张地提前下令在昂菲达维尔构筑新的防御工事。

    德国陆军参谋长约德尔于3月4日晚些时候向希特勒宣读了隆美尔的报告。希特勒听过后,不由得联想起1942年11月以来,隆美尔就进攻突尼斯的有利之处而许下的那些振振有辞的诺言。“这和他从前对我们讲的话简直大相径庭,”希特勒怒气冲冲地说道,“他想把部队撤到昂菲达维尔去,这绝对不行。”

    “我立即起草复电。”约德尔说。

    3月7日早些时候,仍旧站在713高地上的隆美尔收到了来自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复电。希特勒的拒绝使他惊恐万状。约德尔在电文中直接引述了希特勒的话:“陆军元帅隆美尔对局势的估计截然不同于他在的黎波里以东期间的估计。那时他认为一旦撤到目前的马里斯防线,一切潜在的危机就会随即消失。现在却要求把两个军团撤到突尼斯和比塞大一带无法施展的桥头堡地区,这必将是失败的开始。”希特勒根据约德尔的意见提出了解决办法:这两个装甲军团必须不断地向敌人进行短时而有力的攻击,使敌方失去平衡。至于补给问题,运往突尼斯的给养物资将“增加一倍,以后再翻一番”。希特勒就这样许诺隆美尔,但是他并未透露具体的实施办法。

    看着这份电文,突然地,确实十分突然地,隆美尔感到自己病得已无法再支撑下去。他随手扔掉了约德尔的复电,一下子钻进车子,立即驱车下山。在回司令部的途中,隆美尔告诉他的随从人员:“我决定马上接受治疗——一刻也不再耽误。”

    当天下午,隆美尔开始向他的将军们告别。阿尔尼姆没有赶来,因为他又一次瞒着隆美尔到罗马和凯塞林商谈去了,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才回来。

    3月8日,匆匆赶回来的阿尔尼姆紧抓住隆美尔的手,恳求隆美尔利用他的影响挽救仍在非洲的这两个装甲军团的命运。“我们经受不起第二个斯大林格勒的打击。还要等些时候意大利海军才能把我们救出此地。”

    隆美尔两眼空洞地看着阿尔尼姆,过了好一会,他才说:“我将竭尽全力做到这一点。”他举起元帅拐杖敬了一个扎,并许下诺言:“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会回来的。”

    事实上他是一去不复返了。他的私人参谋、司机和汽车早已在他上路前就已返回了德国本土,并且还带走了他通常在总结战斗时用的打字机和文件。

    第二天,即1943年3月9日上午7点50分,隆美尔在斯法克斯登上飞机前往罗马,随行的有伯尔恩德上尉、霍尔斯特教授。他再也不会踏上非洲的土地了。

    下午5点,隆美尔晋见了墨索里尼。他素来对这位法西斯独裁者深表钦佩,但却鄙视他手下的那帮人,认为他们腐败无能。隆美尔和墨索里尼的会见是在和睦的气氛中进行的。他们一共交谈了25分钟。

    墨索里尼用流畅的德语不紧不慢地询问卡普里军事行动失败的经过:“英国人事先知道我们的进攻吗?”

    “知道。”

    “你认为马里斯防线如何?”

    “我们已尽了全力去加强它的防御,并埋设了18万颗地雷。但那是一条从前法国人的防线,没有天然的反坦克防御工事。”

    “蒙哥马利会在什么时候开始进攻?”

    “可能在下次月圆的时候。大约3月15日。他现在约有11000辆卡车和坦克。虽然他的空中力量比阿拉曼战役时削弱了一些,但他的大炮却占有绝对优势。”

    最后,墨索里尼郑重其事地挤出这么几句话:“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突尼斯。它是欧洲的最后堡垒。一旦丢失突尼斯,世界力量的平衡就会于我们不利。”

    隆美尔同意他的看法但是他警告说,目前这个桥头堡近650公里的防线过于长了点。一切都取决于给养问题。

    墨索里尼似乎很同意隆美尔的看法,但在会见结束时,他却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一向抱着乐观的态度。我们有我们的问题,可我知道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样也有他们自己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根本的问题在于意志力。任何人,只要拒绝接受认输这种观点,他就一定会打胜的。”

    第二天,即3月10日,下午3点15分,隆美尔到了德国已攻占了的苏联领土上。一位中校驾车从卡利诺夫卡机场把他接到“狼穴”,希特勒在乌克兰腹地的那个秘密司令部。希特勒就是在这个简陋的临时木建营房里野心勃勃地策划了他在苏联南部的夏季攻势的,然而它的结局却是进攻部队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25万人在那里遭到了围歼。不过希特勒已经在着手进行反攻了。

    隆美尔到达的时候,希特勒还在巡视曼施坦因在札拉罗什的前线指挥部。隆美尔利用这段空隙时间,私下和他在希特勒参谋人员中的老朋友聊天。下午6点,元首乘着四引擎的大型秃鹰牌轿车回来了,他派人来叫隆美尔。

    希特勒喝着苹果皮加肉桂的淡茶,不动声色地仔细打量着隆美尔。这位陆军元帅的脸庞和脖子上长满了沙漠地区的脓疮,颈上围着绷带,他“神情沮丧,神经已支离破碎。”

    隆美尔也在端详着希特勒,元首看来形容枯槁,一副病态,被斯大林格勒搞得心烦意乱。

    但是希特勒说,人们在失败后总爱看到黑暗的那一面,“这是一种往往使人做出错误结论的危险倾向”。隆美尔完全清楚希特勒是在含沙射影地说他。他极端憎恨人们给他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此后,隆美尔接连三天参加希特勒主持的大规模的军事会议,并定期地陪希特勒喝茶。一次,他同希特勒一直聊到清晨1点半,因此有人说他仍在骗取希特勒的宠信,这使隆美尔大为不快。

    此时,戈林的威望已经江河日下,因为德国空军无法阻挡盟军对欧洲的美丽城市进行灾难性的空袭。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的潜艇部队传来的消息要稍好一些。党卫队这颗明星正在冉冉上升,因为和正规陆军部队相比,武装党卫队的精锐部队在苏联一直干得挺出色。隆美尔把突尼斯的局势作了全面汇报,强调了与意大利人相处的难堪局面。隆美尔再次请求收缩昂菲达维尔防线,但是希特勒不肯同意。

    3月11日,希特勒出人意料地派人召来隆美尔,授予他骑士十字勋章上佩戴的钻石。隆美尔成了第一个荣获钻石的德国陆军军官。但他仍然不肯放弃他的收缩昂菲达维尔防线的要求。晚间11点20分,希特勒邀请帝国元帅戈林和隆美尔一道进餐,随后召开了联席会议。

    隆美尔继续坚持收缩防线的要求,这是他能为阿尔尼姆及其将军们做的最起码的一件事。希特勒夜里仔细考虑了这一要求,第二天中午,他把隆美尔叫来说,他决定赞同隆美尔的意见,尽管只是一部分。希特勒决定:“把第一装甲军团的步兵调到收缩的防线上,即昂菲达维尔稍偏南的瓦迪阿卡里特地区。但要用更多的部队守住马里斯防线,如果该防线有被突破的危险,可以放弃。”这样一来,轴心国的防线就缩短了300公里。希特勒接着宣布,海军司令邓尼茨上将将亲自飞往罗马向墨索里尼施加压力,以加速对突尼斯给养物质的运输,至少每月得送去15万吨补给物资。

    隆美尔终于觉得自己的希望得到了满足。

    45分钟以后,他向希特勒告辞,飞往新维也纳,露西正在那儿等着他。与此同时,一封电报送到了正在罗马的凯塞林手中,“元首批准了隆美尔陆军元帅的病假……此事务必绝对保密,甚至对指挥官和士兵均不得泄露。”隆美尔写信告诉阿尔尼姆,他跟希特勒经过讨价还价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他接着说:“令人不快的是,元首没有答应我立即回到非洲去的迫切要求,而是命令我立刻开始治疗。我时时刻刻都惦记着非洲,并为之感到担忧。”

    2天以后,希特勒让邓尼茨带给墨索里尼一封信函,这是一封在希特勒的特大号打字机上打下的十页纸的长信。希特勒解释:“鉴于医生的建议是刻不容缓的……我请求你务必对隆美尔的离职和目前非洲指挥的变动绝对保密……不管后人怎样评价陆军元帅隆美尔,对于他的士兵,特别是对于德军士兵,他在每一个指挥岗位上都曾经受人爱戴。他的敌人过去害怕与他对垒,现在也是如此。”

    但在此时,非洲正是一片黄昏的景色。晚霞从西天的云层里懒洋洋地斜铺在天空中,然后慢慢地散去,直到剩下最后一抹霞光,尽管这道霞光是那么绚丽,那么迷人,那么让人留恋,但最终还是无情地被夜色吞没了。

    接下来的9个星期里,隆美尔度过了他安安静静的疗养生活。在这几周里,隆美尔一直在撰写他的战争回忆录。露西担任打字工作,14岁的曼弗雷德用铅笔在作战地图上划出轮廓线。每当隆美尔动笔,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同时也使他想起了许多问题。自1941年2月以来,10000名德国士兵,包括9名将军已在非洲命丧黄泉。

    他仍旧惦记着非洲,一直和军事上作为他的副手的阿尔尼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阿尔尼姆负责向他汇报每天的形势。

    当时的事实越来越明显,突尼斯已经大难临头。隆美尔对曾在自己手下的几位将军——克拉默、贝劳威斯,乃至阿尔尼姆等人的命运深感忧虑。他清楚阿尔尼姆的境况已是岌岌可危。阿尔尼姆只剩下70辆坦克,用的燃料全是从惨遭轰炸的突尼斯城弄来的劣等白酒和酒精。隆美尔致函最高统帅部,请求至少应该把最有价值的德国专家和军官从非洲撤走。但是凯塞林却仍然像从前一样抱着乐观态度,他对最高统帅部说,一旦给养物资运到,守住突尼斯是不成问题的。希特勒偏听了凯塞林的话。他命令,“必须千方百计守住突尼斯”,部队必须战斗到最后一枪一弹。

    1943年3月下旬,美英军队在完成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之后,终于向突尼斯的剩余德意军队发起了进攻,英军亚历山大指挥的18集团军,至少有20个师又4个独立旅,人员和装备齐全。而德意联军只有14个师又2个旅,人员和装备的缺额很大,每师平均人数不超过5000人,且又处于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两支大军之间,态势十分不利。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指挥的第8集团军以其大部分兵力攻打马里斯防线,并以一部分兵力从西南进攻德意联军的后方。德意联军面临被合围的威胁,不得不北撤马里斯防线的守军,并于4月中旬退至突尼斯北部。

    4月19日,英美联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了总攻。英军第8集团军自南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联军从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18天的激战,于5月7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25万德意军队由于没有运输船只可供撤退,只好于5月13日宣布投降。轴心国在非洲的冒险行动全部化为乌有。在这被押进盟军战俘营的25万人中,有15万是德国人。

    德意军队在非洲的彻底覆灭,使得隆美尔空留在那里的名字也不复存在了。隆美尔的非洲生涯已完完全全地结束了。

    “沙漠之狐”永远地离开了沙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