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品行与读书一样重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做人,而不是传授知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可见,读书人应将培养自己的品行放在首位。因为道德品行一旦缺失,即便再有智慧也是无法弥补的。可以说,培养良好的品行是每一个读书人的首要任务。
要想拥有良好的品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细节也能决定成败,可能很小的一个不良习惯就会无意中断送我们的前程。因此,读书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良好的品行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人生的成功。
有人说,拥有高智商就能获得成功,但是一个人如果因为拥有学富五车的学识而骄傲自大,或是不走正道,获得一时的成功或许很容易,但却很难长久。而如果能有一个好品行,再加上丰富的学识,必将使自己获得幸福、快乐,受人尊重。
关于品行,古人一直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和追求。许衡不食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故。
许衡是金末元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自幼勤读好学,天资聪颖,七岁入学,曾问老师为何要读书,老师回答说:“为了考科举。”许衡又问:“仅仅是这样?”老师大为惊异。后来每次讲书,许衡都要问为什么,以致老师对其父母说:“令郎聪敏过人,我不能胜任,请别求名师。”便辞馆而去。
后来,由于战乱,许衡和许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的时候,由于长途跋涉,天气又热,大家都非常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而许衡则端坐在树下,一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啊?”
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呢!”
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
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东西,如果不合乎道义,即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接受。”就这样,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许衡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品行的人必定会成为一个优秀、受人敬佩的人,从而得到他人的重用,改变自己的命运。好的品行犹如阳光一样灿烂,闪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好的品行更如涓涓的细流,滋润自己也滋润别人。
培养良好的品行有利于丰富一个人的特质,开发一个人的潜能,使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建立自我、尊重他人以及关怀社会。因此,在少年时期培养良好的品行,未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应对各种挑战。
培养良好的品行一定要牢记:谦虚才能赢得美名,刚毅才能性格坚忍,诚恳才能获得信任,勤勉才能获得财富,俭朴才能富足一生,节制才能生活美好,整洁才能受人喜欢,中庸适度才有退路。
读书小贴士
良好的品行会让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低劣的品行则会让你的人生之路渐渐走入死胡同。因此,要从小意识到良好品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自己端正的品行。
为人谦逊:“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一种花,名叫非洲芙蓉,花开的季节,一根根柔弱的枝条上垂挂着一簇簇粉红色花球,每个花球由二十余朵小花聚集而成,十分娇艳。最独特的,是它那永远低垂着头,一副谦逊的样子,让人心生敬佩,因而它又被称为“谦逊之花”。
是啊!很多娇艳的花搔首弄姿,可非洲芙蓉却选择了颔首低眉,静静绽放。这是一种更具内涵的美。其实,人也一样。在学习上,同样要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谦虚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地去完善自己。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每个人都有值得其他人学习的优点,每个人也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成为其他人的老师。所以,读书求学应该要有谦逊的态度,沾沾自喜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
谦逊,不仅能够让自己学有所成,而且能让他人由心而生敬佩之情,甚至成就自己良好的声誉。神医扁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医。青年时在管理客馆时结识了名医长桑君,后得到长桑君的真传,学到了很多医术禁方,便开始了行医生涯。由于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
有一次,在巡诊齐国的时候,齐国国君要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扁鹊听后却坚决不肯接受,并说自己的医术并不是天下第一,自己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他高明。
齐国国君听后不解地问道:“既然你两个哥哥的医术都比你高,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呢?”
扁鹊答道:“我二哥能够治大病于小恙,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现微小症状之时,就及时加以根治了。所以在外人看来,他并不会治大病。”
齐国国君继续问道:“那你大哥的医术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够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得了什么病,然后在他得病之前就及时治疗,所以也被人认为不会治病。”
扁鹊接着说道:“只有我扁鹊,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又不能防病于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时,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我的两个没有名气的哥哥才是神医,而我只算得上是名满天下的名医罢了。”
扁鹊医术了得,却自认为医术不及两位哥哥。其实并不是他的医术真的不如两位哥哥,而是扁鹊懂得谦逊,他知道自己的医术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像扁鹊一样,将“谦逊”二字时刻铭记在心。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只不过是海洋中的几滴水罢了,只有谦逊才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要有谦逊的态度。父母比我们年长,他们拥有丰富的阅历,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导师;老师的学识比我们高深,可以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任何的自以为是都有可能成为班门弄斧。同学之间更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学习才能一起进步。
另外,与陌生人相处就更应该谦虚了,因为我们不了解对方到底有怎样的内涵,也不知道对方的知识水平。过于骄傲自大,很可能被他人嘲笑。唯有谦虚才不会“暴露”自己,从而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尊敬。
总之,谦逊就像非洲的芙蓉花,永远以低头的姿势,绚丽地绽放,默默地吐香。谦逊之花,散发着一种别样的美!做一个谦逊的人,我们也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令人为之深深折服。
读书小贴士
有句话说得好:“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经常吹嘘自己的人往往学识肤浅,而那些谦逊的人大多有真才实学。所以,学习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样才能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究善自身,拓宽知识领域。
责任意识:勇于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梁启超曾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可见,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来说,责任意识都是极为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责任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二是指一个人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的事情。责任属于一种心理情感,它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简而言之,每个人都应当做好自己能做的分内之事,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省,对于自己不负责任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尤其是面对责任不能逃避。只有从小培养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才能成为一个对人对己高度负责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拥有良好的责任品质会帮助我们成为伟大的人。
美国一个12岁的小男孩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在户外玩足球,由于玩得过于兴奋,小男孩一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一户人家的窗户上,结果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从屋里跑出来,很生气地问:“是谁干的?”伙伴们见状纷纷跑了,小男孩没有跑,而是走到老人面前,低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并没有开恩,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小男孩怯生生地告诉父亲自己闯的祸。父亲听后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后来在母亲的开导下,父亲才冷冰冰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你闯的祸,就应该由你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
片刻,父亲掏出钱并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是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的,不过,你必须想办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地跑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为了还父亲的钱,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到餐馆刷盘子,甚至是捡破烂卖钱。几个月之后,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慰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后来,这个男孩便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在提及往事时,里根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其实,我们和里根总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下各种错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承担一丁点儿的责任,总喜欢任性妄为。比如不愿意承担家务,认为这种事情与自己无关;或是向父母一味地索取,而且还对父母颐指气使;在学校旷课、迟到、不认真听讲;等等。
这些不负责任的表现,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我们应该认识到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勇敢承担责任的意识。有了责任意识,才能在心底自发地促使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
那么,如何更好地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呢?我们可以给自己列一张表,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详细地写出来,包括我们在学校里该尽到的责任,以及在家庭中该尽到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们还可以请父母做我们的监督员,对我们的行为进行监督。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承担责任,才意味着真正的成长。
读书小贴士
我们可能会说,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但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逃避责任、坐享其成,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潇洒走一回”。
懂得包容:心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大
包容是一种情怀,理解别人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包容是一种智慧,给别人机会,也把机会留给自己;包容更是一种美德,它彰显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折射出一个人的涵养境界。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具备包容的品质。
包容,对于青少年来说,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人要有包容之心,对别人的错误、不足能够包容,不斤斤计较;二是在学习方面也要“包容”,学习的知识面要广。
当我们接触的知识面更宽广时,我们的眼界就会变得更开阔,心自然也会跟着变得宽广起来,这时就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和别人较真了。有了包容之心,也就意味着我们有着更为远大的志向,这是成大事者该有的胸襟。
林肯在竞选总统前夕,一次在参议院演说时,一个议员羞辱他道:“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
面对突如其来的羞辱,林肯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淡淡地说道:“我非常感谢你让我记起了我的父亲,虽然他已经过世了,但我会记住你的忠告。不过,即便我当选了总统,我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样好。”
参议院陷入了一片沉默。
接着,林肯面向那个议员说道:“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他们的鞋子不合脚,可以请我帮忙。虽然我技术不高,但也从小跟随父亲学会了做鞋子的技术。”
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你们也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鞋子是我父亲做的,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的手艺绝对比不上我父亲的。”
说到这里,所有的嘲笑都化作了真诚的掌声。
事后,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而林肯却温和地说:“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的确,林肯的包容让他成功地得到了政敌的尊敬,这也是他能够受到美国人民敬仰的原因之一。作为青少年,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包容之心呢?
但要真正做到包容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做到的,而需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作为青少年,我们头脑容易冲动,对很多事情可能会表现得很不理智。所以,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包容的重要性,多想想自己以往接触到的人和事,与其生闷气不如将心胸放开,这样就不会再受到无谓的事情的影响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智也会慢慢地磨炼出来。
包容,需要发自内心,真正的宽容应该是真诚的、自然的。拥有包容的智慧才能更好地为人处世。误解、谩骂、嘲讽,很多时候不必去计较,只有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去宽容,这样的人生才不会被羁绊,才会轻松自在和快乐。
读书小贴士
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一些余地,你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请相信,一个宽容的人,一定能得到幸福快乐的生活。
诚实守信:比知识更重要的财富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他就不能立足于社会。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皇甫绩遵守承诺,自愿受罚。
皇甫绩是隋朝著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生计,就带着他回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失去了父亲,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人,对孙辈们管教很严格。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结果把上午留的作业忘了。后来,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重打了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不忍心打,就把他叫过来说:“你还小,这次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然将来怎么能成大事呢?”
虽然如此,但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也犯了错误,外公没有责罚我是出于心疼,可是我自己应该履行立下的承诺。”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
表兄们一听,以为皇甫绩在开玩笑,并没有理他。皇甫绩却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如果触犯规矩就要履行挨打二十大板的承诺。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敢于兑现承诺、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诚信品德他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诚信是无形的,但却能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中明显地察觉出来。皇甫绩的行为就是诚信的表现。他被免于责罚是合理的,即便不要求受罚同样也是合理的,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虽然有些事自己不说,别人也不会知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不诚信而产生的种种后果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作为青少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诚信都应该是我们道德学习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学习上,态度要认真,不能偷懒,不能为了应付学习而学习。尤其是考试的时候,不应该打小抄、和同学商量,这些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只有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应对考试,才能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
在生活上,对待家人,我们更应该诚信,尤其是对父母不能撒谎,做了什么就是什么,没做什么就要坦然承认。另外,和朋友约定了的事情,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该信守约定,否则随随便便失约就是不守诚信的表现。一旦形成习惯,诚信便会离我们而去。
诚信不仅是一种自尊、自重、自爱的表现,更是真实的自我、坦荡的自我。它犹如一束火光,照亮黑暗。诚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它会跟随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一生幸福快乐。
读书小贴士
一个人的威信来自他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来自平时的恪守诚信。诚信是我们做人的重要法宝,也是一个人生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它与我们做人处事息息相关。一旦失去诚信,就等于将自己毁灭。因此,诚信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的美好品质。
学会自律:一个优秀者的必备特质
道德的产生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所以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自律,就是在没有人监督约束的前提下,能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自觉地做到并做好该做的事情。
其实,自律和诚信一样,完全依靠自觉,不是别人要求我们怎样,而是我们自己要意识到应该怎样。一般来说,自律的人常常表现出自觉性、自制性、包容性、坚持性和自主性等人格特质。要成为强者,自律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特质。
自古能够成大事者,无不具有自律精神。明朝首辅大臣徐溥就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徐溥储豆的典故至今仍广为传颂。
徐溥年少的时候就性格稳重,举止老成。在私塾读书时,常常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有一次,私塾老师发现他口袋里鼓鼓的,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于是走近了准备责骂他贪玩,后来发现原来他兜里藏着的是一本手抄的儒家经典语录。从此之后,老师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不仅喜欢读书,而且还十分自律,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说一句善言,做一件善事,就往一个瓶子中投一粒黄豆。
另外,如果自己产生不好的想法,或是言行出现了过失,便往另一个瓶子里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于是他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则越来越少。
徐溥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力,不断地磨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直到后来成为内阁首辅,他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独处时,他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严谨地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不被外物左右,丝毫不减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律精神。
作为青少年,我们也需要有徐溥这样的自律精神,尤其是在学习上,如果不自律,变得懒懒散散,学业就会一事无成。那么,如何让自己更加自律呢?
1.制定学习规则
自律,需要通过规则来约束。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起种种规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行动。比如,学习上可以规定自己上课不随便说话,不搞小动作,认真专心听讲,等等;生活上则可以规定自己学会节俭,不乱花钱,学会自己做家务,等等。
我们可以将这些规则在纸上写出来,以便于时刻提醒自己,甚至可以对照一天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下来,这样能更有效地时刻监督自己。
2.不为自己找借口
不想做一件事,有千万个借口。记住,借口是自律的敌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比如,原本到了学习的时间,可是却被电视节目吸引了,于是,对自己说:“就看5分钟。”可是这个“5分钟”大都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因此,这种借口需要严厉地杜绝,学习就是学习,不能让任何事情插入打扰。一旦设定好了学习的规则,就要坚决去执行,无论有什么借口,都应该为规则让路。
3.不要有依赖性
很多人总是需要在父母或老师的催促下才肯做事情,一旦离开了这些约束,就会放任自己。对于这样依赖性强的人来说,自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在学校会有老师看管,在家有父母教育,又何必自律呢?
其实,作为青少年,我们迟早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道德,如果少年时期不培养,终会有后悔的一天。只有自己约束自己,从小抛开依赖,自己给自己订立规矩并主动去遵守,才能培养出自律的美德。
读书小贴士
建立自律时,不能过度地鞭策自己。例如,用整晚的时间制定许多目标,然后让自己从第二天就开始行动,这有极大的可能会失败。一夜之间让自己变得完美是不现实的,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慢慢地养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