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拒绝诱惑-让世界更美好——戴立作品读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戴立自十六岁拜王宗仁先生为师学习文学创作以来,已出版过《面海的窗子》(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我们仰望星空》(中国书店)两本诗集;出版过散文集《清风舞动白杨树》;出版过长篇报告文学《穿出新军威》;另有很多作品散落在军内外的报刊上。在我们总后勤部的业余作家队伍里,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三栖作家,在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三个领域里都有丰硕的收获。

    一个作家在三大文学领域里都有建树,这不容易。戴立能做到这点,大概和她的人生经历有点关系。她出生在南京,幼时在金陵故都生活,常回祖籍地安徽怀宁小住,从小受浓郁的江南水乡文化熏陶,使得她敏感和浪漫的诗人气质得以形成。后来,又到东北军营随父母生活,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见识寒风和冰雪,接受强悍的黑土地文化的滋养,使她的身上平添了一股横戈马上以文报国的豪气。再后来,她考军校、当军官、进总部机关,在军营里历练,火热的军旅生活又激发了她用几种文体去书写的欲望。于是她一发而不能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读者奉献出了文体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评说戴立的创作,我觉得用以下三个称呼比较妥帖——

    善与爱的呼唤者

    诗歌,在戴立的创作总量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她的诗作中,一部分是古体诗,一部分是现代自由诗。在这些诗作中,她用诗句描述和歌咏的对象很多,有自然界的山水花鸟,有历史上的文化遗存,有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当下发生的社会事件,有军中的生活和人物,但不管她咏叹的具象的东西是什么,我在读这些充满灵性诗句时发现,有一种东西是她始终在呼唤的,那就是:善与爱。

    在《一座山峦的命运》一诗中,她先是哀叹:“无法找寻昔日的山峦/草木萧疏山石嶙峋/天空中常有鸟儿在哀鸣/也许它们与我一样/失去了重归的路径”。接着质问:“而我无法明白的是/是谁一定要破坏这一切呢/一定要开采与砍伐去/粗暴地改变一座山峦的命运”……这些饱含着愤懑和无奈的诗句,不是在热切地呼唤我们去善待和热爱自然界吗?

    在《静夜读史之三》中,她感叹:“多少花开自爱/奈何岁月匆匆/是谁凭窗默诵/是谁低语呢哝/千秋肉肠百转/依依独对小灯”,呼唤我们去珍惜倏忽而过的生命,去挚爱自己不长的人生。

    在《军人自白》一诗中,她用“我懂得爱/因为爱/可以将生命置之度外/我懂得爱/因为爱/可以把热情悄悄收藏起来”的诗句,呼唤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去爱脚下的土地和生养我们的祖国。

    在《范仲淹》一诗中,她用“中华自古敬贤人/贤人至孝传美名/天下忧乐存怀抱/不尽人间爱母情”的诗句,呼唤我们去善待自己的亲人,去宝爱民族历史上出现的贤人。

    我们知道,善与爱是两个很难分开的概念,善是爱的基础,爱是善的表现。爱是一种能力,善是一种心地。你有了善心,才会生出善念,才会口出善言,才会做出善行,才能让人感受到你能爱,你会爱,你敢爱,你可爱。

    我们更知道,善和爱虽是人性中的正常成分,但没有后天的保护和培养,它们很可能会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被渐渐磨蚀掉。也因此,作为人类精神家园守护者的作家,应该把呼唤善与爱作为自己的一个任务。戴立身为一个年轻作家,不仅注意保护自己的善心和爱的能力不受磨蚀,随时准备伸手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还牢记着自己的这种责任,不断地用自己的诗文,去讴歌社会上的善举,去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爱意,去谴责人身上的冷漠,去鞭打人群中的恶行,从而想把隐藏在人们心中的善心和爱念都呼唤出来。

    不管别人怎么去理解作家的责任,我自己认为,这才是一个作家存在的意义。

    真与道的追求者

    散文,是戴立喜欢的又一种文体。她写的散文作品,一部分属于记叙抒情性的感性散文,一部分属于议论哲理性的智性散文。不论是哪类散文,她与一般女性作家的笔法都有不同,她写人,喜欢写人的真性情;她写事,喜欢求得事情的真相和蕴含的道理;写景,喜欢抒发真情;写物,喜欢睹物忆旧,求得真见。总之,她喜欢对人、对事、对物追根问底,想找出道理也就是真理所在。

    她的散文中写人物的很多,她写过同学、同乡、同事,也写过父亲、母亲、祖父,还写过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在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她特别注意写出他们的真性情,写出她对这些人物感兴趣的真正原因。在《祖父》一文里,她写祖父受家境所限,在三个儿子中只选择一个儿子供其上学;写祖父为了打消祖母对冥屋的担忧,先做好一厚一薄两个棺材,指明厚棺是祖母的;写祖父高兴儿子娶了一个城里知书达礼的媳妇,对村人介绍与己同行的儿媳是自己的小女儿,把一个极会治家处世的乡间智者的真性情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丰富了我们对农人的认识。

    她的散文中写事件的不少,不管事情发生在当下还是久远的过去,她喜欢追寻并写出事情的真相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在《前事今生》一文中,她写一名演员英年去世这件事。她认为,这位演员从所演的《红楼梦》这部戏里汲取了人生营养并引发了对美的深爱,但贫寒的家境使她后来又不得不投入商海,拼搏的压力损害了她的身体,在选择可能毁容的西医疗法还是选择中医疗法时,由演戏而形成的对美的热爱让她选择了后者。笔者在字里行间告诉我们,人的命运常由选择决定,但做何选择又决定于人的既往经历,也因此,我们永远都不要抱怨他人。

    她的散文中写风景的也很多,她写过版纳风情,写过丽江古城;写过蓬莱阁,写过清照祠;写过华清池,写过兵马俑;写过大足石刻,写过云冈石窟;写过鼓浪屿,写过五台山……凡她到过的地方,差不多都留下了文章。在写这些游记类的文字时,她特别注意抒发真情,是喜欢就写喜欢,是伤感就写伤感,是虔敬就写虔敬,是不屑就写不屑。不掩饰自己真正的看法和真感情。在《泰山之忆》这篇文章里,她在写登山过程时感叹:自然面前,人渺小,个欲卑微。体会到:人离天籁越近,就离自然越近,离人的浪漫本性越近。并由衷地表示:只要登高望远,只要离你更近……

    她的散文中,有一部分属于议论哲理类的作品,这部分作品直接发表议论,讲出自己的真正见解。比如《旅途》一文,由游旅之途,讲到人生之途;由秋景无限,说到人的中年风景。既慨叹:人生,犹如无知而远行;又叮咛我们这些读者:不忧,不惧,该是对整个的人生。在《注目人间的洞孔》这篇散文中,她由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身上留下了洞孔,说到我们常人应该怎样对待他人,讲出了“不经起落,不知平淡之真”,“亲临灾难,更能体会别人的疼痛”的见解。

    美与馨的发现者

    报告文学,也是戴立这些年写得较多的一类作品。报告文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在中国兴起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最大特点是能快速地对现实生活发言,能很快干预当下的生活。戴立在写这类作品时,审丑的东西几乎没有,这并不是因为她看不到生活中阴暗和丑陋的东西,而是她觉得去发现生活中美好和馨香的内容并加以张扬,才是作家的重要责任。这些年来,她一直在用笔讴歌美好和馨香的创造者。她写过一批反映总后部队官兵生活的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作品的主人翁有在军医大学担任教学任务的优秀教授,有在偏僻山区后方仓库任职的优秀干部,有在青藏兵站部工作的师职领导,有在油料研究所从事油料研究的科研人员。进入她作品中的人物,虽然普通和平凡,但她能从他们普通和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他们心灵中的美好部分,让读者读后能闻到美好人性的芬芳和馨香,从而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进而去影响社会风气向美好处转变。

    长篇报告文学《穿出新军威》是她倾心写出的大部头作品。这是一部集中展示她以发现美和馨香为责任的书。为了把这部作品写好,她四处寻找中外历史上尤其是我军历史上关于军装设计制作的史料,仔细采访了我军07式新军装的设计者,认真了解了07式新军装定型、制作、管理和换发的过程,还询问了许多穿上新军装的干部战士的感觉,之后才动笔写作。她说过,她写作这部书,就是为了把军服之美——这种人类服装美中最为特别的美,向世人展示出来。她认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会孕育令人惊叹的美,07式新军装的诞生,就是一个例证。在这部书中,她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追求服饰美的漫长历程,给我们讲述了军服因能展现军威、国威而呈现的威武美,引我们回顾了我军在各个时期为追求服饰美所做的努力,告诉我们07式新军装究竟美在哪里,更特别向我们介绍了07式新军服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创造美的经过。这部书其实就是一部关于美的形象教科书。读这部书,你不仅会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还能闻到美好心灵的馨香。

    戴立最初的写作,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对文学的喜欢,可如今,她用她大量的作品告诉我们,她想用她的文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适宜人类居住。她开始有了沉重的责任感。

    愿她坚持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