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自控力-提升职场自控力第五步:学会对结果负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有人说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板在用人时不仅仅看重个人能力,更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被需要的。用人单位评判一个人是否值得录用,不是只看他上过什么样的学,拿过什么样的学历。知识渊博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无疑是应该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的,只有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众所周知,只有那些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人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取决于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成果!

    18世纪,天文学家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找到了一颗小行星。为搞清它究竟是行星还是彗星,便请数学家计算它的运行轨道。数学泰斗欧拉计算了三天三夜,当数据出现时,他的右眼因劳累过度而失明了。与欧拉同时接受计算任务的数学家高斯,首先革新了欧拉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方法,引入了一个八次方程,仅花一小时就得出了更加精确的结果。

    1901年1月1日,人们循着高斯计算的运行轨道,终于找到了这颗小行星——谷神星。高斯深有感触地说:“若是我不变换计算方法,我的眼睛也会瞎的。”

    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战胜困难就要有“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的精神。“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是一种敬业精神。如果你选择了某一个工作,那就真诚地、负责地干吧。在工作中,很多人接到相同的任务,结果却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就是少了一份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做好工作的核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无法保证任务圆满完成。“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是职场人应具有的职业品性,是成功的基础。如果职场人在工作上能认真负责,并且把“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变成一种习惯,就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诺曼底登陆中,美军第101空降师副师长唐·普拉特准将乘坐滑翔机实施空降作战。起飞前,飞行员在机头位置副师长的座位下装上厚厚的钢板,用来防弹。但由于滑翔机自身没有动力,与牵引的运输机脱钩后,必须保持平衡滑翔降落,而沉重的钢板让滑翔机头重脚轻,一头扎向地面,普拉特准将也摔断了脖子,成为美军在对日作战中阵亡的唯一将领。

    数学家亚伯拉罕·沃尔德认为可以为飞机安上防弹钢板,不影响战斗飞行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他的方法很简单,把统计表发给地勤技师,让他们把飞机上弹洞的位置报上来,然后自己铺开一张大白纸,画出飞机的轮廓,再把那些小窟窿一个个添上去。

    亚伯拉罕·沃尔德告诉大家:从数学家的眼光来看,这张图明显不符合概率分布的规律,明显违反规律的地方往往就是问题的关键。原因很简单:如果座舱中弹,飞行员就完了;尾翼中弹,飞机失去平衡就要坠落——这两处中弹,轰炸机多半就回不来了,难怪统计数据是一片空白。只要给飞机座舱、尾翼这两个部位焊上钢板就行了。这项解决问题的对策挽救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的生命。

    阿基勃特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职员。他出差时,每一次住旅馆都会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的字样,连平时的书信和收据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要写上那几个字。因此,同事给他起了个“每桶4美元”的外号。渐渐地,他的真名倒没有几个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听到这件事后十分惊奇,心里想:“竟有如此努力宣传自己公司声誉的职员,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后,阿基勃特成了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严格来说,它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他全力以赴地一直坚持着,并把它做到了极致。尽管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他也没有放弃。在嘲笑他的那些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和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流员工的核心素质。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衡量每个员工具有良好心态、主人翁意识的判断标准之一,也是每个人能否做好工作、获得上司认可和在公司存在价值的前提条件。职场上,我们听过很多人强调“主动性”,实际上,不仅要主动地去工作,还要记住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事情做起来有时顺利,有时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当领导将工作任务交给你时,你就要为这件事情负责,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圆满完成工作。

    2.用结果证明实力

    在当今的职场,要想脱颖而出、身居高位,必须靠拿得出、看得见的工作结果。职场中,加薪晋职,不是靠资历,不是靠关系,更不是靠拍马溜须,真正靠得住的是真本事,是业绩,是我们在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成绩。老板欣赏那些负责任同时能创造出更多价值的人。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在合理的时间内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结果。

    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6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训练,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对他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现在你用结果证明了你的才能,希望你可以继续创造更多业绩。”

    在现实中,有的人只渴望得到认可,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需要用事实说话,用自己的成绩和工作的结果来证明自己。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有所作为,须从本职工作着手,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如果老在那里空谈,嫌这个单位不理想,那个岗位不顺心,不干实事,频繁“跳槽”,最终将一事无成。

    美国一位成功学家曾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多年前,有一个人正要把一块木板钉在树上当搁板,贾金斯便走过去管闲事,说要帮他一把。他说:“你应该先把木板头子锯掉再钉上去。”于是,他找来锯子,结果没锯几下又撒手了,说要把锯子磨快些。

    于是他又去找锉刀。接着又发现必须先在锉刀上安一个顺手的手柄。于是,他又去灌木丛中寻找小树,可砍树又得先磨快斧头。磨快斧头需将磨石固定好,这又免不了要制作支撑磨石的木条。制作木条少不了木匠用的长凳,可这没有一套齐全的工具是不行的。于是,贾金斯到村里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贾金斯虽然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但是,最终却因为没有拿出好的结果让大家认同,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在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叫做纸上谈兵。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

    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更改了原有的全部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赵军士卒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秦国,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所谓“实力”,是指有才华、有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能够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作为一名员工,为公司赚钱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你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并拥有一份可观的薪水,就必须牢记,为公司赚钱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人才是自己想办法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哪怕你是技术、能力最强的一个,但这并不表示你是最值钱的。只有那些有长远目标,有想法有创意,能为公司赚到钱的人才是最棒的。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在索尼公司一直非常受欢迎。有个叫大贺典雄的帝国大学高才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加入索尼公司之后,年轻气盛、直言不讳,还曾多次与盛田昭夫争论。但盛田昭夫喜欢这个敢于独立思考的年轻人,非常器重他。

    可不久,却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盛田昭夫居然把大贺典雄下放到了生产一线,给一位普通工人当学徒。这让很多员工迷惑不解,他们猜测,他一定是因为某次说话过于直接,得罪了盛田昭夫。还有人为大贺典雄感到不平,但大贺典雄对此只是淡淡一笑,踏踏实实地当他的学徒。

    一年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还是学徒工的大贺典雄居然被直接提拔为专业产品总经理,员工们对此更加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次员工大会上,盛田昭夫为大家解开了谜团:“要担任产品总经理,必须对产品有绝对清楚的了解,这就是我要把大贺典雄下放到基层的原因。让我高兴的是,大贺典雄在他的岗位上干得不错。不过,真正让我坚定提拔念头的还是这件事:整整一年,他在又累又脏又卑微的工作环境下,居然没有任何的牢骚和抱怨,而且兢兢业业,甘之若饴。”

    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说过:“勤劳不一定有好报,要学会聪明地工作。”身处职场,大部分人不是不想做好工作,而是不懂得或者是找不到做好工作的方法,无休止的低效忙碌让很多人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在职场备受打击。

    突出的工作成绩最有说服力,最能让人信赖和敬佩。企业对这样的员工也会慷慨回报,因为有这些负责的能创造最佳业绩的员工,企业的航船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越过激流,避开商战“暗礁”,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3.对工作负责,不是对薪水负责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说:“除了工作,没有其他任何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也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强烈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事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无论薪水高低,工作中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能使自己得到内心的平安,这往往是事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不为薪水而工作的员工之所以受欢迎,不仅是因为他们能对企业负责,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和精神的体现。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赚钱——人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那些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工作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他们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

    爱尔伯特·德说:“一个人,如果他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够借助于极大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变得独具特色,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令人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艺术家。而这一点,可以用于人类为之努力的每一个领域:经营旅馆、银行或工厂,写作、演讲、做模特或者绘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工作之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一个人打开天才的名册,将要名垂青史的最后三秒钟。”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原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桑迪·韦尔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金融圈的工作。一家在华尔街颇有影响力叫贝尔斯登的经纪公司,需要一个跑腿的员工,工作就是把证券凭证交付给其他公司。他接受了这份工作,每月工资150美元。在他做跑腿工作的时候,他就认为股票经纪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行业。他每天利用在后台上班打杂的空闲时间自学业务,恳求公司领导让自己尝试参加经纪人资格的必修课考试。白天努力跑腿,晚上备考经纪人执照,他是自我奋斗的成功人士的典型。另外,桑迪的学习能力很强,也非常吃苦耐干。从起初不敢给陌生人打电话拉业务,到最后成为了热情洋溢、极富煽动力的世界级CEO、演说家。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些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日本“保险行销之神”原一平,身材瘦小,相貌平平,这些足以影响他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所以他起初的推销业绩并不理想。原一平后来想,既然我的确存在一些劣势,那只有靠勤奋一一弥补它们。为了实现力争第一的梦想,原一平全力以赴地工作。早晨5点钟睁开眼后,立刻开始一天的活动:6点半钟往客户家中打电话,最后确定访问时间;7点钟吃早饭,与妻子商谈工作;8点钟到公司去上班;9点钟出去行销;下午6点钟下班回家;晚上8点钟开始读书、反省,安排新方案;11点钟准时就寝。这就是他最典型的一天生活,从早到晚一刻不闲地工作,把该做的事及时做完。他最后也因此摘取了日本保险史上“销售之王”的桂冠。

    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当你全心全意工作时,相信你的老板同样也注意到了。在你担心该如何多赚一些钱之前,试着想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一来,你就根本不需要为钱而担忧了。好好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份工作中竭尽所能,你的薪资报酬自然会提升。

    玛丽·劳伦斯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只要你愿意努力,只要你愿意付出。”洛克菲勒也说:“我们努力工作的最高目标,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的确,主动就是机会,努力才能赢得老板的重用。

    今天让工作成为信仰,明天才能赚得辉煌。不为薪水工作,极其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否真的让一个人成为艺术家或者天才,这个问题暂且不论,但是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尽己所能、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觉悟所带来的内心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有的人在职场很是辉煌,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也有很高的职位和很好的发展前景。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比较好的基础,而且他们还懂得职场中的一些基本的生存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薪水去工作。

    4.结果取决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托马斯·沃森(IBM公司创始人)说:“如果你想成功,就把你的失败率提高一倍吧。”

    在职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工作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工作中的强者,只有一次次地度过艰苦的磨砺,一次次在失败中站起来,保持迎难而上的锐气,困难才会害怕,成功也就会离我们越近。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麦当劳总裁雷·克罗克曾经对员工说:“只有坚持和决断才是全能的。只有坚持和决断,才是成功的最重要品质。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坚持更为重要。什么叫才干?世上有才干而没有获得成功的人司空见惯。有天赋就能成功吗?没有得到回报的天赋只能成为笑柄。教育就能一步登天吗?世界上到处都是受过教育却被社会抛弃的人。”

    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非凡,也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过人,而是因为他们面对任何困难从不退缩,他们拥有迎难而上的锐气。而一直是普通人的我们可能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困难,但是我们选择了逃避、退缩,没有那份锐气,困难就越发强大。前人在总结经验时认为,成功者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他们只是面对困难能够比别人多坚持一分钟。

    阿兰·米穆是一位历经辛酸从社会最底层拼搏出来的法国当代着名长跑运动员、法国一万米长跑纪录创造者、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一万米赛亚军、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五千米亚军、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马拉松赛冠军,后来在法国国家体育学院执教。米穆出生在一个相当贫寒的家庭。从孩提时代起,他就非常喜欢运动。可是,家里很穷,他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这对任何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来讲都是颇为难堪的。例如,踢足球,米穆就是光着脚踢的。他没有鞋子。他母亲好不容易替他买了双草底帆布鞋,为的是让他去学校念书穿的。如果米穆的父亲看见他穿着这双鞋子踢足球,就会狠狠地揍他一顿,因为父亲不想让他把鞋子穿破。

    他每天要一直工作到深夜。但还是坚持锻炼长跑。为了能进行锻炼,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得起来,累得脚跟都发炎脓肿了。总之,为了有碗饭吃,米穆是没有多少工夫去训练的。但是,他还是咬紧牙关报名参加了法国田径冠军赛。米穆仅仅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训练。他先是参加了一万米冠军赛,可是只得了第三名。第二天,他决定再参加五千米比赛。幸运的是,他得了第二名。就这样,米穆被选中并被带进了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

    比赛开始了。米穆并不模仿任何人。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落在他的后面。他成了第四名,随后是第三名。很快,他发现,只有捷克着名的长跑运动员扎托倍克一个人跑在他前面进行冲刺。米穆终于得了第二名。令米穆感到欣慰的是,在伦敦奥运会四年以后,他又被选中代表法国去赫尔辛基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在那里,他打破了法国一万米纪录,并在被称之为“本世纪五千米决赛”的比赛中,再一次为法国赢得了一枚银牌。随后,在墨尔本奥运会上,米穆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他以1分40秒跑完了最后400米,终于成了奥运会冠军!

    假如你在职场上取得了成功,这对你来说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成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困难是无处不在的,但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迷失了自己,没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去做什么。其实在困难中应该要明确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断地去努力,不断地向上攀登,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工作有难有易,标准有高有低。不少人出于一种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惰性,结果每况愈下,很难有大的成就。因此,不管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遇见怎么样的困难,只要有可能,就应想方设法,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你的工作能力将会出类拔萃,你个人的价值便会不断攀升,成功也会不期而至。因为高度产生难度,无疑难度也决定高度。所以,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对公司来说你是求之不得的人才,对未来的职场,你是潜在的赢家。

    着名的美国前总统林肯也是经历无数挫折后才获得成功。

    毕业后,林肯为了生活找了许久的工作,可是工作不久后就失业了。他想做一名政治家,当州议员。于是,他开始为他的政治生涯做准备,然后参加竞选。他的竞选失败了。在这一年里,他工作没有了,竞选也没成功。他只好尝试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但公司开了不到一年,又倒闭了。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十几年,但是,这些困难没有磨灭林肯的勇气,他越战越勇。终于林肯再一次获得参加州议员竞选的机会,这次他成功了。但是,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还是没有成功。

    林肯一次次地发起进攻,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挫折。林肯没有失去勇气,1846年,他走出了过去的阴影,重新找回了自己,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最后终于当选了。但是,连任的竞选却失败了。过去的困难让林肯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勇气来面对。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没有成功,但是这些看似失败的政治经历给了林肯冲击美国总统的自信。首次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被对手击败,林肯没有放弃,他觉得挫折让他离成功更近一步。他的感觉没错,1860年,他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总统。

    磨难源于外界,勇气则源于内心。也有很多人因为遭遇磨难,使希望半途夭折,把可能化为乌有,让智慧颓废凋谢,生命失去光泽……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到惋惜。在磨难中有人选择静思然后奋起,最终使自己的心灵和境界都得到了升华;有人选择退缩和放弃,最终在平庸中走完一生,只留下抱怨和遗憾;有人选择沉沦,放弃了改变的机会和对自己命运的主导权。看看很多职场名人的履历,我们就会发现,工作中把困难当成磨砺自己的良机,机遇往往隐藏在困难中,就看你是否善于把握。

    5.小细节,大成就

    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必然。脚踏实地的耕耘者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机会,抓住了机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那些不愿俯视手中工作细节的人,在焦虑的等待中,度过了并不愉快的一生。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美国着名战略管理学家钱德勒说过:“成功与否取决于细节,行动却是细节的根基。”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如果把成功看作是一种战略的结果,那么在细节决定成败的过程中领导是关键,重点是落实。工作中失误不断,这就是我们没有把事情做细致,没有对每个细节负责的后果。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细到每个环节,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却没有落实到工作上。

    世界汽车业巨子、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就是因为一个小细节给了他成功的机会。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司应聘,当前面的人面试完毕之后,他觉得自己资质平平,估计没有希望了。然而既来之则安之,他还是鼓起勇气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去,他发现进门的地上有一团废纸,便弯腰捡起来,顺手扔进了废纸篓,然后来到董事长面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在简单的提问后,就宣布他已被录用,福特打败了那些强劲的竞争对手,进了公司。就这一个细节给了福特幸运的开始,不久他便名扬天下,使美国的汽车产业一度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职场竞争惨烈,如何稳操胜券,让你的岗位无人可以取代?如果你能避免以下自招失败的事情,你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个让老板无法不用你的人。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有个人来他公司应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道别。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这个人。

    细节无处不在,从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上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身为一名职场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关注细节,无论是身处什么样的职位都要踏踏实实,认真细致,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有时候注重细节能使你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琐事,而多数人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成功的总是那些对待小事仍然“斤斤计较”的人。所以,要想在职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细化工作,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完美是至关重要的。

    泰国的东方饭店堪称亚洲之最,也是世界顶级的酒店之一,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约翰先生因生意需要经常去泰国,第一次下榻东方饭店就感觉很不错,第二次再入住时,他对饭店的好感迅速升级。那天早上,他走出房间去餐厅时,楼层服务生恭敬地说道:“约翰先生早上好,欢迎享用早餐。”这令约翰大吃一惊,因为他住过世界各地无数高级酒店,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到。当走进餐厅时,服务生微笑着问:“约翰先生还是坐老位子吗?”约翰更吃惊了。服务生说:“我刚刚查过电脑记录,去年您入住时,在靠近左侧窗口的位子上用过早餐。”约翰听后高兴说:“那我还坐老位子!”服务生接着问:“还是一个三明治,一杯不加糖的咖啡,一个鸡蛋?”约翰点点头回答说:“对,就这三样。”这家饭店抓住大量别人未在意的不起眼的细节,坚持不懈把人性化服务延伸到方方面面,落实到点点滴滴,把细节做到了极致。由此,他们的服务更贴近人心,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把每个环节做到完美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不无道理的,如果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个小小的纰漏,那对全局的影响是巨大的。通用电气的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这样对待那些在工作中只敷衍了事,不去注重细节的员工的:“每年,我们都要求GE公司的每一家分公司为他们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分类排序,其基本构想就是强迫我们每个公司的领导对他们领导的团队进行区分。”“他们必须区分出:在他们的组织中,他们认为哪些人是属于最好的20%,哪些人是属于中间大头的70%,哪些人是属于最差的10%。”“如果他们的管理团队有20个人,那么我们就想知道,20%最好的四个和10%最差的两个都是谁,包括姓名、职位和薪金待遇。表现最差的员工通常都必须走人。”

    优秀的员工如同优秀的士兵,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是对待细节认真负责,任何一个老板都热忱地呼唤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也是老板眼中的明星,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成功靠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靠我们每天比别人“更加关注细节”。无论你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想做多么伟大的事业,你都必须从细节开始,认真负责。而小细节可以成就大事业。关注细节,实际上就是在朝着自己的远大目标,一步一步迈进。这些点滴的付出,必将有一天会转变成为巨大的人生成就。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做事方式,而这种做事方式又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态度。身在职场,有些人总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打工者,升职、挣钱就是自己的目的,工作上,能过得去就可以,细节可以忽略不计。反正公司发展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真正能在职场竞争中取得出色成绩的人,都是那些在细节上比普通员工花费更多心血的人。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不放过任何小的细节,才能收获大的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