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自控力-提升职场自控力第六步:提升行动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平庸,只因缺乏行动

    在中国,有句古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职场上,也是如此。很多人抱怨自己平庸,觉得是因为命运之神没有眷顾自己,是自己还没有等到时机。其实,成功的机会都来自于行动,只有开始行动,积极行动,才能得到成功的青睐。在职场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辉煌的职业规划,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只是嘴上说说,缺乏行动。行动力决定了职场人是平凡还是优秀,具备行动力的人有远见卓识而不人云亦云,具备行动力的人追求真理而永不懈怠。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并且乐此不疲的人,往往担任公司最重要的职务。

    我们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马上行动的工作习惯同样反映出一名员工对工作、公司的态度,行动力强的员工对于工作的完成也许更出色。而行动力差的员工不仅影响工作进度、影响老板情绪,同时对于公司其他员工积极的行动也有负面的影响。作为公司的领导,人人都想看到手下的员工对自己发出的指令立刻作出反应。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意味着挨打,积极行动就可以占据优势地位。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需要我们积极行动去争取。职场上的积极行动者,往往得以进入各行各业的高收入阶层。

    成功的机会是不会白白降临的,只有积极行动作的员工才有获得更多好机会的可能。如果你总是只说不做,那么你永远也无法达到你想要的成功。如果你能够做到的比老板期望的还要多,那么你就永远不用担心没有机会。

    在《圣经》中,耶稣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有两个儿子的父亲对大儿子说:“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说。老大拒绝听父亲的话,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为。他想:“我错了,我不该违背父亲。我虽然说不去,可是我还是应该到葡萄园工作的。”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园去,使劲地工作,来弥补他的过失。这时,父亲又去找小儿子,对他说同样的话:“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小儿子一口答应:“我去,父亲。我这就去。”可是过了一会儿,小儿子想:“我是说过我去,可是我并不想去!你以为我会在父亲的葡萄园工作吗?才不呢。”过了几个钟头,父亲到葡萄园去看看。不料,竟发现老大在园里拼命地工作,却不见小儿子的踪影。结果小儿子只是嘴上说,不见其实际的行动。

    有一句格言说: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事实上成功的另一半却是态度。积极行动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每个人的身上都潜伏着巨大的力量,这种能量一旦激发,就会给人生带来无法想象的惊喜,而积极行动就是激发这种能量的关键。一旦你意识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并开始积极运用它,你就能够改变整个人生。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时好莱坞总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把这些电影公司逐一分类,结合自己的特质,认真把这些电影公司排好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逐一去拜访。他被拒绝了三次后,并没有气馁,热情满满地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

    想要让自己摆脱平庸,就需要积极的行动作支持。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成功的平凡人并非天才,他资质平平,但却能把平平的资质,发展成为超乎寻常的事业。”平凡是人的生命常态,每一个成功者也都是由平凡走向卓越的。

    一位纽约的百货公司的老板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感慨万千。当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8美元,后来一下子就涨到了每年上万美元,这其实都源于他拥有“积极行动”的精神。因为自己超强的执行力,没过多久,他还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其实,当他刚到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了五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这五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每周8美元的薪水,绝不能因此不思进取。他有更大的梦想,他一定要让老板们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最优秀的人。很快,他的工作态度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无论什么事,他都能立刻着手去做,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立刻想尽办法去解决,从来不说空话。三年之后,他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月薪上万元。

    古人讲“听其言,观其行”,“言必信,行必果”。平凡并不可怜,可怜的是永远抱着平凡的态度生存下去,直至沦为平庸。并不是每个平凡的人都要活得轰轰烈烈,也并非只有声名显赫才是成功,生命不拒绝平凡,但永远鄙视平庸。有些员工总是抱怨是社会造成自己的平庸,而不从自身来查找原因。如果一个人在本职工作上,只会说,只靠空想,自然不会有更好的成绩。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做好一个工作,这样,你才会发现还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着你去做,这就是态度的良性发展,你也会拥有更高的信誉和业绩!

    2.拖延会让工作没完没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职场上,我们经常忘记这首诗给我们的警示。有些人的职场路停滞不前,如果寻找根源,我们会发现,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恶习——拖延。他们总会把“明天就做好”当作口头禅。尽管,拖延有时可轻而易举地帮我们蒙混过关,暂时逃脱违反某种制度和规则的惩罚,但是,拖延也常常使我们不思进取,丧失了挖掘和发挥自己潜能的机遇。我们要拒绝任何拖延,养成自觉执行的好习惯。拖延是对惰性的纵容,是对精神的麻醉,其本质是推卸责任。不拖延是鞭策和鼓励我们奋进向上的不竭的动力,只有对工作不拖延,才能使自己对现实中所有的困难和阻碍毫无畏惧。不拖延,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不拖延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如果在工作中你总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那你的压力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琼斯应聘了一个助理的工作,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琼斯充满激情,经理对她充满期待。于是,将年会的很多材料交给了琼斯来写。琼斯拖了两天才完成了这次任务,琼斯说自己第一次负责年会不太熟悉,所以慢了点。经理也表示理解。但是,她的拖延症越来越严重,不久后,公司要整年的销售汇总,总公司领导来检查时用。经理将汇报资料交由琼斯整理。周一上班,经理提前告诉她周五早上要用这些材料,务必在周四全部完成。到了周三,经理主动打电话问琼斯资料整理得怎么样了,琼斯告诉他快了。经理再次打电话问琼斯材料准备完了没有,她回应:“明天早上上班前,我一定将汇报材料放到您的办公桌上。”很快到了周五的早上,经理到了办公室,不见材料,立即打电话让琼斯把汇报材料送到办公室。琼斯手忙脚乱将材料整理出来,当材料交到经理手上时,上级领导已经到了半个小时。从此,领导再也不敢将重要工作交给琼斯了,同事对琼斯的印象也大打折扣。试想这样的员工,有哪个公司和领导会给他机会呢?我们要坚信机会来自于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收获。机会随时都在你身边。主动地工作,实际上就是主动地抓住机会。

    想想自己最近工作有什么起色吗?还是老样子吗?如果还是老样子,我敢说你肯定有若干程度的拖拉的坏习惯。是不是你还会经常把“有空再做、明天做、以后做”“拖”“等”“研究、商量”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中,拖延的人屡见不鲜。因为拖延而没有工作动力,甚至产生推卸责任的态度在不同企业是常见的。当工作出现困难时,各部门不寻找自身的问题,而是指责相关部门没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责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最后,问题只有不了了之。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对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能赢得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器重的自信。

    有上进心的人不会让拖延浪费生命,他们觉得生活正如莱特所形容的那样:“骑着一辆脚踏车,不是保持平衡向前进,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时完成工作的观念,他们会确定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并且强迫自己在预期内完成。即使你的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也应该经常训练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时,一定会惊讶不已的!拖延有时候也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适当的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则是优柔寡断,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拖延余地。

    美国有一个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困,他去了芝加哥寻求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转了几圈后,法兰克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容身的处所,于是便买了把鞋刷给别人擦皮鞋。半年后,他用微薄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擦鞋。谁知道雪糕的生意越做越好,后来他干脆不擦皮鞋了,专门卖雪糕。如今,法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拥有全美70%以上的市场,在全球有60多个国家超过4000多家的专卖店。巧的是,有一个叫斯特福的年轻人,与法兰克几乎同时到达芝加哥。斯特福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农场主,斯特福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就在法兰克给别人擦皮鞋的时候,斯特福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进行市场调查,耗资数十万。经过一年的周密调查,斯特福得出的结论是:卖雪糕一定很有市场。当斯特福把结果告诉父亲时,遭到了强烈反对而没有付诸行动。后来,又经过一番精确调查后,自己还是觉得卖雪糕的生意好做。一年后,他终于说服了父亲,准备打造雪糕店。而此时,法兰克的雪糕店已经遍布全美,斯特福最终无功而返。

    爱默生说:“紧紧追踪四轮车到星球上去,要比在泥泞道上追踪蜗牛行迹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拖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机遇就在行动中,那些拖延成瘾的员工,对待工作缺乏积极的态度,对工作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克服拖延的习惯,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才有可能被重用。不拖延才是职场生存的根本。有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做事情马虎,得过且过,甚至对无利可图的工作就找借口推辞,却整天抱怨上司不赏识自己,不重用自己。当拖延成为习惯,会让人在工作中面临问题和困难时,不是从自己做起,不是看看自己能作出一些什么改变,能做些什么,而是选择推诿或逃避。与其不停地拖延工作,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上,这才是遇到困难时应该做的事情。任何组织的领导们都清楚地知道,一个执行力强的员工在组织中的重要意义。喜欢拖延的员工,不但得不到晋升,甚至连工作机会都可能丧失掉。只有克服拖延的习惯才能够让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也只有具备尽职尽责精神的人,才会受到重视和提拔!

    3.执行就是自动自发

    上帝授予人们掌握思想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了人们自动自发的意识。有成功潜质的人,总是能够比别人更主动一些,自动自发地为自己争取最大的进步与利益。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尽如人意,也不应该厌恶自己的工作,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乏味的工作,你也应该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地将工作做好。将这种自动自发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自动自发的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觉得辛劳。

    如果我们能以自动自发、积极主动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艺术家;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最不平凡的工作,也绝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各行各业都有发展才能的机会,实在没有哪一项工作是可以藐视的。

    几十年前,美国有一位年轻的铁路邮递员,和其他邮递员一样,他也用陈旧的方法干着分发信件的工作。大部分的信件都是凭这些邮递员用不太准确的记忆来分类发送的。因此,许多信件往往会因为记忆出现差错而无谓地耽误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于是,这位年轻的邮递员开始寻找新办法。他发明了一种把寄往某一地点的信件统一汇集起来的制度。这位邮递员就是西奥多·韦尔。就是这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成了他一生中意义最为深远的事情。他的图表和计划吸引了上司们的广泛注意。没多久,他就获得了升迁的机会。五年以后,他成了铁路邮政总局的副局长,不久又被升为局长,从此踏上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经理的路途。

    自动自发是一种主动改变、主动创新、主动进取的意识。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将积极主动灌注于工作的各个细节之中,主动完成工作,主动提建议,主动完善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工作成绩是自己努力做出来的,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成功离你并不遥远,它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关键是你要重视你的工作,有了敬业的态度,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动自发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前提,成功必须靠务实努力来实现。工作只是走形式,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效是最要不得的。没有自动自发观念的员工就如同安放在公司中的一枚定时炸弹,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妥协。优秀的员工才能进入优秀的企业。一个公司最需要会想办法克服困难的一流员工。主动寻找方法,才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关键。

    松井是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前厅主管。有一段时间,有不少顾客反映店里的环境不好,卫生不合格。松井便在店里仔细观察,试图寻找问题的原因。他亲自盯着店里的卫生的各个环节,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是一些员工在打扫地面时总是不够认真,有的地方没有打扫干净,导致整个餐厅给人的感觉都不舒服。于是,他找到老板,说:“很抱歉,因为我负责的工作而打扰您。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凡是地面没扫干净的一律扣除当月的奖金。可这样可能会挫伤一些员工的积极性。于是我又准备了另外一个方案:现在我们的员工穿的鞋袜都是黑色的,即使地面有些灰尘,也不会在意。如果我们将鞋袜换成白色,地面上有一丝灰尘便会把鞋袜弄脏,员工们为了自己的整洁,也会把自己负责的地面打扫干净。只是更换鞋袜颜色,并不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所以这两个方案,还需要您决定最终采用哪个。”

    老板听后很高兴,因为方案已经有了,只需要他根据情况做个选择就可以了,于是说:“我觉得第二个更好。”并称赞松井有责任心,工作态度积极。果然,更换了鞋袜后,餐厅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老板对松井更加重视,很快提升他为餐厅经理。大部分的人初入职场,做事都是为了某个公司而做,受雇于某个人,你出钱我出力。但工作实则是为了自己。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事业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自动自发的人能从工作中学到比别人多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便是你向上发展的踏脚石,就算你以后从事不同行业,你的工作经验也必会为你带来帮助。自动自发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因此,以自动自发的心态对待工作的人,从事任何行业都容易成功。不具备自动自发的精神,就意味着现代员工基本素质的缺失。每个人都拥有成为优秀员工的潜能,拥有被委以重任的机会,面对升迁和加薪的大门,关键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拥有自动自发精神的员工就拥有上述一切。

    从本质上说,工作不仅仅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而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芸芸众生之一的我们,做的大多是平凡的事,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会做得很精彩,有的人却很失败呢?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你平凡的岗位,就决定你是否能成功,也决定你是否有精彩的职场人生。有句话这样说:埋下头去做一个平凡的人,努力从平凡的小事做起。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的是平凡。自动自发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自动自发是最优秀的工作态度,自动自发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自动自发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我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4.越是专注,越有执行力

    对于生活中那些真正的成功者来说,他们一旦选定目标,从来不会轻易放弃,真正的赢家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身。就像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爱迪生回答说:“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每个职场人都应该意识到:工作是很朴素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哪怕只工作了三天,哪怕做最琐碎的事,也能够有三天的收获。以专注的心态用心学习,学习细节、流程中的知识,分析和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每天专注做事,那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平凡工作,都能够有很有价值的收获。有人说,就算我们到最后什么都失去了,但至少我们还能以踏实专注的态度工作。的确,专注的态度,永远是你成功的最底线。

    在荷兰,有个很着名的人叫万·列文虎克,他是巴黎科学院院士。初中刚毕业时他在一个小镇找到了门卫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60年。在这个清闲的岗位上,他没有悠闲,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技艺超过了专业水平,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人士都高,借助他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世界还不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万·列文虎克,他的工作是再平凡不过了,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这是个平凡的岗位就得过且过,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才能有这么伟大的发明。专注是成功的起点,它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正是专注和意志力——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推动力,激励着人们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在这个广大的世界中,有许多相貌平平的人,他们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家里也没有钱。但是他却有如天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新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专注。专注的力量有多大呢?专注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须踏着专注的石阶步步登高。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工夫深!”李白被她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在你的工作中,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都应把你的理想不断向前推进。最令人可惜的人就是半途而废者。这样的员工走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停下来,他们和放弃的人不一样,和一直攀登的人也不一样。就像一头不想喝水的牛,你无法按下它的头。而一个不求上进的员工,即使拿鞭子用力抽他,他也不可能有出色的成绩。专注能给人带来成功,把身在职场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塑造得更加强大。有了专注,人才能达到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境界,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人有专注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创造美好的未来。

    卓别林幼年丧父,母亲又患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送进贫民孤儿学校。7年后,他离开了孤儿学校,成了一名流浪儿。他当过报童、杂货店的杂工、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还在游艺场扫过地。早年的这些经历让卓别林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奠定了他的表演基础。1913年,他参加了话剧团,开始做的也是打杂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有一次他随着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身穿礼服的这一形象成为他喜剧片的标志,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分的专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如果有专注作为忠实的伙伴和朋友,便能不再畏惧风雨的肆虐,只要有了信心,便能勇敢地走出苦涩与沉重,微笑着坦然地面对一切。专注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如果你智力平庸,能力一般,那唯一属于你通往成功的捷径就是专注。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那么专注会让你的才华绽放更多的光彩。你只要比别人更加专注,那么成功在你的手中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专注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基础。专注对于一个身在职场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只要你迈步,困难和挫折就不可避免,这时,我们需要专注,因为它是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它能让人勇往直前、开拓进取。

    在工作过程中,最好的执行者,都是专注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有方法解决困难。这种人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源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着一时的冲动做事,也不是只为了老板的称赞,而是专注地、不断地追求卓越。

    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这世界只为两种人开辟道路,一种是有坚定意志的人,另一种是不畏惧险阻的人。而这两种人都必须具有的品质就是专注。的确,一个专注的人,是不会恐惧艰难的。尽管前面有前进的障碍物可以阻止他人,却不能阻止住意志坚定的人的脚步。

    5.行动力就是创造力

    卡耐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永远将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主动去做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去做,也做不好事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

    对职场人来说,创造力是指将创造意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能力。真正的创造力并不是指可以推出一种新产品的技术能力,而是指以市场为前提,将创造意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员工不可能始终如一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做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失去了创造力,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

    威廉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师,他每天朝九晚五,总是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也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做出中规中矩的设计。但是,客户说他的作品虽然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却没有什么新意,太直白,缺少创意。威廉也对自己的作品不是很满意,但是他找不到突破口,都做设计工作几年了,灵感早就没有了,对设计的创造力也没有了。威廉向他的领导诉说了他的苦恼,领导听完后对他说:“不管你觉得自己是否能够算得上是艺术家,都要在自己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非常重要。让作品体现你的思想,拥有灵魂。不要把他看成工作,要看成你正在创造的艺术。”一个月之后,客户拿到了他新的作品,果然别具创新。

    创造力绝对不是天生的,没有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天生就具备较强的创造意识。这种意识和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经历来汲取和锻炼,并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得以提高。所以说,创造力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后期的训练拥有的。

    1975年1月,一名哈佛大学法律系二年级的学生从《大众电子学》封面上看到MITS公司研制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照片。该计算机使用了Intel 8080CPU芯片(8位机),他马上意识到,这种个人机体积小、价格低,可以进入家庭,甚至人手一台,他的这个想法在当时是异乎寻常的,是与当时计算机界的主导思想背道而驰的。当时统治计算机王国的是IBM公司,他们认为领导计算机的发展潮流只能靠大型机、巨大型机。他对自己说,必须抓住这个一生中最宝贵的机遇。他主动写信给MITS公司老板,要为他的个人电脑配BASIC解释程序(他知道若没有便于用户掌握的计算机程序语言,个人电脑难以普及)。他和好友艾伦花了5个星期时间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为个人电脑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接着他从哈佛中途退学并和艾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Microsoft”,这就是现在闻名遐迩的“微软”,这个人当然是我们最熟悉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所有的创造作为都是由创造性思维决定的,有了这样的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产生创造的愿望,进而学会创造、实施创造。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全面作用于职场人的工作范围,不论是在研发新产品、制订营销新策略还是在推行降低成本新措施等方面都能取得持续进步。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创造力就如同生命。凭借创造力,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创造力,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创造力,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你、支持你。

    创造力是鞭策和鼓励我们奋进向上的不竭的动力,只有对工作充满创造力,才能使自己对现实中所有的困难和阻碍毫无畏惧;创造力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创造力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

    管理大师德鲁克这样看待创新:“那些非常引人注目的创新领域,如微型计算机或生物遗传等高科技领域中,企业的失败率非常高,而成功的概率甚至幸存的概率却似乎相当低。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其中必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是,即使他们只获得勉强的成功,其回报也足以抵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当今社会里,企业越来越重视有创造力的员工,企业要发展,部门要业绩,需要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的动力;责任,是职场创新的动力,没有责任心,职场就不会取得业绩。如果一个职场人觉得自己丝毫没有创造力,那么只能说明他没有创造意识而非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意识就不会随时随处地发掘机会,更难以解决现有问题。这样的职场人不会去试行多种可行性方案,更不会超越传统采用新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