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说话多个心眼,办公室里说话要小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职场存在竞争而且关系复杂,所以说话时要留有心机。一句话可以让你升职加薪,一句话也可以让你卷席走人。职场是个特殊的场合,谈话必须要冷静,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要心中有数。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善于沟通,力争上游,最后获得美好成果,问心无愧。在不表失尊严的情况下,管好嘴巴,以求自保,以避是非纠缠,也不算委屈。

    [BT2]1.说话没心眼,费力不讨好

    既然做了,就心甘情愿一些吧,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相反,还会埋没你的功劳。说话没心眼的人往往费力不讨好。

    在日常生活中,在单位上下级关系间、同事间,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时,许多说话没心眼的人,就立刻表现出不满、愤怒的情绪,甚至会暴跳如雷,大骂一通,而这些行为,只是简单发泄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于对方却无丝毫的影响,反而白白耗费了力气,还可能会引来别人的误会,让自己受到更深的伤害。

    刘宁是一家公司的行政助理,同事们都把她当成公司的“管家”,公司里事无巨细,都要找她才行,这样一来,刘宁每天事务繁杂,忙得团团转,牢骚和抱怨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每天早上她就开始抱怨“烦死了,烦死了!”一位同事皱皱眉头,不高兴地嘀咕着:“本来心情好好的,被你这一吵也烦了。”

    其实,刘宁勤奋耐劳,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虽说牢骚满腹,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曾怠慢。设备维护,办公用品购买,交通讯费,买机票,订客房等事情让刘宁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再加上为人热情,中午懒得下楼吃饭的人还请她帮忙叫外卖。

    刚交完电话费,财务部的小李来领胶水,刘宁不高兴地说:“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就你事情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抽屉开得噼里啪啦,翻出一个胶棒,往桌子上一扔:“以后东西一起领!”小李有些尴尬,又不好说什么,忙陪笑脸:“你看你,每次找人家报销都叫亲爱的,一有点事求你,脸马上就长了。”

    大家正笑着呢,销售部的王娜风风火火地冲进来,原来复印机卡纸了。刘宁脸上立刻“晴转多云”,不耐烦地挥挥手:“知道了!烦死了!和你说一百遍了,先填保修单。”单子一甩:“填一下,我再去看看。”刘宁边往外走边嘟囔:“综合部的人都去哪儿了,什么事情都找我!”对桌的小张气坏了:“这叫什么话啊?我招你惹你了?”

    刘宁态度虽然不好,可公司还真还不了她。虽然有时候被她说得得下不来台,也没有人说什么。怎么说呢?她不是应该做的都尽心尽力做好了吗?可是,那些“讨厌”、“烦死了”、“不是说过了吗”……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同办公室的人,刘宁一叫,他们头都大了。“拜托,你不知道什么叫情绪污染吗?”这是大家的一致反应。

    年末的时候公司民意选举先进工作者,大家虽然都觉得这种活动老套可笑,暗地里却都希望自己能榜上有名。奖金倒是小事,谁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呢?领导们认为先进非刘宁莫属,可一看投票结果,50多份选票,刘宁只得12张。

    有人私下说:“刘宁是不错,就是说话太没心眼了。”

    刘宁很委屈:“我累死累活的,却没有人体谅理解。”

    什么叫费力不讨好?像刘宁这样,工作都替别人做到家了,说话不会使个心眼为逞一时之快,抱怨上几句,结果前功尽弃。冷语伤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既然做了,就心甘情愿些吧,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相反,还会埋没你的功劳。

    [BT2]2.同事交谈的特殊要求

    同事之间的交谈一般是业务性的,其目的不仅仅是互相认识了解一下。进行此类的交谈,除了要求你具备一般的口才能力,不犯一般谈话的错误,态度友好而又真诚之外,说话时一定要多动个心眼。

    同事之间的交谈,一般说来是为着特定的目的来进行的。例如,你去找一个朋友,想请他参加一个团体。你的努力可能完全成功,这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完全失败,这是最坏的结果。你在两者之间,还有许多中间的情形:

    1.你的朋友愿意参加这个团体,不过有些附带的条件,如果你不满足他的这些条件,他就很可能不参加。

    2.你的朋友不愿意参加这个团体,不过他答应考虑这个问题,或者约定过一段时间再答复你。

    3.你的朋友不参加这个团体,可是他对这个团体的一切事情却很感兴趣,很乐意同这个团体保持一定的联系。

    4.你的朋友不参加这个团体,其目的在于他对这个团体的工作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并要你对此作出解释,如果你的解释能使他心悦口服,他还可重新作出决定。但不论出现什么情形,你都要争取最好结果,避免最不好的结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你在说话之前就必须对你的同事的思想、情感、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等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谈话中有针地性,能选择你的同事最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作主要的谈话内容,引起对方的共鸣和对你所提出的建议的同情,使谈话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即使最后你的同事不参加这个团体,你的口才也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解你的同事之外,你还必须对自己的业务非常精通,对自己谈话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使你的朋友或同事有意加入你所在的团体,他在正式参加之前也会问一问有关那个团体的宗旨、主要活动范围等方面的情况。对这类问题,你必须给他一个详细的答复。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不能答复,或者回答得不能使他满意,他就可能怀疑这个团体的实际意义和工作效率,甚至还可能改变主意。

    因此,在这样的交谈中,你应尽可能地不要用“还不清楚”或“研究研究”之类字眼,回答对方的提问要尽量肯定,不要给别人留下一个连你自己都是稀里糊涂的印象。

    另外,在这类谈话中,你最好是尽快地转入正题,将自己的意图、看法和有关的参考资料简明扼要地提出来,尽量不要绕圈子,无关紧要的话要少说,因为在这种场合,紧凑和逻辑严密的谈话更具有说服力。

    和同事说话又不同于上下级之间,所以与同事说话时要多加考虑,要多动个心眼。

    [BT2]3.如果不想让人知道,就别背后说人的不是

    在职场与人交往时,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

    说话没心眼的突出表现就是背后说人。俗话说隔墙有耳。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所以要做到“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别人有缺点、有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劝他改正,但是千万别当面不说,背后说个没完。

    有一句话叫做:“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心眼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说人坏话者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应酬中,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应该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事。因为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及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

    有两个朋友因为一个女人而闹得互相之间很不愉快,两个人虽然平时见面还都装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一旦分开,就会对第三者发起“攻击”,将对方的“坏”处添油加醋地讲出来。身为朋友,你当然成了他们双方发泄对对方不满的汇集点。当甲对你说乙的坏话时,你应尽可能地保持沉默,在适当的时候加进一两句劝导的话,不对乙加任何评语;当乙对你说甲的坏话时你也同样不对甲加任何评语,同样在适当的时候对乙劝导几句。所有的话,无论是甲说的还是乙说的,都让它们到你这里截止,再不外传。一段时间过后,当甲乙二人都冷静下来时,回想起他们在你面前所说的那些话,他们肯定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样处理,就使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进一步激化,好朋友终究还是好朋友。

    如果换一种情形,你对他们一意奉承,在甲面前附和着说乙不好,在乙面前附和着说甲坏话,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别人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当面向他提出,或者容而忍之、视而不见。总之,背后议论别人的方法绝不可取。

    [BT2]4.与上司说话时,要会察颜观色

    有一些人说话时很有心计,他往往是边说边观察上司的情绪反应。拥有这种察颜观色的说话能力,你在职场上才会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晚辈怪长辈偏心;下属怪上司只心疼心腹;业务员怪老板只看重主管,等等。一味地认定是对方不能一碗水端平,似乎很少有人会检讨一下,为什么那些人会讨人喜欢,让人疼。或许就是因为那些人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才会受到不一样的对待啊!又何必忿忿不平地嚷嚷呢?

    与其让不平衡的心态跟着自己走一生,何不尝试改变一下,看看是否也像别人一样找着了春天!

    上司毕竟是你的上级,那么就得看看上司脸色,再适当地表达,才不会出错。当上司烦躁的时候,却凑上去嘀嘀咕咕;或是上司正兴高采烈,却一不小心浇他一头冷水,都是太不知趣了。当然,如果要让上司同意自己的想法,更是要看看上司的脸色,再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所以,看人脸色过日子没什么不对,反而是那些从来不去管别人感觉的人,才需要好好反省一下。

    腰杆子一向颇直的刘墉就是一个例子,他的能力强、有原则,可是很会说话,让乾隆皇帝不宠爱他都不行。

    有一次宰相刘墉陪乾隆皇帝聊天,乾隆很感慨地说:“唉!时光过得真快,就快成了老头子喽!”

    刘墉看看皇帝一脸的感伤,于是说:“皇上您还年轻哩!”

    “我今年45岁,属马的,不年轻啦!”乾隆摇摇头,接着看了一眼刘墉问:“你今年多大岁数啦?”

    刘墉毕恭毕敬地回答:“回皇上,我今年45岁,是属驴的。”

    乾隆听了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我45岁属马,你45岁怎么会属驴呢?”

    “回皇上,皇上属了马,为臣怎敢也属马呢?只好属驴喽!”刘墉似笑非笑地回答。

    “好个伶牙俐齿的刘罗锅!”皇上抚掌大笑,一脸的阴霾尽失。

    一个擅于和上司说顺耳话的人,一定善体人意,机灵乖巧。能了解上司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是一种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敏感,能很轻易地看出上司的情绪反应。拥有这种知己知彼的能力,做起事情来就容易百战百胜。所以这是一种沟通上的优势,有了这种优势,沟通时就轻松多了。

    通过观察,可以洞察先机,知道上司的想法,就算觉察上司有不同的意见,心里也有数,可以在心里有所准备,事先化解;也可以针对上司的反应,妥善安排自己的进退应对;依照上司的反应,适时给予鼓励赞美,把话说在适当时机,刚好说进对方的心坎里;发现上司不悦,临时刹车,避免沟通恶化,见风转舵随机应变,事情就不会搞砸了;随时留心上司的脸色,适可而止地指责,让上司有个台阶下。说话多动个心眼,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还能不顺畅吗?

    虽说说顺耳话是一种天赋,其实也是可以学习的,怎么学呢?

    和上司说话的时候,要慢半拍,仔细看看对方的表情,判断一下自己的这句话会引起什么反应。

    传递坏消息时:“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出了问题,此时,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地说出本句型,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等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

    上司传唤时说:“我马上处理。”冷静、迅速地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地认为你是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

    表现出团队精神时说:“刘主任的主意真不错!”刘主任想出了一个连上司都赞赏的绝妙点子,趁着上司听到的时刻说出,做一个不忌妒同事的部属,会让上司觉得你本性善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闪避你不知道的事时说:“让我再认真地想一想,三点以前给你答复好吗?”当上司问了你某个与业务有关的问题,而你不知该如何做答时,千万不可以说“不知道”,可利用本句型暂时解危,不过事后可得做足功课,按时交出你的答复。

    [BT2]5.跟领导说事要善找机会

    给领导提建议时要多用心思考,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开口说话时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和场合,以便使领导更能用心领会你的意见,而不会导致对你的反感。

    人在情绪不佳、心有忧惧等低落状态下,较之平常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且惰于思考,情感波动大并易产生过激行为。这说明,人是一种有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动物,其思维特征要受到某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我们也要注意对方的情感变化,趋利避害,从而占据某种心理方面的优势和主动,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领导也是人,也无法摆脱上述思维规律的影响,这就提醒我们,一定不要在情绪不佳时进言;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领导心绪高涨、比较兴奋时提出建议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大凡有见识的下属,都一定知道向领导“灌输思想”的重要性。领导一旦接受了你的某种观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决策,使他的方案能够沿着你预定的轨迹前进。这种方法含而不露,形式灵活,影响力长久而隐匿于无形,实属高招中的妙手。许多下属正是靠着那种与领导之间的随意交流甚至是休闲娱乐,逐步启发、诱导着领导,使自己的种种想法得以实现,并使自己成为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宠幸”之人,发挥着巨大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影响力。

    给领导提建议,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以便使领导更能用心领会你的意见,并不会导致对你的反感。在娱乐活动中,一般领导的心情比较好,这时候提出建议会使领导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议同当时的‘隋景联系起来,通过暗示、类比等心理活动的作用,则会对领导有更大的启发。还有些比较成功的下属善于接住领导的话茬儿,上承下转;借题发挥,巧妙地加以应用,从而很好地触动了领导,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个单位刚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机房。但在机房安装空调机一事上,领导却不肯批准,认为单位的同志们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不宜单独对机房破例。虽然有关同志据理力争,说明安装空调是出于机器保养而非个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领导的老脑筋,说服领导。

    有一次,单位的领导与同志们一起出去旅游、参观。在一个文物展览会上,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解说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文物保护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不能够使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制冷设备,比如空调,这些文物可能会保存更加完善。领导听后,不禁有些感慨。

    此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老王乘机对领导低语:“刘局长,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呀!”

    刘局长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后说:“回去再打个报告上来。”

    后来,这位领导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他们装上了空调设备。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老王能够不失时机地将眼前的景象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议联系起来,使领导产生由此及彼的类比和联想,从而很好地启发了他的思路,使他能够接受老王的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娱乐中的寥寥数语竟胜过郑重其事的据理力争,这是不能不引起下属深思的,更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固然,在娱乐中,领导心情比较高兴,情绪较为放松,更容易接受下属的一些建议。但是如果不能细察当时的情形,不能选择有利的进言时机,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招致领导的不快。

    毕竟领导是来娱乐的,可能对于许多领导来说,这是难得的放松,他们并不想有人在这时候打搅他难得的片刻兴致,更不想去谈什么工作。如果下属不懂审时度势,察颜观色,在领导玩兴正浓时去请示工作或提出建议,无疑会使领导感到不快,在这种情形下,又怎么能够说服领导呢?

    比如,一位领导正在与别人下棋,想着走哪一步,如何才能置对方于死地,此时你插上几句工作上的事,领导一说话,一走神,结果忘走了一步棋或者没看清对方的动向,输了这盘棋,他怎么会高兴呢?即使是刚才处于优势,心情正好,此时也会大为扫兴,心生不快,很可能他就会视你的建议为出气筒,大加挞伐,或者根本就对你和你的建议不愿理睬。

    因此,此时你最好的选择便是加入到领导的娱乐活动中去,为领导助兴或帮助领导尽快取胜,使他的兴致得到满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你和领导共同创造并分享了快乐,也容易使他接受你,为谈话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BT2]6.坏话也要学会好说

    有一些话很难开口,但你又不得不说,这时要多动脑筋,既要让对方听清楚,也要让对方毫无怨言地接受,其中的关键是说话要尽量体贴人心,顺应人情。

    有些时候,有些话虽然并不过分,也并没有什么不正当的意图,但当上级的还是很难出口。比方说,告诉下级被降职了,解雇了;下级辛辛苦苦拟好的计划书,却被你否决了;下级向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而你却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工作繁忙忘记审阅了,下级向你催问时,你该如何回答?

    1.变更了计划你该怎么说

    首先要说的问题是:要更改已经通过的计划,该如何向下级说明?

    万万不能对下级说:“不关我的事,都是董事长一人说了算,我也没办法!”

    这样把责任转嫁给上级,自己暂时没有问题了,但部下会对经理产生怨气。或者,一旦下级明白你是在推卸责任,肯定会对你产生极大的反感,你自己的威信也肯定会降低。

    也不应该为了防止下级反对,而用高压手段制止对方开口。这样做会使下级心里留下疙瘩,对上级不满,也会对工作不满,这是最不明智、最不可取的做法。正确的方法应情理兼顾,善意地说服他,才能使下级真正地心服口服,不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2.如果提案被耽误,你该怎么说

    上级接受了下级的提案,并且满口答应“看一看”,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没有看。下级希望得到一个完满的答复,而问上级:“那个提案,您看过了吗?现在办得怎么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直率地说:“我现在很忙,实在没有时间细看。不过一周之内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同时,最好在约定时间之前,主动由上级答复下级。下级一定会被上级主动的热情所感动的。尤其是如果答复是否定的,与其让下级追问理由,不如由上级主动加以说明,表示上级的确认真对待他的提案,是有诚意的,而不是草草应付了事。

    如果提案需递交给更高一级的上级,而上一级的上级态度不明确,以至于没有确定结论时,此时上级最好能说明立场,表示自己已经递交给了上级,却久久没有回音。不得已催促上级时,所得答复却是否定的。这时要详细说明,千万不能敷衍。

    3.如何把“辞退金”说出口

    公司老板对一位职员说:“亲爱的,我很少把工作与享受混为一谈,不过今天例外;亲爱的,你被开除了!”

    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工厂的老板,在讲到他所知道的一个讲话极讲究策略的人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他就是在我第一次有职业后把我解雇的那个老板。他把我叫了进去,对我说:‘年轻人,要是没有您,我不知道我们以后会怎么样,可是,从下星期一起,我们打算这样来试一试了。’”

    有时候,公司人事调动,下级被降职,或是调到分店,或是被派去做闲差,委派他去干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总之不再受到上级的重视。上级这时有责任通知他,并且要耐心安抚,尽量使他能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前往新岗位就任。

    请千万记住不要用伤感情的字眼。下级被降职,心里本来就非常不痛快了,上级再用词不当,甚至恶意地嘲讽对方,无异于是给下级满腔怒火再浇上一盆油,顷刻就会爆发出来,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也不要等事情成了定局,再吞吞吐吐透露出要调他走的意思,使下级误会是你想把他赶走,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BT2]7.与同事说话要讲分寸

    同事间要建立起融洽、友好的关系,就要时常相互沟通。而要做到彼此间相互沟通,除了同事之间相互帮助与谅解之外,得体恰当地说话也非常必要。

    面对天天见面的同事,在言谈举止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与同事和谐相处呢?关键是要把握好与同事说话的分寸。

    1.注意同事的年龄

    对年长的同事,说话要坦率、谦虚。当然,尊敬是最起码的准则,因为年长的同事经验往往比你丰富。

    与年长的同事谈话,切不可嘲笑他们,要始终保持尊敬的态度。即使你认为他的观点不正确,当时也要注意聆听,事后再发表你的意见。

    对于年龄相仿的同事,态度可以适当随便一些,但也要有分寸,不能出言不逊,损伤人家的自尊心。

    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异性同事谈话更要注意,不能乱开玩笑,态度过于暖昧容易引起别人的胡乱猜疑。

    对于比你年龄小的同事,说话应该持有谨慎、深沉的态度。年龄小的同事,有些人的思想太过冒进,或者知识、经验都不如你,与他们谈话时,切不能对其随声附和,将自己的身份降低。

    2.注意同事的地位

    对于地位比你高的同事,应采取尊敬的态度。因为:其一,他的地位比你高;其二,他的能力、下作经验、知识储备可能比你高,你理应对他表示恭敬。

    另外,与地位高的人交谈,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说话。

    上司一般赏识有头脑、有主见的下属。如果你经常人云亦云,显得没有自己的主张,那么就会受到上司的忽视。无论你在公司的职位如何,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与地位低的人谈话,你不能高高在上,理应端庄有礼、和蔼可亲。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成绩应该赞美、肯定,但不能显得太亲密,以使他肆意放纵。更不能以教训人的口气与他唠叨不停,让对方烦你。

    3.注意同事的心情

    与同事谈话,应该把握恰当的时机。比如对方工作繁忙时,你不能去打扰他;对方焦急时,你不能同他闲聊;对方心情悲痛时,你就要选择恰当的话题。假如你在这种情况下恣意打扰他,一定会碰一鼻子灰的。

    要学会根据对方不同的心情,有针对性地选择话题。同事得意时,应该谈一些他爱听的事;同事失意时,你应该好言安慰他,同他谈你的失意事。

    如果与得意的同事大谈失意之事,会影响他的情绪并进而影响你们的感情;若同失意的同事大谈得意之事,会显示出你的不知趣与无知。

    [BT2]8.在办公室里说话,该隐瞒的一定要隐瞒

    职场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可以将你送上事业的最高峰,当然也可以将你打入最低谷,关键看你怎么去说,会不会说。在办公室里,你的一句错话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办公室说话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有些话不可乱讲,否则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下面这几个问题,最好不要在职场上谈起:

    1.不要大谈薪水问题

    很多公司不喜欢职员之间打听薪水,因为同事之间工资往往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发薪时老板有意单线联系,不公开数额,并叮嘱不要让他人知道。

    “同工不同酬”是老板常用的手法,用好了,是奖优罚劣的一大“法宝”,但它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容易引发员工之间的矛盾,而且最终会调转枪口朝上,矛头直指老板,这当然是老板所不想见到的,所以他对好打听薪水的人总是格外防备。

    有的人打探别人时喜欢先亮出自己,比如你说:“我这月工资是3000元奖金才1000元你呢?”如果他比你钱多,他会假装同情,心里却暗自得意。如果他没你钱多,他的心里就不会平衡了,表面上可能是一脸羡慕,私下里往往不服,这时候你就该小心了。背后做动作的人通常是你开始不设防的人。

    2.不要总是去谈人生理想

    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显然滑稽,工作就安心工作,雄心壮志回去和家人、朋友说。在公司里,要是你没事整天念叨“我要当老板,我要置办产业”,很容易被老板当成敌人,或被同事看做异己。

    如果你说“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够副总”或者“35岁时我必须升到部门经理”,那你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同事的对立面上。

    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事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何苦被人处处提防,被同事或上司看成威胁呢。

    做人要低姿态一点,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的价值体现在做多少事上,在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韬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能人体现在做大事上,而不体现在说大话上。

    3.不要大谈私人生活

    无论你心情好与坏,千万别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更别把私事带进来。办公室里容易聊天,千万不要只图一时痛快,就把自己的私事都抖出来。要知道,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职场风云,瞬息万变,把自己的私域圈起来当成办公室话题的禁区,轻易不让职场中的人涉足,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一招,是竞争压力下的自我保护。

    4.不要大谈家庭财产

    在职场中,每个人的秉性不同,譬如唐代李林甫之类的小人大有人在,他们往往口蜜腹剑,表面说好话,背后算计人。你若将你的家庭财产情况告诉这类人,他们就会找机会算计你。

    因此,在办公室里,该隐瞒的一定要隐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