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想象力
[关键词]
创造性想象,想象是本能,想象力=腾飞的翅膀,鼓励孩子想象
[指导]
世界为何越来越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创造!而创造离不开想象力,尤其对于孩子来说,运用想象力来创造生活中的一切,这是他们成功的羽翼、腾飞的翅膀。
什么是想象力?就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例如一个小孩,他想到大草原上去玩耍,他就会根据以往听到的、看到的,并加上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大草原的画面。孩子天生就具备想象力,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并且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想象力。孩子的思想在充满想象的世界里驰骋,远比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更辽阔,更精彩!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大人无法想象的,你以为他们骑的是一根木棍吗?不,在他们的想象里,这不是一根木棍,而是一匹神马,骑着这匹神马,他们就要下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想象力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有趣!
为何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学习能力不断退化?进步空间越来越小?正是因为创造力在消失,想象力在萎缩。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去想象、不断地想象、巧妙地去想象,根据想象去创造,生活中充满想象的孩子一定会变得与众不同,他的明天自然会比缺乏想象力的孩子更灿烂!
想象力,无疑成了助孩子腾飞的翅膀!
想象力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的生活与自然之门。缺乏想象力的孩子只能徘徊在门外,他们的世界必然是狭小的、单调的,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孩子则可以尽情享受门里世界的美好与丰富。
想象是一种本能,这是一种自然力量,但每个孩子想象力的丰富程度不同。我们不仅要允许孩子无意识地去想象,还要鼓励孩子有意识地去想象,尤其是有意识地创造性地想象。例如字母“O”,也许有的孩子仅仅认为它还可以是数字“0”,但有的孩子却可以把它想象成太阳,足球、鸟蛋等等一切圆形的东西,谁的想象力更丰富,谁的世界就更精彩。
任何一个问题,不要期待孩子给你意料之中的答案,不要愕然孩子无厘头的想法,要鼓励孩子们生活中的奇思妙想,甚至是标新立异,哪怕是极其荒唐的想法,因为,想象力就是孩子腾飞的翅膀,而鼓励孩子去想象,就是为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孩子挥舞着他们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
[案例]
宽宽骑着一个扫把,眼睛上带着一副太阳镜,边跑边说:“我是哈利波特。”
有时,他拿着一根棍子,在房间里挥来舞去,嘴里念念有词:“孙悟空来了……”
父母从不干涉他的这些举动,甚至鼓励他的这种行为:“模仿是想象的开始,大胆去模仿,大胆去想象,充满想象的世界才会更有意思。”
在父母的培养和鼓励下,宽宽的头脑是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他画的画总是天马行空,很少照着实物来描绘,他的用色更是出人意料,他把小河画成粉色的,树叶画成黄色的,天空画成红色的。
别人说宽宽:“河流怎么可能是粉红色的呢?”
宽宽问妈妈:“河流不可以是粉红色吗?”
妈妈说:“当然可以,你想象中的河流是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
是的,世界就在宽宽的想象之中,宽宽的世界一如他的名字那样宽广,无边无际,不受限制和约束。父母这样做就是要为宽宽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带着这双想象的翅膀,宽宽自由自在地飞翔。
[技巧]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在实处,宽宽父母的做法值得称赞。孩子的想象有时是那么的“没谱”,不符合现实,但请不要因此否定孩子的想象,不管他们想象出什么,“想象无罪,想象无错。”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1.鼓励孩子充满想象力的语言。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是要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表达他的想象,如果孩子的想象仅仅停留在想象,不说也不做,想象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当孩子表达出他的想象:“他的眼睫毛真长,像毛驴的眼睫毛一样长。”也许这个想象不是那么优美,但也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语言。
2.支持孩子充满想象力的行为。
孩子的很多行为也充满了想象力,例如孩子画了一幅“四不像”的画,COSPLAY了一个怪异的装扮,做了一个未完工的手工,也许孩子的这些行为是这么的幼稚、荒唐、可笑,也要支持孩子的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行为,因为这些看似离谱的想象,正在变成助孩子腾飞的双翼,助他越飞越高。
想象力是天才成长之路
[关键词]
大胆想象,小心求证,天才与庸才,想象力是天才催化剂
[指导]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了一个小男孩的脑袋,这个小男孩开始发挥他的想象力:“咦!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难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着它?”顺着这条思路去联想、实验和求证,他发现了地心引力。这个小男孩就是牛顿。
如果这个苹果砸到的是另外一个小孩,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也许他只是摸摸后脑勺,诅咒这个该死的苹果把他的脑袋砸的生疼,然后把苹果吃了。他不会因苹果产生任何的联想,当然他长大也不大可能成为科学家。
想象力把牛顿和普通的小男孩区别开来,同样,想象力把天才和庸才区别开来。
在天才儿童的头脑中,世界是什么样的呢?那是一片令人愉快的原野,像天堂那样令人愉快,像碧谷那样肥沃,四季常青,能够创造出娇艳无比的花朵——这当然是一种想象。艺术家通过想象力创造文学形象,没有想象力,艺术家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孩子们喜欢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小人鱼”的造型就是安徒生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安徒生又通过对人和物的想象,巧妙地把人性与物性结合在一起,塑造了“小人鱼”这一美丽动人的艺术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安徒生成不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安徒生。
艺术家需要想象力,同样,科学家也需要想象力。科学家通过想象力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创造出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对于这一点列宁曾说过:“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就不可能发现微积分。”
由此可见,想象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天才。
所以说,天才不是天生的,想象力是天才成长之路!
想象力成就了众多天才: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使得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船只可以在危险时利用无线电求救;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使世界各地消息的传递变得非常便利;斯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使人类的运输能力得以空前的提高;罗杰斯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长久以来想飞越欧洲大陆的梦想……这一切在未发明之前,皆被人嘲笑为空想,可是,这些科学家们不怕他人的嘲笑,敢于大胆想象并去实现梦想,所以,才有了这众多载于人类文明史册上的名字。
这再一次证明:只有敢于想象才有成功的可能,想象力是天才成长之路。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这样回忆自己工作的过程:“我闭上眼睛,进人半睡眠状态。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在想象的引导下,凯库勒发现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式。意大利画家拉斐尔被问到“为什么会画出如此美妙的作品?”时,这样回答:“我做了许多梦,然后围绕着我的梦去作画。”
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想象力是天才成长的催化剂,任何一个孩子都具备天才的基因,只要拥有想象力,只要为他插上想象的翅膀,一个天才之星就会冉冉升起。
[案例]
在美国,有这样一位充满想象力的天才。
在他所在的城市中,许多适合开发的土地都已被开发成建筑用地,只有两块地被人们遗弃:一块是陡峭的山地,另外一块地势太低,每次雨水降临时,总会被淹。
但这个年轻人极富想象力,他的想象力来自于他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他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这两块被人遗弃的土地,别人都嘲笑他,说这两块土地毫无用处,但他已经想象出了如何开发这两块土地,甚至已经看到了这两块土地的价值。
他先用了几吨炸药,把陡峭的山地炸成松土,再用推土机把泥土推平,原来的山坡地就成了很漂亮的建筑用地。然后,他把这块山地上多余的泥土运到那块低洼地上,使这块土地下雨时再也不会被淹。这样,这两块土地都变成了漂亮的建筑用地。
这时,很多人看中了他这两块土地,他转手一卖,赚了一大笔钱。
他被人称为天才,这位天才不过是把一个地方不需要的泥土,运到另一个需要的地方而已,可是,这种方法别人却没有想到,只因为他有常人所没有的想象力,所以他被人称为天才,他真的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天才。
[技巧]
想象力成就天才,这些天才可能是艺术家,也可能是科学家,也可能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只要善于运用想象力,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孩子若从小具备了想象力,成为天才的可能性就更大。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具备天才的基因呢?那就要从小培养他的想象力。
1.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想象。
许多伟大的想象在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或未变为现实时,都曾受到他人的嘲笑,被他人讥讽为空想、白日做梦,有许多人的想象就这样被人打击甚至扼杀了,只有那些敢于坚持自己想象的人才成了天才。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要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想象,要告诉他:“想象无所谓对错,想象本来就和做梦差不多,敢于做梦,才有可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坚持自己的想象,这是实现梦想、成为天才的第一步。
2.做宽容、民主的父母。
许多天才的背后,都站着他们宽容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异想天开、特立独行,甚至一些被常人以为是疯狂荒唐的举动,都能以平静、温和的态度对待,正是他们这种宽容的态度,成就了孩子的梦想,造就了天才的诞生。
所以,天才的诞生不仅需要想象力的推动,更需要宽容、民主的父母的包容。当孩子的作文中出现一些“胡言乱语”时,不要轻易地指责他们用词不当;当孩子拆卸了家里的东西,想重现“研制”一台新机器时,不要打骂孩子是败家子。这些行为都是他们想象力的衍生物,也正是一个天才的必经之路。
让孩子的好奇心去推动他的想象力
[关键词]
疑问,联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想象力指导物语]
谁没有好奇心?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未知的领域太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太多,他们想一探究竟的事情太多,所以他们的好奇心无法遏制。好奇是孩子们想接触一件事物的第一步,也是引起想象的第一步。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是的,如果牛顿对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没有感到好奇,他便不会有“为什么苹果没有往天上掉,而是往地上掉”的想象,也就不会有“地心引力”理论的产生。
因此,好奇心与想象力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兄弟,好奇心推动孩子们去发挥他的想象力。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关系,就如水和电的关系一样,没有水就发不成电,没有对这个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就没有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力。有一句美国谚语是这么说的——好奇心可以杀死一只猫!可见好奇心的巨大力量。
好奇心促使孩子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和联想,进而去创造。发现问题的过程,好奇心起主导作用;解决问题的过程,想象力在起主导作用。有了好奇心做动力,想象力做工具,孩子们的创造力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
许多取得巨大人生成就的人,都是在被强烈的好奇心推动着,去想象,去实践。
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孩童时期就对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感到很好奇,因此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这些大石头会孤零零地出现在这里?它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李四光走遍了全国的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研究,终于断定这些石头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国外学者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
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初中时无意听说可以利用一种叫日晷的仪器,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他感到很好奇,就向老师询问日晷的原理。回家后,哥白尼根据原理做了一个简易的“日晷”。他的好奇心并没有就此停止,他利用自己做出来的日晷,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的错误说法。
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众多杰出人物的共同特点。
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说:“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好奇心。”
这些伟大人物被强烈的好奇心驱动着一步步登上事业的高峰。
因为好奇,才会思考;因为思考,才会想象;因为想象,才会去实践和创造。
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保持一双好奇的眼睛,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显得尤为重要。
但中国的孩子却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听话教育和标准答案束缚了孩子们的思想,对孩子不断的指正批评遏制了他们的好奇心,繁重的功课使他们无暇发展想象力,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每一天的学习中逐渐遭到泯灭。
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案例]
小健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如何教育孩子并没有太多的方法,于是他们采取了“散养”的方式来教育小健。
小健不喜欢去幼儿园,父母就任由他在家里玩耍,小健每天都是在玩积木和涂鸦中度过的。每天下班回家,小健的父母都要好好欣赏小健的“作品”:他搭的积木,他“设计”的新车。
小健不仅喜欢组装玩具,还喜欢拆卸家里的电器。他很好奇家里的那些会响的、会动的东西是怎么回事?于是,爸爸的电脑被他拆了,妈妈的手机被他卸了,他拿着那些拆卸的零件琢磨来琢磨去,但却装不回去了。父母看着被他鼓捣坏的电器无可奈何,还开玩笑地说:“如果爸爸妈妈也能拆,恐怕你也要把我们拆了吧?”
上学以后,小健的父母并没有死盯着他的学习成绩,而是让他在保证学习成绩中等的情况下,发展他的业余爱好,于是小健继续玩他的汽车,同时又玩起了音乐。
小健的好奇心也丰富了他的想象力,他回答问题从来不人云亦云,总是出人意料,他的作文也总是那样别出心裁,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从来不落窠臼,而是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和富有见地。
正是在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小健居然歪打正着考上了美国的大学,美国的同学们个个极富好奇心和想象力,小健在这方面居然一点不落后。父母庆幸,宽松的教育方式保护了小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小健的父母从来就没有限制、打击小健的好奇心,而是用宽容、民主的方法保护小健的好奇心,鼓励小健因好奇而想象,并去验证他的想象,所以小健才有了灵活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这对于小健的一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呢?
1.不要制止孩子去研究一些奇怪的东西。
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一张花花绿绿的糖纸,一根鲜艳的绳子,一块小石头,甚至是一条看起来脏脏的小虫,一个螺丝帽,都能引起孩子强烈的兴趣,他们会蹲在那里看很久,甚至拿在手里把玩,父母们千万不要去制止孩子:“脏死了,不要摸。”或者:“有什么好看的,快走吧。”
殊不知,这样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把孩子的好奇心给杀死了,杀死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就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让孩子去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什么都重要。
2.和孩子一起去探讨好奇的事物和问题。
对于孩子感到好奇的事物和问题,父母不仅不要制止,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之中。例如和孩子一起查阅词典、电脑,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或者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去体验和学习,自主探索。带他们到花丛中,看看蜜蜂是如何采蜜的;带他们观察天空,看看究竟是电的速度快还是声音的速度快。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大,也非常脆弱,正需要父母这样去保护和推动,进而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灵感来自哪里?想象力!
[关键词]
幻想,思考,灵感,创新
[想象力指导物语]
凡尔纳在他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里,描写了这样一个奇幻的世界:海底森林、墓地、珊瑚谷、巨型章鱼……充满魅力的海底世界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凡尔纳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他书中描述的潜水艇、探照灯等很多现代人众所周知的物件在当时并不存在,他是如何描述出来的?想象力!凡尔纳的灵感来自他超凡的想象力!
没有想象力,孩子笔下的画只能更像,而不是更好;没有想象力,孩子的文章只能像白开水毫无味道,有了想象力,孩子才思敏捷,灵感如泉水汩汩而来。灵感来自于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的一切思考和创新的源泉。
有了想象力,孩子才会有思维的火花,才可能有与众不同的点子,才可能有灵感的闪现。孩子思维活跃,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各个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无数奇思妙想带来的灵感火花让大人惊叹。
如果你孩子们一个问题:“花儿为什么会开放?”孩子们会有无数个令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花儿睡醒了,想出来看看太阳。”
“花儿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谁的衣服漂亮。”
“太阳出来了,花儿想伸个懒腰,结果把花朵给撑开了。”
……
这些答案和大人们心中的答案:“因为天气暖和了”大相径庭,可是孩子们的答案多么丰富有趣,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回答激发了孩子创造世界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孩子的脑中会不断闪现出灵感,手中的模型千变万化,作文中优美的词句不断涌现,他们不仅仅会“素描”这个世界,还会比喻、夸张、渲染这个世界,就连这个世界没有的颜色他们也能画出来。
达尔文就是这样想象他的世界的:
他捡到一块长得很特别的石头,就一本正经地别人说:“看,这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他捡到一枚硬币,就神秘地对小朋友说:“这是一枚古罗马钱币。”
大家都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普通的硬币罢了,但达尔文却说:“在我的想象中,它们就是我说的那样。”
他的父亲也很支持他不着边际的想象:“说不定哪一天,他这种丰富的想象会激发他的灵感,成就他的事业!”
果然,达尔文靠着这种非凡的想象力激发的灵感,通过不断地探索,终于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为什么想象力能激发人的灵感?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打破原有的旧的思维习惯,建立一种新的联想思维的能力,具有变通性、灵活性,能使自己的各种思想之间碰撞出火花,于是灵感也就出现了。
因此,当孩子有意无意幻想时,请不要打断它,干涉它,因为他正在等待灵感的出现,随之而来的会是你意想不到的一种创新。
[案例]
小薇六年级了,她的作文总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老师夸她的作文:“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充满了想象力!”
同学们都问她:“你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呢?”
小薇说:“灵感就来自我的想象力呀,见过的事物我能够用充满魅力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没见过的事物我也能通过想象把它描述出来。”
老师也这么告诉大家:“想象力是创作的源泉,多观察生活,多储存知识和材料,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才能在写作中涌现出灵感。”
小薇爱读书,图画书、漫画书、童话书、甚至是少年作家的小说她都在读,读得多了,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多了,在写文章时就很容易建立起联想,也很容易激发出灵感。爸爸妈妈也知道这其中的关系,所以很支持小薇读书,他们觉得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学习也会更好。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小薇写作的灵感来自于她的想象力。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灵感很难出现,出现了又很难抓住,在写作时总是感到才思枯竭,这正是因为缺少想象力。当想象足够丰富,才会滋生灵感的火花。
父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灵感:
1.让孩子多观察生活。
只有让孩子多观察生活,孩子才能展开他们的想象力,无论是写作还是画画或是制作手工,都能找到灵感。所以空闲时多带孩子逛逛公园,看看动物的形态,植物的形状,大千世界的变化,看得多了,脑袋里才有东西,才可能有想象力和灵感。
2.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鼓励孩子有一个或者多个自己的爱好,无论是画画,还是玩积木,看书,甚至是玩游戏都可以,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丰富和充实,他们才能更感性,才有可能出现想象力和灵感。
想象力,打开智慧的钥匙
[关键词]
无意识想象,有意识想象,探索,智慧
[想象力指导物语]
如果问:“谁不会想象?”恐怕没有人会举手。
如果问:“谁认为自己非常有想象力?”恐怕没有人敢给予肯定的回答。
谁都会想象,但不代表谁都有想象力。
因为想象分无意识地想象和有意识地想象,无意识的想象是不自觉的,没有目的的,不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种想象,当然也不可能对事物发生改变和创新,这种想象对一个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不大。
而有意识的想象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孩子愿意为这种想象付出努力,去实践、去尝试去创新,所以,它开启了孩子的头脑,直接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改变了孩子的生活。
因此,想象力能够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想象力就像打开孩子智慧的一把钥匙。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诱因——外界条件的刺激,需要条件——头脑中存储的材料,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利用头脑中存储的材料,对看到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的形象。
能完成一个这样的想象的过程,头脑就犹如运转了一遍的机器一样。而养成了想象的习惯,尤其是有意识地想象习惯,头脑就经常性地运转,这对头脑的开发、智力的提高无疑是非常良好的促进过程。
当孩子看到一篇优美的文章时,头脑中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每个孩子头脑中的画面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存储在头脑中的材料不同,他们由此加工和创造出的新形象就不同。经常进行想象的孩子,会有意无意地增添头脑中的材料,这样他们才能更容易地创造出新形象,长期下来,他们的智力当然要比那些不爱想象的孩子高得多。
经常想象的孩子,自然不愿意只停留在想象的阶段,他们会去验证和实现自己的想象,将想法和实践相结合,所以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也会较高。想象力使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孩子们智慧的形成和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思考能力不无关系,想象力是孩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为什么成人的智力提高的非常缓慢,甚至不再增加,就是因为成人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太习以为常,不再好奇,不再有孩提时代的那种敏锐感觉,从而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智慧之神也不再眷顾他们。
太多的创造发明,源于好奇,始于想象,因为有了好奇,就有了兴趣,接着就有了想象和探索,结果就会获得事情的真相,这就是智慧。
[案例]
源源很聪明,凡接触过他的人多说他智力超群。的确,源源不仅智商很高,情商也很高;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他都能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源源因何智商这么高?正是因为他听得多、看得多、接触的多,所以知识面宽广,思维灵活,因此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他说起话来从来不人云亦云,抄袭别人的观点;他写的作文总是能另辟蹊径,对人事物有自己的解读;他玩起魔方、创作起手工来总是能又快又好;就连他玩起来也比别人更有创意。
源源为什么能够这样优秀?就是因为他对任何事情都有想象、加工、创造的习惯,他的大脑就是一部灵活的机器,经常运转,自然就聪明。
源源之所以能这样,得益于他的父母,他的父母懂得,想象力是打开智慧的钥匙,所以,从小就给他创造了一个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环境。源源就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源源的高智商毫无疑问来自于他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打开智慧的钥匙无需再质疑。所以,让孩子去想象,给他创造良好的想象的空间和氛围,支持他的任何一种充满想象力的行为,你的孩子也可以像源源那样拥有一个高智商的大脑。
1.让孩子养成想象的好习惯。
想象力虽然能提高孩子的智商,但偶尔的一次两次的想象,对智商的提升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要让孩子经常去想象,养成想象的好习惯。
当孩子在学习时,让他学着在知识间建立联系,这是一种想象;当孩子在讨论问题、在写作文时,让他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这也是一种想象;当孩子在玩耍和游戏时,想一些有创意的、好玩有趣的点子,这都是一种想象。
当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想象,他的智商要想不提高也很难!
2.让孩子过一种充满想象和创意的生活。
想象离不开空间、离不开氛围、离不开环境,当孩子在一个充满想象的环境中生活时,很难没有想象力。创意的生活包括充满想象力的父母,充满想象的家庭布置,多接触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作品、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等等,当孩子在这样一种充满想象的大环境里生活,想象力一定会异常丰富,他的智商也一定会突飞猛进。
“为什么?”打开孩子的探索之门
[关键词]
无意识想象,有意识想象,探索,智慧
[想象力指导物语]
有一本书叫《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本书?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疑问,他们小小的脑袋里装着太多的“为什么?”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为什么人不能像鸟儿那样飞翔?”
“为什么雨后的天空会有彩虹?”
每一个孩子的脑袋里都有“十万个为什么”。让我们善待这些爱提问题的孩子们,因为“为什么”之后,孩子就会产生联想,就会寻找答案,就会想去探索,所以说,“为什么”打开了孩子的探索之门。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他的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看来是那么的愚不可及:“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难以回答。还有一次,爱迪生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母鸡要坐在鸡蛋上?”
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是开启的,他们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想象,这个世界让他们感到陌生、新鲜和神秘,他们想要去探索、求知,所以,爱问“为什么”的孩子是可贵的,是喜欢动脑的,得到答案之后,他们是兴奋和快乐的,这种兴奋和快乐又促使他们去探索更多的“为什么”?
“为什么”不仅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它还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铺路石,孩子们踩着它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最终走向成功。孩子若在幼年时期养成了探索精神,就拓展了他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古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就喜欢问“为什么”。有一次,父亲提到了司马迁,他问父亲:“司马迁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他是很厉害的人物吗?”父亲看他如此有兴趣,就给他讲了许多司马迁的故事和许多历史知识,由此开始了司马迁对历史的探索,最终成为了一位历史学家。
孩子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心中也许有自己想象中的答案,这个答案可能是错误的,或荒唐的,孩子寻找答案就是去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为什么?”总是和想象力结伴同行,不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也不爱开动脑子去想象,更不会因要寻找答案去探索。因此,“为什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打开了孩子的探索之门。
[案例]
天天6岁,和大多的小朋友一样,他的头脑中藏着太多的为什么?他问爸爸:“爸爸,为什么电视里会有人,人还能发出声音?”
爸爸总是启发天天发挥他的想象力:“你说为什么呢?”
“嗯……因为电视里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面也有很多人在快乐的生活。”
“天天真棒!你回答的对极了!”
天天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你的样子会出现在照片上?”
“哦,因为照相机把妈妈的样子照了下来,所以就出现在了照片上。”
“哦,为什么照相机能把妈妈的样子照下来呢?”天天继续问。
“因为照相机具备这种功能啊。”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为什么照相机具备这种功能呢?”天天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个……妈妈也不知道,要不咱们一起到网上看看,这是什么原理,好不好?”
“好!”
天天就是这样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他的“为什么”经常让爸爸妈妈无法回答,无奈,只有和他一起请教书本。爸爸妈妈总是启发他自己去回答他的“为什么”,然后让他自己或者和他一起去探索、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在这样的训练下,天天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探索意识越来越强烈。俨然成了一个小小“探索家”。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孩子总是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听起来是那么的幼稚,回答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久了总让父母有些不胜其烦,请父母有些耐心,认真对待孩子的“为什么”,因为这正是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探索意识的时候。
父母如果可以这样对待孩子的“为什么”,一定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1.让孩子自问自答他“为什么?”
孩子喜欢问“为什么”,但父母们不一定要给他答案,而是应当让孩子自己去回答他的问题,哪怕他的答案是错误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调动他们头脑中的经验,展开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孩子会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让孩子自己去回答:“是海洋洗蓝了天空。”这样极富创意的回答,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在父母的鼓励下会越来越丰富。
2.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孩子问了“为什么”接着就想要去探索答案。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孩子探索精神的一种鼓励。例如孩子问:“为什么雨后的天空会有彩虹?”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书本或电脑,帮孩子弄清楚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孩子从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这种美丽的自然现象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词]
培养想象力,丰富知识,知识的奴隶,创造活动
[想象力指导物语]
想象力究竟有多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这位天才科学家在少年时代想象力就非常丰富,他曾幻想:“如果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在这个幻想的推动下,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爱因斯坦对人类的科学贡献,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孩子有没有想象力,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对他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一定看到过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虽然知识丰富,但思想呆板,观念陈旧,做事没有创造力,他们就像是知识的奴隶,无法灵活地运用知识为自己服务,其原因就是缺乏想象力,不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想象,去创新。
想象力能开启孩子的智力,是孩子腾飞的翅膀,是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想象力作为一种能力,需常用才能进步,不用则迟钝。同样,想象力需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头脑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需从小就种下想象力的种子,想象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孩子头脑中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孩子的头脑天生就有“想”的功能,但后天若没有意地培养、锻炼和强化,这个功能就会退化,思维就会迟钝,智力发展就会缓慢,孩子的成才、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在生活中、学习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起来,为他们的人生铺就一条更轻松的路。
[案例]
一个小孩和他的父母一起去旅行,他们走到一个偏僻的山区,身上带的水喝光了,口渴难耐,小孩和他的父母都很难受。
小孩说:“这时谁要是给我一瓶矿泉水,我愿意出一百块钱。”
小孩的父母说:“还是实际一点吧,看看附近有没有卖水的或者有没有人家。”但直到精疲力竭,他们仍然没有找到水喝。
小孩有点绝望了,爸爸这时却做起诗来:“要是我们正置身于一片绿地该多好呀!山泉叮咚,溪流静淌,阳光也柔柔地照着大地,把树叶上的露珠折射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树叶上的露珠?!小孩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向一棵树奔去。果然,树叶上还残留着一些未完全蒸发掉的露珠的痕迹。树林里没有污染,露珠非常干净,“我们有水喝了!”小孩欢呼起来。
小孩和他的父母靠着啜饮树叶上刚凝结还来不及蒸发掉的露珠,走出了山区,小孩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是你极富想象力的诗歌帮助了我们。”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故事中小孩的父亲很有想象力,在那样的情况下还做了一首富有想象力的诗歌,他的儿子也很富有想象力,立刻从爸爸的诗歌中得到了启示,找到了水源。不能不说,这和父母的培养不无关系,父亲带他去旅行,接触大自然,正是培养他想象力的一种方式;父亲在那样的情况下作诗,正是在有意识地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其实,父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在不经意之间:
1.做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父母。
如果父母富有想象力,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一定大有益处,就像故事里的父亲那样,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他的想象力不可抑制地迸发出来,也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也就在不经意地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所以,父母如果想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先做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父母,不要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就可以不再做梦,不再想象,你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孩子自然能得到熏陶和感染。
2.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
孩子的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对知识的掌握,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首先需要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怎么样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呢?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这个世界,只有孩子头脑中储存的经验越多,才能闪耀出思想的火花,孩子的想象力才能驰骋的更奔放。
想象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思维活跃,活学活用,联想,建立联系
[想象力指导物语]
有哪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牵挂着父母的心?好像没有!但有一些现象却让父母们百思不得其解: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有的孩子好像并不怎么用功,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学习成绩却很好。这让一些父母不得不感叹:我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聪明。
事实并非如此。
你的孩子虽然努力,却只会死记硬背,只记理论,不懂得和实践结合,更不懂得联想、举一反三,所以学的吃力,却没有好的效果。而那些会玩又会学的孩子,则启动了他们头脑中的开关——想象力,他们只是把头脑中的知识当成仓库,利用仓库中的知识进行联想,活学活用,因此,他们学的轻松,并学的很好。
可见,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有了想象力,孩子们不必把老师说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记住,只要记住老师讲的精髓,就可以通过联想吸收到更多的知识;有了想象力,孩子无需担心今天记住的明天就会忘记,只要理解了就可以通过想象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聪明的孩子无不是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的,一味地埋头苦干不一定学得好,但巧用想象力,却可以轻松地学好。
为什么想象力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这是因为想象力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想象实际上就是由己想到彼,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就是要在有关的知识之间和有关经验中建立联系,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各种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系就越牢固。在学习中养成联想的习惯,可以大大增强学习效率。想象力促进了孩子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成为学习的一种方法。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有必要培养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学习中多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学的事半功倍,给他们更多玩耍的时间和发展业余爱好的时间。
想象力能改变世界,想象力能创造奇迹,想象力当然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孩子的生活离不开想象,学习更少不了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联想,多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大胆想象,努力实践,学习的过程会更快乐,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
君君上小学6年级,他很乖很听话,学习也很努力,但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不坏、不上不下,这让父母有点纳闷,君君很努力,回到家就捧着书本哇哇读,习题做了一本又一本,老师讲的也都听懂了,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够好呢?
君君的父母去问老师,老师说:“君君的学习方法需要改进,比如他学语文,语文基础知识学得不错,但写作文就不行了。文章就像流水账、白开水,缺乏新意和想象力,有时候还会跑题,每次考试作文分数都比较低。数学呢,则是简单的运算可以,稍微复杂的他就糊涂了,尤其是应用题,他经常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我觉得君君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活学活用的能力都比较欠缺,这可能和他的思维习惯、不擅长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关。”
老师的话对君君的父母触动很大,他们对君君从小管的就比较严,玩耍限定的有时间,电视、电脑、课外书籍都很少碰,语文的学习主要靠对书本的背诵,学数学也主要是记公式、套公式,并没有其他的学习方法,这可能是造成君君思维僵化、呆板,缺乏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原因。
君君的父母想,从现在开始,必须培养君君的想象力、在各种知识间建立联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君君的学习效率。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君君的学习效率之所以不高,正是因为君君欠缺灵活的学习方法,头脑缺乏想象力,死读书才会读死书,只有让头脑活起来,知识才会灵活地被自己调动,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也许通过下面几个方法,你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1.让孩子接触更多有趣的东西。
让孩子的世界变得丰富有趣,孩子的头脑才会活起来,他说的话、他的行为,他对事物的看法才会生动起来,那么他的语文成绩也会提高。所以,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也不要让书本困住孩子,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接触小朋友、大朋友,看充满幻想的童话书籍……
那么,他对文字的理解绝对不是一个个字词组成的句子,而是一个个动人的画面,他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是在拼凑句子,而是在讲故事、描述一个个美丽的画面,他学起语文来自然轻松又愉快。
2.让孩子懂得举一反三,在知识间建立联系。
孩子们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这道题会,那道题却不会,而两道题所用的不过是相似的知识,甚至是同样的公式。这说明他只是记住了题,而不会灵活运用这道题所用的知识,成为了知识的奴隶,而非主人。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孩子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会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同样一道题,原因变成结果,结果变成原因,应该怎么做?改变几个条件,又应该怎么做?学会在知识间建立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用种种联想使知识和知识联系起来,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灵活运转的加工厂。
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更具想象力?
[关键词]
自由生长,限制扼杀,“像”和“好”,不同的教育方式
[想象力指导物语]
父母们,如果现在有两棵小树,你会怎样来栽培这两棵树?
是看看这棵小树是松树、杨树还是苹果树,然后给它合适的土壤、合适的空间、适度的浇灌、自由的生长时间,让他随意地成长。
圈一块地,把它种在里面,然后拿着剪刀修修剪剪,嫁接、固定,不管这棵树原本是棵什么树,也不管这棵树疼不疼,只是希望它能按照你的方式生长,长成你想象中的模样。
这,就是美国人和中国人教育孩子的不同方法。其结果是什么呢?美国孩子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非常强,中国孩子虽然学习能力也很强,甚至被国际社会誉为“考试专家”,但他们却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缺乏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走上社会以后普遍缺乏独立的开创精神。
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正是因为不同的教育制度使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更具想象力!
美国父母认为,自己是守护者,要小心保护着孩子的想象力;中国父母则认为,自己是伐木工,要把孩子头脑中不符合自己期望的想法全砍掉。长期下去,中国孩子必然缺乏想象力!
美国的孩子有的长成高大的红杉,有的长成挺拔的松柏,有的长成美味的桔子树,各有各的特色,但都生机勃勃。再看看中国的孩子,整齐划一,却都是枯藤老枝,病恹恹的。缺乏想象力使中国的孩子缺少活力,缺少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情,也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体验。
天下无不爱子女的父母,但美国的父母比起中国的父母更理智、更宽容,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我。中国的父母表面上对孩子付出更多,但他们的付出实际上是一种限制、扼杀和改造,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象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想象的自由被父母们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失去了。
孩子在童年时对什么事、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喜欢摸摸这、动动那,也经常因此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所以父母总是训斥他们:“不要动!”、“不要乱摸!”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就在你这样粗暴的训斥下被扼杀了。
画画的时候,中国的孩子喜欢这样问父母:“我画的像吗?”中国的父母总是不失时机地夸奖一番:“像,太像了,简直和书上的一模一样。”
而美国的孩子则喜欢这样问:“我画的好吗?”美国的父母却这样回答孩子:“不错,你还可以更大胆地想象,画的更夸张一些。”
两者的回答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中国的父母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美国的父母却在鼓励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更具想象力的原因所在,这也是为什么长大之后美国的孩子更具创新力的原因所在。
当父母们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时候,是否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案例]
苗苗8岁,她的父母给她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她能像一颗小树苗一样,健康、快乐、自由地生长。所以,苗苗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和中国父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太一样,更加宽松、更加包容,甚至更加随意。
苗苗喜欢看书,妈妈就给她买了很多儿童书籍,别人知道了提醒苗苗的妈妈说:“她还小,不应该给她看这么多课外书籍,会影响她的学习。”
苗苗的妈妈却说:“正是因为她小,才需要了解更多的东西。苗苗接触的世界是有限的,但她的好奇心却是强烈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所以需要让她接触更大的世界去满足她的好奇心,发挥她的想象力。就算书中描述的世界是虚幻的,对苗苗智力的启迪也是有益的。”
玩电脑、玩游戏,这是很多父母碰都不愿意让孩子碰的东西,苗苗的爸爸却让苗苗去玩。游戏也许占据了苗苗一些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但游戏里也是一个个丰富的世界,它拓展了苗苗的视野,锻炼了苗苗的智力,极大地丰富了苗苗的想象力。
在父母宽松的教育方式下,苗苗按照她自己的方式成长着,她比同龄人更成熟、思维更敏捷、头脑更活跃,这让苗苗的父母很欣慰,用她妈妈的话说:“只要苗苗不长坏,她想长成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
[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小技巧]
苗苗的父母对苗苗的教育方式颇有点西方的观念,不束缚、不限制、不过多的干涉,只要苗苗始终在父母的目光注视之下成长,只要不偏离轨道,就让她自由地成长。在这样的空间长大,苗苗更容易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也许其他的父母也想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
懵懂的年龄,孩子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书本里、电视里、电脑里、大人的嘴里,他们渴望通过种种渠道去释疑他们心中无数个“为什么”。只要他们接触到的东西没有不健康的,并有所节制,就让他们去接触、去了解,千万不要视课外书、电视、电脑这些东西为“洪水猛兽”。让孩子通过不同方式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想象力的翅膀在不同的彩色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2.请父母去掉“不准这样!必须那样!”的口头禅
父母们有这样的口头禅吗?
“不准乱打听,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
“不准乱写乱画,必须按照老师教的和书本上的照着画!”
孩子的想象力就是这样在你的“不准这样”、“必须那样”的训斥下被抑制了,扼杀了,不要捆绑孩子的手脚,那等于束缚了孩子的灵魂。只要孩子没犯错、没犯法,不是什么天大的毛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生活,千万不要用“不准这样!必须那样!”打击了孩子想象的热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