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力量-心理暗示,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信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时候,人们在说服他人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对方的观念和想法向着自己的观点靠拢。这样的方法总结起来就属于心理暗示。在说服他人时,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让人在潜意识里认为你说的是对的,这样你才能说服别人。

    其实,我们在与人交谈时,选择一个恰当的问话方式,进行精妙的提问,便可以引导对方跟着我们的思维走,可以让谈话变得更加顺利,内容主旨较为明确,重点突出,从而让对方能够更容易理解你的意思。

    在说服他人时,善于打比方,更容易让人相信你的观点是对的。对比,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说服高手必然都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然后得出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结论,进而在说服对方时起到重大作用。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用极少的话引出最有说服力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最复杂的事情,从而更有力度地说服对方。

    通常,当我们在讲述某一道理或者事件时,运用联想和对比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事情或者道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往往能解释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让人理解,这样就能让对方听得更明白,印象也会更深刻。

    对比可以给人心理暗示,动作和表情也可以给对方心里暗示,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更可以给人心理暗示,这些心理暗示可以让对方对你的观点极度赞成,并且深信不疑。心理暗示的力量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暗示可以激发对方的想象,可以让你的语言变得更加自然,让对方认为理应如此,这样就让对方更容易地认可你的观点,使你的说服变得更容易。

    1.通过对比可以影响别人的认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时,就应该拿同样的事情来进行对比,这样便可以最快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我们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影响对方的认知。

    在很多时候,对比都可以增强我们的说服效果。通过对比,再加上准确的数据和真实的实例,我们就可以有效地说服对方。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形象并且清楚地看到可能出现的结果。

    其实,在我们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太专注而突然变得有些茫然。这个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服内容都会失去原本的作用。如果对方听不懂你的谈话内容或者对你所说的话非常不耐烦时,那么对方就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用真实的事例,让对方看到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同感,这样才更容易说服对方。

    这样的结论一般都是对方通过自己认真考虑之后得出的,因此,在潜意识中,对方就没有太大的防备和排斥。

    其实,很多时候,被说服的一方都会摇摆不定,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还是犹豫不决的。此时,就是你说服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时候。你一定不能轻易地认为对方提出质疑的时候,前面你所说的话就都没有用了。对方之所以提出疑问,其实就已经表明,这些内容已经引起了对方的兴趣,但是还缺少一个强大的理由,加大对方内心的认可度。因此,这时你就应该给对方信心,让他坚信你说的是对的,按你说的做就会取得好的结果。

    事实上,可以进行对比的不只是同类事物,同类事物的正反面照样可以进行对比,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地方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很多时候,人们想让别人购买自己的产品,就会尽可能多地介绍自己产品的优点,但这样往往会让顾客感觉这样的产品“徒有其表”,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功能,甚至他们会认为你是在夸大其词地忽悠他们,欺骗他们让其购买你的产品,因此对你产生反感,并连带着将你的产品排斥在外。

    但也有许多聪明的人,他们会准备一张卡片,在上面标明产品本身的优点,然后让顾客自己在上面标注产品的缺点。但是由于大部分顾客往往对新产品的了解不够,所以最后标注的缺点远远少于商家自己标注的优点。

    而众多顾客在看到产品的优缺点之后,进行一番对比,就不难发现这款产品的综合测评是利大于弊,并且是利远远大于弊,甚至是弊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样的情况下,顾客心里就会自动形成“原来这款产后的优点有这么多”的感觉,因此,说服顾客购买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对方都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很好解释,有的却很难解释。但是,如果不为对方解释清楚,那么对方很可能就会不接受你的观点或意见,最终导致你的说服失败。那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呢?此时,最好的方法还是举实例,与对方遇到的情况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增加说服的成功几率。

    在三国时期,曹操一统北方后,挥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开战,最后中计被打得大败。曹操率领众将士东躲西藏,历尽艰险,最后逃出了东吴地界,脱离了险境。

    脱离险境后,曹操突然摇头叹气,嚎啕大哭。这使得众将士十分不解,于是纷纷上前问道:“丞相,我们的船只被烧,将士伤亡惨重,面对敌军的屡次围剿,甚至是多次陷于危难之中,我们也都没有见您太难过,为何我们逃出东吴,有了粮草之后,你反而如此痛哭呢?”

    曹操仰天长叹,悲伤地说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英年早逝的郭奉孝心中悲伤而已。如果他如今尚还健在,那么必然不会让我遭受到这样的惨败,让我如此狼狈。”

    众将士听后尽皆默然,低头不语,都开始反省自己的过错。

    赤壁之战的惨败,人人都有责任。掌握着生杀大权的曹操,完全可以将每个人都臭骂一顿,甚至是砍杀几个泄愤,抱怨是他们不尽心尽力,才得到现在这样的结果的。但是,曹操却采用对比的方法,在众将士面前追忆早已故去的谋士的好,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可以让众将士察觉出自己的失职,并且感觉到丞相对他们的爱惜之情,让众将士更加信服。

    这就是通过对比,让对方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最好例证。这样可以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也可以更容易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对比,而且我们也都在通过对比来了解事物的好与坏,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做了将会面临失败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又是坏人,等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对比,能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理清我们的是非观。我们也可通过对比,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认知。比如,你的朋友想要购买一款产品,正好你用过这款产品,但是你认为它存在着很多缺陷,你就拿这款产品跟某款同类产品比较一番,将其缺陷完全暴露出来,并说明购买这款产品必然会吃亏上当,这时,你的朋友通常都会听从你的意见,放弃购买这款产品,这其实就是你通过将两款产品进行对比,说明其中利弊,影响了你朋友的认知,说服了你的朋友。

    在我们说服他人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往往更能说清楚同类事物或一类事物正反方面的利弊关系,增强言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样就更容易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从而成功地说服对方。

    2.告知对方严重后果,对方便会主动接受

    通常情况下,说服别人有两种方式,就是有意识的说服和潜意识的说服。这两种方式几乎适用于任何情况。

    很多人都知道,说服他人,说服的是他的心,也就是他的意识,他的思想,因此,在说服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住对方的内心,充分地了解对方,才是说服他人最重要的一点。只有我们充分地了解了对方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容易地按照对方的思路进行说服,提高说服的效率,最终取得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虽然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我们最常用的也就那么几种。而说出对方不接受可能会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是损失惨重的后果,对方便会主动接受。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说服他人的时候,如果能把握住关键点,就会使得说服的过程顺利许多,产生事半功倍的说服效果。如果能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分析透彻,就不用你再去想方设法地进行说服了——对方会自己深思熟虑,主动接受你的意见和观点。

    说服他人的高手,并不一定要巧舌如簧、出口成章,但是一定要会精准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分析出接受会有什么样的好结果,不接受又会有什么样的坏结果,尤其是要将严重后果分析得精辟入理,这样才能让对方主动接受你所提出的意见。

    任何人都不愿意束手束脚,被其他事物所威胁,但与之相比,人们更不愿意的是去做一件已经可以预见失败的事情。如果某件事自己不做就有可能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那么人们往往就会自己说服自己去接受它,并将它做好。

    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有开始,就会有结束,并得出结果。如果事情早已发生,并且已经结束,那么所得到的结果,无论是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都必须接受。但是在我们说服别人时,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但是结果还并没有出现,整个事情都还在进行当中,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怎样,我们是无法确定的。尽管无法确定,但任何人都不会喜欢不好的结果,因为这是人们正常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我们预料到最终结果会很不好的时候,便不愿意甚至是不敢将结果告诉对方。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将这样的结果告诉对方,对方肯定不会接受我们的观点或者意见,这样就会导致说服失败,所以没有任何说服者想看到这样的结果,因此就不会说出这样的后果。

    虽然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不好的后果,更不愿意接受糟糕的结果,但通常人们都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就算我们不喜欢,不接受这种结果,但依然想了解一下真实的情况到最后到底会怎样。所以,我们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将这样的结果给对方说明,事实上就会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从而在说服的情感上掌握主动,增加说服成功的可能性。

    其实,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将不好的后果说出来,因为这样,对方的潜意识会认为,虽然最后的结果会很不好,但是你却没有隐瞒他,你对他是真诚的,那么对方对你的信任就会加深,这样对方就可能更容易接受你的说服。

    显然,这样一来,很多看似对我们说服不利的因素,立马就会转变成我们说服别人最有利的法宝。

    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理由下,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都不要去欺骗对方,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说服失败,甚至是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我们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先将利益摆出来,再告诉对方可能会出现的后果,这样或许能让对方认为我们是真诚待他,是值得信任的。人们往往就是这样,如果他们感受到了你是真诚可信的,他们就会更加信任你,什么话都会对你说,这样你就能更详细地了解对方,使得他们被说服的可能大大增加。

    任何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自暴其短,那纯粹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说服失败。但其实不然,我们把事物的缺陷,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说出来,往往会让对方感觉出我们的真诚,从而使他们信任我们,从而使我们更顺利地说服对方。主动说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让对方自己说服自己,这样便可以让对方找不出任何理由,甚至是不想找出理由来反驳我们的观点。

    人们的思想往往都是非常奇怪的。我们对那些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观点的益处,但却对自己观点的弊端只字不提的人,通常都会产生很强的戒备心理。

    因此,我们在说服别人时,不能只说好处,这样只会让对方打退堂鼓,不接受我们的观点,从而导致说服失败。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说出真实的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这样必然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让说服变得更容易。

    其实,说服他人,都是在引导对方的意识,让他在意识中认可我们,接受我们的观点。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只有将话说到对方的心里,才能保证说服有可能成功。而将可能会发生的不好的后果告诉对方,就是一种很高明的心理战术。

    李燃和孙飞同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他们在工作当中都是一把好手,并且是实力不分伯仲的竞争对手。他们已经明争暗斗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是不分胜负。

    像他们这类人,通常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合作可能性的,但任何事情都有出人意料的时候。不久前,管着两人的经理因办事不利,被公司的老总开掉了,但是据小道消息,马上要上任的新经理是一个十分严厉,并且排外的人,他会带着自己的营销团队前来上任。

    这样的消息闹得公司上下都非常不安,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燃又谈下了一个大单,而想要在新经理上任之前拿下这个单子,将业绩搞到手,几乎就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找人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这个单子。经过深思熟虑,李燃找到了与自己斗得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孙飞。

    和李燃起初预料的一样,在听到李燃说想跟自己合作拿下这个大单的时候,孙飞说:“别开玩笑了,这样的单子你自己就可以完成,还拉上我,纯粹是拿我寻开心吧!”显然,孙飞对此难以置信。

    “如果想要拿你开涮,你不觉得这样的办法太低级了吗?”李燃否定道,“我们公司将会有新经理上任的事情,想必你早已经听说了吧?”

    “这事公司里还有谁不知道啊?”孙飞笑着说道。

    “但是这个经理会带来自己的营销团队,据说团队的成员营销能力都非常强,这就说明,公司的很多人都有可能被淘汰掉,面临炒鱿鱼的下场。如果我们想要继续留在这里,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成绩,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新经理面前站稳脚跟。所以我们必须在对方上任之前,干一票大的,拿下一个让任何人都为之侧目的大单。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想要重新寻找单子已经来不及了,但正好我手上的这一份就很有分量,如果我们合作的话,那么在最终的业绩单上可以写上我们两个人的名字。”

    李燃将事情详细地分析完之后,便沉默了下来,等待孙飞的答复。能和李燃斗这么长时间都未尝一败的孙飞,必然是一个十分有头脑的人,因此在略微思索之后,便爽快地答应了与李燃的合作。

    就算双方是宿敌,但也不一定就完全不可以合作。李燃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说服孙飞,依靠的不是舌灿莲花的口才,更不是“诓骗”,而仅仅是将可能会出现的后果细致地分析了一遍,便打赢了这场“说服战”。

    因此,在我们说服他人时,特别是说服那些十分难缠的人时,将对方在不接受你意见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说出来,这样往往就可以大大提高你说服对方的可能性,进而使你成功地说服对方。

    3.通过动作和表情,让你掌握说话主动权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比如,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就算我们不想听了,可对方依然停不下来,但我们却又插不上嘴。这时我们不用出言打断他,我们可以将关注对方的眼神移开,或者将周围的一些东西故意碰掉,又或者表现出一些极其夸张的表情,那么在对方发现之后,谈话的主动权便会落到你的手中。

    很多时候,简单有效,并且能维护他人尊严的取得话语主动权的方法,仅仅是将眼神移开就可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虽然眼睛不能像语言一样,直接表达出我们的意思,但很多情况下它都可以帮助我们传达一些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情感。

    任何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都希望别人一直关注着自己,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最能体现注意力的,就是我们的眼睛。如果在我们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对方一直用眼神注视着我们,并时不时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那么就可以使得说服更加容易,同时也更加顺利。反过来,如果有人在跟你交谈时,你总是左顾右看,忙活自己的事情,那么对方就会认为你是不尊重他。

    移开眼神有时候或许是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如果在遇到很能说的,浪费他人时间还毫无所觉的话唠时,却可以在不伤人面子的情况下,起到提醒对方的作用。

    任何人都希望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和赞美。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身份地位、说话技巧,甚至是见识方面的关系,会导致我们沦落为倾听的一方,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在别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时候,怎样才能在不伤害对方面子的情况下插上嘴,说话的方法就会变得很重要。

    另外,在与人交谈时,想要成功地不着痕迹地打断对方的讲话,必须做到在移开眼神时,不能连带着身体也一起移动。因为如果你连身体也移动的话,别人往往就会察觉不到你眼神的变化,可能会认为你是坐的姿势不舒服,想要换换姿势,或者是别的什么,这样就没有机会拿到说话的主动权。

    在我们说服他人的过程中,为了让说服情节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地去掌握说话的主动权。从说服者的说服能力来看,往往具备更强能力的是主动说话的一方,而被动地听他人滔滔不绝地讲话的一方是完全处于下风的。因此,我们要坚决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一定要掌握说话的主动权。

    如果对方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他是不可能理解到你的心情的,所以就不会主动让出话语权。虽然有时候别人也不是有意的,但如果你听之任之,不将话语的主动权抢回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说服失败。

    有一本讲述营销技巧的书,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在与顾客交谈时,被其抓住话头就开始喋喋不休,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打断顾客的话(比如,故意弄出些动静),换另一个话题。”比如,将硬币掉落到地上,或者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如笔、书本等。突然发出的声响,必然会吓对方一跳,这样便可以中断谈话。

    在谈话中断之后,你可以说:“不好意思,把您的东西碰掉了。对了,刚才咱们所说的话题……”这样便可以成功地将谈话的主动权转移到你的手中。

    当然,打断对方的谈话的方法还有很多种,而“适度拖延”法就是打断对方谈话的有效方法。一般就是通过说“不好意思,我接一个电话”“非常抱歉,忘记给您倒茶了”等话,制造出离开谈话现场的机会。借机出去之后,再回到谈话现场,此时,就比较容易抢夺回谈话的主动权。

    很多人都喜欢看体育赛事,而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在他们的队伍落入下风的时候,己方的教练通常都会叫“暂停”——通过暂停的方式,在场下做队员的思想工作,为他们打气,并分析己方与对方的优劣,鼓励队员重新振作起来,再让队员投入比赛。心理学上的“适度拖延”与这种做法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因此,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对方口若悬河地讲个没完的时候,你就可以使用适度拖延的方法打断对方的话。但再次回到谈话现场的时候,一定要你先说话,这样你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将谈话的主动权转移到自己的手中。

    实际上,我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就和接球练习是一样的。在接球练习中,如果你传球的速度过快,那么对方就可能接不到球;如果一直是一个人拿着球,那么接球练习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与对方保持交替发言对于成功说服对方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在与人交谈时,通过动作和表情的调整,可以让对方长话短说、短话细说、继续说或是停止说。如果我们想让对方长话短说,只挑重点说时,可以在对方口若悬河、喋喋不休时,做出快速点头的动作。这样在对方注意到之后,就会明白这是你希望他迅速完结或是希望他只拣重点讲。反过来,在你做出缓慢点头的动作时,对方就会明白你是在说:“你的谈话我很感兴趣,可以继续说下去。”

    而如果你察觉到只有自己在说话的时候,想要将说话的权力交给对方,那么你就减慢说话的语速,同时将说话的音量降低一些,每段话结束的时候拉长声音,并且将眼神转移开,这时对方就会了解轮到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了。

    张桐是一家出口公司的营销主管,最近,公司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去跟一个有合作意向的客户进行洽谈。在去见这位客户之前,公司老总就告诉他这个客户非常难搞定,嘱咐他要将准备工作做足,因此,张桐在这上面下了很多功夫。

    但是,事情往往是出人预料的,老总所说的“非常难搞定”,并不是说这个客户的要求有多高,也不是对方的习惯有多么古怪,而是对方是个话唠,完全属于讲起话来就停不下来的那种。

    张桐从小到大见过的所有人当中,都没有这么“能说”的人。因此,张桐足足在对方的办公室里听对方讲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候,谈话还是没有讲到和生意有联系的内容。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张桐都是极为被动的一方,一直在听对方讲话,根本插不上嘴,而这个客户一直在讲他的经历,从创业到取得成功,甚至是他走过的地方,见过的任何人和事,都要事无巨细地拿出来讲上一遍。

    又过去了两个小时,眼看天色渐晚,张桐的心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转来转去”。但是,他也不能贸然打断对方的讲话,因为惹得对方不满意的话,公司很可能就会失去这个客户。

    张桐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对方讲得激情洋溢的时候,张桐将眼神不着痕迹地从对方的身上转移到了办公桌上放着的一件工艺品上。

    “额……那个,我是不是讲的废话太多了?”这位客户终于在又讲了将近有半个小时后,发现坐在他对面的张桐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桌子的工艺品上,一时间有些尴尬。

    “不是,我只是觉得您的品味很高,您不仅生意做得好,还会淘弄这样精致的工艺品。我对您真是佩服之至啊!”张桐见自己终于成功地中止了对方的讲话,于是,不等对方再次开口,便将自己之前准备好的资料递给了对方,并说:“我们公司这次为您推荐的产品,就和您的这件工艺品一样,都属于中国风,古香古色的,相信您一定会喜欢。”

    张桐通过这种方式不着痕迹地打断了对方的讲话,并且保留了对方的面子,成功地将双方谈话的内容转移到了正题上来。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所说的话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更希望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只是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方的眼神或动作,在对方眼神不在自己身上,或者动作有些想让我们停止讲话的时候,一定要遵从对方的意愿行事,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谈话可以继续下去,从而得到对方的好感,增强成功说服对方的可能性。

    4.无意间说出的话,最容易让人相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总会不经意间说出一些话,而这些话里有时会包含一些我们不愿意透露的信息。由于这些内容具有很高的真实性,所以往往会被人们相信。而如果能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说服对方,赢得对方的信任,让说服过程更加顺利。

    很多时候,在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往往对方越是信誓旦旦地保证,甚至是发毒誓、写保证书,反而让我们觉得越是不能相信他。但是,对方有些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却会深入到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深信不疑。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也并不是很难理解。骗人的话千万种,但是归结起来,总共也就两种,一种是一眼望穿型,一种是悬疑难断型。对于前者来说,人们通常都将这样的谎言当作笑料,认为是愚蠢行为;对于后者来说,人们往往看不透,也想不明白,因此对其十分顾忌,唯恐避之不及。

    悬疑难断型的谎言人们分辨不清,因为这种谎言是说话的人在经过认真分析,仔细斟酌之后才说出来的,所以就很难被揭穿。而诸如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甚至是毒誓,都会被人们认为是在演戏,做作的成分居多,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对方是为了取得我的信任故意做出来给我看的。与这些相比较,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反而更能赢得人们的信任。

    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往往都是在人与人之间无事闲谈的时候说出来的。这样的话可信度非常高,因为它往往反映出的是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或许会是真的,但也并不完全是。如果我们总是以这种方式思考别人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有时候就会被有心人利用。

    三国时期,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便发动赤壁之战,准备灭了孙刘,一统天下。但是,谁料曹操初到东吴地界,刚刚与孙刘交战,便吃了一个大亏。

    第二天,曹操问众位将士:“我方昨天吃了一个败仗,对士气的影响颇大;今天又被周瑜查探到了我水寨部署的虚实,我应该怎么应对呢?”

    这时,他的谋士蒋干说:“我与周瑜是好朋友,愿意前去说服他投降丞相。”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就派他去了。

    听有人汇报说蒋干到访,周瑜就明白他是为曹操当说客来了,但周瑜装作不知,非常热情地设宴款待蒋干。

    酒宴上,周瑜让营中众将士都与蒋干见礼,一一介绍他们认识。说蒋干是他求学时的同窗好友,今天只谈友情不讲其他,有人胆敢擅自乱说,斩首示众。

    蒋干吓出一身冷汗,因此对说服周瑜投降曹操的事情只字未提。

    周瑜又说:“我自带兵以来,从不喝酒,现在见到好友高兴,一定要一醉方休。”在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周瑜牵着蒋干的手,走出帐外。

    外面盯梢的士兵,都是穿戴整齐,手持兵器而立。周瑜就问蒋干:“我的士兵,还算威猛吧?”

    蒋干说:“不愧是虎狼之师。”

    周瑜又将蒋干引到了大帐后面,粮草器用堆积如山。周瑜说:“你看我的粮草物资,够用吗?”

    蒋干回应说:“真可谓是兵精粮足啊。”

    周瑜大笑,引领蒋干再次入帐。回到酒宴上,再次畅饮。

    一直到深夜,蒋干说道:“我酒量不好,实在是不能再喝了。”

    周瑜就撤掉酒席,让众将士退下,对蒋干说道:“咱们两个很久没有同榻而眠了,今天一定要同榻而眠。”周瑜佯作大醉,摇摇晃晃领着蒋干去自己的营帐共寝。

    周瑜躺下便“睡着”了。蒋干见周瑜熟睡,便起床偷看周瑜的军书文件,同他人的来往书信。他发现其中有一封是曹操身边的将士蔡瑁和张允写给周瑜的,大吃一惊,就打开观看。只见信上写道:“我们归降曹操,并不是图功名利禄,是迫于当时的形势。现在已经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得到机会,便将曹操的人头,献给都督。马上将会有人前来与您详谈。见到之后,请不要怀疑。”

    蒋干恍然大悟,原来蔡瑁和张允已经私通东吴了!于是,他将书信藏在了衣服里。这时,周瑜翻了个身,吓得他急忙灭了灯,躺在床上。周瑜含糊不清地说道:“子翼,我在几天之内,一定让你看到曹操的首级……一定……看到曹操的首级。”

    蒋干应付了几句。

    蒋干躺在床上,快天明的时候,有人进帐叫醒周瑜,说有事要报。周瑜起来后,有些茫然地问道:“睡在床上的人是谁啊?”

    士兵回答:“都督昨天请蒋干共寝,怎么忘了呢?”

    周瑜听后十分懊恼:“我平常从不喝酒,喝酒误事啊,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乱说些什么。”

    来人说:“江北有人过来,求见都督。”

    周瑜训斥道:“小点声。”然后又喊了声:“子翼。”

    蒋干装睡不醒。

    于是,周瑜走出大帐。

    蒋干在帐中偷听,只听到有人说:“张、蔡两位将军称没有机会下手……”越说声音越低,就听不到了。

    过了一会儿,周瑜走进帐中,又低声喊道:“子翼。”

    蒋干还是装睡,而周瑜也躺下睡觉。

    蒋干想:“周瑜是个十分精明的人,如果天明的时候,发现书信不见了,肯定会杀了我的。”因此,在天色微亮的时候,就起身叫周瑜。周瑜也假装睡觉。于是,蒋干就招呼自己的小童,走出了周营,到了辕门。站岗的士兵问蒋干:“先生这是要去做什么?”

    蒋干说:“我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了怕会耽误都督的大事,所以就准备回去了。”

    而士兵也没有阻拦他。

    蒋干到了曹营后,曹操问:“子翼,结果如何?”

    蒋干说:“周瑜意志坚定,轻易不能说动。”

    曹操听后十分生气:“招降不成,必然被对方取笑!”

    蒋干说:“虽然没有成功地说服周瑜,但我却打听到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蒋干将书信交给了曹操,将事情的经过向曹操讲述了一遍。曹操了解情况后,大怒:“他们两人竟然想加害我!”于是,命人将二人斩于刀下。

    后来曹操在众多将士中选毛玠和于禁操练水军,顶替蔡瑁和张允的职位。东吴的细作打探到后,报告给了东吴。周瑜听后非常兴奋地说:“我最忌惮的就是那两个人,现在被除去了,我没有什么值得忧患的了。”

    不经意间说出的话或者是无意识的时候说出的话,往往会被人们信以为真,并且是深信不疑。周瑜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成功地用计谋骗得了蒋干的信任,借助曹操之手,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周瑜利用一些虚假的信息,故意在“不经意”间说了出来,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赤壁之战中掌握了战争的先机。

    其实,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在不经意间“故意”泄露出一些假消息给对方,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如果我们想要取得对方的信任,尤其是对方是个心智精明、极其难缠的角色时,我们就不用反复强调一件事情,只需要将这件事情利用不经意的方式说出来,就会打动对方,得到对方的信任。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我们给予处理。简单的事情很容易就能处理好,但是复杂的事情却需要反复地进行处理。比如,两个人因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想法,发生争执,互不相让,但究其根本,就是发生争执的双方互不信任,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利用将一些信息在不经意间说出口,这样就有可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与认可,从而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所以说,我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也可以掺杂一些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这样不仅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还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