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放宽,处处是晴天-世界不欠我们任何东西,我们只有感恩的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只有当我们心存感恩,知恩图报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幸福,我们自身也才会变得更加愉快、自信。也只有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更好地收获幸福和快乐,全然地远离怨天尤人。

    每个人在感恩的同时也是在净化心灵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感恩的同时,彼此的心灵也在得到净化。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在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不幸事件总是让人感伤。随着一些伤者讹上施救者的事件的发生,人们对施救行为总是谈虎色变。有的肇事者怕伤者讹上自己,在车祸发生后,选择悄然离开;有的人见到老人摔倒后,不敢搀扶;有的伤者也因害怕承担高额的医药费,而做出昧着良心讹人的举动,因此,在遇到老人摔倒时,要不要搀扶也成了时下困绕人们的一个难题。但是,“仁义哥”——王冬却给这个难题做了解。

    据央视网报道,2012年11月6日晚7点,28岁的贵州农民工王冬骑着电瓶车去上夜班,因为路边的路灯正在维修,以至于他没有看清前面有人,在刹车不及的情况下,撞倒了六旬老人李光全。当时,老人还能从地上坐起来,感觉身上不痛不痒,曾两次让王冬走。

    但是王冬并没有走,而是坚持带老人去附近的医院检查,结果正如王冬所担心的那样,老人表面看上去没事,但头部因为摔倒的关系有瘀血,并且伴有轻微的脑震荡,情况并不乐观,必须立即进行救治。王冬赶紧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为老人缴纳了住院费,但这远远不够,不得已他只好四处打电话向亲戚朋友借钱,并通知了老人的家属。而由于费用过高,超出了王冬的经济能力,他甚至变卖了家产用于救治老人。

    王冬说:“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懂得担当。”老人家属对王冬说:“你选择承担,我们选择宽容。”王冬说:从撞倒李光全那晚,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走,人走得了,但是良心不会说谎,如果真的走了,可能少了现在这些麻烦,但是一辈子都无法心安。

    “仁义哥”王冬的“仁义”之举在全社会演变成了一股相互感恩的暖流。有人说,聪明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善良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它需要人们的选择。当一个人选择善良、宽容的时候,他也就懂得了感恩的真谛,并诠释了这种真谛。其实,王冬撞倒老人后,完全可以和某些自私冷漠的人一样悄悄离开,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责任和承担,甚至把这种承担责任的精神发挥到最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王冬宽容了自己,所以,老人的家属也选择了谅解他,这就是宽容的真谛——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原谅。

    现实生活或工作中,太多的人需要这种宽容和感恩的心态。懂得宽容的人也是注重感恩的人,注重感恩的人总是特别快乐,特别善良特别知足。可以说,感恩是一种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的能力,是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感动,并去享受这一感动的思想境界。感谢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感谢朋友和同事,感谢生活和工作,甚至感谢你的对手。也可以说,感恩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种哲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在走向成功的途中都会经历不可预知的挫折和困难,这都需要勇敢地面对。如此一来,当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才不会逃避,才不会抱怨社会。

    只有心存感恩,懂得宽容,才能在跌倒了之后很快地爬起来。如果你能时刻用一种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那么你就会觉得生活很有趣;如果你时刻用一种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如果你以一种感恩的心态看待职业,那么你的人生将会更加成功……

    某寺庙曾有一位老和尚,他喜欢晚上在寺庙后面的院子里散步。一晚,明月当空,老和尚像往常一样,在寺院里散步的时候,看到墙角放着一把木椅。他猜想,可能是某个小和尚趁夜深人静的时候,翻越寺庙的围墙出去玩耍,但是寺庙里有规定,晚上不可以随意离开寺庙,否则就要受到惩罚。

    老和尚并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把原本放置在墙角的椅子挪开了,而自己蹲在了放置椅子的地方。果然,一会儿的工夫,一个小和尚就从墙那边翻了过来,黑暗中,他并不知道是老和尚蹲在那里。等踩到时,才发现是人,并且,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师父。

    小和尚此时很害怕,而让小和尚意外的是,师父并没指责他,而是以非常平常的语气说:“注意以后要严守寺规才是。”

    不难想象的是,小和尚在听完老和尚宽容的话语后,在感动的同时,自然会要求自己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这种宽容的无声教育之下,小和尚表面虽然没有受到惩罚,但是他却从这个错误中获得了比惩罚更为有用的东西——感受到了宽容的力量,同时,也会出于感恩而不再犯规。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人在遇到犯错的情况时,会用错误惩罚自己或他人。事实上,这种惩罚根本不能起到实质的作用,用一种宽容、感恩的心态去对待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也才能让自己在错误中得到成长。

    其实,生活带给人的都是一样的,有的人对待生活非常苛刻,而有的人却对生活满怀感激,这也是一些人之所以拥有卓越人格的重要因素。因此,懂得宽容,并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到满足,你的人生才能充实起来。如果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那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让他人、让社会尊重的人。

    懂得感恩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优良传统。“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都是对感恩的表述,感恩是一种社会正能量,人学会了感恩,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会相处的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感恩意味着一种责任。感恩,说明一个人有感谢情结,而感恩的实践更让我们感觉到无愧于这个世界。

    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将不会感到孤独。

    懂得感恩的人,才是无愧于生活的人,是内心充满爱的人、令人敬佩和尊敬的人。感恩,不仅是一种人性,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社会正能量,它折射出社会文明的进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常做报恩之事,常有施恩之德!

    人的一生中,从一生下来就在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惠: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不免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一种义务。如果一个人缺乏感恩之心,不但会导致人际关系冷淡,也不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社会,所以,“感恩”应该从孩子时抓起。因为,孩子总是会长大而进入社会的,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人有感恩之心,才能知道亲人、社会、组织和他人对自己的好,才能产生替别人、替社会、替组织着想的潜意识和自觉性,也才能增强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有感恩之心,才能宽仁厚德,心地善良,做一个高尚的人、心里想着他人的人。人有感恩之心,就会胸襟开阔,有容人之雅量;待人真诚坦荡,能自觉地克己自律,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有感恩之心的人,会主动团结人,与人产生亲和力,影响力,增强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

    总之,如果一个人能主动地怀有感恩之心,并且常予以践行,那么,他就一定能体会到:自己活得很自豪也很自信,因自己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社会和他人,也无愧于心。

    怀着感恩心会觉得生活的很有尊严

    一个人怀着感恩之心,并且去践行感恩,实践会证明自己不是负心人,不是没有责任的人,进而让自己觉得活的很有尊严也很自信。人生总会经历很多遗憾,有成功、有失败,有奉献也有索取,但是曾经拥有的过去,不管它是好是坏,会让我们懂得更多,明白更多,更需要释怀许多。

    目标和理想像是长有翅膀,不断地飞来飞去,有时候感觉很遥远,有时又感觉近在咫尺。人生旅途中,我们会得到,也会失去;会追寻,也会迷茫。为使我们的灵魂不受诱惑,要记得每天都充满感恩。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只要我们怀有一颗热忱感恩的心,就一定会让自己活出意义。

    当新郎和新娘将要离开彼此家庭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时,当他们在婚礼上敬拜自己父母的时候,会有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而这个时候的父母也和子女一样,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那么,父母为什么会流泪呢?其实我们知道,每一个做儿女的,一定会知道在父母的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感情涌动着。因为他们此刻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女长大了并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心怀感激,感谢上苍对他们的垂爱,感激命运之神对他们做了如此称心的安排,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自己多年爱情的果实。另一方面,儿女从他们的感情里,也体会到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首先就应该感谢父母。

    如果我们不知感恩,不懂得向别人、向社会表达感谢,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会变成自以为是的人,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这样的人活的会没有尊严,被所有人都瞧不起,因为这是不知奉献只知索取的卑鄙之人。

    因此,如果一个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索取上,而忽视回报社会,自然体验不到快乐。

    有一个残疾人向上帝抱怨道:“你为什么要让我残疾呢?”上帝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给他介绍了一位没有一点残疾的人,不过这个人刚刚去世,这个人对残疾人说道:“请珍惜你的生命吧,朋友,起码你现在还活着。”

    有一个官场失意的人也向上帝抱怨:“我在不停地向上爬,可你为什么不成全我一个职位呢?”上帝同样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把那位残疾人介绍给他。残疾人对这个官场失意的人说:“别抱怨了,你看看我,起码你现在还是个健全人。”

    有一个年轻人向上帝抱怨:“为什么不让我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上帝还是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认识了那个官场失意的人。那个官场失意的人对年轻人说:“年轻人,别抱怨了,因为你努力的程度差的远呢。”

    人生路上既有阳光和欢笑,也有阴雨和坎坷。如果每天深陷于这些忧郁痛苦中而缺少努力和奋斗,那么人生将会暗淡悲惨。如果你敞开心门,放下一切忧愁烦恼,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美好的生活其实离你并不遥远。人生之路,要学会发现,懂得珍惜!

    美国一个小镇上的布勒特先生是一家小商店的老板,有一天,他因有事便锁好了店回家了,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小姑娘说她妈妈需要买一美分的线,于是布勒特先生带小姑娘重新回到店里给她取一美分的线。后来,不知道谁把这件事传遍了小镇,小镇上的许多人都有意到他的小店买东西,这样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当然,这件事与人们的感恩之心关系密切。

    很多人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漠视感恩情结,进而对这个世界失去了感恩的心。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世界的五彩缤纷,感谢生活的多滋多味,珍惜生活赐予我们的一切!

    身在福中要知福

    对于一个生活富足的人来说,不应只知道享受,还应该知道自己能享受的原因,知道了这一切后,就能学会感恩,学会了感恩之后,就会发现自己享受得更坦然了,更理性了,也更仗义了。

    有一位富翁,为了能让自己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知福惜福,且知恩图报,便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去体验生活。一个月后,孩子回来了,脸上并没有受苦的不悦,这让富翁感到不可思议。爸爸想知道孩子有何领悟,便问儿子:“怎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过得这么好吧?”

    儿子说:“是的,但是我去的那个村子里的生活比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晚上只有灯,他们却有满天星星。我们必须花钱才买得到食物,他们吃的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栽种的免费粮食。

    “我们有一个小花园,可他们那里到处都是花园。

    “盛夏的时候我们要在房子里吹冷气,可他们在树下乘凉爽极了。

    “我们整天担心吃的蔬菜是有化学药剂的,可他们吃的都是绿色蔬菜。

    “我们常常失眠,他们睡得好安稳。所以我的感悟是不只是谢谢你给了我成长的优越条件,我更要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儿子的话虽然与父亲的初衷有所背离,但让父亲欣慰的是儿子学会了感恩。

    生活中有很多人,对生活的感悟程度可能还不如以上事例中富翁的儿子,他们很轻易就陷入不如意的境地,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也许他们并不确切地了解自己幸运与否,下面我们看一份专家们的“全球报告”,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活状况:

    如果我们将全世界的人口压缩成一个100人的村庄,那么这个村庄的状况是这样的:其中有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从这种压缩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我们就能发现:

    假如你有食物可吃,有衣可穿,有房可住,那么你比世界上75%的人都富有。

    假如你在银行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钞,口袋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那世界上8%最幸运的人。

    假如你今天早晨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千万人都幸运。

    假如你现在没在饱尝战争的危险、颠沛流离的苦难和饥饿的煎熬,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5亿人更好。

    看吧,我们原来是这么幸运。如果我们现在心里还有什么纠结的话,还有什么不愿意的话,这下明白了吧。我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用感恩的心去体会,才能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幸福。

    懂得感恩,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快乐

    当你走在整洁宽广的马路上,在琳琅满目的超市里任意挑选你满意的商品时,当你在享受着各类人员为你提供的热心周到的服务时,当你住在舒适的房间里享受着锦衣美食时,你想的是什么?当你欣赏着在那阳光中沐浴的温暖与希望,那清新的泥土的气息,那朋友之间蓦然相逢的感动,那知己相逢的赐予,以及,你今天拥有的所有感动与快乐,你想到要感恩了吗?

    是的,就让我们再一次在静谧中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吧,那些美好和热爱的,凡是我们拥有的,让我们感谢它们。

    感谢阳光,给万物以生机;感谢天地,给我们以生存的空间;感谢朋友,给我们以友谊;感谢生命赐予,给我享受;感谢工作给我们以生活和成长的机会。

    是啊,能够沐浴在阳光下,能够漫步在清新的空气里,能够与久别的亲友重逢,能够与最爱的人享受点滴幸福,上天让这世间最为平凡又最为普通的事情,都化做了我们生活中的享乐,我们能不心怀感激吗?

    在洛杉矶的一家饭馆里,有三个黑人小孩在餐桌上埋头写感恩信,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他们的妈妈就在这个饭馆里工作,而他们所写的内容,只是一些“路边的野花开的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感谢妈妈昨天为我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他们不只是感谢妈妈,还有让他们应该感谢的所有东西。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境界。学会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要求。感恩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而是跳出狭隘的视野,追求健全的人格。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感恩需要砥砺德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仅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生活和爱了。对此,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不能只是欣然接纳,我们应该有感恩之心,应该予以回报。

    因为感恩,我们愿意更好地活着,以报答这种恩情;因为感恩,我们愿意好好热爱生命,让生命的每一天都不虚度。因为感恩,我们比以往更加珍惜时间,珍惜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个人心怀感恩,则必定能拥有真正的快乐与前进的动力。

    常怀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团结,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感谢自己工作的单位、感谢为我们提供各种福利的社会、感谢父母给我们以生命、感谢他人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服务。让我们在感恩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不断服务社会、担当责任,做一个让他人尊敬、令亲人自豪、受社会称道的人。

    感恩是人类应该永远传承的美德,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珍惜周遭的一切,并且会生活得更积极而快乐。

    感恩让人的眼界更宽,胸怀更广

    当你哪怕在这个世界上受到一点恩惠的时候,你也要懂得感恩。只有这样,你才会活的更有尊严和意义。

    关于这一点,我国的历史中有许多,而且很典型的例子:

    孟尝君在战国时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当时,他在自己的领地广招门人食客,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为自己建功立业,当时有许多有识之士,都竞相投奔归附。食客最多时达数千人。而当时的秦国对孟尝君势力的壮大深为忧虑,便使用了离间计,使孟尝君失去了齐国相国的职务。树倒猢狲散,他的食客也相继离开了他。

    后来,他的食客中有位叫冯谖的人,用计使孟尝君官复原职。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道:“我对待客人很热情,在招待上也没什么疏忽,以致食客人数达到了三千有余。但是我一旦失去地位,他们全都背弃我而去。幸好有你助我一臂之力,才恢复了地位。看那些家伙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如有厚着脸皮回到我这儿来的人,我必将朝他脸上啐唾沫羞辱他。”而冯谖却对他说:“你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当初秦国为什么忌惮你呢?那还不是你所招揽的食客的影响,他们也有让你感谢的一面。而且,你为什么能官复原职,还不是百姓们请愿的力量,百姓为什么为你请愿呢?还不是为了感谢你对他们免去了租金又赐给他们土地的缘故吗?”听了冯谖的解释,孟尝君顿时就解开了心结。

    孟尝君虽然愤怒,但还是理智地处理了这件事:食客们之所以投奔而来,是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想在自己身边干些业绩;自己名声的壮大和传播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想通了之后,孟尝君不再记恨他们,照样敞开胸怀接纳这些人,体现了自己的君子风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或者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当一个人懂得了应感恩的道理之后,也会明晓这一道理。如今,很多人都抱怨人情淡漠,世态炎凉,可是这些并不是今天的社会才有,而是古而有之。古人也同样经历了这些苍凉的往事,只不过懂得感恩的人对此有更深的理解,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更看得开。

    有一个学生向老师请教了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我怎么才能得到解脱?二是,我怎么样能找到净土?三是,如何才叫涅槃?他的老师听了弟子提出的问题之后,反问到:“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要知道现在是什么绑住了你?你要解脱;其次,你求净土,现在又是谁污染了你?最后,你问我什么才是涅槃,那么你想过吗,是谁把生和死给了你?”

    这三个问题可能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想过的。我们常常因为吃一点小亏就感到生活中的阴暗面太多了。其实在生活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不要将名利看得很重,时刻要想到奉献。一个人一旦拥有感恩的心态之后,不论做任何事都能心甘情愿、全力以赴,面对任何环境都想得开,做得好。

    对生活心怀感恩基于一种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工作为你提供了广阔的的发展空间,是公司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你对生活为你所带来的一切,都要心存感激,并力图通过努力工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知道回报既是一种优秀品质,又是一种奉献的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激的心情为人处世时,你会更愉快、更出色。

    一个希望在事业上大展拳脚的年轻人,应将全部心思放到自己手中的工作上,心怀对工作的感激之情,多花一些时间,想想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工作是否已经做得很完美了。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分析和抨击让自己不满意的环境上,指责别人不能提高自己。抨击和指责别人只能破坏自己的进取心,增加自己不满的情绪。生活永远是公平的,它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公平。

    因此,如果你每天都能怀着一种感恩心态而不是抱怨心态去对待生活,相信你生活和工作时的心情就是愉快而积极的,对未来也是充满激情的。

    带着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之心去生活吧!把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化成做事的动力。你的眼界会更宽,胸怀会更广,对社会的贡献也会更大。

    感恩让人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

    提起霍金大家都知道,虽然他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巨匠,但他瘫疾在椅子上,只有两根手指头能动。但大师就是大师,霍金不仅学问巨大,更是心怀感恩之心的圣人。

    有一次,霍金在为人们做完学术报告之后,一位女记者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科学巨匠,深表敬仰之余,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将你束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刚刚还充满掌声的空间顿时鸦雀无声。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叩击键盘,于是,宽大的投影屏上醒目地显示出他的回答: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觉我生活得很充实。

    短暂的寂静之后,又是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这个世界不缺少善良,这个社会也不缺少感动,在人人都急功近利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时,感恩这样的词语却从一个贡献巨大却患有严重疾患的人心里发出来,则更显其伟大和让人感佩。

    感恩是一种心态,是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无论目前处在多么恶劣的境地,感恩者都会记住自己已经拥有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珍惜他生命里拥有的财富。

    在一个寺院里,方丈曾立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对方丈说两个他们最想说的字。第一年年底,方丈问一个新来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那个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方丈又问那个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那个被问了两次的和尚没等方丈提问,就说:“还俗。”说完,和尚就离开了寺院。方丈望着和尚离去的背影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方丈所提到的“魔”就是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抱怨住的不好,吃的不好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他们总是怨气冲天,总觉得别人欠他们的,社会欠他们的,从来不想他人和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因为心里不满,所以怨恨现在的生活。因此,他们不想为生活做有益的工作,更不知去感悟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任何可感动的东西。也因此,他们生活得不开心。而对生活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看到生活的阳光面,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每天都充满着无尽的希望。

    世界万物都因相互依赖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人自从有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如果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人性本然。人生在世,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迭宕坎坷,都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不能是一味地埋怨生活,生活不能面面俱到地满足人们的要求。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生活的赐予,这样才能从生活中得到幸福、快乐。

    感恩不是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恭维。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欢愉和阳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