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寒冬腊月便是任雨竹的天堂。他隐遁在自己的寒窑里,烤着用刨花、锯末、碎木块、树疙瘩弄起来的旺火,吃着在火窝里烧得软香面甜的红薯,喝着用雪水烹成、用蜜果树叶泡制的浓茶,或者读着他那些好书,或者操刀布刃,凝神治印,嘴里念着何雪渔老先生为篆时的警句:“下笔如下营,审字如审敌,对篆如对垒,临刻如临阵,以意为将,以手指为卒……”抑扬顿挫,志得意满,摇头摆尾,那逍遥、那快乐,真比做皇上万岁爷都享得足。
可今年这冬天,他却如坐针毡,如履薄冰,过得不安然,又不踏实!
自那日傍晚,他在豆角寨盛家的新房窗外,听了秋葵姑娘的心理表白之后,他当时受到很大震动,竟惊慌失措,无言以对,无法可想,只好狠狠心,担起挑子,逃也似地走出了紫云山区。他是下决心要从秋葵的视野中永远消失的,可秋葵的倩影却顽固地留在他的心田中,抹不去,赶不开。事后冷静下来想想,他先是觉得歉疚,继之懊悔,后来气得差一点没用斧头劈开自己这颗榆木疙瘩脑袋。秋葵是个多好的姑娘啊!这不单是以相貌而论,更可贵的,是她那锦心绣口,灵性慧意,无私的胸怀,赤热的心肠。她出身贫寒之家,却並没因环境不济而怠惰,学得了满肚子知识才华:条件稍有好转,她宁可放弃自己的安乐享受,而把大批积蓄买成书刊,决心用文化知识来启迪山里人的智慧,陶冶乡亲们的情操。可惜,她的遭遇象自己一样,因不被人理解,而屡受打击,历尽艰难。几亿之众的中国农民哪!难道有了温饱,就一切都不要了吗?丑鸭群里出了一只天鹅,丑鸭们反怪天鹅丑,怪天鹅不该有异于同类而自成风貌。它们群起而攻之,啄掉出类者的毛,啄瞎拔萃者的眼。真叫人为之羞耻,为之悲哀,为之愁苦,为之急躁啊!……
秋葵又是个多么诚实厚道、勇敢豪爽的姑娘!萍水相逢,志趣相投,她便以家传瑰宝相赠;当她那“二半吊子”小叔子大发淫威,要加害自己的时候,她便挺身而出,舍命卫护;当污言秽语喷得她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她竟大胆地向自己发出爱的宣言……雨竹多次(扌闷)心自问,自己要寻找的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吗?自己应该寻找的不也是这样一个人吗?这样的人在他所处的穷乡僻壤中能有几个呢?舍其还能有谁呢?然而,正当这个人向自己冲来,勇敢地要投入自己怀抱的时候,正当她蹈入陷阱,面临危亡、极待自己拉扯一把的时候,自己却躲开了,逃避了,为了什么?为了那一钱不值的名声,为了不敢逾越那封建道德所设下的障碍,为了自己对自己的鄙薄,或是为了自己骨子里那长期珍存的清高?总之是为了那既可算作理由而根本不是理由的理由。可恶呀,可恨呀,可悲呀,可怜呀!雨竹在反躬自省中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自己是个没有脱去愚昧模式的可怜农夫,一个书呆子、软骨头、懦夫!……他在心里千遍万遍地辱骂着自己,诅咒着自己。
在他唤起自己的觉悟之后,想想秋葵的处境,更叫他坐卧不安:她现在是死是活?她能到哪里去呢?她往后怎么生活呢?……实在在家待不下去了,他不顾朔风酷雪,收拾好门户,挑起家伙担子,再次走进紫云山的群峰之中,要去探访那个苦命姑娘的下落。
他不好意思直接走进豆角寨,就先来到雪花坪,在田家门前打听秋葵的消息。一个胖呼呼的小闺女带着哭腔告诉他:“听说俺秋葵姑丢了,她跑了总有半个月了。有人猜……猜着她是死了……”
“哦,哦……啊!……”雨竹听着听着,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象蒙了一层霜。他顾不得落嫌疑直接闯到田家。田家冷冷清清,所有的房门都落了锁。问邻居,邻居说胡玉屏娘儿俩早一个月前就到平山煤矿秋葵的哥哥那里长住去了。怎么办?要想弄清秋葵的下落,就只剩下一个门路——去问她的姨母。
这晚入夜,野木匠摸进豆角寨,辗转问询,终于找到了那个孤苦伶仃的干巴枣子似的小老太婆。老人家打开门,一见来的是野木匠,一把拉住急问道:“秋葵哩?我那苦命的外甥女儿哩?”问得雨竹瞠目结舌、半晌才说:“我就是来看她,她往哪儿去了?”
老太太一急、一慌一痛,噗通一声跌坐在地上:“她跑了哇,我还琢磨着是寻你去了。你要没见着她,那她、她、她八成是不在人世上了呀……”说着失声痛哭起来。
雨竹将老人搀到屋里,安慰几句,然后细细盘问秋葵出走的经过。
原来自那日“二半吊子”以抓住嫂子与野木匠“偷情”这件事为借口,盛家便下了“驱逐令”。秋葵实在无法在那所新房里存身,第二天早起跑到金柱的坟头上大哭一场,回来收拾起自己的衣裳用品,包裹起来,暂时来到二姨家住下。二姨家离老发财家只隔半道街。在这小山村里,秋葵是个几经风波,多受乡邻猜忌的小寡妇,所以她根本无法露面。“窝”了几天后,她实在感到苦闷和压抑。日子总不能老这么过下去呀!该怎么办呢?要说在这小伙儿多姑娘少的穷山区,一个十足人材又心灵手巧的大闺女,身价不低于大城市工艺美术商店的玉雕美人像。她只要不那么挑剔,松松口,找一个好婆家易如反掌。可她却跟自己过不去,在这件事上太认真、太严格了。另有一点最重要最隐秘的原因,便是她“太伤心”了。男人无才,不憨即愚;而有才的,不狂即呆,或者太自私太懦弱。总之,都不可交。世上的芸芸众生,藏奸弄巧,尔虞我诈。无能的,窝窝囊囊,畏畏缩缩,受人欺凌,任人宰割,可怜又可鄙;有能的,明争暗斗,心狠手辣,依仗权势财势,横行霸道,可恶又可恨。总之,都不可信,都不可爱!秋葵什么都看透了,她后悔不该来这世上一趟。这种悲观厌世的情绪。弄得她无路可走,愁苦不堪。虽有姨母日夜宽慰,也无济于事。
这样熬煎了几日。一天早起,老太太端了半碗豆子到街上去换豆腐,回来一看,宅空屋空,外甥女儿的衣服包裹都在,人却没了踪影儿。老太婆慌了神儿,连忙四处去找。找了本庄找外村,所有的亲戚、朋友、熟人家都寻遍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老人家急得皇天老爷的大哭大喊,眼看要发疯。有人劝解说:“你外甥女儿跟那个野木匠相好,兴许是找她的意中人过去了。”也有人说:“八成是上平山矿找她哥去了。”老太太将信将疑,欲待去弄个水落石出,又不知野木匠姓啥名谁,居家何处。只好央请人给外甥田秋禾捎个口信,问秋葵去了没有。谁知竟象石沉大海,並不见外甥有何回话。一个孤老婆子,一没钱,二没力气,也只有在焦愁悲哭中等待结局。
听罢老人家的哭诉,雨竹痴呆呆地象失了魂儿。过了好一阵,他才醒悟过来,强打精神安慰老人说:“大娘你不用难过。秋葵是个刚强人,又明事理,她不会轻易再寻短见的……”
“那她走半个多月了,啥也没带,会流落到哪儿去哩?”
“嗯……可能是到我家去了。我出来好久了,一准是与她走岔了路,没碰着。我这就回去,见着她,立马三枪来给你报信儿。你别操心了,只管在家安心等消息吧。”说完从衣兜里掏出二十块钱,塞到老太婆手里,挑起担子出了村。
其实,雨竹明知道秋葵没去自己家。但她会投往何处呢?她还会象上次那样,毁灭了自己吗?出走半个多月了,要死,尸体也早该被人发现了;没死,能隐匿在哪里?……雨竹对秋葵的去向作了种种猜度,终不得要领。他暗暗下定决心,就是串十县,走百村,寻千家,访万户,不找到秋葵的下落,誓不罢休!
这个冬天,一个野木匠象一股风,东刮西钻,在紫云山里里外外游荡,无村不入,无处不到。明里是给当地老乡做家具、修农具,其实,他是在艰苦而又细致地寻觅着、寻觅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