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世纪,西班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西半球,西班牙更是不可一世。在最强盛的时期,西班牙拥有一支有100多艘战舰,1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因此西班牙在当时有“海上霸主”之称。
它凭借这支庞大的舰队,垄断了许多地区的贸易,甚至干预欧洲乃至国际事务。到16世纪中叶时,西班牙拥有1000多万人口,其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随着英国、法国等国的崛起,西班牙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对西班牙最具挑战性的就是英国。15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圈地运动、血腥立法、海外掠夺而获得了很大发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日益扩大。但在殖民扩张的道路上,英国却遭到了劲敌西班牙的严重阻遏。
最初,英国尝试寻找,一条从西欧到达远东的西北路线或由西欧到达美洲的东北路线,均因受西班牙海军的阻遏而失败。英国认识到,要实现海外扩张的目的,必须首先击败西班牙,摧毁它的强大舰队,起初,由于西班牙拥有庞大的舰队,英国不敢正面交锋,于是雇佣海盗来打击西班牙力量。英国以高官厚禄招募大批富有实战经验的海盗为皇家海军所用,这期间英国招募和支持的大量海盗在大洋上大肆劫掠西班牙商船甚至军舰。这些海盗在海上扰乱西班牙航线、掠夺西班牙船只、乘机进行走私贸易。
英国政府支持的海盗活动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西班牙来说,英国的扩张必然同西班牙发生矛盾。对于当时的这个“海上霸主”而言,是不允许其他国家来分享殖民地的利益的。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掠夺,严重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
到16世纪70—80年代,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当时,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而援助遭受西班牙统治的荷兰人起义,向起义者提供港口以反击西班牙军队的镇压。不久,英国又支持法国的胡格诺教徒反对法国天主教会,而法国天主教会又受到西班牙的支持。
为了报复英国对西班牙的挑衅,西班牙试图煽动英国的天主教徒和分裂势力去颠覆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组织暗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扶植前苏格兰女王玛利亚上台。但阴谋很快被伊丽莎白女王识破,1587年2月,玛利亚被处死。此举惊动了天主教廷,教皇立即颁布诏书,号召天主教徒征讨英格兰,对英国进行圣战。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趁机响应。
英国当时显然还没有做好同西班牙舰队作战的准备,士兵缺乏训练,军饷和战争物资等都供应不足。1587年4月,伊丽莎白女王支持和供养的海盗德雷克带领自己的海盗舰队沿西班牙海岸一路扫荡,击沉和俘获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船。接着,海盗德雷克又进入西班牙本土港口,袭击停在港内的船舶。在他返航时,德雷克还顺手抢劫了腓力二世的私人运宝船。
德雷克的袭击行动,给西班牙造成了大量损失,致使西班牙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被迫推迟了一年。而英国则利用这些时间组建了一支海军舰队。到1588年,这支英国海军舰队包括皇家海军、海盗等各种船只140艘,士兵9000余人,由霍华德上将任舰队司令员,海盗德雷克和霍金斯也参与海军的指挥。
即使如此,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还是不能和西班牙舰队同日而语。不过,英国这支舰队也有它的优点:船体小而狭长,船只航行速度快;除甲板上安装了大炮以外,舷窗上也装了大炮,因此船只的活力较强;由于英国属于岛国,而大西洋比地中海更加险恶多雾,因此靠抢劫起家的英国水兵比那些习惯于在风平浪静的地中海作战的西班牙水兵更具有战斗力。
西班牙舰队自遭到德雷克的袭击之后,不得不招兵买马、采购战争物资、准备武器弹药。眼看着大功即将告成,海军统帅克卢斯突然病逝。国王命令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顶替克卢斯的位置。由于西多尼亚公爵没有海战经验,于是上书国王要求辞职,被国王驳回。
1588年5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强令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率领那支“最幸运的无敌舰队”从里斯本出发,计划与集结在尼德兰(相当于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及法国东北部地区)港口的陆军运兵船会合。然后,舰队掩护陆军横渡多佛尔海峡,登陆英国本土,对英国本土实施进攻。
这支庞大的“无敌舰队”拥有130余艘舰船,2000多门火炮,水兵8000余人,步兵1.9万人,同时还有2000多名奴隶用以摇桨。不过该舰队出师不利,出发不久就遭风暴袭击,被迫进入拉科鲁尼亚港避风,等待补给。由于指挥不善,近一半的舰船被惊涛骇浪冲散或触礁沉没,以致6天以后,还有33艘战船杳无音讯。
7月中旬,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获得补给后,从拉科鲁尼亚港再度起航,两天后到达利泽德角附近海区,进入英吉利海峡。此时,英国舰队竟在西班牙军队毫未觉察的情况下尾随而来。英舰队派出小舰群快速挺进,不断袭扰和迟滞西班牙舰船,使西班牙舰队还没有正式交战就遭到了较大损失。
7月22日,双方舰队交火。霍华德指挥的英国海军舰队采用灵活的战术,放过“无敌舰队”的前卫后,充分发挥自己火力猛烈的优势,重炮轰击其后卫舰船。“无敌舰队”由于指挥不利,阵脚大乱。23日,由于“无敌舰队”处在东北风上风头,以优势兵力重创英国最大军舰“凯旋号”。
7月25日,双方再次交火。经过数小时激战,双方的弹药基本上都消耗光了。由于战场就在“家门口”,英国海军很快就得到了弹药补给。而“无敌舰队”则要困难的多,梅迪纳于是决定改变原来计划,东航到加莱以补充弹药。在航行途中,英国军队对这支没有弹药的舰队实施打击,在怀特岛附近击伤西班牙的旗舰。“无敌舰队”一直在遭受袭扰的状况下继续北进。
26日黄昏,“无敌舰队”到达加莱附近海域,随后英国海军舰队也赶到。霍华德将军明白西班牙舰队此时弹药空虚,无力打击就在面前的英军,于是放心地让他们停泊在海港中等待时机。
27日夜,海面上正刮着强劲的西风。英国舰队抓住这次极好的天气,将6艘船身涂满柏油、舱内装满易燃物和炸药的旧商船点燃,在西风的作用下冲进“无敌舰队”的停靠地,引起“无敌舰队”基地的极大混乱。
由于有些船只被大火点燃,梅迪纳命令舰队砍断锚索,等火船飘过后再回到投锚地。不想那些军舰为了逃命而互相撞击,甚至互相发生交火。而且大部分舰船为了躲火船而丧失了两个主锚,海面上的西风把它们吹向东北方向。
梅迪纳命令“无敌舰队”朝敦克尔克方向撤退。28日黎明,英军霍华德将军看见“无敌舰队”队形混乱、兵无斗志地驶向敦克尔克,下令自己的舰队继续咬住“无敌舰队”的船只猛打。刚开始时,“无敌舰队”还组织了几次反击,但是很快由于弹药不足导致火力难以持久。
在决战中,西班牙舰队墨守过时的横阵战术,坚持接舷战,但舰体笨重,机动性差,难以靠近英舰,且舰炮射程近,不能毁伤英舰。而霍华德指挥舰船灵活出击,加上舰炮射程远,使英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虽然“无敌舰队”舰船上载有大量步兵,但是由于无法靠近船舷而发挥不了作用。
这次战役给“无敌舰队”以致命性的打击。双方从28日早上一直打到下午,直到英军将炮弹全部打完。从22日到28日这一个星期里,虽然“无敌舰队”发射了10万发炮弹,但是没有击沉一艘英军舰船,自己却死亡1400余人,是英军伤亡的14倍。
由于舰队损失惨重,梅迪纳被迫决定返航。英舰队当时的弹药也消耗殆尽,而且风向突变,故未予追击,即使如此,英军也是满载而归。
由于风向的转变,使得“无敌舰队”无法返回英吉利海峡,加上德雷克的威胁,只好绕过苏格兰和爱尔兰折返西班牙。但是这段航线给“无敌舰队”带来的打击,实在不比加莱海战的要小。
在苏格兰北部,“无敌舰队”遭到了大风暴的袭击,很多已经破损不堪的舰船在那次风暴中沉没。另外,由于大西洋航道比地中海要复杂得多,习惯于地中海航道的“无敌舰队”,在遭遇大风暴之后又进入了礁石密布的爱尔兰西海岸,很多船只触礁或者因此搁浅。此后,由于船上缺乏粮食和饮用水,加上伤员伤口溃疡和坏血病等疾病的发生,“无敌舰队”的船员和士兵损失严重。
1588年10月,梅迪纳终于带领残兵败将回到了西班牙,原先庞大的“无敌舰队”仅剩43艘舰船,死亡船员达到8000余人,近乎全军覆没。损失了大半舰船的“无敌舰队”,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它一半是被英国舰队打败,另一半是被狂风骇浪摧垮的。
之后,英国海军在海盗的配合下,继续扫荡西班牙海上力量。虽然西班牙为弥补国库空虚而更加疯狂地掠夺殖民地,但财富大部分在海上被劫掠。1702年,西班牙满载价值2000多亿英镑财宝的“黄金舰队”遭到英荷联合舰队拦截。虽然西班牙军队在关键时刻焚毁了大部分船只,但是还是被联合舰队俘获不少船只,被抢去数百亿英镑的财宝。
当“无敌舰队”覆灭之后,西班牙自此丧失了制海权,使之迅速从世界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下来。相反,加莱海战之后,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代替西班牙而成为新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海军从一支不起眼的力量,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17世纪,英国皇家海军击败了荷兰舰队,18世纪又击败了法国海军。截至1938年,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达214万吨,数量近700艘。
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实力也随着海军的强大而不断强大。在强大海军力量的保护下,英国疯狂地占领殖民地。这个仅有几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从此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一度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1/4,比英国本土几乎大100倍,殖民地人口达4亿多。英国国内经济空前强盛,伦敦成为当时世界国际贸易和金融信贷的中心。此外,英国的人口也随之大幅度增长,这奠定了以后战争胜利的基础。仅就伦敦而言,1500年时伦敦才5万人口,到1600年的时候,伦敦人口已经超过25万了。
这次海战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它的海上霸权从此成为历史,历时一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帝国大厦开始坍塌。而英国则一跃成为海上强国,夺得了大西洋上的部分制海权,并从此开始走上了全面争夺海上霸权的道路。因此,英西战争,是英国强盛的开始,西班牙日渐衰落,英国获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为英国成为17、18世纪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纵观世界战争史,海战对许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曾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如:萨拉米斯海战之于波斯和希腊;阿克兴海战之于罗马和埃及。1588年,海上霸主西班牙派遣自己的“无敌舰队”入侵英国,最后失败,再一次证明了海战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西班牙衰落,而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两个海军强国的较量
16世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后来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是欧洲的西班牙。自从哥伦布远涉重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纷纷涌到那里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他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战争初期
1588年5月末,西班牙公爵梅迪纳统率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这时“无敌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2.1万名步兵。显然,梅迪纳是要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运用传统战法,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
不幸的是,“无敌舰队”出发不久,就在大西洋上遭遇风暴。狂风恶浪使帆船失去控制,水手们被晃得晕头转向,准备登陆的“旱鸭子”更晕得像站不住的醉汉。这样,舰队只好返港避风。待到7月,舰队又踏着大西洋的滔滔海浪,一路浩浩荡荡地驶进英吉利海峡。
英国方面也做好了迎击准备,由霍华德勋爵任统帅,德雷克任副帅。英军共有197艘战舰,载有作战人员9000多人,全是船员和水手,没有步兵。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由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7月22日清晨,战争爆发,英军纵队列阵,迎着强劲的西南风,抢到横队列阵的“无敌舰队”上风位置,放过“无敌舰队”的前卫后,充分发挥自己两舷的火力,重炮猛轰其后卫舰船。“无敌舰队”阵脚大乱,节节败退。23日拂晓,海上风向逆转,“无敌舰队”处在东北风上风头,于是他们以多围少,重创英国最大军舰“凯旋”号。这样,在第一回合双方打了个平手。
25日,双方再度交手,激战几小时后,双方尽管损失不大,但弹药基本上消耗光了。梅迪纳决定改变计划,向加莱前进。霍华德也率领舰队转向多维尔。此刻,双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弹药补给问题,霍华德还可以从附近的港口获取一些补给,而“无敌舰队”则要困难得多,在未到达加莱之前,一点接济都没有。
26日黄昏,“无敌舰队”到达加莱附近海域,在加莱与格里斯尼兹港之间驻锚,英国舰队也随后赶来。鉴于“无敌舰队”弹药空虚,英国舰队放心大胆地在敌人长炮射程之内停泊,甚至一些英国舰只驶到敌轻武器射程的边缘线上,穿来穿去,随心所欲,梅迪纳对此惟有望洋兴叹。
28日凌晨,霍华德在旗舰“皇家方舟”号的主舱召集作战会议。因为攻击的时间紧迫,决定在舰队中挑选8艘200吨以下的小船,改装成大船,作为突击使用。清晨,“无敌舰队”的哨兵发现几艘轻装船只向他们靠拢,突然,小船上发出熊熊火光,接着,“无敌舰队”的大小船只一片混乱,一些船已经被大火点燃。梅迪纳慌忙命令各舰砍断锚索,想等火船过去后,重新占领这个投锚地。但在混乱中,许多船只只顾夺路逃走,结果互相碰撞,甚至自己打了起来,全舰队已经开始溃散。火船过后,梅迪纳命令所属各分舰队向加莱集中,但只有少数船只执行了命令,大多数船只由于刚才砍去两只锚,只靠剩下的一只锚已经系留不住,遂沿岸向东北方向漂流而去。
此时发生的情况,霍华德看得清清楚楚,“无敌舰队”正以杂乱无章的队形驶向敦刻尔克方向,这样它就没有可能再回到加莱了。霍华德立即命令舰队全速追击,在高速航行中,英国舰队与“无敌舰队”的距离逐渐缩短。考虑到自己的弹药也不是十分充足,霍华德命令舰队尽量靠近敌人,在保证弹无虚发、全部命中的短距离才开始实施炮击。此时,“无敌舰队”已没有弹药储备了,英国舰队抓住这个弱点,把握风向,进退灵活,无所顾忌,时而左舷,时而右舷,连续不断地向敌舰发射大小炮弹。“无敌舰队”只有后退之力而无招架之功。
上午9时,双方舰队在格南费里尼斯角接火。英国舰队步步紧逼,“无敌舰队”各舰距离越拉越大,秩序更加混乱。英国舰队各舰配合默契,各式火炮此起彼伏,打得有章有法。海战一直持续到下午6时,突然风向转变,霍华德及时命令舰队摆脱战斗,“无敌舰队”趁此机会,退出英吉利海峡。
整整一个星期的交战中,“无敌舰队”耗费了10万多发大型炮弹,而英国舰队无一遭到重创,只是阵亡了一名舰长和20余名水手。与此相比,仅仅格南费里尼斯一战,“无敌舰队”即死伤1400余人。
7月29日黄昏,梅迪纳召集作战会议,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风向有利,应再度设法控制英吉利海峡,否则,别无出路,只能绕道北海,返回西班牙。结果,天公不作美,风向始终未变,“无敌舰队”只得采取第二方案,返回西班牙。
“无敌舰队”的覆灭
8月,英西两军在加莱东北海上进行了二次会战。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运转不灵,虽然人数和吨位占优势,却成为英国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明显目标。英国战舰行动轻快,在远距离开炮,炮火又猛又狠,打得“无敌舰队”许多舰只纷纷中弹起火。西班牙开炮向英舰射击,却不能命中英舰,英国舰只尽可能避免进入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内,在远处灵活闪避,活动自如。这种远距离炮战使西班牙舰队的步兵和重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双方弹药用尽,轰击才告终止。“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两个分舰队的旗舰中弹、撞伤,一个分舰队司令被俘。
西班牙全线退却,在退却途中,英国舰队紧追不舍。8月8日,在格拉夫林子午线上,英国舰队又紧逼“无敌舰队”的50多艘军舰,以优势兵力发起攻击。这时,“无敌舰队”其余70余艘军舰正在6海里外,未能及时介入战斗。英国军舰轻便灵活,机动性能好,其火炮射程也远远大于敌人,因此,英舰始终保持着有利于自己的距离作战。而西班牙火炮射程近,只能力图靠近英舰队,以便进行接舷战。英舰凭借强大火力压制对方,不让其靠近一步。战斗持续到下午6时才以西班牙舰队受到重创而结束。这一战,“无敌舰队”被击沉16艘军舰,而英国军舰虽有一些损伤,但无一被击沉。
“无敌舰队”集中起残余船只,从北面绕过不列颠群岛向西班牙驶去。英国舰队虽取得胜利,但一些舰只受创,加之弹药消耗过大,霍华德命令停止追击。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受损的舰队抵达苏格兰西北岸的拉斯角时,遇到猛烈的大西洋风暴掀起的巨浪。战舰漏水、损坏,船员饥饿、生病,他们孤立无援地在海上随风漂泊。许多战舰撞上了岩石;另一些战舰进水下沉,消失在浪涛之中。风暴狂吹了一个月。还有一些战舰在爱尔兰海岸外失踪,数千人淹死。许多好容易登上爱尔兰海岸的幸存者也被杀死或饿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而英舰没有损失,阵亡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无敌舰队”覆灭以后,西班牙逐渐衰落下去,而英国则取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使本来一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并在以后好几个世纪中保持着世界“第一强国”和“海上霸主”的地位。16世纪末,英国几次派舰队去侵掠西印度群岛。接着,英国开始组织向北美的殖民活动。16世纪后半期,英国国势空前强盛,生产力不断增长,经济走向繁荣,伦敦成为国际贸易和信贷的中心。1500年,伦敦大约有5万人口,过了一个世纪,它的人口增加到原来的5倍左右,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