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撞进现实,”三观“碎了一地
经常听到一些员工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命运不公。评价别人的成功,也总是一味强调人家”运气好“。实际上,在职场打拼,不错过每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才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
然而,相当一部分员工只能靠不断成功的刺激来维持自信心,受不得一点挫折,受了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怨天尤人。爱默生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老子也曾经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困难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所谓时势造英雄,敢于负责的人会在困难中找机会,推卸责任的人则在机会来临时还害怕困难,给自己搜寻种种他无法利用这机会的理由。现实中,每一个职场中人都有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但人生第一步是必须学会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真实实力,为自己争取更的机会。
林经理是从事营销工作的,有一次他去听某著名管理家的讲。在讲演过程中,专家忽然提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在场听众没有一个人回应。去听讲座的大都是从事经济工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种种原因,大家都择了沉默。
专家摇头苦笑一下,说:“暂停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大学里经常举办讲座,每次都是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给同学们讲演。每次开讲,我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中间对折下,让它可以直立,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于是,每当讲演者需要听者回答问题时,他就可以直接看着硬纸上的名字叫人。我开始此不解,便问旁边的同学。他笑着解释说,讲演的人都是一流人物,和他们交流就意味着机会。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吃惊,他就很有可能给你提供比别人多的机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道理。事实也正如此,我确实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高的见解,最终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
演讲专家讲完故事之后,林经理以及其他人开始主动举手回答专家的提问。
在人才辈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机会不会自动找到你。只有你敢于主动展示自己,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对方的眼球,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
不懂得恰当展示自我的人是可悲的,因为这会使你与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
那些埋怨机会为何不降临在自己头上的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因而牢骚满腹。其实,不是没有成功机会,而是你没有很好地识别机会、抓住机会而已。
有着月薪三万的才能,却拿着月薪三千的工资
每个地方都有“怀才不遇”的人,他们普遍的行为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别人,有时也会露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刻薄地批评一顿。
这种人有的真是怀才不遇,因为客观环境无法配合,“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是千里马无见伯乐,但大部分都是自己造成的。因为真正有才的人常常是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很复杂,并是你有才就可得到相应的职位,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自然而就会想办法给你点颜色看。
另外一种“怀才不遇”的人根本就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以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平庸、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牢骚,吐苦水,这样的人让人感觉到厌烦。
不管有才或无才,不少有“怀才不遇”感觉的人都是人见人,因为你只要一和他谈话,他就会骂人,批评同事、主管、老,然后吹嘘他多有本事,多有能耐,遇到这种情况,你也只能头称是,绝不要跟这种人唱反调。
“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里,法参与到其他人群里面。很多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道,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不好的评价一旦传播开来,非遇到爱惜人才、明白事理的上司大力提拔,否则将难有出头日。
不管你才能如何,都有可能会碰上无法施展的时候。但就算“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过多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人越把你看得很轻。因此,你要做的是:
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如果觉得自己评估自己不是很客观,可以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间没有恰当的机会还是大环境的限制?有没有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考虑改变一下现有的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化解。如果你骨头硬,不肯服软,那当然要另当别论了。
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么可以要求上司给你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你就此能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而要以你的才干积极地去协助其他同事出色地做好工作。但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都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继续强化你的才干,当时机成熟时,你的才干就会为你带来耀眼的光芒。
总之,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只要你卧薪尝胆,迟早会见到曙光的。
些你恨得牙根痒痒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上级
乔安在目前的公司工作了3年,但他越来越觉得他的主管领无论在工作能力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特窝囊,很多同也说主管不如乔安,这样乔安就更感到压抑。记得刚工作那会,他对主管怎么看都不顺眼,公司的进账出账、财务报表等,每一样都离不开他。每次听到主管提出的有关财务方面的愚蠢问题,乔安总在心哀怨:如果我是主管,我们这个部门对公司的贡献会更大。他自己的心事跟朋友谈起的时候,朋友们也说曾碰到过类似的情,有的主管领导能指方向但不会干实事,乱讲一通,出了问,反过来责怪下属糟蹋了他的创意;有的自己没主意,让员工出谋划策,再一把抢过来占为己有;还有些主管固守老一套,工都想创新,就他百般阻挠等等。面对这样的难题,真不知如解决。
对主管,切不可感情用事,一定要理智地分析和看待他。当里产生抱怨的情绪时,先问问自己:对主管的反感,是不是带浓重的个人感情色彩?主管身上真的是找不到一丝优点吗?
学会客观看待所遇到的问题,是职场生存的基本功之一。公司就是公司,既然老板把公司创立起来,当然是想要盈利。所以,老板不会安排一个无用的人在任何一个部门。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这个主管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退一万步说,即使主管不称职,作为一个人,也依然会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个失败的主管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反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管。当我们升为主管后,我们可以以他为鉴,我们就会知道该怎样做才可以让人心服口服。一个称职的主管,要靠心、靠头脑去领导,而不是在表面上指手画脚。
当主管下达命令时,我们的心里一定要清楚,我们真正服从的不是主管,而是我们的职业和我们所热爱的行业,主管不过是我们工作的指南针而已。在心里不要产生和主管对立的情绪,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人,总要学会适应,总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时,尽管我们讨厌某些人,但我们依然要同他们交往。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神秘力量吸引我们,而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我们必须知道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必须忽略的。
再者,我们的抱怨并不能使主管对我们的态度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抱怨除了让自己的内心不舒服外,并没有任何好处。
对主管产生抱怨和抵触情绪,会让我们在工作时不支持和不配合他,一心想让主管的工作出错,让主管出丑。当我们不断给他的工作制造麻烦时,我们的工作还能顺利吗?我们的工作还能所起色吗?报复的同时是否也给自己带来伤害了?如果在工作中我们时刻满腹怨气,不时地郁闷,又有多少心可以用到工作上?工作了也多半是应付差事,不要说全身心投,恐怕连认真都难以做到。如果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创造价值,么我们的自身价值又从何而来呢?我们没有了工作价值,想在场立足就真的很难了。
不管这件事情对错与否,都不能把产生矛盾的原因直接归于管。如果把所有的错都放在别人身上,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就永远无法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宽容和解,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当别人用过分的方式对待我们,我们再以这种方式对待别,如果我们认为别人做错了,那么自己是不是也做错了呢?我要做的是学会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不管在什么地方,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人,他们虽然让我们喜欢,但他们却是客观存在着的,我们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如我们无法改变事实,就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在公司里,最重要工作态度不是抱怨,而是敬业。不管我们对主管的看法如何,先都要有敬业的态度,这不仅是对公司负责,更是对自己负。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主管没有理由不尊重你。主管虽然是给我们下达命令的人,但我们绝不是为了主管工,而是为公司工作,为行业工作,为我们的未来工作。明白了我们的工作目的与性质,我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不会按情绪的安排进行,而是按照我们的需要和目的进行。
我们勤奋工作,努力付出,就是为了在公司提升自己的身价;我们的身价,会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体现。将来当我们跨出公司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成为别人争抢的对象,而不是在行业里成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人。
我们可以年轻,但我们不能幼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教训,少走弯路和错路,永远是最聪明的选择。对主管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抱着学习的态度永远要比抱怨明智得多。
领导像眼瞎了一样,“大材小用”
李小姐从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来的同事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学校没她好,为此她很有优越感。
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结算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
事后,她却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正过来,下次注就是了。她的这种工作态度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主管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不再让她参与了。没过多,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说再见。应当说,她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究竟是因为你牢骚满腹而不得升迁,还是因不得升迁而牢骚腹,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问题一样说不清。但有一点肯定的,那就是两者绝对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的。不要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或者是大材小用。首先你要认清自己的才到底怎样,然后再给自己合适的定位。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收起了所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司录用,做了一名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其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老板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全面了解了。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
如果这位博士有“大材小用”的想法,那么他的才华很可能就真的没有地方可以施展。
处在不顺心的境地里,如果总是感叹自己“大材小用”“明珠暗投”,那么抱怨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糟糕,你会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这样只会消磨你的志气,阻止你成功的脚步。
即使你真的遭遇了不公平的事情,自怨自艾也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靠你的实力证明自己吧,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努力。当你的成就有目共睹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了。
板太奇葩了,无时无刻不在苛刻盘剥
有些打工者常常这样算账:老板进了多少货,进价多少,卖多少,赚了多少,才分给我多少;或者这样想:我工资多少,造的价值多少,剩下被老板剥削了多少。照这样算下去,世界有多少个老板,就有多少个黑心肝。
很多账只有老板自己心里清楚,也许一笔生意是赚了很多,一年中还有很多没有生意的时候,没有生意仍然有支出,所以司不能不有所储备。另外还有一些生意是亏本的,公司要办下,总得扯平了算账,削高补低,才能维持。既然亏本的时候工要照发,赚了钱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打工者的着眼点不,算法也不一样。打工者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只算自己创造的价值,不算自己生的消耗,更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一切必须依靠企业这个平,而搭建这个平台所消耗的庞大费用是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环来分担的。
在一个企业里,利益分配是这样的: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缴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给了社会,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给股东,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给了员工,一部分留存在企业作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公积金。
我们不得不承认,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之间存在着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选择,从某一个时间点上看,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是冲突的。但事实上,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绝对是统一的。这非常好理解。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吗?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吗?不要太计较一时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今天少索取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明天获取的就不会是这一点了。
公司房租是谁在支付?固定资产的折旧谁在承担?办公耗材是谁掏的钱?水电费是谁在埋单?老板雇用一个人,即使不支付一分钱薪水,他也得为这个人付出高昂的办公成本。假如你是一个老板,一个不能为你创造价值的人对你说:“让我为你工作,我一分钱工资也不要。”你会接受吗?你肯定不会。把这样一个人招进你的公司,你起码得给他椅子和办公桌吧,这不得花钱吗?
打工者的局限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得见具体的业务,看不见整个企业的运作。要营造好企业这个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还有精力、学识、智慧,这些也许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贮备,是一个人的生命精华,这笔账又该如何去算呢?
我们在一家公司工作,得知通过自己的工作老板赚了多少钱,主管拿到多少钱,这些钱与自己的收入差距很大,心里难免失衡,感到非常不公平。于是心灰意冷,工作时不像以前那么投,说话时牢骚满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工作结果是一幢大楼,老板就是幢大楼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而我们只是泥瓦匠。大楼盖成了,我们总认为这幢楼是自己动手盖的,而自己只到很少的工钱,感觉很委屈。但是我们要明白,没有设计师,不可能有大楼的;没有图纸,水平再高技术再好的泥瓦匠也建出楼来。一幢大楼外观的美与丑,质量的好与坏,和设计师、瓦匠都有关系,但是设计师决定着泥瓦匠的命运。
我们还要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首先需要的是设计师而不是泥匠。老板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也就是给了我们从泥瓦匠成为计师的机会。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珍惜这个机会,把这个机会。
在老板那里,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不会很快能有回报。但事实上,如果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只要我们投了、付出了、努力了,总是会有回报的。而且有时回报来得越,回报的结果就越大。
同事孤立,总是有种寂寞感
上班之后,每天和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爱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睁开眼,便急急忙忙赶去与他们见面;直到夜幕低垂,才满脸倦意地互道再见。上班前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在外面,讲究的是一团和气,和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千万别生嫌隙。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尽管你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同事的关系,但有一天却仍可能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被同事孤立了,成了孤单的丑小鸭。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但每个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时候,自身的一些缺点也是导致被孤立的重要因素。在单位里,飞扬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报告的人,爱出风头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对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赶快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这类人?
归纳而言,被同事孤立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种。
1.薪水太高
陈小姐自从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后,就一直被同部门的两位女同事孤立。每天上下班,陈小姐都会向她们微笑、打招呼,但她们总是面无表情,装作没看见。每当这时,陈小姐的微笑就一下子僵在了脸上,别提多尴尬了。平时,她们也不和陈小姐讲话,时陈小姐凑过去想和她们一起聊天,结果她们像商量好的一样,上不说话,各做各的事情去了,丢下陈小姐讪讪地站在一边。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陈小姐的郁闷可想而知。后来,她才迂回曲折地从其他同事那里听到一点风声:陈小虽然来公司没两年,但工资却比这两位来了4年的女同事高出一截,于是引来了她们的嫉恨。
陈小姐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因为不仅轻松,工资待遇也称心。她不想因为同事关系不和就牺牲了工作,可心头的烦恼一天胜似一天。
解决之道:心理学研究显示,阶段性职场落单是一种常态现,切忌稍有风吹草动便敏感地捕捉被孤立的信号。另外,陈小可以努力工作,展现出巨大价值,让同事看到自己拿高薪是有力的。久而久之,职场隔阂和误解自然会冰消雪融。
2.弄错角色
赵小姐在一家国有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财务部只有主任、出和她3个人。主任不管业务,出纳去年才凭关系进来,于是全部所有的工作几乎都压在了赵小姐身上。出纳只做现金一块的活,连最基本的报销都不做,但主任从来不说半个“不”字,因她有靠山。在领导的纵容下,出纳工作极其马虎。相反,赵小做事努力尽心,可到最后总是吃力不讨好。主任有时还会暗示赵小姐,她对工作太认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于把他架空了吗?
赵小姐心底里直呼冤枉。主任连电脑都不懂,动不动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推到她一个人身上,把她累得几乎趴下。到头来,却埋怨她太过能干,赵小姐感到自己简直里外不是人。
现在,主任和出纳都明显地表现出不喜欢赵小姐,平时两人总是有说有笑,单单把赵小姐排除在外,赵小姐为此郁闷不已。
解决之道:被同事孤立时,我们也应从自身找找原因。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你,可能是他不对;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欢你,也许问题就出在你身上。赵小姐对工作兢兢业业,为什么不被主任肯定?很可能是她平时有些越级的举动,令主任不满。她说,自己很想把财务部工作做好,可是3个人中,就只有她有这个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错了。把部门发展好是主任的事情,作为下属,应当配合上级完成这一目标,而不是干脆代替上级去思考。她在言谈中,可能对主任颇为鄙视,主任对此怎么会没有察觉呢?看来,赵小姐还是应该先摆正自己的位置。
3.太出风头
董女士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问问她,对某个问题怎么看。她的风头如此之足,公司里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少有些看法。
董女士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这本来只是私事,但却有好事者到老板那里吹风,说她官欲太强,为了往爬,连孩子都不生了。这个说法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公司,董女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官狂”。此后,董女士发觉,同事看她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说话也尽量“短、平、快”,一道无形的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董女士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么功利,为什么大家看她都那么不屑?
解决之道:在职场中锋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围人的心,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董女士并非是目中无人,只是做人事一味高调,不善于适时收敛自己的锋芒。只要她能真诚地对同事,日子久了,他们自然会明白,这就是她的真性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