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保健参照书-孕产与保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孕产哺乳期的养生保健

    重视怀孕早期检查

    怀孕早期检查,一般在停经40天后进行第一次检查。通过检查以明确:怀孕后对母体有无危险,能否继续怀孕;胎儿有无先天畸形,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孕妇生殖器官是否正常,对今后分娩有无影响;胎儿发育情况是否良好,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孕妇有无妇科疾病,以便及时治疗,避免给胎儿带来危害;化验血液、尿液,看有无贫血和其他问题;肝功检查。如有肝炎应终止妊娠。

    怀孕早期检查是孕妇产前检查的一部分,从确诊怀孕起,孕妇应每半月(至少每个月)到医院作1次定期检查,以便医生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地对孕妇进行必要的卫生指导,使孕妇顺利度过妊娠和分娩。

    重视羊水检查

    羊水检查是产前诊断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羊水检查,可预测多种新生儿疾病:

    (1)新生儿溶血病:测定羊水中胆红素的含量。在妊娠晚期测2次羊水中胆红素含量,每次间断3~4周。如胆红素含量增加,再结合父母血型和既往的分娩史,可作出诊断。

    (2)肺透明膜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卵磷脂的缺乏是引起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如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不到2∶1~3∶1时,对此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无脑儿或开放型脊柱裂畸形:可检查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当正常妊娠15~20周时,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在10微克/毫升以下。无脑儿或开放型脊柱裂畸形,此含量增高,有时高出20倍以上。Rh溶血病、先天性食道闭锁、法鲁氏四联症、先天性肾病等都有甲胎蛋白增高。

    此外,对各种染色体疾病及各种先天性酶缺乏病均有诊断意义。

    使用抗生素的方法

    孕妇应用抗生素后,药物从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转运或分散到胎儿体内。进入胎儿体内的多少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用药量的多少及胎盘血液供应情况。进入胎儿体内的药物越多,对胎儿影响就越大。

    现就孕期禁用和可以使用的抗生素介绍如下:

    (1)整个妊娠期禁用的抗生素:

    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等,对胎儿有耳毒作用。

    ②多黏菌素、黏杆菌素等,对肾脏和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并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

    ③四环素能使胎儿牙齿变色和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在妊娠晚期孕妇大剂量使用四环素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和造成孕妇死亡。

    ④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等,对神经系统、血液、肝脏和肾脏有较大的毒性。灰黄霉素对胎儿有致畸作用,也可能引起流产。

    (2)妊娠某阶段禁用的抗生素:妊娠早期即妊娠12周内禁用氯霉素、乙胺嘧啶、利福平、磺胺药等,妊娠28周后禁用氯霉素、乙胺嘧啶、磺胺药和呋喃坦啶等药物。因为氯霉素、利福平、乙胺嘧啶可致新生儿尿道和耳道畸形、耳聋、肢体畸形、脑积水、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磺胺药可致新生儿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呋喃坦啶可致新生儿溶血。

    (3)整个妊娠期都可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和洁霉素,这4类抗生素在妊娠期使用对胎儿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需要注意,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以免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要慎用氯霉素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曾被广泛应用于伤寒、脑膜炎、肺炎等多种疾病的抗菌治疗。然而,妊娠期间妇女使用它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的症状。

    灰婴综合征是指妇女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后期和临产的24小时内使用氯霉素,可致使出生的新生儿出现呕吐、呼吸急促或不规则肤色发灰、低体温、软弱无力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妊娠期使用氯霉素,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正常情况下,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稳定的物质从肾脏排出。但是,胎儿因肝脏内某些酶系统发育不完全,使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较差。因此氯霉素便在胎儿体内蓄积,进而影响新生儿心血管功能,导致出现上述“灰婴综合征”的症状。

    妊娠期使用氯霉素进入胎儿体内还可影响胎儿骨髓造血,致使胎儿发生障碍性贫血。所以,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氯霉素。

    慎用耳毒性药物

    孕妇体内应用药物后,能通过胎盘从母体直接到达胎儿体内,而且药理作用与母体具有相同时期。妇女怀孕最初3个月,是受精卵分化最旺盛、胎儿的各种器官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孕妇用药,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最大。母亲孕期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是小儿患先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如果孕妇在怀孕头3个月中应用耳毒性药物,就会造成胎儿发生先天性耳聋。

    导致先天性耳聋的药物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中又以链霉素对听神经的损害最大,其次是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另外,万古霉素、紫霉素、瑞斯托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B、托布霉素、尼泰霉素、巴龙霉素等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可导致胎儿先天性耳聋。喹宁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的听觉器官,引起先天性耳聋。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如磺胺类、水杨酸类、速尿、利尿酸、吗啡、心得宁、酒、烟、砷、铅、磷、汞、苯、一氧化碳等均可致聋。

    目前还没有药物治疗中毒性耳聋,所以,孕期用药应该特别慎重,特别是孕期前3个月,最好不用或尽量少用耳毒药物,凡属用不用均可的药物,应一律不用,切忌擅自主张用药,需要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用药不宜过久,用量尽量减少。

    不宜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主要从两个方面破坏优生。

    (1)导致胎儿畸形。在妊娠期服用过大量阿司匹林的孕妇,所生婴儿会出现严重畸形。如果孕妇间断地服用阿司匹林,则新生儿反较每日服药者出现更多畸形。

    (2)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胶原产生抑制作用并降低血小板因子的活性,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并使分娩时的出血时间变长。这些影响能够发生在服用小剂量的药物之后,而且其影响可以延至停药后5~7天。产前服用此药,分娩时产妇出血明显增多,还能引起胎儿在产前和产程中出血。

    所以孕妇应该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甚至包括去痛片、感冒宁等一些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也应一律禁用。

    不宜用清凉油

    清凉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樟脑,而樟脑经皮肤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若孕妇用了清凉油,其中的樟脑可通过胎盘屏障危及胎儿,甚至造成胎儿死亡。因此,孕妇特别是在怀孕头3个月内应该避免使用清凉油,也不要接触含樟脑成分的所有制剂。

    服用中药要注意

    有的孕妇担心服中药可使孩子皮肤“变黑”,这其实是无稽之谈,因为人体皮肤的颜色与遗传、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与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和沉着有密切关系。人体内的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它位于表皮细胞的基底层之间。黑色素细胞内含有一种酶叫做酪氨酸酶,在它的作用下,酪氨酸能被氧化为黑色素。黑色素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的颗粒,如果大量聚集在表层细胞中,就会导致人的皮肤变黑。此外,黑色素还有吸收紫外线的特性,以避免阳光中紫外线伤害人体深部组织。如果人体皮肤长期裸露在阳光下,黑色素便会在日光照射下向表层细胞转移乃至增加,这是因为人体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增强,使黑色素小体形成及黑色素化程度增强所致。所以,长期从事野外作业者的肤色多数比较黝黑。人体皮肤颜色的黑与白,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小体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黑色素小体黑色素化的程度,这些与孕妇服中药没有联系。

    由此可以得知,胎儿的皮肤变黑并不是孕妇生病后服用中药引起的。但孕妇服中药必须由医生处方指导,切勿久服、乱服,更不能擅自服用“转胎”的单方、验方,以免危害母子健康遗恨终生,如果想使胎儿的皮肤白皙,孕期妇女可常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柑橘、柠檬、橙子、苹果、酸枣等。

    打预防针要注意

    打预防针医学上叫做预防接种,就是将活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防病方法,又叫人工免疫。

    孕妇是否能打预防针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孕妇被疯狗咬伤后就非打不可,否则的话,一旦发生狂犬病,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又如孕妇与白喉病人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后,也得做白喉疫苗的接种,以免染上白喉。此外,破伤风疫苗的预防针也是必要打的。给孕妇及时打这种预防针,是最有效的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方法。孕妇打预防针的时间,以在临产前1个月较好。

    不过,有些预防针孕妇是不需要打或不能打的,如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百日咳疫苗和流脑疫苗等。

    因此,孕妇被通知打预防针时,应将自己的怀孕情况,以及疾病史、过敏史等情况及时反映给防疫医生,由医生斟酌决定是否可以打。

    注意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大小介于一般细菌和病毒之间,其直径约为700~1000个纳米。这种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没有多大的抵抗力,一般消毒剂可起到作用。沙眼衣原体不仅能引起沙眼这种眼部疾病,还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因此这种感染也属于性传播疾病。

    孕妇或新生儿一旦被作出衣原体感染的明确诊断,都应立刻进行积极的治疗。有多种特效治疗药能杀衣原体控制感染,常用的有红霉素、四环素、羟氨苄青霉素等。其中四环素对胚胎和婴儿有毒性作用,因此孕妇或婴儿应避免使用。用药量应遵医嘱,疗程不应少于7天。

    防治衣原体感染重点是:采用一般的性卫生防病措施。严禁性乱行为。保证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对防止衣原体感染亦十分重要。妊娠妇女的丈夫有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等感染,应进行彻底治疗。妇女在妊娠期或妊娠前如被确诊有衣原体感染,应及时进行特效治疗,以免感染胚胎或新生儿。

    二、孕产哺乳期的疾病防治

    妊娠前期紧张综合征

    每在月经前出现烦躁不安、易怒、思想不集中、失眠、浮肿、乳胀或腹胀、腹泻、溏清等一系列症状而行经后缓解的异常情况,即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本病多见于平时性情急躁、易激动、常忧郁的妇女,部分症状又属精神状态改变,因此,肯定存在精神因素。至于其他症状,像头痛、浮肿、乳胀等,由于水盐潴留引起,与经前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增高,也就是说雌激素过多或相对过多有关。

    症状轻者,经前注意劳逸结合,稳定情绪,忌盐、淡食有益。重者,可酌服利尿剂、镇静剂或选用抗雌激素药物。

    心慌气促的处理

    在妊娠期间,为适应妊娠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表现在呼吸时膈肌上下活动的幅度比非孕期增大,同时,随着妊娠子宫的增大,腹肌活动度减少,胸部活动相应增加,由不自主的腹式呼吸改变为胸式呼吸,来补偿气体交换的不足,肺的通气量比非孕期增加40%。怀孕期间,心肌发生代偿性肥厚,心腔扩大,心跳加快。再者由于孕期母体的血容量比非孕时平均增加1500毫升,出现所谓妊娠生理性贫血,从而血液供氧能力下降。同时,由于增大的子宫使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心脏在不利的条件下工作。这些因素都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使得机体通过增加心率及心搏出量来完成额外工作。这些生理性的改变,一般不出现症状,但遇活动量增多,就可出现心慌气急。对此,孕妇不必紧张。要注意做适量的运动,运动时若遇不适,要立即停止。最好的方法是休息。充分的睡眠可以解除身体的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防治怀孕心烦

    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火热乘心,热邪扰心,则神明不宁,而出现烦闷不安、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等现象。主要分阴虚、痰火两类。

    (1)阴虚妊娠心烦:素体阴虚,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心火偏亢,热扰心胸,而致心烦。症状:心中烦闷,坐卧不宁,或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干咳无痰,渴不多饮,小便短黄,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而滑。宜用清热养阴、安神除烦之药膳治疗。

    ①地黄枣仁粥:

    原料:生地、酸枣仁各30克,粳米100克。

    制作:枣仁研细,水煎取汁100毫升;生地水煎取汁100毫升。粳米洗净,煮成粥加入药汁,再煮沸。早晚温服。

    功能:滋阴、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虚所致妊娠心烦。

    ②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原料:黄连5克,生白芍、阿胶各10克,鲜鸡蛋2个。

    制作:前2味加水先煎取汁,以30毫升沸水烊化阿胶,合并两汁,打入蛋黄,搅匀,煮沸,每晚睡前顿服。

    功能:滋阴、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虚所致妊娠心烦。

    (2)痰火妊娠心烦:素有痰火积于胸中,孕后阳气偏盛,阳盛则热,痰热互结,上扰于心,遂致心烦。症状:妊娠心胸烦闷,头晕心悸,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苔黄而腻,脉滑数。宜用清热化痰之药膳治疗。

    海橘饼:

    原料:胖大海、广柑各500克,白糖100克,甘草50克。

    制作:先将胖大海、甘草加水炖成茶;再将广柑去皮核,放小锅中。加白糖50克,腌渍1日,至广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适量,文火熬至汁稠,停火;又将每瓣广柑肉压成饼,加白糖50克,搅匀倒盘,通风阴干,装瓶。每服5~8瓣,用已做好的大海甘草茶冲下,每日3次。

    功能:清热、燥湿、化痰,适用于痰火所致的妊娠心烦。

    下肢浮肿的处理

    在妊娠期间,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的血浆和组织间液体增多,如果劳累、行走和站立时间过长,下肢容易出现浮肿。特别是到了妊娠后期,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肢静脉,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下肢更容易发生浮肿,不过,一般经卧床休息后,这种浮肿大多能自动消退,如经卧床休息后仍不能消退的,称为妊娠水肿。妊娠水肿又分显性水肿和隐性水肿。孕妇下肢皮肤发亮、弹性减低,用手指按压后出现凹陷,叫做显性水肿;孕妇体表无明显水肿,液体潴留在各器官的间隙中,体重增长很快,每周超过0.5千克以上,这类水肿叫做隐性水肿。

    妊娠期出现的水肿是怀孕引起的生理反应,不用害怕,只要注意休息,坐、卧时将双腿抬高,少吃含盐过高的食物,水肿就可以减轻和消失。如果下肢水肿严重,经上述方法仍不见效,或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则要考虑是否患了其他疾病,需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治疗水肿

    妊娠期妇女由于脾肾阳虚,孕后更感不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上不能温煦脾阳,下不能温化膀胱,水道不利,泛溢肌肤,遂致水肿。此外,胎气壅阻,气机滞碍,水湿不利,也成肿。如仅见脚部浮肿,且无其他不适则不需做特殊治疗,多在产后自行消失,除此之外应引起注意。故水肿多因脾虚、肾虚、气滞等所致。

    (1)脾虚妊娠水肿:孕妇脾气虚弱或过食生冷,内伤脾阳,脾虚传输失职,不能制约水分,水湿停留,溢于四末则为肢肿。症状: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明白,皮薄而光亮,胸闷气短,懒于言语,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胖嫩,苔薄白或薄腻,也有齿痕,脉缓滑无力,宜用健脾行水之药膳治疗。

    ①山药薏米粥:

    原料:淮山药、薏米各30克,大枣20枚,肉桂0.5克。

    制作:煮粥,每日l剂,连服4~5剂。

    ②千金鲤鱼汤:

    原料:白术、生姜、陈皮、白芍、当归各10克,茯苓15克,净青鲤鱼一条(约500克)。

    制作:将诸药用纱布包好,与鲤鱼同煮1小时,晨起吃鱼饮汤。

    (2)肾虚妊娠水肿:禀赋肾虚,命火不足,孕后胎阻气机,有碍肾阳敷布,膀胱气化失职,不能气化行水。且肾为胃之关,肾阳不布,则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水遂泛溢而为肿。症状:孕后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心悸气短,下肢逆冷,腰酸无力,苔白润,脉沉细,宜用益肾化气行水之药膳治疗。

    ①补肾鲤鱼汤:

    原料:杜仲、枸杞各30克,干姜10克,鲤鱼500克(1尾)。

    制作:前3味洗净,装入纱布袋,扎口;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药同煮1小时,去药袋。饭前食鱼饮汤。

    ②姜桂茯苓饼:

    原料:干姜、肉桂各3克,茯苓(去皮)30克,面粉、白糖各适量。

    制作:干姜、肉桂、茯苓分别为末,和匀,加面粉、白糖,与水调和后做饼,入笼蒸熟。每服15~20克。

    ③黄豆芽蘑菇汤:

    原料:黄豆芽250克,鲜蘑菇50克,调料适量。

    制作:黄豆芽去根,洗净,加水煮20分钟,下蘑菇片,入精盐、味精,再煮3分钟。佐餐食。

    (3)气滞妊娠水肿:素多忧郁,气机不畅,当妊娠4月以后,胎体渐长,更碍气机升降,遂致气滞肿胀。证见:妊娠3、4月后,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头晕胀痛,胸闷肋胀,食少,苔薄腻,脉弦滑。宜用理气行滞、佐以健脾化湿之药膳治疗。

    ①饭豆陈皮:

    原料:花生仁、饭豆各150克,陈皮5克,红枣10枚。

    制作:诸味洗净,加水共煮熟。温热食,每日1~2次。

    ②二陈竹叶茶:

    原料:陈皮、陈瓢各10克,鲜竹叶20片,白糖适量。

    制作:煎煮数沸,加白糖。代茶饮。

    注意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也是怀孕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浮肿、蛋白尿3大症状,它与妊娠中毒症的主要症状相似。

    妊娠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与肾脏及胎盘缺血有关,又与精神因素、子宫、肝脏功能不好、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高血压等症状不仅危害母体,同时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而且蛋白尿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与胎儿预后关系也十分密切。由于血管痉挛引起的胎盘供血不足,胎盘功能减退是并行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所造成的胎盘功能减退,可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死胎、死产或新生儿的死亡。因此必须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以下3点:

    (1)妊娠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室内要安静,避免声、光学刺激。卧床休息最好采取左侧位并稍垫高下肢,这样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下肢浮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可使血容量增加,增加肾脏及胎盘血流供应,肾素分泌减少,前列腺素产生增加,有助于降低血压,并且有助于防止胎儿在子宫内因缺血缺氧而发生胎儿窘迫,胎儿发育迟缓。之所以要采取左侧卧位,是因为左侧有乙状结肠曲,可起缓冲作用,避免膨大了的子宫直接压迫下肢静脉。

    (2)合理饮食对预防妊娠高血压也有好处。一般孕妇对镁的需要量比平时要大,所以患妊娠高血压的孕妇除要慎用可以导致尿镁排出增多的利尿药双氢克悄噻、速尿及庆大霉素等药物外,还要注意适当多吃些含镁丰富的食品,如大豆、花生、杏仁等,少吃肥肉及其他动物性脂肪,主食不要过分精细。

    (3)钙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口服钙可以有效地预防血压升高。妊娠期对钙的需要量增加,孕妇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有助于钙的补充。

    怀孕时谨防性病

    性病是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疾病,又称为性传播疾病。性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殃及家庭,贻害亲属,严重地危及下一代的健康。

    目前,经发现的“母婴传播”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有:淋球菌、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等等。妇女在怀孕期间感染性病后,这些病原体可经过宫内感染、分娩过程及产后3种途径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的先天性感染及出生后的持续感染。宫内感染是指经过胎盘的血源性传播及上行性感染至羊水的传播。产后传播包括小儿出生后感染产妇的各种排泄物或分泌物,如乳汁、尿液、粪便及唾液等等。

    这些性传播疾病严重地危害胎儿的身体健康。淋球菌能够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流产、早产、淋菌性脑膜炎、关节炎和眼炎(可致盲)等。梅毒螺旋体则可诱发胎儿先天畸形、发育不良或迟缓、流产、死产和梅毒儿(先天梅毒或后天梅毒)等。艾滋病病毒可导致畸胎、怪胎、发育不良及免疫功能缺陷等等。

    防治腹痛病

    (1)异常妊娠所致的腹痛:在妊娠早期(孕12周以前),只要孕妇出现腹痛,就应该警惕流产和异位妊娠。在妊娠中期以后出现腹痛,要考虑到早产及正常位的胎盘早剥。

    流产时的下腹痛,在先兆流产、难免流产、过程流产及发生感染时,表现不尽相同。主要有少量的阴道出血,有时伴有轻微的下腹痛、腰痛及下坠感。进而发展为阴道出血量增加或因宫腔内存在血液或血块,而刺激子宫收缩,导致下腹部阵发性剧痛,或痉挛痛,并有明显坠胀感。随着子宫体部的剧烈收缩,子宫颈口逐渐开大,出现交替的反复性腹痛。

    异位妊娠时的下腹痛常出现在妊娠部位破裂时,主要是输卵管妊娠,极罕见的还有间质部妊娠及卵巢等其他部位妊娠。

    腹腔妊娠多于妊娠处穿破,出现腹腔内出血,引起腹膜刺激症状及出血性休克。

    卵巢妊娠症状类似于输卵管妊娠,有不很明显的下腹痛及少量阴道出血。

    子宫颈妊娠表现为下腹痛、腰背痛及阴道出血。一旦发生流产或破裂,则会大量出血。

    输卵管妊娠不管是输卵管流产还是输卵管破裂,都会引起剧烈的腹痛。输卵管流产、破裂,首先会出现患侧下腹部剧烈刺痛,在反复发生刺痛的过程中出现阴道出血。由于妊娠处破裂或输卵管流产可迅速导致腹腔内大量出血,因而感觉全腹持续性疼痛、腹壁紧张、强烈的腹膜刺激症和放射到会阴部、阴部及肩胛部的疼痛。

    妊娠中期以后的腹痛多因胎盘早期剥离(早产)所致,其疼痛程度取决于胎盘剥离面积。轻度胎盘早期剥离,外出血量少,腹痛是由血液对子宫的刺激产生宫缩所致;中度胎盘早期剥离,外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此时疼痛也不十分剧烈;严重胎盘早期剥离时,胎盘后有大量出血,若血液渗入子宫壁肌层,腹痛可呈刀割样绞痛。

    (2)妊娠期间合并腹痛:往往有些妇科疾病在妊娠前就已存在,由于妊娠而出现腹痛,有些是妊娠前已诊断,有些是妊娠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或某种妊娠生理变化,使妇科疾病的症状被诱发出来或导致某些妇科疾病严重化而表现出来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疾病:

    ①妊娠子宫肌瘤合并腹痛由于黏膜下肌瘤的存在,在妊娠早期常易发生流产,引起腹痛;随着妊娠而增大的有蒂的浆膜下肌瘤,容易激发子宫收缩等因素发生蒂扭转、坏死,产生剧烈的腹痛;当子宫肌瘤生长加快时突然或慢性血运不足,容易引起中心性缺血,造成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引起腹痛、发热及白细胞增加等。

    ②子宫破裂:多发生在分娩开始后,其破裂有自然破裂(多因子宫肌纤维组织变性、胎盘异常及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等)和损伤破裂(多为不适当的用催产素催产或各种产科手术损伤)。子宫破裂时,突然发生锐性剧痛,部位均在耻骨上区域。

    ③妊娠子宫扭转:常于妊娠晚期发生,多在活动中以突发性下腹部剧痛发病,疼痛多为持续性,可遍及全腹,类似于卵巢瘤蒂扭转的症状。

    ④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妊娠早期,肿瘤探进盆腔易引起流产;在妊娠中期,肿瘤容易发生蒂扭转、出血及变性,引起剧烈腹痛;在妊娠晚期,不仅因压迫产道而引起梗阻性难产,而且容易被压破出现剧烈的腹痛。

    (3)妊娠期间妇科以外的腹痛性疾病:在妊娠时还能发生多种能引起腹痛的疾病,如肠系膜血管闭塞、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膀胱炎、尿路结石等。若发生在妊娠初期,可按常规诊断和治疗。若发生在妊娠中期以后,因子宫的逐渐膨大,腹部的逐渐膨隆,诊断和治疗就会变得很困难,在实际中应从各个角度去分析,结合妊娠这一特殊情况考虑治疗。

    妊娠腹痛主要是因血虚、气郁、腹寒等引起。

    ①血虚妊娠腹痛:素体气血虚弱,妊娠以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气血运行无力,胞脉失养,因而腹痛,其痛为绵绵作痛,兼见面色萎黄,或少寐心悸,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滑弱,宜用养血安胎止痛之药膳治疗。

    枣杞鸡汤:

    原料:大红枣10枚,宁杞30克,500克童子鸡1只。

    制作: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与枣、杞同炖至鸡烂熟,吃鸡喝汤,食时可入精盐少许。

    功能:养血止痛安胎,适用于血虚妊娠腹痛。

    ②气郁妊娠腹痛:素性忧郁,孕后血以养胎,肝血偏虚,肝气失于条达,血海气机失调,胞脉阻滞,气血不畅,以致腹痛。症状:小腹肋胀痛,或情志不爽,或急躁易怒,脉弦滑,苔薄黄,宜用舒肝解郁,止痛安胎之药膳治疗。

    黄酒蛋黄:

    原料:黄酒500毫升,鸡蛋黄14枚。

    制作:将2味同放入铝锅,用小火炖煮至稠粘,待冷,存罐中备用。平时当饮料喝。

    功能:养血安胎止痛,适用于血虚妊娠腹痛。

    绿梅茶:

    原料:绿茶、绿萼梅各6克。

    制作:上2味共用沸水冲泡,当茶频饮。

    功能:理气,解郁,止痛,适用于气郁之妊娠腹痛。

    ③虚寒之妊娠腹痛: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去温煦,有碍气血畅行,因而发生腹痛。症状:妊娠小腹冷痛,绵绵不止,形寒肢冷,面色亮白,或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宜用暖宫止痛、养血安胎之药膳治疗。

    陈皮木香烧肉:

    原料:陈皮、木香各3克,瘦猪肉200克。

    制作:先将陈皮、木香焙脆研末备用;在锅内放食油少许烧热后,放入猪肉片,炒片刻,放适量清水烧熟,将熟时,放陈皮、木香末、食盐,搅匀。食肉及汤。

    功能:舒肝解郁止痛,适用于气郁之妊娠腹痛。

    苹果豆蔻煲乌骨鸡:

    原料:乌骨母鸡1只(约500克),苹果、草豆蔻各5克。

    制作:鸡治净,苹果、草豆蔻入其腹内,以竹签缝好切口,加水煮熟,调味食。

    功能:温中健胃,适用于虚寒妊娠腹痛。

    防治贫血

    在妊娠期间,血液总容量增加,而红细胞数目增加较少,造成血液稀释,称为妊娠期生理性贫血。孕期血红蛋白低于10克/1000毫升,红细胞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则为贫血。

    在孕期贫血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孕妇体内贮存的铁首先动用,如不及时补充,或摄入量低于需要量,就会逐步出现贫血。故在怀孕早期,由于孕妇厌食,早孕反应,孕期食物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都会因营养不良而引起贫血。尤其是双胎的孕妇更易发生。

    轻度贫血(红细胞在350万/立方毫米以下,血红蛋白在10克/1000毫米以下)对妊娠、分娩无大影响,重度贫血(红细胞在150万以下,血红蛋白在5克/1000毫米以下)则可能引起早产、死胎,生出的孩子比正常的小,产后容易感染。

    预防孕期贫血,整个妊娠期要注意铁和维生素B12的摄入,可多进食肝、蛋、瘦肉、豆类、蔬菜及水果等。应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发现贫血时要及时治疗,必要时补充铁剂。同时,应加强产前的检查,如发现有引起贫血的各种疾病,要治疗后再妊娠为宜。

    防治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起着凝固血液的关键作用。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血小板减少,不仅会造成分娩时不停出血,影响健康和生命,而且对于胎儿和新生儿也有多多少少的影响。因此,在怀孕后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就必须注意以下7点:

    (1)提前1周住院待产,这样可以得到医生的观察和治疗,为分娩做好准备。如产前血小板过低,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输入鲜血、血小板,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2)血小板减少常常表现出血症状。但某些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出血症状可以隐而不发,甚至血小板计数也不减少,但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却仍然可以产生,并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孕妇如果有这类情况,应如实向医生说明,以争取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从产前2周开始口服强的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数量,减少分娩时的出血量,而且可以阻断胎儿体内的出血倾向。

    (3)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癫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抗体可以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治疗这些疾病的激素等药物也能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因此有这类疾病的产妇不应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

    (4)避免使用可以破坏血小板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以及X线检查等。

    (5)外伤出血和感染等均要消耗大量血小板,使血小板数量更为减少,应注意尽量避免。

    (6)分娩后还应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注意原发病有无变化,有无产后感染,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生也会观察新生儿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查孩子的血小板是否正常,注意发育状况。

    (7)产后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接受医生的避孕指导,但一般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以防发生宫内感染和出血。一般不要再生第2胎。

    防治小便不通

    在妊娠过程中,小便不通畅,甚至小腹胀急疼痛,烦躁不安,统称为“妊娠小便不通”。

    病因主要是胎气下坠,压迫膀胱,以致膀胱导尿不利,水道不通,尿流不出。本病有肾虚气虚之分。

    (1)肾虚型:素体肾气不足,胞系于肾,孕后肾气愈虚,系胞无力,胎压膀胱,或肾虚不能温煦膀胱化气行水,故小便难。症状:妊娠小便频数不畅,继则闭而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坐卧不宁,畏寒无力。宜用温肾扶阳、化气行水之药膳治疗。

    香滑鲈鱼球:

    原料:鲈鱼肉180克,姜花、香油、精盐各0.9克,长葱段、料酒各9克,白糖、味精各0.6克,汤45克,胡椒粉0.09克,湿淀粉3克,生油750克(耗油45克)。

    制作:将鱼肉切成方块,入锅炒到6成熟,倒在笊篱里,去油;把锅放回火位,放入汤、姜、酒、盐、糖、香油、胡椒粉、鱼块,加盖煮至熟时,放入葱段,并调入湿淀粉、味精、香油便成。

    功能:补肾、利水,适用于肾虚之妊娠小便不通。

    (2)气虚型: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妊娠后胎儿逐渐长大,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胱,溺不得出。症状: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频数量少,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亮白,精神疲倦,头重眩晕,短气懒言,大便不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滑,宜用补气升陷、举胎之药膳治疗。

    ①桃花溜黄菜:

    原料:鲜桃花5朵,大海米、熟火腿各10克,鸡蛋4个,鲜姜、调料各适量。

    制作:鲜桃花摘去花蕊,取下花瓣洗净控水,切成丝;海米淘洗净,加入料酒,上笼蒸透,切成碎末;火腿、鲜姜分别切成末;鸡蛋在碗内打散,加入鸡汤、味精、料酒、白胡椒面、精盐、湿淀粉搅拌均匀;炒勺置火上烧热,放入猪油,入鲜姜末煸炒出味,捞出姜渣,放入调好的鸡蛋用勺炒熟,盛入盘内撒上鲜桃花丝、海米、火腿。

    功能:补气、利水,适用于妊娠小便不通。

    ②清炖鲫鱼:

    原料:鲫鱼1条(约250克),笋肉25克,水发香菇5只,葱、姜等调料各适量。

    制作:笋肉、香菇分别洗净,切片;鲫鱼去鳞、鳃、肠杂及颌下硬皮,用黄酒、盐、胡椒粉浸20分钟,取出,置碗内,鱼身中间摆放香菇片,两头并列笋片;加黄酒少许,再加葱段、姜片、味精,上屉蒸1.5~2小时,至鱼熟烂,拣去葱姜。

    功能:补气、利水、消肿,适用于妊娠小便不通。

    防治羊水过多或过少

    正常足月时,羊水量约1000毫升左右,羊水量超过2000毫升就为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的原因尚不明确,羊水过多者常造成胎儿畸形,其中以无脑儿、脊柱裂等神经畸形为多。多胎妊娠,患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的孕妇常合并有羊水过多。

    一般羊水超过3000毫升,孕妇会有不适感觉。急性羊水过多会引起孕妇腹痛、腹胀、气短、不能平卧等不适,也会出现下肢、外阴水肿及腹水。慢性羊水过多由于羊水量逐渐增加,孕妇一般能适应。但羊水过多也会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致难产、胎位不正、胎膜早破、早产、胎盘早期剥离、脐带脱垂、产后出血等。

    一旦发现孕妇腹部增大过于明显,应到医院就诊,若确认为胎儿畸形,要及早引产中止妊娠。并检查有无如双胎、妊高症等其他合并症。若胎儿无畸形,症状不重,则可以继续妊娠,并给予临床监测,酌情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胎膜早破。

    羊水量少于300毫升就是羊水过少,最少的只有几十毫升或数毫升。

    羊水过少常跟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同时存在,如先天肾缺陷、肾发育不全等。孕晚期常与过期妊娠、胎盘功能不全并存。

    羊水过少对孕妇影响较小,对胎儿的威胁较大,早产儿的死亡率比正常妊娠高5倍。羊水过少的产妇临床多见于子宫收缩疼痛剧烈,收缩不协调,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防治妊娠后期突然头痛

    在妊娠晚期孕妇突然出现头痛,往往是子痫的先兆,尤其是有血压升高或严重浮肿症状的孕妇更不可忽视,此时可能已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如不及时诊断治疗,还会诱发抽搐、昏迷甚至危及母子生命,故应及时就医,适时诊治处理。

    防治妊娠后期剧烈腹痛

    在妊娠中末期,由于外伤、负重或同房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多为胎盘早期剥离,要去医院检查。另外,妊娠晚期如有规律的腹痛,这常是分娩前的征兆,要做好临产准备。

    产后应注意生殖器官感染

    坐月子期间,产妇抗病能力极差,同时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要注意外阴清洁,宜常用温水擦洗,但如同房会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及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可能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在产褥期一定不能同房,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都要避免性交。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即要加强营养,充分休息,增强身体机能。

    产后要预防乳腺炎

    产妇产后在预防和保护乳腺方面需注意2点:一是乳汁淤积,因为淤积的乳汁比较适宜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另一点是因产妇乳头、乳晕的皮肤薄,容易导致乳头破损而引起细菌感染等现象。

    孕妇在怀孕开始后直至喂奶期间,都要用干净湿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以保持清洁卫生,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尽量避免细菌从裂口进入乳腺而引起感染。在哺乳时要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减少感染途径。每次喂奶要将乳汁吸空,若婴儿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吸空,乳汁在乳房中淤积过久,就会发生变质,进而形成细菌。

    产后要预防膀胱炎

    膀胱的肌肉产后一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积聚的水分,在产后同样也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胱炎。产妇在产后一定要勤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不要让脏水流入阴道。

    产后要预防颈背酸痛

    哺乳后的产妇,常有颈背酸痛的感觉,喂奶时间愈长,症状愈加明显,这就是哺乳性颈背酸痛症。这种症状的引起有许多原因。

    (1)产妇喂奶不良的姿势引起:大多数产妇在给小孩喂奶时,都喜欢低头看着小孩吃奶,由于每次喂奶的时间较长,且一天数次,长期如此,就容易使颈背部的肌肉紧张而疲劳,产生酸痛不适感。此外,为了夜间能照顾好小儿,或为哺乳时方便,喜欢固定一个姿势睡觉,造成颈椎侧弯,引起单侧的颈背肌肉紧张,导致颈背酸痛的产生,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难以医治的症状。

    (2)女性生理因素与职业因素引起:由于女性颈部的肌肉、韧带张力与男性相比显得相对较弱,尤其是那些在产前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者,比如会计、打字、编辑、缝纫的女性,如果营养不足,休息不好,加上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在哺乳时就更容易引起颈、背、肩的肌肉、韧带、结缔组织劳损而引发疼痛或酸胀不适等感觉。

    (3)本身疾病引发:一些产妇由于乳头内陷,婴儿吮奶时常含不住乳头,这就迫使自己要低头照看和随时调整婴儿的头部,加之哺乳时间较长,容易使颈背部肌肉出现劳损而感到疼痛或不舒服。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颈椎增生等病,也会加剧神经压迫的程度,导致颈背酸痛,以及肩、臀、手指的酸胀麻木,甚至还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不良现象。

    产妇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随时调整自己哺乳时的不良姿势和习惯,不要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小孩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向左右转动的动作,夜间要习惯于双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颈背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平时注意适当的锻炼或活动。另外,要防止乳头内陷、颈椎病等疾患,提前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冬天要注意颈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头颈部。同时,要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促进颈背部血液循环,加强颈背的保健,让产妇感到身心舒适。

    产后预防腰腿痛

    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极易造成产后腰腿痛的现象。

    (1)产后不注意休息,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腰腿劳损,逐渐就会发生腰腿痛。

    (2)由于分娩损伤了各种骨盆韧带,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更会导致骶髂关节的损伤,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妨碍了骶骼关节的正常运动,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腰腿痛。

    (3)产后不注意日常起居,闪挫腰肾,或者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产后使病情更会加剧。

    产后腰腿痛主要表现为腰、臀和腰骶部酸痛长久不绝,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双腿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腿沉重、酸软等现象。

    产妇一定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谨慎起居,避免受害,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对产后腰腿痛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产后要注意发热

    产妇分娩以后出现发热持续不消,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称为产后发热,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而成。

    (1)外感发热:由于产后失血伤气,血脉空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而致风、寒、暑、热之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而发热。

    外感所致发热,又要分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暑热3种:

    ①外感风热:产后发热,微恶寒,咳嗽,头痛,咽痛,痰黄,出微汗,口干而渴,舌尖、苔薄白,边红,脉浮数。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用银翅散加减,药方:金银花、连翘、苦桔梗各30克,荆芥、淡竹叶各12克,淡豆豉、生甘草各15克,薄荷、牛蒡子各18克,煎汤时加鲜芦根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直至病状消除。

    ②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腰背酸痛,头痛,流涕无汗,痰稀而白,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等。宜养血祛风解毒,用荆防四物汤加减。药有:防风、川芎各3~6克,荆芥6~9克,白芍、当归各9克,地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③外感暑热:由于产褥正值盛夏,口渴难受,心烦意乱,胸闷恶心,体倦乏力,晕脑涨,脉虚数,舌淡。宜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治法,用清暑益气汤。药方:石斛、荷梗、梗米各15克,西洋参5克,黄连、甘草各3克,麦冬9克,竹叶、知母各6克,西瓜翠衣30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2)血淤:产后恶露不畅,气机受碍,淤血阻滞,郁而发热。产妇寒热时作,小腹疼痛不止,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暗挟块,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弦涩。宜用活血化淤法,用生化汤加丹皮、益母草、丹参,药方:全当归24克,桃仁、川芎各9克,炙甘草、炮姜各6克,以黄酒服药。

    (3)食滞:即产后脾胃虚弱,饮食失节,脾胃运化无力,食滞神焦,郁而发热。产后身热,时发时止,茶饭不思,食入不舒,吞酸嗳腐,脘腹胀满,呕恶呕泻,舌厚苔腻,脉濡滑。宜用健肝和胃、消导化滞之治法,方用保和丸,药方:山楂180克,神曲60克,茯苓、半夏各90克,连翘、陈皮、莱菔子各30克。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温水送下,水煎量为1/10。

    (4)血虚:产后失血,阴血暴虚,阴无所附而浮于外而发热。产后出血较多,低热持续,自汗,恶露量少色淡、质稀,隐隐腹痛,头晕眼花,心虚难眠,舌淡红、苔薄,脉虚微数。宜用养血益阴、清解虚热之治法,用八珍汤,药方:白茯苓、白术、熟地各9克,川芎、人参各6克,当归、白芍各10克,加生姜、炙甘草各3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5)感染邪毒:由于产妇分娩时,接生用具消毒不严或产褥不洁,邪毒乘血气正开而入,正邪相争而致发热。症见产后寒战高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或少,色紫暗秽臭如败酱,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数有力。宜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法,用解毒活血汤治疗,药方为:葛根、连翘、柴胡、甘草各6克,桃仁24克,赤芍9克,枳壳3克,红花、生地各1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直至病状消除为止。

    产后要注意手脚麻木

    产后有浮肿时,或产后疲劳不能充分消除时,有时会出现手脚麻木,偶尔还会感到手无力、腿沉重,这些症状会随着身体的恢复而消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