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手记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患。由于痰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病理因素,此后每遇多种诱因均可引发。如张景岳说:“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辨证总属邪实正虚之病,一般新病多实,发时邪实,久病多虚,平时正虚。……但临证所见,寒热虚实又每多错杂为患,新病未必皆实,久病未必皆虚,发时不尽攻邪,平时亦非全恃扶正。
——周仲瑛摘自《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
健康攻略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其阵发性的特征,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据调查显示,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受到过正规治疗。这不仅对疾病的防治十分不利,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呼吸系统,引发其他病症。
过去,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张景岳的邪实正虚论,认为其“新病多实,发时邪实,久病多虚,平时正虚”,在治疗上遵循“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作时以攻邪为主,祛痰利气,分清寒热,寒痰温化宣肺,热痰则清化肃肺,反复久发,正虚邪实者二者兼顾。不发时予以扶正,分辨阴阳,阳气虚者温补,阴虚则滋养,并根据脏器的不同而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然而,周仲瑛在临床上却发现,哮喘的寒热虚实往往错杂为患,“新病未必皆实,久病未必皆虚,发时不尽攻邪,平时亦非全恃扶正”。因此,只能根据寒、热、虚、实辨证施治,而不能由发病程度及发病时间来确定治则。基于这个道理,周老将哮喘分为寒哮、热哮、虚哮、痰哮四种类型,并分别开出了方药,下面我们一一介绍给大家。
1.寒哮
寒哮多由冬季受寒后发作,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咳痰稀薄不多,色白有泡沫,略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喜热饮,形寒怕冷,背部尤甚,舌苔白滑而润。周老认为,其病机主要在于肺气郁闭,阳气不宣,当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蜜炙麻黄6克,桂枝6克,细辛3克,淡干姜3克,法半夏10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橘皮6克,紫菀10克,款冬10克,苏子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小偏方
巴豆丸
【组成】巴豆霜、姜汁适量。
【用法】将上药拌调为丸如枣核大,用皮纸或药棉裹塞鼻内,片刻后鼻内有热灼感,哮喘就会逐渐平复,之后便可将药取去。
2.热哮
热哮一年四季皆可发作,以夏季为甚,患者主要表现为:痰鸣喘咳,喉中如作水鸣声,气急,咯黄色黏痰,排吐不利,胸部闷痛,咳则尤甚,咽干作痒,口干,烦热,面赤自汗,苔黄质。周老认为,其证属痰热壅肺,肺失清肃,当以清热宣肺,化痰平喘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蜜炙麻黄6克,炒黄芩1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0克,光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海浮石10克,芦根20克,射干6克,广地龙10克,金荞麦根15克,南沙参10克。
【用法】水煎服。
3.痰哮
痰哮以痰浊壅盛为主要病机,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喘息痰鸣有声,不能平卧,咳嗽,痰多黏稠,呈灰黑色,心慌,胸闷,气塞,夜间较重,苔薄白腻,舌质较红。周老临证以涤痰利肺,降气平喘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蜜炙麻黄6克,射干6克,法半夏10克,炒苏子10克,炒白芥子6克,葶苈子10克,炙紫菀10克,炙款冬花10克,炙僵蚕10克,炙白前10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服。
4.虚哮
虚哮多发于晚间,症见胸闷气塞,气逆作喘,喉中哮鸣,吸气尤难,伴有烦热多汗,口干,痰稠色黄味咸,苔淡黄腻中灰,舌质黯红。周老认为,本症由肾元下虚,痰热蕴肺,肺气上逆,升降失司所致。治宜补肾纳气,清肺化痰。处方如下:
【组成】南、北沙参各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炙桑白皮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苏子10克,炙僵蚕10克,诃子肉3克,沉香(后下)3克,坎脐2条。
【用法】将海蜇(漂)50克,荸荠7只同煮,取汤煎药。
张景岳所谓“平时治本”之论仍然可取,只要在平时多注意培补正气,的确可以减轻、减少直至控制哮喘的发作。值得注意的是,扶正培本应以补肾为要,因为肾乃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如中药紫河车含有多种激素,可以大补精气血,能提高免疫机能,抗过敏,长期服用,确可使部分病例发作减轻或不发。
养生无极限
哮喘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疗法,如用手指揉压双侧的合谷、内关、风池、天突、膻中等穴,还可以用力做吞咽动作数次,对部分患者会有所裨益。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情绪乐观稳定
每当急性哮喘发病时,首要问题是情绪必须乐观稳定,千万不要紧张,因为紧张会使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氧的消耗量增加,容易加重缺氧。
2.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
哮喘发作时出汗较多,体内水需求也多,而缺水会使气道内分泌物变得黏稠,难以顺利喷出,呼吸道受阻,加重了缺氧并使排痰困难。
3.学会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就是呼吸时全身放松,用口呼气,用鼻吸气,呼气时瘪肚子,吸气时鼓肚子。呼吸要均匀、慢而细长,气沉丹田,尽可能深呼吸。通过腹式呼吸,可调动中下肺部肺泡,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与血液循环。
4.坚持散步及慢跑锻炼
通过散步及慢跑的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强肺部呼吸功能,使肺泡能有足够的活动,有效地增强肺组织弹性,提高肺泡张开率,从而增加肺活量。同时,锻炼时全身都处于放松状态,小支气管痉挛亦随之缓解,哮喘症状亦得到改善。
5.注意饮食
哮喘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哮喘,应避免进食。另外,经常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哮喘的发作。
肺结核有变异,中医中药可力敌
大师手记
随着雷米封、链霉素等药的问世,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但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出现耐药性,结核病有死灰复燃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现有19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中医药不可退出这一领域,特别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中医药更能发挥其优势。
——邓铁涛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邓铁涛卷》
肺痨是虚损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治疗必须调养并重,既要辨证准确,用药中的,更要休息适当,营养充分。……除了米饭、蔬菜、水果、肉类之外,我主张多吃豆类,尤其是黄豆和黑豆。
——班秀文摘自《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
健康攻略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结核杆菌。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最早将其列入“虚损”、“虚劳”、“马刀挟瘿”、“痨瘵”等范畴。晋代以后,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本病有广泛的传染性,所以又有“传尸”、“尸注”、“鬼疰”等说法,而现代则通称为肺痨。
邓铁涛教授发现,虽然现代医学发明了雷米封、链霉素一批特效药,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但由于结核杆菌出现了耐药性,结核病大有死灰复燃之势。2000年,他在一篇名为《读书谈肺结核之治》的文章中呼吁,中医应该在肺结核的治疗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空洞型肺结核的治疗,更应发挥自身的优势。
空洞型肺结核,全称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它是由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而形成的。这种肺结核病程迁延,症状起伏,一般抗结核药物没有什么效果,且常伴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肺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的还会使肺广泛破坏、纤维增生,形成“毁损肺”,导致死亡。在文章中,邓老向患者推荐了一剂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验方——托毒固金汤。其方如下:
【组成】黄芪50~100克,生地黄、大枣、牡丹皮、当归、川芎、山茱萸各20克,白术15克,茯苓、山药、麦冬各30克。
【用法】水煎服,可据证加减化裁,1个月为一疗程。
班秀文教授认为,肺结核的治疗除了药物之外,关键还必须调养并重,在用药过程中更要休息适当,营养充分。他指出,所谓的休息不仅要避免重体力劳动,还要保持思想开朗,精神愉快,不要想入非非,禁止性生活。另外,食物营养要多样化,除了米饭、蔬菜、水果、肉类之外,患者还应多吃一些豆类,尤其是黄豆和黑豆,因为黄豆甘平,能入脾以补后天,促进气血的恢复;黑豆甘涩,能补肾涩精,调养肾的生殖作强功能。
国医验方
保肺丸
【出处】朱良春方
【组成】蒸百部、炙僵蚕各300克,白及、制首乌各450克,地鳖虫、紫河车各150克,生地榆、葎草、黄精各450克。
【制法】前六味共研细末,后三味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6克,1日3次,食前服。
最后,班老告诉肺结核患者,只要睡眠良好,胃纳旺盛,又不遗精,病情很快就会好转,再加上坚持服药,痊愈指日可待。这是因为,“能食则脾健,能睡则神安,不遗精则肾充,精神气血的恢复,则邪去而正安”。
养生无极限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肺结核病人是散布结核病的根源。为了控制疾病的蔓延,有必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最好给病人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如无条件者,病人可单独睡一床,经常注意开窗通风。
2.病人被服要经常用日光暴晒消毒,病人痊愈后,房间要进行彻底消毒。可将艾卷点燃或将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至2调羹放在炉上蒸熏,再用3%漂白粉上清液或3%的来苏水向空间、地面喷雾,关闭门窗1~2小时。
3.病人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4.病人的用品食具、痰液、呕吐物都要消毒,特别注意病人痰液要吐在纸上或痰盂里,进行焚烧或消毒后倒去。
肺炎分三证,大师对治各有奇方
大师手记
由于肺炎患者大多表现有高热、咳嗽、气急、胸痛等肺热症状,因此一般多属温病中的风温范畴。临床上多数患者见卫、气证,少数见心营证、血分证,应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基本可以反映其病理演变,并作为指导治疗的理论依据,说明中医对肺炎的治疗是有其基本规律可循的。
——周仲瑛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周仲瑛卷》
健康攻略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并可能伴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痰内含有血丝等症。周仲瑛教授认为,肺炎大多属于温病中的风温范畴,应用中医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基本上可以反映其病理演变,同时可作为指导治疗的理论依据。由此,周老将肺炎分为卫分证、气分证和心营证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病情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同:
小贴士
虽然肺炎多属风温范围,但亦有部分病例不表现风温症候,临床上中医诊断有时感、咳喘、类疟。这类病例多无卫气营血的转变过程,部分病人是在原有慢性肺系疾病的基础上复感外邪而继发,患者在治疗时当引起注意。
1.卫分证
此为肺炎发病的初始阶段,外邪由口鼻而入,或由皮毛内侵,肺卫受感,从而见卫表不和、肺失宣肃的表热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干微渴,舌尖边红,苔薄白或黄等。周老临证常以“辛凉解表,疏风透热,轻宣肺气”为治则,轻者选辛凉轻剂桑菊饮(参见本书第十四章“孩子生病,应该给妈妈吃药”一节),较重者选辛凉平剂银翘散。银翘散方组如下: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9克,银花9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9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制丸剂或散剂服用。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2.气分证
气分证多属由卫入气,少数可因新感引动肺经伏热,临床表现以里热偏盛为特点。在治疗上,周老多以“清热泻火,泄肺化痰”为原则,并且根据发病程度不同选方不同。对气分初热,咳喘,身热少汗者,周老用麻杏石甘汤治之;气分大热,高热汗多不解,烦渴,面赤,咳喘气粗,舌边尖红赤者,用白虎汤治之;痰热较甚,咯痰量多,质黏色白或黄,苔黄腻者,配千金苇茎汤清化痰热;痰热结胸,胸脘痞满胀痛,呕恶口苦,苔黏腻色黄,予小陷胸汤加枳实汤以苦辛通降;若寒热起伏,胸胁苦满,可用小柴胡汤、蒿苓清胆汤;肺热郁闭,痰热有内侵心包趋势者,急以三黄石膏汤宣表清里。下面,我们择其要者介绍两则古方:
(1)麻杏石甘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5克,杏仁9克,石膏(碎,绵裹)18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2)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知母9克,石膏(碎)30~45克,炙甘草3克,粳米9克。
【用法】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功用】清热生津。
3.心营证
一般而言,热入心营多属肺经热毒炽盛,加之身体正气不足,阴血内亏所致。临床呈现热扰心神或窍闭神昏的特点。在治疗上,周老以“清营泄热,化痰开窍”为原则。对于热灼营阴,高热暮甚,烦躁,舌质红绛者,用清营汤;如肺热发疹,可用银翘散去荆芥、豆豉,加丹皮、赤芍等药;若邪入心包,神志不清,酌选菖蒲郁金汤,万氏牛黄丸,病势重者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在恢复期因热伤肺津而出现咳呛痰少而黏,或夹血丝,胸部刺痛,手心灼热,身疲乏力等症状。用养阴清肺之法治疗,可有助于恢复,方用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养生无极限
老年人由于体质日趋衰弱,免疫力降低,是肺炎的高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多饮水,吃易消化或半流质食物,以利湿化痰液,及时排痰。
2.忌烟酒,慎用辛辣刺激性食品,以避免产生过度的咳嗽。
3.肺炎常伴有高热,机体消耗甚大,故应提供高能量,进食高蛋白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适当多吃水果,以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抵抗力,维生素A对保护呼吸道黏膜有利。
另外,老年肺炎患者可选择如下食品以进行食疗:
1.鲜香蕉根200克,捣烂绞汁煮熟,加食盐少许调服。具有清热润肠作用,适用于老年肺炎、大便干结病人。
2.雪梨1~2个,黑豆30克。将梨洗净切片,加水适量,放入黑豆,用文火炖烂,熟后服食。适用于老年人肺炎肺肾亏虚者。
3.燕窝6克,银耳9克,冰糖适量。将燕窝、银耳用热水泡发,择洗干净,放入冰糖,隔水炖熟服。适用于老年人肺炎。
4.新百合200克,和蜜蒸软,时常食用有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老年人肺炎干咳少痰者。
5.猪肺1具,不灌洗,以甜杏仁(去皮尖)49粒,川贝(去心)15克,生姜汁1茶匙,蜜30克,四味入猪肺管内扎紧,白水煮熟,连汤同食。适用于老年人肺炎。
气血为纲,辨治喉痹——颜老的咽炎处方
大师手记
喉痹相当于慢性咽炎、声带小结或息肉、咽部淀粉样变性等疾病,以咽部微痛微痒,或似有异物阻于咽喉,声音嘶哑等为主要表现,医家多从风燥痰热或阴虚火旺论治,余则习以气血为纲辨治喉痹,颇有效验。
——颜德馨摘自《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
健康攻略
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根据病程的长短和病理改变性质的不同,分为急性咽炎与慢性咽炎两大类。在中医学中,二者统统归入喉痹的范畴。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过去多从风燥痰热或阴虚火旺论治,而颜德馨教授则独以气血为纲,辨证论治,临床效果颇为显著。
根据致病机理,颜老将喉痹分为阳虚、淤血、痰淤三大类型,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进行介绍:
1.阳虚喉痹
颜老指出,“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若外感热病或急性乳蛾治不如法,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戕阳伐气,邪入少阴,以至火虚于下,寒凝其中,格阳而上,无根之火内灼咽喉”,从而形成阳虚喉痹。临床表现为:咽喉微痛,或感肿胀,或似虫爬,咽部黏膜淡红,肥厚呈水肿样,伴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痰多色白,舌胖苔白等症。颜老临证常以辛温之法治之,其方如下:
【组成】附子、大黄(酒炒)各4.5克,肉桂1.5克,甘草3克,姜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
2.淤血喉痹
咽喉素有关隘之称,不仅是饮食呼吸之要道,而且是气血循行之境地。如果六淫闭伏,七情不遂,日久不解,皆可导致气郁化火,气滞血淤,淤热上熏咽喉,形成淤血喉痹。临床表现为:咽喉刺痛,或感灼热,或觉堵塞,咽部黏膜深红,或有淤斑,伴有口不欲饮,嗳气难出,烦躁易怒,舌紫苔黄等症。颜老临证常以“活血祛淤法”治之。其方如下:
【组成】桔梗、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甘草3克,牛膝、柴胡各4.5克,川芎4.5克,当归、枳壳各6克,生地12克。
【用法】水煎服。
3.痰淤喉痹(即梅核气)
我们知道,足厥阴肝经循行喉咙,环口唇,一旦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滞血淤,肝郁犯脾,痰湿内生,以至痰湿与淤互结,循肝经上结声户,就形成了痰淤喉痹。临床表现为:咽喉似有物阻,梗塞不舒,或胀痛不已,入夜尤甚,局部水肿、肥厚或结节,伴有痰多,胸闷作痛,胃纳不馨,舌暗苔白滑等症。颜老临证多以“祛淤化痰,软坚散结”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半夏、海藻、昆布、丹皮各9克,白薇、花粉、诃子各12克,陈皮、蝉衣各6克,赤芍15克,生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如病情反复发作,可加黄连3克,水红花子、桃仁、僵蚕各9克,紫草12克。
养生无极限
部分咽炎久治难愈,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顽疾,国内的许多中医专家都创制了治疗秘方,我们在此优中选优,为大家介绍几则,仅供患者朋友参考:
1.清热利咽茶
【出处】毛如宝方
【组成】胖大海2只,银花1.5克,元参3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每日1包,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咽,主治急、慢性咽炎。
2.咽舒汤
【出处】刘乾和方
【组成】川芎15克,丹参18克,当归10克,桂枝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射干10克,桔梗5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300毫升,分3次服,15剂为一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利咽,主治慢性咽喉炎。
3.治咽炎方
【出处】严连卿方
【组成】甘蔗皮(霜冻3天)10克,生甘壳(霜冻3天)30克,嫩肝香10克,冰片0.9克。
【用法】上药研粉喷咽喉部。
【功效】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4.利咽宣肺汤
【出处】顾保群方
【组成】桑叶10克,薄荷10克,牛子10克,杏仁10克,银花10克,板蓝根12克,大贝6克,紫菀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风利咽,宣肺止咳。主治由慢性咽炎所致之燥咳,咽痒或痛,痒则作咳,干咳无痰,或有痰甚少,咯之不爽,咽部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5.梅核气汤
【出处】胡国庆方
【组成】柴胡6克,炒枳壳9克,制半夏9克,炒黄芩9克,连翘9克,川朴6克,绿萼梅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分服。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主治喉间有痰,吐之不净,似有梅核梗阻,吞之不下,似有痰黏咽部,嘎声时作。
6.梅核气穴位处方
【出处】贺普仁方
【取穴】水突、内关、神门、丰隆、太冲、照海。
【手法】艾灸疗法,平补平泻。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化痰。
久咳久喘惹肺胀,收敛肺气护心门——任老肺气肿治验
大师手记
本病(肺气肿)始于久咳、久喘、久哮不解,肺肾呼吸升降之纽受损,肺体受伤而成。久胀不除则肺内余气不净,无力排出,滞留于肺,肺气虚滞,气不畅则血不行,血淤于心,终生肺心同病之恶果。……肺气为病,其治以收敛为主,视其病情分别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方法。
——任继学摘自《悬壶漫录》
健康攻略
肺气肿又称为肺胀,以年老、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最为多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咳声短促,胸中痞闷,喘息,咳逆气喘,不得平卧,动则尤甚,颈肩背部酸痛,两目如脱状,随气候变化而病情时轻时重。
任继学教授认为,肺气肿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久咳、久喘、久哮不愈发展而来,其症多虚少实,但多为虚中挟实,因此病情复杂,病程也长。而且,如果肺气肿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必然会导致肺心病。在治疗上,他主张以收敛为主,视其病情分别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方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寒饮候(外寒内饮)
主要症状为:咳逆上气,喘满,两目怒视如脱,咳痰清稀,吐出吹拂不断,语声前轻后重,胸中痞满,口干不欲饮,咽喉不利而紧痒,身酸楚,恶寒,小便不利,面色青白不泽,舌体肥大,舌质红,苔薄白而润。任老临证常以“温肺散寒,降逆涤痰”为治则,方用小青龙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芍药9克,细辛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五味子6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2.痰热证
主要症状为:咳逆,喘息动肩,不能平卧,两目怒视欲脱,面目浮肿,身微恶寒,或微发热,肢节酸楚,咳痰色黄,口干渴而不饮,舌红,苔薄黄而润。任老临证常以“外疏风热,内散饮邪”为治则,方用越婢加半夏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12克,石膏25克,生姜9克,大枣15枚,甘草6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3.痰浊阻肺候
主要症状为:有轻重之别。轻者,咳,喘,咳痰清白,喉间痰鸣,胸闷,动则气短。重则喘息不得平卧,胸高,咳声连续不断,咳痰黏稠且多,短息动肩,语声重浊,纳呆,便秘,面色灰白而暗,舌胖白质红,苔白腻而厚润。程老临证以“宣肺利气,祛痰平喘”为治则,方用温肺桂枝汤。
【出处】《医醇剩义》
【组成】桂枝1.5克,当归6克,茯苓6克,沉香1.5克,苏子4.5克,橘红3克,半夏3.6克,瓜蒌实12克,桑皮6克。
【用法】上药水煎,加姜汁5毫升冲服。
【加减】若咳痰不爽,加指迷茯苓丸;若便秘,喘不得卧,腹胀,加透罗丹。
【功效】温肺降气。
4.肺肾两虚候
主要症状为:喘息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神惫汗出,胸闷憋气,咳嗽少痰,腰膝酸软,舌质暗,苔薄白。任老临证多以“两益肺肾,降气平喘”为治则,处方如下:
【组成】全瓜蒌24克,炙黄芪、南沙参各20克,炙紫苏子12克,葶苈子、苦杏仁、五味子、补骨脂、麦冬各10克,大枣5枚,蛤蚧(研末分冲)1对。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固密肺气,肃降肺气。
养生无极限
伴随着中医的复兴,杰出的后辈中医师不断涌现,他们大胆创新,尊古而不囿于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单就治疗肺气肿来说,便创制了不少验方、奇效方,这里择其优者介绍给大家:
1.陶履冰方
【组成】当归、赤芍、麻黄各75克,苦杏仁、百部60克,桃仁、红花、川芎各50克。
【用法】加水共煎煮2次,每日服100毫升,3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类肺气肿。
2.张志敏方
【组成】熟地黄10~20克,麦冬、牛膝、白术、人参(另炖)10克,熟附子(先煎)5~10克,五味子5克。
【用法】以水500毫升煎药,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煎煮2次。
【功效】滋阴救火,善治肺气肿。
【加减】肾气虚者,重用熟地黄;肺虚者,重用麦冬;脾虚者,重用炒白术;元气大虚者,重用人参;偏阳虚者,重用熟附子。
3.韩旭运方
【组成】竹沥、半夏、胆南星、竹茹、枳实、瓜蒌、茯苓、郁金、苦杏仁、桃仁10克,石菖蒲8克。
【用法】水煎服。另服至宝丹1粒。
【功效】豁痰开窍,熄风镇惊。适用于痰蒙脑窍型老年肺气肿。
【加减】痰热内盛,舌苔厚腻,身热烦躁,神昏谵语,加天竺黄、葶苈子各10克,鲜竹沥水20毫升冲服;抽搐惊厥加钩藤15克,羚羊角粉(冲服)0.3克,全蝎3条;便秘加制大黄、风化芒硝(冲服)各10克。
4.孔祥梅方
【组成】葶苈子、丹参各30克,瓜蒌20克,当归、赤芍各15克,半夏12克,桃仁、炒莱菔子、苦杏仁各10克,白前、红花、天竺黄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适用于肺气肿伴发急性感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