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让身体月月风调雨顺——国医大师妇科门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小益母草,把痛经问题“痛快”解决掉

    大师手记

    痛经之因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不外冲任气血不畅,经血淤滞胞宫所致。盖气滞则血亦滞,寒则收引凝涩,热则津血受灼,经血不行,湿则重浊黏腻,阻遏血脉,虚则气血运行乏力,以上诸因均可导致气血淤滞,“不通则痛”,故治疗痛经宜化其淤滞,畅行气血。

    ——班秀文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班秀文卷》

    健康攻略

    痛经可以说是女性的一大困扰,据统计全球大约有80%的女性存在痛经问题,其中有一半的人找不到病因,从而也无法得到根治。在班秀文看来,虽然痛经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最终无外乎冲、任二脉气血不通畅,使血在子宫中淤滞所造成的。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要想使痛经远离,就得把淤滞在子宫里的经血化解开,使身体内的气血通畅起来,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活血化淤”。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医妇科专家,班老曾治愈过无数的痛经病例,他最常用的只是一味普通的中草药——益母草。相信大家对这种药都不陌生,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益母草产品,如益母草膏、益母草片、益母草冲剂、益母草软胶囊等,其主要功能就是调经活血。事实上,如果您稍微用点心思,用益母草给自己煮几个鸡蛋吃吃,效果可能会更好。方法很简单:取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沙锅里,加入适量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小贴士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对痛经具有恐惧感,只要痛经一出现就立即服用止痛药,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虽然止痛药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造成痛经的根源并没有解除,甚至还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记忆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后果。

    鸡蛋本身就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再加上具有活血化淤功效的益母草,以及行气止痛的元胡,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的确是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而且,益母草和元胡均是常见的中草药,一般的中药店都有销售,操作起来并不复杂。

    除此之外,痛经还可以通过按摩经络来解决。班老认为,痛经是由“冲任气血不畅”而造成的,在每次月经来潮前3~5天按摩关元、三阴交、中封三个穴位就行了,每次以按摩部位有热感为度,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艾草灸一下,效果会更好。

    中封、三阴交

    我们知道,关元是任脉上的大穴,同时也是治疗妇科疾病的要穴,《针灸大成》这样记载它的主治范围:“妇人带下,月经不能,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它是任脉气血运行的关卡,只要把它打通了,痛经也就解决了。三阴交也是妇科要穴,具有调经活血的功效。另外,痛经的发生与肝关系密切,肝为“将军之官”,是藏血的,是血的仓库,肝气郁滞则血行不畅,中封是肝经的经穴,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治疗痛经也有很好的效果。

    其实,要想打通经脉治疗痛经,除了按摩和用艾草灸穴位之外,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用生姜水泡脚:每次取生姜300克,切成片,下锅加半盆清水后大火煮沸,用小火再煮10分钟,煮成浓浓的生姜水,倒入洗脚盆内泡脚。用这种方法一次就可以见效。这是因为脚上有众多的人体关键穴位,而且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阳脾经都源于脚上,这两条经脉都与血有关,前者主藏血,后者主统血。当女性处于经期,而它们又运行不畅、产生淤堵时,就会出现剧烈腹痛,即为痛经的症状。因此,只要让这两条经脉畅通了,治愈痛经也就容易了。

    养生无极限

    痛经的产生与不良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彻底根除痛经,还必须得从日常生活习惯中着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咖啡、茶、可乐、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少吃。

    2.经期戒吃寒凉的食物,如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绿豆等。

    3.禁饮酒,特别是容易出现水肿的女性。

    4.注意保持身体温暖,尤其是腹部温暖,以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令紧张的肌肉得到松弛。

    5.多喝花草茶或柠檬果汁及热牛奶。

    6.常洗温水浴,有条件者可选择泡温泉,在水中加入香薰洗液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

    7.练习瑜伽,弯腰、放松等动作有助改善经痛的问题。

    种子之要,调经为先——女性不孕调治秘法

    大师手记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特征,早在《黄帝内经》就阐明了月经与肾气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在月经产生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肾又主生殖,故月经不调者,鲜有受孕的。

    ——班秀文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班秀文卷》

    健康攻略

    班老认为,解决不孕问题,调经是关键。这是因为肾脏在月经的产生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月经不调则表示肾出了问题,而且肾又主生殖,所以如果月经不调,受孕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对于不孕的女性来说又当如何调经呢?班老在书中指出:“经为血化,妇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而经、产、孕、乳数伤于血,故常出现‘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生理状况,故调经治血之法,除根据血分的寒、热、虚、实而采取温、清、补、攻等法外,还要根据月经与脏腑的关系,重视肝、脾、肾在月经和孕育方面的联系。”

    我们知道,肾藏精而主生殖,肾气的强弱,直接和月经及孕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肝藏血而主疏泄,一旦肝气郁滞,那么血行就会不畅,从而导致月经不调,为孕育造成障碍。另外,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虚弱会使中焦湿盛,也可导致肝气不畅,影响月经及孕育。因此,在治疗上班老主张综合治疗,常用左归饮、右归饮、五子衍宗丸等方药补益肾气,用柴胡、郁金、香附、合欢花、素馨花等疏肝顺气,以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人参养荣汤等健脾和胃。

    左归饮和归脾汤的处方已经在《大国医》中有所介绍,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五子衍宗丸中成药,现在把右归饮、补中益气汤和人参养荣汤的处方奉献给大家:

    1.右归饮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炒),山茱萸3克,枸杞6克,炙甘草3~6克,杜仲6克(姜制),肉桂3~6克,制附子3~9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效】温补肾阳。

    2.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18克,人参6克,当归9克,橘皮6克,柴胡6克,升麻6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药哎咀,水煎,去渣,空腹时温服,每日1剂。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小贴士

    古人常用口嚼药,碎成豆粒大小然后再用,到后来虽然改成刀切,但仍然称为“哎咀”。因此,在古医书中常有“上药哎咀”的说法,其实就是“将上面所说的药碎成小块”的意思。

    3.人参养荣汤

    【出处】《三因极——病证方论》

    【组成】黄芪30克,当归30克,桂心30克,炙甘草30克,橘皮30克,白术30克,人参30克,白芍药90克,熟地黄9克,五味子4克,茯苓4克,远志15克。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一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七分,去渣,空腹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减。

    【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关于不孕症的诊断,另一位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与班老所见略同,他认为“原发性不孕多与肾虚肝郁有关,继发性多与血淤有关”。因此,在治疗上应“温补脾肾,疏肝理气,化痰活血,调补充任”。作为针灸大家的贺老,在处方上常取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大赫、三阴交等穴。贺老指出,任脉主胞胎,肝脾肾调理气机,滋养阴血,因此治疗不孕症多取任脉(关元、中极)和足三阴经穴(大赫为足少阴肾经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可配合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穴(水道、归来)。

    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大赫、三阴交

    知道了这些,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进行调理,根据子午流注的原理来对穴位进行刺激:足阳明胃经为辰时(7:00~9:00),足太阴为巳时(9:00~11:00),足少阴肾经为酉时(17:00~19:00),刺激方法既可以采用按摩,也可以选用艾灸。尤其是在排卵期,时行穴位刺激还可以促进排卵。

    养生无极限

    一些尚未计划怀孕的女性,经常采用服避孕药的方式来进行避孕,甚至还有一些年轻女性用避孕药来治疗青春痘,改善皮肤。事实上,服用过多的避孕药副作用非常严重。首先,它会抑制自身内分泌功能,诱发生殖器官肿瘤和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此外,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孩生理功能发育尚未成熟,长期服用避孕药,还会扰乱生理周期,致使子宫萎缩,即便是停药了也会对生长发育不利,严重的还会造成日后不孕。另外,青春痘、痤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激素水平失衡造成的,有些避孕药确实可以治疗痤疮和青春痘,但这主要是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没有任何除痘和美容作用。因此,服用避孕药一定要慎重,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服用。

    小偏方

    生姜、红糖各500克。将姜捣为姜泥,混入红糖,蒸1小时,晒3日,共9蒸9晒。最好在夏季三伏,每伏各蒸晒3次即成。在月经期开始时服用,每次1匙,1日三次,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忌房事。本方适用于妇女宫冷不孕。

    闭经,就找疏肝理气、活血通滞名穴

    大师手记

    情志郁怒则伤肝,肝气郁结,致气滞血淤。血滞经闭,治取中极、合谷、血海、三阴交、行间,以退烦热,舒郁结,祛淤生新。气海、膻中补气行血。

    ——程莘农摘自《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针灸推拿分册》

    口服避孕药所致闭经多无明显苦楚,或所苦甚微……诊治此候,每责之于肾,用补肾法治疗多获良效。盖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为天癸、经水之源。

    ——李济仁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李济仁、张舜华卷》

    健康攻略

    月经是女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暗经除外),或已形成月经周期而又中断达3个月以上者(妊娠及哺乳期除外),即是闭经。临床表现为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头昏目眩,精神疲倦,腹部硬满胀痛,大便干燥,忧郁恼怒等症。

    中医学将闭经称为经闭,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志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等。现代女性由于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以及创伤、手术等,也可引起闭经。

    针灸大师程莘农教授非常赞同传统医学对闭经的认识,并将其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闭经产生的根源无外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血海空虚,或因痨虫侵及胞宫,或气滞血淤、痰湿阻滞冲任”。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闭经,他主张采用不同的诊治手法。以由肝气郁结致使气滞血淤而形成的闭经为例,他便采用疏肝理气、活血通滞之法,取穴中极、气海、膻中、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行间,进行诊治。其中,中极、合谷、血海、三阴交、行间诸穴可以退烦热,舒郁结,祛淤生新;而气海、膻中二穴则可以补气行血。

    血海、三阴交、太冲、行间

    知道了这些穴位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我调理了,建议采用艾灸法或者点按法,点按法每次点按一分钟。另外,对位于腹部的三个任脉穴位——中极、气海、膻中,也可以采用摩法来刺激,只要找到三个穴位的大致位置,以顺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腹部有热感即可。

    学习了程莘农教授以穴位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闭经之后,还要向李济仁教授学一学另外一种类型的闭经治疗方法——口服避孕药导致的闭经。相对来说,这种原因导致的闭经在现代社会可能更为普遍,因为目前人们已经广泛地接受了这种不健康的避孕方式。

    李老指出,口服避孕药造成的闭经大多没有明显的苦楚,或者苦楚非常轻微。在这种情况下,他主张补肾之法来治疗。《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表明女人的月经与肾的关系密切。但长期服用避孕药会抵制自身内分泌功能,扰乱生理周期,从而对肾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采用补肾之法来治疗此类闭经可谓对症下药。

    临床上,李老常用古方“五子衍宗丸”来进行治疗。五子衍宗丸由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药物组成,皆为植物的种子,味厚质润,李老认为它“既能滋阴补血,又蕴涵生生之气,实为填补精气、益肾固涩之良方”。目前,市场上已有五子衍宗丸的中成药,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其方药组成,有兴趣的患者可以自制丸药,效果可能会更好。

    【出处】《摄生众妙方》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酒蒸,捣饼)各240克,北五味子(研碎)60克,覆盆子(酒洗,去目)120克,车前子(扬净)6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益血。

    国医验案

    张某,女,35岁,工人。

    1999年8月初诊。主诉:月经已停止1年多。病史:两年前曾人工流产,术后月经正常来潮,即服用复方甲地孕酮来避孕。半年后经闭不行。曾在某医院做人工周期治疗,月经尚可来潮,但停药后月水亦停。带下一般,腰时酸,饮食正常,二便自调,其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李济仁教授诊为肾虚精亏,冲任不足,治以补肾益精、调理冲任,佐以益气养血。药用:

    【组成】菟丝子20克,覆盆子20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5克,车前子15克,潞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茺蔚子10克,紫丹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3次。

    二诊:上方连服10剂,感乳房胀痛,腰时酸,白带量多色白,余无明显不适,苔薄白。守上方加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柴胡10克,以平补肾阴肾阳,少佐柴胡以疏肝。

    三诊:上药再服10剂后,月经于9月10日来潮。量始少,经色红,无血块,腰时酸,苔薄白。仍遵前法调治善后。随访半年,行经完全正常。

    补肾填冲,让更年期变轻松

    大师手记

    中医虽无更年期综合征之名,但中医对这种现象认为是随着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精血日趋不足,进而导致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故其治疗当以补肾填冲为本,兼调心肝脾诸脏。

    ——郭子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郭子光卷》

    健康攻略

    人们普遍认为更年期是女性生长的一个阶段,如同儿童、青年、中年、老年这些概念一样,女人到了这个阶段必然会呈现情绪暴躁、容易失控的状态,就像年轻人的“叛逆期”一样。但事实上,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病理反应,并非女人必经的一种状态。

    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症状是人体雌激素分泌开始减少造成的,因为身体的各个器官无法迅速适应变化,于是出现了心烦、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容易急躁、失眠、盗汗、莫名其妙地想哭、月经减少、性功能下降等症状。郭子光教授则指出,更年期综合征“是随着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精血日趋不足,进而导致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郭教授的观点代表了传统中医学对这种病症的认识,即人体伴随年龄的增长,肾气会不断衰弱,而气为血之帅,气弱则血虚。我们知道,女性是以血为本的,经、带、怀孕、生产等都离不开血,血虚就会导致一系列脏腑功能的失调,于是便出现了包括停经在内的各种病理现象。

    明白了更年期综合征产生的根源,治疗也就很明确了,即郭老所说的“以补肾填冲为本,兼调心肝脾诸脏”。临床上,郭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常用二至丸加味,收效颇丰。

    1998年11月12日,郭老接诊了一位女老板,现年48岁,据患者所述,近半年来她每天劳累奔波,疲惫不堪,渐感月经量越来越少,经期推迟,如今已有两个月未潮,时常冲热出汗,心烦易怒,夜寐不佳,家人也不理解,经常和她争吵,于是她更加烦怒。这位患者文化素质较高,自道这和更年期有关,便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医生想用激素来调治,患者不愿意服用这类药物,因而找到了郭老。

    经郭老诊断,认为患者属肝肾阴虚,冲任枯竭之证,所以才会经常肝热上冲,扰动心神,导致烦躁易怒,夜寐不佳,于是以大补冲任,滋阴降火、潜阳为治,方用二至丸加味。

    【组成】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覆盆子20克,金樱子20克,枸杞子20克,茺蔚子15克,丹皮15克,黄柏15克,枣仁15克,山茱萸15克,地骨皮30克,石决明30克。

    【用法】浓煎,每日1剂。慎怒,远辛辣。

    二诊:11月25日患者复诊,称上方有神效,连服4剂,诸症由减少减轻到完全停止,但停药后因一次生气又出现冲热,不过程度较轻而已,但怕越来越重,故此复诊。生气愤怒容易扰动肝火而伤阴,郭老嘱其务必放松情绪,同时以上方加牛膝以引火下行。

    此后,该患者隔l~2月复诊1次,冲热症状由轻微进而停止,到1999年8月中旬,已3个月未出现冲热。

    养生无极限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并不是磨难,而是一个审查自己身体的好时机,只要悉心调养,就可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在一个新的基础上达到平衡的状态。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

    1.食物调养

    大豆及豆制品,都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可有效地减轻热潮红症状,更年期女性最好每天喝一杯豆浆,以补充雌激素。油炸食品会让人感觉口干舌燥,使体内肝火更旺,更年期女性应避免食用。

    2.舒适着装

    更年期女性平时着装最好选择宽松、吸汗、透气性好,棉、麻质地的衣服,避免穿紧身的衣服或者皮革质地的衣服。

    3.注意生活细节

    由于热潮红症状的发生是没有固定时间的,所以要随时准备一些小东西以备不时之需,随身带着一把小折扇和一条小毛巾。当身体发热时,可随时扇风,减轻闷热感,保持凉爽。一条棉质的小毛巾可随时解决盗汗问题,尤其在公众场合,可避免突然“汗流浃背”的尴尬。

    小偏方

    穴位按摩也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方法很简单:每天坚持按揉太溪、太冲两个穴位,太冲要从后向前推按,每次单方向推100次;太溪顺时针按揉,每天早晚2次,每次2分钟。

    软坚消癖汤,让乳房肿块随风飘散

    大师手记

    乳癖是中青年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肿块,常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脉络而致。治当疏肝健脾,化痰软坚,活血通络,调摄冲任……以自拟软坚消癖汤加减治之。

    ——李振华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李振华卷》

    健康攻略

    乳房肿块是女人心中的一大噩梦,当我们有一天在洗澡时,无意中摸到胸部中好像多出一块东西,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可怕的念头——乳腺癌。其实,女性朋友们大可不必如此大惊小怪,因为绝大部分的乳房肿块都属于良性的,而乳腺癌这类恶性肿块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良性的乳房肿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乳腺增生,中医将其称之为“乳癖”,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据调查显示,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对于这种疾病,采用正确的诊治方法,将肿块消掉并不是难题。但是不加注意,任其发展下去,罹患乳腺癌的几率也非常大。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指出,乳房为肝经脉络所属,情志不遂,忧郁不解,使肝气郁结,乳房脉络不通,气滞痰凝,血淤积聚乳房,就会形成肿块。对症治疗必须“疏肝健脾,化痰软坚,活血通络,调摄冲任”。根据这一原理,他拟出了“软坚消癖汤”,临床加减辨治,效果非常显著。

    2005年5月21日,李振华教授接诊了一位姓应的患者,现年53岁。这位患者在1个多月前发现右侧乳房结块,触之如花生米大小,光滑易移动,按之有轻度疼痛。到就诊时,乳房肿块为1.1cm×l.2cm,触之光滑,可移动,有轻度压痛。另外,患者双下肢稍感酸痛,饮食略为减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舌体稍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

    李老诊断为乳癖,由肝郁脾虚,痰淤互结所致。以疏肝理脾,活淤化痰,软坚散结为治则,处方为软坚消癖汤加减: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柴胡6克,香附10克,西茴10克,乌药10克,牙皂5克,穿山甲8克,旱半夏10克,节菖蒲10克,木香6克,昆布12克,海藻12克,牡蛎15克,元胡10克,炒薏苡仁15克。

    【用法】水煎服,14剂为一疗程。保持情志舒畅,不要吃生冷油腻之食。

    二诊:2005年6月7日。肿块减小,右乳房仍有疼痛,饮食不佳,双下肢仍酸困倦怠。舌质淡,体稍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上方加枳壳10克,继服17剂。

    三诊:2005年6月25日。乳房肿块基本消失,按之基本不痛,饮食增加,双下肢酸困明显减轻。舌质淡,体稍胖大,苔稍白腻。上方加枳壳10克,炒薏苡仁加量至30克。30剂,水煎服。

    服药之后,患者右侧乳房肿块消失,触之疼痛亦消失。3个月后随访,没有再发现乳房肿块。

    小贴士

    “软坚消癖汤”以逍遥散为基础,加味以疏肝理气、健脾豁痰,方中多为入肝经之药,如消肿散结的牙皂,消积活络散结的穿山甲,散结豁痰软坚的昆布、海藻等,诸药共奏疏肝理气、软坚活淤、通络豁痰之功,则乳房肿块自消。

    养生无极限

    按摩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但要注意按摩的方位、力度、顺序、次数等。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乳腺增生按摩法以供参考:

    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提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灸膻中,按少泽,产后自然不缺乳

    大师手记

    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膻中、少泽是治疗本病的主穴,《杂病歌》云:“无乳膻中、少泽烧。”《针灸大成》也记载了膻中主治“妇人乳汁少”。

    ——贺普仁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卷》

    健康攻略

    妇女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者全无,称为缺乳。贺普仁教授认为,缺乳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种情况都可能造成缺乳,比如母体体质虚弱、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妇厌食、挑食以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使乳汁分泌减少;或产妇过度恐惧、忧虑,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垂体功能等。通常情况下,气血虚弱的患者,除了少乳或无乳之外,还伴有乳房松软、胃纳不馨、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肝郁气滞的患者,则伴乳房胀痛、胁胀胸闷、烦躁易怒等症。

    贺普仁教授治缺乳,常选用膻中与少泽两个大穴。膻中属任脉,同时也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指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由此可见,膻中穴与气密切相关,但凡和气有关的问题,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我们已经知道,缺乳的原因只有两种,一种是气血虚弱,一种是肝郁气滞,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膻中穴。膻中穴的位置很好找,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即是。用艾灸刺激这个穴位,每天1次,乳汁很快就会下来了。

    膻中、少泽、合谷

    少泽也是通乳的要穴。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属于小肠经的井穴。井穴我们知道是水流开始的源泉,经脉从这里开始。从字面来看,少是小、幼小;泽是沼泽,低洼,水流聚集的地方,而少泽即是小水塘的意思。因此,刺激这个穴位,就可以使经脉里的水流动起来,水一旦流动,乳汁也就顺势而出了。刺激方法很简单:找几根牙签,或者小小圆钝头的东西,在小指甲的外侧轻轻按揉,按到感觉酸胀之处就可以。每天这样按揉几分钟,婴儿就可以轻松喝到乳汁了。

    另外,对于有抑郁倾向的缺乳患者,还须加用合谷、太冲两穴,以调畅气机,理气活血。方法既可用点按法,也可用艾灸法。

    养生无极限

    除穴位疗法之外,食疗对产后缺乳也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气血不足者,应鼓励产妇多进食芝麻、茭白、猪蹄、鲫鱼等既有营养,又有通乳、催乳作用的食物;肝郁气滞者,应劝说宽慰产妇,多吃佛手、麦芽、桂花、鸡血、萝卜等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作用的食物。同时,产后缺乳者所选用的食品,最好能制成汤、羹、粥之类,一是易于消化吸收,二是多汁可以生津,以增乳汁生化之源。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禁酒、浓茶、咖啡等饮料。

    小偏方

    乌鸡白凤尾菇汤

    【材料】乌鸡500克,白凤尾菇50克,料酒、大葱、食盐、生姜片各适量。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及爪,洗净。沙锅添入清水,加生姜片煮沸,放入已剔好的乌鸡,加料酒、大葱,用文火炖煮至酥,放入白凤尾菇,加食盐调味后煮沸3分钟即可起锅。

    【功效】补益肝肾,养益精髓,下乳。适用于产后缺乳、无乳。

    治带先治湿,治湿勿忘淤——带下病诊治大法

    大师手记

    带下病因复杂,虽有六淫之侵,七情之忧,房劳多产,饮食劳逸,跌仆之伤,但与湿病关系最大……治带以治湿为主,祛湿为先,只有祛除湿邪,带脉才能约束。

    带下病与淤血关系密切,带下之人,常伴淤血,尤其是久病带下不愈之人,淤血阻络更为严重。而湿与淤结,往往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与治疗的困难。因此……带病治湿为主,勿忘祛淤。

    ——班秀文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班秀文卷》

    健康攻略

    白带是妇女阴道里流出来的一种白色液体,有时透明,有时黏稠,无异味。它是由前庭大腺、子宫颈腺体、子宫内膜的分泌物和阴道黏膜的渗出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混合而成。白带中含有乳酸杆菌、溶菌酶和抗体,故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性行为过程中,白带会增多,对阴道有润滑作用,便于进行性生活。一般月经中期白带增多,稀薄透明;排卵后白带又变黏稠,混浊而量少。经前及孕期白带均有所增多。

    带下病是指白带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又称之为“白带异常”。妇科专家班秀文教授对带下病有多年研究,他认为虽然带下病的病因极为复杂,但以湿病为主,且湿的轻重多少,直接关系到病情的严重程度,湿重则带多,湿轻则带少。因此,他主张治带“以治湿为主,祛湿为先”。

    班老进一步指出,治湿之法也有很多种,但关键在于掌握好温化与清化二法。班老认为,湿为阴邪,重浊而黏腻,只有通过温化,才能使脾得健运,肾得温煦,激活后天之生机,使水湿之清者输布全身,滋养各个脏器,浊者从膀胱排出体外,升清降浊,带脉得复。同时,湿邪又最易抑遏阳气,郁久化热,只有通过清化之法,才能使湿热分离,阳气得升,浊湿得降,湿热去而带自止。

    温化与清化之法确立后,选方用药则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临床上,使用温化之法,班老常用《傅青主女科》中的“完带汤”,他认为该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消不伤正,是寓补于散之内、寄消于升之中的脾、肝、肾三脏同治之方”。至于清化之药,班老则自创了“清宫解毒汤”,临床效果异常显著。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方子介绍给大家。

    1.完带汤

    【组成】白术30克,山药30克,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甘草3克,陈皮2克,黑芥穗2克,柴胡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等。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2.清宫解毒汤

    【组成】忍冬藤20克,车前草10克,土茯苓20克,生薏苡仁20克,鸡血藤20克,益母草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化湿热,养阴散结。

    【主治】阴伤络阻,湿热带下。症见白带色黄,有时阴痒,其味腥臭;腰痛身倦,经前少腹腹痛;烦躁不安,夜寐多梦,舌红苔薄白等。

    虽然带下皆为湿证,治疗以治湿为主,但女人以血为本,妇科病总属于血证,班老经过摸索,发现带下病与淤血关系密切,带下患者常伴有淤血,尤其是久病带下不愈之人,淤血阻络更为严重。因此,他主张带下病在治湿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祛淤。值得注意的是,湿淤同治的过程中,应选用一些药性平稳,具有养血通络之品,因为女性本身体质就相对虚弱,再加上久病不愈,很难承受住猛药的攻伐,临床上班老常用古方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我们在《大国医》中已经介绍给大家,此处便不再赘述。

    小偏方

    冰糖冬瓜子汤

    取冰糖30克,冬瓜子30克,将冬瓜子洗净捣末,加冰糖,冲入开水,放在陶罐内,用文火隔水炖好服食,每日2次,连服5~7日。此方适用于湿热型白带增多,症见白带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秽臭气,阴中瘙痒,或少腹痛,小便短赤,口苦咽干。

    养生无极限

    带下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应所形成。因此,治疗带下病用按摩法疏通二脉,也能收到极大的效果。下面,我们便向大家介绍两套消炎止痛、温暖子宫的穴位按摩操。

    1.他人辅助按摩

    (1)病人仰卧,协助者站于其旁,用手掌推摩小腹部数次。重点按压气海,用双拇指相对按压带脉(包括带脉、五枢、维道三穴)。

    (2)用手掌按揉大腿内侧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使皮下组织有热感为度。重点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三个穴位。

    (3)病人俯卧,协助者站于其旁。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然后按阳关穴。

    (4)用手掌搓腰骶部2~3分钟,使皮下有热感,并可传至小腹部。

    2.患者自我按摩

    (1)用手掌在小腹部做环形推摩法40~50次。推摩时应先将掌心搓热最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然后按压气海、大巨、阴陵泉、三阴交各1分钟。

    (2)用手掌搓腰骶部及大腿内侧,各20~30次。

    注: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