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读故事,解读机遇与风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只有雄鹰才能猎到大的目标

    《庄子》里记载:鲲鹏是一个庞然大物,有几千里那么大,它们翅膀一旦展开好像从天上垂下的云,它的脊背之大如同五岳之首的泰山,它一定要向南飞,飞向九万里以外的南冥天池。

    而胸无大志、眼光短浅而且自负的小动物蜩、学鸠、斥(安鸟),飞不高远,以自己狭隘的眼光,说鲲鹏不可能飞到九万里远的南冥,以自己的渺小嘲笑鲲鹏的博大,以自己的无能否定鲲鹏的“绝云气、负青天”的伟力。

    故事解读

    在组织的发展中,一个清晰、远大而且富有理想价值的远景目标,对于组织的兴旺发达很重要。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胆识来设计远景,并努力实现理想。他会将振奋人心的远景展示给员工,带领员工投入到大干的洪流中去,最后将远景变为现实。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善于确立长远目标,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一位成功人士曾说过:“理想产生责任心。”如果你将自己的理想之国设在高山之巅,就不会无所作为。理想之国本应建在高处。现在,你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沿着山路去送砖运瓦。

    组织的管理者可以经常使用远大目标来推动变革、鼓舞士气,并激励大家集中精力来实现它。某快餐店用“我们要成为餐饮业的第一名”这句话,把发展远景勾勒出来,使本企业的每个人都明白,公司的未来发展远景不止是开设一两个饮食店而已。这个远景设想对于该企业的成功将起决定性作用,结果是这些企业只要锲而不舍,总是一步步接近,最终达到了目的地。通常的情况是,你决心想成为什么,你多半就能成为什么。没有远大目标的企业,容易在市场的竞争中迷失方向。

    鲲鹏与其他小动物的区别就在这里。

    香港金利来公司董事长曾宪梓先生认为,“屋檐下的麻雀是不可能有远大和崇高的目标的,只会在低矮的田间吃上几粒粮食就心满意足了;只有山巅上的雄鹰,才敢于顶风斗雨,在无边无际的天空翱翔,才能猎获重大的目标”。

    ◎ 成功者,必先执著于事业

    今天的石油,决定着人们生活与生产的进程和质量,哪个国家没有它,就等于一个人断了氧气。但是,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有限,不能再生。杭州神力助燃剂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俞正良研究出的节能技术,正是想从节能的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俞总艰辛工作的意义,正像专家估测的:如果以现在全国年耗重油量(产量+进口量)6 000万吨来计算,用俞正良的节能环保技术,就相当于一年增产了600万吨石油。这就是说俞总公司的院子是一个蕴藏着几亿吨石油的油田,而且可以无限期地开发和利用。

    1984年,哈尔滨人王洪成到处表演水变油的把戏,把一滴神奇的药液滴到水里,水就能像油一样燃烧,于是诞生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王洪成从全国十几个省市的300多个企业骗到6 000万元,而企业几万元一吨买来的却是毫无用处的膨化剂。于是伪科学、大骗子……各界对王洪成的咒骂不绝于耳。

    随后,人们开始谈虎色变,“水变油”不问青红皂白一概被批成伪科学,这给俞正良的研究和实验带来严重影响。但是他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没向银行贷一笔款,顶着“学术权威”的蔑视,为他领先于世界的“HF绿色节能燃油技术”而坚持奋斗。直到他千辛万苦、磨破双唇说服武钢等企业对自己的技术进行试用并得到认可,开始大规模推广时,俞正良才露出了些许胜利的微笑:不料就在苦尽甘来之际,他又接二连三遭受到绑架勒索以及内部人员企图出卖公司核心技术等事件的重创……

    在经历大风大浪之后,俞正良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了解和支持,这项技术于1997年正式列入“国家部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2000年,杭州市政府组织7所名校13位专家评审该项目,肯定了这项技术的科学性,节油率可达20%以上。目前,俞总的这个项目已为国家和社会节省了近两亿元。2004年,俞总计划生产100万吨乳化重油供市场广泛应用。这一节能技术无论是燃烧效果、节油效果,还是在规模生产应用上,都将是世界最高水平。

    故事解读

    企业家的精神首先是奉献于社会的精神,其次是不受环境所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无畏艰险执著奋斗的意志。大道理谁都懂,可要经受巨大的现实考验,却是不容易的。民营企业一方面需要有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但同时自己也要在核心技术上有不懈的追求。

    ◎ 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

    在莽撞中入主克莱斯勒的艾柯卡深知自己已是“过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艾柯卡曾说:“上帝只让我看到一天的命运,以后也只好咬紧牙关干下去。”

    于是艾柯卡开始调查,他首先了解到克莱斯勒的领导班子是由35个自命不凡、自行其是、又不是真正喜爱汽车工业的人组成的,谁也不管谁,谁也管不了谁。这正是克莱斯勒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为此,艾柯卡下决心以3年为期改变克莱斯勒的面貌。

    第一,下决心“大换血”。艾柯卡每月请走一位,先后换掉了33位副总裁,只留下经营和财务两位副总。对无所事事的员工,坚决劝退,同时提拔被埋没的人才,招聘有进取心、有经验又勤快的新职工入厂。第一年,艾柯卡裁掉了1 000人,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那些毫无经验、被旧领导惯坏了的老大学生。

    第二,高薪聘请在汽车业有谋略有头脑的退休“老将”当顾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三,改变公司形象、作风、习惯。首先实现“全员管理,人人有责”,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共同努力,改变懒散风气。

    第四,用对手汽车的价格、质量、设计来挑战员工,激发员工斗志。

    第五,不惜一切代价(用1.5亿美元)做广告,使用户震惊,让对手愤怒。

    第六,向用户做出惊人许诺:先试用3个月,仍决定买别家公司汽车的顾客,除退还全部费用外,还赠送50美元。结果,只有0.2%的人退车,而买车之人拥挤不堪。

    第七,领导班子一人一月一无工资,还要拼命工作。艾柯卡说:“我不进地狱,谁进地狱?!”从而带动全体员工自动减薪,同仇敌忾,为战胜对手同舟共济。

    经过2年苦战,克莱斯勒赢利了!艾柯卡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目的在于赢得声誉,赢得信心。第5年,克莱斯勒股票价格急剧上升,2 600万增发股票一抢而光,融资4.3亿美元,这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前所未有。艾柯卡又立即举办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宣布克莱斯勒腾飞开始。这一天,正是他5年前离开福特的那一天,他“复仇”了。艾柯卡一败一胜的两次事件,震撼了整个美国。

    一天,他又突发奇想:10年前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停止生产的敞篷小车,为什么现在不再试试?为了试试客户反应,他将改装成的敞篷车开到闹市,人们像警察一样拦他,询问:在哪里买的?于是他开始在媒体上大做广告,轰动美国,一开市就卖出了2.3万辆。艾柯卡又成功了。这时,好多美国人都想选他当总统。

    故事解读

    人的潜力极大,尤其在厄运之时不后退,反而前进,咬紧牙关干下去的,必有所成。艾柯卡受辱之后的奋起雪耻之心,使他5年“复仇”,美国人无不认为他是英雄。他的七大举措,是所有失败者振兴一个不可救药的企业的必由之路。他的成功不只是信心和决心,更表现在大智慧与执行力上,二者缺一不可。

    ◎ 千万不要有赌徒的心理

    有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起来,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

    一天,有12只火鸡进入箱子里,不巧,一只溜了出来,他想等箱子里有12只火鸡后,就关上门,然而就在他等第12只火鸡的时候,又有两只火鸡跑出来了,他想等箱子里再有11只火鸡,就拉绳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火鸡溜出来了,最后,箱子里一只火鸡也没剩。

    故事解读

    投资者往往不了解尽快止损的重要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依然紧抱着缥缈的幻想,无法客观分析现状,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至持续深陷,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因此,平衡的心态往往比精巧的分析更重要。

    管理人员最大的危害就是犹豫不决,许多公司就是因为老板疑惑不断、犹犹豫豫,不能果断决策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兵贵神速”是领导者决策后所必备的快捷行动方式。

    纵观中外名人,讲求效率,兵贵神速是他们的成功的共同特点。对于许许多多的人来说,今天是最实实在在的,而明日对此时此刻来说,永远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管理者要以只争朝夕的方式来把握今天的美好时光,处理好身边的事物。

    ◎ 谨慎地面对诱惑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一双非常漂亮、非常吸引人的红色舞鞋,女孩子把它穿在脚上,跳起舞来都会感到更加轻盈、富有活力。因此姑娘们见了这双红舞鞋,眼光都发亮,兴奋得喘不过气来,谁都想穿上这双红舞鞋翩翩起舞一番。可是姑娘们都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谁敢真地把它穿在脚上去跳舞。因为这双红舞鞋传说还是一双具有魔力的鞋,一旦穿上跳起舞来就会永无休止地跳下去,直到耗尽舞者的全部精力为止。但仍有一个擅舞的、年轻可爱的姑娘实在抵挡不住这双红舞鞋的魅力,不听家人的劝告,悄悄地穿上跳起舞来,果然,她的舞姿更加轻盈,她的激情更加奔放,姑娘感到有舞之不尽的热情与活力。她穿着红舞鞋跳过街头巷尾、跳过田野乡村,她跳得青春美丽焕发,真是人见人爱,人见人羡。姑娘自己也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幸福,她不知疲倦地舞了又舞。夜幕在不知不觉之中降临了,观看姑娘跳舞的人群也都回家休息了。姑娘也开始感到了倦意,她想停止跳舞,可是,她无法停下脚步,因为红舞鞋还要跳下去。狂风暴雨袭来,姑娘想停下来去躲风避雨,可是脚上的红舞鞋仍然在快速地带着她旋转,姑娘只得勉强在风雨中跳下去。姑娘跳到了陌生的森林,她害怕起来,想回温暖的家,可是红舞鞋还在不知疲倦地带着她往前跳,姑娘只得在黑暗中一面哭一面继续跳下去。最后,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姑娘安静地躺在一片青青的草地上,她的双脚又红又肿,姑娘累死了,她的旁边散落着那双永不知疲倦的红舞鞋。

    故事解读

    这个故事真使人感慨万端。相信谁读了这个故事,心里都很难过,都会同情那位可爱的姑娘。从理智上来说,人们绝不会以生命为代价去追求个人事业上的短暂成功。可是人们还具有太多的不受理性控制的感情方面的因素。人生的道路上像红舞鞋这样的诱惑是随处可见、时时可见的。要面对它而能够做到心不为所乱,行不为所动,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经营企业如同经营人生。

    ◎ 混乱的行动也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故事解读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

    韦克总结道:“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成功的设计实践总是跟实验、应变联系在一起的。打破僵化,无拘无束,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环境,这是所有出色的设计管理的真谛。IDEO公司被称作“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公司”。其创始人托马斯·凯利直言:“IDEO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作实验室,永远处在实验状态中。在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我们的文化中,公司不断尝试新的想法。”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已有不止一家大企业到IDEO取经。他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富活力、更有创造性?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组织的本意是稳定自身的直接环境,从混乱中理出秩序;但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也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 将无用变为有用

    从前曾有一个人认为,只有脚下的一寸土地对他来说是有用的,只要有这一寸土地,他就可以立足于这世界上,要那无际无边的大地干什么用?

    这时,旁边有一位智者问他:“那么,我现在就让人把除了你脚下的一寸土地以外的大地全挖掉,怎样?”

    这个人顿时感到,自己立于一个孤岛上,茫然四顾,全是万丈深渊,害怕极了,哪怕向前迈出半步,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后果不堪设想。

    故事解读

    那无边无际的大地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实际上,那看似无用的,正有着无穷无尽的用处。

    在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会与很多“无用”的人打交道。这些人只是对你的产品感兴趣,或者是若无其事地了解一下,或者耽搁了你半天时间,又扬长而去,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推销员难免要感到失望,甚至很恼火,禁不住责怪,乃至谩骂。这是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现象。

    一个客户对你的产品的好恶往往影响其家人和朋友们对你的产品的态度。某咨询公司提出:“让你的消费者变成你的企业的鼓吹者。”有关调查显示,客户通常将其认为有价值的销售信息传播给其他5~7个人。在接受信息的这个群体中,大约40%的人会从受推荐的公司购买东西。

    聪明的业务员或推销员善于将“无用”转化为“有用”,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让他的企业充满发展的潜力。

    每一个客户都是一个潜在的资源。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把潜在的资源,转变成现实的财富。企业管理的高手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人,是能够化“无用”为“有用”的人。

    ◎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相传周文王带群臣去野外打猎,在荒凉广阔的草地上布置好罗网,将野兽牢牢地包围起来。有人向周文王报告已经从东西南北四周完成了包围之势。周文王命令身边大臣撤去其中一面罗网,网开一面,然后才能开始捕猎。群臣不解文王是何用意,脸上现出疑惑的神色。文王对他们解释道:“我们若将野兽一网打尽,不留下一些老的和小的,是不符合天道的。我们把它们全部猎杀,它们不能继续繁殖生息,我们明年就没有可以捕获之物了。”群臣听后,无不钦佩文王的英明。

    故事解读

    老子说过:“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意思是:大的成就好像是亏缺的,正是由于这样它才不会失败。周文王打猎“网开一面”的故事,是老子“大成若缺”格言的再恰当不过的注脚。有所亏缺,才能更趋完美;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任何事情都不要做到百分之百,太过圆满就会使事情变得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是不会把事情做到极致的。

    这就好像是登山,你登到了山顶,就只有走下坡路了。凡事都要留一些分寸,作为一个管理者,更要时时地为自己想一想,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把事情做到没有退路,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下属,都要把握好分寸。

    ◎ 把握真正的机会

    一个养鱼人承包了一块大鱼塘。他用抽水机把水抽干,对鱼塘进行了清理后,放下了鱼苗。

    可是,时隔不久,在鱼塘里发现了几条黑鱼。黑鱼在鱼塘里疯狂地吞食鱼苗。

    养鱼人跺着脚说:“我可是把鱼塘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没有发现一条黑鱼呀!”

    一个老渔翁告诉他:“你只是做了些表面文章。其实你把水抽干时,黑鱼正悄悄藏在淤泥里呢。”

    故事解读

    只有挖出管理者思想里潜伏的“黑鱼”,才能真正把握市场。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机遇出现,但是市场机会可分为潜在的和表面的两种。那些明显没有被满足的市场需求称为表面市场机会,例如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西服热就是一个明显的表面市场机会,好多企业都发现并抓住了这个机会。但这也正是它致命的弱点,机会明显,发现者多,进入者也就多,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造成供过于求,给企业带来亏损。

    那种隐藏在现有某种需求后面的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称为潜在市场机会。它不易被发现,但正是由于识别它的难度大,如果你找到并抓住了这种机会,你的竞争对手要比表面市场机会少,你成功的机会就大得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化妆品市场日渐兴隆,这是表面市场机会,在这一表面背后有许多未被发现的机会。陕西户县一家乡镇企业对市场进行分析之后,寻找到一个隐藏在现有化妆品市场背后的大市场——工业护肤品需求。他们认为,目前大家重视的仅仅是生活护肤品需求,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特别的保护。各种劳动过程和劳动岗位由于劳动条件不同,如高温、有毒、野外等,对护肤的要求就不同,所需护肤品一般生活护肤品差别很大。所以,他们把这一机会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结果获得巨大成功。

    通过市场细分,公司可以有效地发现新的潜在市场。

    ◎ 珍惜自己需要的东西

    汉朝时期,中原的几百人奉命出使西域。在漫长的路途中,使者们屡遭抢劫,随身携带的货物财宝几乎被洗劫一空。

    一天晚上,他们来到了大漠上,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使者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和平安,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

    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故事解读

    其实,商业中的机遇何尝不是这样呢?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如敝履般地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

    ◎ 把握第一次机会

    两国部队在沙漠上展开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拉锯战。一个月下来,双方士兵都疲惫不堪。

    一天,双方的指挥官同时接到上级的命令,争取一个荒废已久,却具有战略价值的碉堡。

    军机刻不容缓,两军指挥官立即命令部队向碉堡进发。他们与碉堡的距离相同,他们的部队也是同样的疲惫。根本没有可能以指挥官所命令的速度进发。

    甲军的指挥官下令:每次停下来休息,只准10分钟,到时间立即前进。体力不支的人不必扶持也不必急救,免得影响进程。

    乙军指挥官下令:坚持到底!一刻也不能休息。为了减轻负担,除了水壶和武器,其余东西一律扔掉,甚至连干粮也不许带。如果有停下的,一律视为违抗军命,就地枪决!

    甲军出发时300人,到达碉堡的有200人。乙军出发时也是300人,但到碉堡时只剩100人。但是一阵枪响后,包括指挥官在内,甲军全死在了碉堡附近。

    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原来,乙军早到了10分钟,先架好了机枪等着。

    故事解读

    在竞争激烈的商界,真正成功的老板决不会告诉自己:“不必紧张,别人不可能更下工夫!”他们知道,在商界中,幸运总是降临到那些能够努力奋斗抢占先机的人身上。

    ◎ 永远想着你的对手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撒哈拉沙漠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尽管这样,猎豹妈妈还是不断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猎豹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故事解读

    记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你的企业行动得快,别的企业行动得会更快。

    ◎ 留意周围的小事

    李维斯(Levi Strauss)是美国著名的“牛仔大王”,他的西部发迹史堪称一段传奇。

    当年,这位德国移民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美国西部追赶淘金热潮。

    一日,突然间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苦等数日,被阻隔的行人越来越多,但都无法过河。于是陆续有人向上游、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人则是怨声一片。

    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想起了曾有人传授给他的一个“思考制胜”的法宝,是一段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个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于是他来到大河边,“非常兴奋”地不断重复着对自己说:“太棒了,大河居然挡住我的去路,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果然,他真的有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没有人吝啬一点小钱坐他的渡船过河,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

    一段时间后,摆渡生意开始清淡。他决定放弃,并继续前往西部淘金。来到西部,四处是人,他找到一块合适的空地方,买了工具便开始淘起金来。

    没过多久,有几个恶汉围住他,叫他滚开,别侵犯他们的地盘。他刚理论几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一顿拳打脚踢。无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处合适地方,没多久,同样的悲剧再次重演,他又被人轰了出来。在他刚到西部那段时间,多次被欺侮。

    终于,最后一次被人打完之后,看着那些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又一次想起他的“制胜法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他真切地、兴奋地反复对自己说着,终于,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主意——卖水。

    西部黄金不缺,但似乎自己无力与人争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没什么人想到它。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火起来。慢慢的,也有人参与到他的新行业中,再后来,同行的人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在他旁边卖水的一个壮汉对他发出通牒:“小个子,以后你别来卖水了,从明天早上开始,这儿卖水的地盘归我了。”

    他以为那人是在开玩笑,第二天依然来了,没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来,不由分说,便对他一顿暴打,最后还将他的水车也一起拆烂。

    李维斯不得不再次无奈地接受现实。然而当这家伙扬长而去时,他却立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再次强行让自己兴奋起来,不断对自己说着: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开始调整自己注意的焦点。他发现来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就这样,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

    由于牛仔裤耐磨耐穿,深受矿工、农夫和牛仔们的欢迎。产品往往供不应求,订单源源不断地涌来。

    从此,李维斯的生意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故事解读

    如何抓住机遇,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可循,但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 要有非凡的应变力

    一次,日本的一家钟表商想要打入美国钟表市场。但打进美国市场谈何容易,美国市场上一直是本地表和欧洲表的天下。

    聪明的钟表商对美国市场进行了认真调研,他们了解到,31%的美国人追求优质名牌表,而46%的消费者则喜欢性能较好,而价格适中的表,还有23%的顾客对价格较敏感,对表的品质要求不高,却希望便宜。而美国本地的泰梅克斯等大公司的产品主要满足第一类细分市场,另外两类细分市场却被忽略了。

    日本钟表商自知不敌泰梅克斯的高档表,于是选定了中、低档手表市场作为自己的“突破口”,推出价廉物美的产品,乘虚攻入了这两类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故事解读

    市场如战场,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在对手如林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样需要避实击虚,选准适当的市场“突破口”。企业经营者要有灵敏的嗅觉,同时对市场的变化要有闪电般的应变力。

    ◎ 机遇是创造出来的

    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欧洲的神甫到我国山东传教。在传教的同时,他看到当地人民生活非常苦,动了恻隐之心,他苦思良策想改善教友们的生活。

    有一天,神甫走过一户人家,看见妇人在门口梳头,有些头发掉在地上。这一幕触发了他的灵感。神甫想起了他的家乡欧洲,从工业革命后,工厂纷纷设立,厂内的女工都必须戴发网上工,一来避免头发卷入机器,二来也是一种装饰。如果把妇女掉在地上的头发捡起来,然后编织成发网销到欧洲去,不是可以改善教友们的生活吗?

    于是,神甫就告诉妇女们,在梳头时,务必把落发收集起来。另一方面,他又告诉商人,拿些针线与火柴交换妇人的零碎头发,编织成发网,外销欧洲。

    他的计划果然实现了。巧妙的一个想法,结果是一举三得。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使商人赚到了钱,同时,又满足了欧洲女工的需要。

    故事解读

    创业赚钱,关键在脑力资源。真正的企业家都是满脑子创意的才子。

    ◎ 善于变化

    在很久以前,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一个酒坊遭遇到一场灾难。据说一种专门咬食葡萄根的害虫,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将整个葡萄园完全毁灭。

    望着成片坏死的葡萄树,酒坊老板欲哭无泪。而且,过了不久以后,就到了酒坊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新酒上市的时候。望着其他酒坊的新酒摆在市集上的盛况,老板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准备将前几年累积下来的陈酒拿出去卖。只不过,这对一个酒坊老板来说,这样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但当他在地窖中整理陈酒的时候,忽然间灵机一动,将各种陈酒混在一起,配成了一种新的酒,他尝了尝口味,味道竟非常独特。于是,在开心之余,他将这种用陈酒调制而成的酒,当成酒坊本年度新出品的酒,果然大获成功。

    据说,从那以后,法国的酒坊里就开始兴起调酒的技艺了。

    故事解读

    只要善于变化,旧的也往往可以变成新的,无论是产品、方法,甚至是头脑。

    ◎ 走点弯路,换个方式

    从前,法国的一位植物学家想把美洲产的马铃薯引入法国。但好奇之余,人们对马铃薯怀有深深的疑问,而各种传言也不胫而走。有人说,这是来自魔鬼的食物,人吃了会生病。还有人说,种过马铃薯的土地,再也不能种别的作物了。

    面对重重压力,这位植物学家心中非常焦急。因为他已经研究发现,这种来自美洲的马铃薯,既可以当蔬菜,又能够当主食,产量还非常高,只要能顺利推广,肯定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的饥困问题。当看到农民们纷纷抵制,不肯种这个来自异国的新品种作物时,这位植物学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方法。

    于是,他拜见了当时的法国皇帝,并让皇帝相信,这是一种有益的东西。而且,他还特意提出来,为了不让这种珍贵的东西被人偷走,应该派一队士兵保护试种马铃薯的土地。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派出了一队士兵,守候在田地旁。

    这个消息顿时震惊了整个法国,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竟然有需要派军队保护的作物,这肯定是个好东西。于是,几乎每天在田地的外边,都围满了从法国各地赶来的农民,想观看这种奇怪的作物。而到了深夜,当军队休息之后,许多人就偷偷跑到田地中,去挖掘这种奇怪的东西,拿去种在自己的土地上。

    几年以后,马铃薯就被种遍了整个法国,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作物,解决了许多农民的贫困问题,并成为法国美食的一道主要材料。

    故事解读

    走点弯路,换个方式,也许将更快达到目标。

    ◎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

    约翰·洛克菲勒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他曾经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

    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只是美国某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他所做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枯燥无味,厌烦极了。

    他想创业,可又无其他本事。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想,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天,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成本?

    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

    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不灰心,继续潜心研究,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

    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利润。

    故事解读

    人生的改变总是从小的方面开始的,“改良焊接机”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功的关键在于:他特别注意普通人往往会忽略的平凡小事;能见别人所未见,才能做别人所不能做。有了这种基础,企业必定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

    ◎ 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

    马克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没有工作,但他懂得思考的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

    马克知道许多洗衣店,在烫好的衬衣领后加上一张硬纸板,防止变形。他的构想是,在硬纸板上加印广告,再以低价卖给洗衣店,赚取广告的利润。

    广告推出后,马克发现客户在取回干净的衬衫后,衬在衣领后的纸板却丢弃不用。

    如何让客户保留这些纸板和上面的广告呢?马克不断思索这个问题。终于,他有了答案。

    他在纸板的正面印上彩色或黑白的广告,背面则加进一些新的东西——孩子的着色游戏、主妇的美味食谱或全家一起玩的游戏。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店的费用激增,他发现妻子竟然为了搜集马克的食谱,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衬衫送去洗。

    故事解读

    用积极的态度去追求财富。当你确实以积极的态度思考,自然会有所行动,达成你所有正当的目标。

    ◎ 选择最恰当的时机

    春秋时代,在周庄王十三年的时候,齐国君主齐桓公,派兵攻打鲁国,军队由大将鲍叔牙率领。

    部队到达鲁国的郊外时,鲁庄公知道了,请了一名谋士,一起去迎敌,这位谋士名叫曹刿。两国的兵将都整齐地列队在郊外,齐国的鲍叔牙刚刚打了个大胜仗,非常的傲气,根本不把鲁国的军队放在眼里,上来就命令冲杀,并且发出告示,谁先攻占阵地,都有重赏。

    这一边鲁庄公听到齐国的战鼓震天响,齐军已经冲过来,内心非常着急,也急着命令,击鼓迎敌。

    这时候,谋士曹刿出来制止他,并说:“大王,现在齐国的官兵士气正高涨,我们急于迎敌对我们很不利,现在最好不要出战,等待时机”。

    鲁庄公听了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就下令收兵,站好阵容,不准乱动。

    齐国的军队冲到鲁军阵前,鲁军固若金汤,没机可趁,齐军只得后退。鲍叔牙很惊奇,又鸣鼓冲杀,可是鲁庄公那边仍然是岿然不动。鲍叔牙更奇怪了,心里想,“莫非是敌军胆小,害怕作战?我已冲了两次,他们都不敢动,如果再冲一次,他们肯定会乱了”。于是又发起第三次攻击。

    这边鲁庄公也十分奇怪,更着急,正在这时一直在观战的曹刿沉着又迅速地对庄公说:“现在是时候了,鸣鼓出击!”。

    已经憋了很久的鲁国官兵,立刻斗志昂扬。战鼓齐鸣,如雷鸣一样划破天空。士兵们在金鼓的响声中,如饿虎扑食一样的冲了上去。

    鲁军只是第一次鸣鼓,而齐国却已是第三次鸣鼓了。前两次鸣鼓,鲁国没有动静,齐国士兵们的情绪已经松懈了,心想这次也不会交战的,谁知对方一声鼓响,士兵如大潮涌来,势不可当。齐军顿时慌了,仓促交战,可是也是松松垮垮,根本抵挡不了鲁国的气势,大败而归。

    鲁庄公大获全胜,十分高兴,问曹刿:“为什么我们只击一次鼓却能打败敌人击三次鼓?”

    曹刿说:“在两军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是要靠‘士气’取胜的。兵将有勇气就会胜,相反泄了气就要失败。鸣鼓就是鼓舞士气,而第一次鸣鼓时,士气最旺,没有交战;第二次再鸣鼓就差了,劲头没那么足了;第三次鸣鼓,士兵的劲头已经衰退了,人也累了,这时出击迎敌最有力。我们一直保持‘士气’,这时‘一鼓作气’,肯定会将敌人击败。”

    故事解读

    在某种意义上,时机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在投资或推出新产品时,要审时度势,选择最佳时机,从而获得最大收益。

    ◎ 不要受困于习惯

    两只青蛙相邻而居。一只住在远离大路的深水池塘里,另一只却住在大路上小水坑中。

    大路上车来车往,交通繁忙。住在池塘里的青蛙友好地劝住水坑的邻居搬到它那里去,说那将会生活得更好、更安全,可是邻居却说舍不得离开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

    结果,几天后,这只不愿搬迁的青蛙就被过路的车子轧死了。

    故事解读

    习惯于环境不图变迁,不但过不上好日子,还会为旧环境所困扰,有生命之忧。企业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环境,应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并能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时代提供的有利条件。

    ◎ 重视每一次尝试

    有位商人,由于投资失败,欠下了一屁股债,天天有债主上门催债,他只好到处躲债。他想发财想到几乎发疯的地步。有位仙人同情他的遭遇,准备帮他一下。

    一天清晨,商人照例祈祷起来,祈求能够发大财。仙人飘然出现在他面前。告诉他说:“每天早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你到北边的沙滩上寻找一粒‘许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那颗‘许愿石’却与众不同,握在手里,你会感觉到很温暖而且会发光。一旦你寻到那颗‘许愿石’后,你所祈祷的东西都可以实现了。”

    商人很感激这位仙人,连忙叩头谢恩。待他抬起头来,仙人已经乘仙鹤远去了。

    每天清晨,那商人便在沙滩上捡拾石头,发觉不温暖也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商人在沙滩上寻找了大半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许愿石”。商人渐渐怀疑起仙人说的话,宝石没找到,他扔石头下海却是越来越熟练了。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开始捡石头。一发觉不是“许愿石”,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哇……”商人哭了起来,因为他刚才习惯地将那颗“许愿石”随手丢下海去后,才发觉它是“温暖”的!

    故事解读

    机会降临眼前,很多人都习惯地让它从手上溜走,一旦发觉时,就后悔莫及了。市场上的商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 付出才有收获

    有一位牧民出去放牧,在回家的途中,遇到了沙尘暴,羊群受到了惊吓,拼命地跑了起来。

    牧人骑着马追赶羊群,不知不觉追了几十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牧人饥渴难忍,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

    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

    牧人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牧人喝足水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再加上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故事解读

    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因为付出才有收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