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思想家、作家)
当一个人取得一定的成就或在某方面比较精通之时,便会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于是当别人说起某事时,忍不住便信口开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下说出的话必然有漏洞,而且这种表现往往会给你带来不利的一面,让更多的人以为你太狂妄,口出狂言。所以,缺乏深思熟虑的话不要轻易说。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然而有许多自以为有点资历的人却总是在这个道理上犯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物欲文明的催生所致,如今社会上各类职业当中都有动辄口出狂言的人。
素有“蝙蝠侠”之称的斯科特·皮蓬在ESPN和ABA两家电视台上公开向太阳后卫史蒂夫·纳什开火,“史蒂夫·纳什的表现已经证明,他根本不配成为MVP!”皮蓬评论比赛时说。事后,ESPN电视台马上终止了和皮蓬签订的转播协议,并禁止他在ESPN有关媒体上露面。而ABA电视台保留了他评论嘉宾的资格,但劝说他以后不要再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纳什得知情况后,也公开对皮蓬进行了反驳。
著名的“大胡子”篮球专栏作家皮特·维克西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在自己的博客中严厉批评皮蓬的这一举动,认为一向老实的皮蓬现在为老不尊,颇有些哗众取宠的感觉。维克西认为,当年皮蓬在公牛队打球时,对美国媒体一直采取不合作态度,结果导致如今很少有媒体关心他退役后的生活;寂寞难耐的皮蓬现在只能像“查尔斯爵士”(巴克利)那样,依靠发表一些惊人言论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皮特·维克西认为,皮蓬的这一言论根本没有依据,这种假设和对比没有丝毫意义。
没想到皮蓬屡教不改,这之后,他又一再宣称勒布朗·詹姆斯要比当年的乔丹优秀很多,引起了许多专家的质疑。
皮蓬一直以来,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谦逊、和蔼、比较低调,但是近日他在美国ABA电视台做嘉宾评论解说季后赛时,却突然口出狂言,声称:“不光是詹姆斯,就连自己也比当年的乔丹强!”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
“我认为不仅仅是勒布朗·詹姆斯比他乔丹优秀,我相信我同样要比迈克尔强!”皮蓬在ABA电视台作节目时大言不惭的说道。顿时一片哗然,许多人给皮蓬送上了嘘声。
皮蓬抛出的“自己比乔丹强”的言论,更是遭到了群起攻之。维克西表示,自从查尔斯(巴克利)在TNT电视台胡说八道以来,自己还从未听到过如此荒谬的言论。
后来皮蓬被ABA电视台终止了合同,同时ESPN电视台也禁止播放有关皮蓬的电视节目。
信口开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爱慕虚荣,太过自大。而且总爱把自大的一面表现在嘴上。这样的人必然不受欢迎。因此,当你忍不住说一些夸夸其谈时,先别急着过瘾,多考虑考虑这样说的后果,是否别人也会像你想象的一般,把你当做“英雄”。或者换位思考一番,当你面前出现一个人说“我一定是下一个李嘉诚时”你会信吗?想必你会觉得这个人是在做白日梦,是个只会信口开河,想着不劳而获的愚蠢之人。了解到这些,你还有急着去放言的兴趣吗?
信口开河的人到最后总不会有多好的下场。在他们扬扬得意地过嘴瘾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当他们吹嘘完毕、并自以为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时,跟随其后的有多少或明或暗地欷歔?
2002赛季的NBA刚开打不久,对新加盟火箭队的中国姚明嗤之以鼻的原NBA球星巴克利在TNT电视台的“NBA内部秀”节目上滔滔不绝,并口出狂言地说,如果姚明能够在本年度的任何一场常规赛上得到19分,他就会去“亲吻”同事——当年火箭队夺冠的功臣肯尼·史密斯的屁股。这句话经过若干次“误传”后,到姚明的耳朵时就成了“如果姚明得到19分,巴克利就会亲吻姚明的屁股”。姚明听了后就笑着说:“那好,我就拿18分算了。”
结果火箭队在客场挑战湖人队时,姚明攻下了20分,在为自己赢得尊重的同时,也把巴克利逼入“绝境”。而肯尼·史密斯在得知姚明得了20分后欣喜若狂,表示一定要让巴克利履行诺言。巴克利要非常难堪地去应付他的“赌债”,尽管巴克利“履约”时的对象只是替身——驴屁股,尽管那镜头不一定适合小孩和几位敏感人物,但这一幕对巴克利来说实属“恐怖”。不日,镜头聚焦、强光灯灯光闪耀,在周围发出的一阵狂笑声中,巴克利一脸难堪地蹲下身去,无奈地、痛苦地朝“肯尼·史密斯”的屁股啃去……
上述场面并非无稽虚构,而是全世界从NBA球星到球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吻屁股佳话”。然而人们在评传“吻屁股”故事之余,感想更多的并不是“吻屁股”本身,而是妄尊自大、信口开河之祸!
说起信口开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一瓶子水不晃,半瓶子晃荡。”“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等等充满讽刺意味的话。
因此,我们无论是在社交上,还是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上,都应该做到“谦受益”,而不是信口开河,狂妄自大。
Lesson 2:小心一时冲动,说出过激的话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功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鲁迅(曾任北京大学讲师,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冲动之下,必有莽夫”倘若放到言语中,冲动的情绪下,再理智的人也会说出言不由衷的狠话,好比“找死”“蠢货”“走着瞧”等等之类令人头皮发麻的狠戾之言。结果一失嘴,伤人又伤己,酿成悲剧的事情常有。
“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只言片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让人下不来台。
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便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或者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露姗本就是个脾气火爆的人,但是碍于她平时对人很热诚,朋友倒是不少。一次,露姗穿上自己花费了半个月薪水买的裙衫去参加朋友的结婚典礼,本来兴致盎然的,可结果旁边的女人将鸡汤不小心洒在了她的裙子上,露姗立刻红了脸,指着那女人吼道:“你是干什么吃的?没看到弄到我衣服上了吗?脏死了,你有病吧!”
那女人也冷下了脸来,说:“我可以给你道歉,但是请你说话注意点分寸,嘴巴放干净点。”
露姗更是压不住火了,站起身来,双手叉腰满口粗话的跟对方礼教起来。引得周围亲朋好友颇为不满。另外的女人怕把事情闹大,也不去理会露姗,可这却更刺激露姗了。有认识露姗的赶紧过来把她拉出了宴客厅,并对着她呵斥道:“你不知道这是什么场合吗?丢不丢人啊?好好的婚礼让你给搅和了,你怎么跟你朋友交代?”
露姗愤怒的嚷道:“我谁也不交代,惹怒了我,谁也别想好过,哼!这婚礼我才懒得来,走了。”她一通乱嚷后离去。而这一幕也恰巧被她的好友也就是新娘看到,大家纷纷摇头,认识这样不可理喻的女人,真是倒霉。而新娘没去挽留她,转身回去。
等露姗恢复平静,给新娘打电话时,对方却死活不接电话,后来有条短信:对不起,我不认识你。
说话不注意,只因一时口快就恶语伤人,不仅伤人面子,还会破坏朋友之间的感情,若本来就是不太熟悉的人,恐怕还会徒增怨恨。
有一天晚上的宴席中,坐在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由幽默引出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还说明那句话出自《圣经》。
但卡耐基知道他错了,而且对于这样的错误,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于是卡耐基忍不住当场予以纠正。
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
那位先生坐在他右手边,卡耐基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在卡耐基的左手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和那位先生打算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不给他留面子会使他喜欢你吗?
卡耐基于是明白了自己的失误,从此都尽量让自己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
“观棋不语真君子”倘若因为对方一步下错,你冲动之下张口提醒“你看你走的这招臭棋。”“呀!你不该走那!”等等,这无疑是在否定对方。对方听着心里肯定会极不舒服,为了面子也会与你剑拔弩张。
如果不想因为一时冲动而说出损人伤己的话,就在愤怒之前数到30再说话,30秒足够一个人理清自己的情绪,镇定下来。
身为某公司总经理的查尔斯先生说过:“所以要讲究说话的技巧,是因为许多人常常不假思索就信口开河,因而导致种种不良的后果。”
我们在说话之前一定要经过大脑的过滤,好好的琢磨一番再开口。切忌不该说的话最好一句都不要多说。若只为满足自己的一时口快而言行不慎,让别人下不了台,同时也会把自己的事情搞糟,是不礼貌的,也是不明智的。
逞一时口头之快只会给自己树敌,人际交往的原则应该是永远避免跟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只有谦卑待人,才能得到友谊。
别让口快成为自己的习惯,拥有好口才的人绝不会因为马大哈的失误陷自己于不义当中。激动、愤怒这些情绪总会影响一个人口不对心,也往往说错话或说出不中听的话。所以,倘若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失误,最直接的办法是闭口不言,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然会平静下来,也省得招惹麻烦。
Lesson 3:不拿他人的短处当话题
你找别人100条毛病,对你是没有帮助的,你找别人身上一条不具备的优点,那么,你学到了,对你是有好处的。
——刘震云(北京大学毕业,著名作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提及的地方,都有敏感神经,一旦被别人触犯,就会非常愤怒。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欣赏和帮助,说话的时候就应该多提对方的优点,而决不是触摸那根敏感神经。
大多数时候,这根敏感神经就是别人的短处,也就是指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尴尬的地方等等,这就是他的“雷区”,如果你踩到了,很可能炸伤自己。事实上,几乎没有人希望别人提及自己的隐私、痛处、禁忌,当别人提及这些并大做文章时,相信谁心里都不会舒服,那么由此引发愤怒或是反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刘威身材瘦小,曾经还因为这个原因而错失进入省体育队,所以他很反感朋友提及这些,因为对他而言,身材是自己的缺点和劣势,是自己的旧伤。刘威有一个朋友叫陈振华,身材魁梧、强壮,经常为此感到自豪,特别是与刘威走在一起时,更是很有优越感。
在一次好友聚会上,陈振华跟大家闲聊时扯到了身高方面的话题,伴着酒兴,他越说越兴奋,越说越直白。说自己的身高是很多女孩子追求他的一大理由,他还举例说一个追求他的女孩表示:“男人太矮小显得先天不足,没有气质,很难激发女性的兴趣。”
在场的好友听到这里,都很自觉的停止哄笑,还咳嗽示意陈振华打住,但是陈振华根本没有领会其意,还继续聊着,最后还把刘威的矮小身材当起玩笑话题。刘威更是脸色苍白,顿时无语,对陈振华怒目而视。尽管刘威最终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但是对陈振华却感到很反感。
之后,刘威每次见到陈振华都没有和他交谈的欲望,更不会回应陈振华的任何求助。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无论你的出身、地位、权势、风度多么傲人,也都不能毫无顾忌地谈及别人不能言及、不能冒犯的角落,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疮疤”,也是他们在社交场合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故意揭短是攻击、敌视对方的武器,无意揭短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触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你说出的话侵犯了别人的禁区,别人就会给你颜色看。
所以,会说话的人不会随意寻找话题而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他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会斟酌自己的言辞,说话的时候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这种说话的法则不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在工作中也要特别当心,而短处也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缺陷,还包括业务上的,学识上的短处。
赵昕鑫在公司里任主管,组里有几位女性老员工和她关系很好,几个人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出去玩。后来公司来了几个新员工,其中有两个工作能力还不错,于是赵昕鑫就趁着过中秋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几个心腹,准备请新员工吃饭。
在饭桌上,大家聊得很开心,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几个人聊着聊着就说到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女性新员工,由于是重点大学毕业,能力又强,业绩也最出色,所以说话总是特别张扬。不一会儿,竟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反驳赵昕鑫的错误观点,原因就是因为前段时间的新项目需要每天繁琐的检查,让这位新员工觉得太浪费时间,于是向赵昕鑫提议建立一个数据库,她却无知地说她的电脑内存很小,装不了那么多数据。结果没几天数据库就建立起来了,赵昕鑫后来也没说什么。
赵昕鑫确实是个行外人,但是原本就没什么人知道这件事,经这个新员工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了,赵昕鑫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新员工没给她留面子,直接导致赵昕鑫在那次事件后处处给她穿小鞋,这下,这个女同事可有得苦头吃了。
新入职的职工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发现了领导的软肋,觉得领导的业务能力也有缺陷,心里挺高兴的:“领导原来也很平凡啊!”领导原本确实是很平凡,但是你不要击中他的软肋。因为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与同事或是领导相处,我们应该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对方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对方的忌讳所在。如果你一时不知对方的忌讳是什么,说话就要谨慎。例如,交谈的时候要多夸对方的长处,让他提一下他的“当年勇”。但是,即使得知了他的不光彩的历史,也不要宣扬出去。
除了平时说话没有分寸之外,有的人在与人交际的时候常常会一激动或生气,就轻易揭对方“老底儿”,拿对方的短处说事,这就是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催化剂。
就像是夫妻吵架,往往吵了几句之后就开始转移主题,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尽量互揭对方的疮疤,才导致一发不可收拾。例如妻子在两个人争吵的问题上说不过丈夫,就会说出:“那一次你就是这样,结果……”此话一出,丈夫一定更恼怒了,也会揭短:“那一次是没有做成功,但是总比你去年那一次做得好……”如此循环,矛盾只会升级,不会得到解决。与不经意间的触犯相比,争吵的时候揭短危害更大,因为争吵的时候,两个人互相揭短都是故意的,恶意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时候,说话要谨慎,避开别人的敏感神经,杜绝揭人疮疤的话语。另外,除了知晓利害关系外,还须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即使与别人闹了矛盾,也要就事论事,不要试图借助揭短来获胜。总之,从你口中说出的话,你谈论的话题避开了别人的短处,才会避免伤害到别人,你说起话来,别人才会乐意倾听,并愿意与你交谈。
Lesson 4:言行磊落,不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
记得鲁迅曾经说过,干损人利己的事还可以理解;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千万干不得。我现在利用鲁迅的话来给坏人作一个界定:干损人利己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已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
——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思想家、作家)
闲谈莫论人是非,往往最可恶的不是你当着对方的面出言顶撞,而是那些在背后搞小动作之人。
在一次公司举办的周年庆典上,张雪只花了半个钟头左右就与邻座那位穿着颇华丽的女士聊的火热。
当公司副总经理上台演说时,她凑到那位女士耳边小声的说:“那就是我们公司的副总经理,你看他那大腹便便的样子,太让人恶心了,我估计你是分公司那边来的不知道,他很色,经常找一些好看的女职员去他办公室,谁知道他们在那里面干嘛,我估计肯定是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张雪说的津津有味,完全没注意到一旁那位女士苦笑的面容。
等到上面的主持人发话说:“听说您这次带了太太来一起庆祝,可否请您太太一起到台上来?”
张雪正要接着说,那女士笑着说:“不好意思,好像是在叫我,我去去就来。”张雪看着她起身向主持人那边走去,看副总经理那温柔的眼神,张雪险些晕倒在地。他们在上面说些什么自己也没听清楚。只是心里一直在打转:“完了,完了,这次踩在狗尾巴上了,彻底完了……”的确完了,第二天她被革职了。
在背后议论他人,往往是被誉为小人之行为,极为不正当。当周围的人了解你经常在背后谈论别人,说某某的坏话,或者只是议论人家的私事等等,都会遭致别人的反感和抵触,哪怕议论的对象并非是他,也会勾起对方的防范心理,始终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轻易敞开心扉,更不会信任你。这就相当于自毁,也许是私下一句有口无心的话,但却可以大大影响你的形象与名誉。
尤其是在职场上,更要管好自己的嘴,千万不要因为与某个同事关系不错,就随便与之嚼耳朵,你讨厌谁,便时有时无的在他面前说尽那人的坏话,却不知当你的话传到那人耳中时对彼此造成的尴尬,甚至对方会采取同样的方式伺机报复也有可能,或者让所有人知道你的劣行,排斥你那小人作风,总之日子不会太好过。
既然有些话我们明知道是负面消息,那它所起到的作用必定是不好的,又何必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制造事端。好人缘不是靠别人的丑事来献媚就能得到的。要有好人缘就得管好自己的嘴巴。毕竟人无完人,谁没有犯错或做糊涂事情的时候,如果都拿那些事情到处宣扬,又得不到什么好处,还落得“小人”称号,可谓损人必损己。
同时,有时候你避免谈论别人,但往往话题会不由自主的找上你,这时候,最好的方法便是拒绝加入其中。
好朋友菖菁来找纳烟,她看就纳烟一个人在家里,就跟她说:“纳烟,有些话我得跟你说,我也是听别人提起的,所以说了你可别不高兴,就是怕到时候你听别人说了会控制不住,才来关心你的。”纳烟看着菖菁想说又不想说的样子,笑着说:“既然我会不高兴,那就别说了。”菖菁说:“你真不想知道?”纳烟说:“恩,没必要知道。”菖菁无语,既然人家严词拒绝,自己也就作罢。
免除事端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耳根清净,不然那些被丑化的消息会增加内心的负担,尤其是如果你是个不能守住秘密,收不住嘴巴的人,就尽量离那些是非远些。常言道“沉默是金”,心理学家一再要求我们将压在内心的事情吐露出来,为自己解压,但那是针对容易情绪化患者的方法。对于生活上一些不堪的事情,沉默则是净化,将一些本该不存在的丑陋或能起到破坏作用的黑暗封印在心底,才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作者、心理学教授格瑞德罗在《谈话的艺术》中说道:“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古往今来“言多必失”的教训有很多。即便是再好的朋友,有些话不该说最好闭嘴。会说话的人清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是对他人造成困扰,还是给自己制造麻烦,都是不善良的表现。即便闲来无事,喜欢捕风捉影,也要避免谈论一些负面的话题。
谈论他人是非,的确对你自身没有太多的益处,纵使过去对方得罪过你,而报复的代价有始无终,最终也是冤冤相报无时了。
懂得说话之道,就该做一个言行光明磊落之人,唯有行的端,做得正,才不用担心招惹是非,自然也不会有人在你背后故意搬弄是非。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相信你的朋友,才能让自己更加成熟、睿智,不断完善自己。
Lesson 5:不炫耀自己,特别是别人失意之时
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曾任北京大学讲师,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有成就的人总是喜欢在人前炫耀自己得意的事情。有时也不管别人的心情如何,就迫不及待地吹嘘自己,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殊不知,这样的人是最令失意者反感的。
和失意的人谈你得意的事,对方就会认为你不但不知趣,简直是挖苦、讥讽他。所以,有人说:“不要在一个不打高尔夫球的人面前,谈论有关高尔夫球的话题,那会让你显得更加无知。”同样的道理,也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讨论你的得意,即便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认为你是在自我夸耀,无视他的存在或鄙视他的无知。你给人的感觉就像在秃子面前抱怨头发少,在瞎子面前说太阳不够亮。这样的言语往往是最容易刺伤人心的。
有一天,李伟刚约了几个朋友到自己家里聚会,主要的目的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正处于心情低落状态的赵志涛放松一下。
赵志涛不久前因经营不力,没办法只得宣布破产,妻子也因此和他感情不和,想和他闹离婚。他现在是内忧外患,不堪重负了。其他的人都知道赵志涛目前的状况,因此大家都避免去触及与此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酒一下肚,就口不择言了,又加上刚做生意赚了一大笔,忍不住就开始大谈他的捞钱经历和消费功夫,说到兴处,还手舞足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不舒服。而正处于失意中的赵志涛更是面色难看,低头不语,一会儿去洗脸,一会儿去上厕所。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了。他后来跟送他走的李伟刚说:“他再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炫耀,这不是成心气我吗?!”
李伟刚其实非常了解他的感觉,因为在以前他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他的房子、汽车,那种感受,真是生不如死。
失意的人非常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嘲弄,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在蔑视他。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失意者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灵伤害。
但一般来说,即使你在失意者面前大谈自己的成功,他们也不会当面表现出什么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来发表意见,郁郁寡欢是他们的心态,但他们会对你的言行耿耿于怀,甚至会有一种仇恨心理。
这种心理不会立即表现在脸上,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任何行为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个失意者无力的辩解,但他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从此不再和你打交道,背后说你坏话或故意与你为难等等,但这种结果相信并不是你想要的。
不管你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有了什么得意之事,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尤其在失意者面前,更要多点同情和理解,只有如此,你的得意才能持久,你的朋友才会越多。古诗云“人生得意需尽欢”,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在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时也要分清对象,再好的事你去和一个失意的人谈,也会变成坏事,甚至可能还会招来怨恨。
被誉为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员的乔·吉拉德,在没有成功之前是个一无所有的人。而且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乔·吉拉德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的妻子朱丽娅从来不会因为他的失败就瞧不起他,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
当初乔·吉拉德和他妻子结婚的时候,乔·吉拉德经常在职场上遭受打击,每当妻子看见丈夫一脸愁容地回到家,朱丽娅就知道乔吉拉德肯定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她并不询问发生了什么,但一定会送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经常鼓励丈夫的一句话就是:“乔,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行,我对你有信心!”
听到这样的话,乔·吉拉德感到很欣慰,他感到他的妻子并没有因为自己生活贫困潦倒,事业没有进展而唠叨不已。妻子给了乔·吉拉德自信心,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乔·吉拉德拼命地学习、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乔·吉拉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随后的几年里,乔·吉拉德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劲头,于是他从贫困潦倒的底层攀爬成为有车有楼的中产阶层,他和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后来乔·吉拉德做起了生意,但一次意外让乔·吉拉德赔光了本钱,还欠下一屁股债。法院没收了他的房子,银行收回了他的车子,乔·吉拉德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起点,他一时难以接受,好几天都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
然而他的妻子朱丽娅却勇敢地振作了起来,她搂着乔·吉拉德深情地说:“我们结婚时不也是空无一物吗?但不久后我们就拥有了一切,那时我对你有信心,现在也是!我相信你一定行!因为你是最棒的!”朱丽娅的话让乔·吉拉德感动不已,他决心从零开始。试想,如果当时朱丽娅离他而去,那这世上估计就没有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了。
乔·吉拉德从销售汽车干起,凭着一股冲劲,他的业绩越来越好,直至成为销售冠军。他一步一步攀上了他事业的高峰,连续八年荣获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员的称号,而这一切,都和妻子的支持与鼓励分不开的。
每个英雄成功的背后几乎都有着一次次的波折和创伤,而遇到打击后的心态则决定了结果的成败。这个时候的鼓励比任何形式的赞美都有价值,如果你扮演了那个在他们失意时给予其勇气和信心的人,那么,你将会被他们铭记在心并感激一生。
不论何时何地,对失意中的人说声“你是最棒的”并一直支持他,让他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自信,汲取更多的力量,在失意中前进,这样就会爆发出一股无限的潜力,爬到胜利的巅峰。失意者面前莫谈得意事,这亦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和安慰,在这个基础上去关心鼓励他,你的言语才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Lesson 6:不要贬低别人提高自己
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
——马一浮(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思想家)
用贬低别人的形式,确实可以抬高自己,但这种行为上的“抬高”却是贬低型的。倘若一味的清高自负,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矫饰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自己、贬低别人,这样无疑会使人对你产生反感。
表现自己无可厚非,因为在交际应酬中不会适当抬高自己的人,很难获得高质量的交际效果。但是,贬低别人就是大不应该。如果对他人心怀不满,不惜损害别人的人格,或者“鸡蛋里挑骨头”,或者造谣生事,竭尽诬蔑诽谤之能事等等,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你也不过是在自残。好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没有抬高自己,相反,却被人憎恶、唾弃,使别人讨厌与你交流。
某单位的王先生,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他的存在。一位老兄在遗憾儿子差两分没能被清华大学录取,一旁的王先生生怕没了发言的机会,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他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一年秋季,他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为什么偏要踩低了别人,才能抬高自己呢?为什么看见别人从高处掉下来,不是给予帮助而是幸灾乐祸?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其实并不会真正的给你带来快乐,这种方式往往建立在一个人的虚荣心上。你的言语越是讥讽别人,越是把自己看的无比重要,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别人必须唯你马首是瞻。但往往别人不一定真的服从你,因此这个时候,你得到的反而是更大的失落感。
况且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会严重破坏你与对方的友好关系。由于这样贬损别人,势必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严重地影响他人的正常的思想情绪,从而对你产生不满或怨恨感。
只有不懂得说话之道的人,才会想到用这种低俗的方式来证实自己。有句话叫“当你怎么对待别人时,别人会反过来对你。”当你恶言恶语相向时,对方的嘴里也必然会针锋相对,而当你去抬高一个人时,他也一定会用最好的形式来回馈你。
真正会说话的人,懂得万事以维护对方的面子为主,进而适当的给对方一顶“高帽子”戴,让其戴的舒服了,自然万事好商量,而这绝对不是能以贬低对方可达到的效果。当你抬高对方的时候,对方才会对你更加刮目相看。因为你的说服力足以证明你非池中之物,仅仅这一点,你在别人心目中已然有了崇高的地位。
Lesson 7:学会在争论中置身事外
如果打笔墨官司,则对方也必起而应战。最初,双方或者还能克制自己,说话讲礼貌,有分寸。但是笔战越久,理性越少,最后甚至互相谩骂,人身攻击。到了这个地步,谁还能不强词夺理,歪曲事实呢?这样就离开真理越来越远了。
——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思想家、作家)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总是争辩、反驳,也许能偶尔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那样你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争论是件进退两难的事情,假如你输了,那你就是输了,颜面无存;假如你赢了,你还是输了。因为你让对方变得没有颜面,而你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同时你争论的目的是想证明对方是错误的,而你越努力想要争辩,对方反而会越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几乎所有的争论,都使双方在争论过程中更加坚信自己是对的,不管表面上是否占了上风。总之,争论都是两败俱伤的事情,永远没有赢家。
争论完全是情绪化,非理性的,一旦开始争论,在争论中就会失去理智,甚至口不择言,到后面就渐渐演变成人身和人格的攻击。而我们本身是可以去柔化争论的开始的,何必一定要自取其辱并且和他人争执呢?并且有的时候争论除了收获愤怒,却什么也得不到。假如和愚蠢的人产生争论只会降低自己的档次,这有一则很小的故事:
甲和乙已经争执了整整一天,甲坚持认为四乘以七等于二十七,而乙却说甲不对,乙说四乘以七等于二十八,乙非常自信地认定自己是对的,但是他就是说服不了甲这个愚蠢的家伙!
“你简直就是个蠢货!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乙非常气愤地吼着,“明明就是四乘以七等于二十八!”
“你才是蠢货!”甲动怒了,伸手就来打乙,嘴里还念着“四乘以七等于二十七!”他们打了起来,但是当两人鼻青脸肿的时候还是不能说服对方。
乙提出去见县太爷。
县太爷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判了乙二十八大板。乙颇为不服,埋怨县太爷处事不公。
县太爷却说:“你竟然和一个以为四乘以七等于二十七的人争论,本身就很愚蠢,难道不该受罚么?”
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争论。我们在面对争论即将到来的时候,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情绪,建立高水准的自尊,对人做到“低压力”,适当地夸奖对方作出让步,欲擒故纵,同时语调温和,让对方自己意识到错误,才是以柔克刚的大智慧。
美国众议院著名发言人萨姆·雷伯说道:“如果你想与人融洽相处,那就多多附和别人吧。”他这番话并不是说要你必须同意别人所说的一切,而是让人们友好相处。无休止地激恼别人和争执只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想要融洽相处,就要避免争吵。
“服务员!服务员!”餐馆里一位顾客高声喊着,指着桌上的饮料,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是什么破餐馆!给我上的竟然是坏牛奶!看看,看看!我的红茶都被你们毁了!”
服务员愣了一下,继而换上微笑:“先生,真是对不起,我现在马上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送上来了,跟前面的一模一样,碟子边上放着牛乳和新鲜的柠檬,这个服务员轻轻地将它放在顾客桌子上,又温柔地对顾客说:“先生,我是不是可以给您一个小小的提示,如果您放柠檬的话,最好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我猜想您一时忘记了,就提醒一下您,祝您愉快。”服务员说完就离开了。
这位顾客的脸“噌”地一下红了,迅速喝完了饮料,匆匆付账离开。
旁边的顾客就问这位服务员:“小姐,刚刚明明是他的错,他不懂得怎么喝,又那么粗鲁地高声叫你的名字,你为什么不给他点颜色看看?还要这么温声细语地礼貌待他?”
这位服务员笑了,“正是因为他粗鲁,所以要以柔克刚,用礼貌而温婉的方式对他。也正是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就更用不着跟他大声吵闹啊。”
顾客们都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此后这家餐馆的生意一直很好。
卡耐基说过“避免争辩就如同避免响尾蛇和地震一样”。尤其当遇到蛮横不讲理的人时,或者为了显摆自己而处处和人争执的人,我们更要避免和他们争吵。林肯曾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和它争吵而被它咬一口好。被它咬了一口,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在非原则的问题上要避免和他们发生冲突,否则只能浪费我们的口舌、时间和精力。避免无谓的争论,需要有虚怀若谷的心态,也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我们能避免并且用一颗宽容的心化解它,这才是真正的赢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