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掌握辩论要领
辩论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取得辩论的胜利呢?经验告诉人们,辩论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严密的逻辑推理、准确的时机捕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这五种基本能力,否则,是不可能战胜论敌的。
一、正确的思想认识
论战者要使自己的辩论具有强大的威力,首先在于对论题具有全面、深刻、正确的认识。只有高瞻远瞩、通达事理,才能心明眼亮、明察秋毫;胸中有论战全局,手中有道理千条,才能不为强者所败,或将辩论引向胜利。据记载,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一些人不服气,在庆功宴会上公开说:“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海都能到达大西洋彼岸,这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事……”对于这种非难,哥伦布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让它立起来呢?”但鸡蛋在宴会者中间传了一圈,也没人能把它立起来。当鸡蛋转回到哥伦布手中时,他敲破了鸡蛋的一端,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不服气的人顿时吵嚷起来。哥伦布说:“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吗?然而你们却做不到。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件事情怎么做后,也许一切都很容易了。”
哥伦布的这番话,正是出自思想认识的正确性,揭示了深刻的科学道理,以无可置辩的气势,把那些无视科学真理的人驳得哑口无言。
二、严密的逻辑推理
论战,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推理严密,不但能使自己的立论稳如泰山,而且可以使对方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鲁迅担任厦门大学教授时,校长常常克扣教学经费:这钱不能花,那钱没有预算,再一笔钱又可以不花。老是这样刁难师生,弄得大家意见很大。
一天,校长又决定把经费削减一半。他把各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们召集起来。一说出削减方案,马上遭到教授们的反对。大家说:“研究经费本来就少得可怜,好多科研项目不能上马。正进行的一些研究工作也日子难煞,不能往纵深发展。再说,许多研究咸果、论著因没钱不能印刷,再削减经费怎么得了?不行,不行!”校长根本不认真倾听教授们的意见,他强辞夺理。说时于经费问题,你们没有发言权。学校是有钱人掏钱办的,只有有钱人才可以发言,在这问题上应充分重视有钱人的意见。
校长话音刚落,鲁迅霍地起身,从长衫里摸出两个银币:“啪”的一声放在桌上,说:“我有钱!我有发言权!”接着,他力陈经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道理。论据充分,思路严密,无懈可击,驳得校长哑口无言,只得收回主张。教授们胜利了。
鲁迅先生在这里巧妙在将校长所说的“钱”偷换成一分两分零花钱的狭义的“钱”。从而以两个银币的“钱”为引子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使校长无话可说。
鲁迅巧换概念,在辩说中运用了逻辑的力量并取得了成功。
三、准确的时机捕捉
论战中,最好能在对方露出破绽之时,准确地抓住时机,发起有力的进攻。在针锋相对的舌战中,辩论者必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使用锋利、明快,夹枪带剑的语言,迫使对方频频后退,难以招架。
四、良好的心理准备
领导要想在唇枪舌剑中取胜,首先要具备信心十足的心理素质。心理准备往往比巧用言语更为重要。
首先,要善于克服胆怯心理。有的人在辩论中过于关心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往往情绪一激动,思维就混乱,舌头也就不听使唤;或未开口,胆先怯,心一慌,两眼就发黑。现实中就曾有两家公司的领导在为生产同一产品进行质量辩论时双双晕倒在地。因此,在参辩时,首先要超越自己,战胜自己,克服胆怯,沉稳应变。
如何克服胆怯心理呢?首先应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要在心理上站在“评价”对方的立场,而不是先设想自己是站在“被告席”上。应千方百计寻找对方的弱点,抓住对方的把柄。应该看到他也是一个平常的人,他同样也会有紧张不安的心理,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惧怕他。克服胆怯的具体方法是:
(1)可选择自己熟悉的场所去辩论,并掌握好时间,尽量提早到达会场。
(2)说话声音洪亮,为自己壮胆。
(3)视线与对方平齐(若是矮个子,可建议坐下来谈),并放慢自己的语速。
(4)采用内心自我对话的方式为自己鼓气:“这一次我很可能会失败。——不,这一次必然会取得成功。”
(5)事先准备好有关的资料、备忘录之类,在辩论中可随时翻看,这样不但可以掩饰内心的紧张胆怯,而且还可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其次,失言而不失态。“失言”是辩论中一大致命伤。失言后要想克服手足无措,就应集中注意力想一想跟失言、辩论全然无干的事,如围棋赛、大厅内的陈设、电视中的某个镜头等。这样做可化解你因失言而引起的愧疚不安的紧张感,从而做到失言而不失态。其实,任何人都免不了有“出洋相”的时候,正如法国一句谚语所说的:“一个生平不干傻事的人,并不像他自信的那样聪明。”在辩论中,我们要不怕“出洋相”,而一旦出了“洋相”,就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是取得辩论胜利的一种必备心理。
五、幽默风趣的语言
辩论是智慧的角逐、话语的较量,高明的辩论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养,掌握多种有效的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无往不胜。幽默会助你在辩论中显示神威。马雅可夫斯基就是个幽默大师,他在剥去对方虚假机智的伪装时,寓刀枪锋芒于说说笑笑之中,其讽刺的辛辣,驳斥的痛快淋漓,使一个个对手不得不在哄堂大笑中败下阵来。
第二节运用辩论技巧
一旦遭遇辩论的场合,常常是唇枪舌剑,据理力争。何人取胜不仅决定于阐述的道理,也在于所使用的辩论技巧。因此,研究和提高辩论的技巧对提高领导的说话水平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辨是非,明事理,条分缕析
所谓辩论技巧,即辩论中使用的方式方法。
墨子说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意思是说,辩论就是要弄清是非界限,考察治乱的原因,懂得同一和差别的客观根据,考察概念和事物的关系,权衡利弊得失,解决心中的疑惑。列宁也说,在辩论中,“更要冷静地分析论据,更详细地、更简明地说明事实真相,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绝对的胜利”。可见,辩论的基本要求就是使人对事物的是非、因果、异同、利弊、联系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认识,使人明白事实的真相。因此,辩论中要战胜对方,基本的战术和首要的办法就是辩明,即使对方明白。
辩论技巧有以下几种。
1.分析立论理由
分析立论的理由,分析理由的内涵,使之条理清楚,因果分明,主次分明,表里分明,以证明自己观点、理由的正确,显示自己立论的严谨。
2.表明立论根据
把立论的根据、理由讲清楚,把论据特别是事实论据说明白,以释疑惑,并显示自己立论的确凿无误。
3.辩证对方是非
指出对方论据的不真实,指出对方论据似是而非,歧义丛生。
二、取守势,多提问,静观其变
采取守势,坚守自己的主张与论点是一种以逸待劳的辩论技巧。运用中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加固自己的“堡垒”
可采用不断加固自己的“堡垒”,转移对方的攻势,坚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则与观点,令对方久攻不下,攻势渐弱渐缓。也可采用适当方法转移对方攻势,即转移对方的攻击方向和攻击对象。如使其由正面进攻转为侧面进攻,由实质性问题转入枝节性问题。
2.质问劳乏对方,我方以逸静观
即采用多提问题的方法,实行自卫,尤其是多提一些难题。连连质问对方,使对方忙于筹思应答,不暇进攻,而我方则以逸待劳,静观其变,伺机反击。
3.抓住有利论题,防止对方胡搅
辩论中,应防止对方转换论题,力求使辩论紧紧围绕中心论题进行。如对方将论题转换到对方所长、我们所短的论题上去,显然于我方不利;再如,对方用转换论题,甚至胡搅蛮缠来掩饰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也会给辩论造成严重阻碍。因此,在辩论中,遇到对方有意转换论题时,应当及时指出,迅速纠正。
三、直接驳,迂回辩,借题发挥
攻击辩论技巧可分为正面、侧面、包围、迂回等。正面攻击,指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侧面攻击,指从侧面驳斥对方的论据或指出对方论据逻辑上的毛病;包围进攻,指对对方核心论点周围的分论点及论据逐一进行驳诘,最后推翻对方的核心立论,全面否定对方的命题;迂回攻击,指远距离地攻击,如从挑剔对方的辩论态度不妥或辩论风度有失开始诘难,进而抓住对方的辩论企图,深入进行驳诘。
以下介绍几种具体的进攻辩论技巧。
1.诱其说“是”
“苏格拉底式问答法”在辩论中有其特殊的功效,即能诱使对方多说“是”。通常情况下,那些老练的心存戒备的对手是不会轻易说出“是”的。日本明治时期的名医、军事家大村益次郎是位板着面孔、很难与之交往的人。一次,邻人跟他寒暄:“您好,今天天气很热,是不是?”他却爱理不理地回答:“夏天本来就是热的。”假若他顺着对方的问题回答:“是的,的确很热。”这样,自我防卫的态势先就瓦解了。
诱使对方说“是”的方法是,辩论开头切勿涉及有争议的观点,而应顺应对方的思路强调彼此有共同语言的话题,从对方的角度提出问题,诱使对方承认你的立场,让对方连连说“是”。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不”。
2.巧析岔题
在辩论中一旦发现对方把话题岔开,你不必打断,你应立即分析其用心。一般说来,岔题的出现,或是由于一时不慎,或是由于突然联想起另一件事,或是由于有意把话题扭到另一方向。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对方说不了多久,就会自己发觉而显露窘态;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他一旦省悟就会很快地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如果是第三种情况,对方会继续朝着岔开的方向说下去,毫无“回心转意”迹象,你就可据此推断出他是有意扭转辩论的方向,从而立即采取相应对策,避免对方伎俩得逞。
3.借题发挥
在辩论中,当我方受到攻击时,可以不直接从正面答辩,而借助论敌提供的话题进行还击,从而改变论战的局势。这种对策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能否借为己用,决定于辩论者的论战经验和思辨能力。
4.逼其亮底
对形状不全的图形或半截子话所作的解释,可以显示人的性格和内心的状态。这种方法叫“投影法”。在辩论中,你可运用“投影法”逼对方亮底,即把话说到一半就故意停下来,然后让对方接下去说。如:“这么说,你的意思是……”“如此说来,这个论点是……”“照你的话说,它的意思是……”当你用这些半截子话去诱发对方时,对方十有八九会像这种方法所显示的那样,不假思索地把这句话按他的意思说完,这时,你就轻而易举地又多了张“底牌”。
四、识诡辩,驳诡辩,随机应变
诡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为了识别诡辩和驳倒诡辩,很有必要掌握一些驳斥诡辩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诡辩手法千变万化,对付诡辩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1.概念的诡辩性
在概念上玩弄游戏,这是诡辩者惯用的伎俩。其具体办法一是利用一词多义,把词语形式相同,但表达意思不同的概念混同为同一概念;二是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来诡辩,我们都可以用澄清概念,即正确地解释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的方法来对付它。
2.矛盾中的诡辩性
任何诡辩都不可能天衣无缝。它们当中必有破绽可寻,特别是诡辩在理屈词穷之时,往往慌不择言,漏洞百出,不自觉地陷入出尔反尔、自相矛盾的困境,这时我们只要对其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予以揭露,其诡辩就不能得逞了。例如有个作弊的学生矢口否认自己考试时有过作弊行为,老师提出根据:“我是亲眼看到的。”学生辩解道:“这不可能,我是在你背朝我的时候才看的。”这个学生无意中露出了马脚,真是欲盖弥彰。对他的诡辩就可以采用揭露矛盾的方法予以驳斥:“你既然是老师背朝着你的时候作弊的,怎么又说没作弊呢?”那个学生一定会哑口无言。
3.推理形式的诡辩性
对用二难推理来诡辩的,我们除了可以指出其推理形式上的错误外,还可以指出其内容上的错误。这里要介绍,另外再去构造一个与原来的二难推理相反的二难推理。古希腊诡辩家讲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位埃及妇女,看到自己在尼罗河畔玩耍的孩子被鳄鱼抓住,就请求鳄鱼把孩子归还给她。鳄鱼说:“如果你猜对我的心思,我就把孩子归还给你。”妇女说:“我猜你不想把孩子归还给我。”鳄鱼说:“如果你猜得对,则根据你说话的内容,我不把孩子归还给你。如果你猜得不对,则根据约定的条件,我不把孩子归还给你。你或者猜得对,或者猜得不对,所以我都不把孩子归还给你。”妇女针对上面的推理,提出了一个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猜得对,则根据约定的条件,你应把孩子归还给我。如果我猜得不对,则根据我说话的内容,你应把孩子归还给我。我或者猜得对,或者猜得不对。所以,你都应把孩子归还给我。”鳄鱼用一个不合逻辑的二难推理来为难妇女,妇女也用一个相反的同样不合逻辑的二难推理来回敬鳄鱼。这种反驳方法实在巧妙。
4.答问中的诡辩性
有人称之为类比反驳。有一则叫“大家方便”的幽默,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去面包店买了一个两便士的面包,发现面包比平时要小得多,于是就对老板说:“你不觉得这个面包比平时小吗?”“哦!那不要紧,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了。”显然,老板是在诡辩。对此,小男孩没有争辩,只给一个便士就要离开面包店。老板赶紧大声喝住他:“嗨!你买面包没给足钱啊!”“哦!不要紧。”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样,你数起钱来就方便多了。”这种反驳真是妙不可言!
5.论题的诡辩性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反驳方法,即先假定诡辩论题正确,然后由此引申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驳倒诡辩论题。例如,某城汽车站候车室内,一个男青年把痰吐在洁白的墙上。车站管理员对他说:“青年同志,‘不准随地吐痰’的标语你看到了吗?”那个青年回答:“看到了,我吐痰吐在墙上,不是吐在地上。”管理员说:“如果依你这种说法,那么,我有痰就可以吐到你的衣服上了。因为衣服上也不是‘地上’。”那青年哑口无言。这里,管理员就是运用了归谬引申的方法,先假定青年的诡辩论题“墙上可以吐痰”是正确的,再由此引出结论“你的衣服上也可以吐痰”,而这个结论是诡辩者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证明诡辩论题也是荒谬的。
诡辩形形色色,对付诡辩的方法也远远不止以上这几种。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更需要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总之,务必堵住诡辩者之口,置诡辩于死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