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贫贱夫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相濡以沫度窘境

    相如打算去李内史家收回这唯一的房产,文君低头不言,如今旧地重返,物是人非,当真是感慨颇多,温柔地依偎在相如怀里:“不知道此番回去李家会怎么奚落我,不知道会不会因为我而为难相公。只要不把我抓回去做李家大少奶奶,什么苦我都能忍。”

    相如抱着文君,心疼地说:“放心吧,一切有我呢!”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像温暖的阳光一样洒进了文君的心田,有他在,她什么也不怕。

    待到下了马车,一座废弃多年的颓败景象映入眼帘,这司马家的老宅已经多年无人居住了,庭院内杂草丛生,只有那残存的雕梁画栋还能分辨出司马家原本的富贵.由于久久没人居住,屋内更是破败不堪,屋内空空荡荡,除了摇摇晃晃的桌椅,再无一件像样的家具,到处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

    文君和两个小丫鬟何曾见过这样的人家,只怕是卓府中最破的一处庄园也比这里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这里恐怕是成都城里最破的地方了,想不到相公的光景竟然如此凄惨,早知道出来的时候应该多带些金银,这以后的日子怕是要难过了,文君这样思量着。

    司马相如当时也很羞愧,作为男人,不能给自己心爱的女人提供一个好一点的生活条件,无论如何都有些说不过去。纵有海誓山盟在,但生活毕竟是现实的。幸运的是,文君并非那种贪慕虚荣的女子,否则也不会跟他这种不名一文的人私奔了。

    经过短暂的惊愕之后,文君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于是,一代才女卓文君,就这样从富家千金,一变成为贫家主妇。但她无怨无悔,因为她有崇高的爱情。只要两情相悦,粗茶淡饭也是香甜的。

    书童和丫鬟们开始收拾了起来,相如擦干净了一个凳子,拿给文君:“累了一天了,坐下休息一会吧!”

    文君摇了摇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们虽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我心里,我把你当成的我的丈夫,让我也来收拾吧。”说着便也挽起了袖子,和大家一起忙了起来。

    相如感慨:“是我害了你啊,你以前何曾做过这等粗活,都怪自己没出息,他日有了钱一定要好好补偿你才是,前面的路还很远,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走下去,再苦再难也不能害怕,不能退缩不能哭,不能停。”

    文君握紧了相如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花开几度,岁月交织,大概是天妒佳人,不到二十岁的卓文君经历了这些寻常人经历不到的故事,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院子里,文君笑看李府那一边过往的火树银花,往事如风,如尘,遥想当年,悲恨相续,红尘滚滚皆是泪。魂飞千载,倾尽了风华,跌碎了思念,霜染玉容颜。该走的总会走,该留的总会留。

    品尝相如这一边的疾苦,许下这一世的诺言,莫回首,抚她一丝秀发,不羡慕永远,只愿朝夕相伴,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平平淡淡的陪伴。忘却千般虚名,只求一世清闲。相伴岁岁花开,相伴千百年。

    清晨,十指相携,鸟语花香,午后,素纸笔杆,墨色晕染,傍晚,一弹一唱,相知相鸣。惟愿与君双翩舞,休管人间是哪年。

    这对有情人终于在一起了,忙碌奔波了一天丝毫不觉得饿,似乎爱情可以当饭吃。书童和丫鬟们却是肚子咕咕叫了,相如向来花钱如流水,本就落魄,现在可真是吃饭都成了问题了。

    文君本来就是净身离家,身无长物,首饰早在路上就已经典当了,如今房中只剩一琴一剑,再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正发愁之际,两个小丫鬟摘下了自己头上的金银首饰,这些东西本就是小姐赏的,本来是想留着证明主仆的情谊,现在就还给小姐吧,好歹能换大家一个月的口粮。

    没有像样的迎亲队伍,没有聘礼,没有拜堂,没有喜宴,没有婚服,没有父母的祝福,文君就这样甘心情愿地和他开始了新的生活,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能心甘情愿,总是会变得简单。三餐粗茶淡饭,文君倒也觉得清新,其实幸福不是有饭吃,而是心中所系之人陪着你一起吃。纵然山珍海味,没有贴心之人陪伴,却也是食之无味。

    两个小丫鬟望着带出来的首饰几乎都没了,屋里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坐吃山空,小姐越来越消瘦了,不免暗自落泪。别说是小姐,就是她们自己,也从来没受过这样的苦。

    相如刚巧听到了两个小丫鬟的对话,心里更加悲痛,也曾想过去长安谋个一官半职,只是这一走,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他怎么忍心叫文君独自守在这里苦熬。若是不去,在成都真是举目无亲了,这进退两难的时候,只有独自在夜里,对着江水吟叹。

    人生最难的就是抉择。离开,不愿意见到夫妻分离;不离开,不忍看她受苦。后来相如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每天带着书童早出晚归,给人抄写一些文字,或者去茶馆酒楼弹琴舞剑,虽说赚不了几个钱,但也足够这几个人吃饭了。

    文君看着他日日为生计而忙碌,有慨叹,也有后悔。想不到曾经文辞盖世,琴技无双的相公竟然为了她甘愿去卖艺。想当年在卓府的时候何等的富有,挥金如土,早知道就带出来一些,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境地,都怪自己和父亲赌气,才没有带出卓府的一分一毫。

    辛苦了几个月后,相如的文章终于被一户乡绅欣赏,被请去教导乡绅公子,文君这才松了一口气。日子也缓和多了。文君在家料理家务,缝缝补补,偶尔带着丫鬟绣一些物件,叫书童拿出去卖,每天做好了饭菜等着相公授课回来,算计着这一个月开销多少,收入多少,乐此不疲。

    2.风雨飘摇祸无形

    正所谓福祸相依,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相如便病倒了。本来就常年酗酒,身体虚弱,再加上最近总是早出晚归忙于生计,奔波劳累。有好吃的从来舍不得自己吃,都哄着让给了文君,有了余钱也不愿意给自己填制衣衫,把文君的首饰都给赎了回来,又给文君填了一些衣物。前几日不过是偶感风寒,相如不舍得找大夫开药,心想着挺几日便过去了,没想到反而更严重了,现在连课都上不了,只得卧病在床。

    文君日日守在相如身边,熟悉的药汤味道又开始围绕着文君了,真恨不得躺下的是自己,如果可以,就让自己替相如来承担这些病痛吧!

    文君的心情随着相如的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相如有一点儿起色,她比得到任何东西都开心,相如在床上反复呻吟,文君就会在一旁偷偷落泪:“哎,相如,你快些好吧,不要像他一样,躺了一年就悄无声息地离去了,你肯定不忍心丢下我一个人吧,你若是去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我的心,我的魂,早就都在你身上了,和你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是我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好吗?”

    时光飞逝,相如的病反反复复有半个月了,没有了经济来源,文君坚持寻医问药,就是再卖了祖宅,也要治好相如,她只要他平安健康。刚刚好起来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

    那一日,文君抱着绿绮琴来到了相如的床边,翩翩佳人,素衣洁裙,映着明月清风,泪光点点,映着满空星辰,将自己的心事都付与琴弦,将自己的相思都藏在了曲中。一边落泪,一边摆弄着那首《凤求凰》,希望可以唤醒这个沉睡半个月的爱人!一连几天,每到黄昏时分,琴音便会响起。

    直到有一天月圆之夜,弹着弹着,那久违的吟诗的呻吟又徘徊在耳边,文君还以为是自己太思念相如了,所以产生的幻听。待到一曲奏罢,文君擦干眼泪,转过身来,只见相如正微笑着伸出手来,两个人又一次紧紧抱在了一起。

    相如的病渐渐有了起色,经历了此次生死劫难,他们的感情更胜从前了,家里能当的东西也都换成了一副副汤药。文君和丫鬟们统计了一下,家里的余钱只能维持半个月了,相公的病刚刚好一些,怎么忍心再叫他出去上课呢。

    正在文君一筹莫展之际,李家的二公子带着人浩浩荡荡地叫开了这座老宅的大门。自从文君的前夫李大公子离开人世,这李二公子成了李家仅存的儿子,不学无术,靠着祖上的关系混了一个小官职,骄横跋扈,好色成性,文君在李府的时候,就多次垂涎文君的美貌,直道是大哥没福气,放着这么一个娇滴滴的美人撒手人寰了。多少次想去骚扰文君,都碍于卓家的势力,只能望着流口水。听说文君和相如私奔了之后,又屡次派人抓回文君,不是为了李家的家规,不是为了大哥的名声,只是为了自己抱得美人归,怎奈何相如武艺超群,剑术更是无人能敌,一次次失败了。最近,也不知听谁传出相如病得快死了,在门外守了几天,果然见大夫们进进出出,书童不断地去抓药,这才放心的过来一看究竟。

    一进门,见到正在煎药的文君,虽说穿着朴素了些,但依然掩盖不住那绝世的气质,似乎比嫁进李府那时候更加美丽动人了。李二公子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直到小厮推了推他,才回过神来。只说是文君不守妇道,守丧期间和陌生男子私奔,特意来带其回去。文君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二公子的骚扰,连看都不看一眼,只当做没听见,继续煎着药。

    李二公子紧接着又好言相劝:“这司马相公怕是没有几天的日子了,这房子这么破,嫂子何苦守着这么一个人呢,不如跟我回去,好吃好喝的待遇,你若是想嫁人,都好商量,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果你愿意,我会替我哥哥好好照顾你,帮哥哥尽一份责任,你放心,我会长命百岁的,不会像这两个短命鬼一样弃你不顾。”

    文君扭过头去,依然把他当做空气一般,不理不睬。二公子见其软硬不吃,只得吩咐直接拿人了。几个小厮走上前来,硬拖着文君要离开,书童和两个小丫鬟拼死护着文君。可是二公子人多示众,眼看文君就要被带走了,其中一个丫鬟,大喊一声:“小姐保重!”说完一头撞向了李二公子,李二公子的仆人随手一推,就把这个瘦弱的女子推向了斑驳的大门,鲜血染红了大门,这个小丫鬟面色苍白地倒在了地上,显然已经断了气息。李二公子待在了那里,一看出了人命,自己也怕惹祸上身,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这一家子人都围着这个忠心护住的丫鬟哭了起来。文君由于这几天忧思难解,今天受的刺激又过大,几度昏厥过去,吓得书童和另一个丫鬟身体直发抖。

    一家人一起守了一夜,哭了一夜。第二日,太阳依然暖暖的射进了院子,文君抱着丫鬟抽泣着,和书童一起把这个故去的人埋在了司马家的院子里,仿佛她还活着,仍然和大家在一起一般。

    另一个丫鬟更是伤心欲绝,守着逝者的尸体,哭了起来:“我们从小便一起侍候小姐,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陪小姐嫁到李府,一起威胁老爷死也不能让小姐回李府,一起出来寻小姐。现在你一个人去了,该是多么孤单啊!”又转念一想:“都怪李家的人欺人太甚,她才会出此下策。对,李家,我一定要加倍偿还给你们!可是我一个弱女子,能做什么呢,对了,回卓府,老爷若是知道今天的事,一定会替你报仇,只要我回去把小姐的情况告诉老爷,老爷一定会帮助小姐拜托困境,至少会叫那个李二公子死了这条心,让他再也不敢纠缠小姐。对,就这么办了。”

    当做则做,小丫鬟收拾了几件衣服说是出去走走。文君以为她不忍看着最好的姐妹离开,出去散散心,也没做阻拦,只劝她想开些,别走太远,早些回来。

    屋中,只留下孤单的文君一人,她前思后想,觉得能和相如在一起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如果错过机会,恐怕自己将悔恨终生。于是,她鼓足勇气来到相如身边。

    3. 当垆卖酒谋生计

    这个小丫鬟回到了临邛的卓府,怎料连大门都没进去,守门的仆人说是老爷吩咐了,只有小姐自己回来才给开,若是除了小姐有其他人回来一律不许放进来。小丫鬟苦苦哀求,门子通报了一遍又一遍,卓老爷就是不见,少爷又不在家。后来卧病在床的文君姑妈沈老夫人被人抬着到了门口,问了文君的近况,长叹一声,吩咐下人收拾了一大包金银,偷偷给了这个丫鬟。丫鬟带着钱财飞快地回到了文君身边,只说是碰到了少爷给的,暂时解了燃眉之急。直到相如完全好了,这才把回卓府的情况告诉了文君。

    文君是再了解爹爹不过的,“看来此次是狠下心来,等着我吃不了苦了,再自己跑回来。父亲不知道,我和他在一起,苦也是甜!哎,也许过一阵子父亲就会想通了吧!”

    转眼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相如的病也基本上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行走在细雨纷飞的时节,低吟一阙雨花梦,用一捧静如花开的安谧,为她点上唇妆,春醉在她的唇边,她醉在他的心里。

    悠走在轻风拂袖的烟雨古巷,抚眠尘世的喧嚣,拥着烛光,安静地读他的深情,心弦如笙,弹奏这亘古不变的深情,缓缓流淌心底的清纯心音,在这一刻停滞不前,一江春色在这一刻凝结成永恒。没有目的地踏着苔痕斑斑的石板,拂过阳光溅落的尘埃,将思想做一次沉淀。任时光流逝,任花开花谢,我始终在心里为你守候一片晴空。

    聪明的女人一边沉醉自己的爱情,一边编织共同的未来,这样的女人一定会得到幸福。文君思量,若不是带回的这包金银,只怕连三餐都成了问题,现在虽说是有了本钱,但金山银山也有吃完的一天,不能坐吃山空,得想个办法赚钱才是,相公是不能再出去教书了。

    仰望远山,俯望近水,收拾起放飞了的心情,沉沉地叹息一声。有朝一日,家财散尽,这样悠闲的日子恐怕也到了尽头。离家多日,文君的心里也是记挂着父亲,知道自己确实是让父亲脸上无光了,父亲才会这样,心里隐隐有些难过,又不想让相如看见,怕他因为我的难过而更加难过。只能抑制着思乡的情绪,强颜欢笑。父亲抚养我多年,为了爱情离家而去,已经不孝,倒不如找个机会缓和一下,或许父女还能再相认。

    夜晚,临邛县内灯火依旧如昨,文君和相如寻着那最亮的一处,站在不远处,久久凝望。往事远去,风云已改,卓府比离开的时候更添了几分繁华,门口看门的小厮也比以前多了一倍。想偷偷溜回去是不可能了。文君最了解父亲了,就这么敲门,只怕父亲只放我一个人进去。

    深夜,县衙内,王吉讲述着这些日子卓府的变化,广武少爷不知怎么竟然想通了,捐了一个官,去了长安,有半年没有回来了,听说干得还不错,得了了新皇帝汉武帝的赏识。卓公自从文君走后,整天闭门谢客,几个生意上的朋友都说卓公这阵子苍老了不少。文君暗自垂泪,相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都是自己害得她有家不能回。

    在昏黄的烛光下,泪眼朦胧的文君显得那么单薄,寻寻觅觅,来来往往间,又回到了原地,恍然如出世一般。

    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被逼无奈,卖掉裘皮大衣给文君换酒喝,卓文君知道后不禁伤心得抱颈痛哭,哀叹自己身为富家小姐,竟然落到了如此潦倒的下场。两人只得再度返回临邛,文君把自己的头饰当了,用卖掉车马的钱,盘买下一家酒馆,做起了卖酒的营生。

    三日之后的清晨,就在卓家上下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时候,卓府对面锣鼓喧天,里一层外一层的人,都围在那看热闹,原来这里有一家小酒馆,十里之外的人们都能闻到酒香,今天第一天开张,门口贴着免费喝三天的告示,人们一下子蜂拥而至。

    待到书童伸着懒腰出来开门的时候,立马震惊了,没想到少爷和夫人的法子真灵,竟然来了这么多人。这些人见有人出来了,都要往里挤,生怕自己喝不到这免费的美酒。书童急忙关上门,退了回去。

    辰时三刻,酒馆的大门再次打了开,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而为了爱情永驻,相如也不抚琴,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忙里忙外担任跑堂工作,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虽然两人为了生计,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

    后来,历史上临邛也成了酝酒之乡,“文君酒”成为了历史名酒,唐人罗隐《桃花》诗云:“数枝艳拂文君酒。”

    传说中卓文君和司马相如酿酒开酒店还留下了“文君井”和弹琴的“琴台”,南宋陆游《文君井》诗云:“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时作《琴台》有句云:“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而在文君庭园里的“琴台”有一联云:“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古月琴无弦。”这些诗联记了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忠贞爱情的韵事。

    据《史记》形容文君身为老板娘,还亲自上柜打理,为顾客酌酒,而司马相如也身披围裙,不惜与雇工一起干活,甚至当众挽起袖子洗涤酒器。当时,卓家的风流小寡妇与著名才子的私奔故事,这时早已成为街谈巷议的主题,他们的生意,招来大批好奇的顾客,生意迅速兴隆起来,生计方面的困境顿时烟消云散。

    现如今,四川的邛崃文君井旁写着一副对联就是赞美文君和相如的爱情故事:

    上联:

    君不见富豪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涯知己本难逢: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这时,远处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正是县令王吉前来祝贺。相如当场泼墨,笔走游龙,“古今同醉”四个醒目的秦篆被高高地悬在了酒馆上空,迎来一阵阵喝彩。接着拿下来牌匾两旁的灯笼,分别写到“旧任武骑常侍司马形如”“临邛卓氏文君”。这又惹来一阵阵议论,原来这就是司马相公,这就是蜀中第一美女,真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啊,怪不得双双私奔,只是为何开起了酒馆,大家都满肚子疑问。

    这个故事就是“文君当垆”。 “文君当垆”不过是为了生活,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她料定父亲过不了多久,一定放不下面子,会来阻止她的“莽撞”。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沽酒,这是临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那一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一边,卓府内,卓王孙关上门叹着气:“闺女啊,你这不是为难自己,你这是为难爹爹啊!”

    卓王孙心里不是滋味了,他这个人太好面子,觉得卓文君在外面抛头露面有辱自己的斯文,羞得连大门都不敢出,内心深处本想找个机会跟女儿和好,可当初话已说绝,现在再回旋脸上又挂不住。卓王孙起初为此感到羞耻,闭门不出,天天在家独自郁闷,但到底是骨肉情深。

    时间一长,友人看穿了卓王孙的心境,便极力相劝,卓王经不住旁人劝说,孙顺势下坡,才消了怒气,终于软下心肠,宽容了女儿的荒唐之举。卓王孙心里平复多了,想起女儿以往的种种好处,他更是忍不住长吁短叹,梦中几度见到女儿,开始盼着女儿能回到自己身边。

    清风缕缕,流云淡淡,酒馆里文人墨客谈诗论道,弄琴击鼓,挥毫作画。逍遥自在的精神自然流淌在酒里,在相如和文君看来,这段日子并不是苦,而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江山风月,本无常主,谁是有心者,谁便是主人。他们的生活怡然自得。在这个不大的临邛县,成了头条新闻,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文君和相如和一些酒客的故事,更是平添了几分传奇的色彩,酒馆也越来越热闹了。

    文君可能不知道,这些当垆买酒的日子,在数年以后会成为最快乐的时光。爱情是世界上最没道理的东西,它不是天道酬勤,不是你通过辛勤的努力和付出就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回报;它不是数学题,只要演算方式无误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出口,求得正解;它需要两个人彼此情投意合,共同努力才能持续下去。

    4. 血浓于水释前嫌

    卓广武在长安听闻妹妹当垆卖酒,速速赶回临邛。自从文君出走后,他也想通了,去长安捐了小官,凭着多年经商练就的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仕途路上如鱼得水,短短几个月就一次次升迁,如今已经有了近身天子汉武帝的机会,听闻武帝素来喜欢司马相如的辞赋,正想着找个机会求了武帝重新启用相如,只要相如做了官,爹爹一定会认了这门亲事。不料这两个人竟然自己回了临邛,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广武可能不理解,对于文人而言,这样的日子未必是不快乐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谁能醒,滴酒未干,岁月荏苒。自古以来,文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归隐情结,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抛弃了浮名,闲看太阳升起,观花儿绽放,和自己心爱之人过着与世无争,神仙般的生活。

    一眼看见那日夜半离家的文君妹妹在柜台后面忙来忙去,泪水顿时弥漫了双眼,无限地怜惜起来。又见到司马相如不停地帮妹妹擦汗,知道二人已经情深入骨,视万事万物于无形了,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

    卓广武知道劝他们是没用了,何况这件事他们本没有错误,是爹爹不准他们回家,只要爹爹接纳了他们,一切就都好办了,真是苦了妹妹了,从小到大哪里做过这样的活啊,就是嫁到了李家,虽说李家的人冷嘲热讽,但物质条件只怕比这里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回到了家中,直奔卓王孙的房间。

    由于长期以来的气愤,思念,悔恨,交织在一起,卓王孙仿佛苍老了许多,比他离家时瘦了一大圈,头上的白发也越来越多,内心显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广武的姑妈沈老夫人更是老泪纵横,不断地埋怨着卓王孙:“到现在你都不肯原谅她们,你听听大街上都是怎么议论我们的,你不是没有钱,想当年对李府挥金如土,如今文君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你怎么忍心让亲生女儿抛头露面呢!”

    广武深知爹爹的喜好,急忙把从长安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卓王孙。卓王孙深知文君的日子过得不好,他们二人一起去了临邛,相如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

    卓王孙听到这里叹了一声:“文君你为何不向兄弟们借贷?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

    听到这里,广武说道:“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

    “我就是看不上这个家贫的女婿?”卓王孙不满地说。

    “爹爹你有所不知,当今可是武帝在位,武帝向来喜好辞赋,昔日司马相公梁孝王府时,曾作《子虚赋》,武帝看后,欢喜地不得了,常常拿来吟咏,只是相如离开长安后行踪不定,武帝没有找到他。我都想禀报司马相公是我的妹夫,可是又顾虑到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加上您老一直想拆散他们,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来。”

    卓王孙听儿子这么说,眼睛里顿时放出了光芒,文君离开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神采飞扬。天子都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看来入仕为官指日可待了,我竟然老眼昏花,差一点又葬送了女儿的幸福。

    卓王孙叫卓广武择个良辰吉日,挑选一百童仆,准备一箱箱的嫁妆。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沈老夫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心里乐开了花,晚饭都多吃了许多。

    这就是有名的“文君夜奔”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民间广为流传,后世小说、戏曲也曾以此作为题材。比如,《古今杂剧》就有《卓女当垆》一剧。文君的行为无疑是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勇敢挑战,而卓王孙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最终不得不对女儿做出让步和妥协,这也显示了封建礼教的脆弱性和虚伪性。

    那一日的天格外的蓝,风格外的柔,那个略带胭脂色的女子眼眸如水,在就旗招展的画楼外静静地伫立,绿衣罗裙,纤手香凝,依旧当时似花面。长剑斜缀着白衣,那个打水的人映着朝霞,脸庞依旧是那个宠辱不惊的模样,把一担担的露水挑了回来。

    生命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谁都会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微风吹起倾国倾城的发丝,水声响起,后院里传来阵阵酒香,在整个屋子里弥漫开来,惹的人深深沉醉。

    功名几时休,利禄何足惜,万里江山不换,三千弱水,我只要这如花美眷,只要这倾国倾城的容颜,只要这回眸一笑的温暖,只要这清风微摇,只要这酒香弥漫,只要这一醉千秋。

    白云悠悠飘过,酒香透着春暖,卓广武带着童仆和嫁妆,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酒馆。文君的眼眸停留在卓府的方向,仿佛那许多的心事,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父亲终于接纳他了。走过了山重水复,惯看了秋月春风,人生就是这样,从起点到终点又回归到起点,从平静到喧嚣又回归到平静。再回来的时候已没有曾经的那般热闹,忘记了来自尘世的苦难,忘记了悲喜无常的人生,凡是自有定数,我们能做的只有安宁。

    人已扶醉,月已依墙。卓府内,想雾缭绕的轩窗,绿绮弹奏的沧桑,那些回忆在夜幕下缓缓被掀开。

    觥筹交错间,卓王孙不断地夸耀相如的文采,这样的人才埋没了真是国之憾事,隐隐透漏去要相如求取功名的意愿。文君凝眸,回望,对着镜中容颜的沧桑,只得把清泪偷藏,人生百年,不过弹指间,就连和他守在一起都成了遥远的梦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