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附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007还是闵希豪生男爵

    --解析万斯白

    萨苏

    康狄是我的朋友中极有活力的一个,这个不知疲倦的家伙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些新的成果。不久前,他寄来了最新的一部译稿,赫然是万斯白所著《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万斯白,中国籍意大利人,曾服务于多国特务机关,1938年因出版《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揭露日本在华谍报活动而名声大噪,也因此受到日本方面的忌恨,于1943年在马尼拉被日军杀害。

    按照此人的自述,其一生波澜壮阔:曾经当过墨西哥革命军的上尉,被意大利的黑手党追杀,替张作霖服务,帮日军情报处控制白俄,甚至出面和东北义勇军谈判。一言以蔽之,那个时代凡是他可能碰上的大事儿,他都碰上了,而且都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角色。

    这些恍若007的情节不免让人把万斯白先生与《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的闵希豪生男爵进行比较,怀疑他所记述的内容未免太过传奇了一些。

    拿到康狄这本新译稿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不免有同样的想法,您知道,一个意大利人,特别还是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人,他的话能信多少,这实在是一个问题。

    不过,当渐渐读下去,又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幸好译者是个对历史十分熟悉的人,能够把万斯白颇为随意的描述比较准确地翻译过来,使万斯白所描述的若干事实可以得到验证。例如,文中提到1923年万斯白曾因为侦查私贩军火遭到意大利政府的迫害,并被押上卡拉布里亚号军舰。如果翻看当时意大利海军的名册,会发现的确存在这艘军舰,而且它1923年正在中国水域执行任务。

    卡拉布里亚号军舰(R.N.Calabria),是一艘意大利于1897年建造的装甲巡洋舰,排水量2389吨,装备4门152毫米主炮,曾参加过八国联军攻打大沽口的战斗和镇压墨西哥革命。1923年的卡拉布里亚号已经是一艘老舰,第二年这艘军舰就退役了。

    这样吻合的细节,使万斯白这本书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了。

    事实上,在这部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历史的碎片在悄然闪光。收集这些碎片,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例如,在这本书中万斯白谈到自己曾经的雇主张作霖时,说到他遇刺时有一名日本军官也在车上,这个暗杀行动的知情者在即将到达爆炸地点时,以整理仪容为名预先藏在了最后一节车厢里。

    如果说万斯白在描述某些日本军官在那个时代的卑鄙时多少带些个人色彩,对这名日本军官的叙述,却和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毫无二致,可说十分真实。

    这名日本军官,名叫仪我诚也,也是一名高级特务,当时担任张作霖的私人顾问。仪我诚也,1909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1期步兵科,他的同期同学中最著名的是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1918年仪我进入日本陆军大学30期深造。历任第16师团司令部付,海参崴派遣军司令部付,关东军司令部哈尔滨特务机关兼管部付,参谋本部员等职务。1924年开始成为张作霖的顾问官。这位不忠于职守的顾问在张作霖遇刺前躲进了列车的厕所,虽被冲击波抛出,却未被炸死。“九一八事变”后,仪我调任关东军司令部山海关特务机关长,并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调入华北方面军军部,负责在平津建立伪组织--类似万斯白所描述的那些日本间谍最常从事的工作。

    在很长时间里,日本官方记载中一直声称仪我诚也1938年因患脑溢血在天津特务机关长任上病逝。然而,近来日本新披露的史料却透露出一个惊人的事实--仪我是在一次视察中被中国人毒杀的,但并没有掌握毒死这名日军少将的中国人身份。作为一名日本大特务,这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类似这样的历史碎片在书中俯拾皆是,比如和万斯白关系密切的义勇军司令官“C上校”,据历史学者李璜的推测确有其人,便是时任吉林救国军副司令官的东北抗日名将吴义成(司令官为王德林)。他在《“九一八事变”与东北义勇军》中写道:“王德林部突袭横道沟时还活捉了日本宪兵森木大佐及其以下二十多个军官,日本屡次以大兵来抢救,虽然使王部义勇军大受损失,但俘去藏着的森木大佐等总要不回来。到了民二十一年之冬,日本驻哈尔滨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被迫想出了换俘的方法,他逼迫着张作霖时代所聘用的意大利人范士白到穆棱地方,去与王德林部的另一副司令吴义成办交涉,用彼此对换重要战俘的办法,去把森木大佐等换了回来。当范士白到了义勇军中,吴义成很礼貌地请他去参观其队伍。他看见吴军士兵身着的是日本兵的军衣,使用的是日本军武器,士气旺盛,满不在乎,范士白立刻感到这个日本皇军是终于不敌他所称的大匪首的。”

    李璜提到的“范士白”,便是万斯白。C上校吴义成是吉林省敦化人,曾在东北军中担任营长,他所属的吉林抗日救国军曾多次重创日军,并试图反攻哈尔滨等重镇。

    吴义成本人在1940年率部分人员退入苏联,但这支部队衍生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五军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吉东地区的抗日部队主力。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我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万斯白提到自己一次遇刺后,中方报纸刊登的新闻--“哈尔滨一月十二日特讯:本埠放映无声影片之大西洋大戏院股东兼总经理万斯白,上月被人行刺案,同谋印人名婆新者,业已捕获……”

    令人觉得有意思的是这座“大西洋大戏院”在哈尔滨文化史上颇为重要。它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大西洋电影院”,位于沙曼街,即今天的哈尔滨霞曼街,是这座城市最早的电影院之一。霞曼街是当时俄国侨民聚居地,1924年开始有大量中国居民入住,成为哈尔滨仅次于中央大道的文化中心。万斯白拥有的这座电影院当时放映大量欧美电影,很受欢迎,算是为哈尔滨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且可见万斯白在间谍活动以外,经商也是很有才能的。

    不过,这报纸上另一段描述就有些令人莞尔了--“……万斯白在华有年,与沈阳特务机关原有特殊关系,彼对于特务工作,功绩至巨,处置共产党活动及偷运军火方面尤具成绩……”

    原因吗,也很简单,因为霞曼街就是当时共产党在哈尔滨活动的据点,就在离大西洋电影院不远处,有一个哈尔滨青年学院,就是东北早期共产党人陈为人和李震瀛在哈尔滨创立最早的机关之一。万斯白在这边放电影,共产党在那边印传单,双方各忙各的,互不干扰,说这位意大利间谍“处置共产党活动及偷运军火方面尤具成绩”,多少有点儿滑稽。

    读这本书,便是捡拾这种碎片的过程,看着历史在万斯白的笔下带出点点印证,有心人便难免时而为之切齿,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了。

    (本文作者系著名旅日军事作家,曾任《环球时报》驻日本

    特派记者,出版有《国破山河在》、《与鬼为邻》等作品。

    现为季我努学社顾问)

    2.英勇的抗战劲旅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中的东北义勇军

    余戈

    1939年国光印书馆初版、万斯白所著《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经季我努学社康狄先生补译,即将再版。该书作者A.万斯白(AmletoVesp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浪迹远东的意大利人,曾被协约国联军情报机关招募为间谍,1920年9月又被东三省督办张作霖秘密留用,并改中国国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以威胁其家室人身安全相逼,令其再为日本情报机构效力。后不堪日方驱使,于1936年9月逃出魔窟,次年在上海写出此书,向世界揭露日本在“满洲国”的罪恶。作者的经历如此特殊,此书的史料价值自不待言,与其同时代在中国的英国记者H.J.田伯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等人,在此书初版时予以了高度评价,说是一部独一无二的“秘史”毫不为过。

    1932年2月15日,经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介绍,万斯白在日本驻满洲情报处一位神秘的处长单线控制下工作,驻点于哈尔滨市,以5名白俄退伍军官和雇用当地土匪王庆吉部为基干队伍。其活动主要是帮助日本掠夺资财为殖民统治“付账”,书中以主要篇幅记述了日军在控制专营、输入妓女、开设赌场、贩售毒品、绑票勒索、霸占土地等方面的恶劣罪行,同时,也写到一些日军以武力镇压我义勇军反抗的细节。笔者更为感兴趣的是后者,因为它披露了不少公众知之不深的史实,也使得一些传闻得到验证。

    众所周知,东北的抗日武装先后有义勇军和东北抗联。对于义勇军的作为以往评价不是很高,一般认为除初期马占山的江桥抗战,其他均为力度很弱的民众自发式抵抗。但从万斯白的记述来看,义勇军中也颇有很能打的武装,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此外,万斯白还以确凿的案例揭露日军为维护“皇军颜面”而对失败战事予以掩饰的做法。这就印证了长期以来公众对于日本战史中战损数字“缩水”问题的争议,看来日军自侵略中国之初这一做法即成为惯例。

    万斯白在书中称这支义勇军的领导人为“C上校”。因此书初版于1939年,其时C上校的义勇军仍在东北坚持抗日,用代号大概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在C上校手下有一位前俄国退役军官S,S与万斯白曾同在张作霖东北军的情报组织中效力,是万的手下。基于对日本人的愤恨,万斯白在为日本情报处工作的同时,暗中也利用此前一名扮作乞丐的手下,传递情报给C上校的义勇军。

    据万斯白记述,1932年4月12日下午5时30分,在黑龙江穆棱以西100里横道河子,一列日本军车被炸毁,伤亡数百人。“192具尸体躺在河岸边;除了死亡者外,还有374名受伤者,其中包括两个火车司机,分别是俄国人和波兰人。伤者中有60人是重伤员。”万斯白暗示,炸火车的50磅炸药是自己手下一名白俄助手的,本来是奉上司之命用来爆破苏俄运往海参崴满载大豆的列车,但自己暗中将消息透露了出去,义勇军杀死了那个白俄助手劫走了炸药。

    基于万斯白暗中传出的情报,4月23日晚11时,C上校领导的义勇军又袭击了横道河子日军驻地。在这次袭击中,日军又死亡143人,包括14个俄籍帮凶;被俘127人,其中包括自齐齐哈尔前来调查火车爆炸事件的一名日军宪兵大佐。

    爆炸火车事件发生时,万斯白受情报处长之命赴现场进行处置;义勇军袭击横道河子日军驻地时,万斯白就待在不远处车站的车厢里,因此对情况掌握比较准确。另据其记述,当电报通讯恢复后,他还获悉另一支义勇军于同时袭击了驻扎在距哈尔滨100公里的一处日军。日军被迫撤退,最后检查人数发现死了134人,被掳走86人。

    5月2日,万斯白回到哈尔滨的第二天,看到日军方面以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的名义,对在横道河子所发生的事件发表了如下“官报”:

    “4月12日下午5时30分在横道河子附近,苏维埃人炸毁了一列开往穆棱的火车,死者3人,伤者10人。暴徒已被逮捕,并经证实,这是共产党犯下的罪行。23日晚11时,一队4000人以上的悍匪又袭击了在横道河子的日军支队。我方与土匪激烈交战,最终赶走土匪,毙敌367人,俘虏211人,缴获大量的枪械和军火。我方有4名士兵被杀,11人受伤。”

    日方官报中的死伤数字,竟与实际情况相差了上百倍!

    事后不久,前述袭击哈尔滨附近日军的那支义勇军方面提出交换俘虏,派了一名头领来到日军充当人质。日方同意了。万斯白接受其上司情报处长的命令,在这名首领的随从引导下前往处理交换俘虏的事,进入义勇军营地充当日军方面的人质,以保证交换顺利进行。当时义勇军表示愿以所俘的2名日本军官和34名士兵,换回己方被俘的27名弟兄。

    对此,万斯白记述:

    “他们(日本人)坚信自己是优等民族,是神明的民族,其他的民族和他们比较起来都是低等民族。在任何与其他民族的交战中,他们都不会承认失败或受挫,即便死了很多人,他们也会隐瞒死亡的真正人数。有了这样的信条,他们便自信是神圣的民族,而掩盖事实的真相了。”

    “日本军人做报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竭力宣扬日本军队及士兵的勇敢和无敌。为达此目的,他们是不怕抹杀事实的,不管那有多夸张……在一切说到与敌人交战的官报中,一定是要加入一些一名武士杀死二千敌人的神话,这种连没有头脑的木偶都会发笑的夸大其词,日本人竟会认真地相信。在他们的这种大言不惭中,我看到了日本真实的民族精神。

    “在我为满洲日军工作的四年半中,我从未见过一份报告是说日军与土匪或义勇军交战中他们曾被打败。日本人从来不承认他们会吃败仗,也从来不承认他们遭到重创。一旦他们打了几场小胜仗,他们的宣传工具就拼命地夸大宣传。假使有人把日军司令部的报告集合起来,这就是一本最可笑的笑话全集。”

    万斯白又举了此后不久发生的一个战例,揭露日军这一做法。据驻哈尔滨日军第2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发给报馆的官报:

    “1932年5月18日,一队1200名日军在松浦镇(据哈尔滨数公里的一个乡村)和一股悍匪遭遇,敌方有8000人以上,全部配备着苏联的来复枪和机关枪,来势汹汹。整个战斗过程异常激烈,其间经过着多次肉搏,幸赖我军无上的勇敢,最后终于把土匪击退。我军在清理战场时统计,敌军遗弃尸体1214具,伤者763人;我方的损失是死者14人,伤者31人。”

    对此,万斯白揭露道:“但我是清楚真相的,如果我把真相说出来,上面的‘神话’应该改成如下的叙述:‘在松浦镇,一队有3500人以上的日军遭到大队义勇军的攻击。不敌义勇军的日军被迫向松花江后退,在江边的一个渔村中驻扎,等候着黑夜的到来。他们在黑暗的掩护下乘渔船渡河,经义勇军猛烈的炮火扫射之后,3500余人的日军只有1676人到达彼岸,其中有许多还是受了伤的。河面上漂满了日本兵的尸体,其惨状让人不忍直视。6天以后,当日本援兵占领松浦镇时,他们在渔村和松花江之间,找到了907具日军的尸体,每个日本兵都是赤条条的,他们的衣服都被‘盗匪’剥去了。在以后的15天中,又在江中捞上了531具尸体,指挥这支队伍的日军大佐的尸体也在其中。5月27日,哈尔滨的日军司令官接到一封义勇军首领的信,在信中首领说他们俘虏了382个日本兵和11个军官。他提议来一次俘虏的交换。”

    这次,日方官报对日军的死伤数字仍“缩水”了十余倍。

    在处理完前述换俘事件不久,万斯白的上司再次让他去穆棱与一支义勇军交涉,营救被俘的百余名日军,并说已经为此谈判两个多月而无果。万斯白到达后发现,这是所熟识的C上校的义勇军所为,所要营救者就是在横道河子被俘虏的那批日军。

    万斯白为在义勇军营地看到大量日军军品而惊奇。C上校向万斯白释疑说:“你不用惊奇,你在这里所见到的东西,无线电机、家具、壶、食物,都是从日本人那里夺来的。我的大部分士兵穿的衣服,我们所用的步枪、机关枪、手榴弹、马匹,也都是日本的。我们有两门大炮,但是我们没有炮弹。我们还有很多马匹,这些也都是从日本人那边抢过来的。我们现在缺一架飞机,虽然我们曾经用两门日本高射炮打落过5架飞机,但它们都损毁得毫无用处了。”

    “义勇军里有6个富家子弟,有30个人曾经做过官吏,我们的队伍里还有商人、学生、职员等,很多都是受过教育的聪明人。但现在日本人却称我们为‘愚蠢的盗匪’,真是可笑!你见过跑到别人的国家大肆侵略,却把反抗者诬蔑为‘盗匪’的吗?日本人真是我见过的最不要脸、最无耻的民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祖国的自由而战。我们中国人不抢别人的东西。我们袭击日本人是在打击侵略者,因为他们跑到我们的国家来。这是我们的国家。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侵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现在的抗争就是为了中国的自由而战。跑到别人的国家烧杀抢掠却污蔑别人为‘盗匪’,真是岂有此理!你应该发现了,我们和村子里的老百姓关系很好。因为他们知道我们是为国家而战的战士,我们战斗是为了东北的自由,要将东北从侵略者的魔掌下解放出来。我们不断地袭击日本人,我们袭击他们的火车、铁路、军营。日本人虽然竭力掩饰他们的损失,但我要告诉你,义勇军每天都在以一切手段袭扰他们,而且我们要毁坏什么,是很少会失败的。我们会继续这么做下去,直到他们离开为止。你也看到了,日本人不敢到这里的铁道沿线来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袭击让他们害怕了,所以我的手下才能这样来去自由。”

    万斯白与C上校及其部下经过长时间的商议之后,义勇军同意先把50个日本人送到离此地有两天路程的一个火车站。在日军把被俘的100名义勇军释放回来之后,再释放其余50个日本人。因为每一队俘虏都要从不同的路线送到不同的车站去,经过长达19天时间,此次交换俘虏才告结束。

    此外,万斯白在书中还披露了未曾直接亲历的其他几次较大的战事:

    1934年2月1日,日军第7旅团长服部少将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他的部队已遭到义勇军10次攻击,损失了500人。万斯白认为服部旅团长上报的,肯定是他的上级可以接受的打了折扣的数字,事实上第7旅团在这些战斗中遭到了重创。

    在万斯白手下为日本效力的是著名匪首王庆吉,绰号老“影”。据万斯白记述,日本最初利诱招募他们时,说主要是对付俄国人和朝鲜人,他们接受了,但后来执行的任务却多是残害中国的同胞。

    当时,老“影”奉命亲率50人在哈尔滨专门绑架有钱的中国人,勒索数额巨大的赎金。他其余的部下又分成两队:一队专门在中东路东段袭击苏俄火车,以阻止俄国货物从海参崴出口;另一队散布在吉林北部,威逼当地农民放弃他们肥腴的土地,让日本移民--即“满洲开拓团”居住。

    但在1934年3月上旬,老“影”所部遭到了一次重大打击。当时,他们奉命赶走土龙山的农民,没有想到的是,由大地主谢文东组织农民成立的土龙山义勇军在等候他们。农民们虽然没有精良的武器,但凭着保卫家园土地的决心,与土匪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老“影”所部100多人被打死,大伤元气。

    而后,驻扎在哈尔滨附近依兰县的日军第63联队,奉命向土龙山义勇军发起进攻。义勇军英勇无比,竟将进攻的日军全部歼灭,并击毙了联队长饭朝吾大佐。一月以后,日军又动用了10架军用飞机,对土龙山轰炸了两天两夜。在如此强大的进攻下,义勇军伤亡惨重,日军最终占领了土龙山,紧随其后的“开拓团”才得以进驻。

    1935年,323名义勇军在距齐齐哈尔100里的一个小村庄,被2000多名日军包围。该部义勇军死守了3天,顽强地抵抗。日本飞机向村庄里投弹100多枚,将大多数居民炸死。当弹药全部用尽之际,60名义勇军伤员带着刺刀、佩刀和手榴弹,于半夜里爬进日军兵营偷袭。最后,义勇军全部牺牲,共杀死日本兵157名,杀伤200人以上。

    破袭日军铁路,是义勇军经常实施的战斗。日方在一份报告中记述:“1935年,满洲共有73次毁坏国际火车事件,131次武装袭击火车事件,74次焚毁车站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有340名日本雇员被杀,650人受伤,451人被掳。”

    1936年6月16日,基于对日军的不满,万斯白手下的老“影”所部终于揭竿而起,他们拦截了一列火车,杀死了21名日本兵和2名日本军官,劫走了哈尔滨“满洲银行”的30万元现金。这股曾经为虎作伥的土匪以这一义举宣布脱离日本人的掌控,加入义勇军阵营。此时也在准备逃出日军魔窟的万斯白,对此大感欣慰。

    据万斯白记述,面对东北大地此起彼伏的反抗,当时其上司、日本满洲情报处长向其感叹道:“义勇军比盗匪更难对付,他们的武器、服装和食物都是极差的,但他们却坚持与日本人战斗,炸毁火车、破坏路基,不断地骚扰有日军驻扎的兵营。这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万斯白“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方面被日本人逼迫为日本人效劳,另一方面他也与众多的义勇军朋友保持联络,给义勇军传递出了很多机密的情报,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万斯白在1936年只身逃离东北后,日本人把他的妻儿扣为人质,也是万斯白的义勇军朋友劫持了一列车的日军,逼迫日本人将万斯白的妻儿释放作为交换,万斯白才得以一家团聚。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笔者在阅读书籍初稿的时候,多次被深深震撼,多次为日本的血腥暴行义愤填膺。我谨在此将本书中披露的东北义勇军的抗日事迹作一简单梳理。相信经过康狄、多国丽精心补充翻译和校对、注释的本书会成为揭露日本战争罪行的一部力作。

    (本文作者系著名军事作家,《军营文化天地》主编,《松山战役笔记》、《腾冲之围》作者,季我努学社顾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