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旅行者们又投入到温暖的阳光的怀抱。他们又看到了自东向西懒洋洋的星星。三个人向“白昼天体”欢呼着。很快,光线便将热量透过金属舱壁散发到弹舱内。舷窗玻璃又重现了以往的明亮。冰花魔术般的,迅速地融化了。为了节约,他们立刻熄了煤气灯。只有空气装置还要耗费一定量的煤气。
“啊!”尼切尔良多感慨道,“温暖的阳光真好!经过这一漫漫长夜,月球人会多么地企盼着太阳再一次升起啊!”
“是啊,”米歇尔·阿尔当一边回答,一边作着深呼吸,像是要把这阳光全部吸进来,“光与热,绽放出的生命之花。”
此时,炮弹的底部已不再与月表垂直,运行的轨道也变成了拉长的椭圆形。所以,如果现在地球处于“满月”期,巴比康和他的伙伴们便可以看见它。但在阳光的笼罩中,地球完全消失了。但是月球南半球的另一景色将他们的目光转移了过去,利用望远镜可以将距离拉近至四分之一法里。他们一直守在舷窗旁,寸步不离,记录下了这片奇异大陆的所有细节。
在南极不远处,多格费尔山和莱布尼兹山各自延伸成为两个高山群。多格费尔高山群从极点一直延伸至东半球南纬八十四度。而莱布尼兹山从极点沿着东部边缘一直伸展到南纬六十五度。
正如塞基神甫所说,在它们形态各异的山脊上,表面披着一层闪光的外衣。但是,巴比康比这位杰出的罗马天文学家更充满了自信,他能够辨认出这些光幕的性质。
“这是雪!”他大声说道。“雪?”尼切尔感到惊讶。“是的,尼切尔,这些雪的表面覆盖了一层很厚的冰。犹如一块块反光强烈的镜子。如果是冷却的火山熔岩反射的光就没有这么强烈。所以,月球上有水,有空气。尽管量少得超乎想像,但是它们的存在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是的,这个事实毋庸置疑。如果巴比康能够重返地球,这一重要事实就会在他的笔记中得到印证。
多格费尔山和莱布尼兹山位于一片狭小的平原中央,在它们的周围是连绵的环形山和环形壁。在环形山地区耸立着只有这两座山脉。相对而言,山势并不陡峭,只是它们的周围耸立着几座高峰,其中最高的一座海拔为七千六百三十米。
但是当炮弹可以俯瞰山脉全景时,所有的地势起伏都被耀眼的阳光遮住了。呈现在旅行者们眼前的依然是那自古不变的月球风光,色彩单调,没有阴影的浓暗,非黑即白,没有任何过渡,这是因为月球上光线不能扩散的缘故。但是,正是基于此奇特景观吸引着他们。他们好像乘着长风,在这个神秘的世界里遨游,看着山峰从他们的脚下一一飞过,他们的眼睛引领着他们时而窥探深不可测的月坑,时而滑下沟槽,时而攀登环壁,时而又去探测神秘的坑洞和峡谷。但是看不到任何植物的痕迹,也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迹象。只有地质层、火山熔岩和像一面面大镜子一样反射着太阳光的光滑的喷岩。整个世界萧条颓废,无一丝生机和活力,只有从山顶滚滚而下,坠入深渊的雪崩是运动着的,但却听不到任何崩塌的声音。
巴比康经过反复观察后发现,尽管月球边缘受力状况异于中心地区,但其地形却都大体相同。一样的环形聚合,一样的土壤断层。但是人们却认为这彼此的地质构造却是不一样的。在月球中央地区,处于可压延地区的月球外壳受到地球和月球双重引力的影响,这两种引力分别沿着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延长线,向相反的方向发生作用。相反,在月球的边缘地区,月球引力可以说是垂直于地球引力的。因此,条件不同的两种情况,产生的地形起伏的形状也会存在差异。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月球拥用着它自己的形成和构造准则。外力对它造不成影响。这就证明了阿拉戈那条著名的论断:月球地势起伏的形成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
无论如何,月亮世界的现状是毫无生机的死的世界,看不出来是否曾有生命活动的迹象。
然而米歇尔·阿尔当认为他发现了一堆废墟,并把它指给巴比康看。废墟差不多位于纬度八十度和经度三十度线交界的地方。这是一堆排列相当整齐的石块,恰好似一个巨大的堡垒,下面是一条长长的沟槽,这种沟槽本来是史前时期的河床。不远处,耸立着高达五千六百四十六米的雪特山,这座山与亚洲的高加索山高度大体一致。米歇尔·阿尔当坚持他的一贯看法,认为这就是一座堡垒。下面是坍塌。这儿是一个还完好无损的柱廊的拱顶。那边有两三根圆柱倒在底座旁。更远一点的地方是一系列支撑水架桥管道的拱腹。另外一处是一座架在深深的沟槽上的巨桥,桥墩已经损坏。这一切出自于米歇尔那迷离的眼睛和他的那架别出心裁的望远镜,所以对他的观察应持怀疑态度。然而,谁敢肯定,谁敢说这个可爱的“大男孩”不是真的看到了他的两个伙伴所不愿看到的呢?时间如此宝贵,不能花费在没有意义的问题上。所谓的月球城市,不管是有还是没有,都已经消失在远方。炮弹与月球相距愈来愈远,月表的细节都开始渐渐模糊。只有地势的起伏、火山、平原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见。
这时,月球最美的几座环形山中的一座出现在炮弹的左侧,这也是月球大陆上的又一大奇观。参照月球地图,巴比康很快就认出这就是牛顿山。
牛顿山位于南纬七十七度,东经十六度。它是一个环形火山,环壁高七千两百六十四米,如此高度不由得令人联想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
巴比康让他的两个同伴留心观察,环形山和平原垂直距离和火山口的深度相比相去甚远。这个大坑深不可测,形成了一个阴暗的深渊,阳光永远无法照射到它的底部。根据洪堡的观点,无论太阳还是地球的光芒对这里的绝对黑暗都无可奈何。那些神学家把它看做地狱的入口,并非全无道理。
“牛顿山是最有代表性的月球环形山,”巴比康说道,“地球上一座环形山也没有。这些环形山证明,月球是受强力作用加上冷却形成的,在月球深处热能的推动下,高地被推得更高,洼地被拉得更低,降到月表以下很低的地方。”
“对此我并不否认。”米歇尔·阿尔当答道。
过了牛顿山后没多久,炮弹又到了莫雷特环形山的上空。然后它沿着布兰卡纳斯山脉前行,将近晚上七点半,炮弹抵达了克拉维斯环形山。
这座环形山是月球上最显著的环形山之一,位于南纬五十八度,东经十五度,海拔七千零九十一米。旅行者们距离此山四百公里,借助望远镜能将距离减小到四公里,于是他们可以轻松地欣赏这座宏伟的环形山全景。
“与月球火山相比,地球上的火山就会与之相形见绌。”巴比康说道,“当人们测量维苏威火山和埃特那火山第一次喷发形成的古老的火山口时,发现它们仅宽六千米。在法国,康塔尔火山宽十公里。在锡兰,火山岛宽七十公里,但在地球上已算得上是最大的火山。在我们现在俯视的克拉维斯火山面前,这些数字算得了什么呢?”
“那克拉维斯火山有多宽呢?”尼切尔问道。“两百二十七公里,”巴比康答道,“这确是非同小可。但是还有很多宽达两百、一百五、一百公里的环形山!”
“啊!我的朋友们,”米歇尔叫道,“你们不忍尽情地想像一下,在这个宁静的星球上,当所有的火山口都发出响彻云霄的隆鸣声,同时喷射出滚滚的岩浆,石块像冰雹般四处飞溅,烟雾弥漫,火光冲天,会是怎样一番壮丽的景象啊!而现在,这里却是如此的凄凉!现在的月球,就剩下了一副干架子,就好像是爆竹、烟火、金蛇烟火、轮转烟火等等,礼花齐放,流光溢彩,可是转眼间就热血洒尽,留下一堆碎片。谁能说出这些灾难的原因,讲出理由并拿出证据呢?”
巴比康并没理会听米歇尔·阿尔当的讲话。他在仔细观察克拉维斯山的环形壁,它们是由厚几法里的辽阔山脉构成的。在巨大的火山口底部,分布着一百多个小型死火山,望上去好像一把漏勺,周围是高达五千米的峭壁。
克拉维斯山周遭平原一片枯寂。没有比这些山丘更窘相百出,也没有比这些火山的废墟更让人黯然伤神的了,月球上为什么到处都是布满石块的山峰和峭壁呢?就好像爆炸过一样。
炮弹一直在前进,眼前荒凉的景象却未发生一点变更。环形山、火山、崩塌的山脉连绵不断。没有平原,没有海洋。像是由无数个瑞士和挪威构成的。终于,在这片支离破碎的地区的最高处,出现了月球上最美丽的一座高山,那就是光彩夺目的蒂霍山,地球上的子子孙孙将永远沿用这位杰出的丹麦天文学家的名字。
在晴空万里的日子、满月之时观察月球,在其南半球上的亮丽的斑点是最引人注目的。米歇尔为了形容这座俊秀的山,搜肠刮肚地寻找恰当的比喻,绞尽了脑汁。在他看来,蒂霍山是炙热而明亮的火炉,是辐射的中心,是正在喷发着的火山口!是闪闪发光的车轮的轮毂,是一只用银色触手紧紧吸住月盘的海星,一只充满火焰的巨眼,是普路托头上的光环!它好似被造物主扔到天上的一颗星,毫无顾忌的撞碎在月球上。
蒂霍山俨然一个光线的中心,尽管地球居民距离月球有十万法里之遥,即使没有望远镜也可以一览它的全貌。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在离它仅有一百五十法里的观察者们看来,它的光线是如此的强烈!透过纯净的太空,它过度的光芒超过了人们的忍受力,所以巴比康和他的伙伴们不得不用煤气灯把望远镜的镜片照亮,重新调整一下光芒。随后,他们便静静地看着,欣赏着,不时地发出几声赞叹。他们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感受,全部倾注其中,就像是被真情所深深地感动,生命全都集中心脏一样。
同亚里斯塔克山和哥白尼山一样,蒂霍山也属于辐射类环形山。但它是最完整、最突出的一座,它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月球形成于强烈的火山运动。
蒂霍山位于南纬四十三度,东经十二度。中心是一个宽达八十七公里的火山口,呈椭圆形,四周是环形壁,东面和西面各高出平原五千米。它就像是很多座勃朗峰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排列开来,四周环绕着长发一般的辐射纹。
众多的小山峰聚焦在一起形成了这座独具特色的环形山脉,火山口的里面有许多赘生物繁衍着,但从来没有为它们拍过照片。事实上,只有当满月时,蒂霍山才如此绚丽多彩。但此时却没有了阴影,就不能通过透视法进行缩短,拍出来效果只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这真是让人气愤,因为这个地区地形如此奇特,只有通过照片才能准确地拍射复杂地形。这里全都是洞穴,环形山,山脊层层叠叠交错在一起。放眼望去,这块凸凹不平的土地遍布着无数火山。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当初从月球中心喷发出来的沸腾的岩浆现在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雏形。岩浆冷却凝结,月球最初在深成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地貌便是这样的被保留下来的。
三位旅行者与蒂霍山相距并不太远,但他们仍能看清一些主要的细节。一条条山脉从蒂霍山的环形壁开始,紧靠里面和外面的斜坡,层层叠起,形成了巨大的平台。西面比东面看起来要高三百到四百英尺。地球上任何精雕细刻的人类工程都无法与这天然的堡垒相媲美。如果一个城市被建在环形山底部,那是绝对不会被攻破的。
这里不但牢固,而且山峦起伏,无限风光!事实上,造物主没有使这个火山口一贫如洗。它地形特别,自成一系,形成一个独立的自我世界。旅行者们清楚地辨认出一些圆锥体、中央山丘,高低起伏的地势天造地设一般,仿佛在等待月球建筑家的到来。那儿可以建一座教堂,这儿建一个市场,在这个地方修建宫殿的地基,在那个地方可建一个城堡的平台。所有这些都依山而建,这座中央山峰高达一千五百英尺。如果在这儿重建罗马古城的话,面积会是原来的十倍!
“啊!”米歇尔·阿尔当看到此番景象啧啧的称赞道,“若是依山建城,将是何等的壮观啊!安静的城市,避风的港湾,没有尘世的一切灾难!那些愤世嫉俗的人、厌恶人类的人,所有讨厌社交生活的人,都可以安静地生活在这儿,不受任何干扰。”
“所有!那么这个城市怕是装不下!”巴比康简单地反驳一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