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严肃的问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此时,炮弹已经越过了蒂霍山的环形壁。巴比康和他的两个朋友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这座著名的环形山辐射出去的明亮条纹。

    这些辐射纹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地理现象能够创造出这样炽热的“长发”?这个问题又一次无可逃避地困扰在巴比康心头。

    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明亮条纹,两边高,中间低去,有的宽二十公里,还有的宽达五十公里。这些小光犹如白练般的条痕,有的一直延伸到蒂霍山三百法里以外的地方,特别是向东、东北和北面,看上去像是占据了半个南半球。其中一条一直延伸到了位于四十度经线的内昂德环形山。还有一条,在“甘露海”上勾勒出一道弧线后,然后向前,一直伸展到比利牛斯山脉,全长四百法里。还有几条向西伸展,在“云海”和“情绪海”上编织出一张闪光的网。

    无论是在平原上,还是在山岭上,无论地势的高低,都有这些光芒四射的条纹的身影,它们的成因是什么呢?所有这些条纹都来源于同一个中心——蒂霍火山口。仿佛它是条纹的源光地带。赫歇尔认为条纹能够发光是因为它们由古熔岩冷却凝结而成,但是他的说法并没有被人们接纳。另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些无法解释的线条是某种冰碛石,巨大冰川上面承载的石块,在蒂霍山形成时期被抛射出来而形成。

    巴比康讲完上述几种原因后,又逐个地将其否定,于是尼切尔问他道:“你怎么知道都不对呢?”

    “因为我们看到的线条都非常有规则,另外,如果形成于火山喷发,得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将它喷出那么远,这都无法解释。”

    “啊呀!”米歇尔·阿尔当恍然地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

    “真的?”巴比康问道。“当然,”米歇尔继续说道,“可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星状条纹,就好像一颗子弹或者一块石头撞到玻璃上的情形。”

    “好!”一个巴比康笑着反驳他道,“谁的手有如此的力量,扔出的石头会产生这么大的撞击?”

    “也可以不用手啊,”米歇尔依然显得从容镇定,他说道,“至于石头嘛,我们可以想像成一颗彗星。”

    “啊!彗星!”巴比康有些激动地说道,“总是彗星!我正直的米歇尔,你的解释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彗星是不可能的。产生折痕的撞击只能来自月球内部。月球外壳冷却后强烈收缩,便产生如此巨大的星状条纹。”

    “就算如你说的那样,就当月球得了‘胃病’。”米歇尔·阿尔当幽默地应声道。

    “而且这也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内史密斯的看法,”巴比康补充道,“我认为这足以解释这些环形山的辐射纹现象。”

    “这个内史密斯倒是够聪明的!”米歇尔答道。三位旅行者陶醉于这光辉灿烂的蒂霍山,如此美景让人百看不厌。在太阳和月亮的双重照射下,他们的弹舱光芒四射,俨然一颗微小的恒星。他们三个从彻骨的寒冷骤然过渡到酷热,大自然是要训练他们当一名月球人吧。

    成为月球人!这个想法又把他们带回到月球的可居住性的问题上。经过如此长时间的观察,三位旅行者找到答案了吗?他们能够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吗?米歇尔·阿尔当让他的两个朋友就此发表意见,让他们坦白他们怎么想,到底月球上有没有人和动物。“我认为我们可以回答,”巴比康说道,“但是依我看,我们不应该以这种形式提问,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那你问吧!”米歇尔说道。“好的,”巴比康继续说道,“双重的问题需要双重的答案。月球可居住吗?月球上曾有生命活动吗?”“好,那我们就先来探讨一下月球的可居住性问题。”

    尼切尔答道。“说真的,我对比一无所知。”米歇尔说道。“我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巴比康说道,“从月球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气层稀薄,大部分海洋干涸,罕见水源,植物的生存受到限制,冷热过渡过于迅速,长达三百五十四个小时的白天和黑夜,所以我觉得月球不适宜居住,也不利于动物的生存,缺乏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生存的条件。”

    “你说得对,”尼切尔答道,“但是月球适不适宜与我们结构不同的物种生存呢?”

    “这个问题就更不容易回答了。”巴比康说道,“让我先试试看,尼切尔,我先问问你,你说无论是哪一类结构的物种,生命都离不开‘运动’?”

    “毫无疑问。”尼切尔答道。“那么,我尊敬的伙伴,我的回答将是:我们在最多五百米的高空观察月球大陆,却没发现月表有任何无能运动着的物体。无论何种‘人类’,都会去占有,会留下各种标各种标志诸如建筑,哪怕是废墟。然而,我们看到了什么?到处都是大自然的自我作用,没有丝毫人类的迹象。倘若月球上存在某种动物的话,或许它们会栖身于我们无法看到的深不可测的洞穴里。但我不这么认为,果真如此,它们总会在稀薄的大气层笼罩的平原留下走过的痕迹。但是我们却从未在哪儿见过它们的踪迹。只有一种情况,月球上存在一种从不运动的生物。”

    “那还不如说是没有生命的生物。”米歇尔说道。

    “的确,”巴比康答道,“这还有什么意义啊。”

    “那结论就出来了。”米歇尔说道。“是的。”尼切尔回答说。“那么,”米歇尔·阿尔当继续说道,“科学委员会在大炮俱乐部的炮弹中举行会议,在对于新近所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论证后,对于月球目前的可居住性问题一致通过,现在结论如下:不,月球不适宜人类居住。”

    巴比康主席将12月6日的这场会议做了记录,并记下了会议的结论。

    “现在,”尼切尔说道,“我们来讨论一下个问题,同时也是第一个问题的必要补充。我向尊敬的委员会提问:如果月球现在没有生命存在,那么曾经有过吗?”

    “请巴比康先生发言。”米歇尔·阿尔当说道。“我的朋友们,”巴比康答道,“对于月球上以前是否曾经有生命诞生,早在我们动身之前,我就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而我们亲自进行的观测正好证明了我的观点。我认为,甚至可以肯定,月球上曾经居住过和我们结构相似的人类,而且也出现过和地球动力有着同样的身体和生命结构的生物,但是它们已经消失了,像恐龙一样的灭绝了!”

    “这么说月球的生命史比地球还古老?”米歇尔问道。

    “不,”巴比康肯定地答道,“只是一个老得更快的世界,它的形成和衰退的速度都比地球快。月球内部的组织力量比地球强得多。月球现在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地表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月球和地球最初呈气态,在几种不同力量的作用下,由气态变为液态,然后变为固态。但当地球还处于气态或液态的时候,月球已经受到冷却作用而凝固了,成为适宜居住的星球。”

    “有道理。”尼切尔说道。“那时,”巴比康接着说,“月球周围有大气层环绕。大气层能够吸收水分,防止水分蒸发。在空气、水、光和来自太阳和月球内部热量的共同作用下,早期植物在这块大陆上扎下了根,可以断言,生命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因为自然界不会白白的耗费力气,酝酿了一个如此美妙的世界,怎会没有生命出现呢。”

    “但是,”尼切尔答道,“月球运转所导致的很多因素都不利于动植物生长。比如说长达三百五十四个小时的白天和黑夜。”

    “在地球的两极,”米歇尔说道,“昼夜长达六个月。”

    “这个论据说明不了什么,地球两极又不存在生命。”

    “请注意,我的朋友们,”巴比康又说道,“虽然现在,月球漫长的白天和黑夜所产生的温差让机体无法承受,但是过去的月球与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大气层是月球流动的外衣。蒸汽以云的形态储存在大气里。这层天然的外衣削弱了阳光的炙热,阻挡住黑夜热量的散失。光跟热一样可以在空气里传播。所以,几种影响保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而现在,大气层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平衡也就没有了。我再往下讲,你们一定会更惊讶……”

    “接着说吧。”米歇尔·阿尔当催促道。

    “我想在那个时候,也就是月球上有生命存在时,白天和黑夜没有三百五十四个小时。”

    “何以见得?”尼切尔惊讶地问道。“因为很有可能,那个时候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时间并不相等,只有在两者相等的时候,月球上才会出现连续十五天接受阳光的照射。”

    “我同意,但如何知道月球现在自转和公转的时间相等,而在那时却不是这样呢?”尼切尔问道。

    “因为相不相等取决于地球的引力。刚才说过,那时地球还处于液体状态中,谁敢说它的引力就大到足以改变月球的运转呢?”

    “总之,”尼切尔说道,“怎么能说月球一直都是地球的卫星呢?”

    “谁又能说月球不是在地球出现以前就早已存在了呢?”米歇尔·阿尔当大声说道。当思绪像脱缰的野马在广阔无边的旷野里任意驰骋的时候,巴比康趁机拉住了缰绳。他说道:“破解难题需要洞察力和思辨力。我们不能陷在里面。我们只是假设地球最初的引力还不够大,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时间就不相等,那么月球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跟地球一样。况且,就算不是这样,生命的存在的可能性也同样存在。”

    “那月球上的人类已经成为了历史吗?”米歇尔·阿尔当问道。

    “是的,”巴比康答道,“大概在生存几千个世纪以后,人类逐渐地消失了。慢慢地,大气层越来越稀薄,月球变得不再适宜居住,在冷却作用的影响下,地球将来也会难脱此厄运。”

    “冷却作用?”

    “是的,”巴比康答道,“随着内部火焰渐渐熄灭,炽热物质渐渐集中,月球的外壳逐渐变冷。慢慢地,这种变化的后果就显示是:动物种类灭绝了,植物也灭绝了。很快,地球引力吸收了月球大气,大气层愈发稀薄。没有了可呼吸的气体,水分也被蒸发掉了。自然生命从此在月球上销声匿迹。它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机的世界,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

    “你认为地球有朝一日也会有着与之同样的命运?”

    “很有可能。”

    “什么时候?”

    “当地壳的冷却使得地球上的人类无法再呆下去的时候。”

    “人们已经计算出我们可怜的星球何时将开始变冷了吗?”

    “是的。”

    “你知道结果吗?”

    “当然知道。”

    “不妨说说看,讨厌的科学家,你真让人心急。”米歇尔·阿尔当大声说道。

    “好吧,我正直的米歇尔,”巴比康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每过一个世纪温度的降落值。据测算,四十万年之后,地球的平均温度会降至零度。”

    “四十万年!”米歇尔叫道,“啊!天啊!真的,我吓了一大跳。听你的口气,我还以为我们只有五万年的活头呢?”

    听到他们同伴的担忧,巴比康和尼切尔不禁笑了起来。随之尼切尔又重述着他们刚才讨论过的那个问题,以便得出一个结论。“月球曾有过生命存在吗?”他问道。经过一番分析,答案趋同,大家一致表示肯定。他们讨论的结果虽然在科学界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所依据的理论不能让人信服。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炮弹早已脱离了月球赤道,正以匀速远离月球。它在八百公里的高空飞过了威廉环形山和四十度纬线,然后越过了右侧位于三十度线上的皮塔屠斯山,并飞过了“云海”南端,正往北端飞去。在满月时顺着清晰的光线,他们隐约地看见几座环形山:布约山,几乎呈正方形、中央有一个火山口的普尔巴赫山,然后是阿尔扎切尔山,其中有一座内峰光芒四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它。

    最终,炮弹距月球越来越远,月球上的线条渐渐模糊,山脉消失在远方,月球这颗神奇,古老而又奇特的卫星,很快就会给他们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