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良:汉代兖州太守。字文淑,成都人。他不仅专研《春秋三传》,贯通五经,面且能够澡身浴德,在宦途上春风得意,曾官至梁州刺史,以历官有治著称。
寿宁:元代高僧,字无为,上海人。居静安寺,寺有名迹八处,因作《静安八咏》。并汇诸家之作,编著《静安八咏诗集》。
312.通
姓氏:通
祖宗:伏羲的后代
分类:以改姓为氏
姓氏起源:
通姓源于彻姓。秦汉时期,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的乡间有一个读书人,见多识广,相传是伏羲的后代,后来被帝王知道后则委以重任,让他担任丞相,并且封他为彻侯。他的子孙后代以彻为姓,成为彻氏。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因为要避武帝刘彻的讳,所以改姓为通,成为通姓的一个来源。
郡望:
河西郡:通氏望出河西郡。战国时期魏国置郡。相当于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的地区。
堂号:
直忠堂:后汉时期,巴肃因对待朝廷忠诚而闻名。他痛恨宦官败坏朝廷的风气,于是与窦武、陈蕃一起密谋株杀宦官。事情败露后,他被列入党锢。巴肃于是到县衙投案自首,县官佩服他的忠诚,于是要放弃官位和他一起逃亡。巴肃却对县官说:“做大臣的,有阴谋就不能隐瞒朝廷,有罪就不应该逃避刑法。”结果他被朝廷判为死罪,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称之为忠义之臣。
迁徙分布:
通姓的望族居住在西河(今山西省离石县)。河南省潢川县也有聚集性分布(以踅孜镇最为集中)。
历史名人:
通辨:元朝时期的高僧,雄县人。7岁时就拜礼真空为师,学习浮图法。皇庆初,万山和尚奉旨大做斋会,请通辩演法。忽然从法座放大光明,通辩圆寂了。当时白光四射,得到舍利子无数。
通琇:号玉琳。清朝时期的高僧。江苏江阴人,19岁的时候出家为僧,居住在武康报恩寺。顺治年间被召见过三次,让他来说法,并且赐号为大觉禅师。他在要求回到天目山以后,又被加封普济能仁国师。康熙年间圆寂。
313.边
姓氏:边
祖宗:子边
分类:以王父字为氏
姓氏起源:
(1)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名为边伯。
(2)出自子姓。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郡望:
(1)陈留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2)金城郡:汉元始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堂号:
腹笥堂:后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教了几百学生。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自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回答说:“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嘲笑他的学生羞愧得无地自容。后来边孝先官做到尚书令,最后当了陈国宰相。
迁徙分布:
边姓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
历史名人:
边韶:后汉凌仪人,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教了几百学生。他常常白天睡觉,学生私自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回答说:“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嘲笑他的学生羞愧地无地自容。桓帝时,边孝先官至尚书令,其著作有《诗颂碑铭书策》15卷。
边镐:南唐升州人,李景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诸将皆争功,镐独无一言。寻平湖南马氏,进武安军节度。镐御下无法,行师唯以活人为务,时称边菩萨。会有孙朗之乱,竟丧楚地,坐削官。后周师至,镐起为将,军溃被执。世宗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及割淮南请盟,乃归镐,景置而不用,后卒于金陵。
314.扈
姓氏:扈
祖宗:有扈
分类:以国为氏
姓氏起源:
据《风俗通》记载,夏朝有扈氏的后代,它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另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扈氏源于以姓,是夏时的诸侯,夏时为崇扈,秦时改为雩,国亡后子孙就以国为姓,称为扈氏。而根据《史记》记载,我国扈氏家族,是当年与夏启奋战的“有扈”后裔。有扈是当时的一个国家,位于今陕西省雩县的北部。他们被夏禹征服之后,就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并且入境随俗,逐渐“以国为氏”,便姓了扈。
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扈氏主要分布在今陕西西安东一带。
历史名人:
扈辄:赵国大将,受业于儒学,早年随廉颇、庞煖征战,素为赵国佞臣郭开所重用,接管魏国所割让的邺郡三城。赵王迁二年(公元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攻邺,扈辄出兵拒之,双方大战于东崮山,扈辄兵败。桓齮乘胜追逐,遂拔邺,连破九城,扈辄退保宜安,向赵国告急。不久桓齮攻克赵国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扈辄战死。
扈载:(919~954年),字仲熙,幽州安次人(今河北),著名五代后周文学家。少好学,以文章驰名。后周广顺初(951年)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为史馆编修,再迁监察御史。曾编次历代兴亡治乱之迹,撰写《运源赋》。又出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于寺壁。周世宗闻之,派太监前往抄录,览而称善,擢为水部郎中,知制诰,迁翰林学士。与堂兄扈蒙同掌诏诰,时称“二扈”。不久病卒。原著有集二十卷,已佚。
315.燕
姓氏:燕
祖宗:燕君
分类:以国为姓
姓氏起源:
燕姓源于姬姓,为黄帝后代。黄帝有后名弃,为周朝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郡望:
(1)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后置上谷郡,治所为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2)范阳郡:三国时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堂号: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迁徙分布:
燕姓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历史名人: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316.冀
姓氏:冀
祖宗:唐尧
分类:以国命姓
姓氏起源:
冀姓是以国命姓。相传唐尧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冀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冀姓。
郡望:
(1)西汉时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相当于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一带。
(2)唐代东北靺鞨族等建立渤海郡国,相当于今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堂号: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时冀绮任户部主事,后来又任应天府府尹,后改为京兆尹。为官期间,他都先到民间了解情况,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迁徙分布:
冀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
历史名人:
冀如锡:清代刑部主事。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间升为监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谏多切中时弊闻名。他殚心研究理学,以躬行实践为务。晚年尤爱钻研《周易》,学以致用,持己接物。通过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这是我国古代具有哲学思想的占卜术。
冀俊:北周骠骑大将军。为人沉着谨慎,善隶书,特工模写。当时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书法,写成敕书,与真无异。历任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清正廉洁,所历颇有政绩。
317.郏
姓氏:郏
祖宗:郏张
分类:以封地为氏
姓氏起源:
郏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郑国有大夫叫张的,因为他的祖上受封于郏这个地方,于是他的后代便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世代居住在武陵郡。
郡望:
(1)荥阳郡:三国魏时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郑州地区。
(2)武陵郡:汉朝时置郡,治所在义陵,相当于今湖南省溆浦县南部。
堂号:
司农堂:宋代的郏侨。非常具有才气,他继承父亲完成了《水利书》的编撰。他的父亲开始是广东安抚机宜,向朝廷进献了《吴中水利论》,朝廷委任他为司农丞。后来皇帝听信了奸臣的话,罢了他的官,他回到家后按自己书中所写的方法兴修了水利农田,一年以后则获得了特大丰收。皇帝于是知道了他的方法是对的,于是恢复他的官职。
迁徙分布:
郏姓望族居住在今河南境内、武陵(今湖南省溆浦县南部)。
历史名人:
郏敖:春秋时楚国王孙,被嗣立为王。因为他季父的公子围掌管军事,所以方便对他下毒手。就在围出使郑国时,郏敖生病了,围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很快回到了楚国。公子围趁着入宫探望郏敖病情的机会,杀死了郏敖。并杀死了郏敖的儿子莫和平夏。在位四年的他被公子围夺取了王位,死后葬在郏,称为郏敖。
郏伦逵:清代时期著名画家,字兰坡,号“铁兰道人”,江苏长熟人。擅长画山水墨兰,名震一时。现存世的作品集有《白雪山房集》。
318.浦
姓氏:浦
祖宗:姜尚
分类:以封地为氏
姓氏起源: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自变稿》记载,浦姓是洪州人,以水为姓。而据《姓氏族谱笺释》记载,浦姓采出于浦山氏。晋的新吴侯浦钦渡过江南至豫,为东南浦氏始祖。浦氏发源于涂河流域,在古代,这条河不叫涂河,而叫涂水,浦氏家族的祖先,便由于居住在涂水之边,因而“以水为姓”。
郡望:
(1)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豫章郡:也称为南昌府、南昌郡。
堂号:
(1)京兆堂:以望立堂。
(2)豫章堂:以望立堂。
(3)广平堂:三国时期浦仁裕撰有著名的《广平记章》十五卷,族人因以为堂。
迁徙分布:
浦姓的望族居住在京兆(今陕西长安东)。
历史名人:
浦南金:明代唐府教授,字伯兼,嘉定人。嘉靖举人。博学多才,喜好古文,擢升国子助教。死后没有留下一点值钱的遗产。代表作有有《诗学正宗》。
浦霖:浙江嘉善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外授湖北安襄郧道。累迁福建巡抚,移湖南,复迁福建。
319.尚
姓氏:尚
祖宗:尚父
分类:以王父字为氏
姓氏起源:
尚姓源于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郡望:
上党郡:战国时韩国初置上党郡,秦灭韩后袭之。
堂号:
廉介堂:廉是清廉洁白,介是性格行为独特。元代尚野,志趣正大,文词典雅,事继母至孝。为国史馆编修,出为汝州判官,为人清廉洁白,性格行为不同于众。
迁徙分布:
尚氏主要分布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相当今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
历史名人:
尚可喜:清初辽东人。明朝末年为广鹿岛副将。明朝灭亡后,归服清朝,授总兵官。从征宣化、代州。顺治初从入关,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广东,封为“平南王”。
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擅长演艺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及少数民族妇女。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320.农
姓氏:农
祖宗:神农氏
分类:以王父字为氏
姓氏起源:
(1)农姓出自神农氏,为炎帝后裔。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人入朝为农正官,职掌农业生产和祈祷丰年等事务。他的后人便以农为氏。
(2)以官名为氏。远古负责管理农事的官称为农正官。任此官职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农”字为姓,称之为农氏。
郡望:
(1)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初置雁门郡,秦、汉因之。
(2)钦州:唐朝睿宗时设古称安州,有一千四百余年悠久的历史,当时治所在钦江(今广东钦县)。
堂号:
(1)雁门堂:以望立堂。
(2)钦州堂:以望立堂。
(3)稼穑堂:相传农氏是神农氏后裔,神农氏教民稼穑(种庄稼),该堂号由此而来。
迁徙分布:
农氏主要分布在雁门郡,相当于今山西省代县一带,该地有雁门关,是长城重镇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