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
(2)未知堂:重也的后代为纪念他而设。
(3)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堂号:
(1)平阳堂:以望立堂。
(2)渤海堂:以望立堂。
迁徙分布:
今吉林省长春市、梅河口市、四平市,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黑山县、大连市、葫芦岛市、抚顺市、凌源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景县、定兴县、衡水市、大城县、沧州市、保定市易县、唐山市、阜平县、廊坊市香河县、徐水县、秦皇岛市,天津市,山东省东明市、庆云县、青岛市即墨市、济南市、淄博市临淄区、日照市,北京市大兴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大同市、忻州市、太原市,四川省的绵阳市盐亭县、泸州市古蔺县、三台县、射洪县,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周口市、新乡市、濮阳市、平顶山市、社旗县、驻马店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哈尔滨市、肇东市,湖北省麻城市、枣阳县、武汉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阿荣旗,重庆市涪陵区、长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柳州市,甘肃省的宁县、庆阳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贵州省的大方县、遵义市道真县,江西省吉安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县等地,皆有勾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勾涛:字景山,宋代成都新繁人。崇宁二年进士第,调嘉州法掾、川陕铸钱司属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佑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佑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桑仲、郭守忠攻茶务箭窠砦,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檄佑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宣抚张浚奏涛知巴州,不赴。翰林侍读学士范仲荐,召见,论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日食,上言。八月,迁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阁门赐墩待班。九月,兼权中书舍人。
勾井疆:姓句井,名疆,字子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门人。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淇阳伯”。宋朝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滏阳侯”。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再封“先贤”。其后代去“句”字,改为井氏,在井氏族谱名人录中有记载。
375.敖
姓氏:敖
祖宗:太敖
分类:以祖名命姓
姓氏起源:
敖姓源于上古,是古帝颛顼老师太敖的后代。太敖,一做大敖。太敖的子孙便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
郡望:
(1)谯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相当于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治所在谯县。
(2)鲁郡:也称为鲁国、鲁国郡。今山东省。
堂号:
(1)谯国堂:以望立堂。
(2)鲁国堂:以望立堂
(3)寀庵堂:宋代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迁徙分布:
如今,敖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福建、四川、重庆、贵州、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台湾等地为多。今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富源县,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襄樊市,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绵阳市、铜梁县,江西省德兴县、新干县、新余县,重庆市,浙江省乐清市,福建省邵武市光泽县,湖南省邵阳市,陕西省汉阴县,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中旗等地,皆有敖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敖山:字静之。明朝时期莘县人。成化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后因疾病辞官还乡。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晚年时专心研究数学。其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敖家熊:字孟姜。浙江平湖人。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嘉兴被仇敌杀害。
376.融
姓氏:融
祖宗:高阳氏的后代
分类:以颛顼为姓
姓氏起源:
融姓起源于上古,是颛顼帝高阳氏后代。颛顼的后代有祝融氏,帝喾为部落首领时,祝融为五行神之一的火正,后尊为火神。祝融部族原居于中原,后迁江南,与少数民族杂居,其中有芈姓,后来建立楚国,祝融氏后人分为祝姓和融姓两支,故史称“祝、融二姓同宗。”
郡望:
(1)南康郡:晋代从庐陵郡分置南康郡。相当于今江西省南康、赣县一带地区。
(2)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3)融州:以融江起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一带,位于广西北部,今属柳州市所辖。
堂号:
(1)南康堂:以望立堂。
(2)高阳堂:以望立堂。
(3)融江堂:以望立堂。
(4)古皇堂:《白虎辟儒通义》中,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早于黄帝,故融姓又称“古皇”。
迁徙分布:
今北京市,河北省廊坊市,江西省南康县、赣县,湖南省会同县,河南省南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陕西省西安市等地,皆有融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暂无
377.冷
姓氏:冷
祖宗:泠伦
分类:泠氏所改
姓氏起源:
冷姓源于上古,以技为姓。为泠氏所改。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是我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让他制定音律,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根据凤凰的叫声进行矫正。据说,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律”,偶数音叫做“吕”。和起来便叫做律吕。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使他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这些完成以后,他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在奎方位的时,由泠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并赐他以名为姓,称为泠氏。泠又写做冷。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伶人”。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后来写错,误传为冷,成为冷氏。
郡望:
(1)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新蔡郡:古代吕国的地盘。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隋代改名为蔡州。在今河南省新蔡县。
(3)临安郡:古县名。秦代余杭县地。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堂号: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减了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迁徙分布:
今江西省武宁市、九江市,湖南省道县、益阳市、邵阳市新宁县、浏阳市、岳阳市,辽宁省大连市、阜新市、丹东市、岫岩县、胶南县、本溪市、鞍山市、沈阳市、旅顺市、庄河市、海城市、盖州市,山东省临清市、东明市、胶州市、烟台市招远县、潍坊市高密市、青岛市、龙口市、海阳县、荣成市、蓬莱市、长清县、嘉祥县、长岛县、平度县、苍山县、临沂市,江西省上高县、宜丰县、奉新县、修水县、高安县、苍山县、武宁县,河南省新乡市、光山县、周口市,商丘市,重庆市垫江县、江津县,贵州省黔西南、贞丰县,广东省,吉林省吉林市、长春市、通化市,河北省沧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安县、襄樊市谷城县、孝感市,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扬州市、盐城市阜宁县、丹徒市、苏州市、仪征市、宿迁市、淮安市,四川省的双流县、达县、泸州市、资州市,眉山市、安岳县、乐至县、遂宁市、成都市、广元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安庆市,贵州省凤冈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等地,皆有冷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冷世光:字宾王,宋朝时常熟人,绍兴进士,曾经担任过宁国、龙游等县知县。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很赏识他,经常委他以重任。后来曾担任监察御史、中侍御史。他为官清廉公正,为了正义,不惜得罪高官重权,当时的人称之为冷面御史。著有《奏议弹章》、《东堂类稿》等书。
冷谦:字启敬,道号龙阳子。明朝时期武林人。洪武初年,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元朝末年他以近百岁,在看过李将军作画后很感兴趣,于是学画。永乐年间出去远游,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378.訾
姓氏:訾
祖宗:祭伯
分类:为祭姓所改
姓氏起源:
(1)訾姓是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的,居住在此地的人家就将地名作为姓氏,形成訾姓的一支。
(2)訾姓为他姓所改。上古时期有訾娵部落,部落里的人以部落的名字为姓。
(3)訾姓是为祭姓所改。南北朝时期,居住在齐地的祭姓人认为祭姓不吉利,于是将祭姓改为訾姓。
(4)訾姓是以城名为姓。古代的纪国有城名为訾。后来这个城被齐国夺取,此城的人遂以訾为姓。
郡望:
(1)渤海郡:西汉时期设置。在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2)鲁郡:也称为鲁国、鲁国郡。今河南省。
堂号:
(1)渤海堂:以望立堂。
(2)鲁国堂:以望立堂。
(3)直博堂: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訾祏,是一个直而且博的人,就是说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范宣子想去打和大夫。于是找到訾祏请教。訾祏用自己的端正纠正了对方的狡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讲道理。结果范宣子采纳了他的建议,增加了给和大夫的田,两人重归于好。
迁徙分布:
今北京市,河南省禹州市、商水县、永城县、巩义县、桐柏县、温县、驻马店市、信阳市、鹿邑县、尉氏县、漯河市、洛阳市,江苏省宿迁市、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沛县,台湾省台北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城市,云南省昭通市,天津市红桥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济南市、阳谷县、日照市、高密县、章丘市、青岛市、枣庄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辽宁省大连市、沈阳市、鞍山市、朝阳市、阜新市,安徽省阜阳市、巢湖市、滁州市、蚌埠市、淮南市、淮北市濉溪县、砀山县,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威宁县,山西省吕梁地区,陕西省延安市、神木县、西安市户县、榆林市定边县,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蠡县、顺平县、秦皇岛市卢龙县,浙江省杭州市,黑龙江省伊春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等地,皆有訾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訾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他既正直,又有渊博的知识。有一次,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范宣子想去打和大夫。于是找到訾祏请教。訾祏用自己的端正的态度纠正了对方的狡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讲道理。结果范宣子采纳了他的建议,增加了给和大夫的田,两人重归于好。
訾顺:西汉人,成帝时,抓捕到谋反的尉氏人樊并而立功,因功被封为楼虚侯。
379.辛
姓氏:辛
祖宗:禹王的后代
分类:以地为氏
姓氏起源:
辛姓出自莘姓,又出自姒姓,是禹王的后代。禹王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封其支子于莘(今陕西合阳东南)建立莘国。居其地者,遂以地名取姓为莘氏,后因莘辛音相近,遂去草头为辛姓。
郡望:
(1)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一带。治所狄道,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
(2)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
堂号:
(1)陇西堂:以望立堂。
(2)雁门堂:以望立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