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与他人发生矛盾,当你受到他人的侮辱和侵犯时,激愤之情便会膨胀起来。愤怒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旦让它狂奔起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证实,人的大脑和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在紧张、抑郁和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容易生病的道理。因为人体防御系统的主力军——血液的白细胞,具有一种能够接受激素ACTH的受体。这种激素在人体紧张时可大量释放,与白细胞相结合,削弱了人体的免疫能力,当各种病原体向人体进攻时便得不到主力军的有力反击,因此,常发怒的人易生病。
还有一点同样重要,那就是愤怒会使你成功的人际关系毁于一旦。成功的人总是善于克服愤怒的人。
西汉时,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怒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不仅如此,当韩信功成名就、回乡报恩时,还到处寻找当年的“恶少”,对他表示感谢。这一千古流传的故事形象的诠释了不发脾气的首要条件——忍耐。所以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耐可以说是交际修养中的重要原则。
平等地对待别人,能有效地制止发脾气或少发脾气。下属办错了事,有些领导居高临下,大声训斥,似乎天经地义;儿女不听话时,有的父母常火冒三丈,轻则破口大骂,重则棍棒相加,似乎理所当然;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把桌子一拍,审讯似地训一通,甚至将其赶出教室,似乎合情合理……领导、父母、教师之所以在下级、子女、学生面前一触即发,是因为他们总觉得居人之上,殊不知,这样极力维护的尊严,反而更容易丧失。
(1)写信发泄法
你如果心事重重,觉得非要把自己的烦恼和不平之事倾诉一番,你可以给自己写封信,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吐在信中的字里行间,详细地诉说他人的误解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吐为快。
情感发泄完毕后,请把信烧毁,不要将它邮寄出去。写信使你得到了发泄,你会体会到一种巨大的轻松感。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发泄使你不再需要向他人倾吐了。有时需要写上两遍,甚至三遍才能将淤积在心中的烦恼发泄干净。一旦你一吐为快后,你会发现自己再也不想去考虑那些使你不愉快的事情,更不愿和他人谈起这件事了。
(2)转移法
试试转移法,你先要记住,在你生气或者完全失去理智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决定。对物不对人,对事不对人,也是息怒之道。有些人在自己要发脾气时,赶紧离开这个“典型环境”。想一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或者把自己关起来,闭目养神,在寂静中灭掉愤怒之火,“唯有知道什么是孤独的人才真正懂得息怒”。或者拼命地工作、活动,转移注意力;或者说几句笑话,让笑声淡化怒气,减轻情绪上的压力;或者伏案疾书,让愤怒之情化作诗文……
(3)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用理智战胜怒火
民族英雄林则徐,脾气暴躁,有几次差点因发脾气误了正事。他奉命到虎门禁烟前后,为了不因怒气误事,特意在自己的居室和“办公室”里贴上“制怒”的条幅。每当要发脾气时,一看到这两个大字,他便如同听到了无声的命令,也就慢慢心平气和、三思而后行了。这样用某种方式提醒自己,也不失为息怒的妙方。
日常生活中,当你被激怒时,千万不要轻易发火。谁要轻易地做了怒气的俘虏,谁的生活就会倾斜,谁就可能成为愚蠢与后悔的人。记住:怒上心头,一忍为高。
不压抑自己,但也别冲动
有人将人们那些一触而发的爆发性情绪比做是圈在牢笼中的猛虎,一旦放出去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所以那些办事水平高的人总是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让笼中猛虎温顺而服帖。
举例来说,如果你曾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却又允许自己越过界限,去大叫大嚷,去对人怒目相向,甚至做一些连你自己也要后悔的事情,这样一来,又有那样一个“你”被别人记住了,你好不容易赢得的积极印象就可毁于一旦。而每次出现诸如此类的爆发,你就得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它补偿回来。
假想你穿了一身刚买的时装在街上行走,忽然一辆汽车从你身边擦身而过,溅了你一身肮脏的积水,还险些把你撞倒,而司机却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这时你脸色发白,微微颤抖,额头冒汗,心跳加速,满脸怒容,你简直想把那家伙杀了。
如果你的想法比较宽容:“也许那个人没看见我,或者发生紧急事故要赶时间。”这里你的善意克制了怒气,起码你宽大的心胸联想到多种可能性,怒气也就无从爆发。亚里士多德说,人只应有适度的怒气。的确,愤怒是很容易失控的。富兰克林也说:“任何发怒都是有理由的,只是很少有教人信服的理由。”
平息怒气的常见方法是:独处以便让怒气冷却。此外,深呼吸或放松肌肉等方式也是很好的办法。可能是因为这可以使身体从愤怒的高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可从愤怒的原因转移开去。
但如果你在冷却期间不断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就达不到冷却效果。因为每一线思维都是一条导火线。转移注意力的根本意义就是让你暂停与愤怒有关的思考。多数转移注意力的活动都有助于平息怒火,诸如看电视电影、阅读等。但疯狂采购或大吃大喝则没什么效果,因为你在逛街或狂饮暴食时可能仍在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
有些人认为发泄怒气不失为处理愤怒的好方法。一般的说法就是“心理会爽快一点”。事实上这对平息怒火效果微乎其微(因为愤怒本身的特殊激昂感,发泄者可能会一时觉得爽快)。在某些情绪下发泄或许可能达到出气的效果。直接发泄在愤怒的对象身上,让你重新取回掌控权或觉得正义得以伸张,或是给予对方“适度的惩戒”,使其翻然醒悟而又不会对你施以报复。然而,怒火一发足以燎原,这些条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
发泄怒气是冷却怒火最糟糕的方式,发作时常会使情绪中枢火上浇油,结果只是更加愤怒,或使愤怒的情绪更加延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较建设性的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有人问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
学会制怒
有些人性子急,非常容易发火,搞得大家都不愿理他,他却感到莫名其妙。因此,不论你有多高的地位、多好的人际关系,都不能随便发火。要记住:多年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在一把怒火中烧得干干净净。
要学会制怒。被人误会了,不要大发其火,而要以平静的心态仔细回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发生误会的原因,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予以澄清。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被人误会确实是让人生气的事,但要努力平抑怒火。因怒而不能解释清楚,出了大乱,酿成悲剧往往追悔莫及。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兵败身死,刘备、张飞便怒不可遏,举大兵向东吴问罪。谁料想,未曾出师,张飞因为战袍之事,重责部属。范疆、张达两人由惧生恨,割了张飞的脑袋。刘备更是“悲”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阻,亲自统率大军征讨东吴,为两个义弟报仇,但报仇心切,筹划不当,刘备被东吴大将陆逊烧了个大败。刘备悲愤愧悔,病卧床榻,最终落个白帝托孤,身死灯灭。
而同是《三国演义》,司马懿则恰恰相反,“率华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魏蜀两军对阵五丈原,诸葛亮急欲速战,而司马懿则分析当时形势是蜀军劳师伐远,粮草必然不足,不宜速战。于是,即使诸葛亮用激将法,给他送来女人的衣服、首饰嘲弄他,他也置之不理,忍辱不攻,最终诸葛亮的激将法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制住怒火,能让你冷静地分析问题,查清原因,有效地解决问题,化解怨恨。
现代生活充满了复杂的争斗和各种利益纠葛,因为一些事就轻易发怒,怎么能成大事呢?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美国一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康农在初上任时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这位从伊利诺伊州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燕麦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讽刺他还没有挣脱农夫的气息。虽然这种嘲笑使他非常难堪,但也确有其事。这时康农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在口袋里装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燕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苗来。”
在这里,康农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就对方的话“顺水推舟”,作了绝妙的回答。这种做法不仅自身没有受到损失,反而使他从此闻名于全国,被人们恭敬地称为“伊利诺伊州最好的草屑议员”。
有的人在与人合作中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只要别人的言辞稍有不恭,不是大发雷霆就是极力辩解,其实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不仅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不易相处。采取虚心、随和的态度将使你与他人的合作更加愉快。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负面影响。
凡是允许其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迫使自己控制情绪。一个人受了嘲笑或轻蔑,不应该窘态毕露,无地自容。如果对方的嘲笑中确有其事,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这样对你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大有裨益;如果对方只是横加侮辱,且毫无事实根据,那么这些对你也是毫无损失的,你尽可置之不理,这样会愈发显现出你的人格。
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涵养、胸怀、毅力。历史上和现实中气度恢弘、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唯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大人有大量
性情急躁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兴奋,容易发怒,自我控制力差,动不动就发火,甚至不惜与人争斗。怎样同这种人相处呢?且听下边两则故事。
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范特霍夫提出碳原子新理论之后,遭到德国有机化学家哈曼·柯尔比的强烈反对。范特霍夫当众表示:“柯尔比老先生的宏论,从头到尾没有推翻我研究出来的铁一般的事实。”柯尔比听到此话,怒气冲天,不远千里赶到荷兰找范特霍夫辩论。当柯尔比怒气冲冲踏进范特霍夫的办公室时,范特霍夫热情地接待了他,冷静而谦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果使柯尔比消除了误解。两位科学家从此“化敌为友”,欣然携手合作。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应如何对待性情急躁者的“急躁”与粗暴。
(1)宽宏大量,一笑了之
遇上性情急躁的人冒犯了你时,你一定得保持头脑冷静,置之不理,或者瞪他一眼,或者一笑了之。这种“一笑了之”的笑,可以是泰然处之的微笑,可以是表示藐视的冷笑,也可以是略带讽刺的嘲笑……最好的是泰然处之的微笑,它不仅可以使自己摆脱尴尬的局面,而且还可以向对方泼冷水,使对方欲进不得,避免事态发展。
(2)暂时忍让,避开锋芒
当性情急躁者向你挑衅时,如果你自己也是个急躁的人,急躁碰上急躁,针尖对麦芒,很容易着火。你应当压住心头的火,暂时忍让,避开锋芒。待对方锋芒钝减时,再充分地、轻言细语地说服对方,也可讲事实摆道理消除对方的误会。
(3)开阔胸怀,宽宏大度
只要你有宽阔的胸怀,你就会对别人的态度不加计较,对自己的行为勇于承担责任,做到任劳任怨,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甚至他骂,你不骂,这样就吵不起来了。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只要有温和的态度,有宽广的胸怀,有宽宏的“海量”,就会使本来发火的对方火气消减,自感没趣,收剑更弦。
(4)察言观色,防患未然
性情急躁的人,当他着火时,最容易对周围的一切人“发泄”。这时你就迁就一下。如果你与他计短长,就会成为他的“出气筒”。所以,你一定得察言观色,揣摩对方心理状态,先退一步,然后待他情绪稳定下来时,再进两步,谈你所要谈的一切。
愤怒不是坏事,在于如何利用
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情绪,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时候,愤怒一来,常会演变成燎原的大火,使我们变成另一个人。
愤怒是一种激烈情绪的表现,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如何去利用它、操纵它。
这里,我要特别告诫年少气盛的青年小伙子们,千万要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遇到那些狡猾的人,他们常常会故意激怒你,使你完全陷于被动的境地,处处挨打!
你看看这个故事!
在证券交易所里,詹姆斯是个最善于激怒对方的人。他炒卖股票时,如果碰上对手,就马上设法激怒人家,使对方失去理智。有一次,他看到一家大纺织厂的股票将会上涨,就准备大量购入。可是他碰到劲敌了,亨利也是个有眼光的人,他看中了这家纺织厂的股票,也准备大量购入。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两个壁垒分明的阵营,都在抢购同一家股票。
股票价格由二十元上涨至三十五元,在两班人马大量的抢购下,眼看还可以继续上涨。
詹姆斯看到股票涨到三十七元时,突然抛售出三万股。亨利不明白对方突然抛售的原因,就采取观望的态度。于是情势大变,股票迅速下跌,低到与原来价格一样。这时,詹姆斯异军突起,马上购入二十万股,价钱马上又飞涨起来!
亨利气得大发脾气!这一发脾气,阵脚便乱了,马上败在詹姆斯的手下了。
詹姆斯先生骄傲地笑道:“我最喜欢看到人们大发脾气。他们一发脾气,就松了劲,乱了阵脚,使自己陷入绝境。”
所以,无论在什么场合,首先要牢牢记住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被别人激怒”。
不要被人家激怒,有一个好办法,这是美国总统马可利曾经使用过的。请看他冷静的功夫!
想不到吧,马可利总统是个脾气大得不得了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小事情,往往会大发脾气,扯发、捶胸、顿足、狂叫,甚至还会摔东西哩!可是,他却是个善于操纵脾气的人,任何人都很难得能激怒他!
有一回,马可利委任一个人出任税务局局长,遭到议员们群起反对。反对党的议员们,还组成一个小集团,当面质问他凭什么理由做出这样的措施。在这些议员中,有一个脾气很大的家伙,他一见到马可利总统的面,不由分说的破口大骂,最最难听的话也出口了。他的政敌以为这么一搞,一定使得总统暴跳如雷,有一场好戏可看了!
但是,出乎意料地,总统却微笑地默然不语,任凭那位议员大发脾气。看到总统这般和颜悦色,那位议员反而觉得难为情起来,觉得自己身为议员实在也太失礼了。
等他发完脾气之后,总统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委任某人为税务局局长”的理由,那位议员奇迹般地不断地点头称是,认为总统的决定完全正确!
马可利总统利用了那位议员的愤怒情绪,把他征服了!这可以说是一个大政治家的风度!
朋友们,学学马可利总统:别人发怒的时候,保持冷静;别人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来嘲笑我们的时候,装作没有听到;别人用狡猾的手段来激怒我们的时候,如同置身事外,对于这些卑劣的手段,毫无感觉。
或许,你认为这样“忍气吞声”,岂不使每个人都变成了唯唯诺诺的庸才,会为别人看不起。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甚是艰难的“忍气吞声”,有时会产生巧妙无穷的效果。
如果你懂得了矛盾规律,就会知道,一件事在某种情形下看起来是坏事,但却随时可变成好事哩!
君不见叱咤风云一时的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他念小学时,成绩极差,遭到退学的处分。但他从此忍气吞声,潜心自修,成为一个军事天才,战场上所向无敌。这就是由坏而好的矛盾规律的明证,也是愤怒之下忍气吞声的结果。
由此看来,只有聪明的人,才会领悟到忍气吞声的奥妙。只要你能善于利用愤怒情绪,善于运用“忍气吞声”,随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益处!
大人不生小人气
口出恶言的人大都没有涵养,属于粗鄙庸常之人。倘若你与他们争嘴边的胜利,无异于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所谓“大人不生小人气”、“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若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就不要对小人发怒,不与他们争一时之短长。这里有一些具体的方法:
(1)忍让
古人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之说。让三分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要知道人生中有许多正事要做,不要把时间和精力丢在与小人斗气上。
(2)礼让
惹对方口吐恶言,也许是因为你的不好,比如不小心碰掉了别人的东西或踩了别人的脚,对方缺乏修养而辱骂你。你呢?不能以牙还牙,而应该先赔礼认错,争取对方的原谅和周围人的同情。如果对方不依不饶,你也不要同他斗气,退让几分就罢了。
(3)说服
如果对方所吐恶言都是对你的误解,或者对方虽然一时出言不逊,却也算不得胡搅蛮缠的人,这样的人你应该采取适当说服的办法,讲清原因,摆明道理,争取对方的理解就可以了。
(4)正告
你心胸宽阔,能忍别人所不能忍,却也不要失去做人的原则,不要让小人觉得你好欺负。对有些赏脸而不要脸、非要“踩你鼻子上天”或“骑你脖子拉屎”的人,你要对他们提出严正警告,让对方所言所行不要太过分。否则惹了麻烦是双方的,谁也别想在斗气上占便宜,这样可以给对方口出恶言的气焰降降温。
(5)惩处
这是在你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最后一招。人人都有一个承受恼怒的极限,如果对方欺人太甚,所出恶言过于嚣张,使你的人格和尊严遭到严重破坏并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在屡次警告都不见效的情况下,你就应该惩罚对方了。但要切记“君子动口不动手”,惩处对方不一定非要伸手打人,可以找领导,找组织,找法律,以正义之剑杀掉对方的嚣张气焰。
学会老僧入定
有句话说:“要消灭他,先激怒他!”
激怒他,那不是挑起他的斗性,反而替自己带来麻烦吗?
此问有理,然而挑起他的斗性正是激怒他的目的之一。本来他是不打算同你斗的,但你挑起了他的斗性,你便有了对手,有了对手,不管斗上多久,总会有个“结果”,而“麻烦”当然是“副产品”。但如果能“消灭”他,这“麻烦”便不算什么了。
那么,“激怒”他,就真的能“消灭”它吗?
如果是有计划的,谋定而后动的激怒,那么消灭对方的可能性就很高,因为对方的反应都已在你的掌握之中。而对方在被你激怒之后,常会因失去情绪和理智的平衡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你甚至可以不动声色,便使他处于不利的境地。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你去激怒别人,好达到你的目的。事实上,要激怒别人,还得有两把刷子才行。但是,你不去激怒别人,别人却有可能为种种目的来激怒你,你若不察、不慎,便会掉入别人为你设计的情绪圈套当中。
一般来说,别人激怒你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言语上激怒你,譬如说讽刺你、笑你、挖苦你,或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第二种是在工作上激怒你,譬如故意为难你,左一句“很难配合”,右一句“可行性不高”……
如果对方有心激怒你,这些动作都会使得不愠不火,甚至姿态摆得很低。你明知他是故意的,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唯一的办法只有忍下来,不动声色。他的言语,你不要去理会,若要反驳,也要笑着反驳,轻柔地说明;他在工作上的为难,你平心静气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或请同事朋友帮忙。他姿态低,你的姿态要更低。
你千千万万不可被他激怒,你一怒,大家都会看着你而不看着他,大家只看到你丧失理性的怒火,而没看他的伎俩。于是,本来你是无辜的,怒火一烧,你也变成理亏了。如果你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怒火可能让你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也给了别人很多把柄。他分毫未损,而你已遍体鳞伤,甚至一蹶不振!
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千万别被激怒,有老僧入定的心情,那些激怒你的动作自然会消失于无形之中。而且,见识了你的定力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来激怒你了。
把愤怒变成动力
“我的成功说来很奇怪,是发了一顿大脾气后,马上立下决心,把愤怒藏在心里,造成一股促使我自己不断前进的原动力,使我能够披荆斩棘地沉着前进,奋斗到底,不达成功,永不休止。汽车,没有汽油就不能开动,当然也不能飞速前进。人,也是这样。愤怒,可以说是人类的汽油,它不断地促使着人们前进。所以,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愤怒,使它成为人类的一股黑泉,带着你走向成功!”
这是一怒成功的纽约谷业银行经理贝勒一段精彩的讲话!或许,说出他成功的经过,各位更能明白此段话的深意!
事情从这里开始。当贝勒筹备在长岛兴办一家银行时,为了想吸收更多的宝贵经验,而且希望获得同行的支持,就很虚心地向一位银行界的先进求教。
可是,这位声望很高的银行家竟然用冷嘲的口吻对他说:“你要开一家银行吗?只要你的寿命够长,也许有一天,你真的可以在长岛开出一家银行来!”
说完,头也不回地起身告辞了!
贝勒愣了好一会儿,接着爆发了一顿大脾气,几乎震塌了整个屋子。但脾气发过之后,他就把这愤怒化成了一股力量,立下石沉大海的决心,要尽快开设一家银行来。而且在四年内,他银行的营业额一定要超过那位银行界先进所经营的银行,而成为全美银行业的巨柱。
有志者事竟成。四年后,贝勒先生真的实现了这愿望,不仅他银行的营业额远远超过那位银行先进,而且他在银行界的声誉也远远超过那位先进之士,成为银行界的巨人。
朋友,这股由愤怒所激起的力量,是何等的大啊!
我们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愤怒,否则,愤怒会误事的。你看看詹姆的失败与成功!
詹姆是外交部的一个文官,职位不算低,只要继续努力,随时会有升迁的机会。但是他的脾气很不好,动不动就拉长脸,如下雨前般昏天黑地的,令人看了很不舒服。
他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脾气,使他的上司对于他的晋升,有着很大的戒心。有一回,外交部有个高级文官病逝了,按照资历,按照工作成绩,詹姆应该是可以提升来担任这个工作的,但却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理由是:詹姆是个脾气极坏的家伙,常常意气用事,人们生怕他本性难移,误了国家大事。
就这样,詹姆升迁的希望破碎了!
消息传来,詹姆斯非常气愤。他发了一顿相当大的脾气,恨不得用他的自卫枪去把那几个反对晋升他的人杀死,才能消了心中这股怒气。
他的一位女同事黛丝小姐,看到他情绪相当不稳定,于是邀他一起出去吃晚饭,跟他细细地谈了好一会儿。黛丝小姐的看法是:詹姆应该大大地发一顿脾气,但这脾气一定要发在自己身上。因为今天的失败是由于自己的坏脾气所致,今后,为了获得更好的机会,必须把这习惯改正过来。气愤得拿枪要去杀人,只不过是用犯法的做法以求取愤怒情绪的发泄而已,真是一件极愚蠢的事情。
那天晚上,詹姆非常烦躁,他再三使自己的情绪安静下来,以使思路清楚,仔细地考虑黛丝小姐的意见。但他失败了,他始终无法平静烦躁的心情,根本无法去想黛丝小姐所说的话。
他发了一顿惊天动地的脾气,把镜子、玻璃杯都摔碎了,这样,他才心平气和地俯伏在床上,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他的情绪开始平复了,他的脾气也逐渐改变,变得亲切和蔼多了。五年后,他变成了另一个人,而他的职位也越来越高了。
他诚恳地告诫那些脾气暴躁的人:
“我愤怒的时候,觉得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情绪牵着我的鼻子走,它要我往东,我就往东,它要我向西,我就向西。要是它要我去杀人,相信我也会拿起枪管子的。因为在那时候,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主见的傀儡了!
但当我以最大的努力克服自己的暴躁性格,开始转变的时候,我发觉自己的理智开始发生操纵情绪的作用。这时,我才由一个傀儡变成一个人——一个有理智有主见的人。
无论我能否获得晋升的机会,我能够使自己变成—个真正的人,就是我最大的喜事了!”
是的,朋友!务必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主见有理智的人,千万别让愤怒冲昏了头,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愤怒。
要怎样才能善于运用自己的愤怒呢?
这里有几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第一,我们要把愤怒看成是一种原动力,它会促使我们去做一件平日认为无法做好或不易做好的工作。
第二,愤怒会促使我们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
第三,愤怒会增加我们的勇气,使我们勇往直前,走上成功的道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愤怒用得不恰当,会产生很可怕的后果:
①愤怒会使我们陷于绝境,完全丧失了理智,变成一个狂人。
②愤怒使人们对我们产生一种不良的印象,觉得我们不容易跟别人相处。
③敌人随时会利用我们的愤怒,轻而易举地击败我们。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注意把握好分寸。
要以德报怨
在社会丛林中,要求别人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你,是不现实的,更多的时候是别人伤害了你,对不起你。反应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怒上心头,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黑的办法;再一个就是“以德报怨”,这是厚的办法。
所谓以德报怨,用大白话说,就是别人有对不起我,算计我的地方,我不生气,不与他计较,反而好好待他,甚至顺其心意,满足其愿望。作为一条合乎道德的行为原则,以德报怨本意是让人超越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与人为善,容人之过,宽宏大量地协调好人际关系。
但从厚黑学的角度看,由于以德报怨所创造的极为明显的回报效应,使得这个道德原则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容易同时成为一种驾驭别人的谋略。因为人一般都有点自知之明,自己的所作所为心里多少是清楚的,所以在对不起他人的地方,难免有愧疚之意。他们的心态本来就比较低,一旦得到了不曾想到的原谅,甚至对方主动让自己得遂所愿,这种由巨大反差所引发的感激之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这种恩典也不是语言所能报答的。
楚庄王的“绝缨大会”大概是经常被人引用的以德报怨的实例。
楚庄王大宴群臣,突然蜡烛燃尽了,有人趁暗中拉扯劝酒的王妃的衣袖,结果被王妃扯走了帽缨。楚王听了王妃的申诉后趁蜡烛尚未点燃、肇事者身份不明之时,命群臣全部摘去帽缨,投诸火中,保全了这位大臣。以后在楚国攻郑的战役中,有一员战将表现十分突出,楚王询问之下,方才得知此人即是那个被扯去帽缨者。楚庄王以德报怨,臣下以德报德,一直传为佳话。
历史上这类故事不胜枚举。孟尝君原谅了一个同其夫人私通的门客,并举荐和资助他去卫国担任要职,后来此人冒生命危险谏止了卫君攻打齐国的打算。
汉光武诛杀了一个谋反者,收缴到群臣中与此人相勾搭的书信千封,不予追查而付之一炬,以使群臣放心。曹操战胜袁绍后也有过同样的举动。
尽管楚庄王、孟尝君、汉光武等人的做法,很可能出于超出常人的心胸和气度,像汉光武就没有诛杀一起中兴汉室的功臣,这在开国皇帝中是不多见的,但以德报怨所带来的极好效果绝不可能逃过注重实利的中国人的眼睛。楚庄王的故事结尾,一定要把楚庄王的赢利情况交代清楚,就反映了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道义上的成就感如果再加上点实利方面的盈余,绝不是一件坏事。从这一点再往下推,那么仅仅是实利的盈余,作为交易也值得一做了。
北宋时守边大将钟世衡能征惯战,足智多谋。当时胡人中有一个部落最强大,其首领叫苏慕恩。一天,钟世衡请苏慕恩来饮酒,还让一个长得很美的侍妾在一旁劝酒。席间钟世衡有事进了里屋,苏慕恩酒入情怀,乘机调戏侍妾。钟世衡出其不意,突然转身出来,“活捉”了苏慕恩。苏慕恩十分惭愧,请他原谅,钟世衡却笑着说:“你要她?那就送给你了。”从此,凡胡人部落中有怀二心的,钟世衡都让苏慕恩去讨伐,每次都大胜而归。
至于钟世衡这种做法是不是道德的,这里丢开不管。他能撇开个人的面子,牺牲自己的爱妾成就一件大事的精神却是颇得“厚”的神韵的。
学会消除对方的怒气
他人对你大发其火,通常出于下列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你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也可能是对方以为你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有时对方是和别人闹别扭,却把怒气发泄在你身上。
不论其怒火从何而来,也不论他是谁——雇员、顾客、客户、业务伙伴或朋友——都需要你找出问题以便迅速纠正,和他重归于好。要找出其发怒的原因其实并不难,可以多向对方问一些为什么,直至发现对方为什么发怒,你是否有责任,如果没有,那谁负有责任,该如何解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以再问一问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如果确实是你的错,就应该马上承认,并真诚地向被你伤害之人道歉。在这一点上,吉姆的事例很值得我们学习。请看他的故事:
吉姆曾经写信给一位律师,律师让他很不快。他认为律师向他收费过高,就如实告诉了律师。他想他是太冲动了,因为他的话过于刻薄,而他本不想那样。他电话明确地告诉律师对他和他的话是什么看法。律师真的动了怒,奋起反击。趁律师喘息之机,他插话说:“布莱德,真的很抱歉写了那封欠考虑的信。真不该那样做。我为我的话道歉。你有权发火,请原谅。”
律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没关系,吉姆,我真佩服你能有勇气承认错误并道歉。我的收费可能高了一点,我想也应该道歉。我给你—个新账单,让我们重新开始做朋友,可以吗?”
你看,错了就马上承认错误并道歉可以立即消除被你伤害之人的怒气,并将其转化为持久的友谊,在这方面亦可做更大努力,得到更好的结局。
即使你没错,也说对不起。让自己大度一些。如果说一声对不起就可让家庭找回往日的安宁,让俩人重归于好,那就说一声。你会更加珍视彼此的友谊,而不必在孰对孰错的问题上耿耿于怀。
面对那些因为感觉自己受到轻视、忽视或冷落而恼火的人,要消除他的怒气,最好的办法是关注他,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这种人希望受到关注,为了受到关注他不遗余力。缺少关注会损伤他的自我,让他感到自己不重要,是个多余的人。
你可以请求他的帮助,征求他的意见,听从他的忠告。这样,他的怒气很快就会消除了。
学会驾驭愤怒
洛克菲勒在某案件中受审时,在面对对方激愤的询问时,平和的态度和不动声色的答复,使他赢得了这场官司。那个质问的律师在态度上似乎明显地怀着个人的恶意,如果洛克菲勒也发怒,本来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他太聪明了,不会那样鲁莽。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律师用一种很粗暴的声音说。这封信是质问关于美孚石油公司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件那个律师在法律上并无权利去质问。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
“你回那封信了吗?”
“我想我没有。”
然后律师又拿了许多别的信出来,洛克菲勒也照样都说“我没有回复”。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问。
“啊,当然!我是认识你的!只是从法律上你是无权询问那些事情的,所以我没有回你的信。”
洛克菲勒答复这句话时仍然很平静,但那律师气得差不多要发狂了。全庭寂静得毫无声息,洛克菲勒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不要因为别人发怒,你便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应当平和的时候。
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董事会会长维特摩亚说:“如果某人发怒,我总觉得对于我自己的地位反而有帮助。”
你想发怒的时候,不如先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影响。如果你晓得发怒必定会有损于你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好约束你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怎样吃力。
如此说来,—个人永远都不可发怒吗?这也不然,有许多人就是对于这一点理解错了。他们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发怒是不好的,于是归结为—个人永远都不可发怒。这是错误的。
那是因为我们容易误用愤怒,但并不是我们就因此而永远不发怒。所以发怒应视时机,愤怒在人生中拥有很高的价值,用得得当就是很好的东西。
有些天才的大人物,曾经驾驭过别人,胜过一切阻碍其发展的力量,靠的就是他那种大怒的脾气帮助的。热烈的情绪是包含着能量的。
铁路大王喜尔先生就是一例。当他发怒的时候,一切的人都要躲避。他忍受不了那些无能的人;庸碌之徒必须躲开他。对于无能的人,包括懒惰的、无头脑的、特别是不可信任的,他的愤怒时常发出来。这些人在他那阵狂风之前都各自赶紧躲避,于是他便安静下来。他对于努力的人,非常亲近。
当你发怒的时候,要记着这个原则:你是要做一件有目共睹的事,不可压制一切行为,因为压迫反而增加紧张,会令人受不了的。你是要做一件事,不过这件事必须要有价值。
约束愤怒并不是压迫愤怒,而是把愤怒引导为一种行动,以发展自己的事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