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一切尽如凯撒所希望的那样发展,他此时已是教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罗马人民很快发现,凯撒成为二把手之后,整个罗马开始一步步走向堕落和毁灭。不仅日日歌舞升平,举办各种庆典宴会,还有盛大的狩猎活动,而凯撒脱去了枢机主教红袍,恐怕早已厌倦了这大红色。他穿上法式礼服,身后跟着枢机主教、大使和卫队,俨然一位国王。整个教皇城,如同一个丢弃在酒神节上纵情于声色的烟花女子。根据维泰尔博枢机主教所说,即使在暴君尼禄[1]和埃拉加巴卢斯[2]统治期间,罗马也不曾陷入今天这样的骚动暴乱、穷奢极欲和屠戮残杀之中;从没有遭受过如今这般蹂躏,从没有如此众多的叛国者为罗马的荣誉抹黑,也从没有如此多的爪牙在大街上公然大开杀戒。盗贼数量大增,明目张胆到无人能安全进城的地步,甚至在城门内也无安全可言了。罗马城没有设置任何抵御工事或堡垒。正义与公理已不复存在;金钱、闹剧、享乐才是王道。
就在这些盛大宴会如火如荼之时,亚历山大和凯撒同时开始了他们的敛财计划。上天是公平的,欠人家的总是要还的,某些人通过当年的圣职买卖坐到如今的高位要职,这时候他们的财富成了父子俩觊觎的对象。首先,他们的魔爪伸向了科森扎大主教。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之前,一名宣过誓的修女获得了教皇的特许状,允许她再婚。而她是葡萄牙王位唯一幸存的继承人,经特许后,她嫁给了上任国王的亲生子。这一联姻的影响不大但必然伤害西班牙的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皇室颜面,因此他们派特使前来向亚历山大申述,控诉在阿拉贡家族和教皇家族即将联姻的关键时刻,竟发生了这样有辱家门之事。亚历山大对此心知肚明,于是答应妥善解决此事。其实他收取了六万达克特金币才答应签署这一特许状,不过现在他坚持宣称自己对此毫不知情;反而指控教皇赦令书记官科森扎大主教擅自签署了一份假的特许状。也正因此,大主教被拘捕带到了圣天使城堡,一场官司就此拉开了帷幕。
然而要证明这件事并非教皇授意并不容易,特别是如果大主教一口咬定颁发特许状是经教皇同意的那就更不好办了。因此凯撒决定耍个把戏,以确保万无一失。这天傍晚,科森扎主教见瓦伦蒂诺枢机主教走进了他的牢房,满脸真诚,和蔼可亲,他明白瓦伦蒂诺枢机主教只是为达到目的才摆出这副屈尊降贵的姿态。瓦伦蒂诺枢机主教向这位阶下囚解释了教皇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教皇陛下把大主教看做是最可倚靠的好朋友,现在只有大主教才能救他于水火之中。
大主教回答是他愿为教皇陛下效劳,听凭吩咐。
凯撒走进牢房时发现囚犯大主教正坐在那里,双肘放在桌上,他便在对面坐下,解释道:教皇的处境着实尴尬,眼下正是促成卢克雷齐娅与阿方索联姻的重要时刻,也就是两个家族结成联盟的关键时刻,教皇万万不可向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承认自己仅仅为贪慕钱财就签署了这份特许状,允许二人成婚获得葡萄牙王位的合法继承权。如此一来,斐迪南和伊莎贝拉除非通过战争征服葡萄牙,否则无权插手王位继承之事。此番开诚布公必然中断目前有关联盟的所有谈判,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是奠定教皇辉煌统治和权势的基石,如此一来,教皇家族会因失去他们的支持而败落。大主教当然明白教皇想要在他的友谊和奉献中得到什么,那就是他能无条件承担起擅自颁发特许状之责。而此罪行的审判权握在亚历山大手中,教皇定会如父亲对儿子般般从轻处罚受审之人。而且,嘉奖也是教皇说了算,如果说处罚会如父亲般慈悲为怀,那么给予的补偿定将如国王般慷慨大方。至少应该封赏他为特使,以主教的名义协助教皇安排卢克雷齐娅与阿方索的联姻一事,如此就他当之无愧。因为正是他的奉献牺牲,才成全了这场联姻能够成功实现。
科森扎大主教明白自己是在跟谁打交道,他也知道为达目的,教皇家族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他还知道他们有一种味道和气味与糖类似的毒药,放在食物中完全无法察觉,下毒者还可根据用毒的分量决定被下毒者丧命的快慢,而且不会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他还知道一个秘密,教皇总是把一把带毒的钥匙放在壁炉之上,一旦想要除掉某个亲近之人,他就会命此人拿钥匙打开密室,钥匙柄上有一个小小的刺,密室的锁经常会卡住,这时手自然就会用力,锁便随之打开,什么感觉也没有,只是有点刺痛,但就是这一刺痛却是致命的。还有,凯撒戴着一枚双狮头形状的戒指,当他与朋友握手时,会先从里面转动宝石,这时狮子牙就会变成毒蛇之牙,这位朋友死之前唯一能做的便是咒骂博尔吉亚了。因此,他只能委曲求全,一方面是出于恐惧,另一方面是妄想获得补偿。凯撒带着一张宝贵的文书回到了梵蒂冈,文书上科森扎大主教承认他是授予贵族修女特许状的唯一责任人。
两天之后,有了大主教文书这一铁证,教皇在罗马总督、教皇宫审计官、辩护人和检察官面前,宣布了审判决定,剥夺大主教所有圣职和世俗职位,罢黜其一切权利,没收所有财产。他本人则被移交给民事法庭处置。又过了两天,民事裁判官走进了牢房,来到大主教面前,执行教皇的命令,陪同前来的还有一名书记官,两名仆从和四名警卫。书记官打开了他带来的文书,宣读了审判决定。两名仆从打开包裹,脱下囚犯身上的教袍,给他换了一身及膝的白色粗布长袍、裤子,和一双不合脚的鞋子。最后,警卫把他押送到圣天使城堡最深最黑暗的地牢中关押起来,那里只有一张木制十字架、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床,用于打发时间的只有一本《圣经》和一本《日课经》,还有一盏小油灯。食物只有两磅面包和一罐水,每三天换一次,还有一瓶点油灯的油。
到这年年底,悲惨的大主教在绝望中死去,临死挣扎时曾啮蚀了自己的双臂。
凯撒·博尔吉亚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可谓功不可没,就在大主教被带到地牢的当天,教皇便把受审主教的所有财产转赠给了他。
然而,教皇一家娱乐消遣可不只局限于狩猎、舞会和盛宴此类活动,不时还搞些荒唐的游行示众等游戏。此处仅举二例:刑场找乐和种马场观斗。特此声明这两件事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从布尔夏德的拉丁日志中逐字翻译而来的真实记录:
“那是1499年初,名妓拉科尔塞塔被捕入狱。她有一位西班牙摩尔人情夫,每次都穿着女人的服饰前来探监,因而人称“巴巴里的西班牙夫人”。为惩戒此不轨之举,二人被带到街上游行示众。女囚不穿内衣和衬裙,只穿着摩尔人的女袍,衣襟大开,敞胸露乳,身体暴露无余;男犯身着女装,双手反绑于背后,裙子撩起系于腰上,光天化日之下下体袒露无余。全城游行一圈之后,双双被押回监狱。到4月7日,摩尔人再次被提出监狱,和两名窃贼一起被押往百花广场。治安官倒骑着驴子走在最前面,手中举着一根长杆,上面挂着从一名轻犯身上砍下来的血淋淋的四肢。这名犹太轻犯不堪酷刑已经撒手归天。治安官押着三名囚犯来到刑场,两名窃贼被处以绞刑,悲惨的摩尔人则被绑在柴堆上被活活烧死。就在此时天降倾盆大雨,刽子手点起的火焰一次次被扑灭。”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老百姓视为异象,却让卢克雷齐娅空欢喜了一场,没能看成热闹。不过他的父亲之后给她准备了一场好戏作为补偿。看官再次注意,这两处事件都是从可敬的德意志人布尔夏德的日志中翻译而来。他严格秉承了记录员不偏不倚的态度如实记录日常事件,不加评判,不做评论。
“11月11日,一位农夫赶着两匹托着木柴的种马进了罗马城。经过圣彼得广场时,教皇陛下的侍从走过来割断了马身上捆柴的肚带,木柴连同马鞍顿时散落一地。然后他们牵着两匹种马走进了离广场城门不远的一座宅院。这时院内马厩大开,里面四匹脱缰的种马飞奔而出,瞬间六匹种马相互踢咬打斗,厮杀一片,最后好几匹马被同类残杀。教皇罗德里戈和卢克雷齐娅小姐坐在城门上观赏这场好戏,还叫来主教朝臣们一起赏乐。”
凯撒对科森扎大主教实施的诡计得逞,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也不能就诏令签署一事再怪罪于亚历山大六世,现在阻碍卢克雷齐娅和阿方索这门婚事的所有绊脚石已经一一清除。教皇对女儿的这桩亲事格外看重,自然大为欢喜,他早已有心亲上加亲,接下来要促成凯撒和斐迪南二世的女儿多娜·卡洛塔公主联姻。
兄长死后,凯撒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毫不掩饰自己对教会神职丝毫没有兴趣。一天早上,亚历山大正在召开枢机主教会议时,凯撒突然进来请辞,却无人感到惊讶。他请求道,早些年自己因天性和本能而沉迷于世俗欲望,尔后只是为了遵从教皇陛下不可违抗的圣命才投身于教会事务,接受了枢机主教的红衣教袍、其它高位要职乃至之后的六品执事;虽然明知就眼前形势和处境而言追随本性所好确实不妥,但自己年纪尚轻,若要完全抵制欲望实在不切实际,强人所难,故前来恭请圣父殿下宽大为怀,饶恕他本性难改,准许他脱下教袍,卸去教会职务,重返尘世,缔结合法婚姻;同时恳请各位枢机主教阁下代为求情,他决心已定,自愿放弃所有教堂、修道院和有俸圣职,以及一切教会高位要职。枢机主教们答应了凯撒的请愿,一致表示教皇身为慈父也不该剥夺儿子的兴趣喜好,还请接受他的请辞,成全他的请求。凯撒当众脱下红衣教袍,这身红袍唯一合他之处只有那血一样的鲜红色,他的历史记录官托马索·托马西如此写道。
实际上眼下请辞一事迫在眉睫,一刻也拖延不得。不久之前,查理八世出去打猎,晚上归来已是疲惫不堪,冷水沐浴后直接用膳,不幸晚膳后突发中风驾崩了,把王位留给了仁德的路易十二[3]。路易十二有两大亟待得偿的夙愿,一是征战他国,二是延续子嗣。亚历山大六世一直密切关注着法兰西王朝的一举一动,一眼就能看穿路易十二继位所能带来的好处,于是准备在国王的两大夙愿上做文章。不错,路易十二不仅需要教皇的世俗大权来助他讨伐米兰公国,夺回本属于皇祖母瓦伦蒂娜·维斯孔蒂的产地;还需要借助教皇的神权休妻,王后让娜是路易十一之女,一直未有所出,又奇丑无比。路易十二当年迫于对她父王的畏惧无奈才娶她为妻。如今亚历山大有意助他实现愿望,并额外答应扶持他的好友乔治·德安布瓦兹坐上枢机主教之位,而唯一的条件是要他施展法兰西国王的影响力让身在他宫中的小多娜·卡洛塔公主答应嫁于凯撒为妻。
交易顺理成章达成,路易十二派来迎接凯撒去法兰西的特使维尔纳夫勋爵先一步到达罗马。当天,凯撒脱下主教红袍,换上世俗装束,开始实现长久以来的抱负野心。一向铺张挥霍的凯撒深谙讨好之道,盛情款待了这位法兰西特使一月之久以尽东道主之宜。随后,两人一同离开罗马。教皇早已派信使传令下去,凡二人所到城邦皆须以贵客之礼接待。路易十二在法兰西上下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并派出一支庞大的卫队保护尊贵的来客。巴黎的街道上人群拥挤,争先恐后一睹贵客的风采,以至于凯撒的随行侍从送回罗马的信中写道:他们在巴黎未曾见到一棵树、一面墙或一幢房屋,只有阳光和满街的男男女女。
国王借口出去打猎,来到城外十公里处迎接贵宾。他知道凯撒特别在意“瓦伦蒂”这一姓氏,不仅在任职枢机主教时使用过,而且现在虽已辞去瓦伦蒂诺枢机主教之职后身为伯爵依然沿用,因此选择了一个和“瓦伦蒂”这个姓氏发音类似的城镇赐予他作为封地,封地是多菲内地区的瓦伦斯镇,并封他为瓦伦蒂诺公爵,年俸禄两万法郎;此番重赏之后,又和凯撒畅谈了几个时辰后方才回宫,留凯撒在城外准备隆重的入宫大典。
1498年12月18日,星期三,恺撒·博尔吉亚以教皇之子的盛大排场进入希农镇前来迎娶公主。浩浩荡荡的入宫队伍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骡队,首先是二十四头公骡,身披红色绸缎,上面镶有公爵纹章,驮着木雕大箱和象牙银柜;随后是另外二十四头公骡,身披法兰西国王黄红色绸缎;之后跟着十头公骡身披黄底红条纹绸缎;最后十头身披金色条纹绸缎,上面金绒、金丝相间。
公骡队之后是掌马官带领十六匹沙场骏马昂首阔步而来。接着是十八匹猎马,由十八名十四五岁的青年侍从骑行,其中十六名身穿深红色天鹅绒服饰,另外两名身穿金绒盛装。这两名青年举止优雅,衣着华贵,相貌最为俊美,如果布朗托姆的形容无半点夸张,那美得让人一见顿生好奇:敢问世间为何还有如此尤物。最后是六头漂亮的公骡,配红天鹅绒鞍骑,由六名身穿同色天鹅绒服装的仆人驱赶。
接着是两头公骡身披金色绸缎,分别驮着两口木箱,据说里面装有公爵的金银珠宝和送给未婚妻的宝石,以及教皇带给路易十二的圣物和诏令。后面紧跟着二十名身着金银锦缎的贵族要员,其中有保罗·焦尔达诺·奥尔西诺以及教皇国的重要人物、男爵和骑士。
之后走来两名鼓手,一名三弦琴手和四名吹着喇叭和银号的士兵;后面是二十四名侍从,身穿深红天鹅绒和黄色丝绸相配的服装,簇拥着乔治·德安布瓦兹大公和瓦伦蒂诺公爵阁下缓缓而来。凯撒骑着高头骏马,鞍马华丽,长袍一半为红色绸缎,另一半为金呢绒,上面缀满珍珠宝石;帽子上镶嵌着两排豆大的红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让人以为这就是《天方夜谭》里记载的“闪光红宝石”;脖子上佩戴的项圈至少价值二十万法郎;全身上下包括鞋子没有一处不是用金带镶边、珍珠点缀。他的坐骑身披金叶马铠,做工精细,有鲜花、珠花和红宝石装饰。
紧跟公爵身后,也就是这支盛大队伍的最后面,是二十四匹骡子,身披带有公爵纹章的红衣,驮着银器餐具、帐篷和其他行李。
整支队伍最为奢华挥霍之处是所有马匹和骡子的蹄子上均钉着金马蹄铁,但钉的不牢靠,一路上竟有四分之三的金马蹄铁脱落。凯撒因如此铺张浪费而大受指责,人们觉得他实在放肆,竟敢把给国王做王冠的黄金用在马蹄之下。
然而凯撒劳师动众地为心上人献上如此隆重盛大的排场却丝毫没有博得美人的青睐。当多娜·卡洛塔公主被告知恺撒·博尔吉亚将前来法兰西以求与她喜结连理的时候,她直接回绝说:自己绝不会嫁给一位教士,更别说还是个教士的儿子;此人不仅残害他人性命,就连亲手足也不放过;不只出身卑贱可耻,人品行为更是败坏下作。
不过,虽然没娶到骄傲的阿拉贡公主,但是凯撒很快物色到了另一位金枝玉叶,纳瓦拉[4]国王的女儿德阿尔布雷公主愿意嫁他为妻。条件是教皇送给新娘二十万达克特金币作为聘礼,同时赐予其兄长枢机主教之职,并定于5月10日举行结婚典礼。在接下来的圣灵降临节,瓦伦蒂诺公爵获得了圣米迦勒骑士团勋章。圣米迦勒骑士团为路易十一所创办,其勋章为当时法兰西国王颁赠的最高勋章。婚讯传来,教皇圣心大悦,这意味着和路易十二的联盟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当即下令全城张灯结彩,烟火通明。
而路易十二此时不仅对教皇感激不尽,多谢他解除了自己与让娜王后的婚姻并准许他和查理的遗孀安娜结婚;还把与教皇的结盟视为实现征伐意大利大计的必要条件。为此他许诺瓦伦蒂诺公爵一旦法军进入米兰,便交予三百长矛轻骑兵由他指挥,用于维护其自身利益,对付除法兰西这位盟友之外的其他任何敌人。只要威尼斯保持支援或者中立态度路易十二即可开始征伐米兰。他已经派出使臣前往威尼斯,授权以他的名义承诺一旦攻下伦巴第,愿意将克雷莫纳和吉耶拉阿达两城镇奉还威尼斯。
注释:
[1]尼禄:罗马皇帝(54~68),以残暴著称。(译注)
[2]埃拉加巴卢斯:罗马皇帝(218~222年在位),以其反常的淫乱行为臭名昭著。(译注)
[3]路易十二:法国国王(1498~1515)。在堂弟查理八世去世后继承王位。继位之后撤销了以前的婚约,与查理的遗孀布列塔尼的安娜结婚,从而加强了她的公国和法国之间的联盟关系;还继续使法国参与意大利战争,却常带来灾难性后果。1499年他征服了米兰,之后又丧失,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承认路易为米兰公爵。他与阿拉贡的费迪南德二世缔结了瓜分那不勒斯王国的条约(1500),但这两个国王不久即因分地不均而兵戎相见,1504年法国完全丧失了那不勒斯。虽然路易的事业以惨败告终,但他在国内极得人心,被誉为“人民之父”。(译注)
[4]纳瓦拉:西班牙北部的古王国,与法国、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和巴斯克地区接壤。10世纪时成为独立的王国。1234年后法国的几代王朝统治了纳瓦拉。1515年并入卡斯蒂利亚。(译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