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吉亚家族-纳瓦拉之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时,卢多维科·斯福尔扎在旧部臣民的欢呼声中越过了阿尔卑斯山和科莫湖。之前这些旧部臣民面对法兰西大军和路易十二做出美好承诺之时的那股热情欢喜转眼间烟消云散。此时米兰举国欢庆,雅克·特武斯将军眼见米兰人民如此欢腾迎接旧主归来,预感法军继续驻守势必毫无安全可言,于是向法国边境纳瓦拉区撤退。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没错,米兰人民见法军准备撤离,全城暗流涌动,很快大街小巷人人拿起武器,法军必须手持刀剑长矛才能从这些叫嚣的民众中顺利通行。法军刚出城门不久,这群人也一路跟着来到了城外,叫嚣欢呼着一直追到泰西诺河畔。特武斯将军留下四百轻骑兵和伊夫·德阿莱格雷从罗马涅区带来的三千瑞士兵驻守纳瓦拉,自己则带领余部前往莫尔塔拉,并传书法王在此等候援军到来。法军离开之后,卢多维科和阿斯卡尼奥枢机主教在全民的欢欣雀跃中进入米兰。

    二人趁热打铁,借助百姓激情高涨的势头打击法军。阿斯卡尼奥枢机主教带兵围困米兰城堡,卢多维科则越过泰西诺河直接进攻纳瓦拉。

    围攻和困守纳瓦拉的士兵本是同一民族的自家兄弟,此时却各为其主。伊夫·德阿莱格雷军中只有三百名法兰西人,卢多维科也只有五百名意大利军士。事实上过去十六年来欧洲所有的步兵均来自瑞士,阿尔卑斯高山之下勇士辈出,引得列强国家都持金银财宝前来招兵买马,结果威廉·退尔[5]那些勇猛的大山子民干起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买卖。他们走出了贫困艰苦的大山故乡,来到了富裕享乐的别国异邦,身上虽然保留着祖先的英勇精神,却在和异族人民的摩擦中渐渐失去了原来特有的刚强不屈和古老高贵的民族气节。而正是这种民族气节让他们一直以来被奉为荣誉与诚信的典范,也成就了他们成为今日炙手可热的商品,只要谁出价高他们就愿为谁出生入死。法兰西人是最先前来的主子,随后可给了卢多维科·斯福尔扎致命的一击。

    这时候驻守纳瓦拉的瑞士人从担任米兰公爵前锋的同胞处得知一个不为人知的消息,那就是公爵的金库虽即将花光,但同乡们的伙食比自己吃得好,军饷也比自己发得多。于是他们提出只要卢多维科给他们同样的待遇,便立即弃暗投明。可想而知卢多维科欣然接受了这笔交易,除了法军镇守的堡垒之外,轻而易举的就把纳瓦拉尽收囊中。驻守的瑞士兵有三千人倒戈投其麾下。不料此时卢多维科却犯了一个大忌,他并未率领投诚之兵一起进军莫尔塔拉,而是留他们在原地镇守纳瓦拉。路易十二此时接到雅克·特武斯将军的来报,获悉其眼下情况危急,立即派出集结待命进入意大利的王室近卫兵部队和第戎郡长征集的瑞士新兵团前往救援,并派出首相安布瓦兹枢机主教穿过阿尔卑斯山前去阿斯蒂督促新兵招募工作。安布瓦兹枢机主教在这里建立了一支人数达三千人的储备军,还从拉特里穆耶带来了一千五百名枪骑兵和六千法兰西步兵,另外第戎郡长率领的一万瑞士兵也已赶到,再加上特武斯将军留驻莫尔塔拉的部队,路易十二此时在山这边投入的战斗力可谓空前庞大。很快,通过巧妙的部署在卢多维科尚未有丝毫察觉之前,这支雄狮已经盘踞在纳瓦拉和米兰之间,切断了公爵和都城后方之间的一切通道,致使公爵和将士们只能做困兽之斗。

    眼看一场决定胜负的恶战即将爆发,两军积极备战。然而就在此时,瑞士议会获悉赫尔维西亚[6]的子民即将自相残杀,立即下令要求法军和米兰军中的所有瑞士人解除雇佣契约,返回祖国故乡。不过从纳瓦拉不战而降到法军再次兵临城下,时间已过去了两月之久,这期间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手上的金银钱财消耗殆尽,形势出现很大变化。两军前哨将士互通消息得知,因为路易十二送来的军饷已到,法军麾下的瑞士人享有更好的伙食和更高的军饷待遇。这些瑞士英雄豪杰,时至今日已不再为自由而战,深知自身鲜血的宝贵,滴血黄金少一分都不可。结果和先前背弃伊夫·德阿莱格雷一样,他们决定抛弃卢多维科·斯福尔扎这个没钱的主子。而这时候第戎郡长丝毫没有理会瑞士议会的禁令,毅然继续为法军旗下招募新兵。卢多维科的大臣们表示瑞士雇佣兵若违背政府禁令而残杀同胞兄弟则犯杀头之罪,因此若要他们愿意以身试险,当务之急是要先付清拖欠的军饷。但公爵已经囊空如洗,又完全和都城断了联系。他十分清楚眼下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回都城取来钱财付账,故而要求瑞士雇佣兵助他最后一搏,之后不仅如数支付军饷,还定当加倍奉上。只是这钱能不能拿到手偏偏还要先打一场胜负未卜的硬仗才知道。于是瑞士人回答道,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绝不会违背国家法令;也热爱自己的民族同胞,绝不允许兄弟自相残杀,因此斯福尔扎公爵还是不要指望他们为好,他们已经准备次日打包返乡了。公爵眼看自己必败无疑,只得拿他们的美誉做最后的争取,恳求他们至少在投降之时护他安全撤离。不过他们回答说,即使这样他们也是不会投降的,他们还指望日后能拿到拖欠的军饷,若是投降的话就毫无希望了。看着自己长期听命的公爵如今苦苦哀求,最后他们假装为他所动,提议让他穿上他们的装束混在队伍中一起离开。这个貌似可行的建议实则行不通,卢多维科是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头子,和一帮年纪最大不过三十岁、身高最矮不低七尺的年轻壮士一起,很难不被认出来。可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他没有拒绝,而是换了个法子以求成功撤离。他计划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圣芳济修会的修士,骑着一匹瘦马,以便让人以为他是一位随军牧师,至于属下加莱亚佐·迪·圣塞韦里诺将军和两位兄长则穿上瑞士兵服饰混在队伍中,希望能成功躲过法军的耳目。

    这一脱身之计刚刚落定,公爵就收到消息说特武斯将军和瑞士人已经签署了投降协议,其中没有任何条款惠及公爵本人及其将帅。因此第二天他们就带着武器和行李准备从法军驻地离开。落魄的卢多维科和他的将军们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于这身乔装打扮了。圣塞韦里诺将军和他的弟兄们混在步兵中间,而斯福尔扎公爵裹着修士僧袍,兜帽遮眼,走在行礼队伍之中。

    队伍就这样出发了。然而瑞士人先是用鲜血和性命做交易,现在又拿美誉做起买卖来。法军早已收到消息说斯福尔扎公爵及其将军将乔装出逃,因此这四人的真实身份全被揭穿,公爵被特里穆耶亲手捕获。据说这次变节交换的条件是贝林佐纳城。贝林佐纳城原本属于法兰西领土,被瑞士兵在撤回大山之乡时占领,之后路易十二未费吹灰之力便将该城收入囊中。

    驻守米兰的阿斯卡尼奥·斯福尔扎得知怯弱的公爵临阵脱逃的消息后,料到败局已定,眼下跑路方为上策。他知道米兰人民善变是家常便饭,说不定也会拿他的自由来换取宽恕,到时候他就成了兄长旧臣们的阶下囚。于是他带着吉伯林保皇派[7]的主要贵族们连夜离开,走皮亚琴察逃往那不勒斯。来到里沃尔塔时,阿斯卡尼奥想起了自己儿时老友康拉德·兰多居住在此,之前自己权势显赫之时没少给他财路,眼看一行人此时已是精疲力竭,于是决定前去好友处借宿一晚。康拉德不胜欣喜,好好招待一番,还让他们任意留宿、随意使唤仆人。然而就在他们躺上床休息之时,他便派出信使上报梵蒂冈驻军统领卡洛·奥尔西尼,称他愿意交出阿斯卡尼奥枢机主教及米兰军队要员。大统领卡洛·奥尔西尼不愿将此重任交予他人之手,亲自带上二十五人立刻包围了康拉德的府邸,手握佩剑来到阿斯卡尼奥枢机主教一行人的房间。阿斯卡尼奥一行人从睡梦中惊醒,毫无反抗之力,只得乖乖束手就擒。这干俘虏本将押往梵蒂冈,但路易十二要求交予法军处置,最后被移交给了路易十二。就这样,法王擒获了卢多维科·斯福尔扎、阿斯卡尼奥枢机主教、大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合法侄子埃梅斯及两个名叫亚历山德罗和科尔蒂诺的私生子,以及不幸被叔父毒死的吉安·斯福尔扎公爵之子弗朗切斯科。

    路易十二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逼迫弗朗切斯科到修道院出家,把阿斯卡尼奥枢机主教关进了巴尔热塔,将亚历山德罗、科尔蒂诺和埃梅斯收监入狱。最后落魄的卢多维科从皮埃尔-厄西斯城堡押到圣乔治利斯永远流放,在洛什城堡囚禁了十年,生活贫困潦倒,郁郁寡欢,最后在诅咒自己当初不怀好意怂恿法兰西人来意大利的咒骂声中一命呜呼。

    注释:

    [1]士瓦本:中世纪德国公国,包括今巴登-符腾堡州、黑森州、巴伐利亚州西部以及瑞士东部和阿尔萨斯的一部分。14~16世纪成立士瓦本城市联盟,即士瓦本联盟,其繁荣的城镇经常联合起来组成防御性联盟,最著名的是1488年至1534年的斯瓦比亚联盟。(译注)

    [2]归尔甫派与吉伯林派:中世纪期间德国与意大利政治中的敌对派别。腓特烈一世试图维护意大利北部的帝权,却遭到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对。归尔甫派(站在教皇一边)与吉伯林派(同情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分裂造成13~14世纪意大利北部城市的长期争斗。(译注)

    [3]阿维尼翁教廷:1309~1377年天主教教廷迁移到法国阿维尼翁(当时阿维尼翁是教宗领地)的一段时期,期间七任教皇和大部分枢机主教均为法国人。这个时期从克雷芒五世开始,历时69年,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决定重返罗马将教廷迁回梵谛冈结束了教廷阿维尼翁时代。那些枢机主教另外选了一位新教皇来填补阿维尼翁教廷的空缺,成为第1个敌对教皇,西派教会大分裂从此开始。(译注)

    [4]卡泰丽娜·斯福尔扎:(1463—1509)是弗利和伊莫拉的女领主,米兰公爵加莱亚佐·玛利亚·斯福尔扎的女儿。后与教皇西斯都四世的侄子吉罗拉默·里亚里奥(1443—1488)结婚。(译注)

    [5]威廉·退尔:十三世纪瑞士民族英雄,为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而抗争的象征。威廉·退尔是《威廉·退尔》中的人物,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译注)

    [6]赫尔维西亚:中欧的一个古老地区,大体上相当于今瑞士的西部。(译注)

    [7]吉伯林保皇派:12至15世纪意大利政治斗争中的一个派别,成员多是大封建主。他们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力图保持封建特权。(译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