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光洁,提高品质。摊晾要求避免阳光直晒,对温度和湿度也有一定的讲究,因此多在室内进行。摊晾8~10个小时后,需将鲜叶筛分成大、中、小3个档次,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分别进行炒制。由于龙井茶要求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刚性,使茶成形后仍能看到部分青叶的原状,因此制茶过程中揉捻工艺被弱化,在炒制时就已经完成揉捻。
精品鉴别
龙井茶以新为贵,只有真正的新龙井才拥有清香馥郁、醇厚鲜爽的卓越滋味。因为茶叶在储存过程中会因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分解、挥发或氧化,使茶的品质下降。其中叶绿素的分解会使茶叶变得色枯晦暗,失去新鲜光泽,而茶褐素的增加,则使茶汤变得混浊发黄。而茶叶的香气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挥发也会从清香高长逐渐变得低沉混浊。故陈茶的品质远不如新茶。
鉴别时可取3克龙井放入玻璃杯中冲泡,大概3分钟后仔细观察:新茶芽叶鲜绿,如出水芙蓉,陈茶色泽暗淡、叶张枯瘦;陈茶呈现滋味的有效物质被氧化后挥发减少,茶汤淡而无味,与新茶的醇厚清香有着天壤之别。
西湖龙井主要特征绿茶的一种,产自浙江杭州。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如同糙米色,香气幽雅清高,滋味甘鲜醇和。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80℃~85℃,可冲泡3~4次。
名茶档案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又称“吓煞人香”,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主要产于江苏省吴县的洞庭东、西两山,该区域是中国着名的茶果间作区。
洞庭东山是一个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则是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年平均气温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且质地疏松,极适合茶树和果树的生长。
品饮过碧螺春的人多会为它绝妙的韵味而倾倒,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名称的由来。清王彦奎的《柳南随笔》有如下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第三次南巡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这就是碧螺春雅名的由来。
等级划分
碧螺春一般分为7个等级,芽叶随级数升高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时的温度、放入茶叶的数量、炒制力度等与级别成反比,即级别高,锅温低,放入茶叶量少,做形时用力较轻。
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
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淡,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精采细制
目前,碧螺春大多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这些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其炒制特点可以总结为“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杀青:当锅温达到200℃左右时,将茶叶投入锅中,以抖为主,辅以双手翻炒3~5分钟。
揉捻:要求锅温达到70℃以上,抖、炒、揉3种手法交替,即边抖、边炒、边揉,这样随着水分的蒸发,茶叶条索渐渐形成。
搓团:当茶叶达六七成干时,大约在15分钟后,锅温在50℃~60℃时开始搓团。
显毫:这道关键的工序要求在炒制时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无数个小球,不时抖开,如此反复,直至搓成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烘干:这道工序要求锅温在30℃~40℃,且当茶叶达八成干时,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进行,以达到固定形状、蒸发水分的目的。茶叶达到九成干时,把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然后再连纸放在锅上用文火烘干,整个炒制过程大约历时40分钟。
品饮方法
品饮碧螺春宜采用细腻的白瓷杯或透明纯净的玻璃杯,先放入70℃~80℃的温开水,然后洞庭碧螺春主要特征绿茶的一种,产自江苏苏州。条索紧结,卷曲如螺,银绿隐翠,白毫毕显,冲泡后如白云翻滚,清香袭人,回味绵长。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70℃~80℃,可冲泡3次。
名茶档案
取少量茶叶投入水中,顿时出现“雪浪喷珠”的场面;其后芽叶全部沉入杯底,杯底一片碧绿,好似“春染海底”,但此时茶汤尚无茶味;只有将水倒掉2/3时,才闻茶香袭人,这时再冲入滚水,茶叶则完全展开,渐渐舒展成一芽一叶,水色淡绿如玉,呈现“绿满晶宫”的景象。
此时茶的色、香、味、形俱达到最佳状态,茶汤清洌,茶香清新,味道甘爽。先观其形,而后细品之,可以发现头酌汤色清淡,味道幽香鲜雅;二酌汤色翠绿,味道芬芳醇美;再酌汤色碧清,香郁回甘。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又名黄山云雾茶,属绿茶烘青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该茶外形微卷,仿佛雀舌,绿中带黄,银毫毕显,带有金黄色鱼叶,因此称为“黄金片”。由于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采自黄山高峰,故名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主要产于安徽黄山风景区和相邻的汤口、充川、芳村、岗村、扬村、长潭一带。
等级划分
黄山毛峰的等级可以划分为四级: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特级黄山毛峰应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芽头壮实、茸毛多的用于制成特级茶。一级毛峰芽叶肥壮,大小较匀齐,显毫,色嫩绿润,冲泡后口感清香,汤色嫩绿,滋味鲜醇。二级毛峰芽叶较肥嫩,形较匀整,显毫,条稍弯,色泽绿润。三级毛峰芽叶尚且肥嫩,但条略卷曲。二级和三级毛峰的香气、口感、汤色较特级和一级毛峰略为逊色,但相差不多,不易分辨。
精采细制
黄山毛峰的采摘细致,制作讲究,根据成茶等级不同,用料和制作方法也略有不同。首先,开采于清明前后的特级毛峰,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一至三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开始采摘,一级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二级毛峰和三级毛峰的标准依次为一芽一二叶和一芽二三叶初展。为了保证成茶的品质,毛峰全部要求上午采的下午制,下午采的当晚制,鲜叶不能过夜。
经过剔拣和摊晾的嫩叶主要有3道制作工序:杀青、揉捻和烘焙,各级毛峰都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杀青的要求有: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扬得要高,撒得要开,捞得要净。炒至芽叶柔软,光泽退去,青气散失,茶香显露即可。特级和一级原料杀青适度时,继续在锅内进行轻揉和理条;二级、三级原料杀青后立即起锅,散热、轻揉。
揉捻时掌握宜慢不宜快、宜轻不宜重、边揉边抖的诀窍,以保持芽叶的完整,并使白毫显露,色泽绿润。烘焙分为初烘、足烘和黄山毛峰
主要特征绿茶的一种,产自安徽黄山。形似雀舌,油润光滑,冲泡后芽叶直立徐徐下沉,香气如兰,滋味醇爽回甘。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80℃~85℃,可冲泡4~6次。
名茶档案
复火三个部分,边烘边翻,且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前两次烘焙之间摊晾一次,最后复火一次,起锅后趁热装入铁筒,封口储存。
精品鉴别
括为:香高、味醇、汤清、色润。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鉴别特级毛峰的主要特征。
冲泡方法
取茶3~5克,以80℃~90℃水温冲泡,容器选玻璃杯或者白瓷茶杯皆可。先投茶,然后注入1/3杯水,等3分钟左右,待茶叶舒展之后再将水加足。一般可续水冲泡4~6次。品质佳的毛峰茶冲泡后,雾气凝顶,芽叶竖直悬浮于汤中,之后徐徐下沉,芽挺叶嫩,景象万千,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更有趣的是,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毛峰茶,茶叶浸泡一夜也不会在茶杯中留下茶渍。
特级黄山毛峰色似象牙,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笋”或“金片”;条索细扁,形似“雀舌”,茶芽肥壮、均匀齐整、多毫;香气清鲜高远;滋味鲜浓、醇厚,回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黄肥壮,匀亮成朵。其典型特征可概括为:香高、味醇、汤清、色润。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鉴别特级毛峰的主要特征。
冲泡方法
取茶3~5克,以80℃~90℃水温冲泡,容器选玻璃杯或者白瓷茶杯皆可。先投茶,然后注入1/3杯水,等3分钟左右,待茶叶舒展之后再将水加足。一般可续水冲泡4~6次。品质佳的毛峰茶冲泡后,雾气凝顶,芽叶竖直悬浮于汤中,之后徐徐下沉,芽挺叶嫩,景象万千,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更有趣的是,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毛峰茶,茶叶浸泡一夜也不会在茶杯中留下茶渍。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香气清高,滋味浓厚耐泡,叶底细嫩绿亮。历史上的信阳毛尖主产于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区,而后在信阳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又有了着名的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以这些地方出产的信阳毛尖品质最佳,被当地人称为“五云两潭一寨”。
正如人们常说的,“云雾高山有好茶”。这里海拔高度在300~800米,山高雾浓,空气湿润,光照适宜,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水质纯净,诸多的天然优势成就了信阳毛尖卓越上乘的品质和独特诱人的魅力。
精采细制
信阳毛尖一年可摘三季,制作出来的茶叶即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春茶的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以谷雨前采摘的为最好,也叫“雨前毛尖”,茶芽碧绿,茶汤的滋味先苦后甜。最迟到五月底,春茶的采摘就要结束了,之后停采5~10天,则开始采摘夏茶。夏茶颜色发黑,茶汤略带涩味,采摘时间为30天左右。白露过后,采摘的茶为秋茶。秋茶的香气和味道别具一格,但产量较少,因而格外珍贵,与春茶同为信阳毛尖中的上品。
鲜叶采摘后需要及时炒制。
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主要有生锅、熟锅、烘焙、拣剔4个过程。
炒“生锅”即杀青和初揉。
鲜叶的档次越高,锅温越低,炒制时间根据芽叶的老嫩、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炒至叶片变软卷缩,条索明显,嫩茎折而不断即可进入“熟锅”。“熟锅”是毛尖成形的关键步骤,除蒸发水分、挥发香气之外,使外形达到细、圆、紧、直的特点后,要及时进行烘焙,以彻底破坏茶叶残余的活性酶,起到初步固定其形、色、香、味的作用。
毛尖初制后还要经过人工分拣,剔去粗老叶、黄片、茶梗和碎片这些“级外茶”;留下来的条形茶颜色翠绿,大小均匀,才是符合制作标准和要求的高档信阳毛尖。
明辨真伪
紧实、粗细一致、嫩度高、碎末少、色泽匀整的即是上乘毛尖。
再用双手捧起茶叶,置于鼻端,用力深吸茶叶的香气,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且高远纯正的必然是优质茶。
其次,品茶味。取茶叶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用沸水200毫升左右冲泡。此时,先嗅香气,将冲泡后的茶汤立即倒出,把茶作为名优品种的信阳毛尖,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茶香清高纯正、令人心旷神怡者即为好是馈赠亲友、孝敬长辈的佳品,不仅享誉国内,还远销海外。因其销量好,价格高,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毛尖,这些伪劣产品或以陈代新,或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
如要明辨名茶的真伪,需要从4个方面着手。
首先,看外形。取少许茶叶摊于白纸上仔细察看,条索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清而不浊,明亮澄澈为上乘。滋味一般以浓醇爽口为上品。
最后,评叶底。以软亮匀整为好。
市场上假冒的信阳毛尖一般带有人工色素或叶片发黄,条叶形状不齐,汤色深绿、暗,无茶香,味淡薄、苦涩且有异味。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因其形细如针而得名。君山岛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这些优良的环境赐予了君山银针与众不同的品质。其成品茶芽头壮硕,坚实挺直,芽身金黄,身披银毫,毫香鲜嫩,冲泡后汤色黄亮,叶底嫩黄清亮,香气清醇,滋味甘爽。
精采细制
君山银针的采摘要求十分严格,一般在每年清明后七到十天采摘,采摘的为春茶的首轮嫩茶,直接从茶树上采摘芽头。
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经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复烘、摊晾、复包、足火等工序,历时三昼夜,长达70多个小时之久。杀青前要先将杀青锅磨光,茶叶下锅后,轻捞、慢推、上抛、下抖,手法轻柔,动作翻飞。至茶叶含水量减至70%左右,出锅摊晾,剔除碎杂,几分钟后即可初烘,至茶叶五成干时结束。初包就是将茶用牛皮纸包成小包,置于木箱内闷黄,40~48小时后即可松包复烘。初包对于分量、时间、温度、环境等有很多要求,初包后银针的品质基本初步形成。之后依次进行复烘、摊晾、复包、复烘和足火,完成全部制作工序。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85℃,一般可冲泡3次。
名茶档案
冲泡方法
冲泡君山银针的最好用具是玻璃杯。取适量茶叶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约5~10秒钟后,可见茶叶在杯中根根直立,竖悬于汤中,升到水面后再缓缓下沉,再升再沉。如此三起三落,十分有趣。因其最终簇拥立于杯底时每一芽叶均含一水珠,雅称“玉舌含珠”。品此茶不仅可享受味觉的盛宴,还可体会到绝妙的视觉享受。
茶的顶芽为最佳,第三、第四轮白毫银针之后采摘的芽叶大多短而瘦小、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市和颜色灰白,品质次之。
南平市政和县,因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的成品茶挺直似针,浑身披满白毫,色如银针而得名。白冲泡方法
白毫银针的冲泡方法与绿毫银针有银白多毫、毫香浓郁、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等特点,是白茶中的精品。
成品白毫银针泡出的茶汤清鲜爽口,回甘生津,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白毫银针有解毒降火的功效,经常饮用有益健康。
等级划分
茶基本相同,但因其制作时不炒不揉,只有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因此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略长。冲泡白毫银针最好用透明玻璃杯,一般每3~4克银针可冲入200毫升沸水。茶芽最初浮于水面,约5分钟后,部分沉落,部分悬浮,此时,可见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
白毫银针的等级主要从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4个方面来区分,可分为3个级别。鉴定方法如下:取3克茶叶,用150毫升沸水冲泡,浸泡5分钟后对色、香、味和叶底等各项一一进行审评。
当年采制的白毫银针以毫心肥壮、银白闪亮的第一、第二轮春约10分钟后,茶汁被浸出得较为充分,汤色黄亮清澈,口感清香甜爽,即可饮用。白毫银针冲泡后,香气清鲜,闻来沁人心脾,品来毫香显露,醇厚回甘,其滋味因产地不同而略有不同。边观赏杯中景,边品饮清香味,顿时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名茶档案
白毫银针
主要特征白茶的一种,产自福建福鼎。外形挺直如针,遍披白毫,富有银光,香气清芬,清鲜爽口。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95℃~100℃,可冲泡3次。
滇红功夫茶
滇红功夫茶又称滇红条茶,是滇红茶的一种,乃中国功夫红茶中的后起之秀。滇红茶主产于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等6个地州的20多个县,选用嫩度适宜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加工产生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制成的成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汤色红艳明亮。
滇红功夫茶还是世界茶叶市场上的着名红茶品种之一,深受俄罗斯、波兰、英国、美国等国家人民的欢迎。
精采细制
滇红功夫茶的采摘时间从每年的3月初到11月底,一年可采摘9个月。茶叶的采摘标准为一叶二芽。一般春茶采摘毫色较浅呈淡黄色的芽叶,夏茶采摘毫色呈橘黄色的芽叶,秋茶采摘毫色呈金黄色的芽叶。采摘后的茶叶经委凋、揉捻、发酵、干燥四大工序制成毛茶,然后经归堆、分级,精制成各级滇红功夫茶。
精品鉴别
滇红功夫茶的品质因采制时期不同而具有季节性的变化,一般春茶比夏茶稍好些,夏茶又略胜于秋茶。滇红香气浓郁,以滇西茶区的云县、凤庆和昌宁出产的为佳。这些地区产出茶冲泡后滋味醇厚,回味清爽,香气高长且带有淡淡花香。而滇南茶区所产的功夫茶味道虽然浓厚,却略带刺激性。除季节与产地外,根据茶的条索、整碎、老嫩、净度、色泽等外形情况,也可以综合判断滇红品质的优劣。滇红功夫茶主要以一芽一叶的茶芽制作而成,以条索紧结、洁净齐整、金毫多显、色泽乌润者为好。冲泡后可观察到叶底肥厚,红匀有光泽。其口感香气甜醇,滋味鲜爽浓烈。冲泡三四次香味不减,储存过年仍味厚如初。
特级滇红
滇红功夫茶中,品质最优的当属“滇红特级礼茶”,此茶全部以一芽一叶的鲜叶制成,成品茶具有条索紧直肥壮、芽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油润乌黑等外部特征。冲泡后,茶汤红艳透明,叶底红匀明亮,香气高醇持久。入口后,滋味浓郁鲜爽。
上等滇红茶冲泡后,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茶汤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现象。可通过观察乳凝状现象出现的早晚来判断滇红的品质,凝结现象出现得越早,说明茶的品质越好。
品饮方法
滇红功夫茶
主要特征红茶的一种,产自云南凤庆。芽叶肥壮,金毫显露,乌黑油润,香气浓郁持久,滋味浓厚鲜爽。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95℃~100℃,可冲泡8~10次。可调饮。
名茶档案
滇红的品饮从使用的茶具来划分,可分为“杯饮法”和“壶饮法”两种。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中国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采用“清饮法”品饮红茶,不在茶中添加其他的调料。而在南方,如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多以加糖、奶或柠檬切片调饮为主。加奶后的茶香滋味依然浓烈,且营养更丰富,味道也富于变幻。在西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集地,“调饮法”更为普遍,人们多在茶中加入更加丰富的调配料,烹制出美味的酥油茶和奶茶。
祁门红茶
祁门功夫红茶简称“祁红”,被誉为“王子茶”,产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黄山支脉的祁门县一带,是中国传统功夫茶之一。祁门红茶素以香高形秀享誉海内外,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似蜜糖香,隐伏果香,又蕴藏有兰花香。
其茶汤汤中带香,香中伴甜,口感醇厚,回味隽永。
精采细制
祁门红茶的采摘标准因茶的等级而有所不同。高档茶的采摘标准是以一芽一二叶为主,一般茶采摘标准则是一芽二三叶及相应嫩度的对夹叶。
采摘后的鲜叶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用文火烘焙至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需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而费工夫,有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风选拣剔、补火、清风等多道工序。
品饮方法
祁门红茶可以冲泡数次,每次的口感都略有不同,细饮慢品,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悠扬香气,冲泡功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或白底红花的彩瓷茶具。除了单独泡饮,祁门红茶还可加入牛奶或糖等调饮,由于其口味浓郁悠长,即使添加奶或糖也不失原有的香醇。
将鲜奶倒入红茶中,奶茶相融,会呈现淡粉红色,其形色之美为其他红茶所不及。春天饮祁红最宜,其他季节选择下午饮茶也很适合。
名茶档案
祁门红茶
主要特征红茶的一种,产自安徽祁门。外形紧细秀丽,色泽乌润,冲泡后散发独特的“祁门香”,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100℃,可冲泡3次。可加入牛奶、糖或柠檬切片调饮。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茶又称闽南乌龙,系乌龙茶中之珍品,兼有红绿茶的特点,是中国的国茶和世界名茶。原产于福建省南部安溪县西坪镇,这里气候适宜,降雨量丰富,土壤肥沃,十分利于茶树的生长。但是“铁观音”茶树天性娇嫩,产量不高,有“好喝不好栽”的说法,因而十分名贵。
铁观音发现于清雍正四年(1726)前后,后被传播到台湾、港澳地区,以及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深受这些地区和国家人民的喜爱。
近年来,铁观音以其香气清新悠长,饮后满口芳香,且生津甘醇、回味无穷等特点逐渐被世人喜爱,并享誉世界。尤其是日本市场,两度掀起“乌龙茶热”,福建铁观音风靡日本各地,以至于铁观音现在在日本几乎成了乌龙茶的代名词。
精采细制
安溪铁观音属于部分发酵品种,它的制作融合了红茶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特点。铁观音的加工制作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要条索紧下二、三叶,采摘时不能折断叶片,不能折叠叶张,不能碰碎叶尖,不能带有单片、鱼叶和老梗。生长在不同地区的茶树,鲜叶要分开采摘,采回的鲜叶要尽量完整新鲜。
采摘后再对其进行晾青、晒青和摇青。摇青是制作中最为重要的工序,茶叶通过摇动旋转产生碰撞,从而激活了芽叶内部酶的分解,散发出独特的香气。经过摇青直到茶香自然散发时再进行杀青、揉捻和包揉处理,待茶叶卷缩成颗粒状再进行焙干、筛分和拣剔,最后制成成茶。
通过传统工艺加工制作出来的安溪铁观音具有外形卷曲、乌润砂绿、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等特点,发酵率达30%以上;而通过新工艺加工制作出来的铁观音,则具有外形圆实、色泽翠绿、香高持久等特点,其发酵率均低于30%。
精品鉴别
品质出众的铁观音,品鉴的方法也不同于一般。首先是听声,优质的铁观音紧实叶重,取几粒投入壶中,清脆有声。其次观色,冲泡后汤色金黄明艳,清澈纯净为上品,汤色暗红的则次之。之后是闻香,铁观音与其他茶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兰花香,冲泡后仅闻杯盖即有扑鼻的兰花香,其香高雅、含蓄、渗透力强,令人印象深刻。
铁观音的品质应以冲泡出来的香气为准。高档的铁观音沏泡后,茶汤呈金黄的琥珀色,叶底多为三叶一枝,且软嫩肥厚,富有光泽,茶香馥郁持久,带有兰花香,入口爽滑、不苦或微苦,无明显涩感,轻啜后顿觉茶香四溢,喉头回甘,口感饱满醇厚,饮后齿颊生香,生津不断,享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观音韵”
铁观音的品质特色除外形特征以外,尽可以用具有“音韵”
来概括。“音韵”的全称是“观音韵”,无此不成铁观音。铁观音冲泡后,香气扑鼻,汤色同绿豆水,滋味鲜美,令人回味,而“音韵”就是来自铁观音特殊的香气和滋味。铁观音的香气馥郁清高,鲜灵清爽,犹如空谷幽兰,滋润心脾,令人兴致盎然;入口后,醇厚鲜香,顺喉咙滑下,清爽甘甜,余味无穷,烦恼顿失。有人说,品饮铁观音中的极品——观音王——有超凡入圣之感,仿佛羽化成仙,置茶量约为茶壶的一半,使用沸水高冲法,冲泡时间以1~3分钟为好。品饮时先观汤色,再闻茶香,最后细啜入口,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罢齿颊留香,口喉回甘,心旷神怡。
铁观音的冲泡可分为8道程序,分别是白鹤沐浴(洗杯)、观音入宫(落茶)、悬壶高冲(冲茶)、春风拂面(刮泡沫)、关公巡城(倒茶)、韩信点兵(点茶)、鉴赏汤色(看茶)和品啜甘霖(喝茶)。一般来说,铁观音可沏泡7~8次,少则感受不到茶的韵味,多则茶汤寡淡,没有茶香。
将一切俗事抛之脑后,这至真至妙的感受恐怕就是人们将铁观音独特的风韵命名为“观音韵”的原因。
品饮方法
安溪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是别具一格、独成一家的“功夫”泡法。总的来说,水以泉水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武夷大红袍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乌龙茶中的珍品,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的珍品。武夷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有“茶中状元”之称,堪称国宝。大红袍的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大红袍很耐冲泡,经过9次冲泡后,仍不失原茶真味和浓浓的桂花香,故被誉为“武夷茶王”。
植物鉴别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的岩壁之上,仅有几株,产量极为稀少,因此很多茶人误认为市场上出售的大红袍大多是假冒伪劣产品,不足取。但很多大红袍的产品包装上都有国家认证和许可出售的标志,究竟孰真孰假,茶叶市场上有没有真的大红袍等问题令很多茶人感到迷惑。
据资料记载,大红袍茶不仅生在九龙窠,武夷山上的天游岩和珠帘洞两处也有此茶,“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北斗岩也发现过大红袍。此外,武夷山当地经验丰富的老茶农们已经运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成功地培育出数百亩大红袍。从植物学角度来说,只要具备与母本同样的性状特征,无论繁衍多少代都与母本具有同样的品质,不会出现品质下降的现象,除非品种发生变异。
工艺鉴别
现代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条件以大红袍茶树为原料制成的成品茶质量完全可以与母本茶相媲美。如今市场上出售的大红袍,一部分是由母本大红袍的后代制作而成,一部分是采用多种优质岩茶为原料拼配而成,购买时需要加以识别。
冻顶乌龙
主要特征乌龙茶的一种,产自台湾南投。外形呈半球状,条索紧结,有白毫,色泽墨绿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冲泡后有浓郁的桂花甜香,滋味醇厚。
适用茶具
冲泡建议水温90℃~100℃,可冲泡7次以上。
名茶档案
冻顶乌龙
冻顶茶是台湾省的一种乌龙茶,原产于台湾南投市鹿谷乡的冻顶山,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属中发酵轻焙火型茶。冻顶乌龙的成品茶清新典雅,独具风味,在台湾极负盛名,被品茗人士推崇为台湾的“茶中之圣”。
观汤色是否清澈光亮;待茶温降至40℃~45℃时,再品鉴茶汤滋味之浓淡、甘苦、纯杂以及刺激性、收敛性等;最后将茶汤倾倒,分辨叶底的色泽、老嫩、开展程度、完整程度等。
等级划分
精品鉴别
品质优异的冻顶乌龙茶的外观内质特点如下:外形卷曲呈条索状,条索紧结整齐,色泽墨绿油根据成茶品质和采制时间的不同,冻顶乌龙可分为特选、春、冬、梅、兰、竹、菊共7个等级。评比的内容包括干茶的外形、条索是否紧结,颜色是否新鲜带有光泽,芽尖毫白是否匀整无杂等。
开汤后,先闻香气的浓淡、高低、清浊、纯杂,以及是否带有焦、烟、腥、霉等异味;再润,并带有类似青蛙皮斑的灰白点,干茶具有强劲浓郁的芳香。
冲泡后,茶香浓烈,香气中有隐隐的桂花香且略带焦糖的甜香,茶汤呈金黄色且澄清明澈,叶底嫩柔透明,叶中部呈淡绿色,边缘呈锯齿状带红镶边。入口后,滋味甘醇浓厚,口感圆滑光润,口齿生津,回甘强。此外,此茶经久耐泡,可冲泡7次以上。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兴茶种,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市,故而得名。普洱茶的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正是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普洱茶卓越的品质。
种类划分
普洱茶的种类划分有多种依据,但并不复杂。根据树种不同,普洱茶可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种:乔木,即采乔木树叶做茶青,因叶片较大,又称“大叶茶”;灌木,即采用灌木树叶做茶青,叶片较小,也称“小叶茶”。
根据制作加工方法的不同,普洱茶可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初制后需要自然发酵,陈化数年,待茶性由刺激转为温和方可饮用,简称“生普”;熟茶由人工发酵制成,茶性温和,制作完成后即可饮用,简称“熟普”。
根据存放地点的不同,普洱茶分为干仓普洱和湿仓普洱。干仓普洱是存放于通风干燥的仓库中茶叶自然发酵的普洱茶,陈化10~20年的品质最佳。湿仓普洱通常存放在湿度较大的地下室,空气中的水分可以加快普洱的发酵速度,陈化速度较干仓普洱快。
普洱成茶根据外形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扁平圆盘状的普洱饼茶、形似碗一般大小的普洱沱茶、砖头形状的长方形普洱砖茶、未经压制的普洱散茶等。
等级划分
普洱茶由于原料品质、工艺等的不同,品质也完全不同,一般分为特级和1~10级共11个等级。级别的划分以茶芽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越高,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三点,一是看芽头的多少。芽头多,毫显,嫩度好。二看条索紧结、重实的程度。紧结、重实的嫩度好。三看色泽光润的程度。色泽光润的嫩度好,色泽干枯的嫩度差。
普洱茶也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极品砖(饼)茶、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7576熟饼,7432青饼,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档次茶则是六到十级的散茶。
精品鉴别
普洱茶条形粗壮结实,芽壮叶厚,色泽褐红光润,条索整齐、紧结,芽头白毫密布,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强并富于刺激性,茶汤浓艳香醇,入口后略感苦涩,稍后便顿生高雅沁心之感,香气可比幽兰清菊,甘津持久不散,回味长久。购买时,可以从汤色、香气、滋味等方面鉴别普洱茶的优劣。冲泡后的普洱茶汤色浓艳明亮,如红酒醇浓剔透是优质茶;茶汤呈黄色、橙色或暗黑浑浊的则为劣质茶。发出的陈香沁人心脾,且悠长高远的是上等普洱茶;而带有霉味或阴沉香气的是劣质普洱茶。滋味浓醇、滑润,饮后舌根生津,口中香气盘旋的是优质茶;滋味平淡,甚至苦涩,饮后舌根两侧感觉不适则是劣质茶。
养生功效
长期饮用云南普洱茶可使人体内的胆固醇、血尿酸等有所降低。这是因为普洱茶是后发酵型茶,其茶碱、茶多酚等物质在长期的发酵过程中被分化掉,因而成茶品性温和,对人体无刺激,不仅具有杀死癌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及减肥和降血脂等诸多保健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的消解和转化。因普洱茶在减肥、降压、防癌抗癌以及抗衰老等方面有奇效,饮用人群日趋广泛。
品饮方法
传统的云南普洱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味道醇厚,具有陈香。
因其茶味较不易冲泡出来,所以必须用滚烫的沸水进行冲泡。但用水不宜过沸,否则水中含氧量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一般茶与水的比例掌握在1∶50。在水的选择上,以纯净水、矿泉水和山泉水为佳。若是茶砖、茶饼,可将之放入茶荷中,用茶刀撬下茶叶,放置两周后再进行冲泡。
在茶具选择上,由于普洱茶的浓度较高,选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茶具的材质以瓷、陶和紫砂为上。
冲泡普洱茶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温杯,即用滚水冲烫茶具。随后放入茶叶,冲入茶具容量约1/4的沸水,然后快速倒出,即润茶。这一步在冲泡普洱茶时必不可少,因为好的普洱茶至少要陈放10年,通常饮用的普洱也大多储存了一年以上,茶上可能会带有些许灰尘,润茶除了能够唤醒茶叶味道,也可洗掉茶叶中的杂质。最后,向茶具中倒入沸水,浸泡15秒左右,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用滤网过滤碎茶后,分别倒入小杯中饮用。茶水切不可在公道杯中停留过长,以免茶汤过浓。茶汤入口后可稍停片刻,以细细感受和体味普洱茶的润滑和醇厚,领悟普洱茶的顺柔与陈韵。由于普洱茶十分耐泡,续冲10次以上茶香犹存。
储存方法
普洱茶和其他茶叶不同,可以存放很长时间。但并非所有的普洱茶都是存放越久越好,其中一些也有一定的“寿命”。
的为好,红茶或乌龙茶由于空气中的氧可以加最多存储1~2年,而速茶叶的发酵陈化,潮湿普洱茶却有存放时间的环境容易使茶叶霉变,太越久,味道反而越醇阳直射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厚的特点,如果存放成分;而空气中的异味也极易得当,甚至可以陈放百被茶饼吸附,因此普洱茶一般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无杂味的地方。数量较多时可以放在瓷罐或紫砂缸里保存。
生茶存放
3~5年即可饮用,如若存放20年左右,味道更好。
也有存放时间更长甚至达上百年的“古董普洱”,但必须储存条件适宜才能保证其品质。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一般即买即饮,最多存放2~3年,否则其品质将难以保证。
的古董”。由于这一特点,许多人开始收藏普洱茶,一块新茶饼以数百数千元收购回来,10年后则价值数万元,这巨大的升值潜力使普洱茶的收藏风靡大江南北。
在现代的工艺包装下,普洱茶不但可以收藏,还可以赏玩。
紧压成型的普洱茶被做成各种形状,方形、球形、饼形,小如丸药,大如巨型南瓜,甚至还可以做成匾额、屏风、象棋、浮雕等各种造型。这些工艺使普洱茶从收藏价值
一般茶都以新鲜为宜,久存则味道变差,如绿茶以新采新制普通的茶变为了工艺品,收藏价值更高。
选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者,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但目前市场上的茶并非一切皆“嘉”,要想从鱼龙混杂的茶叶中选出“嘉”
者,需要从茶的产地、外形、色、香、味及冲泡之后的茶汤滋味等各方面综合比较鉴别。
由于茶的类型和特性的多样性,给所有茶叶制定一套统一的评判标准并不现实。不同品性的茶有不同的鉴别要求,而人的口味千差万别,泡饮习惯更不相同,应依据个人的喜好、身体状况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选好茶后再用好水佳器将现有的茶叶泡出最佳的风味,即可从中得到最高的品茗乐趣。
察外形
鉴别茶叶时,外形是第一直观要素,对成品茶外形的审鉴标准是干燥、匀整、鲜嫩、干净。选茶时,任意拈一根茶条,若可轻易折断并碾成粉末,表明干燥度达标。
无论是圆状、扁状或条状的散茶,优质茶的茶芽的采摘要求十分严格,采摘的鲜叶一芽几叶全部相同,制茶技术高,工艺精良,故其形状、大小均会保持一致:圆状的粒大小相同,扁状的条厚薄相等,条状的长短匀称。
好茶叶条索紧结,外形卷曲优美,完整匀称,表面油润洁净,没有断碎梗枝、木质纤维及杂物,且芽毫多、叶质嫩;反之,则条索粗松、茶叶粗糙、色泽复杂、净度差、叶质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