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二〇〇五年一月开始,我在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教育频道“百家讲坛”节目中“说聊斋”。“百家讲坛”录制的这个大型系列讲座分三组二十四讲:第一组“说聊斋”综合讲述六讲;第二组“说聊斋”神鬼狐妖八讲;第三组“说聊斋”人物十讲。

    到二〇〇六年一月为止,播出十六讲,即前两组十四讲和聊斋人物王成、向杲,这些央视国际网站已有详细介绍。这三组节目的录制是有联系的:因第一组六讲取得高收视率而录制了第二组;因暑假重播再次创造高收视率,又开始录制第三组。《聊斋志异》可讲的东西还有很多,但这三组已把重要内容大体囊括了。

    我在大学里给大学生、留学生、硕士、博士生讲聊斋二十多年,所以中央台邀请我做聊斋讲座时,我“漫应之”。没想到任何一种讲稿都不能照本宣科,得按“专家为大众服务的路子”重写。

    于是,“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总策划解如光、编导魏学来介入我的聊斋研究,出了许多好主意,比如说要有悬念,要有故事性和现代性,理论分析要画龙点睛等。百家讲坛确实是一个让学术走向大众、让专家走出象牙塔的好平台。

    从“老延安”到中小学生,皆有“说聊斋”的热心观众。我的孙女儿居然有耐心把“神鬼狐妖的艺术魅力”从头到尾看下来,我问:“阿牛,奶奶讲的,跟你老师比,怎么样?”

    她回答说:“差不多。”我高兴地说:“那我荣幸地达到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水平了!”阿牛还说:“奶奶为什么不讲《画皮》?”于是,在录制第二组“说聊斋”神鬼狐妖讲座节目时,编导采纳了她的意见。

    本书把我在中央台“说聊斋”的三组讲座内容都包括进来了,因节目录制完后,我对蒲松龄生平有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本书前两讲“聊斋主人人生之谜”与中央台播出的“苦行僧蒲松龄”相比,增添了大量新内容。

    《聊斋志异》是古典名著,如何让它被尽可能多的读者、观众接受?这是研究者的责任,但也离不开现代传媒。

    在本书出版之际,特向“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总策划解如光、制片吴林、总导演高虹、编导魏学来、郭巧红、兰培胜,还有本书的文字编辑席伟健表示衷心感谢。

    马瑞芳

    二〇〇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