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时间把微信拿给家人里看,但是他们都比较保守,对于拍电影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自然是反对的。一开始我也差点被我妈妈说服,不再去想这个假期中的“意外”,但是雪漫姐的一句话,让我改变了主意,她对我说:“你真的不想演小耳朵吗?这可是你送给自己青春最好的礼物呀!”
两个礼拜后,我独自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飞往北京,接下来的所有事情都格外得顺利。8月11日,我开始化身李珥,正式入戏了。
记得那天天气热得吓人,置身于片场的我当时脑袋一片空白,手心直冒汗,连路都走不好,演了一遍又一遍,却一直没有通过。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做不到,心里打了退堂鼓,但是看到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耐心地配合着我,导演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戏,欧豪、蒋皎、胡夏陪我反复地试戏时,便默默地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这样放弃,就太对不起大家了。于是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终于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条拍摄。
拍电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在湿热的夏天里,常常穿着冬天的衣服拍戏,有时候还要淋雨,但是一想到剧组那么多人比我更辛苦更累,我便觉得自己更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不让他们失望。我很庆幸第一次拍电影遇到这么多善良的人,他们在我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给予了我最大的宽容和帮助,让我越来越靠近小耳朵这个角色。
在某场戏的某一个时刻我觉得我就是她,我在墓地放声地为我死去的心爱的吧啦哭泣,我在看到我心爱的男孩吻着别的女孩的时候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我在面对一切物是人非的现实后勇敢地带着所有人的爱与诚坚定地走下去。
人生总会有一些意外的邂逅,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就是这些不期而遇才构成了人生中最绚烂的部分。
谢谢你,小耳朵,让我第一次做演员就能经历这样一场疼痛又美好的青春,让我的22岁变得熠熠生辉、与众不同。
谢谢你,小耳朵,因为你,我拥有了最好的时光。
Q:当初接到邀约,让你出演“小耳朵”这个角色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A:说实话吗?我以为是诈骗。哈哈哈。
Q:第一次看完剧本是什么感受?
A:非常喜欢。《左耳》的故事情节非常曲折,读剧本的时候就好像在看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故事似的,想要去窥探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角色。
Q:剧本和原著之间差距大吗?哪些情节会让你印象深刻?
A:我觉得剧本更接地气一些,比原著更符合现实生活。看原著的时候,小耳朵去上海之后,整个人才在我心里活了起来。印象比较深刻的情节应该是蒋皎在天台撒钱,实际的拍摄场面很壮观,可惜撒的都是假币。(笑)
Q:电影中有许多哭戏,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的呢?
A:哭戏前,我会看一些句子或小说情节或图片。比如说拍摄墓地那场戏前,我看的是一组名为“生命中突然离开你的人对你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图片。看完后特别感动,眼泪自然而然地就流了出来。
其实,因为导演要求真情实感地流露,到整部戏拍摄完成时,我基本上把认识的人都想“死”了一遍。
Q:你觉得在拍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A: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还学会了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Q:整部作品拍摄下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拍电影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包括许多小细节,都是很多人付出很多努力才拍出来的。我觉得以后去电影院看电影,不会再轻易说任何一部电影是烂片了。(笑)
我相信爱一定带着痛苦,我爱吧啦,所以陷入《左耳》的日子里,我一直很痛苦。
吧啦是我拍戏以来,或者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看到过的最精彩的角色。从起初拿起《左耳》这本小说直至读完,我深深地被吧啦吸引,我羡慕她的勇敢甚至是她荒唐的付出,我羡慕她能如此不计后果地爱一个人,我羡慕她混迹于灯红酒绿之中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生活中的我好像小耳朵,羡慕着吧啦的一切。
我相信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吧啦,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把那个隐性的吧啦释放出来,我们只会渴望,因为,我们没有勇气,也没有那样的机会。
所以,我想演她。我想成为吧啦。
可是,我不是吧啦。
这几年我一直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拍着不多不少的戏,却第一次不想随缘。所以人生中第一次拼了命去争取一个角色,减肥,体验生活,改变与家人的相处方式,改变熟悉的一切。我跟家人的关系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和谐,因为吧啦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乖巧顺从的乖乖女;我变得没有以前那么谦卑和温和,因为吧啦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变得前所未有的清瘦,因为我想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来诠释她。
我始终相信付出会有回报,这一次也不例外,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选角。2014年的夏天,吧啦来到了我的生命里。
因为有了最终的美好,才让我明白之前遭遇的非议、不看好、否定,都是让我拼下去的动力。
因为热爱,所以不畏惧一切。
谢谢雪漫姐在拍完《甜酸》时隔多年之后再次见到我,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像我的吧啦。”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当时那个如此怂的我哪一点像她笔下生如夏花的吧啦。但也是她的这一句话,让我打心底里被支撑着,再也不怕。
谢谢导演,你打碎了原本的马思纯,你口中的那个乖宝宝被你蜕变成一个连她妈妈都不太认识的小太妹。我知道你对我诠释这个角色的不放心,所以你也用心最多,连吧啦的一颦一笑,吧啦走路的姿势,吧啦看人的眼神,你都会亲自示范教我。这一切,我终身受用。
2014年对于我来说,是全部属于《左耳》的,上半年的准备选角,到下半年的拍摄。这一年,我全部都给了《左耳》。我记得这一年中发生的一点一滴,每一场戏,每一个景,每一次转场。直到现在,我想起属于吧啦的对白,还是会忍不住流眼泪,我太爱吧啦了,只有这个理由吧。
2015年,
我相信,
依旧属于《左耳》,
因为大家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青春片,
有完整的故事,
却不矫情的爱情。
你的潸然泪下,
是为你曾经如波涛般汹涌的青春和爱情而流。
波涛汹涌,
势必受伤;
因为热爱,
所以不怕。
Q:出演吧啦这个角色,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挑战有很多。比如我和张漾跳海的戏。我们都不会跳水,只在开拍前进行了短时间的集训,但是我们还是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还有在日照游泳池里的水戏,当时我生理期来了,但是拍摄时间不能调整,天气非常冷,身体又处在这么特殊的情况下,我觉得挺辛苦的,但是看回放,又觉得自己拼一下还是蛮值得的,觉得自己像个女战士一样。
Q:吧啦与你以往饰演的角色,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
A:以前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演自己,很多角色都更贴近我本身的性格。我习惯演一些邻家女孩或者个性比较柔和的角色,但是吧啦这个角色要在酒吧跳舞,要有一些很张扬很放肆的行为,还会做一些大家不太能接受的事情,对我来说难度确实不小。
Q:你为了这个角色做了哪些努力?
A:我比之前瘦了许多。因为太喜欢这个角色了,我觉得我得到了认可,就必须去努力。减肥的过程是非常可怕的。我是一个特别懒的人,不爱动,一开始只能靠节食,但是来了剧组,在张漾的带领下每天跑六七千米再做一些力量训练,一天就吃一顿饭,很难熬,但是很有效果。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所有人所期待的样子的时候,我就会觉得特别值得。
Q:在剧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A:刚刚进组,演员最齐的时候,我们都住在酒店的四层,有一个大大的平台,可以让我们一群小伙伴们天天晚上在那里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比如我和张漾就会在那里健身,蒋皎和小耳朵在一边看恐怖片,尤他也会出来逗逗我们。那段时间就觉得很欢乐,每天晚上十一点,那个平台都是欢声笑语的,打打闹闹的,特别开心。
《左耳》开机之后,有一天傍晚,我坐在房间里翻看剧本的时候,我的经纪人问我:“你觉得自己跟张漾像吗?”
我想了一下,很认真地回答她:“坦白讲,不是很像。他那么孤傲,长得又帅气,在学校里面应当算得上是校草级别的人。这样的男生应该是很受女生们欢迎的那种,但是在男生里,这种孤傲多少是有一种不合群的性格在里面的。了解的人知道那是他本身的模样,不会去计较,兴许会成为好朋友,不懂的人会以为他是故意扮酷耍帅,搞不好会挨打。”
听到我的回答,我的经纪人笑了,她说:“可是片场的工作人员都说你入戏很深。”
是啊,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演戏的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入戏太深。在演戏方面,我是新人,又不是科班出身,秉着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好的想法,为此我没少补课。平常休息的时候,我会找一些比较经典的电影或者书来看,从电影里演员们的表演当中学习,也从一些专业的图书当中寻找技巧。除此之外,更为便捷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要去饰演的角色本身一样去活一回。
张漾的内心世界应该是像在东山拍戏时我所看见的深夜的大海那样,溶溶月光洒在海水上,却温暖不了他。人们只看到他冷静克制的一面,却看不到平静海水下面的波涛汹涌。
很多人都在问,张漾,你爱的究竟是吧啦,还是小耳朵?
进入到张漾的内心世界之后,我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很多像吧啦一样在爱情里奋不顾身的女孩子,她们最终的结局多是悲惨收场。也见过很多像小耳朵一样默默陪在喜欢的人身边的女孩子,她们的爱是内敛的,从不张扬。我们可能都会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变成吧啦,也有可能是当那个默不做声的小耳朵。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爱过的是一些人,在一起的,却是另外一些人。
关于爱情,这是我听过的最好解读,希望也会是你们最满意的回答吧。
与茫茫人海中遇到张漾这个角色,对我自己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机缘,也是我百分百拼尽全力投入的一次出演。
我希望他能和我一起,在同一个灵魂里,带给你们一直等待的最好的《左耳》。
Q:刚接到剧本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A:我非常喜欢张漾这个角色。第一次看小说看哭也是因为《左耳》。知道要演张漾的时候,心理压力非常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漾,《左耳》的书迷非常多,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这个角色演好,也怕被人质疑。但后来又看了几遍书和剧本之后,我觉得应该放松一些,集中精力去想一下怎么演好这个角色,而不是考虑那些所谓的压力。
Q:觉得自己跟张漾最相似的地方是哪里?
A:目标很明确,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非常重要,也肯为之拼搏努力。现在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能有好成绩,能遇到好作品。
Q: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场戏?
A:我印象最深的是墓地那场戏。那天是中秋节,本应是个团圆的日子,但是要去墓地拍戏,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那天我和小耳朵顶着大太阳哭了一天,当时觉得当演员挺辛苦的,但后来想了想,也是蛮特别的一次体验。
Q:从开始拍摄到最后杀青,整个人的状态有什么变化?
A:每拍一场戏,我都会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去经历发生的所有事情,每一场戏都印象深刻,让我自己变得更成熟了一些。
因为我大部分的青春时光是在军校度过的,我的校园生活和很多人都不同,别人经历过的普遍而又特殊的回忆我并没有经历过。所以一开始接到邀请的时候,心里自然也会有一些打鼓,或者……期待?对青葱校园的一种期待吗?呵呵,我也说不清楚。
《左耳》这本书我没看过,但是周围不少朋友都读过,也都很喜欢。
许弋这个角色应该算是许多少女心目中的校园白马王子,是高大俊朗、眉清目秀、成绩优秀,总是穿着白衬衫,干净又不世俗的那么个男生。
开始我大概看了一遍剧本,虽然故事纯情感人,但当时并没有产生共鸣,也没抱多大的兴趣。见导演的前一晚,我看球到了深夜,第二天顶着一脸起床气未消的欠扁样就去见了导演,跟导演聊了一会儿。回去之后工作人员还紧张地说:“完了,导演肯定生气了。”
可没想到,我意外地被导演选中了。后来在《左耳》电影发布会上导演说,就因为我那种不经意的淡淡的不羁跟后期的许弋特别像,而平时给人的感觉大概又有些像校园里的许弋,看起来有些高冷,实际上只是腼腆而已,才定下我来。
进组之后,我开始试着去了解许弋这个人,也把自己和他融合起来。我的高中生活自然不像许弋那样丰富,我就把每一场校园中的戏都当做自己重新回到了校园。以前也没有类似的体验,我反而觉得新鲜有趣,演绎起来也比较自然、放得开。
在这过程当中导演和剧组的演员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导演。导演对于所有的细节要求都很严格,也会跟我们讨论,或者直接示范给我们看,可以说他全程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状态他都记得很清楚,也会帮助我们找到应该投入的情绪。
记得有一场誓师大会的戏,模范生许弋作为学生代表带领大家喊口号。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过那种为了高考拼了老命学习的经历,可能在情绪上有一些难以进入。导演在开拍之前给我看了一个小视频,里面就是一个誓师大会的场景,学生代表握着拳头十分激动地呐喊,声音大到破音。当时我还笑了,觉得挺有意思的,但等自己真正站在那么多人面前,有了那个氛围,好像就真的有了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使命感。想着之前看过的视频,我也十分激动,后来看回放,发现自己气都接不上了,也有破音。但是那个感觉非常好,就是一种因为年轻所以无畏,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
年轻人很少有人过于成熟,都会因为没见过真正完整的世界,而对那个世界保留着自己最美好的幻想,且不知道天高地厚。许弋这个人也是一样,只是他的幻想过早被打破了,这不是他的错,但他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人。所以当这个幻想被打破时,他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选择去逃避。
这部电影的拍摄对于我来说应该是一段特殊又美好的回忆,特别感谢在我的青春里能有许弋这样一个角色,让我穿上校服,过了一次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校园生活,谈了一场大家都会有但是我并没有的校园恋爱,还献出了我的荧幕初吻。
与其说《左耳》是一次电影拍摄,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次重温,一次学习,如今圆满毕业,收获颇丰。
Q:觉得自己跟许弋最相似的地方是什么?
A:比较叛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比较想要做自己。
Q: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什么?
A:印象最深的是海边初吻。《左耳》是我第一部荧屏初吻的戏。那场戏没开拍之前,我的心就已经加速怦怦直跳了。当时在海边,在一个很浪漫的地方拍摄的这场戏。因为之前没有过这样的拍戏经历,所以当时会想很多,紧张得直冒汗。但还好,相对于我来说,对手戏的演员比较放得开,所以整个拍摄过程还是蛮顺利的。
Q:对剧组的感觉如何?
A:剧组就像学校一样,演员都很年轻,大家都很放松,关系很融洽。
Q:“吧啦、小耳朵、蒋皎”这三类女生,你生活中最喜欢哪种?
A:吧啦的热情,小耳朵的内向善良,蒋皎的有才华有钱,她们三个加在一起,应该是我的理想型吧。(笑)
当我拿到蒋皎这个角色时,确实有些诧异,后来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我在组里是最小的一个,吧啦和小耳朵都有很成熟的内心戏和很复杂的心理活动。而我还没有经历过那么多事,阅历尚浅。
于是蒋皎,这个霸道、可爱又可气的大小姐就这样从天而降地附体在我身上啦。
拿到剧本时,我并不是很喜欢她,我过早下了结论,觉得她浮夸矫情,所谓有钱就是任性。可是,在对戏和与导演、雪漫姐讨论剧本角色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了这个女生的美好,找到了真正的蒋皎。雪漫姐说,她的书中没有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他们都只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少男少女。
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觉得蒋皎这样的女生和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其实是生活中很多女生的真实写照。爱一个人深入骨髓,又找不到合适的爱人的方法,因此霸道占有,蛮横不讲理,爱到让对方畏惧无奈,就算到最后在情感上已经等于被张漾甩了,也要在表面上以王者的姿态放手,转身离去。
蒋皎虽说女王病很多,但是敢爱敢恨,聪明感性,看透张漾却又不愿捅破不愿承认,对爱霸道,要爱完美,为爱原谅,因爱痛苦,目的单纯到就是想要张漾这个人。
我似乎在这个强势的女生身上感受到了她的脆弱。从被绑架的无力反抗,到情感上的无力挣扎,她是可爱又可气的,同时我感觉到她的可怜。
她对张漾的爱很纯粹,可以说这部电影里每一个人的爱都很纯,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人。这也许就是我们的青春,轰轰烈烈,有着不怕和狂傲的资本。
在拍摄中,导演的耐心、细心教导加上和张漾培养的默契,让我渐入佳境,感悟成长。
“爱”这个字,理解起来简单又复杂。蒋皎的爱是简单的,就是想得到张漾这个人,即使他心不在了,也想把他拴在自己身边,爱得霸道且疯狂。因为爱,所以一直坚持忍耐,不过最后还是放手了。导演那次的讲戏我印象很深,他说蒋皎选择放手时心在滴血。
所以说《左耳》不单单只是一部青春校园浪漫电影,同时也有复杂纠结,有悲欢离合,有爱恨情仇。这里有鲜明的人物,有人与人之间的纠缠,还有的更多的就是爱的成长。
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次对爱的重新理解,对世界的重新审视。
正值花季,若是经历一场撕心裂肺,成长也许不只是说说而已。
Q:怎样确定下来由你出演“蒋皎”这一角色?
A:一开始苏导想让我演小耳朵,但是我个子太高了,可能不太适合小耳朵娇小的形象。后来又试吧啦,因为吧啦是一个比较早熟的女生,但是我还是个学生,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吧啦复杂的感情世界我可能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而且,我是个特爱吃的人,试戏的时候拿了根饼干当烟,放在嘴边的时候总想把饼干全部放进嘴里,哈哈哈。最后根据我个人的特色决定出演“蒋皎”这个角色。
Q:你觉得《左耳》电影中的情节和原著差别大吗?
A:我觉得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其实,原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漾和吧啦之间的感情,还有就是蒋皎在屋顶上撒钱的那个情节。这些重要的情节基本上都在电影中很好地展现出来了。
Q: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什么?
A:一场是撒钱,一场是被绑架,还有一场是装港台腔。但是这三场里面,绑架的那场戏是我印象最深的。因为那场戏一直拍到凌晨四点,真摔,真打,真哭,到最后我的肩膀都被摔肿了,而且拍到最后体力虚脱,我已经完全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了,实打实地被黑人摔在地上。那场戏,我们所有的演员都受伤了。而且,张漾哥哥整部戏里都对我冷着脸,我感觉那场戏他是真的心疼我了。
十年前读《左耳》,十年后演《左耳》,像是一次缘分十足的重遇。
《左耳》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一种青春印迹。从拿到剧本起,我一直沉浸这个故事中,不单单是因为它本身所带有的魅力,更是因为它让我回想起上学时候的许多事情,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课堂上传看小说的时光,想起在被窝里挑灯夜读满头冒汗只为得到一个结局的夜晚,想起那些没有完成或者说还没有开始的感情。
那时候的一切都青涩且纯真,那时候的爱泛着琥珀般透亮的光泽,那时候的我们羞于表达却勇于去爱,就像我扮演的痴情表哥尤他一样。爱得深沉,爱得执着,会为了爱沉默,也会为了爱出拳,就算一直被当作空气,他还是会用他最开朗的表情,向他心中的玫瑰说晚安。
《左耳》迷真的很多,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集万千期待于一身。其实出演这部电影我也蛮有压力的,毕竟我的演艺经验并不丰富,塑造这样一个经典的暖男角色还是要拼一把的。
太阳底下暴晒,蒸桑拿似的流汗,无昼夜的连拍,还有打斗中的受伤都是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完美。为了打架那场戏的真实性,我在开拍之前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就是为了让衣服能有打斗过的痕迹,和杨洋在地上打成一团的时候,为了效果,我们都是动真格的,所以身上割破了好几个地方。我一直相信,如果不用力或者只是做样子,观众一定会看出来,所以我们所有的演出都是对故事情节的高度还原。
对于《左耳》里的每个人物,所有左耳迷一定都曾有自己幻想过的画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象,所以也许我们所呈现出来的角色不能完全符合观众对于《左耳》的感觉,但是我觉得呈现这个故事只是我们的目的之一,通过电影我更希望能让大家回忆起这本经典小说带给你我的感动,回忆起那段一同哭一同笑的青春,回忆起曾经一起度过最美好的昨天。
Q:印象最深的戏是什么?
A:有一场是公交车上的戏,就是尤他离开之前给小耳朵打电话。因为情绪不能到位,NG了十几条。拍那场戏的时候是大夏天,我穿着毛衣羽绒服,坐在公交车上,像蒸包子似的。
Q:对尤他这个角色的看法是什么?
A:觉得我比较像这个角色,默默地守护自己的心上人,认定的事情就会去做。
Q:同是歌手,有没有想过和欧豪合作?
A:这次《左耳》宣传推广曲《放心去飞》就是由我、欧豪还有杨洋共同录制的。很开心能和好兄弟们一起录歌。当然,如果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也很希望能和欧豪再一起唱歌。
看小说时,我个人非常喜欢黑人这个角色,与张漾、许弋不同,黑人看起来性格单线条,处理事情冲动鲁莽,对待感情霸道直接,但是内心却重情重义、执着坚强。
黑人和每一个十七八岁或者正在经历青春期的男孩一样,都有那么一个令自己刻骨铭心的女孩,遇到她,认定她,拼命地想要得到她。但是让黑人无法放弃的这个女孩,心却另有所属,就像自己心爱的玩具突然有一天变成别人的,他拼尽全力去争取去挽回,去用尽一切办法维持这段感情,却因为一个小小的不以为意的举动而永远地失去了她。
心爱女孩的死去、背井离乡的拮据、因手伤遭受世人的冷眼、有家不能回的痛心,等等,黑人身上背负着太多沉重的东西,对于他来讲,青春是极其残酷的。
可能现在看到的很多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里面,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愉悦的、积极向上的故事情节,但是成长是有欢笑,有痛苦,有泪水,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里面的。那部分痛苦的记忆还是值得回过头再去细细品味一番的,因为疼痛会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所以在这样一部经典青春作品中,黑人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存在。因为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黑人即是影,是青春的残酷面。光与影交互,美好且疼痛,才是青春真正的模样。这是《左耳》这部电影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于我个人而言,《左耳》这部电影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因为我像之前发布会上说的那样,告别了所谓的“孤单”,入行八年,第一次进入一家演艺公司,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人或是演员。虽然这次电影拍摄比较辛苦,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过头来再看,只觉得幸福满满,希望这部带着所有人心血努力的《左耳》给能观众们不一样的青春体验。
Q:接到《左耳》剧本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A:《左耳》这部电影,很早之前雪漫姐就跟我提过,我没有看剧本就答应了。其实这部小说写得真的很好。压力倒没有感觉太多,只是觉得这部戏终于要来了。
Q: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场戏?
A:是我和张漾吃火锅的那场戏。那场戏难度对我来说很大,层次很多,戏很多,词很多,处理起来需要很准确地去把握每个层次的感觉。因为要讲述的事情时间跨度很长,要把观众带入那种时代感中,感受时间的变迁流逝。黑人在学校里是一个比较风光的老大,大家都会注意他,但是他进入社会之后,面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他就被埋没了。可是他心里的那股劲是一直保留着的。我觉得那场戏其实很丰富,拍了三天,也吃了三天火锅。
Q:你觉得导演在表演方面对你有什么帮助吗?
A:这次拍摄遇到苏导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他在表演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我们在一起会有比较多的沟通和交流,比如他常会发给我一些不错的片段,会问我这样的吧啦我喜不喜欢,这种拍摄方法或者讲故事的方式我会不会认可,等等。一般场次的戏份他都会放任我们去自由发挥,而在遇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情绪时,他会以他作为演员的经验来帮我们做一些节奏上的调整,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拍摄。就好像面对一个白色的画板,可能我们画上去的那个颜色不够饱满,导演就会帮我们加上一点其他的颜色,让这些颜色融合在一块变得更加协调更加可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