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雪漫 × 编 剧
青春文学畅销书作家、编剧
代表作《左耳》《雀斑》《沙漏》《离歌》《那些女生该懂的事》等
《左耳》荣获2013年第8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青春文学”
听说《左耳》换了26个编剧,真有这么夸张吗?
有的。
《左耳》这本书出版十年了,在青春电影没有这么流行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希望能将它改编成影视剧。为此我们前后换了很多家影视公司,制片方都希望我作为原著作者,能跟编剧多聊聊人物、剧情什么的,尽量达到原汁原味。聊到最后,因为总是重复说一样的话,我咽炎都说出来了,却终看不到满意的本子,真的很绝望。
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自己来做编剧呢?
他们一开始说让我自己来试一试,我其实是抗拒的。(笑)
要知道作家的思维和编剧的思维完全不同。我擅长用文字去编织画面,不代表我懂什么是真正的画面感。而且我手头欠了好多稿子,《雀斑2》也没写出来给大家。我觉得我没有时间去当编剧。但事实是没有好的剧本,电影是没有办法开拍的,在找编剧这件事情上浪费了我更多的时间。某一天,我心一横,一个晚上整出了近三十场戏。
大家看了都说写得好,都说让我自己写。
我算了一下,一部电影最多一百场戏,一天三十场,我不是三天就写完了吗?
于是我就答应了。
最后的结果是,不过三万字的剧本,我写完改,改完写,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
得出的结论就是:编剧不是人干的活。
在剧本的问题上,你和苏有朋导演有过冲突吗?
当然有过,而且不止一次。
我不能说谁对谁错,但肯定是因为细节没那么好,所以才会有冲突。
我写了近三十年的小说了,除非我自己想改,不然没有任何人能左右我的想法。但写剧本就不一样了。我们开了好几个剧本讨论会,谁都可以来批评你,甚至嘲笑你,你心里再不舒服,开完会还得继续改下去。
但我真的很感谢有朋,在尊重原著这件事情上,他做得特别好。他总是跟我说,小说里谁谁谁说的话真的特别好,你试着放进去看看?
他对剧本的要求真的很严格,有时候为了磨一句台词,我跟他往往要花掉一整晚的时间。实在坚持不了的时候,他就鼓励我说我是可以拿金马奖的,吃点苦是值得的。
我就说那咱可不可以先不搞剧本了,我先去把领奖词好好想一下。(笑)
整部电影里最喜欢的台词是什么,可以透露一下吗?
我知道很多的朋友都会喜欢吧啦说的那一句:“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
但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最后没有办法塞进电影里,那就是小耳朵对张漾说的:“后来我才发现,我们永远都成为不了别人,唯一能做的只是改变我们自己。”
为这部电影我付出了很多,我看到了自己的改变,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你给自己的剧本打多少分?
85分吧。
我觉得还可以更好。
但我真的已经尽力了。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编剧统筹李佳颖,编剧助理连若琳。在我最焦头烂额的时候,她们一直陪伴着我,才能有今天这个分数。
你说编剧不是人干的活,那你还会再继续当编剧吗?
已经又开始了。
正在写电影《沙漏》的剧本。
我也算有经验了吧(笑)。祝我自己顺利。
·小说·
我很喜欢《左耳》这部小说,我觉得跟其他的青春文学不太一样的是,它更接近真实的人生。
它其中提到的那种现实生活里的残酷深深吸引了我。这部分是我觉得可以在电影中有所发挥的。
·拍电影·
拍电影原本不在我的人生计划里。
我虽然有不少表演经验,但是对于制作一部电影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因此一开始拒绝了光线的邀约。这件事情搁置了很长一段之间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内心有些想说的话或许可以借由这部作品传达出来,所以最终又接下《左耳》导演的工作。
我心中的《左耳》所讲的是一个关乎于人性的故事,我希望它平实,希望它真实,希望它不要有过多的炫技,希望它能给观众带来一次不一样的观影感受。
·九九八十一难·
拍电影的过程中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天气状况、演员状态、拍摄周期的压力、场景临时更换,等等,都会造成拍摄困难。而这一次,我变成了要和制作团队一起直面这些突发状况的角色,这种体验蛮特别的。
就像一场海边的跳水戏,拍摄那天突然就起了风,原本平静的栈道几乎全被海水淹没,海浪大到岸边根本站不了人,我们当天的拍摄就因此推迟了一天。
当然我们也有很幸运的时候,比如拍台风天的戏,刚好来台风,剧组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兴奋得不得了,直说“鼓风机都白买了,连老天爷都这么帮忙,真是太好了”。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左耳》这部电影像是得到了上天的某种助力。
·我爱演吗·
我真的不是一个很爱演的人,其实演的最好的都是我们的演员。
坐在监视器前面,看到有趣的表演我会比他们还疯癫还开心;遇到一些心痛的戏,当他们真情流露的时候,我也会被他们感动,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落泪;某些场次他们可能会由于表演经验相对少一些而完成得不够好,我会把我当演员的过程中所有的心得倾囊相授。
我觉得观众是最幸福的一群人,因为你们很快就可以在电影院里看到我们整个电影团队长达近一年努力的成果。很多东西可能是那一个半小时电影里不能完全展现出来的,但我真的非常期待能让你们看到这其中最好的部分。
·关于辛苦·
《左耳》开机是在八月,天气最热的时候,拍摄地点又选在南方的海边城市,所以整个剧组一直是在一种又湿又闷又暴晒的极端天气状况下工作的,而且演员有时要在大太阳天下拍摄冬天的戏份,要穿很厚重的衣服表现寒冷的状态,所以我还蛮担心工作人员会因为过度的高温曝晒而晕倒,或是演员出现一些其他的健康问题。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我们都挺过来了。
·哭戏·
以往大多数哭戏开拍之前,我会为了揣摩台词,将自己置身于那个角色当中,去体会戏里的情绪,去思考那个角色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有过很多这样的夜晚,体验过很多角色,置身于很多不一样的场景,演出了不一样的戏。
而这一次,真正拍摄的时候,感性的那一块则是需要演员负责,而我要做的是,在监视器前面,看着每个人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表演,做出理智的判断。
·感动·
有时候我在现场会为一个演员很棒的表演而感动或是得到了一个很精准的眼神而高兴,或者是因为镜头非常漂亮的移动与演员配合得很好而拍手叫好。有些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是要去“撞”,可能“撞”了十次,会有一次各方面全部都配合得非常好。
通常有这种奇迹出现的时候我就会特别特别兴奋。比如吧啦出事的那场戏,纯纯表演得很好,那天她的哭戏相当不错,让我不禁为她伤悲。
·“坏脾气”·
当导演以后,很多事情都有机会让我的“坏脾气”爆发,比如进度上的压力,演员表演的不到位,场景出现状况,等等。其实这些所谓的“坏脾气”都只是为了想要得到电影最好的画面效果。
我相信所有部门包括演员,当电影上映后得到掌声或是好评时,就会知道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想说的话·
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地拼命地挑战过自己的极限,所有的结果就一定会是最好的。我很感谢剧组所有人员对我的信任,团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我感谢所有为这部电影付出心血的人们。
·说演员·
陈都灵
都灵本身非常的“小耳朵”,相信她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书迷心目中对于小耳朵的印象和感受。虽然她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验,但是她非常勇敢地面对拍摄中的各种困难,能够很认真地去配合去学习。
都灵本身性格里面所具备的坚毅、坚韧的部分,让她扛住压力,顺利地完成了这部电影。
欧豪
定妆的时候,欧豪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站在摄影棚里面完全就是张漾那种满腹心事、有点张狂、不开心的问题少年的样子。我一直认为让他饰演张漾是一个最对的选择。
欧豪拍摄时的配合度非常高,很能吃苦,本身又是一个很有天分、演戏很走心很有感受力的人,加之外形有点痞痞坏坏的,他很好地完成了“张漾”这个角色。
假以时日,他应该会是影坛新生代中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马思纯
纯纯是一个感情很纤细而且很丰富的女孩子,她本身具有吧啦的某些特质,但她本人并不完全是吧啦,吧啦的其他部分可能需要她经过一番揣摩才能表现得到位。
如果找到的是一个天生就是吧啦这种个性的演员,可能表演起来就会很容易,但是如果演员本身的性格不是那么吧啦化,那可能对演员来说就有一些挑战性。纯纯能演到现在这个样子特别不容易,她付出的努力我们都能看得到。
关晓彤
晓彤是这群演员中年纪最轻的,却是表演经历最丰富的一个。她很棒,很善良,很聪明,是一个非常资优的学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在现场的配合度也很高。
很多戏交到她手上,她可以利用所拥有的表演技巧,让表演变得不那么单一。她对于表演节奏的掌握很到位,能够给观众很多惊喜。
杨洋
杨洋是一个非常有天分而且条件非常好的演员,同时对表演非常执着,喜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我认为他未来会发展得非常好。
许弋这个角色其实也很难选,又要有书卷气,又要一笑倾城,现在的这位许弋,我觉得他本身的气质就具备双面性,可以萌,可以邪气,有成为巨星的非常优秀的条件。他也符合我们对许弋的所有想象。
段博文
段博文是黑人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他不演黑人,我都不知道还有谁能够演黑人。他有一些很直接的情绪,跟黑人这个角色一样——简单,多面性,有些敏感,有点狡猾,有点痞,可是同时他骨子里是一个很重情重义的人。段博文是一个很文艺的演员,喜欢琢磨角色,琢磨表演,我很欣赏这种认真对待表演艺术的人。
胡夏
他属于那种“不演会死星人”吧(笑),很爱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其实胡夏有比较丰富的表演或是舞台经验,面对镜头,他不会太紧张。而且他有一个很有利的优势,就是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声音,他的声音非常会表达,让听的人也会动情。胡夏的形象很符合我们在电影里面对尤他的需求,是一个痴情的执着的暖男。
近几年电影市场涌现出大量青春题材的作品,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您觉得《左耳》在其中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从电影类型潮流来看,我觉得好电影不需要跟风,电影市场也是如此。电影行业是喜新厌旧的,因为在一种类型的作品中观众总是希望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目前市场上一系列的所谓的青春电影,大部分都是在用怀旧的方式讲述一种情怀,而《左耳》在这个基础之上多了一些反省的元素。
反省就是真实且诚实地去面对过去,就像片中说的“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要直面青春时犯下的错误。这一部分成为《左耳》最具特色的地方。
从小说,到剧本,到整个制作过程,包括选用一批新人演员,整个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真诚和朝气。除此之外,新人导演混合赵非老师这种很有经验的大师,也是一种很特别的组合,所以拍出来的作品肯定也会有它天生独特的地方。
合作下来,对导演的印象是什么?
觉得导演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有朋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导演。从第一次跟他见面,到后来的拍摄,坦白讲,我真的被他的工作状态吓了一跳。与其说他对于导演这份工作充满干劲,更应该说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在拍摄之前就想好了要做什么,怎么做。他会充分利用演戏方面的经验,尽量地把他的表演心得跟演员分享。有朋的指导深入细节,包括眼神、小动作,他都会较劲地要求演员把它们处理好,表达好。在表演方面他有他自己的坚持,略显固执,但除此之外,从分镜到现场调度到布光布景,他却会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去和摄影指导或者执行导演反复地沟通学习。他用这样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影响着整个剧组,他的用功和认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其实非常不容易。
《左耳》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左耳》是一个能让你沉浸在其中,有画面感的故事。雪漫的文字是非常美好的,而且很有力量。
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什么?
感受最深的是荒屋屋顶。初读剧本的时候会想,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呈现出面向大海、很多屋顶近在眼前的感觉。东山岛是剧组的福地,因为真的太美了,我相信电影上映之后,荒屋屋顶一定会成为这部电影的标志性场景。
《左耳》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一是《左耳》电影比较理性的叙述方式是我觉得与其他青春类型电影所不同的。因为《左耳》的内容非常丰富,情节推动很快,所以我们摒弃了唯美的拍摄方式,用比较纪实的手法让整部片子的故事性更强。
二是《左耳》非常真实,这种真实指的是一种和谐感,因为《左耳》的演员都很年轻,大部分是90后,穿起校服一点违和感都没有,而且与《左耳》里人物的年龄层也很贴合,所以会让这个故事看起来就像真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样。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全新人的演员班底?
我们也曾考虑过线上艺人,但在选角的过程当中,迫切地感受到推新人的重要性。因为总是让三十多岁的人重新走回校园是不现实的,观众看起来也会不舒服。而且演员所处的阶段不同,他们对于演艺方向也会有自己的考量。所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需要一些新鲜面孔的出现。其实,作为一部拥有众多书迷基础的青春电影,《左耳》也承担着推新人的任务,希望我们这一批新人演员可以借助这部作品成为电影行业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合作下来,您眼中的导演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朋身上那种无比坚强、怎样都摧毁不倒的信念到现在为止都很撼动我。虽然我是第一次做制片人,但我坚信他一定是最认真的导演。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导演能在片场把所有角色的台词都背下来。
虽然他是新导演,但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这部电影。我相信整个剧组,除了雪漫之外,苏有朋是对这部片子投入感情最多的,最爱这部片子的,也是最爱这批演员的。
他在《左耳》这部戏里倾尽了他所有的心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拍摄《左耳》后,个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开始变得善待电影。希望无论什么类型的影片,都能够有好的排片率,观众能亲身到电影院去观看影片。其实电影行业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每部作品都是很多电影人一起熬日夜、熬心血熬出来的。我希望《左耳》的众多书迷可以认可我们的导演、演员以及我们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也希望它能打动那些不知道《左耳》的人。
但愿这部片子能成为青春电影中的一匹黑马,一个奇迹。
附—
甜蜜的遇见
孙永焕
与雪漫的结缘是在2013年一个秋日的午后,我还记得初见她的那一刻,她肩上披着灿烂的阳光,满脸绽放着快乐的笑容,像一道光照进心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异常明亮的开始。
通过雪漫,我第一次认识了《左耳》,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那一刻开始,我所有的快乐、悲伤、焦躁、忧虑、压抑、骄傲,还有幸福感,都与之息息相关。《左耳》注定让我的36岁变得意义非凡。
我以光线制片人的身份参与到这部影响了无数人青春的作品当中,我要与爱它的所有人一起去面对书里的所有人物,要将最完美最合适的画面呈现给那些期待已久的观众。
第一次担任电影制片人,我以学生的视角、学习的态度认真地竭尽全力地去完成这份工作。是的,也许作品中仍会有瑕疵有遗憾,但是,它一如所有人斑驳、跌撞、残缺、倔强成长的青春,虽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美好的。
我经历《左耳》的一切,像是完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拼图,看着它慢慢幻化成所有人想象中的模样。影片呈现的每一个画面,我几乎都在现场亲身经历过,我熟悉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微笑每一滴泪水。太多煎熬的日与夜,因为责任必须坚持;太多困扰的日与夜,因为承诺必须忍耐;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留恋,太多的甜蜜太多的回忆,有多难耐就有多期待。
2014年的最后一天,《左耳》经过数天的后期剪辑终于要内审了。谨以此文,献给2014年,开启2015年。
春暖花开,化茧成蝶之时,我们一定会见面。
写于2014年12月31日
请您评价一下《左耳》这部电影。
《左耳》的文学基础很好,故事的完整性也很强,又是根据畅销书改编而成,其中雪漫的贡献是很大的,因为她已经做好了一个青春故事的内核,只要制作方面做工精细一些,电影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这一点,最终呈现出来了一部好看的片子。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做什么类型的电影,都必须要做细活,做得讲究,最大限度地符合戏剧的需要,符合人物的需要,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会是好的。
您觉得电影《左耳》中的这一批年轻演员怎么样?
这些小演员都表现得挺好的,都比较好地完成了剧情和人物的需要,后期剪辑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初剪版本,在我看来也是很不错的。《左耳》这一批演员,很多是第一次拍电影,我想随着表演经验的丰富,他们自身也会得到提高。无论演员也好,制作人也好,摄影师也好,所有的人都应该不停地吸收大量的营养,然后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
通过这次合作,您怎样评价导演?
苏有朋很有勇气,很执着,也很用功,在执导电影方面,将来应该会有好的发展。
电影音乐的风格是怎样确定下来的呢?
这次的音乐风格是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尝试多种可能性以及进行多种选择之后才最终确定下来的。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标志性的声音,不是那种复杂的或者是非常饱满的声音,而应该是一种简单且具有独特性的声音。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个声音:木吉他、大提琴、电子钢琴来表达音乐的主题。一旦我们确定了这个方向,创作就变得快起来了。
音乐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困难的地方吗?
配乐过程中,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的困难。挑战当然是有的,但是我一直相信我们肯定会得到与整部电影紧密结合的、曲风新颖且独一无二的配乐。我很兴奋最终完成了这项工作。创作电影配乐就像是在拼拼图,总是会试着先把大框架的东西完成,然后再进行细节上的填充,比如天空就对应蓝色,这样分组整理之后就会变得简单易行。当整件事情即将结束时,你会发现细节方面的东西越来越清晰,收尾的工作总是会比刚开始的时候要快速简单得多。
电影中您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一个?
我最喜欢的是吧啦,因为其他的角色都是围绕着这一角色而展开的。我觉得吧啦这一角色是最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吧啦就像是太阳,而其他角色就像行星一样环绕着她。这也是为什么我和苏导花了无数个小时寻找试图可以诠释她角色的声音。最终我们选择用木吉他声和一组铃声作为吧啦的代表音色。对我而言,她的配乐声音和她的荧幕形象一样重要。
您觉得这个故事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左耳》讲述的是一个与宽恕有关的故事。互相宽容就等同于原谅自己。当我看到李珥在荒芜屋顶上注视着看烟花的张漾时,那个画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喜欢苏导拍摄的这一画面:李珥在张漾的身后注视着他,而且在那一瞬间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原谅了他。电影里面有许多打动人心的情节,但是这个场景是最令我心动的。
请您谈谈对《左耳》这部电影的总体感受。
这是我从事过的非常特别的一次创作。我特别想为《左耳》创作出好的曲子。对我而言,电影作品越好,电影配乐制作起来就越容易,因为创作的灵感更多的是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直接冲击力和感染力,好的电影通常会激发出更好的创作灵感。所以我们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完成了这次创作。我并不为此感到惊讶,因为我知道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作品。能成为《左耳》这部电影的一部分,我真的感到非常荣幸,很高兴能有这样的合作机会。
当知道要做《左耳》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马上在网上订购了这本小说,货到后打开外包装,意外地发现书里面多加了一本小相册——浓妆的吧啦,帅帅的许弋,不羁的张漾,还有我最关注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长头发的李珥,毕竟我是一个单身的老男孩(偷笑)。这些是我对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初步接触。
看完整本书,虽然我不是生在书中人物的年代,也没有生活在像他们那样的成长环境中,却觉得他们每个人的世界跟我都是贴近的。虽然大家不一定有机会和书中的人物经历同样的事情,但毕竟每个人都会因一些事而改变自己,就像《左耳》中的那些少男少女一般,痛过之后才会成长,这点是让我最感同身受的。
电影中的李珥仿佛就是我看完小说后脑海中呈现的那个小耳朵,很开心看着都灵这个小姑娘在戏里戏外的成长,也非常开心能跟有朋导演合作,希望处女座导演的处女作成功!
2014年6月15日 台风天 福建东山岛第一次堪景
脚下翻滚冒泡的巨浪像烧开了正焦急等待下菜的四川火锅,这座倚着海边山坡建起的小镇像极了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小镇的墙面被海风浸透又被烈日烤干,日复一日,生出奇妙的质感。我兴奋地指着每一块色彩斑斓的墙面说:“你看你看,这是Tiffany蓝,这是英国的赛车绿。这里将是我们《左耳》发生的地方。”
如果让我描述《左耳》的画面是什么样子,我想她一定是最真实的。不是韩剧的甜腻腻,不是台剧的小清新,她带着各种不饱和的灰色,带着斑驳的质感,讲述着忧伤的爱情。
我们一直在期待台风的来临,期待拍下狂风暴雨中颤颤巍巍的小船和漫天挥舞的枝桠。虽然台风已经过境,直到杀青也没有再来,但《左耳》的故事却轰轰烈烈地席卷了这座南方小镇,终将化成遗失在风中的蜜语甜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