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崎实,日本移民的后裔,1912年出生于西雅图,毕业于华盛顿大学。20世纪30年代口袋里仅有40美元的山崎实从华盛顿移居纽约,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差事,那就是与施里夫、兰姆和哈蒙等一起承担帝国大厦的设计工作。在1973年世贸中心双子楼落成之前,帝国大厦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楼。
1954年山崎实接受圣路易斯市的委托,设计一批低收入住宅,为了表达他对现代主义精神不亡的坚定立场,他采用了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手法,特别是勒·柯布西耶的主张和二三十年代国际主义建筑集团国际现代建筑大会的立场,否定装饰、朴实无华、预制构件的功能主义特征,简单的工业材料。这一批9层楼高的建筑因而冰冷到了极点,建筑群落工整有致,毫无情感,好像监狱建筑一样。完工以后,即便低收入的穷人也因为设计非人性化而不愿迁入,因为他们感到好像住在监狱区一样。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批建筑的入住率不到1/3,市政府难以维持,终于在1972年决定把这个巨大的建筑群炸毁。詹克斯说:“普鲁伊特—艾格大厦倒塌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后现代建筑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世界。”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美国高层建筑最辉煌的时期,由于建筑技术的成熟和美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强盛,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无论在高度、功能还是数量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于是,就在纽约诞生了这幢“双子大厦”。大厦由美国籍日本建筑师山崎实设计。在山崎实看来,世界贸易中心建筑的基本问题是“寻找一个美丽动人的形式和轮廓线,既适合于曼哈顿区的景观,又符合世界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他认为,人类既然能够建造摩天大楼,就一定能够理解摩天大楼。所以,在100多个设计方案中,山崎实最终确定了后来矗立在纽约曼哈顿的“双子大厦”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高宽比为7∶1,由密集的钢柱组成,钢柱之间的中心距离只有一米多,所有窗都是细长形,那些由钢柱构成的挺拔向上的线条,从第9层向下三根柱合为一根,合并处设计成尖拱状,颇具哥特式风格,那些连续不断的尖拱式门洞,更使人联想到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形式,想到欧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蜕变。
山崎实本人偏爱选择低层居住,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设计了世界上很多引人注目的商业大厦的他,越来越喜欢印度非常感性的建筑风格以及日本传统的祥和安宁的建筑设计,尤其喜欢泰姬陵,这对山崎实来说,似乎是一种审美的矛盾。有谁会比山崎实自身更矛盾的呢?他说:“在当今世界,人们需要风格宁静的建筑以保持头脑清醒,高楼大厦不应该让人敬畏和引人注目,而应作为当代人活动的良好场所。”
知识链接
有人用山崎实一生四次婚变,最终还是与他第一任妻子复婚的故事调侃,说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消亡,是他的艺术与设计循环到了起点;而与第一任妻子复婚,是他情感循环到了起点。由此可见,徜徉在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现代设计,必然要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融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