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登上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多为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规定,每时隔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通过中门进入能容纳5万人的圣彼得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引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开朗琪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旨意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琪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二是贝尔尼尼雕刻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三是圣彼得宝座。这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除此三件艺术杰作外,站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隆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主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400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圣彼得大教堂整栋建筑平面走势是一个十字架结构,造型充满神圣的意味。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令人窒息。现在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的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琪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6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特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琪罗在71岁高龄时接任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
圣彼得大教堂北面有著名的梵蒂冈望景楼,把梵蒂冈宫和由罗马教皇英诺森特八世在一座小山顶上建造的望景楼别墅连接起来。
知识链接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