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教堂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两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教堂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4个大柱墩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空间既集中,又曲折多变。教堂的穹顶下空间与南北两侧是明确隔开的,而与东西两侧又统一。这是为了宗教仪式的需要,增大纵深的空间;至于南北两侧的空间,透过柱廊与中央部分相通,它的内部又以柱廊作为划分。这样,层次多了,会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无限幻觉。教堂内部装饰灿烂夺目:墩子和墙上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各种图案。柱子大多是暗绿色,少数是深红色;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以金箔。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接线处,都以包金的铜箍镶饰;穹顶和拱顶全用玻璃马赛克作装饰,以金色作底子,也有少量蓝色作底子的。地面上也用马赛克镶嵌成图案,因而上下左右显得金碧辉煌,色彩琳琅满目。
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君士坦丁堡,踏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壁画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面貌。
奥斯曼人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取代了基督教,而且是奥斯曼帝国取代了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的彻底灭亡。罗马帝国虽然在延宕了1000余年之后,成为尘封的历史,但是它把古希腊—罗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欧洲,使在“黑暗的中世纪”里沉寂了上千年的欧洲,走向了文艺复兴的辉煌道路。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柱子来支撑。更详细地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由于地震和叛乱的烧毁,圣索菲亚大教堂经历过数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1万名工人、32万两黄金,花费6年光阴将圣索菲亚大教堂装饰得更为精巧华美。神圣的教堂是当时的城市中心,而从统治者对教堂所投注的心力不难看出统治者借由对宗教的奉献、夸示帝国的权力与财富,而对周遭地区施与影响力的用心。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知识链接
圣索菲亚大教堂既有罗马建筑特色,又有东方艺术韵味,至今仍然是伊斯坦布尔最有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设计,已经充分反映了拜占庭时代艺术家和建筑师的高超艺术、技术水平。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世界上唯一从6世纪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也是唯一一个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个宗教博物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