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大桥全长为49968米,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米,包括5664米海底隧道,设计寿命为120年,能够抵抗8级地震、16级台风。
在珠江口伶仃洋南北两侧分别有两个离岸人工岛,人工岛间通过海底隧道予以连接。大桥初期计划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䃟石湾,但最终方案改为香港国际机场人工岛,经过大澳以北海面并横越珠江口,经过珠江口中心的海底隧道,最后抵达珠海及澳门口岸(珠澳口岸),分成两段连接珠海拱北、澳门东方明珠。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由香港驾车至珠海及澳门,将会从4至5小时路程大幅缩减至约30分钟。
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构想。2009年10月28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12月15日,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拉开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序幕。2011年12月14日,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正式动工。2012年7月31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正式开工,并于2016年1月先行通车。2012年12月17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桥施工正式拉开序幕。2016年3月30日,随着最后一片重达1950吨钢箱梁的成功吊装,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桥箱梁吊装全部完成。2016年6月29日上午10时20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宣布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段开焊,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最后一项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许,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安装成功。至此,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6年多的持续奋战,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贯通。2017年11月14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荷载试验完成,全面进入验收期。
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门口岸、香港接线以及珠海接线。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
港珠澳大桥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深埋沉管隧道,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极具挑战性。外海沉管有挑战,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按照传统的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导下,实现贯通,仅用一天。大桥的建设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大桥施工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最长——港珠澳大桥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最大——沉管隧道浮在水中的时候,每一节的排水量约75000吨,而辽宁号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也只有67500吨。
最重——沉管预制由工厂标准化生产,使用钢筋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在这75000吨重的沉管下面,是预先安装好的256个液压千斤顶。
最精心——海上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沉管浮运和对接的成败。工程方一年多前就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合作,做精细化、小区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每天坚持监测预报,花费达3000万元,只为每个沉管找两三天的作业时间。
最精细——在沉管隧道安装之前,还要在挖好的基槽中做碎石基床基础,即要在40米深的海底,铺设一条42米宽、30厘米厚平坦的“石褥子”,而这条“石褥子”的平整度误差要控制在4厘米以内。
最精准——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对接在环境复杂的海底进行,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共需对接33次,耗时3年。沉管连接处橡胶止水带要可用120年,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知识链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