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某位教授曾用一位美国传奇人物的经历来教育学生们,不要畏惧失败,要永不气馁。
这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0多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
5岁时,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年幼的他只好在家照顾弟妹,他竟然学会了做菜,成了远近闻名的烹饪能手。
12岁时,母亲改嫁,严厉的继父常常在母亲外出时痛打他。
14岁时,他辍学离校,开始流浪的生活。
16岁时,他瞒报年龄参加了远征军。因为在航行中晕船厉害,他被提前遣送回乡。
18岁时,他结婚了,但只过了几个月,妻子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20岁时,他当过电工、开过轮渡,后来又当铁路工人,但没有一样是顺利的。
30岁时,他做推销员,卖保险,后因奖金问题与老板闹翻而辞职。
31岁时,他自学了法律,并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做了律师。在一次审案时,他竟在法庭上与当事人大打出手。
32岁时,他再次失业了,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35岁时,不幸再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当他开车路过一座大桥时,大桥突然断裂。他连人带车掉下去,身受重伤,不得不又辞去轮胎推销员的工作。
40岁时,他开了一家加油站,因广告牌的纠纷而把竞争对手打伤,引来一场官司。
47岁时,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
61岁时,他竞选参议员落败。
65岁时,他刚红火起来的快餐馆因政府修路被强拆了,他低价出售了所有设备。
66岁时,他开着他那辆1946年的老福特车,载着11种独特的配料和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到各地餐厅推销自己掌握的炸鸡技术。
75岁时,他渐渐力不从心,便转让了自己创立的品牌。新主人提议给他一万股作为购买价的一部分,他拒绝了。后来公司股票大涨,他因此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83岁时,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因商标专利与人发生纠纷。
88岁时,他终于收获了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他的笑脸,花白的胡须,白色的西装,黑色的眼睛,永远都是这个打扮,这个笑容,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贵的笑容。
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他的一生充满着美国式成功的传奇,他说:“人们经常抱怨天气不好,实际上并不是天气不好。只要自己有乐观自信的心情,天天都是好天气。”失败不是命运,
要屡败屡战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哈佛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技能,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接受一种心理素质的训练,他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痛苦。在哈佛学习必须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很多人都会被打垮。
一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
这位名叫玛丽亚的女孩年仅19岁时,在宿舍里自杀了。她的室友们回忆说,就在她自杀的前一晚,在和同学谈论天气时,她还表现出十分开心的样子。
“她看起来很好,听着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在哈佛每年都有因承受不了考试的压力而退学甚至自杀的学生。“即使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位曾经患有严重焦虑症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的“经验之谈”。
所以,如何调整心态,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便成了哈佛学生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在哈佛,最受学生欢迎的一堂课叫做“幸福课”,任课老师是泰勒·本沙哈尔,他提出,要获得幸福的人生,就必须学会面对失败。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和痛苦,但你依然可以活得很幸福。
关键就在于你的态度。在生活中,幸福才是常态,而失败只是小插曲。
心态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尤其是面对失败时。你也许会说:一次失败,可以重新再来,但两次失败、三次失败、四次甚至更多次呢?当人们面对屡战屡败的局面,该怎样调整心态呢?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部是金属的。
然后,给笼子底部通上低电流,这样就会使小白鼠受到虽然不致命,但是会引起痛楚的电击。
这时候,如果将笼门打开,小白鼠就会立刻跑出笼子以逃避电击。但如果用一块玻璃板将笼门口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遭遇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被玻璃板撞一下,然后被挡回来。如果重复给笼子的底部通电,小白鼠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碍被弹回来。
最终,小白鼠学会了屈服,它匍匐在笼子里,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
这时,如果把笼子门上的玻璃板移走,甚至让小白鼠的鼻子从门口伸出笼外,小白鼠也不会主动逃出笼子了,它彻底地放弃了所有努力,被动而绝望地忍受着痛苦。在心理学上,小白鼠的这种状态就被称为“习惯性无助”。
我们很多人也会有“习惯性无助”的时候,尤其是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当绝望的情绪笼罩一切,很多人会选择退缩和放弃,这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使人变得悲观绝望,甚至听天由命。
的确,命运之神也许可以像这位心理实验者对待小白鼠那样操纵着人们,然而我们却不一定要像小白鼠那样活着。人是有思考、有意志的动物,更重要的是人可以通过驾驭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来征服命运,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价值,“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含义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2002年,一位85岁的老太太安妮参加了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她成功地获得了本应该在63年前就拿到的毕业证书。可是她为什么到现在才拿到呢?
原来,在63年前,安妮就是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毕业生,当时学校规定:学生必须要学会游泳并且通过考试游完规定的距离才能称为合格的毕业生。
但是,安妮有恐水症,她根本无法通过考试,尽管她修完了所有其他的功课,却仍然因游泳不及格而没能如期取得哈佛的毕业证书。
到了2002年,当哈佛重新考察安妮的案例时,院长提议,当年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会游泳无非是为了防止他们溺水身亡,而如今85岁的安妮已经用她的一生来证明了她是合格的,所以,她应该获得这本毕业证书。
就在同一年,还有一位1984年入学的老学生,也依然在获取毕业证书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着。
这位名叫乔治的同学,到了高年级时逐渐感觉到学业的吃力,于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如期毕业的打算,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直到2001年,他带着自己11岁的儿子又重返哈佛,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向哈佛的毕业文凭发起了第二次的冲击。后来,他干脆在哈佛找了一份工作,作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从哈佛的校友录中,可以清楚地查出他仍然被计算为1984届的文学学士。
在哈佛,有一个理念被称为“有教无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完成他的教育过程。这是哈佛为所有不放弃梦想的人准备的礼物。
尽管有很多人经历了失败或者因为时间长了就会选择放弃,但是,哈佛却一直为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洞开着一扇大门,前提只有一个——必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哈佛规定的获得学位的所有要求。
正因为如此,那些已在哈佛读了5年甚至更久一些的博士研究生们,与其说他们是在攻读学位,不如说他们正在享受一种奋斗的过程。
有一张发表在《哈佛校报》头版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正抱着出生不久的婴儿,照片上的女人名叫切瑞蒂,28岁,她曾经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如今正带着3个月大的孩子在哈佛重新继续她的学业。
是否选择做一个屡败屡战的斗士,其实都看你的抉择。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只小白鼠——玻璃板其实不是挡在笼门口,而是挡在心里。
大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了一万次才发现了适合的灯丝材料,最后成功发明了电灯。
不因一时挫折而结束尝试,不因一次失败而就此止步。许多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再多撑一分钟,再多做一次努力,就能反败为胜。
不了解失败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而了解自身为何失败,失败就变成了通向成功的资产。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常常不明白这一点,失败其实是一种让人承担更大义务的筹备。所以,哈佛教授说:“失败一次不必担忧。‘一般人’只失败一次就放弃。所以‘一般人’者众,而爱迪生只有一个。”
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但是在一次非常重大的表演中,原本踏钢丝如走平地的他却从80多米的高空不幸失足身亡。
事后,瓦伦达的妻子说:“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在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着,‘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要知道,在以前表演的时候,他都只是想着走钢丝的每个技术细节,而从不考虑表演成功与否会给他带来的结果。”
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现象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心理素质决定成败。要像平时那样把心放在一种平静悠然的状态之中,人的最大潜能才能发挥出来。
面对一次又一次接踵而来的失败,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每个人的心灵都处在不同状态之中。
心智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心灵是否能发挥出力量,完全取决于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如果想取得大的成就,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沉稳平和的心态。
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失败,走过之后,再回头去看,原来那些失败也不过如此。
让我们看看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海伦·凯勒是如何面对挫折的。
大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很多人都读过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她是美国著名的残障教育家。
在19个月大时,她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并失聪。于是,海伦·凯勒的父母请了一所盲人学校的教师来教导她,正是这位老师——安妮·莎莉文小姐的到来,海伦·凯勒才真正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人生道路。
她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她的那个没有光明和声音的世界。
莎莉文小姐到来的第一天,就教海伦学会了一个单词:doll(布娃娃)。
莎莉文小姐把一个布娃娃放在海伦手中,让她抚摸它,从触摸中,海伦知道了一个布娃娃是什么样的。接着,莎莉文小姐又把布娃娃拿开,在海伦的手上拼写出“doll”这个单词,于是海伦便明白了刚才触摸的那个柔软的东西叫“doll”。
这种有趣的方法激发了海伦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一次,莎莉文小姐教海伦·凯勒拼写“水”这个单词,但海伦总是学不会,她一下子就急躁起来,甚至指手画脚地拍掉了莎莉文小姐的一颗牙齿!
海伦·凯勒喜欢大自然,尤其喜欢和家人到森林里玩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她轻轻地抚摸着树皮,忘情地闻着百花的芬芳,在大自然里悠闲地度过了童年时光。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海伦学会了不少东西。有一次,海伦和莎莉文小姐一同去海边游泳,突然,一波海浪涌上了海伦的身体,她受不了手掌般的波涛,便走上岸来。
然后,海伦迫不及待地问莎莉文小姐:“是谁把盐洒到海里去的?”这真是一个可爱的问题,海伦那种细腻和好学善问把莎莉文老师都逗笑了。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凭借着超人的毅力,仅仅依靠着触觉,竟然学会了5种语言,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自强不息的海伦·凯勒不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困难,考上了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
刚进大学,海伦觉得哈佛大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地方,但是后来,她才知道了这里一点儿都不富有浪漫的色彩。每天,哈佛学生们都要忙着预习课文、做笔记、拼命看书等,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大学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大脑都要忙不过来,而以前学过的知识也渐渐地从海伦·凯勒的脑子里消失了,所以海伦干脆把以前的知识忘掉一半,然后再把剩下的一半知识记得牢牢的,这种学会放弃的学习方法让她感觉很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话题,我现在的学识还只能要求自己多记,认真去记住。”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通过努力,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毕业了,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学业的盲聋残疾人。
毕业后,海伦·凯勒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走遍了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的权益和倡导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并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海伦·凯勒的一生笔耕不辍,写出十几部传世作品,并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1964年,鉴于海伦·凯勒对人类的贡献,她被授予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海伦·凯勒的精神照亮了世界,尤其是身体健全的人们。尽管她看不见也听不到,但她依然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不幸,并保持了乐观的心态——“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她在忘却自我中获得了快乐,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做自己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做自己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做自己的幸福。
海伦·凯勒的故事感动和鼓舞着所有人重拾信心,包括同样面对挫折的米契尔。
米契尔的不幸源于一次意外事故。在一次事故中,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了,他成了人们眼中的一个怪人。为此他动过16次手术。每次手术后,他甚至连刀叉都拿不起来,更别提拨电话、上厕所等生活能力了。
但是米契尔从不认为自己会被生活打败,他自信地认为:“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倒退或是一个新的起点。”
米契尔没有被打倒,他仍然怀着乐观的精神不懈努力,克服一个个生活上的困难,慢慢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但他不满足,他还在不断学习其他技能。6个月以后,他又能开飞机了!
米契尔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了:他为自己在科罗拉多州买了一幢维多利亚式的房子,他还买了房地产、一家酒吧和一架飞机。后来,他还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一种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他在经商上表现了出色的管理能力,这家公司成了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
但不幸的事又来了。就在米契尔开办公司取得成功后的第4年,他在开动飞机时突然发生事故,飞机起飞了,他却摔回了跑道,这重重地一摔几乎要了他的命。他胸部的12条脊椎骨全部被摔得粉碎,而腰部以下永远瘫痪了。米契尔不解,为何这些倒霉事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总是遭到这样的报应?
但他不能就此认输,米契尔决定重振精神。他首先要不屈不挠、日夜努力使自己达到最高限度的生活自理,而不是时时都依靠别人。他又能自信地站在阳光下了,他积极地挑战生活,参与更多的团体活动。后来,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州一个小镇的镇长,职责是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
后来,米契尔又竞选国会议员,他的自信乐观为他赢得了荣誉和很高的支持率。他用一句“不只是另一张小白脸”的口号,幽默地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产。
后来,米契尔竟然坠入了爱河。尽管他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一块“彩色板”,双腿细小、手指也没有了,但还是有一个优秀的女孩爱上了他,并嫁给了他。
在拿到了公共行政硕士学位后,米契尔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又能飞上蓝天,并四处宣传环保运动,他还被邀请到各大学做公共演说。
从海伦·凯勒和米契尔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即使命运给他一副残缺的身体,但却无法剥夺他勇敢、乐观生活的决心。
米契尔说:“在我瘫痪之前,我可以做1万件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的9000件事上,我从来不把挫折拿来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我可以做到,每个人也都可以做到。或许你可以用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挫折和失败。退一步想:或许那些挫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永远不要绝望,即使绝望了,也要在绝望中继续努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