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动,
蛰虫皆震起而出,
故名惊蛰。
体质不相同,养生不盲从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处于黄经345度。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所指的方向和位置也在变化,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正处于黄经345度。
“惊”即惊动,“蛰”是一个形声字,从虫,执声,本义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说文》解释说,蛰,藏也,《尔雅》给出的意思是,蛰,静也;《易·系辞下》给出的注解是,蛰,潜藏也。总的来说,惊蛰就是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而事实上,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逐渐回升的气温。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下的温度自然也随之升高。蛰伏在地下的虫子对温度极为敏感,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它们就开始到地面上活动了。
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红李白,黄莺鸣叫,紫燕翻飞,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始春耕。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时节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的差异,分别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养。
人的体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形成各种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决定着机体对外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通常表现为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在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惊蛰时节养生应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中医所说的体质是形与神的综合反映。所谓“神”,是指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总和。“行”与“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我国早期的医学着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强弱、性格静燥,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此书又根据经络气血在头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征,将上述体质类型进一步细化,每一类又分成五类,从而得出了“阴阳二十五人”之说。
《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由于东西南北中五方地域环境气候各不相同,居民的生活习惯也有差异,人们所形成的体质不同,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也应有所区别。
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也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苍,薄不及厚。而况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白者肺气虚,黑者肾不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也。”
《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又有:“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老伤者,中气必损。”
可见,体质不同,发病的原因也就不同。而改善不良的体质状态,也正是养生的关键。
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中,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措施,也是可以改良体质,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百草回芽,百病易发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惊蛰时节万物生发,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此时天气由寒转温,草木生发萌芽,万物复苏,人类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人体内以肝、胆经脉的经气最为旺盛和活跃。所谓“百草回芽,百病易发”,人在这时候应特别关爱自己的身体,防治疾病。体弱多病者、老人和孩子要防止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
宜防中风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中医认为,“春主风”,与“风”有关的疾病,春季最容易发生。从西医研究结果来看,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罪魁祸首。随着春季气温的不断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血压也随之升高。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引发中风。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暖中有寒,暖寒交替,有时一日气候三变,忽风忽雨,忽冷忽热。寒冷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外周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脑出血。当然,寒冷还会增加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引起血黏稠度增高,造成脑血栓。温暖使人体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外围小动脉舒张,导致血压降低。血压的骤降,也是造成脑缺血中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春季温差较大的日子里,有中风倾向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同时,患者要注意血压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当然,中风是有先兆的。比如,突然眩晕或头痛,视物不清或突然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无原因的嗜睡等。一旦发现中风先兆,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避免紧张,就近就医,要尽量减少移动,防止头颈扭曲,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宜防面瘫
春风拂面,有的人的嘴一下子被“吹”歪了。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面瘫”。
面瘫,即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轻型的中风。任何年龄均有发生的可能,以中青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主要症状为:面部表情肌出现不对称瘫痪;患者面部表情动作完全丧失,眼睛不能完全闭合,前额无皱纹,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口唇歪斜;不能做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轻度者一般在一个月内恢复功能;中度者3个月至半年恢复;重度者不易恢复,往往并发有面肌痉挛。
在春季生活中,只要多加注意,是可以预防面瘫发生的。
一是注意保暖,宜避开风寒对面部的直接袭击。年老体弱、病后、过劳、酒后及患有高血压病、关节炎、神经痛等慢性疾病者,尽可能不要迎风走。
二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春天正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可选择不同锻炼项目,如散步、跑步、体操、打太极拳、爬山等。
三是多吃果蔬。冬季进食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因此,春天应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韭菜、春笋、芥菜、油菜、香椿芽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做做健身瑜伽操,情绪稳定不浮躁
惊蛰时节万物萌动,人也会变得烦躁不安。瑜伽通过对身体各个器官和各部分肌肉施加压力来调节血液循环、润滑关节。它不仅能使人身体健康,而且能纠正精神不安和情绪浮躁等症状,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旺盛的生命力。
现在介绍一些简易有效的经典瑜伽动作,适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程度的人。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准确的动作再配合正确的呼吸,不仅可使内脏的功能得到增强,而且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使心理和精神都得到充分的放松。
腹式深呼吸
【动作要领】
将双手放在腹部,保持腹部放松,用鼻子深深吸一口气,使空气充满胸、腹部,使肚子鼓起,用力扩展喉和胸腔;用力收紧腹部,将空气排出。重复动作十次。
【作用】
这项运动可清洁肺部,加快身体的自行排毒机能。
【要点】
1.意识力要放在腹部呼吸上。
2.呼气时要用两倍于吸气时的时间,让气流从鼻孔慢慢呼出,呼尽后,保持屏息状态1~2秒钟。
3.瑜伽的呼吸方式有深呼吸、轻呼吸和静呼吸。应根据动作幅度的大小、难易采取不同的呼吸方法。不论练什么,锻炼前后都有必要做腹式深呼吸,每次做5秒钟,以调整呼吸。
全身伸展
【动作要领】
坐在地上,右腿向前伸,左腿从膝盖向里弯,正好碰到右膝内侧,身体慢慢向前伸展,头尽量往下低,直到双手碰到右脚为止。只要感觉舒适,可以尽量向前伸展。然后换左腿前伸完成同一动作。
【作用】
这一姿势作用于身体底部的能量中心,即脊椎骨底端。练习伸展了坐骨神经、脊椎骨和后背,作用于肾上腺、双腿、骨骼和大肠。当上述能量中心失去平衡时,人的体重会很容易增长,消化系统还会出现问题,出现令人困扰的腹泻和便秘等疾病。另外,这一运动还可以帮助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等症状。
胸式屏呼吸
【动作要领】
跪坐、挺直背,慢慢吸气仰头,尽量拉长颈部,慢慢使小腹、中腹、胸部都吸满气,然后屏住呼吸,慢慢打开握拳的双臂,尽量将胸扩展开,胸向前挺。屏气时间以5~13秒钟为宜。
【作用】
消除肩背紧张,柔软腰椎,消除头痛症状,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部排毒功能。
坐式压腿
【动作要领】
两脚相对,两腿盘起,双手抓住双脚,吸气抬头。然后,慢慢呼气,上身前压至腿部,停留几秒钟后还原。
【作用】
拉长腰背,打开腿部韧带,对消化系统起按摩作用,能增强肠胃的排毒功能。
交叉双腿
【动作要领】
双腿交叉坐在地上,背部挺直,掌心向下放在双膝上。
【作用】
这一姿势主要作用于胃部、膀胱、肝脏和神经系统,有协调新陈代谢,促进身体排毒、解毒功能。
交叉双腿和双臂
【动作要领】
双腿交叉坐在地上,交叉双臂,两手各搭在左右肩膀上。
【作用】
这一姿势作用于心脏的能量中心,即胸部,有益于心脏,能加速血液循环,把身体毒素及时带走。此外,它还能促进肺部的排毒功能,对哮喘、呼吸不规则及高血压均有一定疗效。
猫的姿势
【动作要领】
四肢着地,头朝下,臀部和膝盖成一条线,肩膀和双手成一条线,掌心向下按在地上,背部慢慢弓起,像猫一样,坚持几秒钟,然后慢慢地抬起头,背部下陷。
【作用】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骶骨的能量中心,即腰部骨骼上。它使脊背下部放松,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此外,它还可以减轻关节炎,作用于生殖器官,帮助缓解痛经。
放松的姿势
【动作要领】
后背挺直,双臂轻松地置于身体两侧,呼气,向前伸展全身,前额向下,直至碰到膝盖前的地面。保持这一姿势6~10秒钟。
【作用】
这一孩童样的姿势是结束练习的最佳方式。它伸展了脊椎骨,背部底端、脖颈和手臂,也是镇静和放松的绝好方法。
臀部运动
【动作要领】
在地板上,交叉双腿坐着,将手轻轻放在膝盖上,用臀部前进,背部会因此向前拱。然后,用臀部后退,背部会向后弓起。前进时,吸气;后退时,呼气。刚开始时,做一分钟,以后可逐渐增加到三分钟。不要用手帮助身体前进,整个动作都要由臀部来完成。
【作用】
这个动作对下背部非常好,只需要一点点时间,就能让下背部变得柔软强壮。背部扭伤时,立刻做这个动作会非常有效。
小贴士
练习瑜伽的注意事项
1.在空腹时练习,每天坚持,定时进行。
2.开始之前,先做2分钟的准备活动,比如做伸展运动和原地踏步。
5.动作要缓慢柔和,以免拉伤,尤其是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时。
4.注意身体松紧节律,意识力要集中,不要过度紧张和勉强用力。
5.做完后要仰卧、放松,从身体下部开始慢慢放松,正常呼吸,消除全身的紧张感。
6.做的时候要配合呼吸,呼吸都要均匀缓慢,绵绵不断,体会空气进入肺部的感觉。
饮食味甘抗病毒,认清体质不含糊
惊蛰时节天气由寒转暖,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在饮食上宜遵循如下原则。
宜遵循抗病毒原则
在惊蛰时节的日常饮食中,一方面应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等新鲜蔬菜和柑橘、红枣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南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上呼吸道绒毛及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另一方面应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蛋黄、豆类等。
宜吃甜食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一人的精神饱满。从养生的角度讲,应适当增加甜味食物的摄入。古代养生名着《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系肝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多吃点甜食,能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
相反,惊蛰时节食酸过甚,则易伤脾。因为,多食酸味,酸味入肝,会加强肝气的偏亢。因而,惊蛰时节的饮食应“减酸益甘”,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甜味食物。就蔬菜来说,宜常吃带甜味的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等。辛甘之品,如洋葱、芹菜、韭菜等皆宜多吃。
但是,春季不可过食大热、大辛之品,如羊肉、狗肉、参、茸、附子等,以免耗气伤阴。
宜根据体质选饮食
阴虚体质者,饮食调养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应少吃燥烈辛辣之品。
阳虚体质者,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血淤体质者,饮食调养宜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可煮食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的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
痰湿体质者,饮食调养应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大枣、薏苡仁等。少食肥甘厚味之食,且每餐不宜过饱。
饮食依节令,导阳体轻松
惊蛰时节万物生发,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此时节饮食养生保健要根据春令之气升发舒展的特点,导春阳之气,以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下是推荐食谱。
烧黄鳝
【用料】
黄鳝500克,食用油50克,酱油5克,大蒜10克,生姜10克,味精、胡椒,盐各2克,湿淀粉30克,麻油10克。
【做法】
1.鳝洗净切丝或者薄片,姜蒜切成片。用盐、味精、胡椒、湿淀粉,调成芡汁。
2.置火上放食用油烧至七成熟,下黄鳝爆炒,快速划散,随即下姜、蒜、酱油炒匀,倒入芡汁,淋上麻油即成。畏腥气者可于起锅前放入适量酒、葱或者芹菜。
【功效】
补虚损,强筋骨,补血,止血。
【禁忌】
病属热症或热症初愈者不宜食用。
香酥鹌鹑
【用料】
鹌鹑8只,生姜、葱各10克,料酒10克,精盐3克,花椒3克,八角10克,白糖5克,官桂3克,湿淀粉150克,食用油750毫升(实耗150毫升),味精1克。
【做法】
1.鹌鹁杀后去净毛,剖腹去内脏,剁去头,爪洗净,八角打成颗粒。
2.将鹌鹑放入大碗内,用料酒、精盐、花椒、八角、官桂、生姜、葱腌2~3小时,上笼用大火蒸20分钟,取出鹌鹑。晾凉后切成块,滚一层湿淀粉待用。
3.净锅置火上,放油烧至八成热,放入小鹌鹑块炸透装盘。将蒸鹌鹑的原汁倒入锅内,入味精,用湿淀粉调成芡,淋在鹌鹑块上即成。
【功效】
补脾胃,利消化。
【禁忌】
外感咽痛及便秘者忌用。
菠菜肝片
【用料】
鲜猪肝250克,水发黑木耳25克,菠菜叶50克,绍酒10克,醋5克,食盐,淀粉、酱油各适量,葱丝、蒜片、姜粒各15克,汤50克,油适量。
【做法】
1.猪肝剔去筋洗净,切片待用。然后将猪肝片加入适量湿淀粉和盐少许,搅拌均匀,另把酱油、绍酒、盐、醋、湿淀粉和汤兑成滋汁备用。
2.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油,烧至七八成熟,放入肝片滑透,用漏勺沥去余油。
3.内留油适量,下入蒜片、姜粒略炒后,下肝片,同时将菠菜、木耳入锅内翻炒几下,倒入滋汁炒匀,下入葱丝,起锅即成。
【功效】
补肝降压。
【禁忌】
便溏及腹泻者慎用。
番茄鸡蛋汤
【用料】
番茄1~2个,鸡蛋2个,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1.先将番茄切成小块,在油锅中爆一下,然后加水。
2.鸡蛋打入一碗中搅匀,待番茄汤开后,倒入鸡蛋,加调味品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木耳肉片汤
【用料】
干黑木耳25克,瘦猪肉200克,淀粉适量,韭黄少许,盐、姜、葱、味精等调味品各适量。
【做法】
1.将黑木耳用温水泡开;瘦猪肉切成薄片,用淀粉、盐、姜等腌一会儿;韭黄切成小段待用。
2.木耳置油锅上爆炒一下,然后加水煮,煮开后加入腌好的肉片和切好的韭黄,再煮开后,加入适量葱花、盐等即可。
【功效】
益气养胃,滋阴生津,润肺止血,补脑强心。
【禁忌】
腹泻之人宜少食。
兔肉紫菜汤
【用料】
兔肉100克,紫菜20克,黄酒、淀粉,盐、味精、葱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紫菜洗净待用,兔肉切成薄片,加入淀粉、黄酒、盐等腌一下。
2.锅中加水煮开后,放入腌好的兔肉,加入调味品,大火煮开后加入紫菜、葱花即可起锅。
【功效】
清热,软坚散结。
【禁忌】
脾胃阳虚者慎食。兔肉不宜与鸡心、鸡肝、橘同食。
猪肤红枣羹
【用料】
猪皮500克,红枣2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先将猪皮洗净去毛,切成小块,加水先用大火煮开。
2.改用文火煮至汤水黏稠,加入红枣,适量红糖,再煮熟即可。
【功效】
滋阴养血,利咽消肿。
【禁忌】
湿热痰壅者忌食。
花生粥
【用料】
新鲜花生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
1.将花生去壳。
2.锅内加水,水开后,下花生、大米同煮成粥。
【功效】
健脾补胃,补血止血,润肺化痰。
【禁忌】
一次不可多食,多食易成食滞。生食过多,易致腹泻。腹泻或寒湿停滞者忌食。
鸡肝粥
【用料】
鸡肝1具,大米100克,盐、姜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1.将鸡肝洗净,切片待用。
2.将大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切好的鸡肝,加入适量调味品,待鸡肝煮熟即可。
【功效】
和胃,养肝,明目,益肾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