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与养生-立夏时节话养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斗指东南,

    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

    故名立夏也。

    心为身之阳,养心保健康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在公历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古书上解释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夏季开始了。

    事实上,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是从天文学角度来说的。如果从气候学的角度来说,夏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绵延数千公里,再加上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进入夏天的时间自然有早有晚。气候学上把连续五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定义为夏季。而立夏前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立夏前后,北京日平均气温为19.6℃;我国南部的某些地区刚刚跨进夏季;江南地区立夏平均气温在19℃左右;华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大约为20℃,还处在“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低海拔的河谷地区一进入4月中旬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正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还有这样的谚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但不管哪一地区,立夏之后,气温都逐日上升,雷雨也会明显增多,农作物也开始进入生长的旺季。《礼记·月令》篇这样解释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了立夏,就进入了大面积栽插早稻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都与日后的收成密切相关。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立夏当天称了体重,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其实怕不怕热和称体重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不过这一时节称称体重对人却是有好处的。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各种细菌生长繁殖快,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导致体重的变化。称了体重,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人们自然就会特别注意衣食住行,以防生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过了立夏,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互交泰,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为了顺应这一时节的物候特点,在养生方面要特别注意对心脏的养护。

    《医学源流论》指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中医认为,心可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中有相关的解释:“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主血脉,主神志。血指血液,脉指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周流不息。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身体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主神志。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

    传统医学认为,心为阳脏,主阳气,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医学实在易》说:“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也就是说,心在人体中所占的地位,相当于太阳在太阳系所占的地位。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时节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所以,立夏时节,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小心病毒染,谨防结膜炎

    过了立夏,天气逐渐炎热,各种病毒微生物都加快了生成和传播的速度,导致急性感染性结膜炎的发病率增加。这种结膜炎是传染性的,而且在病情的潜伏期就能够传染。一旦感染病毒,眼睛就会有特别疼痛的感觉,到医院检查时会发现结膜高度充血,还可能有弥漫的乳头和滤泡增生,或有结膜下的小出血点。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和眼睑肿。不过,这类结膜炎患者只要及时治疗,都能够完全治愈。

    其实,大多数人都被查出患有结膜炎,只是病情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有什么异常,而有的人则已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结膜炎症状,如眼睛疼痛、红痒、流泪、畏光、充血、水肿等。结膜炎分很多种,在春夏两季主要是过敏性结膜炎和急性感染性结膜炎。引起这两种结膜炎的病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受到了某种化学刺激,化学刺激包括染发、空气污染等。受到化学刺激又可引起两种类型的结膜炎:机械性损伤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对成人来说,患过敏性结膜炎的多是有过敏体质的人。这类患者主要是对春夏季节的花粉、草等过敏;也有的人是对尘螨、小动物等过敏。对尘螨和小动物过敏的患者一年四季都可能犯结膜炎,但病情会有季节性的加重。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轻重程度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有眼睛痒、红以及结膜苍白的症状。

    除了成人,十一二岁的男孩也很容易对花粉等过敏而患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并且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会感觉眼睛奇痒、充血、水肿、分泌物多等,翻开上眼皮会发现有粗大的乳头,角膜缘可以有环形的堤坝样的隆起。如果患者此时角膜受损则会影响视力。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患过敏性结膜炎,其治疗都是相同的,主要是滴眼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预防结膜炎的发生。专家认为,平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被传染过敏性结膜炎,少到游泳场等公共场所,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小孩,以免感染病菌;家庭中个人毛巾应该分开并用流水洗脸;最好不要戴隐形眼镜,除了机械摩擦,眼镜的水凝胶材料本身也有过敏机制。如已经感染过敏原,应该立即停戴隐形眼镜,同时用药治疗。

    散步简便易行,保健肢体轻松

    立夏时节,在空气比较清新的户外进行轻松而有节奏的散步运动,可以帮助机体消除疲劳,促使心情舒畅,缓和神经、肌肉和血管的紧张,犹如给浮躁的时节注入了一剂良好的镇静剂。

    散步是一项简便易行、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体育运动,适合于所有年龄的人,更适宜于老年人。散步时,肌肉有节律地收缩、舒张,对大脑是个良性刺激,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消耗一部分过多的能量等。散步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还能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另外,散步对减肥也有一定帮助。因此,散步是国内外心、血管疾病体育疗法的首选项目。

    不过散步不是普通的闲溜达,必须按照正确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端正姿式

    两手微微握拳,上臂和前臂弯曲成90度左右,上身略向前倾,全身肌肉放松;手臂适度摆动,或用力前后摆动,以增进肩和胸廓的活动,这对有呼吸系统慢性病者尤为适用;头正平视,收腹缩臀;双脚平行,脚尖朝前,步幅均匀,步态稳健,两脚落地应轻,一般应前脚脚掌先落地,并用前脚掌向后蹬地,以产生向上向前的反作用;一边行走一边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的蠕动,加速胃液分泌和胃的排空,有助于消化,对于患有消化不良者尤为适宜。

    掌握呼吸

    呼吸应采用吸气鼓腹、呼气收腹的方法,呼气应均匀缓慢,比吸气时间长。最好用鼻呼吸,如果鼻呼吸不能满足需要,也可口鼻并用,但嘴巴不宜张得过大,用舌尖顶着上腭,以减少冷空气对气管的刺激。呼吸的频率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地进行,不可人为地屏气。

    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开始时不宜走得太快,如心跳过快,呼吸困难,应放慢速度,过一段时间再逐渐加快步伐。

    选择散步方式

    1.普通散步

    分慢速和中速两种。慢速散步约每分钟60-70步,中速散步约每分钟80-90步。每次都要进行30分钟。这种散步适用于一般的自身保健。

    2.快速散步

    每分钟100步以上,应分阶段逐渐增加速度,每次进行30-60分钟。一般7天为一阶段。

    第一阶段,用30分钟走完2400米;第二阶段,用30分钟走完2800米;第三阶段,用30分钟走完3200米;第四阶段,用45分钟走完4200米;第五阶段,用45分钟走完4600米;第六阶段,用45分钟走完5000米;第七阶段,用60分钟走完6000米;第八阶段用60分钟走完6400米;第九阶段用60分钟走完6800米。

    应根据自我感觉和脉搏(脉搏每分钟应控制在120次以内)来决定是否转人下一个阶段,不要操之过急。如感觉气促、疲劳,可减慢速度,不要急于转入下一阶段。

    这种散步适用于增强心脏功能及减轻体重的老年人使用。

    3.定量散步

    在3度斜坡路上步行100米,以后逐渐增至在5度斜坡上步行15分钟,接着平地散步15分钟。这种散步适用于患有心血管系统慢性病的人以及肥胖者。

    散步时间

    应尽量避开每天空气污染高峰,即太阳升、落前后1小时左右。注意不要在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散步。

    穿着舒适

    散步时应穿得轻便一些,衣裤不宜过分绷紧,不要穿高跟鞋。

    选择快速散步运动前,应略微减少一些衣裤,等跑热之后再减去一层衣裤,过凉过热均对身体不利。

    持之以恒

    散步锻炼,贵在坚持,每周最少5天,每天最少45分钟。养成锻炼的习惯以后,可适当延长散步的距离和时间,以稍出一点汗为好。

    小贴士

    散步注意事项

    对于合并心、脑、肾病变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快速散步应慎重。

    快速运动之前,应先进行准备活动5~5分钟,如先做片刻徒手体操或慢慢步行片刻,以使心脏及肌肉、韧带逐渐适应一下,再逐渐过渡到慢跑。

    散步的方式,可根据个人血压的高低、体格的好坏、耐力的大小而采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也可采取慢跑与步行交替的方法,以不喘粗气,不觉难受,不感头晕,能够耐受来掌握慢跑速度和慢跑的距离。

    运动结束前,应逐渐减慢速度,或改为步行,使生理活动逐渐和缓下来,切忌突然停止、静止不动。

    运动结束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汗,穿好衣服,若洗浴的话须休息15分钟后进行。

    午睡非偷懒,防病又廷年

    过了立夏,如果可能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午饭后睡一会儿。这并不是因为懒散,而是由于体内的生物节律在起作用。而午睡恰恰是人体保护生物节律的一种方法。

    午睡对健康有益

    雅典医学专家的调查分析表明,坚持午睡对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和心肌梗塞有积极作用。研究发现,晚上睡觉与冠心病发生率的关系不甚明显,但有迹象表明,半小时以上的午睡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

    有关学者根据近百名心脏病患者以及相应数量的对照组的观察,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冠心病发生率减少30%。英国科学家对午睡长远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乐观地认为,坚持午睡半小时以上,能使人的冠状动脉得到休息,从而避免心脏病的可能发作。无疑,午睡对健康有益,它不仅可以消除紧张的心情,还有利于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尽量满足自己的午睡欲望

    佛罗里达大学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午睡已逐渐演化成人类自我保护的方式。最初,午睡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午睡成为人们避免遭受热浪袭击的方法。

    尽管有少数人从某一时期开始不再睡午觉,但他们中间绝大部分是被迫放弃这种“享受”的,如果放弃午睡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条件,他们会重新养成午睡习惯。应当提倡的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使自己无法顾及午睡,而要尽量满足午睡的欲望并从中获得益处。

    午睡的时间和方式

    午睡对健康有益,可以弥补睡眠不足,保持精力充沛,还能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午睡效果好与不好,关键在于何时睡、睡多长时间。

    研究表明,午间最易入睡的时间是清晨觉醒后8小时或晚间入睡前8小时,即在人体警觉自然下降期,在这期间午睡1小时,大脑得到休息,可使人体恢复精力。长时间午睡并无好处,久睡醒来反而更疲乏。

    有的人常以坐着打盹代替午睡,这样做不利于消除疲劳。因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血液循环减慢,头部供血减少。坐着午睡使大脑血流更少,醒后会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症状。有人用手枕头,伏桌午休,也是一种不良习惯,这样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易得眼疾。因此,正确掌握午睡的时间和方式,才能使之成为保持健康的有效手段。

    清淡饮食不可忘,气血畅通护心阳

    立夏时节应尽量保证气血畅通,以保护心阳。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饮食为主。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适宜的食谱。

    荷叶凤脯

    【用料】

    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1.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

    2.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

    3.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

    可作为常用补虚之品,尤为适宜夏季食补。

    糖蒜四季豆

    【用料】

    四季豆750克,大蒜120克,白糖40克,肉汤800毫升,化猪油500克(实耗100克),胡椒2克,味精3克,料酒20毫升,香油20克,湿淀粉50克。

    【做法】

    1.鲜四季豆去筋洗净,大蒜剥去外皮洗净。

    2.锅置火上加猪油,烧至八成热,先下四季豆,再下大蒜炸熟,锅内放肉汤加白糖、胡椒、味精、料酒、大蒜,将四季豆烧熟入味时,用湿淀粉勾芡,淋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

    清热利水。适用于小便黄涩、水肿等症。中老年人食用能防止衰老,健康者食用可抗癌。

    番茄青菜汤

    【用料】

    番茄1~2个,青菜250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做法】

    1.先将番茄切开,用油炒一下,然后加水煮汤。

    2.汤开后加入洗好的青菜,再煮开,加入调味品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润肠通便。适用于纳呆、消化不良,维生素缺乏症、大便干结等。

    【禁忌】

    便溏者少食。

    鱼腥草拌莴笋

    【用料】

    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1.鱼腥草择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

    2.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葱、姜、蒜择洗后分别切成葱花、姜末、蒜米待用。

    3.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对肺热咳嗽、痰多黏稠、小便黄少、热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黄瓜蛋汤

    【用料】

    鲜嫩黄瓜4条(约400克),鸡蛋2个,生姜15克,葱10克,独头蒜15克,黄花15克,盐10克(分两次用),酱油10克,醋6克,料酒15克,白糖40克,味精1克,菜油250毫升(实耗70毫升),湿淀粉30克。

    【做法】

    1.生姜洗净切成薄片,葱洗净切成葱花,蒜剥去皮切成薄片。黄花用水发涨,洗净,摘去蒂头。黄瓜洗净切去两端,再切成刀花状。用盐将切好的黄瓜腌10分钟,压干水分,鸡蛋打散,酱油、醋、白糖、料酒、味精调成汁待用。

    2.锅置火上,加菜油烧至七成热时,将黄瓜沾满蛋液后放入油锅炸至表面呈黄色捞出,放入碗中。

    3.锅内放入菜油30毫升,待油热时下姜片、蒜片,出香味后,下黄花和兑好的汁,烧开后下黄瓜煮入味时,用湿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

    滋润生津。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心烦失眠等症。经常食用能滋润咽喉,是嗓音工作者的良好保健膳食。

    百合藕羹

    【用料】

    百合100克,鲜藕500克,蜂蜜适量。

    【做法】

    1.将藕洗净、打碎;百合洗净备用。

    2.锅内加适量水,加入藕、百合,煮至百合、藕烂熟,加入适量蜂蜜即可。

    【功效】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适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咯血及热病后期,余热未尽之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神志恍惚、脚气水肿等症,还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桂圆粥

    【用料】

    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

    1.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烧开。

    2.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不调等症。

    【禁忌】

    喝桂圆粥忌饮酒、浓茶、咖啡等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