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时露寒而冷,
将欲凝结,
故名寒露。
寒露时节寒意生,护肺保阴才养生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
《通纬·孝经援神契》记载:“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表示气温比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加寒冷,接近地面的水气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这一时节,在大部分年份,首都北京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北方天气常是昼暖夜寒,晴空万里。南方地区有时也会受到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气温骤降,出现“寒露风”天气。此时,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
从寒露到下一个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这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相对较快的一段时间。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的情况也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天气由凉转寒的一个转折点。
寒露时节,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逐渐萧条衰落。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也逐渐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盛。在养生方面,我们要使体内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寒露时节,天气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之时。根据四时养生中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寒露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
秋与肺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阴,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具体地说,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适宜进食的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所以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粥,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天气渐冷,日照减少,秋风萧瑟急劲,往往使人情绪不大稳定,心情燥动,容易产生悲愁忧伤之感。看到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有萧条、凄凉、垂暮之感。悲忧最易伤肺,故宋代养生学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神,则忘其秋思。”如若过度兴奋激动,使阳气浮动,很可能引发疾病。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可以平素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尽情玩乐宁志、陶冶情操、稳定情绪、提高机体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秋季寒凉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天气变冷,很多人常常懒在被窝不愿起床,睡眠时间在无形中就增多了。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这也是每遇天气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的缘故。为避免血栓的形成,最好顺应时节,早睡早起,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专家提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纽血管收缩,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常言道:“御寒锻炼自秋始。”寒露时节,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应该注意进行耐寒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
寒露时节易伤肺,早防疾病不受罪
寒露时节,天气变化较大,极易伤及肺阴,引发各种疾病,一定要及时加以预防。
宜防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并引起肺部病变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普通人群都易感染。秋季户外活动多,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传染性结核病人有近距离接触引起感染。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预防结核病一是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疾病的意识,二是要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三是工作和生活区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
有传染性结核病人的家庭或群体也不要恐慌,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就能避免感染。患者的用品和卧具,在阳光下直射5分钟即可杀死病菌。患者的痰可用纸巾包起后烧掉。
宜防动物伤
秋高气爽的季节,热爱户外活动的人们喜欢到郊区的山野里寻找生活的精彩,可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山里的“东道主”们问候。秋季是蛇等动物咬伤事件的高发季节。喜欢爬山等户外活动者一定要多加注意。
如果不确定蛇是否有毒,建议都按照有毒处理。一是要尽量避免走动,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有绳子,立刻用其绑扎在肢体创口的近心端,绑扎不需要太紧,而且每隔45分钟左右要松开一次,每次1~2分钟。此外,还要尽快排出伤口的毒液,可以用凉水。清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如果需要移动病人,最好抬着,而不要让病人自己走动。
宜防脱发
“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通于秋气。”肺脏机能的盛衰,可以从毛发的荣枯上表现出来。秋令气候干燥,人们若保养不当,容易损伤肺气,肺气虚则毛发不固。故秋季脱发相对增多,至于老年人和病人,毛发就更容易脱落了。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用脑过度和长期失眠者容易过早脱发。
2.少食油腻、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食品,如咖啡、烟、酒等。避免服药过量。
3.多吃些含有蛋白质及铁、钙、锌、镁的食物。营养不良性脱发者,可以常食用花生、黄豆、核桃、海带、芝麻、蛋类、奶类等食物。一些中药对于防治脱发也有很好的作用,如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黑芝麻等。
4.注意对头发的护理,每隔3-5天洗发一次,使头发常处于清洁的状态,少用热水及碱性肥皂洗涤。
5.平时多做头部的保健按摩,晚上睡前用头刷,将头发刷30下,这样,可将头发所黏附的尘垢刷掉,并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生发,固发和增加头发的光泽。
小贴士
抓兴养生法
古代医学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发为血之余,脑之华”,常梳理头发,套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气血不表。抓头养生法除用于保健外,还可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性头痛、脱发、白发和斑秃等疾病。其具体做法如下。
1.手心向内,手指张开如抓痒一般。抓时闭眼,心神安定,身体放松,自前额抓起,经头顶至后发际,再从后向前,循环往复,来回梳理。
2.抓时主要用两小指头的罗纹面进行按摩,其他手指随着小指的按摩用指甲抓头皮,动作匀缓轻柔,以免损伤头皮。
3.每天晨起、午休及晚睡前各做1次,每次10分钟左右二平时有空亦可做,多做有益无害。
4.在抓、按摩头部莱一穴位时,如果能把意念集中于这个穴位,并且在呼气时抓,吸气时停,使心(意念)、气(呼吸)、形(抓、按摩)三者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天人合一养生游,运动健身解秋愁
秋高气爽的寒露时节,是秋游运动的大好时光。秋游使人欢欣愉快,在旅游过程中,或漫步,或爬山,或涉水,或结交新友,饱览湖光山色,欣赏异景奇观,既能排除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又能增长见识,愉悦心情,锻炼身体。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越来越追求完美的精神享受。只要条件具备,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定的体力和有足够的时间,均可外出秋游。到大自然中去,到自己想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对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选择什么项目作为秋游运动的主题要因人而异。人们的身份、年龄、阅历不同,情感需求也不同,兴趣和爱好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外出秋游要因人制宜。
临水使人心胸开阔,心情开朗;游山登高远眺,能磨练人的意志。年龄大的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纪轻者攀山登岩,经历风险,挑战极限。失眠者参加合适的秋游运动,会使思想得到放松,精神振奋,加之体力上的消耗,既能睡得甜,又能吃得香,从此打破神经衰弱的恶性循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逐渐达到健全。
秋游虽是一件趣味盎然的快事,但也是一项颇费体力的运动。一般来说,患有下述疾病的人,暂时不宜参加秋游活动。
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者
处于传染期或恢复期的传染病人,正值病情较重或趋于恢复阶段,如果此时外出旅游,不仅会因旅途的劳累影响本人的健康,而且还会将疾病传染给别人,甚至引起疾病流行,对己对人都极为不利。
患有严重心血管、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患有重度高血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率失常、肺气肿、肝硬化、慢性肾炎等疾病者,不宜参加秋游运动。一般来说,这些患者体力上难以承受秋游带来的疲劳和环境变化,有可能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
大、中型手术后的病人
正处在恢复期的病人,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元气,重新调节机体功能,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用这段宝贵的休养时间去秋游。否则,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癫痫病和哮喘病患者
在旅游中,由于秋游中的劳累和环境变化,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也会留下和发生不良的后果。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起早睡,以遵循秋天收敛的特性;多做户外运动,多接收秋日的阳光;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去朋友家串门、走亲戚……
总之,人是社会的人,要尽可能地接触交流思想、情感,振奋精神,减少压抑、郁虑,从而达到缓解秋愁的目的。
饮食调养宜柔润,尽量少食辛辣品
寒露时节的饮食调养应该以滋阴润燥为宜。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下面是这一时节的参考食谱。
朱砂豆腐
【用料】
豆腐250克,熟咸鸭蛋150克,猪油30克,水淀粉6克,精盐0.6克,胡椒0.3克。
【做法】
1.取用熟咸鸭蛋的蛋黄,用刀拍碎待用。把豆腐调成细泥。
2.炒锅内放猪油,在微火上烧至六七咸热时,将豆腐入锅翻炒后,放入盐、胡椒、水淀粉再轻炒几下,随即放入熟咸鸭蛋黄,炒匀即成。
【功效】
滋阴清热。阴虚火旺,症见口干,咽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之人食用尤宜。
橘子炖鸭
【用料】
橘子罐头半瓶。净鸭1只。鸡汤500毫升,精盐、黄酒、白糖、鸡油、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鸭子洗净,切成两半,放人盆中,加入鸡汤、精盐、白糖,黄酒,上笼蒸1小时左右,取出。
2.将鸭子及原汤倒入沙锅内,再放入橘子汁,用小火炖半小时左右,捞出鸭子,放入盘内。
3.将原汤内加入橘子汁、鸡油,并用湿淀粉勾芡,然后起锅浇在鸭子上。将橘子瓣围在鸭子四周,即可食用。
【功效】
养血润燥,健脾开胃。
地黄焖鸡
【用料】
母鸡1只(约1500克),生地50克,桂圆肉30克,大枣5枚,生姜15克,葱15克,料酒100毫升,酱油20毫升,猪油100克,菜油150克,鸡汤2500毫升,水豆粉40克,饴糖30克。
【做法】
1.杀鸡去毛,剖腹去内脏,剁去脚爪;生姜、葱洗净,生姜切片,葱切成长段;生地、桂圆肉、大枣洗净装入鸡腹内;鸡用姜片、葱段、料酒、精盐抹匀,腌30分钟待用。
2.锅置火上,加入菜油,待油七成热时,把鸡下油锅内炸成浅黄色,倒在漏勺内。鸡体用纱布包好,锅内再加入猪油,下人葱段,姜片,翻炒几下,加料酒、汤、盐、饴糖、鸡。
3.鸡汤用大火烧开,撇净浮沫,倒入沙锅内盖上盖,用小火煨至鸡肉烂,拣出葱、姜不用,加入味精调味,勾芡即成。
【功效】
温中益气,生津添髓。适用于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乏气、盗汗、少食之症。中老年人可用做防老保健药膳。
【禁忌】
脾虚有湿,腹满便溏者慎服。
菊花兔卷
【用料】
兔肉300克,菊花瓣50克,生姜10克,葱10克,料酒15克,鸡蛋3个,花椒2克,精盐3克,菜油500克,干面粉适量。
【做法】
1.兔肉洗净后切成9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生姜洗净切成片:葱洗净切成长段:鸡蛋去黄留清;菊花瓣洗净切成3厘米长段。
2.用精盐、料酒、姜片、葱段将兔肉腌30分钟。鸡蛋打入碗中,放入适量面粉,兑水少许,调成糊状待用。
3.将兔肉片摆在案板上,放上菊花段,把兔肉片连同菊花卷成小卷,再把肉卷放入鸡蛋糊中蘸匀待用。
4.净锅置火上,加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兔肉卷炸至微黄捞出,依次码放盘中即成。
【功效】
益脾胃,清热平肝。适用于阴虚火旺、头痛头昏,目眩、吐血、便血等症。可作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常用药膳。
元鱼骨髓汤
【用料】
元鱼1只,猪脊髓120克,姜、葱、胡椒面、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元鱼去头、甲、内脏及爪。
2.将猪脊髓同元鱼放入锅内,加姜、葱、胡椒面,加适量清水,以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肉烂为止,吃时放味精即成。
【功效】
滋阴生津。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口干、便秘、记忆力下降、毛发憔悴者。
鸭架豆腐汤
【用料】
鸭骨架1只,豆腐200克,生菜30克,葱段、生姜片、味精、精盐、胡椒粉、鲜汤各适量。
【做法】
1.将鸭骨架清洗干净,剁成小块。将豆腐洗净,切成厚05厘米、宽3厘米,长4厘米的块。将生菜择洗干净,撕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
2.将鸭骨架块,生姜片、葱段一同放入锅中,煸炒几下,立即入鲜汤,用旺火烧沸。
3.10分钟后,将豆腐片、生菜块放入锅内,再加入胡椒粉、味精、精盐,稍煮片刻,即可饮用。
【功效】
补虚滋阴,生津润燥。
银耳猪肺羹
【用料】
银耳20克,鲜猪肺1具,鸡汤2000毫升,生姜15克,葱10克,精盐5克,料酒30毫升,味精2克,胡椒粉2克。
【做法】
1.银耳用温水发透,去除杂质,淘净,入净锅,注入适量水,煮熟捞出,用清水漂洗待用。生姜洗净拍破,葱洗净用整棵。
2.把猪肺管套在自来水龙头上,冲净肺叶的血液。入沸水锅中氽净血水。
3.沙锅置于火上,注入清水,放下猪肺、葱、姜,大火烧开,移至小火煮烂。再将猪肺捞出,用冷水冲凉,剔下气管,撕去老皮不用,把猪肺切成2厘米见方小块。
4.将猪肺、银耳装入大碗内,注入鸡汤、料酒,放入精盐、胡椒粉,用湿绵纸封严碗口,上蒸笼蒸30分钟,取出,放人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益气和胃,补肺滋阴。适用于干咳、痰稠、心烦口渴、气短懒言等症,是肺阴虚患者的常食之品。经常服用能防病保健,抗衰延年。
百枣莲子银杏粥
【用料】
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锅内加水,放人莲子先煮片刻。
2.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
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鸭肉糯米粥
【用料】
鸭肉100克,糯米100克,鸭架汤100毫升,葱花、生姜末、味精、精盐、黄酒,麻油、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1.将鸭肉洗净,切成鸭肉末。
2.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炒锅中,加入鸭架汤,用旺火烧开,煮至糯米开花。
3.将鸭肉末、葱花、生姜末、黄酒、味精,精盐加入锅中,改用小火熬煮成粥。淋入麻油,撒上胡椒粉,即可食用。
【功效】
生津滋阴,养胃补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