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寒尚小,
故云。
月半则大矣。
小寒时节天最冷,注意保暖乡运动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月5日至7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冷暖变化的节气。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之后,我国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左右,极端最低温度在一15℃以下;东北地区北部的平均气温在一30℃左右,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一20℃上下;北纬40度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一10℃上下。秦岭、淮河一线的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但亦有冷空气南下。
一般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都是最冷的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关于小寒大寒,单从字面上理解,给人的感觉是,大寒要比小寒冷。而气象观测资料却表明,小寒冷于大寒。可以说小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与民间“冷在三九”的说法也相吻合,因为“三九天”都在小寒节气内。
那么,为什么此节气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当时的黄河流域,大寒要比小寒冷,又因为小寒节气后,过几天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在物候上,小寒三候(每候5天)所反映的物候特征分别是:“一候雁北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鸣。”大雁是顺阴而迁移的,此时“雁北向”说明阳气已动。当然,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而已。二候是说,喜鹊此时也已感觉到阳气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开始鸣叫。
可见,小寒时节虽然寒冷,但阳气正在缓慢的积攒、上升,正是饮食进补的大好时机。各种药膳火锅成了消寒的美味佳肴。正因好吃又暖和,很多人就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自恃体强饥饱寒热无度,这很容易埋下后患。
一般说来,年轻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相对较多。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所以,年轻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搭配比例,并摄入适量的脂肪。但年轻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要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以免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所以,这一时段的饮食进补还是以补气润燥为主,切不要贪恋性腻味厚、辛辣的食品。
在起居方面,应注意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俗话说“寒从足下生竹,小寒时节,更应注意足部保暖。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足部可以反应内脏的病症。反过来,保护好足部又能增加内脏的功能。所以不要认为足部保暖是局部保暖,实际上,足部保暖是人整体抗寒防病的一种保护。
对付脚凉,最好的法子就是睡觉前用温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老话说得好:“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所以晚上吃完饭,弄上一盆热水,边泡脚边看电视。这样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俗语讲“冬练三九”,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
小寒时节,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室外气温过低,体表血管遇冷容易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肌肉的黏滞性增加,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柔韧性降低,走出温室马上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慢跑、擦面、拍打全身肌肉等。有时间的话,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以预防感冒。
天气乡变寒潮频繁,防止骨病惹出麻烦
小寒前后之所以寒冷,是因为1月上旬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风活动频繁。每次冷空气过程前后都会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往往难以适应而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年老体弱及重病在身的人。
宜防骨折
冬天,由于天寒地冻,路面滑,老年人外出,如不小心,跌倒后极易发生骨折。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呢?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进入老年期,肌肉、关节、骨骼都会发生变化。肌肉的重量逐渐减小,肌纤维萎缩,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兴奋性也减弱,容易发生疲劳。老年人新陈代谢率减慢,骨头含钙量减少;加上性激素因性腺功能减退而分泌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多,导致骨头大量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同时,老年人的关节等重要部位,常因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长年磨损,发生纤维化而变得僵硬、不灵活。这样,老年人站立不稳,行动不便,步履蹒跚,稍有不慎,跌倒后就易造成骨折。
老年人最易发生的是股骨颈囊内骨折,这种骨折是跌跤后臀部先着地所致。猛烈的冲击使股骨颈发生断裂,骨折断端移位,在髋胯部会产生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平卧在床上,发生骨折的伤腿比另一侧健肢缩短3~6厘米。有时骨折断端向上嵌入,病人仍然走路、跛行,但很疼痛。
为防止跌倒后造成骨折,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一是及早补钙。老年期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是人体长期缺钙的一种后果。一般而言,男性32岁,女性28岁以后骨钙就开始流失。随着年龄的增加,流失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到60岁时已有50%的骨钙流失掉。因而预防骨折,防止骨质疏松,补钙要从现在做起。
二是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这是简单易行却十分有效的措施。可根据自己爱好、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一项体育活动,持之以恒。
三是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和酒精,并开始戒烟。
四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活性维生素D口服制剂等药物,以强壮骨骼。
宜防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俗称骨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特别是50岁以上的妇女和老年人,逐渐发生骨质疏松,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降钙素含量也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增加使得骨超量脱钙。而降钙素的增加则加速新骨的形成,这种代偿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关节的边缘长成骨刺,这就是骨质增生的发病机理。
骨质增生是能预防的,主要预防方法如下。
一是采取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人体骨骼的排列是与其所承受的应力一致的,当人长期采取不正确姿势工作、学习时,如过度低头看书、弯腰拾物等,使骨骼长期受力不均,过度运动的部位就容易产生骨刺。采取正确的工作、学习姿势,是最方便、最廉价、最有效的预防骨质增生的方法:
二是补钙。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能打到既防治骨质增生,又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三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人体的骨质增生多产生在关节周围,关节软骨被破坏是引起骨质增生的最直接原因。适当活动,特别是关节的正确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腔内的负压,有利于关节液向关节软骨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刺的发生。
四是避免过度运动。长期剧烈运动,可使胃骼、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受到过度牵拉,甚至出血,造成血肿机化、钙质沉着,很容易导致骨质增生。许多运动员老年时往往饱受骨刺的折磨,就是这个原因。
五是控制体重,减轻关节压力。过于肥胖会增加关节的压力,导致骨关节发生痫变。
另外,还要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汗出当风,不要在出汗后,即洗凉水洗浴,以防风、湿、寒三邪气对关节的侵害。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时应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同时请医生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停药,注意保养。
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所以即使天冷了,也要坚持运动。这一时节的北方可谓是滴水成冰,正是各大公园冰面上滑冰的好时节。
滑冰是冬季最为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既能增进体质,提高很多系统的功能,又能增加机体的代谢,产生热量,抵御寒冷,有益于调节情绪,消除疲劳。
滑冰时,由于气温低,速度快,故极易发生冻伤。因此,滑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关节应活动开
握住脚趾前后左右摇动,用手搓热耳、鼻、手背等裸露部位,然后再上冰。
鞋袜要合适,衣帽要保暖
鞋袜过于紧小影响血液循环,使末梢血液受阻,易发生冻伤。
上冰时间不宜过长
时间过长易使一些部位冻麻,失去知觉,以致发生严重冻伤而未觉察。
一旦发生冻伤,要妥善处理
不要用火烘烤或热敷冻伤部位。若脚与鞋袜冻在一起,不要用力拉拽,以免伤了皮肤。冻伤严重时应请医生治疗。
另外,滑冰时还应注意防止手腕跌伤。
初学滑冰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身体的平衡,常因站立不稳而跌倒。跌倒时,人会习惯性地用手掌撑地,这就很容易造成手腕跌伤。在一般情况下,轻者会使手腕扭伤疼痛,活动不便,重者则使腕部肿胀剧痛,出现青紫块,甚至发生骨折。发生手腕扭伤后,应暂时停止活动,避免因盲目活动造成新的损伤而加重病情。
在治疗方面,一是在扭伤后24小时内,可以用冷毛巾或冷水袋敷手腕,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二是24小时以后,可改为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手腕以消肿。三是可贴伤湿止痛膏、麝香风湿膏,局部涂擦正骨水等。四是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肢尚需用三角巾悬吊于颈部。疼痛厉害者,可以吃点止痛片,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1片;也可口服三七伤药片,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3片。如果伤处出现严重肿胀、皮肤青紫或疑有骨折,应用硬纸板、木片等绑扎固定后,及时到医院诊治。
避寒就温护阳气,辐射全身选足浴
中医认为,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就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因此中医主张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以保持阴阳相对平衡。为顺应时节,此时经常进行足浴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人体经络学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反射区域,脚上的几十个穴位都与各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足浴时,水温和药性能刺激脚上的这些穴位,从而起到类似针灸的效果,使气血运行通畅,滋养周身,降压醒脑,提高人体免疫力。
按水温高低,足浴可分为热水足浴和冷水足浴两类。温水对于足部的刺激作用不足,所以一般不采用,冷热水足浴各有不同的保健机理。
热水足浴
【解释】
此为将38℃以上的热水加入沐浴盆中,用于浸泡足部的足浴方法。
【保健机理】
1.消毒杀菌。用热水泡脚,可以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清洁依附于足部皮肤中的细菌和毒素,可有效防治皲裂、冻疮、足癣等脚疾。
2.促进血液循环。体温与血液循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体温较低时血液循环也较慢,随着体温的升高,血液循环也会随之变快。热水足浴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使人体温度升高,足部血管扩张,从而促使足部及全身的血液运行通畅,起到保健作用。
同时,热水足浴也可以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由于血流量的增加,各腺体分泌各种激素的功能也得到调节,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各个排毒器官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了,协调运作,进行排毒。此外,热水足浴还具有降低肌肉张力、减轻肌肉痉挛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关节疼痛以及小腿和足部的肿胀酸痛感。
【足浴方法】
将双足浸泡在热水中,并用手对脚底进行力度适中的按摩和揉搓,也可以用双足相互搓洗。热水足浴的时间可以长一点,如果水变凉了,可以添加一点热水,边加边洗,以30~60分钟为宜。
冷水足浴
【解释】
此为用10℃~25℃的冷水或冰水浸泡足部的足浴方法。
【保健机理】
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当人的交感神经受到冷刺激时,会传递给大脑一种兴奋的信息,从而起到调节机体各组织活动的作用,各处器官和组织受到了刺激和调动,便能在一种动态平衡中相互协调运作。
2.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冷水的刺激可以加快细胞代谢,增加机体的热量消耗,从而反馈性地增强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等功能。肠道蠕动加快,体内废物就能顺利地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3.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人受到冷的刺激时会不自觉地吸气,稍作暂停后,再接着深呼气,之后便进入均匀而深长的深呼吸状态。这种呼吸方式可增大腹腔压力、增强呼吸肌的运动,从而增强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足浴方法】
冷水浴一般不宜在临睡前使用,而最好的时间是早上,浸泡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两分钟,泡好后用干毛巾摩擦足部,直至发热变红为止。
足浴配方举例
1.大黄足浴方
【材料】
大黄15克。
【运用】
将大黄放入锅内煎煮至沸腾,取汁,倒入浴盆中。将药液浸没足背,浸泡双足20分钟左右。此验方每日浴足2次,每次15~20分钟。
大黄味苦性寒,有泻火凉血、逐淤通经的功效。适用于长期便秘,一般用药1天即可使大便通畅。
2.泻叶足浴方
【材料】
泻叶15克。
【运用】
将泻叶放入锅内,煎煮至沸腾,取汁,倒入浴盆中。将药液浸没足背,浸泡双足20分钟左右。此验方每日浴足2次,每次15~20分钟。
此方可解热导滞,适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等症。哺乳期和月经期妇女及孕妇慎用。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袋,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酸辣白菜
【用料】
大白菜梗500克,干红辣椒3个,葱花、生姜丝、味精,精盐、醋、白糖、湿淀粉、豆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
1.将干红辣椒去蒂、去籽,洗净,用温水泡一下,切成丝,备用。
2.将大白菜梗洗净,用刀拍一下,再坡刀切成片,而后用精盐拌腌片刻,挤去水。
3.将豆油加入锅中烧热,下葱花,生姜丝炝锅,立即放入干红辣椒丝,大白菜梗片煸炒一下,再放白糖、醋,继续煸炒至透。
4.将味精加入锅中,并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再炒一下,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功效】
养胃通肠,利尿止咳。
沙锅羊肉
【用料】
羊肉4∞克,胡萝卜50克,白菜50克,香菜10克,葱丝、姜丝、味精、精盐、酱油,麻油、胡椒面各适量。
【做法】
1.将羊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备用。
2.将胡萝卜洗净,切成方块,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备用。
3.将白菜去叶洗净,切成方片,放入沸水焯一下,捞出,沥干,备用。
4.将香菜择洗干净,切成1.5厘米长的段。
5.将羊肉块、胡萝卜块、白菜片、精盐、酱油、葱丝、姜丝,放人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改用微火炖半小时左右即熟。
6.加入胡椒面,淋上麻油,加入味精,撒上香菜段,装盘上桌,即可食用。
【功效】
补肾壮阳,滋身强体。
百合炖羊肉
【用料】
百合100克,羊肉500克,生姜、味精、精盐各适量。
【做法】
1.将姜去皮、洗净,切成片,备用。将百合清洗干净,备用。将羊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
2.将姜片、百合、羊肉块、精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盖上盖,先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3小时左右。加入味精调味,出盘即可食用。
【功效】
滋阴润肺,补虚温中。
雪里蕻鲫鱼
【用料】
腌雪里蕻150克,鲫鱼1条(重约600克),鲜汤600毫升,味精、精盐、料酒、麻油、葱段、生姜片各适量。
【做法】
1.将腌雪里蕻用温水清洗干净,切成细末,备用。
2.将鲫鱼除去鳞、鳃及内脏,清洗干净,剞柳叶刀,焯水去腥味。
3.将鲜汤倒入锅中,加入鲫鱼、腌雪里蕻末、葱段、生姜片,料酒,精盐,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炖15分钟左右。
4.将锅中葱段、生姜片捡出,加入味精倒入汤碗中,淋上麻油,即可食用。
【功效】
补虚开胃,益气健脾。
牛肉胶冻
【用料】
牛肉500克,黄酒120克。
【做法】
1.将牛肉洗净,切成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后用小火熬煮1小时。
2.将锅中肉汤倒出,再加水熬煮,反复4次。
3.将4次所得肉汤,用小火熬成稠汁,加入黄酒,继续熬煮,直至肉汁黏稠,倒入盆中冷藏,即成。
【功效】
补气益血,健脾安中。
山药羊肉汤
【用料】
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各适量。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
2.山药片用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用。
【功效】
补脾胃,益肺。肾。
核桃仁饼
【用料】
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
【做法】
1.将核桃仁打为碎末,加少许白糖,与面粉混合在一起。
2.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成薄饼食用。
【功效】
补肾御寒,润肠通便。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者。
强肾狗肉汤
【用料】
狗肉500克,菟丝子7克,附片3克,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
1.狗肉洗净切块,置入锅内焯透,捞出待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
2.锅置火上,狗肉、姜入内煸炒,烹入绍酒,然后一起倒入沙锅内,同时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清汤、盐、葱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2小时左右,待狗肉熟烂,挑出纱布包,加入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
暖脾胃,温肾阳。
丝瓜西红柿粥
【用料】
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
2.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入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患有痤疮的人可长期食用。
腊八粥
【用料】
糯米150克,红枣15克,花生米25克,大豆25克,莲子肉25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红枣洗净;花生米洗净,捣碎。将大豆、莲子肉洗净,用水泡发。将糯米用水浸泡一夜,淘洗干净。
2.将红枣、花生米、大豆、莲子肉、糯米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后用小火熬煮成粥。
3.将冰糖加入粥内,煮至化开,即可食用。
【功效】
滋补气血,强身健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