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地球未解之谜-自然地理未解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神秘的北纬30度

    沿地球北纬30度绕行,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有许多独一无二的神秘现象,正是这些饱含着地球文明资讯的现象让世界各地的探险者长年处于极度兴奋的梦魇之中。

    从地理布局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世界几大河流,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在这一纬度上,山川怪异、奇观绝景比比皆是。仅中国就有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峨眉山及湖南的马第岭等,都是奇异幽深的地方。

    更加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条纬线还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自然和人类文明之谜的所在地。比如,让人心惊胆战的百慕大三角区,成为生命禁地的死海,古怪斜立着的美国圣塔克斯镇,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扑朔迷离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大西洲的沉没处,以及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如此众多的神秘之地和古代建筑汇聚于此,不能不叫人感到异常的蹊跷和惊奇。

    北纬30度线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习惯上把这个区域叫做死亡漩涡区。除了魔鬼百慕大,还有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4个异常区。与北纬30度线相对,在地球南纬30度上也同样有五个异常区。细心的人们在把这10个异常区在地球上一一标注以后,惊奇地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把这些异常区互相连接,整个地球就会被划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等边三角形的接合点上,以72度经度的间隔均匀地环绕地球分布,并且以相同的角度向东倾斜。

    这些暗藏危险的三角区域大都处在海洋水域,在海水运动上表现为一种大规模垂直绕动的漩涡。那里的海流、气旋、风暴、磁暴、海气的作用,比其他地区更为剧烈和频繁,而且这些大规模的海洋运动时常交替出现,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巨大灾难。例如南半球非洲的东南部沿海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区域之一,那里有海流中最强劲的厄加勒斯海流经过,它向来以浪大流急著称。1952年至今,至少有12条大船在此沉没;仅1972年,此海区就有160人丧生。1974年5月17日,一艘13万吨的挪威油船在此遇难沉没。南半球其余4个漩涡区大都有暖流经过,海底地形十分复杂且深度变化较大。这些在地球上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的死亡漩涡区,不仅给人类带来隐患和恐慌,也激发了人类探求自然之谜的兴趣。

    如果将北纬30度线上下各移动5度左右,我们再次吃惊地发现,在北纬25度和35度线附近,是使人谈之色变的地震死亡线。这一地区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其中震级在7级以上的就达几十次,如日本大陆的8级地震、葡萄牙里斯本的两次8级地震、土耳其埃尔津登的8级地震、美国旧金山的8.3级地震、意大利拉坦察的9.8级地震……中国境内北纬35度的地区西藏,据史料记载,共发生过大于8级的地震4次,7~7.9级地震11次,6~6.9级地震86次。1950年8月15日,在藏东的察隅墨脱发生过8.6级地震。

    2004年12月的地震并引发海啸,共死亡约30万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震惊世界,造成数10万人伤亡。

    在北半球的这两条纬度线,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怪事迭出、灾难频繁的神秘地带?它们是偶然巧合,还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人们对产生这些异常区域的原因作了种种猜测,提出了许多假设:如磁和重力异常、大气偏差、时空翘曲、宇宙黑洞、地球内部的死光、引导的水下信号装置、不明飞行物体收掠地球人的载体、太阳短时间的炫耀、某些星体排列导致的地球引力异常以及隐藏在异常区周围的不祥之神的黑色幕罩等等。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假设不断地提出来,又不断地被否定,但飞机和船只还在不断地失事。

    北纬30度离奇古怪、纷繁复杂的神秘现象多少影响了我们的视角和思维,这似乎不是一条简单的人为划分的地球纬线。处于北纬30毅的各种自然之谜,正等待着人们前去努力探索,揭开它们的奥秘。

    会旋转的小岛

    众所周知,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而其本身也在自转,但在西印度洋群岛中有一个小岛,竟然也像地球一样自转,很规则地每24小时旋转一周,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很吻合,这真是一件破天荒的怪事。

    1946年2月23日,货轮参捷号在西印度洋群岛发现了这个岛。他们便抛下锚巡视一番,也没有什么情况。船长在一棵大树的粗干上刻下船名和时间,船员们都上岸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只听有一名船员喊:“谁弄坏了我的指南针,针头指的方向和昨天不一样!其他水手们看看自己的指南针,的确针头方向偏了,再看看船上的罗盘,罗盘的方向也变了。船长大感惊讶,急忙起航,认为小岛上有铁矿或磁矿石。后来,由科学家们组成的调查团前来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小岛本身会旋转,岛上根本不存在铁矿和磁矿石。

    目前这个小岛仍在同一位置做有规则的自转。究竟为什么会旋转呢?这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有人说这岛正如一座冰山一样浮在海上,因潮水的起落而旋转。也有人说此岛是珊瑚礁岛浮在海上,不与地壳相连,由于岛下有巨大的海沟形成潜流从而使岛自转。可是小岛自转时间怎么又和地球自转一周时间吻合得如此之好呢?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敢断言,就此问题不少人正积极研究。

    奇异的贝加尔湖

    前苏联境内西伯利亚东南,距伊尔库茨克65千米处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湖面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730米,贮存了全世界1/5的淡水。世界上的一些著名湖泊的贮水量几乎都是逐年减少,可贝加尔湖却在逐年增加。

    贝加尔整个湖区及其周边地带生长着1200种动物和600多种植物,其中2/3是其他地区根本没有的特种生物,有些生物只有在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古老地层里才有类似的化石。另外,还有不少生物要到相隔很远的热带或亚热带才能发现它们的同种或近亲。例如,湖中有近亲生活在印度湖泊里的某种藓虫类动物,有在中国南方的湖泊里才能见到的水螅,有在北美洲的湖泊里才有同种的奇特的长臂虾,还有在巴尔干半岛的奥赫里德湖里才能找得到的蛤子。

    然而,最使科学家感兴趣和迷惑不解的是,贝加尔湖中生活着许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重鱼、海螺、奥木尔鱼等。世界上只有贝加尔湖湖底长着浓密的丛林——海绵,海绵中还生长着外形奇特的龙虾。可是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儿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呢?对此,科学家们作了种种推测。

    最初,中国科学家认为,地质史上贝加尔湖是和大海相连的,海洋生物是从古代的海洋进入贝加尔湖的。前苏联的维列夏金根据古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材料推测,中生代侏罗纪时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曾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内陆湖泊——贝加尔湖,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而现在的海洋生物就是当年海退时遗留下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们采用更为先进的钻探技术在贝加尔湖滨打了几个很深的钻井,在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中生代的沉积层,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其他的一些材料也证明,贝加尔湖地区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陆地,贝加尔湖也是由于地壳断裂活动形成的断层湖,从而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遗种的说法。

    那么,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又是怎样进入湖中的呢?

    前苏联的贝尔格院士等人认为,只有海豹和奥木尔鱼是真正的海洋生物,它们可能是从北冰洋沿着江河来到贝加尔湖的。那么,如何解释海绵、龙虾、海螺、鲨鱼等生物的存在呢?

    他们认为,贝加尔湖有类似海洋的一些自然条件,如贝加尔湖非常像海洋盆地,所以在许多淡水动物的身上,产生了与海洋动物类似的生理特点。

    关于贝加尔湖特有生物来源的问题,至今没有水落石出。最显而易见的疑问在于:为什么海豹和奥木尔鱼不在老家好好待着,却要劳筋动骨搬到2000多千米以外的淡水湖来生活呢?而且它们怎么知道那里有适于它们开展新生活的贝加尔湖存在?

    从18世纪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用10多种文字,在20多个国家里出版了2500多部有关贝加尔湖的著作。但看来这些谜就像贝加尔湖本身一样,变幻不定,深奥莫测。

    杀人湖之谜

    1988年暮春的一个清晨,西非喀麦隆高原美丽的山坡上,水晶蓝色的耐奥斯湖不知为什么突然变得一片血红,好像一只溃烂而愤怒的红眼睛,痛苦地望着在山坡上玩乐的游人。

    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山下冲去,只见沿坡的草丛里到处躺着死去的牲畜,它们好像是被谁从天上抛下来摔死了。耐奥斯湖畔的村落里一片死寂,房舍、教堂、牲口棚都完好无损,可是街上没有一个人走动。忐忑不安的游人们结伴进村,想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村民们表情痛苦地躺倒在村舍的门前,看样子已经断气多时了。有几个胆大的美国人跨过村民住房前横七竖八的尸体,进屋去窥探,那里也都是死人,有的躺在床上,有的倒在厨房的地板上。身旁散落着没吃完的饭菜。

    在离耐奥斯湖较远的地方,人们找到了一些昏迷不醒的垂危者。从幸存者口里,人们知道了惨案发生的经过:昨日傍晚,耐奥斯湖突然一阵隆隆巨响。只见一股幽灵般的圆柱形蒸汽从湖中喷射出来,直冲云空,高达80多米。

    然后,它像一朵烟云注入下面的山谷,同时一阵大风从湖面呼啸而过,夹着使人窒息的恶臭,将这朵烟云推向周边的小镇。烟云所到之处,所有鲜活的生命都被吞噬了。

    事情发生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纷纷涌到耐奥斯湖畔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在分析耐奥斯湖水样本时,发现水中溶有相当多的气体,其中98%~99%是比空气重一倍半的二氧化碳。而当人们从深水处将某个样品提上水面时,湖面就会像刚打开瓶的汽水那样,嘶嘶作响冒气。

    由此,科学家们断言,这是因为山崩或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慢慢溶解在湖水中,久而久之,耐奥斯湖就成了一个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定时炸弹,稍稍地搅动一下,例如落石、地动、暴风、火山喷发等,都能轻而易举地触发湖水释放气体。当大量二氧化碳云雾下沉到地面时,地面的生命便都窒息而死。科学家的解释似乎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这次离奇的湖泊杀人事件依然疑雾重重,比如是什么原因导致耐奥斯湖水突然变成血红色?沿岸死去的牲畜似乎并不是窒息而死的,它们是从高空跌下、内脏爆裂大出血死亡,那么是谁将它们从高空抛下的呢?

    这些好像都是二氧化碳喷发理论所无法充分解释的。

    看来,人们需要通过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这个奇异的杀人湖,揭开它无故杀人的谜底。

    南极的不冻湖

    南极是这个地球上的最南端,当人们一提起它,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冷。在南极,放眼望去,皑皑白雪、银光闪烁。在这14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几乎完全被几百至几千米厚的坚冰所覆盖。零下56益的气温,使这里的一切都失去了活力,丧失了原有的功能。石油在这里像沥青似的凝固成黑色的固体,煤油在这里由于达不到燃烧点而变成了非燃物。然而,有趣的自然界却奇妙地向人们展示了它那魔术般的奇迹:在这极冷的世界里,竟然奇迹般地存在着一个不冻湖。科学家们所发现的这个不冻湖,面积达2500多平方千米,湖水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并有间歇泉涌出水面。科学家们对这个湖的周围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它附近不存在类似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为此,科学家们对于出现在这酷寒地带的不冻湖也感到莫名其妙。

    为揭开此谜,苏联考察队利用电波器在他们基地附近厚达3000米的冰层下,又发现了9个不冻湖,这一新的发现使得对不冻湖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接着对这一不冻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推测,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科学家提出,这是气压和温度在特殊条件下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持这一见解的人指出:在这3000多米冰层下的压力可达到278个大气压,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大地所放出的热量比普通状态下所放出的热量多,而且冰在零下2益左右就会融化。另外,冰层还像个大“地毯冶一样,防止了热量的散发,使得大地所放出的热量得以积存,这样在南极大陆的凹部就可以使大量的冰得以融化,变为“湖水冶。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在南极的冰层下,极有可能存在着一个由外星人建造的“秘密基地冶,是他们在活动场所散发的热能将这里的冰融化了。还有的科学家指出:这是个“温水湖冶,很有可能在这个水下有个大温泉把这里的水温提高了,将冰融化了。可有些人反驳说:如果这里有温泉水不断流入湖里,为什么湖上的冰冠没有一点儿融化的迹象呢?于是,为了解释这一问题,人们在冰层上架起了钻机,取出了冰下的样品,发现湖底的水完全是凉的,这就说明了在湖下并不存在温泉,湖水不是由于温泉而热起来的。

    还有一些科学家推测,湖水是由太阳晒热的。他们是这样解释的:这个四周被冰山包围的湖实际上是一潭死水,它很容易聚热。这里的冰层起到了一个透镜的作用,这种透镜可以使太阳光线聚焦,成了湖上的一个热源,当阳光照在四面冰山上的时候就有少量的热被折射到这个聚焦镜上,天长日久,就形成了这一冰川上的“不冻湖冶。但同时也有人提出,为什么太阳不会把湖上的冰融化呢?如果湖上的冰起到透镜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在其他的地方没有这种现象呢?

    围绕“不冻湖冶的问题,各种推论、猜测纷纷提出,然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得出令人满意、使人信服的结论。

    南极“魔海冶——威德尔海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冶。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冶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贪婪地吞噬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冶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是南极的边缘海,属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它位于南极半岛同科茨地之间,最南端达南纬83毅,北达南纬70毅~77毅,宽度在550千米以上。它因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首先到达此地而得名。

    魔海——威德尔海的魔力首先在于它流冰的巨大威力。南极的夏天,在威德尔海北部,经常有大片大片的流冰群。这些流冰群像一座白色的城墙,首尾相接,连成一片,有时中间还漂浮着几座冰山。有的冰山高100~200米,方圆220平方千米,就像一个大冰原。这些流冰和冰山相互撞击、挤压,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隆隆响声,使人胆战心惊。船只在流冰群的缝隙中航行异常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流冰挤撞损坏或者驶入“死胡同冶,使航船永远留在这南极的冰海之中。1914年,英国的探险船“英迪兰斯冶号就被威德尔海的流冰所吞噬。在威德尔的冰海中航行,风向对船只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刮南风时,流冰群向北散开,这时在流冰群之中就会出现一道道缝隙,船只就可以在缝隙中航行;如果一刮北风,流冰就会挤到一起,把船只包围,这时船只即使不会被流冰撞沉,也无法离开这茫茫的冰海,至少要在威德尔海的大冰原中待上1年,直至第二年夏季到来时,才有可能冲出威德尔海而脱险。但是冲出来的可能性是极小的,由于1年中食物和燃料有限,特别是威德尔海冬季暴风雪肆虐,使绝大部分陷入困境的船只难以离开威德尔这个魔海,它们将永远“长眠冶在南极的冰海之中。所以,在威德尔及南极其他海域,一直流传着“南风行船乐悠悠,一变北风逃外洋冶的说法。直到今天,各国探险家们还恪守着这一信条,足见威德尔海的神威魔力。在威德尔海,不仅流冰和狂风对人施加淫威,还有鲸群对探险家们也是一大威胁。夏季,在威德尔海碧蓝的海水中,鲸鱼成群结队,它们时常在流冰的缝隙中喷水嬉戏,别看它们悠闲自得,其实凶猛异常。特别是逆戟鲸,是一种能吞食冰面任何动物的可怕鲸鱼,这是有名的海上“屠夫冶。当它发现冰面上有人或海豹等动物时,会突然从海中冲破冰面,用那细长的尖嘴,贪婪地吞噬各种生物,其凶猛程度,令人毛骨悚然。正是逆戟鲸的存在,使得被困在威德尔海的人难以生还。

    绚丽多姿的极光和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是威德尔海的又一魔力。船只在威德尔海中航行,就好像在梦幻的世界里漂游,它那瞬息万变的自然奇观,既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又令人魂惊胆丧。有时船只正在流冰缝隙中航行,突然流冰群周围出现陡峭的冰壁,好像船只被冰壁所围,挡住了去路,一时间似乎进入了绝境,使人惊慌失措。

    刹那间,这冰壁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船只转危为安。有时,船只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间好像开到冰山顶上,顿时,把船员们吓得一个个魂飞九霄。还有,当晚霞映红海面的时候,眼前出现了金色的冰山,倒映在海面上,好像向船只砸来,给人带来一场虚惊。在威德尔海航行,大自然不时向人们显示它的魔力,戏谑着人们,使人始终处在惊恐不安之中。这是大自然演出的一场场闹剧,不知将多少船只引入歧途——有的竟为避开虚幻的冰山而与真正的冰山相撞;有的则受虚景迷惑而陷入流冰包围的绝境之中。

    威德尔海是一个冰冷的海、可怕的海、神奇莫测的海,也是世界上又一个神奇的魔海。

    行迹诡秘的“幽灵岛”

    这里所说的“幽灵岛”,指的是海洋中行迹诡秘、忽隐忽现的岛屿,而并非是那种热带河流上常见的、由于涨水或暴风雨冲走部分河岸或沼泽地而形成的漂浮岛。至于“幽灵岛冶的成因与漂浮岛的形成有多大联系,还有待于继续探讨。

    1707年,英国船长朱利叶斯在斯匹次培根群岛以北的地平线上发现了陆地,但他总是无法接近这块陆地,他完全相信这不是光学错觉,更将“陆地冶标在了海图上。过了近200年,海军上将玛卡洛夫的考察队乘“叶尔玛克冶号破冰船到北极去,考察队员们再次发现了朱利叶斯当年所见到的陆地。1925年,航海家沃尔斯列依也在这个地区发现过这个岛屿的轮廓。1928年,当科学家前去考察时,却没有发现任何岛屿存在。

    类似的事情在地中海也发生过。那是1831年7月10日,一艘意大利船途经地中海西西里岛西南方的海上,船员们目睹了一场突现的奇观,海面上涌起一股20多米高的水柱,方圆近730多平方米,转眼间变成一团烟雾弥漫的蒸汽,升到近20米的高空。8天以后,当这只船返回时,发现这儿出现了一个冒烟的小岛。四周海水中,布满了多孔的红褐色浮石和不可胜数的死鱼。

    这座在浓烟和沸水中诞生的小岛在以后的10多天里不断地伸展扩张,由4米高到60多米高,周长也扩展到4.8千米。由于这个小岛诞生在航运繁忙、地理位置重要的突尼斯海峡里,因此它引起了各国的注意。正当各国在为占有这座新岛争夺其主权的时候,这个岛忽然开始缩小,仅3个月便隐入了水底。但它并未真正消失,在以后的岁月,它又多次出现,直到1950年它还表演过一次。于是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幽灵岛冶。

    1943年,日本海军、空军在太平洋和美军交战,节节失利。设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拉包尔的日本联合舰队总部遭到美国空军的猛烈轰炸。为了疏散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日本侦察机四处寻找合适的隐藏地。他们发现距拉包尔以南100多海里的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这个岛有几十平方千米的面积,绿树成荫,小溪流水,又不在主航道上,是一个疏散、隐藏伤病员的好地方。于是日军将1000多名伤病员和一些战略物资运到这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伤病员安居后,日军总部一直和这里保持联系,经常运来食品和医疗用品。谁知一个多月以后,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日军总部担心美军袭击、占领该岛,马上派出飞机、军舰支援,竟再也找不到该岛。1000多人和各类物资也随小岛一起失踪了。美国侦察机也发现过该岛,并拍了详细的照片,发现岛内有日军躲藏,便派出军舰搜索,谁知也同样扑了个空。这海岛和岛上的1000多人哪里去了?战后,日本、美国都派出海洋大型考察船来这一海域搜索,并派出潜水员深入海洋底部寻找了相当长的时间,却未发现任何踪影。

    就在同一时间,也是美国、日本的日海、空军大战最激烈的时刻,美军为了监视日本海军、空军在南太平洋的行踪,在马利亚纳群岛海域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建造了一座雷达站,发出强大的电波对周围的海域和天空进行探测。它24小时和美军总部保持着联系,不断发出附近海洋和天空的信息,报告日本海军、空军的动态、行踪。两三个月后,电波突然中断。美军以为雷达站被日军袭击、占领,派出军舰、飞机支援,在马利亚纳群岛海域搜索了几天,却找不到设有雷达站的小岛。岛上的10多名美军人员也和小岛一同神秘失踪。美军派出潜水艇在这一带海底搜索,海岛仿佛是有意与人玩捉迷藏,寻找者在这个海域团团打转,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航海技术空前发达的今天,怪事又出现在美国人身上。在太平洋的战略要地海域,美国中央情报局1990年偷偷地在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安装了海面遥感监测器,与天上的美国军事间谍卫星遥相呼应,监视苏联海军、核潜艇在太平洋海域的动态。这座“谍岛冶获得的情报可直通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凡是在这一带海域过往的商船、军舰及在此出没的潜水艇、飞机等,无不在五角大楼的监视之中。

    1991年年底的一天,“谍岛冶的监察系统和信息突然中断,五角大楼大为震惊。开始,他们怀疑是苏联的克格勃发现了这个秘密,有意破坏美国的间谍网点。于是,美国派出了一支以巡洋演习为名的舰队,悄悄地调查此事。

    谁知,舰队赶到出事地点时却扑了一个空,“谍岛冶已经从大洋中消失了。

    美国的科学家们认真地核查了这一带的海洋监测系统,并没有发现这一带海域发生过地震或海啸引起海底地形变化,致使小岛沉没水中的事件。另一种可能是前苏联埋下了数千吨炸药摧毁了这个小岛。但该岛处于美国间谍卫星的严密监视中,像这样大的行动不可能不被发现。再说就算前苏联知道此秘密,也没必要兴师动众炸毁该岛,只要摧毁岛上的设备就可以了。那“谍岛冶是如何失踪的?五角大楼陷入一片茫然中。

    而神出鬼没的“幽灵岛冶事件却没有因此停住它的脚步。

    在大西洋北部,有座盛产海豹的小岛,是由英国探险家德克尔斯蒂发现的,至今有1000多年。它被命名为德克尔斯蒂岛。因这里盛产海豹,招来大批的捕捉者,并在岛上建立了营地和修船厂。1954年夏季,此岛突然失踪。

    加拿大政府派出了侦察机、军舰在此海域搜寻,均无结果。事隔8个月,一艘在北大西洋巡逻的美国潜水艇,在航道上突然发现一座岛屿,潜水艇艇长罗克托尔上校大为震惊,因为他经常在这一带海域航行,航海图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岛屿,罗克托尔上校在潜望镜上一看,发现岛上有炊烟,竟然有人居住。潜水艇靠岸登陆。上岸一问居民,才知道这是失踪了8个月的德克尔斯蒂岛。

    经测量,该岛在原德克尔斯蒂岛的坐标以东800海里之处,岛上的人员、设备、营地齐全,他们移位了800海里,自己却一点儿都不知道。居民们只是奇怪,为什么没有船只来送给养、接走捕捉的海豹呢?当他们得知自己所在的岛屿移位了800海里时,才大吃一惊,他们竟然做了8个月的海上漂流旅行而不自知!

    茫茫大海中的“幽灵岛冶是怎样形成的?这成为世界海洋科学家们的热门话题。他们在研究和探索上下了很大工夫。

    日本的海洋地质学家龙本太郎经过细致的研究与调查,认为南太平洋上那些来去匆匆的“幽灵岛冶是因为澳大利亚沙漠底下巨大的暗河冲入南太平洋海底,带来巨量的泥沙,在海底堆积增高,直至升出海面,形成泥沙岛,然而在汹涌的暗河流冲击下,泥沙岛又会被冲垮,因而消失了。

    而美国的海洋地质学家京利·高罗尔教授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太平洋上的“幽灵岛冶并非由泥沙堆积而成,岛的基础是花岗岩石,岛上有茂盛的植物和动物群,因此,它形成的年代长久,是汹涌的暗河流冲击不垮的。为什么“幽灵岛冶会突然消失呢?他认为是由于海底的强烈地震和海啸使它葬身海底的,因为“幽灵岛冶出现的海域是地震频繁活动地区。高罗尔教授还认为,如果太平洋西北部的海底板块由强烈大地震产生大分裂,日本本岛、九州也同样会沉没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之中,会有和“幽灵岛冶同样的命运。他认为自己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但高罗尔教授的论证又无法解释美国“谍岛冶失踪之谜,因“谍岛冶在美国间谍卫星严密监视之中,它消失期间,这一带海域并未发生任何地震和海啸。那它是因何而消失的呢?

    1994年,澳大利亚的海洋科学家们发现:在太平洋的珊瑚海域有几个珊瑚岛突然失踪了,又有一大片珊瑚礁突然消失了,这一现象引起科学界的强烈关注,政府专门派出科学考察船来这一海域调查研究。

    考查船在珊瑚海域中捕捉到一种状如“飞碟冶形的怪“星鱼冶,此鱼状似一个大圆盘,直径在1米左右,周身长有16只爪子,爪子是“星鱼冶取食用的工具。星鱼的游动方式很特别,靠自身转动而前进后退。澳大利亚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个雅号叫“水中飞碟冶。

    观察发现:星鱼专门吃珊瑚,而且胃口大得惊人。星鱼群居而生,常常发生吃食竞赛,就如运动场上的比赛一样,在吃珊瑚上比个你高我低,所以有些珊瑚岛的失踪,是被这“水中飞碟冶如蝗虫般的蚕食所致。而美国的“谍岛冶是珊瑚岛,因此它是消失在“水中飞碟冶的肚子里的。这是澳大利亚海洋科学家的看法。

    各国的海洋科学家们对“幽灵岛冶的忽隐忽现,如何会移位,感到不可思议。人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到底是什么让“幽灵岛冶鬼使神差地出现和消失的呢?这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瓦什卡拾物冶之谜

    1967年夏天,苏联科米自治共和国几个工人去瓦什卡洞钓鱼,在岸上偶然发现一个拳头大小的类似金属的物体发出明亮的白光。一个工人捡起来仔细察看,不慎失手,石头撞击物体时迸出了火花,并散发出奇特的气味,伴有轻微的噼啪声。他们好奇地把它带回村里,打算锯开。但是刚用锯子轻轻一蹭,锯齿下立即迸出白色火花。显而易见,这一物体具有奇异的性能。于是它被分割成几块送到全苏核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莫斯科钢铁合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继续进行研究,并被命名为“瓦什卡拾物冶。

    全苏核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用一系列光谱测定法对这一奇物进行了仔细分析,准确测出了其中30~40种元素的含量,其中有的元素仅由几个原子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这个物体是稀土元素混合物,铈含量占67.2%,镧占10.9%,钕占8.78%,还有含量不多的铁和铬,另外包括混杂其中的含量不超过0.04%的铀和钼。该研究所一个实验室的主任米列尔副博士认为,可以首先做出的结论是:这块合成物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制造的。为什么?因为铈、镧、钕等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本来很稀散(稀土元素即由此而得名),而它们在这一小块物体中的含量却多得惊人。同时,在自然界人们也从来没见过这些元素这样结合在一起。

    该研究所另一个实验室的主任萨沃辛副博士认为,制造这一合成物的条件只有在我们星球以外才能存在。地球上不会有此种成分和特性的天然矿物。

    地球的氧通常会与铁起反应,使金属发生氧化。因此,实际上所有混合物中都会有氧化的痕迹,但是在这一物体中却没有发现这种痕迹。对它进行放射性研究的结果更使人感到意外,山岩中的铀含量平均每吨中有1克。而在捡到的这一物体中,铀含量竟高出山岩140倍,但是人们却没有发现里面有铀的分解物。换句话说,只测出铀自身的放射性。因此可以更有把握地说,这块奇异的混合物是人工制造的,其年龄约10万岁。

    其他研究所的分析结果也是不寻常的。负责协调该研究的福缅科副博士谈了以下的看法:

    任何由稀土金属构成的合金中都一定会有诸如钙、钠这些常见元素的混合物。即使是经过最先进的净化后获得的标准样品,利用激光分析方法也能测出这些元素。而在“瓦什卡拾物冶中却找不到丝毫钙和钠的痕迹。专家们确信,在现有工艺水平条件下,是不可能获得不含这些杂质的合金的。组成这块混合物的各部分也纯净得出奇。例如镧通常总是与其同组的其他稀土金属混杂在一起的。由于这些金属的化学、物理性能相似,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将它们分离出来。而该物体中的镧却极其纯净。对这一物体进行X射线结构分析和电子射线分析的结果表明,它是由许许多多粉末构成的,这些粉末具有各不相同的品体结构。其中最小的粉末仅由几百个原子构成。那样的合金基本上只能在几万个大气压下通过冷压法得到。合金的不寻常密度有利于这一判断,因为它的密度比按常规应有的密度低10%。研究人员经初步分析后认为,这是直径为1.2米的环状物、圆筒或球体的一部分。专家们确信,目前还没有能够用几万个大气压压制此种合金的设备。

    从锯子一蹭就冒火花这一现象来判断,将它当做结构材料来使用是有危险的,也许它只是某种我们不知道的燃料的添加剂。还有一种猜测与它的奇特磁性能有关:把它置于不同方向时,磁性相差15倍以上,这样的合金可以用来进行磁冷却,从而获得极低的温度——与绝对0毅只差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度。但是为了使合金具有这种特性,必须在极强的磁场中对它进行冷压,而目前地球上的工艺水平还不能建立这样的磁场。

    还有一种看法是这只不过是陨石的碎片。持这种看法的人指出,1908年6月30日在东西伯利亚的石泉通古斯卡河落下陨石后,在那里的苔藓层也发现稀土金属含量增加。落陨后生长的树木中钸、镧的含量比远离陨区中心的树木高600倍。不过,福缅科副博士认为,无论这种比较多么具有诱惑力,也是令人无法信服的,因为陨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地球中并无两样。再说,由纯净的稀土金属组成的陨石,即使在理论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他认为,如果假定这块合金是天外来客的产品,那么也是在太阳系范围内,可能还是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制造的,因为根据科学家们对它进行的同位素分析,它的同位素组成与地球上的比值完全相同。

    全苏核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一个实验室主任戈尔巴久克副博士不同意这块合金已存在10万年的说法,他认为,从钸的分解物来看,它的年龄不超过30年。但另一些科学家认为,30年前人类已拥有观察宇宙空间的全套设备。

    天外来客不可能不被发现。有些研究人员的看法则要平淡无奇得多,他们认为这块奇物不过是“黑闪电冶的产物。所谓“黑闪电冶,实际上是大气中一些活泼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巨大的能量,发生爆炸时能产生1万多度的高温。

    当“黑闪电冶作用到土壤和矿物后,可能发生烧结和熔炼过程,从而“制造冶了这块奇异的东西,它本身也可能在那里沉积,以致一碰就发出不寻常的亮光。不过,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解释为什么这块奇怪物的构成会那么奇特,所以他们的分析也不能让人满意。看来,只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揭开“瓦什卡拾物冶之谜。

    睡眠的最新科学发现格里哥利解释说,大脑跟身体其他器官一样,也会消耗葡萄糖。除了给大脑补充能量之外,睡觉似乎还有给大脑解毒的功效。高效新陈代谢的动物,如田鼠和蝙蝠,消耗许多热量和产生大量含破坏性的游离基(或称自由基)。“大脑对它们特别敏感,因为神经一般都不会再生。冶神经学家杰罗姆说。也许睡眠可以提供必要的“停工期冶,从而让大脑好好对付那些游离基。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看法。有的研究发现,睡眠根本与大脑没有任何关系。

    在研究者将一种叫莱普停定的荷尔蒙隔离后的几年,伊凡卡特和她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们开始猜测,失眠是否对血液中的莱普停定有影响。莱普停定,让大脑知道脂肪是否足够的一种荷尔蒙,大脑根据信号做出对脂肪需求的不同反应。伊凡卡特对12名男性志愿者进行为期2周的测试,让他们每晚只睡4个小时,不久便发现,他们的莱普停定迅速下降,即向大脑发信号:需要补充热量了,而且还要很多。由长期失眠而引起的激素失衡,是否有助于暗示身体通过新陈代谢来增加体重呢?或许吧。去年,研究者在1000个志愿者身上也得到相似的结论。但体重超重的人常常受睡眠质量困扰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如何,“睡眠不仅为了大脑,冶伊凡卡特说,“还为了身体的其他部位。

    多长叫睡饱了,多长叫睡得不够?

    “每晚睡眠时间超过7到5小时的人,比睡眠时间相对少的人更早逝——真的吗?科研者承认,他们仍然不知道睡眠要维持多久,才足以让我们的身体精力充沛地工作。“现在有一种巨大的经济动力,让人们相信,如果一晚不睡够8个小时,就会觉得浑身不舒坦。冶西亚格说。但事实上,8小时在概念上已经变得更神圣化,而不是实质了。20世纪80年代,有一项对超过100万人做调查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时间超过7.5小时的人,比睡眠时间相对少的人更早逝。但这数据的变化很广泛,我们不能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套以普遍的结论,更不能就此推断说,睡久一点儿就会危及健康。

    另外,研究结果并不涉及睡眠质量。虽然调查显示,我们比一个世纪之前的祖先睡得已经少了很多,但这并不是一个必然性的问题。“我们的睡眠环境比他们的好多了。冶英国睡眠研究中心吉姆霍恩说。在维多利亚劳改工场,人们习惯坐在长凳上,用一条条长绳将自己遮挡住,然后在里面睡觉,这叫“笼睡冶。霍恩说,他们可能早就习惯这样了。确实,睡眠系统可以很灵活,很快就适应不同的新环境了。

    那么,睡多久才够呢?大部分研究者都摆出经验丰富的姿态。“如果你在随后的几天觉得困倦,冶法国里昂大学的皮尔·赫·鲁皮博士说,“如果你整天都感觉疲乏,那说明你睡得不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