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地球未解之谜-地球生物未解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类年龄越大会越聪明

    提到人脑,最普遍接受的一种看法就是:人脑在18~26岁功能最强,但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年龄越大越聪明。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在人类青年时期,智力并非达到了最高点,而是保持稳定,在某些方面它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敏锐。研究发现,过了20岁,语言能力会继续提升至少20年。

    丹麦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拉斯·拉森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说:“口头表达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提高。冶刊登在《智力》学术杂志上的结果显示,在智力方面真正的变化比先前了解的更复杂。

    拉森认为,语言能力的提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实践。因为年长者不得不处理比年轻人更复杂的社会和实际问题,所以他们被迫开发复杂的语言能力。该研究已经颠覆了智力在成年早期达到巅峰,然后开始一段漫长、必然下降的说法。

    剑桥大学语言和大脑中心主管洛林·泰勒说:“在扫描大脑时,我们确实看到了身体随年龄出现的萎缩,但脑功能可以得到保持。这表明了大脑有多敏感,它随着年龄和其他挑战而改变。冶曾是英国智力测试冠军的达芙妮·福勒在意识到自己拥有不同寻常的智商时已经40岁了。现年68岁的她说:“我一直用填字游戏和数字训练我的大脑。现在我的大脑比我20多岁的时候敏锐多了,而且感觉越来越好。冶研究人员表示,智力发育仍有一种限制,不过我们完全能够通过健康的饮食、锻炼来大大突破这种限制。

    人脑的奥秘

    自从1946年问世以来,电脑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已开始在某些方面取代人脑。但是,电脑真的已经战胜人脑了吗?

    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曾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为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几百年后,英国的数学家向克斯花了一生的时间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以后的707位,曾被传为佳话。但是他在算到528位时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结果后面的100多位数字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

    但是,自从1946年,世界上的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以来,世界纪录只能算是小菜一碟。现在,人们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面的1000多万位,如果把这些数字印成一本书,将会有几百页厚。不过,这也可能是世界上内容最枯燥、最乏味的一本书了。

    这是不是表明由人类创造的电脑已经战胜了人脑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我们的大脑。

    人类的大脑虽然只有1200~1500克重,但却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作为整个人体的“司令部冶,人脑支配和指挥着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肢体的运动、感觉的产生、肌体的协调以及说话、识字、思维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脑不仅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也是宇宙中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组织结构。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主要由脑干、小脑与前脑三部分组成,位于大脑最下方的是由延髓、脑桥、中脑和网状系统四部分组成脑干,它虽然貌不惊人,呈不规则的柱形,但却是连接大脑半球和脊髓的交通要道。从脊髓传来的神经冲动就是从这里进入人脑的,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这些神经冲动是呈交叉方式进入的,也就是说,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到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而来自脊髓左边的冲动则是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的。不仅如此,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在内的一些维持个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也都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脑干的后面是人脑的第二大部分——小脑,它由左右两个半球所构成,灰质在外部,白质在内部。小脑和大脑皮层一起共同控制人体肌肉的运动,借以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

    不过,人脑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中枢还得数人脑的前脑。根据前脑各部分的特长和功能,我们可以将它分成视丘、下视丘、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四个部分。外表呈卵圆形的视丘由白质神经纤维构成,左右各有一个,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和人体情绪的控制中心。位于视丘下方的下视丘,一面连着大脑中的各个功能区,另一面连着脑垂体和延髓,是控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的重要器官,并与人体的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的关系。

    边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嗅觉、内脏、自主神经、内分泌、性、摄食、学习、记忆等。此外,它还包括两个十分重要的神经组织,一个是与情绪表现相关的杏仁核,另一个就是与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区冶。人脑中最著名的组成部分当属大脑的表层——大脑皮层了。它由厚约1~4毫米的灰质构成,而它下方大部分则由白质构成。大脑中间一道纵贯前后的大裂沟——大脑纵裂将人体的整个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大脑半球。位于两个大脑半球之间的胼胝体,像是无数座桥梁横跨裂沟,使两半球的神经传导得以互通。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并不是像照相机那样,把外面的信息丝毫无差地翻印到人的大脑中,而是把外面纷繁而复杂的图像和信息经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以及人体的第六感觉转变成一种具有生物电特性的传入信息。当人脑中的某个神经细胞接受了这些信息后,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周围的这些细胞在受到这种化学物质的刺激后,又会释放出同样的物质,刺激它周围的神经细胞。就这样,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像在进行接力赛一样,把外面传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快速传递。由于这种传播信息的速度实在太快,看起来就好像一道道电流在人脑中闪过。其中那些有特色的或者是我们渴求的知识,将经过一系列复杂而高速的处理后贮存在大脑的相应区域中。在需要时或有外部条件的刺激时就会被激活,在大脑中再现,成为我们意识活动的基础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正因为有了大脑,人类才能拥有惊人的记忆力,从而使人不仅能够制订计划,而且能够把思想和观念整理得井井有条,进而进行逻辑思维,将感觉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和综合,以揭示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然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大脑作为宇宙中已知的最复杂的组织结构,许多区域的功能至今仍是一个谜。难怪有人把关于大脑功能的研究作为现代科学最深奥的课题和最难攻克的科学堡垒,把2l世纪称为“脑科学的世纪冶。

    现在,电脑的功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既能进行计算、信息处理、预测、自动控制、办公、管理、通讯、教育和娱乐,又具有模糊识别、学习提高、自动纠错等自我优化能力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有的甚至能模仿人的感觉和人的反应情绪。不仅如此,电脑的功能还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在某些方面,电脑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人脑或人的能力。一台普通电脑的计算能力超出全世界所有人加在一起的计算能力也绝不是神话。在这一点上,人脑只有自愧不如。此外,电脑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识别范围和精度也大大超过人的能力。

    然而,电脑虽然在某些地方显得比人聪明或脑子快一些,但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体现智能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学习和自动纠错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吸取经验教训,积极适应环境和不断完善自己,而不仅仅是拥有快速的计算能力和精确的分辨能力。而电脑却经常不知道它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如何进行纠正。因此,电脑在工作过程中还必须依赖人来指挥才能反映它的智能化水平。

    另外,人脑还有电脑所不具备的生理和社会性两大功能。人脑的生理功能就是指人类可以通过大脑有效地控制和维持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状态和代谢过程,而所谓的社会性功能是指人脑的社会交往功能。有人甚至把人的社会性看作人类的最重要属性,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电脑和人脑,虽然有着相同的名字,但却各有所长。电脑有着快速的计算能力和精确的辨别能力,而人脑则拥有无限的自我提高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因此,究竟是人脑超过了电脑,还是电脑胜过了人脑,现在还很难分胜负。

    人类基因组之谜

    2000年6月26日是人类历史中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初步完成,人类终于能够破译自己的“生命天书冶了。但这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身材、相貌的差别会如此悬殊?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不治之症,而有的人却身强体壮呢?

    原来,这一切十分玄妙的现象都是由人体细胞中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的基因所控制的。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最基本单位,是两条由4种脱氧核苷酸分子连接而成的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的长链,其中就隐藏着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和遗传性状。

    不过,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控制着人类生老病死的神秘物质就是基因,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不能确定每一个基因准确的位置和功能。因此,如何在这张巨大的“人体地图冶上精确地标上约10万个基因的位置,可以说是对我们人类最大的挑战了。1985年,当科学家们面临着是“零敲碎打冶从人类基因组中找几处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还是对人类基因进行全部测序这两种选择时,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杜伯克最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希望通过国际间的合作,识别人类所有的基因,测定人类DNA的碱基对顺序,详细地绘制出人类基因组遗传图和物理图,解读人类的遗传信息。这项建议很快就得到了美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并在1990年投入30亿美元,正式启动了这项人类基因组计划。此后,英、日、法、德、中6国也先后加入这项计划,分别负担了其中54%、33%、7%、2.8%、2.2%和1%的研究工作。

    1999年12月1日,一个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率先宣布破译了人类第22号染色体中所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序列,发现了至少545个基因,并确定这条染色体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智力迟钝和白血病以及多种癌症相关。这是人类第一次了解一条完整的人类染色体的结构。

    2000年4月13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绘制完成了第5、第16和第19号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草图,在这些染色体上找到了10000~15000个基因,约占人体遗传物质总量的11%。

    2000年4月19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初步完成对第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基因的测序任务。

    2000年6月26日是一个值得全世界牢记的日子,美国总统和人类基因组的科学家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被誉为“达尔文以后意义最为重大的生物学发现冶的人类基因草图已经绘制完毕,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进程和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那么,人类“生命天书冶的破译最终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自身基因了解的不断深入,一些过去只有在科幻小说才会出现的情节将真的会在我们身边出现。那时,科学家将根据每个人特定的基因图谱判断这个人的健康情况,预测他患有的某种潜在性疾病,从而进行有效地预防;或是利用基因技术,通过向人体导入功能基因,修补、改变相应的缺陷基因来进行治疗;或是根据基因图所提供的遗传信息,最终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糖尿病、肥胖症、精神病等一些遗传性疾病。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活到150岁将不再是人们的梦想。

    不仅如此,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可以帮助科学家根据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病因,有针对性地研制和开发价廉物美的基因工程药物。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些颇具战略眼光的企业开始涉足基因工程制药领域,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基因重组激酶、基因工程疫苗、细胞因子、干扰素等一些治疗性蛋白产品。据说,芬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将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植入牛体内,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牛。它们所产的牛奶中就含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价值高达42亿美元。我国在近些年也成功培育出转基因羊,其分泌的乳汁中含有凝血第九因子,能对血友病患者进行治疗。

    此外,基因组计划也将给予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的农业带来一场“绿色革命冶。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水稻基因图谱,有选择地培育出具有高产、抗旱涝、抗虫等汇集了多种优点的农作物。山东农业大学的研究者在不久前将毒蛋白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的基因分别导入水稻细胞,培育出了具有明显的抗虫性、抗除草剂效果的新型水稻。而荷兰的一家公司则用转基因牛生产一种具有抗菌、转铁等功效的乳铁蛋白,一年的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

    然而,在“生命天书冶的破译给人们带来激动和欣喜的背后,它又给人类提出了一道道难题,这正如美国伍斯特工艺研究所宗教和社会伦理学教授汤姆·香农向人们所警告的: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促使人们对隐私权、保密权等伦理道德问题加以重新思考。

    就像我们常说的,人无完人,在每个人各具特色的基因组中都会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有缺陷、或是不正常的基因,可能会使人在将来患上某种疾病,或是产生某种不良后果。因此我们不能不担心,万一哪一天我们的“基因隐私冶被流传出去,就很有可能会直接危害自身利益和生存空间。比如有些公司就会根据基因信息技术,以基因特征为标准来选择它的雇员,保险公司要通过基因信息来挑选客户。

    到那时,一些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或是医务人员或许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那些携带先天性基因缺陷的人们或家族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从而造成社会偏见,使被监护者感到自卑,蒙受社会和心理压力,也许他们的一生都将在无形的精神压力下痛苦地度过,甚至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后代。就拿美国前总统里根来说吧,如果那时真的有人根据基因预测他有80%~90%的可能性会患上“老年性痴呆症冶,这将会对选民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他还能顺利地连任两届总统吗?

    人们还担心,由于大家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数以百万计的婴儿将会因他们所携带的先天性基因缺陷而在出生之前就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时间简史》的作者,20世纪天才之一,被誉为拥有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大脑的英国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也许就会因为患有严重的遗传性疾病——侧索硬化症而早早地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这样罕见的天才对人类的贡献却常常令许多“正常人冶都自叹不如。又假如荷兰著名画家梵高在未出生时就发现他携带着容易导致精神病的基因,而将他流产,那也许这个世界就不可能留下这一幅幅非凡的画作了。

    更何况,一些专家提醒人们要警惕某些别有用心的个人、组织或国家利用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去制作“基因武器冶,针对不同群体或种族的特异性基因,实现赢得战争、灭绝整个种族的目的。这并非是耸人听闻,美、英、俄、德等国的政府专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性。而且英国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由生物技术、医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小组研究其对策。

    这样看来,基因组计划不仅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为人类带来幸福,反而招致了无穷的烦恼和灾难。

    “生命天书冶的破译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照相不留影之谜

    一般情况下,如果照相机正常,底片没有问题,又掌握了较为准确的曝光时间,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景物,都会留下真实的影像。但是,在阿尔及利亚以东的提济乌祖省,却有一位名叫哈利马·巴德科弗的妇女,照相从来没有留下过影像。已经70多岁的她,所有的证件上都没有贴照片。她自己以及亲属们的照片中,也没有她的任何留影。开始时,人们以为她不喜欢照相,所以没有照片。后来,她告诉人们,其实她照过很多相。虽然说每次给她拍照时,她都会昏厥过去,但是为了解决证件上的照片问题,也想为自己留下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她还是比较乐意照相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拿不到自己的照片。她去问摄影师,摄影师告诉她:底片上没有你的影像。

    后来,阿尔及利亚的一些高级摄影师听到这个消息,便专门把她邀请到城里,拿出最好的相机,挑选最好的胶卷,分别在室内、室外、灯光下、日光下给她照了许多相。而且为了郑重起见,还让她和别人合了影。当这些技术高超的摄影师们满怀信心地在暗室里冲洗底片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她的单人照片上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只留下一块黑迹;她与别人合影的底片,别人的影像清清楚楚,唯独没有她的影像,在她所站立的地方,留下的还是一块黑迹!

    摄影师们茫然了。随之而来的科学家们也只能对此表示不可思议,只好等待科学技术去解开这个谜了。

    身体的神秘失踪

    这是1956年夏天在美洲班西尼亚的赫马勒弗克一家旅馆门前发生的离奇消失事件。旅馆的清洁人员做完庭院的打扫工作后,大家就在旅馆庭前闲聊起来。他们看见一个醉汉从庭前的马路上经过。

    大家看着醉汉的背影,而且指指点点地谈论这个大白天喝酒的人。那醉汉走过没几分钟,走出了200米左右,突然清晰地传来他呼叫求救的声音。不知发生了什么不幸,于是大伙不约而同地往那个方向跑去看个究竟。这时候旅馆对门的主人也探出头来,奇怪的是那求救声还在大家的耳边响着,却看不到他的影子。

    大家跑到刚才醉汉途经的地方,呼叫求援的声音依旧清晰可闻,但就是看不到那醉汉的人影。一群人在附近拼命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藏身之处,仅在他消失的地方清楚地留下了醉汉的脚印,没有人知道他消失到哪个世界去了。

    不久,那叫嚷声渐渐远去,终于听不到声音了。那群人找不到醉汉的踪影,觉得十分奇怪,只好折回旅馆工作,可是大家还常谈论这件醉汉失踪的事情。

    1964年8月的一个早上,美国加州洛杉矶发生了邮差突然失踪的怪事。

    那位邮差先生名叫约翰·森汉。这天早上,他投送一封信到百货业巨子洛克路夫的公馆,开门的是女仆妮艾。平常他们总是在公馆大门前聊几分钟后,邮差先生再赶送别人的邮件,这天当女仆接过信后,那邮差突然如烟雾般的不见了人影。

    这桩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后,妮艾立刻通报当地警局,警官立刻遣人赶到洛克路夫的家去查个究竟。

    当警官大力追寻邮差下落的同时,距洛杉矶很远的芝加哥棒球场也发生了和这桩失踪事件的怪事。场上防守的球队有位选手竟突然倒地,只听见他惨叫一声“我是邮差约翰·森汉冶后就断气了。半个小时后,那位叫森里的球员在医务人员的救护下猛然醒来。

    “没有啊!我不知道谁是约翰·森汉呀!冶他对方才在场上大叫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净。

    这两件事会有什么联系呢?谁也回答不出来。那位邮差至今尚不知其下落,他到哪里去了呢?

    返老还童的秘密

    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梦想着能由衰老恢复青春。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于是否能返老还童还是众说不一。

    有人认为,一切生物都会衰老和死亡,衰老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规律,返老还童仅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但有人却以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返老还童冶事例为证据,认为返老还童是人类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梦想。

    还有人认为,人类虽无法抗拒衰老的规律,但或许能通过努力,来减慢衰老的进程。

    19世纪末,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认为,大肠道中的细菌会释放出使人衰老的毒素,从而提出用消灭大肠内细菌的办法来抑制衰老。20世纪初,法国外科医生伏罗诺夫则认为,人体功能的衰退是由于各种腺体的退化造成的,如果能将年轻人的器官移植到老年人的体内,那么,人的青春活力将会得到恢复。稍后,英国的卡莱尔又提出,人的衰老是由于血清中抑制物质的增加而导致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51年,英国生物学家梅达沃指出,随着人体内细胞增殖分裂机能的衰退,由这些细胞组成的组织和器官必将发生老化,生命功能就会逐渐衰退,人体也会出现衰老。这是较完整地提出衰老与细胞老化有关的论点。

    在人体中,细胞内的分子以及细胞与细胞之间在执行生命功能时,会产生紊乱现象。这就需要人体花费一定的能量来阻止并消除这些紊乱。而当心脏、大脑等一类重要器官中的大量细胞与分子发生紊乱并且又无法阻止时,这些器官就不能再发挥生命功能,人就会死去。

    法国生物学家海弗利克指出,人体细胞在进行了大约50次增殖分裂后,就会达到这一阶段。于是,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如何减慢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增殖分裂的能力。

    美国生理学家雅克·洛布曾用昆虫研究了温度对于衰老的影响。以果蝇为例,当环境温度为26益时,果蝇只能活35~50天;在18益时,可活100天;而在10益时,就能活200天。这样,在合理的限度内,温度每降低8益,果蝇的生命就可以延长1倍。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的一生在诞生之前就已被细胞核中遗传密码规定的程序所决定了。细胞钟是在化学变化的巧妙配合下行走的,但是,温度能够影响细胞钟的行走。随着温度的下降,这种行走将逐渐变慢,而在-196益时,细胞钟即完全停止行走。这一现象其实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对于各种化学反应来说,包括那些与衰老有关的化学反应在内,都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得缓慢。重要的是,这一现象启示人们探求与衰老有关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程序,从而寻找出一种防止细胞老化的物质来。

    近年来,人们发现,随着人体的衰老,在控制免疫防御系统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胸腺素a1的生成随之减少,机体的抵抗力也就降低。可是将胸腺内的Ta1淋巴细胞注入衰老的细胞内,就能增强免疫功能,衰老细胞又变成了充满活力的细胞。在对小鼠进行的试验中,这种恢复了的功能持续了6个月,这就相当于在人身上持续了15~20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如果这一技术能够付诸实践,就意味着老年人的手中都能拿到一帖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冶。

    另外,还有人指出,前面所列举的那些返老还童事例,似乎与老人的生活规律、饮食、劳动不无关系,这方面也还有待探索。

    世界上还有一种“返老还童冶的现象,是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的。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记叙:颍州地方有一个名叫吕绪叔的官员,忽然得了一种怪病,身体越缩越短,临死的时候只有孩子那么大了。《太平广记》中记载:一位叫魏淑的武将,也得了这种怪病,身体一天天缩小,最后缩到孩子般大小,由母亲和妻子抱着过日子。英国有位7岁儿童,1987年还与其他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后来因患一种罕见的病,已不能说话和行走,甚至不知道上厕所,渐渐地成了“婴儿冶。

    死而复生的奇迹

    死亡是生物界发展的规律,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抗拒。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听到甚至亲眼看到某人已经“死冶了,被送到医院,经医护人员的大力抢救,又起死回生;有的人甚至已经入土,却又重新复活;更有许多生命转世的事件与传说。

    在肯尼亚,有一个名叫莫肖加·莫达达的老人,因患霍乱症身亡。第二天举行葬礼时,人们隐约听到棺材里有叫声:“我的喉咙干极了,快给我饮水。冶人们被这来自棺内的喊声惊呆了,原来是莫达达又一次复活。年逾60的莫达达死而复生已有3次。第一次是他3岁时,他的“尸体冶由毛布包裹着,已放入墓中。就在埋土时,莫达达发出了哭声,送葬者急忙把他救出,给他喝水吃饭,他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惊呆了。此后一切正常,但当他22岁时,怪事又发生了。不知什么原因,莫达达又断气了,这次是他放牧时倒在荒野中,一躺竟是6天。第七天,牧羊人看到了倒在路旁、身体已经冷冰冰的莫达达,认为他已死去,便把他又一次放入棺材中,埋葬在墓穴里。可是,他又一次奇迹般地苏醒了。

    如何看待莫达达的死而复生呢?人死了以后会不会复活?这是生物界和医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死是可以复活的,其依据是,许多动植物在长期死亡以后,若获得适宜的条件,便能死而复生。如1952年,在辽宁新金泡子电村附近的泥炭层里,发现一些古代的莲子。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这些古莲子大约已有840~1000年的历史。这些古莲子能够复活、发芽吗?他们用锉刀把古莲子的尖头小心地锉开,再用清水不时喷淋,结果古莲子居然发芽了。不久,古莲子开出了鲜艳的荷花。

    更有趣的是,1973年12月,美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进行考察。他们用钻探机钻探,从128米深的地下取出岩石样品,发现样品中有一种特殊的细菌。

    他们把这种细菌进行培养,居然也复活了。起初,他们认为,也许是钻机带进来的。又反复试了几次,仍发现有这种细菌,而这种细菌是现代所没有的。

    据考证,这些细菌在那冰冻的大地下大约已待了10000多年。

    然而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医生,则不同意复活的说法,认为那是一种“假死冶现象,真正的死是不会复活的。医学上将人的死亡分为3个阶段:

    (1)濒死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明显抑制,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视力不清,但听觉存在;体温下降,肢体发凉,心跳减弱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微弱;肾脏不能分泌尿液,导尿时无尿液流出,患者处于临终状态,此期延续时间较长。

    (2)临床死亡期表现为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神经反射消失,但某些组织和器官仍有生命活动。临床死亡期是死亡过程中的可逆阶段,仍有复活的可能。

    (3)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此时从大脑皮层开始到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各组织和器官都处于不可逆的无生命状态。这一时期整个机体已不能复活,称为真死。

    因而,医生们认为莫达达的3次死亡,都是假死,即临床死亡期,很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某个部位发生障碍引起的,具体的原因尚待查明。

    但是,医生的上述“假死冶理论却无法解释一些生命再生现象。

    1926年,小香蒂·迪庇诞生在印度的新德里。在她7岁时的一天,她突然莫名其妙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以前曾在马图拉城居住哩。冶她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母亲马图拉和当时家里的情况。以后,香蒂又好几次提到此事。

    父母看到她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胡话,很是担忧,就带她去看病。医生听了香蒂的叙述,迷惑不解:“真奇怪,这孩子一点儿也没有精神异常的症状,怎么能说出这些叫人难以相信的事呢!再观察一段时间吧。冶但是,香蒂到了9岁,仍未忘记在马图拉生活过的事:“妈妈,我以前说过我在马图拉居住过吧。我在那儿结了婚,还有3个孩子呢,我住马图拉时名字叫露琪。

    一天,有一个客人来找香蒂的母亲,香蒂一见来人,突然叫了起来:“妈妈,这个人就是我从前丈夫的表兄,他也住在马图拉。冶客人听到香蒂的话,惊诧不已:“没错!冶事情传开后,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重视,专门组成特别调查委员会,把香蒂带到马图拉进行实地调查。

    香蒂出生后一直没离开过新德里,可是一到马图拉,她竟用马图拉方言与来找她的当地人热情地打招呼,她还找到了从前住过的房子,认出了丈夫的父亲及自己的孩子,还向人们详细地叙述了以前在马图拉的生活,讲到朋友之间的交往、附近山水景色以及当时所在学校的情形。当地人听了她的叙述,都很吃惊,她讲得竟完全正确。“看来,小香蒂正是再生之人哪。冶前来调查的人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

    像这样的再生之人,在印度还有不少,中国也有。对其如何解释呢?

    是骗人的迷信还是客观事实?看来,只有未来科学研究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

    无法淹死的人

    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被称作“死海冶的湖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下去,也可以像块木板一样,浮在水面上。这是由于水的含盐量高,海水的密度已超出人的密度的缘故。假设,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抛到其他的湖海里,那十有八九是个悲剧的结局。然而,世界上竟也有这样的人,随你把他(她)抛到任何一个江河湖海里,他(她)都能安然地浮在水面上,而不会沉下去,尽管他(她)并不会游泳。这就是神奇的“软木人冶。

    在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城,有个名叫毕格斯的50岁的女人,她从未学过游泳。不久前,她第一次来到游泳池,一进水里,发现自己像一块软木,自动地浮到了水面上,她感到十分惊奇。后来,她就有意地在身上绑了块石头,结果仍然还是不会沉到水下。为此,不仅她自己莫名其妙,就连医学家们至今也没有弄清是什么原因。

    在美国,有个叫安吉罗·伏阿契克的人,也有这种神奇的“本领冶。这位身高1.85米、体重90千克的彪形大汉,不但可以在水中如同在席梦思上一样安稳地睡觉,而且,也可以像一根圆木一样在水面上自由地翻滚。有一次,他好奇地在脚上挂了一个10千克重的铅球,还仍然在水上漂了14个小时。还有一次,人们做了这样的试验:把伏阿契克装在用23千克炮弹作坠子的口袋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放进海里。就这样,他在海里还一直漂了8个小时。

    澳大利亚的毕格斯因入水并不下沉轰动了新闻界。美国哈佛皮肤学的专家们对安吉罗·伏阿契克的神奇本领也进行了专门研究。专家们曾设想伏阿契克的内脏具有像鱼鳔那样储存空气的能力,但经过最先进的仪器检查,结果表明,并没有发现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那么,像毕格斯、伏阿契克这样的“软木人冶,他们的“软木冶特性究竟是什么呢?专家们至今也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雷击8次不死之人

    他是美国阳山纳当亚公园的管理人,他也是最不寻常的人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当然这是因为在他身上发生过8次不寻常的事情。

    第一次是当他在一间宽大而空旷的屋里坐着的时候发生的。“我就是在这间房子里,冶他说,“就是坐在这张椅子上。它一定是透过屋顶跑进来的,它把我和椅子及一切东西都打翻了。

    第二次,他坐在一条小河边,周围是一片草地,再过去便是公园。“我独自在这里散步,天啊,它正是由我的臀部跑进来,从我的大拇指跑出去。第三次,他坐在一块石头上钓鱼。“那该死的东西跟了上来击在我头上,我掉在小河里。第四次,他是在森林中散步。“我沿着这条小径走。蓦地,它从后面向我袭来,击在我的右肩上,使我倒在地上。

    第五次,他在他的拖车旁边。这次,它在那里对他做出什么事呢?“它来的时候,我刚刚走出拖车,它击向我的肩膀,把我重重地打倒在地。第六次,“我正在路上驾着车,它透过窗门跑进来,击向我头部的右边,我因此失去知觉。

    第七次和第八次,“我只是站着,它向我袭来。我像被什么东西提起,离开了地面。另一次,它把我右脚的鞋子也撞掉了!冶屡屡袭击这位公园管理人的是什么东西呢?一个巨人?还是一只熊?

    “我是被雷电击了8次!冶公园管理人罗伊·苏里范说。

    可能每一个人在听了他讲述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之后,都会向他提出同样的问题,因此他会扼要地回答。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人都想问的:遭到电击以后会有什么感觉?

    “每一次都热得很厉害。冶罗伊答道。

    恐怕每一个人都会因为触摸插头——或许是110伏,或许是220伏——使自己轻微震动,但如果给自然电轰击,“可能是数千倍的灼热冶。

    为什么自然电在需要击打一个地方的时候便会找寻他呢?对这个问题,罗伊·苏里范无法解释。显然,目前科学也无法做出明确的解释。故罗伊简单地说:“或许在我的体内有吸引自然电的一种化学药品或金属吧!冶可能真是这样!

    众所周知,要是遭到雷击,大多数人都会因此而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被电轰击8次,但罗伊仍然活着。罗伊曾经被要求提出证明,以支持他的说法,他乐于这样做。事实上,当他把他的帽子和手表拿出来的时候,便把不少人脸上的疑云都扫光了。

    那帽子没有什么特别。但当他把帽子轻轻地转过来的时候,便可以看见一个洞,洞边有刺孔,而刺孔的周围是一些被烧过的、被烟沾污的物质。“这是在第六次时发生的。冶他说,“那闪电奔下来,击在我的头上,我的帽子给摔掉了。它延续至我的右方,并烧着了我的内衣裤。然后它把我抬起来,右脚上的鞋被打掉了,并使我的袜子烧起来。我快被烧焦了!冶另外几次,他的内衣裤也同样烧着了。使他稍微感到沮丧的是:那内衣裤被烧得太厉害了,无法用来做证物。然而,他有另一件物证,那就是他的手表。

    说到他的手表,就要回到1942年,那是罗伊首次被电击的时候。“我的手表放在我的口袋里。冶他说道,“我在电话线下面走着。那次袭来的闪电在这个表的边缘烧出了一个洞,然后在另一边跑掉。冶他把手表举起,上面有几个洞,每个洞内外都布满了烟焦,它确实曾遭电击!罗伊摇动它,它发出微弱的“咔嗒冶声。“这表值98美元,它被毁坏了!冶他珍爱地看着那只手表,有如看着一位饱受伤害的朋友一般。“这是一块漂亮的手表,一块很好的手表。冶那手表不能再动了,但罗伊·苏里范却安然无恙。

    还有另外一个奇迹,那是叫罗伊无法解释的。他再次提到第六次电击。

    “我驾驶着一部政府的汽车,向前行驶着。我把每一个车窗的玻璃都降下约6英寸。闪电击向路右边的两棵树,又跳起来,透过车辆,击打在我头部的右边。随后它继续穿透车子,击毁路左边的另一棵树。这3棵树都被毁掉了,而我却还活着。

    当罗伊说到这里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开玩笑,说罗伊·苏里范脑袋里的某些东西比木头更厚。

    罗伊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并为此前思后想,但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闪电老是跟在他的身边。

    他已经确立了每当开始下雨后的标准工作程序。

    “如果闪电、打雷,而我又在家,我们——我和我的家人——便进入内堂,我让家人躲在起居室里,我则在饭厅里独坐。冶他这样做,是希望闪电在身边出现的时候,他的家人不会受到损伤。

    闪电为什么总是跟着他?科学家目前也无法回答,只能等待进一步的研究了。

    人兽混合胚胎行得通吗

    人兽混合医用胚胎从一开始便引起很大争议,但一些科学家对这项研究寄予厚望,认为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到某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方法。但科学家如今发现,有关创造人兽混合医用胚胎的研究可能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美国的最新实验发现,无法将人类DNA和雌兔或母牛的卵细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虽然人兽胚胎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貌似正常,但它们存在基因缺陷,这意味着这些胚胎可能对医学和科学毫无用途。英国克隆羊之父伊恩·威尔穆特认为这些新发现“太让人失望了冶。

    这个美国研究小组表示,如果同样的结果在其他地方也重复出现的话,这意味着过去几年来有关人兽胚胎道德问题的争议纯粹是浪费时间。

    研究人员希望合成克隆胚胎以作为“无价之宝冶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是胚胎中的“母细胞冶,可转化为从心肌到脑细胞的任何其他类型的组织。

    干细胞可用来治疗很多疾病,包括心脏问题、痴呆症和帕金森症。但因为人类卵子捐赠者的缺乏,科学家提议用人兽混合胚胎作为合成大量人类克隆胚胎的方式来获得干细胞。但是最新研究显示,人兽胚胎很难成功。该研究报告发表于《克隆和干细胞》杂志。

    美国先进细胞科技研究公司的罗伯特·兰扎博士将人类DNA植入兔子、母牛和人类的卵细胞内,然后观察各自的结果。卵细胞系统重新编程人类DNA,接通基因,形成正常胚胎。但他们发现,人类卵子(也叫卵母细胞)能正确再编程DNA,动物卵子却不能。

    兰扎说:“10年来,我们进行了数以百计的实验,想用动物的卵细胞生成患者匹配型干细胞。我们得到了很棒的小小混合胚胎,但不管我们多努力,它最终还是不成功。

    神秘的人体自燃现象

    人体自燃是指一个人的身体未与外界火种接触而自动着火燃烧,这种现象有丰富的历史记载。有些受害人只是轻微灼伤,另一些则化为灰烬。最奇怪的是,受害人所坐的椅子、所睡的床,甚至所穿的衣服,有时竟然没有烧毁。更有甚者,有些人虽然全身烧焦,但一只脚、一条腿或一些指头依然完好无损。

    人体自燃的事例最早见于17世纪的医学报告,到了20世纪,有关文献更是详尽。300年间发生的事例多达200余宗。

    初时人们一般认为,这种厄运大多降临在那些嗜酒、肥胖和独居的妇女身上。可是后来的众多事例证明,受害人男女数目大致相等,年龄从婴孩到114岁各种年龄段都有,而且有好多例是在毫无火源的地方自行无故燃烧的。

    他们几乎全在冬天的晚上自燃,尸体在燃烧的火炉旁边。不用说,出事时并无证人在场。据当时的见解,这是上帝的惩罚。

    现代科学界和医学界都否定人体自燃的说法。虽然有人曾经提出一些理论,但目前还没有合理的生理学论据足以说明人体如何自燃甚至化为灰烬,因为要把人体的组织和骨骼全部烧毁,只有在温度超过华氏3000毅的高压火葬场才有可能。至于烧焦了的尸体上有未损坏的衣物或皮肉完整的残肢,那就更神秘莫测了。

    早期有充分证据的人体自燃事件之一,是巴托林于1673年所记录的巴黎贫苦妇人神秘地被火烧死事件。那妇人嗜饮烈酒,酒瘾之深,竟达到三年不吃任何食物的程度。有一天晚上,她上床睡觉后,夜里即自燃而死。次日早上,只有她的头部和手指遗留下来,身体其余部分均烧成灰烬。根据这次自燃事件,法国人雷尔在1800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人体自燃的论文。

    关于人体离奇自燃的一项异常生动详细的报道,是由一位名叫李加特的人提供的。李加特是法国莱姆斯区的一名实习医生,事发时住在当地一家小旅馆里。旅馆主人米勒有一个絮聒不休的太太,每天都喝到酩酊大醉。1725年2月19日晚上,由于很多人前来参加次日的盛大交易会,旅馆全部客满。

    米勒和妻子很早便上床休息。米勒太太不能入睡,独自下楼去。她平时常到厨房点燃的火炉前喝到烂醉。这时米勒已进入梦乡,但到凌晨2点钟左右,突然惊醒。他嗅到烟熏的气味,连忙跑到楼下,沿途拍门把客人叫醒。惊慌失措的住客走到大厨房时,看到着火焚烧的并非是厨房,而是米勒太太。她躺在火炉附近,全身几乎烧光,只余下部分头颅、四肢末段和几根脊骨。除了尸体下面的地板和她所坐的椅子略有烧痕外,厨房里其余物品丝毫未损。

    这时一名警官和两名宪兵恰好在附近巡逻,听见旅馆中人声鼎沸,于是入内探询。他们看见米勒太太冒烟的尸体后,立即把米勒逮捕,怀疑他是凶手。镇上的人早已知道米勒太太不但是个酒鬼,而且是个泼妇,因此怀疑备受困扰的米勒蓄意把妻子杀死,以便和旅馆的一名女仆双宿双飞。控方认为米勒在妻子喝醉后把酒瓶里余下的烈酒倒在她身上,然后放火烧她,事后设法布局,使人相信这是一宗意外。

    那位青年医生李加特在事发时也跑到楼下,亲眼看到米勒太太烧焦的尸体。他在审讯过程中为米勒作证,说受害人的身体全部烧光,却留下头颅和四肢末段,而附近物件也丝毫没有波及,这显然并非人为因素造成。法庭上的辩论非常激烈,控方坚称米勒是杀人凶手。米勒被裁定罪名成立,判处死刑。然而李加特仍不断陈辞,指出这件事绝不可能是普通的纵火杀人案,而是“上帝的惩罚冶。结果,法庭撤销判决,宣布米勒无罪释放。然而,可怜的米勒也就此断送了一生。他经过那次打击后,精神极度颓丧,从此在医院中度过余生。

    意大利教士贝多利祈祷时,身体突然着火焚烧。他是遭遇身体自燃后尚能生存数天的少数受害人之一。报道这件事的是曾替他治疗的巴塔利亚医生,见于1776年10月佛罗伦萨的一份学报。

    事发期间,贝多利正在全国各地旅行,有天晚上抵达姐夫家里,由姐夫带领到暂时歇宿的房间。由于他穿的衬衫是用马毛做的,把肩膀刮得很不舒服,他一进房间就要了一条手帕,把衬衫和肩膀隔开。接着,他独自留在房中祈祷。

    过了几分钟,房中传出教士的痛苦呼叫声,全屋人立刻冲进他的房间。他们看见贝多利躺在地上,全身被一团小火焰包围,但上前察看时,火焰便逐渐消退,最后熄灭了。次日早上,贝多利接受了巴塔利亚医生的检查。他发现伤者右臂的皮肤几乎完全脱离肌肉,吊在骨头上。从肩膀直至大腿,皮肤也受到同样损伤。烧得最严重的部分是右手,已开始腐烂。巴塔利亚医生虽然对他立即进行了治疗,但伤者的情况不断恶化,老是说口渴想喝水,而且全身抽搐得令人吃惊。据说,他坐过的那张椅子布满“腐烂和使人恶心的物质冶。贝多利一直发热,陷于迷糊状态,又不断呕吐,第四天在昏迷中死亡。

    巴塔利亚医生无法在贝多利身上找出染病迹象。最可怕的是,在死亡之前,他的身体已发出腐肉般的恶臭。巴塔利亚医生还说,看见有虫子从贝多利身上爬到床上,他的指甲也脱落了。

    巴塔利亚记得贝多利最初被送到他那里时,右手好像被人用棍棒打过似的,衬衫上还有“摇曳的火焰冶,很快便把衬衫烧成灰烬,袖口却完整无损。

    而且奇怪得很,放在衬衫与肩膀之间的手帕竟未烧着,裤子也完好无损。虽然他的头发一根也没有烧焦,帽子却完全焚毁。房间里并没有起火的迹象,可是本来盛满油的一盏油灯已完全枯竭,灯芯也烧成了灰烬。

    奥弗顿医生在《田纳西州医学会学报》发表过一篇文章,记述了该州那士维尔大学数学教授汉密尔顿因“局部自燃冶受伤的情形。

    1835年1月5日,汉密尔顿教授从大学返家。那天天气很冷,温度表测得的气温只有华氏8毅。突然间,他觉得左腿灼热疼痛,就像被黄蜂叮了一口似的。朝下一看,腿上竟有一团几寸高的火焰,直径如一个银币大小,顶部则呈扁平形状。他立即用手拍打,但无法把火焰拍熄。幸而汉密尔顿教授保持冷静,想起如果火焰没有氧供应就会自动熄灭,于是两手拱成杯状盖在燃烧之处,火果然熄了。

    可是,他仍然感到剧痛,进屋之后,便立即脱下长裤和内裤检查伤口。

    他看见伤口约宽1厘米,长3厘米,干爽,呈青黑色,在左腿下方斜斜伸展。

    他又检查了内裤,发现正对伤口之处已经烧穿,但洞口周围丝毫没有烧焦的痕迹。最奇怪的是,长裤竟然完好无损,只是底面靠近内裤烧穿的地方有许多暗黄色的绒毛,用小刀便可以刮去。

    伤口虽然有些地方与普通伤口不同,但为汉密尔顿诊断的医生经过检查后,仍然当做普通烧伤一样医治。伤口很深,过了整整32天才愈合。治愈之后,伤口周围的肌肉依然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断隐隐作痛,而且疤痕呈现一种很不寻常的青黑色。

    英国南安普敦附近一个乡村发生的一场怪火夺去了基利夫妇的性命。1905年2月26日清晨,邻居听见基利家中传出尖叫声,进去时即发现屋内已经着火。

    基利先生躺在地上,已经完全化为灰烬。基利太太则坐在安乐椅上,“虽已烧成黑炭,但仍可辨认冶。警方发现屋内有张桌子翻倒,油灯也掉在地上,但他们不明白一盏油灯怎能造成这场灾害。最奇怪的是,基利太太所坐的安乐椅竟然没有烧坏。

    1907年,印度狄纳波附近的曼那村的两名巡警发现了一具烧焦的妇人尸体。他们把这具衣服无损但仍然在冒烟的尸体送到了地方法官那里。据巡警说,发现尸体时房间里并无失火迹象。

    英国布莱斯附近的怀特利湾有一对姓迪尤尔的姐妹,是退休的学校教员。

    姐姐名叫玛格丽特,妹妹名叫威廉明娜。1908年3月22日晚上,玛格丽特跑到邻居家中,慌张地诉说妹妹已经烧死。邻居进入她家里查看,发现威廉明娜烧焦的尸体躺在床上。床和被褥并无火烧的痕迹,屋内各处也没有失火迹象。

    在死因侦讯中,玛格丽特一再讲述发现妹妹尸体躺在床上的情形,正如邻居所见一样。但验尸官认为睡床安然无损,而躺在其上的人竟烧成灰烬,简直荒谬绝伦。他斥责玛格丽特撒谎,声言要起诉她,并在死因侦讯期间暂时押候。

    邻居和舆论都不相信玛格丽特的供词,玛格丽特备受压力,在重新开庭侦讯时承认作伪证。她说自己实际上是在家里楼下看见威廉明娜身体着火,但仍然活着;她把火扑熄后,便扶妹妹上楼,安置在床上,但不久妹妹便死去了。

    虽然楼下也没有起火迹象,可是验尸官认为这个说法比玛格丽特原来的口供合理一些。

    验尸官宣布裁定威廉明娜的死因是“意外烧死冶。不过,他事后说,这宗案件是他所侦查过的最奇特的案件之一。

    1953年3月1日,南加罗来纳州缘镇的伍德先生被人发现在紧闭门窗的汽车前座上烧成黑炭。当时他的汽车停在291号公路旁边,油箱里还有半箱汽油。除了挡风玻璃因受热而起泡及向内凹陷外,全车并无损坏。

    78岁的残疾老人杨锡金住在檀香山冒纳基亚街1130号,1956年12月,邻居发现他遭蓝色火焰包围。15分钟后,消防员到来时,他的躯体和椅子已烧成灰烬。可是,搁在对面轮椅上的双脚完整无损,连周围的家具和窗帘也没有损坏。

    人体自燃的遇难者很少是儿童,伊利诺伊州洛克福镇的普鲁伊特却是一个例外。这名4个月大的婴孩于1959年春因严重烧伤致死,可是他的衣服并没有烧焦的痕迹,床上的被褥也没有损坏。

    1950年10月的一个晚上,年方19岁的安德鲁斯小姐和男朋友克里福德在伦敦一家夜总会跳舞。突然,她胸前和背部起火,瞬间烧及头发。克里福德和其他客人设法把火扑灭,但始终未能救回她的性命。

    克里福德在法庭上作证说:

    “舞池中没有人吸烟,桌子上没有蜡烛,我也未看见她的衣服给任何东西烧着。我知道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上我觉得火焰是从她的身体内冒出来的。

    其他证人也同意他所说的话。结果,法庭裁定安德鲁斯小姐是“死于原因不明的一场火冶。

    密歇根州旁提亚克市的30岁汽车工人彼得森,由于健康欠佳,几个月来一直心情沮丧。1959年12月13日下午7时45分,有人发现他死在自己的汽车里,看来是自杀。当时驾驶座侧边的座位仍在冒烟,排气管已经扭曲,伸进关闭了门窗的车厢里。

    医生检验过他的尸体后,宣布他是中一氧化碳毒致死,这与自杀的推测正好吻合。可是,他们无法解释彼得森的背部、大腿和手臂为什么会三度烧伤,以及他的鼻子、喉咙和肺部为什么会灼伤。最奇怪的是,他的衣服甚至内衣裤丝毫没有损坏,烧焦的皮肉还竖起没有烧毁的体毛。调查人员起初认为汽车的排烟可能带有热力,后来又怀疑有谋杀成分,但都不能解释彼得森死时的情况。

    比较有影响的是1976年12月27日,由《阿尔利亚先驱报》报道说:

    “拉歌斯市一户七口之家有6个成员烧死的事件……目前已成为最难解答的谜团。

    “据昨日的现场调查显示,该木房子中一切物件完好无损,甚至两张棉褥也仍然整齐地铺在两张铁架床上……

    “这场烧死6个人的大火对整个房间似乎无损……但从死者被焚的严重情况看来,房中物件,包括木墙和屋顶的铁皮,本应荡然无存。冶“虽然较早时传说,有人乘那家人睡熟时,从窗口泼进汽油,然后点火焚烧,但昨日的调查已证明此一说法不正确。

    人体自燃的现象,并不为20世纪科学界所承认,既未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疾病分类法冶中,也不是美国或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学与医学图书索引的一个条目。尽管警察、消防员、纵火案专家、验尸官和病理学家提出不少证据,但大多数医生和科学家仍然认为那些看来无容争辩的事例未经彻底调查。

    不过,并非历代的人都抱这种怀疑态度。17~18世纪时,人体自燃现象,特别是发生于酒徒身上的事例,一般被视作上帝的惩罚。到了19世纪,由于生物学与化学的进步,研究人员得以从非宗教的角度找寻这些难明火灾的成因。他们提出了更多可能性,包括以下列举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

    (1)肠内的气体容易燃烧。

    (2)尸体产生易燃气体。

    (3)干草堆及肥料堆产生的热力,足以引起自燃。

    (4)某些元素或混合物一旦暴露于空气中就会自动着火,如人体元素之一的磷。

    (5)有些化学品本身并不活跃,但与其他物品混合时会引起爆炸。

    (6)某些昆虫和鱼类发光表示可能有内火。

    (7)人体内所含的大量脂肪是极佳的燃料。

    (8)静电产生火花,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引起人体着火。

    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上述各种假设都不是人体自燃的真正成因。

    1851年时,一位德国化学家已经指出,喝了大量白兰地酒的人即使接近火也不会着火。其后在19世纪末期,几位医生曾声称不明白水分含量多而脂肪含量相当少的人体为什么会着火。1905年4月22日,《美国医学》杂志对相信人体自燃的人予以迎头痛击,指出“在全部发表过的人体自燃事件中,几乎半数来自法国这个神经过敏的国家冶。

    为了验证酒精可使人体变成高度易燃的说法,科学家先把老鼠放在酒精中浸一年,然后点火焚烧。结果,老鼠的外皮腾起烈火,皮下外层肌肉也烧焦,但内部组织及器官则依然无损。后来他们又用在酒精中浸了更长时间的博物馆标本做试验,结果也是一样。

    消化系统产生的易燃气体的确可能在人体内聚积,造成危险。英国有位牧师便受到警告,不可吹熄圣坛的蜡烛,以免呼出的气体着火。

    静电也可能是一个原因。据美国防火协会的防火手册说,人体聚积的静电负荷达到数千伏电力,可通过头发放出,一般不会造成伤害,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例如在制造易燃物品的工厂或使用气体麻醉剂的医院手术室中,这种人就可能引起爆炸,但从没有人烧成灰烬而设备无损的先例。

    此外,还有人提出其他的自然因素,其中包括流星、闪电、体内原子爆炸、激光束、微波辐射、高频音响、地磁通量等等,但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则未有解释。总之,人体自燃现象目前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生物芯片之谜

    揭开生命奥秘,解开基因之谜,人类实现一生平安。生物芯片技术也许使这个愿望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好梦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健康状况,希望寿命更长,生命质量更高。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人自身内部的生命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己的家族遗传了什么?将来身体出现各种疾病的几率有多高?哪些环境因素对自己影响最大?体内生理代谢的总体状况如何?等等。而所有这些,都是新兴的“生物芯片冶技术研究的内容和将要解决的问题。

    生物芯片是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产品,它通过缩微工序,利用微电子、微机械、化学、物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生命科学研究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之上,实现样品检测分析过程的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和信息化。它的出现将给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新药开发、生物武器战争、司法鉴定、食品与环境监督等众多领域,带来巨大的革新甚至革命。

    生物芯片主要包括芯片实验室、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等。其中基因芯片是最重要的一种生物芯片,也是目前研究开发最为活跃的一种芯片。它是指将大量基因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判断靶分子的数量。用该技术可将大量的基因探针同时固定于支持物上,所以一次可对大量核酸分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解决了传统核酸印迹杂交技术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目的分子数量少、效率低等不足。它能在同一时间内分析大量的基因,使人们准确高效地破译遗传密码,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又一次意义深远的科技革命。

    基因芯片的研究意义何在?它在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大规模毒理研究、化合物致突变作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和药物筛选等方面。生物芯片在疾病检测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在一张芯片上同时对多个患者进行多种疾病的检测。仅用极小量的样品,在极短时间内,向医务人员提供大量的疾病诊断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的治疗措施。例如对肿瘤、糖尿病、传染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检验及健康人群检查,均可以应用生物芯片技术。今后人们可以拥有个人化验室,无论在地球任何地方,随时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主要制药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生物芯片技术,应用生物芯片来寻找药物靶标,查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用芯片作大规模的筛选研究可以省略大量的动物试验,缩短药物筛选所用时间,从而带动创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大规模基因测序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面临的首要任务,它涉及基因多态性、突变、缺失的检测。现在已可在1.28平方厘米生物芯片上,用分子探针检测32kb~几百kb区域中任何区段,这对检测患者是一个还是多个基因突变,指导治疗和愈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怎样利用该技术所揭示的大量遗传信息,去探明人类众多疾病的起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其诊断、治疗及易感性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这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生命科学领域内又一重大课题。现在,以功能研究为核心的后基因组计划已经悄然走来,为此,研究人员必须设计和利用更为高效的硬软件技术来对如此庞大的基因组及蛋白质组信息进行加工和研究。建立新型、高效、快速地检测和分析技术就势在必行了。这些高效的分析与测定技术已有多种,如DNA质谱分析法,荧光单分子分析法,杂交分析等。其中以生物芯片技术为基础的许多新型分析技术发展最快也最具发展潜力。早在1988年,拜恩斯等人就将短的DNA片段固定到支持物上,以反向杂交的方式进行序列测定。当今,随着生命科学与众多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微加工技术、有机合成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为生物芯片的实现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性。

    生物芯片的设想最早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美国Aflymetrix公司实现了DNA探针分子的高密度集成,即将特定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以很高的密度有序地固定在一块玻璃、硅等固体片基上,作为核酸信息的载体,通过与样品的杂交反应获取其核酸序列信息。生物芯片由于采用了微电子学的并行处理和高密度集成的概念,因此具有高效、高信息量等突出优点。

    那么,研制生物芯片的最关键技术又是什么呢?首先是芯片的制备,目前,国外高密度基因芯片的制备技术主要是光脱保护原位合成法。该技术已被美国Affymetrix专利保护。因此,高密度芯片只有该公司生产。其他公司大都采用打印、喷印、点样等中、低密度基因芯片的制备技术。这使得Afly鄄metrix公司成为基因芯片领域的领头羊,其股票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度涨势强劲。但其芯片在阵列杂交温度的一致性及基因探针的正确性方面尚有缺陷,因此,美国FDA尚未批准Aflymetrix公司生产的基因芯片用于临床。另一方面,由于光脱保护原位合成法合成高密度基因芯片价格十分昂贵,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展其他新型核酸阵列原位合成法将是芯片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是结果检测,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扫描和CCD荧光显微照相检测。前者检测灵敏度、分辨率均较高,但扫描时间长;后者扫描时间短,但灵敏度和分辨率不如前者。虽然荧光检测在芯片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荧光标记的靶DNA只要结合到芯片上就会产生荧光信号,而目前的检测系统还不能区分来自某一位点的荧光信号是由正常配对产生的,还是单个或两个碱基的错配产生的,或者兼而有之,甚或是由非特异性吸附产生的,因而目前的荧光检测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研究者正试图绕过荧光标记,建立新的检测系统,以提高杂交信号检测的灵敏度。

    美国《财富》杂志在1997年3月重点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论述了未来产业化的前景,该文预测“在2005年仅仅在美国用于基因组研究的芯片销售额将达50亿美元,2010年有可能上升为400亿美元冶。这还不包括用于疾病预防及诊治以及由于生物芯片的重大意义和巨大的商业潜力,北美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推动此项研究工作。如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商业部高技术署、国防部、司法部和一些大公司以及风险投资者投入了数亿美元的巨资。基因芯片以及相关产品产业有可能成为下一世纪最大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鉴于生物芯片技术具有巨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国际上开展此类研究的大学、公司已超过百家,中国在1998年也开始此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特别资助,许多大公司也相继投入资金参与研究开发。例如,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等单位已在生物芯片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相信不久将有中国生产的生物芯片产品投放市场。但与国外相比,中国基因芯片产业只是刚刚起步,大多仍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星湖科技重拳出击基因芯片第一次将基因芯片这一生命科技的前沿领域带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除星湖科技以外,复星实业、上海医药、哈高科、河池化工以及友好集团都已涉足基因芯片的研究和开发,而西安高科、陕西超群等公司也在积极谋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尽快实现基因芯片的产业化,可以说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基因芯片开发的热潮。

    生物芯片是一个学科高度交叉的研究课题,需依靠多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它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将对21世纪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造器官之谜

    人体任何器官的短缺、老化、病变和衰竭,都将威胁到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但如果有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器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可以用人造皮肤来拯救烧伤患者的生命:用人造眼睛为盲人带来光明;用人造手指、脚趾使残疾人也能行动敏捷自如。

    在普遍信奉“人造优于自然冶的未来世界,人类对于人造器官的钟爱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只要他们稍稍对自己身体的某个自然器官感到不适或者不满意,便要去医院换上一个“人造器官冶。未来的医院就像一个修理铺子,那里摆放有许许多多人造的器官,随时满足你修理自己的要求,就像现在自行车哪个零件坏了,可以调换一个新零件似的……久而久之,一些未来世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感到忧虑了:人们换上的人造器官越来越多,以至于人和机器人很难分辨清楚,于是,未来的联合国不得不以立法进行干预,法律将明文规定,人体器官的机械数量不可超过50%……这只是一部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未来人类对人造器官的忧虑。而对于现代人来讲,面对着成千上万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的痛苦表情,我们真正忧虑的是如何利用人造器官,来拯救一个个垂危的生命。尽管在20世纪,器官移植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正如俄罗斯医学家、器官移植专家瓦列里·舒马科夫所言,可供移植的器官总是无法满足等待者的需要,患者不得不长时间地等待,有的人往往就在漫长的等待中撒手人寰。此外,异体器官的排斥反应也使手术成功率大大降低。所以,科学家们试图利用人造器官来造福人类。

    美国科学家最近正在研制一种塑料“人造肺冶,它将主要用于拯救肺癌患者的生命,同时还可用于替换慢性哮喘、肺囊肿性纤维化、肺气肿患者受损的肺脏。预计它是将一个如CD盘大小的、可以嵌入人体胸腔的塑料扁盒,盒子内包含一个向血液输送氧气的多孔纤维管网络。当人造塑料肺被置入患者胸内时,体内的血液就会通过多孔纤维管网络,这时氧气就会融入人体血液。

    同时,塑料肺把本该通过嘴和鼻子排出体外的二氧化碳,自动导出体外。尽管这种人造塑料肺已能取代大部分自然肺的功能,但它还无法进行自然肺为满足人体不同能量需要而产生的生理反应。然而科学家们相信,设计技术和材料上的改进,将使人造塑料肺很快进入实用化。

    在研制“人造肌肉冶方面,日本的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日本茨城大学长田义仁教授主持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开发出了用电压实现屈伸动作的人造肌肉。它的材质是一种化学名为“聚丙烯酰胺异丁烷横酸冶的高分子凝胶,其三维结构的片状个体大小约2厘米。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先用试棒从两端将其拉开,搭在加有表面活性剂(肥皂类)的水槽上,然后在材料表面交替施加正负电压;这时凝胶片就会像尺蠖一样屈伸拉动试棒,速度为每分钟25厘米。这项技术可望用于将来制造假肢中的人工肌肉及人工脏器的动力源。

    乌克兰科学家最近还研制成了具有人体肝脏功能的“人造肝脏冶,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人造肝脏重约50千克,主要由电子元件、探测仪和泵组成。肝脏病患者利用这种人造肝

    脏接受治疗时,在4~10小时的一个疗程里,能够过滤20~25升血液,同时排除自体肝脏中40%的有毒物质。在治疗过程中,人造肝脏不会损坏人体内的蛋白质,并能初步合成人的自体肝脏所能形成的对人体有用物质。除了用人工合成材料来制造人体器官,用基因工程来培植活体器官也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点研究课题。如今,许多商业及学术研究组织正在利用从胚胎或患者身体上取下的细胞组织,辅以特殊的生物材料,培养活体组织或器官。科学家们预测,到2019年,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植的活体器官和组织,将被广泛用于器官移植。

    到那时,如果一位老人被告知他的心脏正在急速衰竭,需要及早更换左心室的话,他的主治医师便会将他健康的心脏细胞组织切片送到一家“组织实验室冶(即人造器官工厂)。在那里,专业研究人员利用组织切片和特殊聚合物,为患者“度身冶制造出一个代用的左心室。3个月后,代用左心室将经过冷冻和包装后被送往医院,医生将它替换到老人的心脏内。由于代用品相当于老人自己的器官,手术之后自然不会发生任何排斥反应,老人的生命便因此而得以延续。

    然而,对于制造整体器官来说,组织工程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绝大多数器官需要自己的脉管系统(也就是血管网)来获取所需养料并实现器官应有的功能。因此,研究人员在制造完整器官之前,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制造血管这一难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医药专家罗伯特·兰格和劳拉·尼科拉森,率先用少量从家猪体内提取的细胞制成了一条完整的血管,实现了此领域内的一项重大突破。人工合成的血管可以像真的血管一样工作。研究人员将这种人造血管移植到家猪大腿主动脉上,在几周内该血管一直保持畅通,未发生血液凝结。新的动脉血管对于心脏血管替代手术来说,可谓是天赐良物。但要建造更为复杂的器官所需的最细的血管——毛细血管,就意味着组织工程要达到微米级,而这对于当今普通的制造技术来说是一大难题。

    研究人员计划使用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来建造毛细血管。他们首先在手掌大小的硅片上蚀刻出毛细血管状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然后以此为模板来浇铸可降解聚合物;再从模板上取出进行分层组装,就可以形成毛细血管框架;最后在管状框架上覆盖内皮细胞,这便构成了毛细血管。不过,仅仅浇铸一次还不可能满足人造器官的需要。例如制造人造肝脏所需的毛细血管,就需要用1/4个足球场大小的模板,而目前技术根本不可能制出直径30米的硅片。所以,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将数千层毛细血管网与肝脏细胞相连,实现人造肝脏的基本结构。

    尽管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制成有复杂血管的器官,但是已经有一种用组织工程制成的器官开始为人类服务,这就是人造膀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泌尿科医师安东尼·艾特拉,从1990年左右就开始设计人造膀胱。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艾特拉曾为6只小猎犬制作了人造膀胱。他们发现不仅周围组织的血管长入人造膀胱且发育良好,而且功能与健康小狗并无多少差别。这一实验大大坚定了研究人员的信心,他们决定从2000年开始研制人类膀胱,不过这个过程将是漫长的。因为膀胱是由2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研究人员仍需克服许多技术难题,才能为众多需要移植膀胱的患者解除痛苦。

    而用组织工程构建人造心脏,就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了。虽然目前制造心脏的工作量十分巨大,但如果将此工作细分为提取心肌细胞、制造承载这些细胞的框架等部分的话,在众多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还是有望获得成功的。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资助下,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正计划用组织工程手段为受损心脏制造出修补组织,然后再制造出可用于移植手术的左心室。人们有理由相信,人造心脏的问世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有人预言,21世纪人类将迎来人体器官更换的新时代。科学家们预计:

    2017年,将出现第一个人造大脑;2019年,将为盲人和弱视者发明人造眼睛,同时,通过基因技术培植的活体器官和组织将成为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而进入2020年,更将系统推出通过更换器官使人类延年益寿的方法,届时人类有望大幅度地提高寿命。若照此发展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人类真能够“长生不死冶“万寿无疆冶。但也有人担心,这未必是一件好事。正是因为生命有限,所以人们珍惜生命的意义,无限延长寿命,其实生命已经“异化冶。

    但目前还不用过于担心。据美国人体器官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来看,美国每年大约需要进行800万例器官移植手术,而其中有4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期间死去,另外还有10万人甚至连排队等候器官的资格还没有得到,便离开了人世。另外,目前器官移植成活率、存活期也都成问题。因此,有人提出,目前无论从道义角度或医学角度出发,除了不断研制人造器官以外,人造器官的商品化生产也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工程师琳达·格里菲思及其同事们,就在为制订统一标准的生产流程(即建立人造器官工厂)而努力着。她们计划采用3D打印机(即快速原型制造机的一种)来大规模生产各种组织和器官所需的框架。这种打印机不仅可以使研究人员精确地控制框架外形,而且可以使研究人员根据各种细胞的不同属性选择适当的框架化合物。对于制造复杂器官的组织工程师们来说,3D打印机无疑是一把倚天之剑。

    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器官移植技术变得像机器调换零部件一样稀松平常,而且人们建立了各种“人造器官工厂冶,那么科学幻想的描述就必然成为事实。

    随着机器的运转,患者所需要的大量器官就会走上生产线,然后通过流通渠道进入市场。届时,工业社会特有的“大众消费冶又添新景观:需要(或者想要)器官移植的人(不一定是现在意义的“患者冶),只需到人造器官商店去,在琳琅满目、明码标价的货架前,挑选购买自己所需要和称心的器官,然后“携肝带肺冶或者“提心吊胆冶,直接走进修理铺子(手术室)就可以了。

    不过,未来世界的一切不会变得比现在简单。那时也许人们不像现在一样为寿命担心,但肯定也像现在一样有许许多多新的烦恼。

    植物“情感冶之谜

    人们常说草木无情。草本植物虽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但是它们对外界各种刺激能做出反应的,却远远超出人们通常的意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植物也有自己特定的“情感冶,只不过人们平时不大注意,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罢了。

    相对于人和各种动物,植物被认为是一种低级的生命形态。但是在大自然植物世界里,却有着许多奇幻莫测、令人费解的现象。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证明人们对待植物的传统观念有许多错误。有的植物不仅仅对阳光雨露感兴趣,它们还具备一定的“听觉冶“嗅觉冶和“触觉冶。有的植物能够“欣赏冶音乐,有的则能够“翩翩起舞冶。有的植物貌似柔弱无助,其实具有“自卫能力冶,面对侵害会奋起保护自己。甚至,植物也可以和人进行某种“情感交流”。

    法国一位园艺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耳机套在一个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冶3个小时的音乐。结果,这个番茄成熟后比一般番茄大许多。法国国家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尝试用超声波培植蔬菜。功夫不负有心人,蔬菜在超声波的“乐曲冶声中,生长速度增加一倍以上。苏联和英国的科学家也曾经用超声波培植法,种出了25千克重的大萝卜和27千克重的卷心菜。在中国,科学家也曾用超声波处理桔梗等中草药种子,发芽率普遍提高了2~4倍。经研究后科学家认为,声波通过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快了植物的生长速度。

    植物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还“长袖善舞冶。比如睡莲花在夜幕降临前,总要跳上一段“闭合舞冶。含羞草就更有意思了,它不但在黑夜到来的时候,会自动合上羽状的叶子,就是在白天,只要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也会很快闭合。如果触动它的力量大一些,甚至连枝干都会下垂。正如它的名字,含羞草确实像一位含羞的少女。

    在植物“舞蹈家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舞草了。舞草又称“电信草冶,是生长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一种植物。在它的每一片大叶旁边,分别长着两片小叶。这两片小叶就像贪玩好动的孩子,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跳着舞,直到夜晚才安静下来。

    植物为什么会跳舞呢?科学家探讨了其中的奥秘。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会发生一定的转移,这种转移又引起植物细胞生长速度的变化,导致植物“舞兴大发冶;另一种则认为,植物体内实际上存在微弱的生物电流,电流的强度与方向发生变化时,这些植物就开始跳舞。

    更令人称奇的是,有的植物在受到虫兽侵害之后,竟能生产“自卫冶的化学武器。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1981年,美国东北部的1000万英亩(1英亩抑4047平方米)橡树林,曾经遭到舞毒蛾的侵害。由于嚣张的害虫大量繁殖蔓延,橡树叶子被啃得精光,惨不忍睹。可奇怪得很,第二年那儿的舞毒蛾突然销声匿迹了,橡树林绿荫浓稠,恢复了盎然生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森林科学家通过分析橡树叶子化学成分的变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在遭受舞毒蛾咬食之前,橡树叶子含有的单宁物质数量不多;惨遭“欺凌冶后,这些树叶中单宁含量却大大增加了。害虫吃了含有大量单宁的叶子,就会浑身不舒服(这是单宁和害虫体内蛋白质结合的结果),行动也变得呆滞起来。结果,它们不是病死就是被鸟类天敌吃掉。

    橡树依靠奇妙的“自卫术冶战胜舞毒蛾的怪事,使人们联想起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原始森林里的一场“自卫战冶。当时由于野兔繁衍无度,大片的森林濒于毁灭。正当人们为如何消灭野兔而犯愁时,这些蹦蹦跳跳的兔子却突然集体生起病来。最后,野兔竟然几乎在森林中消失了。科学家经过分析才知道,那些被野兔咬过的树木叶芽中,含有一种叫“萜烯冶的化学物质;食量颇大的野兔在吃了这些看似鲜嫩的叶芽后,就会生病、死亡。一些人为此感到费解:如果说这一切不是过于偶然的巧合,难道说植物也有某种知觉吗?

    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沃格尔的一系列研究。他对植物倾注了大大超过常人的情感,从而感受到了其他人难以体验的“植物情感冶。

    马塞尔·沃格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加托斯国际商品粮用机器公司的化学师,他多年坚持研究“植物情感冶“植物与人的交流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次,他从树上摘下3片榆树叶,放到床边的一个碟子里。每天早饭前,他都要集中1分钟思想,注视其中的两片叶子,“劝勉冶它们继续活下去;而对中间的那片叶子,他坚持“不予理睬冶。一周后,中间那片被“冷落冶的叶子已变黄枯萎,但是另两片仍然青绿,样子健康。使沃格尔更感兴趣的是,活着的两片叶子的小茎,由于摘自树上而留的伤痕似乎也已经愈合。

    这件事给沃格尔以很大的鼓舞。他想,人的精神关注可以使一片叶子在超过它的生命时间里保持绿色,那么这种力量会不会影响到植物的叶茎呢?于是他用显微镜将叶茎活动放大300倍,并制下幻灯片。他在制作幻灯片时,倾注了更多的内心关注,“用心灵寻找人们用肉眼看不到东西冶。他最后的结论是:植物可以“获知冶人的意图,但不同的植物对人“意识冶的反应也不同。就拿海芋属的植物来说吧,有的反应较快,有的反应较慢;有的很清楚,有的则模糊不清。整株植物是这样,就其叶子来说,也是各具特性。比如,电阻大的叶子似乎特别难“合作冶,而水分大的新鲜叶子“态度冶最好。另外,植物似乎有它的活动期和停滞期限。在某些天的某个时候,它们能充分进行反应,其他时间则“不想动弹冶或“脾气不好冶。

    1971年沃格尔开始了新的实验,看能否获得海芋属植物进入与人沟通联系的准确时刻。他把氢电流计连在一株海芋植物上,自己站在植物面前弯下身来深呼吸,手指伸开几乎触到植物。然后,他开始向植物倾注一种像对待友人一样的亲密感情。他每次做这样的实验时,图表上的记录都发生微弱的向上波动,同时他感到在自己手心里,某种能量从植物身上发出来。过了3~5分钟,沃格尔再进一步表示这种感情,却未引起植物的进一步行动,好像它对他的热情反应已放出全部能量。

    沃格尔在另一次实验中,将两株植物用电线串联在同一部记录器上。他从第一株上剪下一片叶子,第二株植物对它的同伴的“伤痛冶做出了反应。不过这种反应只有当沃格尔注意它时才能有。如果他剪下这片叶子不去看第二株时,它就没有反应。

    沃格尔清楚地看到,在一定程度上集中注意力,是监测植物的必需条件。

    如果他在植物前格外集中精神(而不是在通常的精神状态下),希望植物愉快,祝福它健康成长,那么植物就会从萎靡状态下苏醒。他认为在这方面,人和植物似乎互相影响,作为一个统一体,两者对事件的发生或者对第三者的意识,可以从植物的反应中记录下来。沃格尔发现,他可以和植物的生命“沟通感情冶。在他看来,植物是活生生的物体,它们有意识,并占据空间。“用人的标准来看,它们是瞎子、聋子、哑巴,但我毫不怀疑它们在探询人的情绪时,是极为敏感的工具。它们放射出一种微妙的、人们可以感觉到的能量。它们把这种能量输给人的某个特定能量场,人又反过来把能量输给植物冶。

    沃格尔强调,在同植物进行感情交流时,千万不能伤害植物的感情。他曾经请一位心理学家在15英尺(约4.6米)外,通过心理分析仪和电流记录器对一株海芋属植物表示强烈的感情。试验中观察到,植物先是做出了连续不断的反应,然后突然停止了。沃格尔问他心中是否出现了什么“想法冶,心理学家坦率地承认,他暗暗拿自己家里的海芋属植物和沃格尔的做比较,认为沃格尔的远比不上他自己的。显然这种想法刺伤了沃格尔的海芋植物的“感情冶。在这一天里,它再也没有反应——事实上两周内都没有反应。这说明,它对那位心理学家是“心存反感冶的。

    沃格尔发现,植物对有关性的话题比较敏感。一次,他邀请一些心理学家、医生和计算机程序工作人员,在自己家里聚会谈话,以便观察植物有什么反应。人们围绕各种话题谈了大约1个小时,植物都没有反应。但当有人提出谈谈性问题时,仪器上的图迹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沃格尔猜测,谈论性可以激发某种能量。在世界一些地区,远古时代人类祈祝丰产时,在新播种的地里进行和性有关的宗教祭祀活动,据说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沃格尔解释说,原始人可能意识到了什么。

    沃格尔的研究为植物界打开了一个新领域。植物似乎不仅有“知觉冶“情感冶,而且还似乎能揭示出任何恶意或善意的信息,这种信息比用语言表达更为真实可信。无独有偶,日本东京一家叫“新世纪冶的研究公司,在长期的研究后也得出了跟沃格尔相似的结论。该公司宣布发明了一种机器,能够测定植物尤其是花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他们称之为“植物与人类之间奇妙的交流工具冶。

    他们先用一种叫“蜘蛛抱蛋冶的花草做实验,以了解它的“感情状况冶。

    把这个用电池作动力的小装置放在花盆边,把两根电线分别夹在“蜘蛛抱蛋冶的叶子和茎上,第二根电线插进土里。当“蜘蛛抱蛋冶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出一种电脉冲,装置会感受到任何细小的变化,然后把植物脉冲通过电线传导给装置里面的扬声器,扬声器会发出一种类似于鸡蛋在杯子里煮爆了的噼啪声,脉冲越强声音越大。更令人惊奇的是,装置上的指示灯会亮起来,而且根据植物发出的脉冲的强弱指示灯会发出绿的、黄的或红的光。植物的这种反馈是对人类行为的反应。当一个陌生人接近时,植物会像一个小孩一样感到害怕,而如果是它的主人接近,它会显得很“高兴冶。当植物的主人与它对话时它会高兴,但当主人轻拍它的叶子时它则更高兴,就像婴儿喜欢父母的抚摸一样。主人走近一棵植物并让它感受到他的呼吸和体温时,植物会感受到将要发生什么,并在10秒钟内做出反应。

    相比较而言,花比别的植物反应更敏感。专家认为,在未来,人与植物“联网冶也许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冶。人与植物交流的效果比对植物放音乐的效果要好,花将开得更大更香,果将结得更多更甜。但怎样进一步开发“植物情感冶,让它为人类服务,目前还只是处在研究之中。

    转基因作物之谜

    绿色和平组织和美国孟山都公司围绕转基因大豆展开的一场口舌官司,使得本来就是全球热门的话题顿时火暴异常。人类需要转基因作物吗?转基因作物安全吗?

    2001年夏秋之际,正值世界各地粮食、食品交易旺季。世界各大公司和贸易商们,无不抓紧时间,力争接到更多的订货单。正在这时,比利时科学家在《欧洲食品技术研究》杂志发表文章,披露他们最新的研究发现:从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转基因大豆中,发现了奇怪的基因片段。科学家们不惜花费好几个月的宝贵时间,对该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分析,但是最后仍然无法找到它的DNA序列。

    绿色和平组织的教授帕尔宣称:目前人们对这段奇怪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一无所知,也无法确定它的存在将怎样影响大豆的性状,更无从知道一旦人们食用以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会产生什么后果。在呼吁全世界科学家一起来对这个大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的同时,他还不忘提醒英国政府:暂缓订购这种可疑的转基因大豆。

    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坐不住了。孟山都公司生产的大豆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一半以上。虽然这种大豆只在美国和阿根廷、加拿大获准生产,但却行销全世界。它被广泛用于巧克力、面包、婴儿食品、比萨饼以及冰淇淋等食品的生产中。孟山都公司辩称:欧盟主管当局事先已经对这种转基因改造大豆做出了“无危害冶结论,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推翻既定结论。他们还表示,他们最初向欧盟主管当局提供了这种大豆的DNA序列,现在虽然发现了一段序列不明的可疑基因片段,但是并不能说明他们最初提供的信息发生了变化,只能说明现在人们对这种基因改造大豆了解得比以前更多了。最后,孟山都公司对他们遇到的“麻烦冶轻描淡写地说:除了有一段基因需要重新测序命名外,这种基因改造大豆像传统大豆一样安全。他们还“蛮有把握冶地称:

    在对传统大豆的基因进行改良的过程中,无论是注入新基因还是改变原有的基因,都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后果。

    但是素以“保护世界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冶为宗旨的绿色和平组织决心“铁肩担道义冶,他们抓住问题不依不饶。该组织的科学家反唇相讥:孟山都公司在这种大豆的基因序列这一基本问题上都无法获得正确的信息,那他们对基因改造食品所作的安全测试也值得怀疑。该组织的科学家还告诫人们: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基因改造还是一项“不精确冶的技术。从法律角度出发,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各主管当局暂缓批准进口或生产基因改造食品,并重新评价基因改造食品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转基因工程技术是最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高新技术。1983年人们获得世界上首次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作物原来的基因构成加以改变,培育出新品种。目前转基因作物的种类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其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抗虫、抗病等几类。许多转基因植物产品早就摆上了人们的餐桌,和人类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在人类科技史上,除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核技术以外,恐怕没有像基因工程技术一样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正如一些科学家严正告诫的那样:生命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不一定经得起突如其来的“改变冶。绿色和平组织和美国孟山都公司的一场口舌官司,使得本来就是全球热门的话题顿时火暴异常。人类需要转基因作物吗?转基因作物安全吗?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7月9日发表了当年的“人文年度发展报告冶,从中可以看出,自1983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作物以来,全球基因作物的种植量直线上升。报告谈到:转基因谷物的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200万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4400万公顷,其中98%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报告认为:这种基因改良的谷物能够抵抗干旱、害虫、疾病,在减少影响全球8亿人口的营养不良现象方面,可谓“功不可没冶。而且,“生物技术为边缘生态领域提供了唯一或最好的选择工具。冶该报告也坦率承认,转基因粮食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比如讨厌的杂草,从而产生所谓“超级杂草冶。另外,它们也会对其他植物甚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影响。报告最后意味深长地说,对转基因生物的辩论不应该仅仅由富国的自然保护主义者来推动。推想其中大意是:富国的富商利用高技术赢利,而自然保护主义者从自身安全考虑;贫穷国家会暂时得到好处(如价格相对低廉的粮食),但如果发生任何“不测冶,受害最大的也是他们。

    紧接着,法国科学家2001年7月25日在媒体披露:他们已经发现大约41%的玉米、小部分油菜、大豆等常规谷物的种子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常规食品含有转基因物质的现象并不仅限于我们所研究的种子。现在常规谷物的种子或作物含有微量转基因物质的可能性已经成为现实冶。这就是说,转基因作物已经开始大规模“入侵冶其他作物,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存在严格意义上讲的“天然冶常规作物、食品。为此,法国有关部门不得不出面“安抚冶民众,但也只能说食用这些谷物生产的食品对消费者造成的危险“可能性非常小冶。无独有偶,早在2000年底,德国科研人员就发现,从饲喂3种转基因作物饲料的鸡身上,分别检测出了3种转基因的功能片段。他们提出,特殊食品的安全性考虑应该置于其他考虑之上。而转基因作物的致命弱点就是安全性问题。过去曾经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较强的抗害虫和病菌能力,因而减少杀虫剂使用,对环境利大于弊。但是现在,它存在的安全上的潜在危险,极大地动摇了这种看法。不过,转基因遇到的麻烦还不仅仅是安全问题。

    就在“大豆事件冶引发人们正为安全问题辩论得不可开交时,英国权威的《自然》杂志刊登美国科学家的报告。科学家在报告内称:他们首次发现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毒素(BT)可由根部深入周围土壤。他们种下BT转基因玉米25天后发现,BT毒素通过根部渗出物进入周围土壤,并保持了很强的活力,仍能杀虫。但是这些毒素也能助长害虫的抗药性,而且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和普通杀虫剂的负面影响没有本质区别;被人们请来“帮忙冶的病毒基因,也可以“为害一方冶。此前,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和欧洲其他一些刊物,也报道过两例“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冶植物导致病毒突变、新病毒株系形成的事件。

    一些科学家还清醒地提出了安全以外的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实用性有限。

    如果认为转基因“无所不能冶、可以“无所不用冶,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极其普通的道理是,事物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内因通过外因才起作用。转基因是“内因冶,它首先得和外部环境结合,否则将毫无“用武之地冶。简单一点说,盐碱地里长出的作物天然具有抗盐碱的基因,但这是环境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产生的;如果把抗盐碱基因转移到其他脱离盐碱环境的作物上,它能否有用是值得怀疑的。比如,中国北方2000年“转基因抗虫棉冶抗虫性能明显降低,转基因“无力回天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人们本来希望这种转基因棉花的种植会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土壤等生态环境,但结果“大失所望冶。原因在于,转入作物中的抗虫基因固然有用,但是也有限;最后使用多少农药主要取决于环境。

    另外,正如它的名字,“转基因冶是人为地从外部“转冶来的,它进入作物内部,必须和作物原来的基因家族成员“搞好关系冶,取得必要的“帮助、协作冶。它要和相关基因、基因诱导、调控方式、胞质因子进行适宜的结合,它还要甚至调动细胞、组织、个体、群落、相关种群、系统、生物圈多层次水平和机制,才会起应有作用。而实际上,外来的基因很可能破坏原来基因家族的亲密与和谐,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那么,转基因作物是否值得继续搞下去?一些人认为,除了上述缺陷,转基因作物还面临以如下问题:淤任何人类技术都无法改变自然气候的逆境条件,特别是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的整个生态链,转基因技术也不例外。于目前的转基因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还很不过关,尤其对农业面临的迫切问题仍然是“远水不解近渴冶。盂在提高作物营养成分上,转基因作物和原有作物比较,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即便有实际意义,如果长期食用,也不一定对人体有利。这就是说,除了一定的研究价值,就实用性而言,转基因食品比不上自然食品的安全、营养和保健作用。四、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和贫困人口吃饭问题的生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转基因,值得研究、探索的真正生物技术的核心,也不是转基因。

    但是转基因技术也并非“四面楚歌冶。一些科学家认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为生物育种提供更多的思路;从纯技术层面来看,转基因是中性的,对人体不存在利弊问题,根据跟踪观察,转基因农作物及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不在于转基因动植物本身,而在于是否转进了合适的基因。他们认为,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转进的基因大都是动植物自身的基因,人们平时使用这些食品安之若素。部分植物生理学家呼吁,公众应该消除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本不应有的疑虑。

    事实上,探索理想的生物技术正成为人们的新方向。这就是,采取更温和、更周全的步骤,寻找与自然天性更符合的方式,改善作物品种,增加粮食产量,造福人类。外国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所有作物都含有潜在的各种抗病、抗逆、高产的功能基因,所以不必用转基因。中国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提出了GPIT技术(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成果。

    该技术符合联合国“既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解决贫困人口吃饭问题冶的要求。

    在对这种新生物技术保持乐观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大自然的天性似乎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某种平衡和对称,一切天然的东西总是天然地具有优点和缺点。人类对科学、技术带有一定程度的迷信,以为它无所不能,而他们又总是利用科学技术追求并不符合科学精神的悖论。只要“最好的和有利的冶,不要“糟糕的和讨厌的冶。所以,大自然从来不会忘记在人类得意忘形的时候,无情地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对他们发动报复性袭击,以示“惩戒冶,以求“平衡冶。

    泰国人是否与中国人同源泰国人认为自己是一直居住在泰国境内的土著居民,这一点可信吗?他们有没有可能是从与泰国相邻的中国迁徙而来的呢?中国历史上活跃于西南部的百越民族,如今去了哪里?有没有一支去了泰国呢?

    学者们一致认为,现今居住在中国西南和东南地区(即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的傣族和壮族人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分支。通过对傣语、壮语和泰国语的比较分析,语言学家们认为泰国人的祖先当初在中国大陆居住,因为某种原因被迫迁徙到了如今泰国的境内。但是,泰国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他们抛出各种考古证据,力图证明自己是泰国土生土长的一个民族。到底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