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发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业者。当你和这些失业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对原有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要么就怪环境不够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无珠,不识才,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殊不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抱怨的恶习使他们丢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只对寻找不利因素兴趣十足,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在自己的抱怨声中不断退步。
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
他们可能只是想发泄一下,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们,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牢骚越讲越多,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他们的抱怨只会自乱阵脚,终究受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事实上,你很难找到一个成功人士会经常大发牢骚、抱怨不停,因为成功人士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抱怨如同诅咒,越抱怨越退步。
小米本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工作5年来,他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甚至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他面临着失业的厄运。是什么导致了他这样的境遇?
刚进公司的小米是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年轻人。但是,他来到这家工厂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工作、企业都产生了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却屈尊在小厂里,于是终日抱怨。老板、上司、同事、工作环境等,都成为他抱怨的对象。
在小米的抱怨声中,同事们渐渐远离了他,上司也对他产生了看法。而小米因此更加愤恨自己的企业,对待工作漫不经心。5年下来,小米的工作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和同事们的关系却很僵,上司越来越不满意他的表现。
一些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和环境抱怨不休,他们只知道享受好的工作环境,要高薪和高位,却抱着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员工很难担当大任,不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进步和发展。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人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假如一个船上的水手总不停地抱怨:这艘船怎么这么破,船上的环境太差了,食物简直难以下咽,以及有一个多么愚蠢的船长。试想,这样的水手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吗?
因此,当你觉得自己缺少机会或者是职业道路不顺畅时,不要抱怨环境,而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承担了工作的责任,想想自己有没有尽到最大程度的努力。
于强在一家电器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他原本是公司的生产工人。那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三十多人,有许多市场等待开发,而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每个市场只能派去一个人,于强被派往西部的一个市场。
于强在那个城市里举目无亲,吃住都成问题。没有钱坐车,他就步行去拜访客户,向客户介绍公司的电器产品。为了等待约好见面的客户,他常常顾不上吃饭。他租了一间破旧的地下室居住,晚上只要电灯一关,屋里就有老鼠们在那里“载歌载舞”。
那个城市的气候不好,春天沙尘暴频繁,夏天时常暴雨,冬天天气寒冷,这对于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公司提供的条件太差。有一段时间,公司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应不上,好在于强写得一手好字,自己花钱买来复印纸,用手写宣传资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抱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每次抱怨时,于强都会对自己说:“开拓市场是我的责任,抱怨不能帮助我解决任何问题。”他选择坚持下来。
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艰辛而离职了。后来,于强凭着自己过硬的业绩当上了公司的市场总监。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于强也没有选择抱怨,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使他有了飞速发展。一名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选择不抱怨的态度,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争取进步。把不抱怨的态度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老板的青睐。
你是否能够让自己在公司中不断进步,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永远对现状不满,以抱怨的态度去做事,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远都不可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不能做出重要的成绩。
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任何一个聪明的员工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而是应付工作,这只会自毁前程。如果希望改变自己的处境,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那么从不抱怨开始吧。
永不抱怨是人生的第一态度
当我们在抱怨时,总是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充足理由,如不公平的待遇、不如意的爱情,甚至是天气的阴晴。但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即使你所有的抱怨都有十足充分的理由,这些抱怨也不见得产生实效,为抱怨找理由只是为自己徒增烦恼。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为自己的抱怨寻找理由?永不抱怨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
有一位失意的年轻人时常对自己一无所成的境遇牢骚满腹,抱怨命运的不公。有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敲开了一位富翁的门,希望能从那位白手起家的富翁那里知道一些关于成功的秘诀。
“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吧?”富翁问道。
“您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年轻人惊讶地问道。
“因为在你之前,已经有很多位自以为一无所有的人来找过我。来时他们确实贫困潦倒而且牢骚满腹,但走时俨然个个都成了富翁。你也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抱怨不止呢?”
“是什么?”年轻人问。
“是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给我一双眼睛,我可以用100万作为补偿。”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 年轻人拒绝道。
“好,那么把你的一双手给我吧!我可以给你200万。”
“不,双手也不能失去!”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厚的财富啊!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富翁微笑着说。
这位年轻人听了,如梦初醒。他向富翁告辞,自信地走了出去。
为抱怨寻找理由时,我们将深陷抱怨的世界中,抱怨—→挫折—→抱怨,我们将永远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不为抱怨找理由,永不抱怨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当不抱怨成为人生的第一态度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翁,用努力奋斗去呼应不抱怨,会发现我们的世界发生了本质的改观。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他从一个普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很受人们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这张钱,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二十三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盲人仿佛遇到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下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是不幸的遭遇或失败,有人只能以乞讨混日子为生,有人却能出人头地,这绝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奋斗与否。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存在,公平永远都只是相对的。
喜欢抱怨的人总是容易找到抱怨的借口,他们总是在抱怨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不幸。出身、家世和生存环境都可以成为他们抱怨的对象。其实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所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永不抱怨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应该像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等挫折。”不为抱怨找理由,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办法,我们就应该奋斗。
因此,从现在开始,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你对了,整个世界都对了——你就是问题的根源
对于某一件事情的失败,或者是某一次挫折,绝大部分人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不是自己的问题。当然,有的人也相信自己确实存在不足,但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没有人给自己提供足以成功的条件、没有足够好的环境、没有足够多的支持……
一般人在事业不如意时,常常不知追根究底,找出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期待环境或者他人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改变,即让外在的因素改变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来。一旦对外界或对别人的期望落空,失望与无助便涌上心头,自己的情绪就会变得十分低落,进而产生抱怨。这种抱怨显然是一种无益于工作,也无益于团队的个人宣泄。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他们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
一个年轻人来拜访苏格拉底。
“我该怎么办?”年轻人抱怨道,“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至,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啊。睿智的苏格拉底先生,我该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
苏格拉底笑笑道:“跟我来。”
年轻人满怀希望地跟在苏格拉底身后,七转八转,穿过一条出城的小道,来到了一处墓地。
“到这里来做什么?”年轻人满腹狐疑。
“你不是要摆脱困境吗?”苏格拉底指着面前的坟墓说,“你看看吧,只有在这里的人是不会被问题困扰的。”
年轻人恍然大悟。
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是做什么的,他们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看成是工作的附加物或者影响工作的外在原因,于是抱怨迭起,工作效率低下。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抱怨根本没有意义。
首先,从问题本身来看,任何一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案,只是你目前没有找到。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你有毅力,努力寻找方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其次,从员工的层面来看,你只是抱怨,会在无形中夸大问题、加大问题的难度。
最后,从公司的层面来看,老板雇佣员工是来干活,是来帮助他解决麻烦的,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老板就没有聘用你的意义和价值。
工作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工作中遇到问题和麻烦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问题常常被我们的抱怨夸大了,如果下决心去解决,问题并不可怕。
有问题是工作的常态,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多数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抱怨问题,习惯了逃避问题。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解决问题的员工。成功之门,永远为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
某公司各方面基础条件都不错,很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由于原来的主要领导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消极应对,抱怨问题,找借口回避问题,导致该公司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新领导上任后,敢于正视问题,凝聚人心,迎难而上,一一解决了遗留的“困难”,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开了发展的新局面。面对一片赞扬声,这位领导道出了肺腑之言:“推动工作其实就是解决问题,这是领导的职责。”
虽然该公司的条件很好,但前任领导却抱怨问题,害怕困难,逃避问题;而后一任领导直面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公司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解决问题不仅是领导的职责,也是员工的职责。
事实上,只有将自己看成是问题的根源,才能不断解决问题。但是,人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视而不见,而把一切挫折、错误原因归结于外在环境,归结于其他人。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销售经理期间,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销售量开始急剧下跌。
首先,他让销售员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每个人都开始抱怨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等等。听完他们描述的种种困难情况后,查姆斯先生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十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表现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一毛钱,然后说道: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五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的生活的费用。
“这位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前任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回答说:
“当然是那个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推销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我们的错!”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成功了!
所有问题,其根源都在于你自己。想要成功,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没有恰当的机遇,还是环境的限制?
不要抱怨问题,不要回避困难。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的艰难,只要你认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就能化难为易。与其抱怨外在环境、抱怨他人,不如冷静下来看看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是改变你的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你?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应该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
工作不是消极被动的“打工”,也不是表面的“完成任务”。工作的实质,就是解决那些妨碍我们实现目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位员工,也许每天都要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而问题永远不会自动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认识到自己就是问题的根源,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抱怨不如改变,工作中多点改变的精神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不受环境摆布。与其抱怨不能改变的环境,不如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个严酷的法则,这样的法则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是铁律。就如白朗宁所说:“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并且明智地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因此,我们要坦然地面对现实环境,善于适应变迁。
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请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无法改变环境时,就去积极地适应环境。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这才是聪明的做法。一味地抱怨环境,等待环境改变的人,是十足的傻瓜。
曾经有位国王统治着一个繁荣的国度。有一次国王下乡经过的路面崎岖不平,碎石遍地,国王的脚被沙石刺得又痛又麻。于是,国王命令他的臣民将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毫无疑问,这项工程需要成千上万张牛皮,将耗费巨额的资金。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进言:“您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不必要的金钱呢?您何不只割下一小片牛皮包住您自己的脚呢?”国王不禁愕然,但随即采纳了仆人的建议,为自己做了一双“鞋”。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世界永远不会像你期待的那样,社会也不能创造总是让你舒适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过程可能会经历千难万险,甚至流血流泪,但只有勇于改变自己,才能扩大生存空间。
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宝洁公司的前董事长兼CEO雷富礼的经历或许会给职场中人以启示。
雷富礼在宝洁公司工作几年后,他决定去康涅狄格州找一家小咨询公司工作,甚至在那儿买了一套房子。雷富礼之所以要离开宝洁,是因为他认为宝洁的官僚作风令人窒息,变化过于缓慢。当他的上司史蒂夫·多诺万了解到他辞职的原因时,说:“你在逃避,你没有勇气留下来改变现实,换了一份工作,你还会逃避。”这句话让雷富礼感到恼火,他留了下来,最终成为宝洁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实际上,当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往往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有的人能够很快调整自己,使自己融入新环境,所以他们能够活得很精彩。那些不能及时改变自己,甚至拒绝改变自己的人,只能在新环境中屡屡碰壁,并由此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改变自己,以最快速度适应环境,你一定能成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的强者。
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李嘉诚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幸运儿,他所经历的忧患和磨难也远非我们今天的年轻人能够想象,但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命运和艰苦环境一味抱怨,他总是在改变自己,使自己有能力去适应新环境。
李嘉诚来到塑胶裤带公司做一名推销员时,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显而易见,这是一种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李嘉诚没有抱怨,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
他的公司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别人做8个小时,他就做16个小时。他不是那种身强体壮的人,更像一个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强勉其难。幸好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十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以前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察言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李嘉诚注重在推销过程中搜集市场信息,从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了解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的产销状况。经过调研之后,李嘉诚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对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一清二楚。
李嘉诚经过详细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他协助老板以销促产,使塑胶公司生机盎然,生意一派红火。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无法选择周围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像华人首富李嘉诚那样主动改变自己,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
松树无法阻止大雪压在它的身上,蚌无法阻止沙粒磨蚀它的身体,但它们可以弯曲自己、可以包裹沙子来适应这悲惨的遭遇,学会和环境化敌为友,这是一种适应性,也是一种生存的技巧。我们也许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我们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只是一味地去抱怨自身的处境,对于改善处境没有丝毫益处,只有先静下心来分析自己,下定决心改变自己,付诸行动,我们才能向希望的方向发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企望在抱怨或感叹中取得进步,事情的进展是你的行为直接作用的结果。事在人为,只要你努力去争取,梦想终能成真。
抱怨不能解决问题, 改善从我开始
经常有员工抱怨自己的工作不赚钱,公司不好,老板太苛刻……似乎在他们眼中,自己不成功、生活不顺心等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来负责。很多时候,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就能改变世界,就能扭转劣势,就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环境确实会影响我们的成功,这点我们必须承认,工作条件好,不用下什么工夫,公司就能多赚钱,福利也很好,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肯定会更舒适,成功相对来说也会很容易。然而,似乎很少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工作,即使有这样的工作,凭这种工作态度,你觉得自己能赢得这份工作吗?
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优点和缺陷,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有许多员工能够将工作做得很好,甚至达到完美,不是因为工作改变了,而是他们自己改变了,学会了在环境的限制中将工作做到更好。
作为一个员工,我们必须明白,工作中的许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改变和左右的。在这种情况下,抱怨环境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你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有限的活动空间中将工作做好。
黄莉在摩托罗拉不到一年,就开始不断抱怨公司不好、上司不好、工资不高等。有一次,她又向朋友诉苦:“我那个上司,简直就是一个周扒皮,整天阴沉着脸,看谁都不顺眼。今天上午,就因为我报告中一个格式问题,冲我发了好大的脾气,没见过这么没有风度的男人!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个变态的上司呢?”
朋友说:“我有办法让你现在就能摆脱他,你别在这个公司干不就行了吗?”
黄莉一愣,随即说道:“那可不行,虽然现在不如意,但与其他公司相比还是不错的,况且现在辞职也不好找工作啊!”
朋友说:“那你就把你的上司换掉吧。”
“那怎么可能,我又不是公司老板!”
“那你能改变你上司的脾气吗?”
“改不了。”
“那你跟我抱怨有什么用呢?既然改不了,你只能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我怎样可以把事情做好。”
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这才是明智的员工应有的工作态度。改变了自己,你会发现,世界也会变得随心所欲起来。
任何一个纷乱的时代都有成功者,正如任何一个黄金时代都有失败者。所以,成败的关键不在于环境的好坏,不在于能否改变环境,而在于我们能否认清环境的优劣,能否克服劣势,将优势发挥出最大价值。
工作中,你是否常常抱怨自己从事的职业太平凡,前途太渺茫?要改变结果,首先要改变自己,要让结果更好的话,自己必须变得更好。只有人进步了,事情才有进步。我们成功和进步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自己。
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年轻时,有一天,他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听了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善自己吧!”“改善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变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原一平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诲,他策划了一个“批评原一平”的集会。
第一次批评会就使原一平大受打击,他没有想到自己有这么多缺点:
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
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不知拒绝,这一缺点务必改进。
你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成为别人的“生活指导者”。
待人处世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
……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之言一一做了笔记,以便随时反省激励自己。
他把“批评会”中获得的改进,体现在每天的工作上。于是,他的业绩直线上升,在每周的业绩排行榜上他都独占鳌头。
从1931年到1937年,“原一平批评会”一共连续举办了6年。
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为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如果让不断改进成为一种习惯,你将会受益无穷。一个不断改进的人,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态度、负责精神都将会为他带来巨大的收益。
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和客户说话的方式,改变自己交往的人群,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只有改变,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才能获得成功。
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改变了自己,相当于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遇,为职场发展扫除了诸多障碍,为事业的成功增添了砝码。
人生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时很多人都会抱怨命运不公。其实,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你的命运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要想改变你的命运,必须先改变你自己。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改变自己,那么你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