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给我的21个人生哲理-理智让一切无坚不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理智的力量

    英国著名作家、批评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我们可能把幻想作为伴侣,但必须以理智为我们指引。的确,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但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所以就应该学会用理智来指引自己的人生方向。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的父母根本拿来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

    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皮尔每天在缝纫店工作十多个小时,他厌恶极了这份工作。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为理想无法实现而非常苦闷。他甚至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地结束生命。

    绝望中的皮尔突然想起了他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皮尔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够收下他这个学生。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布德里在一个星期内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这个学生,他便只好为艺术献身,跳河自尽了。

    很快,年少轻狂的皮尔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皮尔以为布德里被他的执着打动,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但是信中却并没有提收他做学生的事,只是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布德里告诉皮尔,在他小的时候,很想当一名科学家。可是因为当时家境贫穷,父母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日子。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人,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猛然惊醒。后来,皮尔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二十三岁那一年,在巴黎他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很快,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也就是如今举世闻名的皮尔·卡丹公司。

    由于皮尔一心扑在服装设计与经营上,皮尔·卡丹公司发展迅速,皮尔在二十八岁那一年就拥有了两百名雇员。他的顾客很多都是世界名人。如今,皮尔·卡丹品牌不仅拥有服装行业,还有服饰、钟表、眼镜、化妆品等,皮尔·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产品也遍及全球。

    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皮尔说:其实自己并不具备舞蹈演员的素质,当舞蹈演员,只不过是年少轻狂的一个虚幻的梦而已。如果那时他不放弃当舞蹈演员的理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皮尔·卡丹。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都为自己那伟大的理想激动过、苦闷过。只有勤勤恳恳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用理智来约束自己的脚步,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

    一位技师在退休的时候反复告诫他的小徒弟:“不管在何时,你都要少说话,多做事,凡是靠劳动吃饭的人,都得有一手过硬的本领。”小徒弟听了连连点头。

    10年后,小徒弟早已不再是徒弟了,他也成了技师。他找到师父,苦着脸说:“师父,我一直都是按照您说的方法做的,不管做什么事,从不多说一句话,只知道埋头苦干,不但为工厂干了许多实事,也学得了一身好本领。可是,令我不明白的是,那些比我技术差的、比我资历浅的都升职加薪了,而我还是拿着过去的工资。”

    师父说:“你确信你在工厂的位置已经无人替代了吗?”他点了点头。师父说:“你是该到请一天假的时候了。”他不懂,问:“请一天假?”师父说:“是的,不管你以什么理由都行,你一定得请一天假。因为一盏灯如果一直亮着,那么就没人会注意到它,只有熄上一次,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明白了师父的意思,请了一天假。没想到,第二天上班时,厂长找到他,说要让他当全厂的总技师,还要给他加薪。原来,在他请假的那一天,厂长才发现,工厂是离不开他的,因为平时很多故障都是他去处理的,别人根本不会处理。

    他很高兴,也暗暗在心里佩服师父的高明。薪水提高了,他的日子也好过了,买车买房,娶妻生子。从此,只要经济发生了危机,他便要请上一天假,每次请假后,厂长都会给他加薪。

    究竟请了多少次假,他也不记得了。就在他最后一次请假后准备去上班时,他被门卫拦在了门外。

    他去找厂长。厂长说:“你不用来上班了!”他苦恼地去找师父:“师父,我都是按您说的去做的啊。”

    师父说:“那天,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你就迫不及待地去请了假。要知道,一盏灯如果一直亮着,确实没人会注意到它,只有熄灭一次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是如果它总是熄灭,那么就会有被取代的危险,谁会需要一盏时亮时熄的灯呢?”

    徒弟在面对职业生涯的瓶颈时在想办法积极地去应对,显然他已经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可是他却没有能理智地分析当时自己所处的情况,盲目地请假,到最后自己丢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一个理智的人会更懂得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让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好冲动的人,却较少考虑自身条件,凭着一时的冲动,到头来一事无成,枉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说太优越的条件,太娇纵的教育,确实没多大好处,它很容易使人变得任性而缺少理智。

    失去理智,会使一个人的行为变得愚蠢或者可笑。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愚蠢或者可笑的境地,我们应尽量克制冲动,保持理智。

    面对苦难的理智

    苦难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如果不想让苦难阻碍你前进的脚步,就应该理智地去面对。

    东帝汶是亚洲最年轻的国家之一,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让全体人民尽快摆脱贫穷和失业,总统若泽·拉莫斯·奥尔塔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开展传统体育运动,比如邀请世界知名运动员到东帝汶参加体育比赛。

    不久前,在奥尔塔总统的倡导下,东帝汶决定在本国举办首次半程国际马拉松赛,并在网上向各国长跑运动员发出了邀请。

    33岁的菲利蒙·罗迪克是肯尼亚一名长跑运动员,平日总打听哪个国家举办马拉松大赛,然后争取机会去参加,以赢取奖金贴补家用。

    东帝汶在网上发布的邀请被罗迪克偶然看到,而此时距比赛日期只有五天时间,心急如焚的罗迪克立即预订机票,终于在比赛开始的前两日,抵达了东帝汶首都的帝力机场。

    由于走得匆忙,当罗迪克下飞机时,已经身无分文,连签证费20美元也拿不出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国度里,罗迪克一筹莫展。就在这时,他无意间听旁边的乘客说,东帝汶总统奥尔塔此时也在机场接人。虽然他不认识奥尔塔总统,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决定大胆向总统求援,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于是,罗迪克硬着头皮向在候机厅的奥尔塔总统靠近,但立即被几个警惕性颇高的警卫拦住,厉声喝问他:“你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究竟要干什么?是不是要对总统图谋不轨?”罗迪克心里虽然有些害怕,但事已至此,他便壮着胆子对警卫说:“我想求奥尔塔总统一件小事,请你们通报一声。”他们之间的对话,恰好让奥尔塔总统听到了,他走了过来,和蔼地问罗迪克:“你好像来自外国,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会尽力帮助你的。”罗迪克语无伦次地说:“我……我现在身无分文了。”奥尔塔总统微笑着安慰他:“别害怕,到底发生了什么,请你不必拘束地告诉我。”看着笑容可掬的总统,罗迪克心一横,将自己遭遇的困窘全都讲了出来。

    奥尔塔总统听完后哈哈大笑起来,对罗迪克说:“你莽撞得让每一个人喜欢。不过,请你放心,你所有的困难,我都会帮你解决的。”

    奥尔塔总统在自掏腰包替罗迪克付清了签证费后,对罗迪克说:“如果你不介意,就住到我家去,一切费用全由我出,你只需安心参加比赛就行了。”罗迪克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当确认总统不是开玩笑时,他惊得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最后还是总统提醒他“该去家里看看了”,他才如梦初醒,坐上总统的专车去了他家。

    当晚,奥尔塔总统设家宴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再鼓励罗迪克,争取跑出好成绩,为自己的祖国争光。

    两天后,罗迪克如愿以偿参加了东帝汶首次举办的半程国际马拉松赛,他没有辜负奥尔塔总统的期望,在这场21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摘得了金牌,并获得5000美元的奖金。

    当媒体获悉罗迪克的故事后,送了他一个绰号:“好运罗迪克”。在接受采访时,罗迪克感慨道:“在肯尼亚,我连跟总统打招呼的机会也没有,而在东帝汶,我竟住在了总统家,还夺得了冠军。如果我当时不是偶然遇上了奥尔塔总统,如果我错过了向他求援的机会,别说夺冠得奖了,恐怕还得露宿街头。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中尽管存在一些偶然性,但并不是每一次你都会遇到偶然的因素。即使运气随处可见,若你不能把握也是枉然。’”

    面对人为的苦难我们要理智地选择脱离险境化险为夷,面对国家的苦难,我们更不能妥协,如果不去抗争,不去想方设法改变,那么,前辈的苦难就会在后辈身上重演,前辈的苦难就会留到后辈身上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地承担苦难而没有历史的进步。

    鲁迅,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爱国主义者。当年,他在日本仙台留学求医,想报效祖国。当时中国已经是个“弱者”,很多日本人都“赞”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可鲁迅不甘心,他一心要“治”好中国人的病。

    鲁迅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一次上细菌学课,需要用电影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面对此情此景,鲁迅浑身像火烧一样,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来,夹起书本愤然走出教室。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他想: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肮脏的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蹂躏。腐败的清王朝丧权辱国,人民又不觉醒,是中国落后的根源。看来,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情,如果中国人思想不能觉醒,即使体格如何强壮,还不是被帝国主义者抓去杀头?还不是只能成为示众的材料和麻木的看客?病死多少人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唤醒民众呢?鲁迅认为,当时的海外留学生中,有学医的、学法律的、学工程制造的等等,这些只能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而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首推文艺。文艺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能够把沉睡、麻木状态的人们唤醒,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样,人们觉醒了,中国就有改变的希望了。思想不觉悟,再怎么医也医不掉中国人“东亚病夫”这个称号。鲁迅毅然决定拿起笔,用文章来唤醒中国千万儿女的思想,他爱国心之强,以致自己的后半生都倾力于写作。为了证实中国人的强大,他在文章中加入了许多隐意的句子,号召那些爱国主义者加油,决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为了祖国,鲁迅理智地选择弃医从文,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鲁迅先生做到了,值得我们学习。

    苦难使人睿智

    在英国一个小镇上,有一棵久不结果的苹果树。一个农民将八枚钉子深深地钉入这棵老树内。当年秋天奇迹出现了——这株老树竟又长出了丰硕的红苹果!面对人们的不解,那位农民说:“把生锈的钉子钉进树干内,犹如给了它阵阵震动,并提醒它的任务是什么……”

    人同时也不时需要这种“撼动”。上帝所以让那么多人经受苦难,就是因为痛苦能不时惊醒人,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而不会像一棵枯树醉生梦死、忘乎所以、平庸百年。所以,人们应该拥有一颗勇敢面对挫折的心,在忍受周遭之刺痛的煎熬里,当把失败看作成功之母,把苦难看作幸福之舟,把挫败看作荣耀之路,把抛弃看作选择之机,把批评看作进步之梯,把攻击看作宽容之媒……

    在1822年的冬天,庄严肃穆的音乐大厅里正在演出歌剧《费德里奥》,许多名门贵族观看了这场演出。但在歌剧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观众发现乐队、歌手无法协调,而指挥却毫无察觉,仍在台上竭力指挥着。观众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在台下窃窃私语。这时候指挥发现了,他让乐队、歌手重来,但情况更糟。

    有人在喊:“让指挥下台。”指挥已听不到观众在说什么,但是从观众的神情中,他仿佛明白了什么。他流着泪从台上走了下来。

    在世界音乐史上,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伟大的音乐天才贝多芬在这一天完全失聪了。

    所有人都预感到贝多芬不会再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了,但是两年后,也就是1824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上演。这首曲子是他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的,继而在厄运不断的打击下,贝多芬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贝多芬的苦难与成就是成正比的,苦难给予他多几分,他的音乐才华就增长几分;苦难逼近他的灵魂几分,他灵魂的光彩就会绽放几分。著名指挥家卡拉扬说:“是苦难成就了他。没有苦难,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贝多芬长得很丑,他的脸上还经常长一种疮,一直无法治愈,爱情也迟迟不肯垂青他,他唯一的依靠就是音乐。音乐成了他的生命,他对音乐已没有任何功利向往。在维也纳演奏《第九交响曲》时,他听不到乐队的任何声响;演奏结束,观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他仍听不到。当主持人把他引向舞台中间时,他还没弄明白这是为什么。那是多么令人心酸,但又是任何音乐人修炼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如果是一位普通的音乐家,失聪可能会让他失去生命的意义;而对于贝多芬来说,失聪却使得他在音乐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显而易见,苦难带给我们不仅仅是痛苦,还能激发自己的睿智,领悟更高的人生真谛。

    同样是一位音乐方面的人物,时下风靡亚洲的韩国男子组合Super Junior的成员之一,一位外表俊俏内心纯朴的中国男生——韩庚,他是第一位在韩国出道并打入主流演艺圈的中国艺人。至今在韩国娱乐圈摸爬滚打的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可是又有谁知道,在如今的光辉背后,19岁就孤身闯荡异国他乡的韩庚的经历呢?

    韩庚是幸运的,作为H.O.T.China选拔赛中千分之一的优胜者,他顺利地踏上了韩国的征途,但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语言难题。在那里他没有认识的朋友、亲戚,对韩语又一无所知,学习韩语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刚开始韩庚觉得韩语还算简单,他还试过用汉字来标发音,在经理人的教导下,仅用了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问候交流。

    但是,慢慢地韩庚发现韩语并不好学,规矩也多。因为韩语有敬语、伴语,还有比较亲近的朋友之间聊天的用语,韩国长幼尊卑的观念很强,如果对着长辈不用敬语,容易招来误会。但是刚开始韩庚只会说那些伴语,不论跟谁说话都是如此。所以,刚开始韩庚跟公司的人说话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觉得这个中国男孩没有礼貌,但韩庚并没有因此而自卑,仍然努力地练习。

    那段时间韩庚除了必要的演艺培训外,每天都要用十多个小时来学习韩语。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韩庚现在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韩语。但他却非常谦虚,笑言:“如果是韩国人,还是能听出我是从外国来的。”

    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才生,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不高兴,他说:“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韩庚坦言自己从来没有觉得疲倦,他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他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有一天韩庚在健身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就去医院拍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医生自己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是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韩庚今天的成功就是我们苦难教程中的一本活体教科书,他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感恩,教会了我们在逆境中坚强。

    苦难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使人睿智,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无不经历过苦难的磨炼,就让我们以平常心面对苦难,用坚韧的精神战胜苦难,从而在苦难过后收获人生真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