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骗不了你-不得不防的小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不可不知的小人

    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遇到过小人,也都被小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和他的阴风冷箭伤害过。小人一般都是心胸狭隘、自私偏执,他们甚至会为极小的恩怨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使出世界上最卑劣的伎俩。畏小人如畏虎,这恐怕是很多人的心理写照。

    对付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准确识别小人,然后敬而远之,尽量不得罪他们,不和他们争名夺利,因为小人是得罪不起的。他们无德无信,从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心理阴暗、手段龌龊,这是一般人远远不及的。然而认识小人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已遭到小人的陷害。难道非要等到我们被小人伤害得体无完肤了,才能够看清小人的真实面孔吗?

    当然不是,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分析,“小人”还是可以提前被“揪”出来的。

    大体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特点:

    (1)喜欢两面三刀、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朋友间、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合,他则在一边看热闹,好坐收渔翁之利。

    (2)喜欢虚情假意。这种行为代表小人的行事风格,小人对任何人都可能表里不一,这是小人行径的一种。

    (3)喜欢利用别人,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小人是会不择手段地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不在乎你的牺牲的。

    (4)喜欢推卸责任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百般抵赖,硬要找个人来做替罪羊。

    (5)喜欢无事生非造谣生事。小人的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他们乐于制造事端,说谎和造谣是小人的生存手段。

    (6)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这种人很容易因为受上司所宠而趾高气扬,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只要一有机会就抬高自己,并且好仗势欺人。

    (7)喜欢追随权力。唯利是图,“墙头草随风倒”,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这也是小人的一大特点。

    (8)喜欢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在小人眼里,看别人跌跤是最快乐的事。

    事实上,“小人”的特色并不只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理、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小人生存法则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就是因为他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常常使出卑劣的手段,置别人于不顾。小人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把自己隐藏得很好。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善于伪装,从来没有听说有小人大声向众人宣布:“我是小人!”相反,真正的小人往往会以君子的面孔示人,先博得别人的信任,然后找到下手的机会。如果你没有防备,很有可能会被他们陷于不义。

    小人一般没有真才实学,所以为了保存自己、战胜对手,他们必定得想办法削弱对方的实力,给对方制造矛盾,所以造谣生事就成了小人们惯用的利器。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其过人的才华深得唐玄宗宠爱,却因为得罪太监而葬送了前程。高力士虽然是太监,但是天子称他为兄,诸王称他为翁,在朝堂上颇有几分势力。李白放荡不羁,让高力士为其脱靴子,高力士虽然脸上笑嘻嘻的,其实在心里恨得不得了。此后,他就抓住各种机会,在皇上和贵妃面前造谣中伤,说李白的坏话,李白最终被其排挤出长安。

    小人在与别人公平竞争时,往往没什么竞争力,因此为了“出奇制胜”,他们往往挑拨离间,故弄事端。

    寇准是北宋著名将领,德才兼备,并且功绩卓著,深得皇上的赏识和重用。在辽宋作战时,寇准曾用智谋促成了宋真宗的亲征,达成“澶渊之盟”合约,使宋朝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但奸臣王钦若嫉恨寇准,他曲解“澶渊之盟”,对宋真宗说:“城下订盟,为志士所不齿,而澶渊之盟正是在大敌逼近我大宋城下时签订的合约。寇准孤注一掷,不顾我大宋的威严,不顾陛下您的颜面,城下立盟,这简直是奇耻大辱!”真宗听后,果然动怒。王钦若挑拨成功,寇准自此被皇上疏远。

    小人在打击异己时喜欢用挑拨离间的手段,他们甚知人的脆弱心理,并善于利用,于是他们搬弄是非,激化矛盾,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人总是很擅长跟别人“套近乎”,在他们的交际圈子里,总是有很多“朋友”、“知己”,他们用这种方式取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然后在背后对别人下手。因此,口蜜腹剑、暗放冷箭是小人的另一个制胜法宝。

    春秋战国时,楚怀王得到了一位美人,使宠姬郑袖遭到冷落。郑袖哪能忍受这般对待,于是处心积虑地准备算计这位新来的美人。郑袖表现得十分大度和友好,主动与这美人以姐妹相称,对这位新来的“妹妹”十分照顾。一日她对美人说:“妹妹真是美貌过人,难怪大王对你宠爱有加,只是大王说你的鼻子长得不是十分好看。”美人听了之后深为忧虑,急忙请郑袖为她出主意。郑袖说:“这个没什么困难的。以后你再看见大王,就拿手绢将鼻子遮一遮就是了,这样大王就更喜欢你了。”美人照做。楚怀王不明白为什么每次美人见到她都拿手绢将鼻子捂住,便向郑袖打听。郑袖解释道:“妹妹觉得大王身上有股恶心的味道。”楚怀王一听,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把美人的鼻子割掉。此后,郑袖再次独占专宠。

    除了这些手段,小人的鬼把戏还有很多,但归结到一点,无非是将自己的狼子野心包裹在温情脉脉的外衣里,用“好意”、“善心”等表面现象来麻痹对方,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将对手推进麻烦里。

    流言止于智者

    有人说:“谎言被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话。”这么说虽然不完全正确,也不乏一定的道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经不住谗言的反复攻击,因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当初魏国与赵国结盟,魏王指定庞恭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恭鉴于对魏王的了解及国内各种利害关系的全面权衡,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完成任务与否都对自己不利。可是王命难违,实在是知其不可而强为之。

    临行前他与魏王有如下一段对话:

    “如果有人跑来告诉你,说闹市上出现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我不会相信。”

    “好,如果又出现一人来报告,说街上真的出现一只老虎。你会怎样?”

    “我会开始怀疑。”

    “如果第三次有人来报:街上出现老虎。你相信老虎出来了吗?”

    “这时,我可能相信。”

    庞恭长叹一声:“大王,老虎不可能出现于大街闹市,这你本知道的。只是因有三个人反复来说,你就相信了。邯郸离我国很远,可见要知道邯郸的事,不那么容易,消息都是几经传去的了。我此次辞别大王,背后说三道四的人不只三人,这点请大王留意。若能给臣以信赖,不为谣言所动,臣无后顾之忧矣!”

    说完这番话,他陪太子上路了。

    人还没到赵国,庞恭的政敌就开始说他的坏话了。庞恭陪同太子从赵国归来,魏王为谣言所惑,见都不愿见庞恭一面。庞恭不得已只好弃魏国而去。

    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后世人引申为“三人成虎”的成语,借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情况。

    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被流言中伤的。但当流言愈演愈烈时,你就不能再保持缄默了,要以事实为据,用实际的行动击破谣言。

    唐朝开元初年,民间盛传皇上要广纳天下美女。一时间人心惶惶,不少老百姓将自己的女儿藏起来,以避免入宫的命运。唐玄宗得知这个谣言后,苦思冥想一夜,得到了一妙策。他下令后宫中嫔妃与宫女愿意回家的让她们回家,愿意嫁人的就为她们挑选个好婆家。如此一来,流言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唐玄宗这一个妙计不是比广诏天下,安抚民心更有效吗?

    流言之所以称之为流言,就是造谣哄骗诬陷之事。在散布流言者洋洋得意于自己的“杰作”时,同样也害怕自己会遭到同样的对待。找出流言自相矛盾的地方,趁其不备,给造谣的人迎头痛击,让造谣者自曝其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北伐战争前夕,国父孙中山在广州街头边散步边思考着问题,看到一个身穿西装、头戴礼帽的男人站在广场前,他的四周围了许多人。国父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个男人正慷慨陈述着:“北伐军都是强盗、土匪,所到之处无不杀人放火、抢东西,无恶不作……”孙中山听到他恶意中伤北伐军,火冒三丈,略一沉吟,便走上前厉声说道:“阿三,你不好好在家待着,又偷穿了你哥的礼服乱跑,你又发病了。你的家人到处找你呢!”那男人惊惶失措地说道:“我才没病,我又不认识你。”“连我都不认识了?看来你的病又加重了。”国父乘机又补充上一句。听了这话,围观的人都认为男人是“精神病”,一哄而散。孙中山也笑着离开了,剩下造谣的人傻傻地站在原地。

    你还可以以戏谑的态度揭露谣言的真面目。戏谑可以寓庄于谐,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揭露谣言,这比极为认真地对待谣言更具智慧。

    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相互造谣中伤的现象,早在1800年就已经开始出现。

    那一年,约翰·亚当斯竞选总统,共和党人就指控约翰·亚当斯,说他曾派其竞选伙伴平克尼将军到英国去挑选四个美女做他们的情妇,两个给平克尼,两个留给亚当斯。

    亚当斯哈哈大笑,他回答说:“假如这是真的,那平克尼将军肯定是瞒过了我,全部独吞了!”

    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这件本来非常棘手而令人尴尬的事,却在大家的笑声中轻松地解决了。

    谣言,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当它凶狠地袭来时,不要惊慌,不要无助,不要暴怒,只需要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它就可以了。在你镇定自若迎视那些炮制谣言的小人之时,谣言也将不攻自破。

    把小人控制于股掌之间

    世上小人难对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说原则上最好不与其交往过甚,忍忍就过去了。但小人就是小人,为了利益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不顾一切地陷害人。这时我们不能纵容小人,也应掌握一些计谋,把小人控制于股掌之间,让小人不能为所欲为,杜绝所害。

    汉代的朱博本是一介武将生,后来调任左冯翊地方文官,利用一些巧妙的手段,制服了地方上的恶势力,被人们传为美谈。

    在长陵一带,有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名叫尚方禁的人,年轻时风流成性,曾强奸别人家的妻子,被人用刀破了相。当被害人与其对簿公堂时,尚方禁早已派人买通当地父母官功曹,那功曹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自然颠倒黑白,非但没有将其革职查办,还把他调升成守尉。

    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朱博大怒!马上就要召见尚方禁。尚方禁自知有愧,硬着头皮来见朱博。朱博仔细看尚方禁的脸,果然发现有疤痕,就将左右退开,十分关心地询问究竟。

    尚方禁知道朱博已经了解了他的情况,丝毫不敢隐瞒,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说完头也不敢抬,只是一个劲地哀求道:“请大人恕罪,小人再也不敢了。”

    “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汉大丈夫,血气方刚,本是难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不过你的行为也确实违反了律法,本该治罪,但念你已有悔改之意,这陈年旧事本官也就不再追究了。本官还想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不知你是否愿意效力?”

    于是,朱博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谈话情况,要他有机会就记录一些其他官员言论,及时向朱博报告。

    自从被朱博宽释重用之后,尚方禁对朱博的大恩大德时刻铭记于心,所以,干起事来特别卖命,不久,就破获了许多起盗窃、强奸等犯罪活动,工作十分见成效,使地方治安情况大为改观。朱博遂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又过了一段时期,朱博突然召见那个当年受了尚方禁贿赂的功曹,怒斥他收受贿赂,办案不利,有辱皇恩,并责令他把自己受贿的一个钱以上的事通通写下来,不能有丝毫隐瞒。

    那位功曹早已吓得筛糠一般,只好提起了笔,写下自己的斑斑劣迹,只求保住脑袋。

    朱博对于功曹贪污受贿的事,早就心中数,看了功曹写的交代材料,觉得大致不差,就对他说:“先回去好好反省,听候裁决。从今后,一定要改过自新,不许再胡作非为!”说完就拔出刀来。

    那功曹一见朱博拔刀,吓得两腿一软,又是打躬又是作揖,嘴里不住地喊:“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只见朱博将刀晃了一下,一把抓起那位功曹写下的罪状材料,三两下将其削成纸屑,扔到纸篓里去了。

    自此后,那位功曹终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工作起来尽心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成了朱博的一名出色的手下。

    处世高手都知道,抓刀要抓刀柄,制人要拿把柄。在对手身上发现了弱点,让他为我所用,这种方法十分奏效。这种方法对控制、利用小人也十分有效。

    与小人接触时间长了,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得到小人的辫子或者把柄,此时切不可声张,更不要将辫子还给对方。要警惕小人倒打一耙,来个卸磨杀驴,斩草除根。

    谨防小人变脸术

    有一种人,可能此时对你真诚相待,彼时却突然翻脸不认人。至于何时真何时变,完全根据现实的利益需要。这种人就像变色龙一样让你捉摸不透,更无法防范。

    包扬是一个建筑工人,每日起早贪黑,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终有了两万元的积蓄。但不幸他患上了肝炎,又是单身,没人照顾,整日处于孤独之中,此时,一个人走上前来,同他聊天,两个人交上了朋友。一日,包扬让他帮忙汇款一万元给老家的父母,这人拿着钱走了。不久,包扬的肝炎突然恶化,很危险,而那人却不露面,做着私吞钱财的美梦。后来包扬经抢救脱险,不久出院后问及那人汇款之事,他装聋作哑,矢口否认曾经拿过包扬的钱。

    诸葛亮曾说过:“势利之交,难以久远。”这句话很有道理。“势利眼”两眼只看权势、利益,并以权势、利益作为交友准则。他们最喜欢也最善于趋炎附势。不管你发迹也好,还是有权势也好,只要在你身上他们感到有利可图、有势可攀,他们就会赶紧跑到你身边围着你团团转,讨好你,与你交朋友。一旦罩在你身上的光环消失了,他们便不劝自退,转向别的有势利的人了。

    与墙头草交朋友确实是有害无益。春秋末年,晋国的文子逃亡,从一个县城经过。随从说:“这个地方有个乡官,是您的老相识、老朋友,为什么不在这儿歇歇脚,等等后面的车子?”文子说:“我曾经喜好音乐,这个人就送给我鸣琴,又听说我喜欢玉佩,他就赠给我玉环。他这是助长我的过错,以讨好我,现在恐怕他要把我出卖去讨好别人了。”于是很快离开了这个县城。果然后来这个乡官扣留了文子后面的两辆车,献给了自己的国君。

    与擅长变脸的人交往,尤其与他们一起共事时,他会让你感觉很难捉摸,没有任何规律可依。说变脸就变脸,本来你们共同制订好了计划,决定在哪些时间完成哪些事情,但由于他的变卦,使计划十有八九不能实现。他们像一股乱刮的风,一会儿到你身边,一会儿又刮到别处,与这种人,怎能深交?

    唐中宗李显一次在宫中设宴,酒酣耳热之际,忽然对窦从一说:“我听说你早已失偶,对你很是同情,今天是除夕,我给你成亲吧!”话刚落音,便有一行人由内宫而出,前面是宦官持着灯笼为前导,后面,在金缕罗伞的遮掩之下,有一个女人,身穿花花绿绿的衣服,头上插满珠翠,由西阶进殿,坐到窦从一的对面,看来这一切是早已安排好的。

    皇帝命窦从一按当时的习俗念一首《撤扇诗》,念完之后,罗扇撤去,去掉头上的顶戴,换掉礼服,再一瞧,竟然是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是韦皇后的奶妈。此时的韦皇后已是将近五十的人了,这个老太婆少说也有七十岁,而窦从一却只有四十多岁!这可真是一个恶作剧,李显及众位大臣都鼓掌大笑,十分开心,就这样,老太婆便成了窦从一的妻子。窦从一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没法说,圣命难违呵!但他很快也就想开了,皇帝做媒,这是多大的面子呵,更何况娶的又是皇后的奶妈,他正可利用这层关系去讨好、巴结皇帝皇后。当时人们将奶妈的丈夫叫“阿”,从此以后,窦从一每次谒见皇帝或上书朝廷,便自称“皇后阿”,别人都叫他“国”,他还欣欣然颇有自得之色。

    不久,中宗侄儿、睿宗儿子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推翻韦后统治,天下大变。窦从一立刻宣布恢复原来名字,斩杀丑妻,献出她的首级,以示与韦后断绝了一切关系。窦从一这种表现,居然得到睿宗的信任,又做了几年宰相。

    变脸作为小人的一种特征,注定了他会卖身投靠、攀龙附凤,将起码的人伦道德抛置脑后。他今天来找你,急切地与你合伙做买卖,明天又去找别人,把你丢在一边;今天说某某领导作风正派,明天又指责他营私舞弊;今天跟你斩钉截铁地说不在这儿干了,要你跟他一块儿走,可等你递交请辞报告后,他又向领导表示一定要在这儿安心工作。他们此一时,彼一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芸芸众生,百相皆有,墙头草们应该算是百相的集大成者,风云难测,阴晴雨雪轮流上演。谁在你得意之际靠近你,谁也就在你失足时逃得最快。

    在这个社会上,小人到处都是,有很多人就是因此而丧失了接近成功的机会。防范那些心怀叵测的小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轻易表露真心,议论别人只应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而对别人的短处应简略地一笔带过,切不可张扬别人的过失。

    测试:你怎样对待小人

    通过这个测试,你可以了解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否圆滑,是否掌握心理战术,是不是人际关系的高手。

    世间有这样一类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你偶然间发现,你一直认为对自己很好的人,原来却在给自己使坏,一时间你很气愤。当你再次面对他时,你会:

    A开门见山,一语道破,不给对方留面子

    B与对方保持距离,态度不冷不热

    C表面上与对方笑脸相迎,实际上对对方心存戒备

    D对对方以诚相待,相信自己能够感动对方

    答案解析:

    选A:你的性格是属于直率型的,最受不了人家的冷嘲热讽和迂回战术。因此,一旦你遇到喜欢用计谋的人,即使没有明确的证据,你也会很冲动地揭开对方的面具。你这种性格,通常会吸引来同样不喜欢用心机的人,因此,你的人际关系将会很明显地分成两派:一派就是和你意气相投的朋友,一派就是喜欢用计的敌人。

    选B:你采用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除了可以从中推论出你是一个拙于跟对方比赛心机的人之外,也可看出你是个不善于主动去掌握人际关系、主动去解决问题的人。你唯一的利器就是沉得住气,不管对方如何奸诈,你深信只要不回应,对方就无法纠缠下去。因此,你的人际关系比较封闭,因为你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你的敌人应该不多。

    选C:你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战的人。面对这种颇有心机的人,你这种对应方式,表现了你是个有谋略、理性的人。

    选D:你敌我意识非但不强烈,还对人完全不设防。不过,由此可见,你是一个有心经营人际关系的人。你对人以诚相待,相信也有人会以诚相报,只是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良心的。你在他人心目中,应该是个有良好形象的人。

    通过这个小测试,想必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你是一个有心机的人,就要小心,不要让别人觉察到你是个这样的人,以免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完全不设防,就要小心,不要被敌人所陷害,使自己一辈子都不能翻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