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人群:只知道坐在那里空喊机遇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好的机遇是用你的脑子发现而不是用嘴巴喊来的。大部分穷人没有办法致富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坐在那里用嘴巴呼唤机遇,而不能站起来,用脑袋去创造机遇。
穷人和富人都希望得到机遇的眷顾,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也许只需要一个机遇,就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是,穷人和富人对机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穷人认为机遇是有形的,是贴着标签的,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他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所以,穷人总是坐在那里呼唤机遇,认为机遇一听到他的呼唤便会立刻跑过来帮他改变命运。
而富人不同,他们不会在那里坐等机遇,而是主动地去设计机遇、创造机遇。
“设计机遇,就是设计人生。所以在等待机遇的时候,要知道如何策划机遇。这就是我,不靠天赐的机遇活着,但我靠策划机遇发达。”这是美国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穷人,因为穷人只知道等机会,像“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夫一样,从早到晚,从日出到日落,可机遇永远不会自动上门。真正的富人是用智慧为自己创造机会成功。
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
随着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为了保证军需用品的供应,华盛顿联邦政府把重点放到东西横向的大量铁路的修建上。不久,大铁路网修建告成,投入使用,它连接了大西洋沿岸的东北部城市和大陆中部的密西西比河谷,这使新兴城市克利夫兰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洛克菲勒对这种天时地利的好机会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战争,战争。”洛克菲勒兴奋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和他往常沉静的模样判若两人。
“战争怎么样呢?莫非你想去打仗?”合伙人克拉克不解地问。
“打仗?除非我疯了。”洛克菲勒顿了顿,又说:“咱们要抓紧时机,对,抓紧时机大干一场。连续两年的霜害使许多州的农作物遭到灾难性的打击,现在战争又开始了,你知道这一切将意味着什么?将意味着食品和日用品的大量短缺,意味着大规模的饥荒。”
洛克菲勒滔滔不绝地说着,这是他第一次像个演说家。金钱在任何时候都是他的超级兴奋剂,眼下更是如此。
但是他们公司的所有积蓄加到一块儿,也不够买下洛克菲勒想要吃进的那么多货物。然而时间就是金钱,战火已在蔓延,物品短缺的现象已经发生。现在,向银行贷款对洛克菲勒来说已经不是难题了,这次他不是贷款2000,而是贷款20000。
然而银行一眼看透了洛克菲勒想借战争发财的念头,尽管洛克菲勒有足够的信誉,仍然只贷给他2000元。
洛克菲勒还想说什么,但银行经理汉迪先生挥挥手,让他出去。
2000元就2000元吧,洛克菲勒向汉迪先生鞠了一躬。
他的心思已经全部集中到这一场赌博一般的生意是否能赚钱,银行的贷款是否有能力偿还上面。
洛克菲勒通过对战争形势的深刻分析,投机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从中赚取的利润成倍增长,那些从中西部和遥远的加利福尼亚购进的食品甚至连华盛顿联邦政府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另外从密西根套购的盐也因为供求数量的悬殊而大赚特赚。
把握机遇的并非命运之神,机遇并不是只要你用嘴巴喊两声它就立马跑过来为你所用的,而是你要用智慧去创造的。正如伊壁鸠鲁所说:“我们拥有决定事情变化的主要力量。因此,命运是有可能由自己来掌握的,只要我们拥有智慧。”
思维突破:用智慧创造机遇,改写人生
拉菲尔1杜德拉,委内瑞拉人,他是石油业及航运界知名的大企业家。他以善于“创造机会”而著称。他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找到好机会进行投资而发迹的。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了资本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内瑞拉的首都拥有一家玻璃制造公司。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当,他学过石油工程,他认为石油业是个能赚大钱且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他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说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得此信息,他充满了希望,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已到,于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笔合同。
去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企业在频繁活动。无疑,这是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不雄厚,要获得这笔生意难度很大。然而,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采取迂回战术。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他灵机一动,感到幸运之神到来了,这等于给他提供了同英国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同等竞争的机会,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当时他虽然还没有丁烷气,但他确信自己能够弄到,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当时,阿根廷政府想赶紧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投标给了杜德拉,他终于战胜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投标争取到后,他立即加紧筹办丁烷气。他随即飞往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注,想挽救这家船厂。
这则消息对杜德拉来说,又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好机会。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定制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政府官员对此求之不得,当即拍板成交,马上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使馆,与阿根廷政府联络,请阿根廷政府将杜德拉所订购的2000万美元牛肉,直接运到西班牙。
杜德拉把2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了之后,继续寻找丁烷气。他到了美国费城,找到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000万美元租用我这条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太阳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议。从此,他便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跻身于石油界的愿望。经过苦心经营,他终于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巨子。
杜德拉的例子充分说明,用智慧去创造机遇,改写人生,是富人的特质之一。
当然,创造机遇的富人也有差别,有些人创造的机遇小一些,有些人创造的机遇大一些,机遇的大小也就决定了富人的差距。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遇并全力以赴的人。”
对待机遇,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等待,一种是创造。等待机遇又分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两种。不过,不管哪种等待,始终是被动的。穷人应该主动创造有利条件,让机会更快降临到自己的身上,这才是创造机遇。
穷人用屁股等候机遇,而富人用大脑创造机遇。机遇不会落在坐等机遇者的头上,只有敢于行动、主动出击的人,才能抓住机会。有一句美国谚语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穷人视麻烦为瘟疫,富人视麻烦为商机
适应人群:把麻烦当瘟疫,唯恐避之不及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人们都喜欢机遇。穷人把机遇称为运气,却很少有穷人视问题和麻烦为机遇,面对麻烦,穷人总是如同见着瘟疫一样避之不及。而在许多富人的传记中我们却会看到,问题和麻烦是许多富人们的“盟友”。
这是松下幸之助在创业之初的一个小故事。
松下在创业初期主要生产电插头,但由于插头的性能不是很好,所以经营并不景气。
一天,他身心俱疲地独自走在路上。一对姐弟交谈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位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那时候的插头只有一个,把它用来烫衣服就不能开灯,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弟弟吵着说:“姐姐,您不快一点开灯,叫我怎么看书呀?”
姐姐哄着他说:“好了,好了,我就快烫好了。”
“老是说快烫好了,早就过了30分钟以上了。”
姐姐和弟弟为了用电,一直吵个不停。
松下幸之助想:只有一根电线,有人烫衣服,就无法开灯看书,反过来说,有人看书,就无法烫衣服,这不是太不方便了吗?何不想出同时可以两用的插头呢?
回家后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我们今天所用的多用式插头的诞生。
日常生活中,穷人也经常会像上例中的姐弟一样感觉到有些不方便,但是穷人却很少像松下一样将这些麻烦转化为机遇。
同样是一个问题,用穷人的眼光看,就是麻烦,就是别人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包袱,是需要远远躲避的瘟疫。
而在富人眼中是没有什么麻烦可言的,因为他们把任何事情都看做自己经营人生的机会。富人做一件事,不仅看有形的收获,还看无形的收获,他们善于运用一切条件,把麻烦变成自己赚钱的商机。
事情都是相互转化的。富人能把坏的事情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而穷人则把坏的事情弄得更加糟糕,甚至不可收拾。
思维突破:着眼“麻烦”,寻找商机
其实麻烦并非穷人所想得那么可怕,只要着眼于那些大家“苦恼的事”和“困扰的事”,从中可以寻找到大量赚钱商机的。因为是苦恼,人们总是迫切希望解决,如果能提供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就是找到了赚钱的机会。例如双职工家庭,没有时间照顾小孩,于是有了家庭托儿所,没有时间买菜,就产生了送菜公司。这些都是将麻烦转化为机遇的例子。
戈德曼是目前超级市场人人必需的购物推车的发明者。1937年他在俄克拉荷马城超级市场,观察到顾客个个挎着、背着装满物品的筐和口袋,排着队等待结账。他灵机一动,于是试制了一辆四轮小型推车,结果深受消费者和超级市场老板的欢迎,获得了重大发明专利。
最绝的是日本水泥大王浅野水泥公司的创立者浅野忠一郎。在他30岁时,当时的横滨市长听到浅野很会让无价值的东西产生价值,就召见他说:“你以很会利用废物而闻名,但是人的排泄物,我想,你是没有办法去利用的了。”
“只收集一两家粪便不会赚钱,但是收集数千人的大小便就会赚钱。”
“怎么样收集呢?”
“做公共厕所。”
这样,浅野就替横滨市设置了63处日本最初的公共厕所,因而成为日本公共厕所的始祖。
富人们喜欢发现问题,他们欢迎生活中的问题,借着解决问题得到更多满足的机会。许多人总认为大而且复杂的问题非常讨厌,但是,问题愈大,挑战也愈大,解决问题时所能得到的满足就愈大。
每个问题对一个人都会有某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可能性。某些事情对穷人来说是问题,对富人来说则可能是有利可图的事业。例如,老鼠本是人类最厌恶的动物,因为它为人类带来不少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老鼠的存在又为我们的经济组织带来一笔不小的利益。很多人由于老鼠的肆虐而有工作机会。原来,他们为工厂制造老鼠夹、老鼠笼,赚取薪金来养家糊口。医院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有人生病,律师之所以有生意上门,是因为有些人触犯法律。很多地方,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麻烦而设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麻烦都可向机遇转化的,将麻烦转化为机遇还涉及一个概率评估的问题。
评估一个麻烦向机遇转化的概率,至少要做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课。
其一,利益评估。
该机会会带来什么利益?利益有多大?利益如何产生?如何获得?在什么情形下消失?获取利益时会碰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
其二,利益兑现的时限。
那是长线还是短线的机会?调查研究需花多少时间?付出的资金何时回收?利润何时出现?
其三,资源的评估。
现有资源是否和新机会配合?现存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设施、推销渠道等,是否足以应付机会的需要?新机会是否和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办事作风一致?
其四,投资的评估。
我们应该投入哪些及多少资源?若把相等资源投入其他用途,是否会比发展这个机会带来更大收获?投资评估必须全面,包括调查研究的成本,开始时投入多少资金,发展下去又需多少资金,还要预计意外事件发生,需要预留多少资金应急等。
其五,测试评估。
机会成败是未知之数,宜先进行测试,以便估计机会的成效。例如,做市场调查、实验室测试、生产测试等。目的在于找出机会中最值得发展的部分,以及估计是否能达到目的。
其六,退出时机的评估。
进行开发一项机会之前,需先考虑退出的时机,不能无休止地投入资源。机会的哪些部分需要减少甚至中止投资?还是整个投资计划中止?何时减少或中止投资?
如果通过以上六个步骤,评估出某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或问题可以向机遇转化,我们即可大举进军,化麻烦为金钱。
穷人只知欢庆节日,富人巧把节日变商日
适应人群:不善于经营跟节日相关的产品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节日对穷人来说意味着欢庆和放松,而对富人来说却意味着大把的金钱。不论是对于民俗的节日,还是外来的节日,聪明的富人总会从中掌握商机,大发节日财。
穷人过节,富人当然也过节,但是聪明的富人却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用那几天的时间赚一年的钱。
泰纳在年轻时,带着一个发财梦从泰国来到美国。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做面包的手艺十分了得,也就自然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这门手艺上了。
来到西雅图之后,泰纳就在这里开了一家点心店。虽然泰纳制作的面包、生日蛋糕等质量上乘,但由于初来乍到,所以销量一直不大好。
又一次,由于闲来无事,泰纳粗粗一算账,发现一年中大部分生意都是在圣诞节期间完成的。这个结果触动了泰纳头脑中的那根赚钱的神经。他自言自语: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圣诞节上大做文章呢?
一个奇特的想法在泰纳的脑海中形成了。
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持续时间较长,生意成交额大,是文化与商贸活动结合的大节。泰纳测算了一下,如果这段时间蛋糕生意做得好,会超过平时四个月的全部经营额。这以后,没到圣诞节,泰纳就准备好了多姿多彩的小蜡烛、彩灯、卷心菜娃娃,又大量购置火鸡、烤肉、灌肠,制作出配有火鸡肉、热狗等的节日蛋糕。由于是专门为圣诞节制作,因而购买的人特别多。而卷心菜娃娃、小蜡烛则是镶在另一种点心盒上,配有圣诞快乐的字样,这种点心盒为儿童所喜爱。每逢节日到来,销售量激增,许多家庭都购买这种点心盒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节日一过,泰纳的点心店也就歇息关门。别人觉得纳闷,问他为什么,泰纳说,好的东西如果经常出现在眼前,也会变得很平常。只有适时出现,才能让人们有所牵挂,有所留恋,才可以获得意料之外的收益。正因为这样,泰纳在圣诞节那几天的生意是别人想不到得好,每年圣诞节还没到,泰纳的订单都已定的满满的。
几年后,泰纳轻松地利用节日圆了自己的发财梦。
借助节日发财,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
思维突破:向节日要钱
中国乃礼仪之邦,对过节向来比较重视,而越来越多的各种“节日”,它们一年年周而复始地来到。凡节日到来之际,众多富人总能找到大肆行销的一个有利契机。
如元宵节(上元节)前后富人推出的元宵、汤圆。这些食品销路平时不高,唯有在元宵节期间会骤然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富人借民俗节日大做文章,人们为了“应时当令”会去购买,借以寻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觉,而元宵的品种很多,富人也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促销。可以说,元宵节前元宵销量的上升是沾了节日的光。
再如过去很少有人问津的“立秋”,如今也成了富人广告的媒介。他们借“立秋贴秋膘”之说,利用各类广告媒体宣传立秋日大吃肉类食品的好处。至于其中有多少科学依据无人去计较,但到了立秋这一天大吃红烧肉、涮羊肉、烤肉、酱肘子是很常见的事。我国许多城市在这一天里酱肉一类的肉食品销量大增的现实,说明富人利用立秋民俗做广告是颇有成效的。
民俗节日为富人赚钱提供了好机会,他们利用历史流传下来的非物质遗产为自己赢得了物质收获,可谓是“古为今用”。
除了传统节日,精明的富人还瞄准越来越多的舶来品——外国节日,在这些外国节日上大做文章,大发其财,珠海丽珠厂就是典型一例。
众所周知,“父亲节”始于美国,现在已在世界各地流行。美国一项青少年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地位最高和最受尊重的人物是父亲。而我们中国的父亲,却公认是最吃苦耐劳、最慈爱的。1992年年底,丽珠制药厂利用“父亲节”——这个在中国内地还未被充分开掘的“准热点”,和《黄金时代》杂志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推出了“93父亲节‘丽珠得乐’献爱心”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如下:只要每一位儿女写一封信寄往丽珠制药厂——“一句祝福,一片深情”,便可使其父亲收到丽珠制药厂免费赠送的一张精美的“丽珠得乐”父亲节贺卡,给他们带去一份儿女的情谊和丽珠制药厂对他们的关心。此外,还举办“父亲节”征文大赛。参加者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散文或随笔,描绘出自己父亲或慈爱或庄重的形象。根据这些征文,评出10位“模范父亲”及10篇优秀征文,并颁发证书、奖牌及奖金。这一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鸣,参加者写来一封封温馨感人的信,儿女们在信中表达了平时没有机会、没有勇气直接向父亲倾吐的心声。
这一封封来信表明,“丽珠得乐”父亲节的宣传活动已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一位孝子用诗歌形式简明扼要地表达了他对这项活动的赞誉之情:“丽珠一颗孝子心,得乐万家慈父情。”丽珠此举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亲情,进一步塑造“礼仪之邦”和睦家庭的形象,更是弘扬了企业的名声与品牌名声,可谓一举多得。
在中国,尊老爱幼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都愿意为父母做一些事情,而丽珠得乐正顺应了这样的潮流。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如脑白金的那句广告语:“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成为人们过年送礼的首选,在保健品市场,其销量始终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中国人重礼,在节日中尤其如此。利用节日的热点大做文章,节日便成了不可多得的“商日”,穷人如果能向富人学习,如此把握商机,在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必会大获成功。
穷人从热点中找热闹,富人从热点中找商机
适应人群:对社会资讯的热点缺乏敏感度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件,当这些事件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时,它也就成为社会的“热点”。面对同样的“热点”,穷人从中找热闹,而富人从中找商机。
华人钟秋一直梦想着做生意发大财,于是,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远走马来西亚,并在当地向银行借了笔钱,办了一家日用小商品生产厂。但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几年下来,钟秋的事业还是原地不动,这令他十分苦恼。不过他是一个认定一件事就会干到底的人,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壮大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放弃自己的小工厂。
机遇在1998年来临,那一年马来西亚一位名叫费伊的少年,因盗窃公共财物被捕,由于他不符合判刑条件,便被给予一顿鞭刑以资惩戒。这本属平常小事,但被媒体披露后,竟在马来西亚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人认为,运用这种残酷的刑罚,对待一位尚属初犯的少年,很不人道。也有一些人觉得,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人权的掩盖下,未能得到应有的惩戒,这样,必然惯坏孩子,导致其走上更大的犯罪道路。双方争辩十分激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社会“热点”。
面对这一热点,与很多人不同,钟秋关注的不是争辩双方的对与错,而是这件事能否给他的事业带来发展的机遇。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要是开发一批带有警示性的日用品,趁机投放市场,不仅可以对青少年予以警示,又能得到那些支持对青少年加以惩罚的人的青睐,一定很有卖点。
很快地,他请人设计了一个藤条刑具的图案,印在茶杯、书包上,并加上一条广告语:不用藤条,便会惯坏孩子!
结果和钟秋预料的一样,其带有藤条刑具图案的书包等日用品十分畅销。大多数马来西亚中老年夫妇都争相购买,以警示自己的儿孙。
就这样,钟秋抓住了众人讨论青少年犯罪是否该受到严惩这一热点事件创造了一次商机,开发了日用品新市场,让自己的公司从此名声大振,发了一大笔财。
不难看出,正是对“热点”的把握,才成就了钟秋的事业。面对青少年犯罪是否该受到严惩这一社会热点,很多穷人关注的只是双方争辩的对与错,从中找点乐子,而富人钟秋却从中找到了赚钱的商机。这是眼光的差距,更是头脑的差距。
思维突破:从热点中掘商机
在信息膨胀的今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闻资讯,其中自然不乏“热点”事件,穷人只要善于从热点中寻找商机,赚钱自然不是难事。
所谓热点,指的是某时期引人注目的问题或地点。在当今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热点随时有可能产生。一般来说,每一个热点都蕴含着无限商机,抓住了就意味着拥有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常有人说,如今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生意难做只不过是穷人的抱怨而已。对一个富人来说,竞争就意味着机遇,想要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关键是要善于运用社会资讯。而借助热点开创商机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当然,我们在把热点变卖点,从热点中挖掘商机时,要注意把自己所正从事或打算即将从事的事业同“热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这样发掘出来的“商机”才是可以实现的。同时,想要抓住热点,开创新商机,必须先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只有弄清楚消费者在“热点”发生后需要什么时,才能找准“卖点”。
发现热点并不难。由于热点是众人关注的对象,作为社会的一员了解到热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关注一些媒体新闻就可能了。难的是,如何将热点变卖点,这是每一个渴望致富的穷人的必修课。
聪明的富人从祸患中也能发现商机
适应人群:不明白祸患中也暗藏商机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对于祸患,穷人向来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然而,聪明的富人却可以从祸患中发现商机,从而坐享其利。
商机就是顾客,商机就是市场,商机就是利润。是否善于把握商机,是否可以赢得商机,是对一个人经营才智最为关键的考验。聪明的富人无疑是这场考验中的佼佼者,因为从人人避之的祸患中他们都能发现商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美国一家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加菲尔在翻阅报纸时,突然一则几十个字的消息使他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墨西哥发现了疑似瘟疫的病例。
为了检验报道的真实性,他当天即派人去墨西哥调查情况,当得知疫情属实后,加菲尔马上想到的是:如果墨西哥发生瘟疫,一定会从紧挨着它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边境传染到美国来,而这两个州又都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肉类供应一紧张,肉价一定猛涨。他集中财力购买牛肉运到东部后,美国政府果然下令,严禁一切肉类食品从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外运。牛肉一下子成了抢手货。加菲尔利用这次祸患发了大财。
除了加菲尔,还有很多的富人善于从祸患中找商机。
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大量的专题报道,进一步引发了读者对军事类图书的热切关注。一些出版社和书社纷纷抓住这一商机,巧打军事牌。光明日报出版社很快推出《中美俄新型尖端武器》一书,因其含有包括美EP—03E侦察机在内的各种飞机的图片和较为详细的装备性能介绍,为广大读者看好。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海上力量——由海到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的《世界海军武器装备》亦很畅销。一次中美撞机的事件为出版社和书社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祸患常在,而从祸患中找商机的智慧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富人不仅善于应对祸患,而且能在祸患中发现商机,化患为利。
很多富人的成功都来源于激烈的竞争,一些在穷人看来避之不及的祸患,他们却往往从中看到巨大的商机。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商场上,同样不缺少商机,只是缺少发现。
思维突破:逆向思维,化患为利
为何对于穷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祸患,那些精明的富人却能从中获取厚利呢?
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是他们的思维在起作用,他们脑袋里时刻想着的是如何抓住机会赚钱。正是在这样的大脑意识的指挥下,他们能敏锐地发现被别人忽视了的商机,迅速走上成功之路。
既然大脑赋予了我们神奇的力量,我们就应该学会开发它,而它也不会因为被塞得满满的而无法工作。聪明的富人会在第一时间察觉到潜在的商机。他们会时不时地给自己的思维充电,所以,他们不但会发现正在孕育着的商机,同样也会寻觅到现有的商机,甚至在祸患中也能发现商机。
由此,作为穷人,想要取得别人不能取得的业绩,就得想别人想不到的法子。为了做到这一步,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要拘泥于传统,而应该反向求异,换个角度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打破常规,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善于进行逆向思维,便能于无声处听到惊雷,于祸患中看到商机。同时,出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要三思而后行,要有了充分的把握才可行事。
机遇面前灵活变通才有出路
适应人群:思维呆板,不知变通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对于那些思维灵活的富人来说,多一扇门就是多一份希望,多一种变化就多一个机遇;对那些不知变通的穷人来说,多门等于没门,多机遇等于无机遇。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的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让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打算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才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想法,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湿。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了。
面对机遇的来临,穷人和富人有不同的选择方式。穷人只会单纯地接受,并且固执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变。而富人则会审慎地运用他们的智慧,灵活变通地处理,根据情势的变化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同时不忘随时检查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并适时加以调整。穷人和富人不同的选择,当然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许多成功的契机,起初未必能让每个人都看到深藏的潜力,而起初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成功与失败的分野。
思维突破:灵活变通才有出路
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有时并不需要你按牌理来出牌,在商海中不论要干什么,都要懂得适当的变通,只有变通才会有出路,否则,一旦由于思维呆板而错过最好的时机,将可能一无所得。
真正的富人,不是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做灵丹妙药处处套用,绝不拘泥于它。他们知道,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人们的行动总是面向未来,而经验却只属于过去。
变通与创新是难以分割的两个方面,正如一个哲人所说:“你只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一个小小的改变,只要能跳出传统守旧的观念,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巧妙地变一变,往往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创新变通的禀赋,但你总是漠视了自己的潜能。你的思维已经习惯了循规蹈矩,只要你愿意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多进行一些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激活自己的创新因子,你周围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你创新思维的对象。
闹钟,其传统只是“催醒”,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英国一家钟表公司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种与之相矛盾的“催眠”功能。这种“催眠闹钟”既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圣诗合唱和鸟语声,催人醒来;又能发出柔和舒适的海浪轻轻拍岩声和潺潺流水声,催人入眠。使用者可以“各取所需”,这种新颖独特的闹钟深得失眠者的宠爱。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最怕的就是你不变。顺应这种现实,被誉为20世纪两大天才之一的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他一生追求的只有三个字:变!变!变!但也不是乱变,不是无原则的变,而是有方向的变。不是倒退的变,也不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转圈变,而是向前发展的变。
生命之树常青,万事万物都在变。在致富的道路上是没有金科玉律可言的,全凭你机智敏锐地探知变化,灵活地改变方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