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将帅故事-乐毅、田单——败齐败燕,奇功异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齐威王时,因为重用孙膑等人,打败魏国,所以齐国重新成为东方强国。然而,随后的齐宣王、齐湣王忘乎所以,利令智昏,在战略上犯了一系列错误,穷兵黩武,连年征伐,四处树敌。齐宣王时,大举进攻北方的燕国,攻陷燕都蓟城(今北京),杀死燕王姬哙,占领燕国大部分国土,烧杀抢掠,激起了燕国人民的刻骨仇恨。后来在各诸侯国的干涉下,齐军部分撤离燕国。齐湣王时,又南攻宋国和楚国,西攻晋国。公元前288年,齐湣王和秦昭王达成默契,改称“帝”号,齐湣王称“东帝”,秦昭王称“西帝”。此举立刻遭到各诸侯国的反对。两个月后,二王称“帝”的闹剧草草收场。

    当齐湣王得意洋洋自我陶醉的时候,燕国正厉兵秣马,发愤图强。公元前312年,流亡在赵国的燕国公子姬职回国当了国王,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受当时各国变法潮流的影响,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有出路,而人才是富国强兵的关键。为此,他以政治家郭隗为相,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屈景等,陆续到了燕国。其中,军事家乐毅最有才干。是他,帮助燕昭王报仇雪耻,给了齐国以毁灭性的打击。

    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代,灵寿(今河北灵寿)人。自小受到先祖的影响,聪明好学,熟读兵书。成年后武艺出众,服务于赵国。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内乱,乐毅投奔魏国,侍奉魏昭王,不被信用。其时,燕昭王招贤的美名传遍天下。乐毅心有所动,有心到燕国去,施展军事抱负与才干。恰巧,魏昭王派遣乐毅为使臣,出使燕国。乐毅得以见到燕昭王,说以兵法,深得燕昭王赞赏。燕昭王留下乐毅,拜为亚卿,执掌军事。乐毅不负燕昭王所望,一面帮助训练燕国的军队,一面支持燕国的各项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国力殷富,士兵乐战。

    燕昭王决定攻伐齐国,以雪当年国耻。乐毅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齐国,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可独攻也。王必伐之,莫如与赵、韩、魏联合,共同出兵。”

    燕昭王采纳了乐毅的意见,派乐毅赴赵国,约会赵惠文王,同时派人联络韩国和魏国。赵国因经常受齐国欺凌,所以赵惠文王最支持伐齐,还主动派人联络秦国。齐湣王于公元前286年攻灭宋国,气焰正盛,狂傲暴虐,大有一种天下霸主、舍我其谁的架势。因此,各国视齐湣王为共同的敌人,一经燕国牵头,立即组成统一战线,同意出兵,攻伐齐国。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动员全国力量,联合赵、韩、魏、秦国,举兵伐齐。赵惠文王甚至把赵国的相印授予乐毅,以表示对这场战争的重视。

    乐毅统领五国联军,共五十万人,浩浩荡荡地进军齐国。齐湣王恰也惊慌,忙自统中军,并任命韩聂为将军,沿济水设置防线,抗击联军。大战开始,乐毅身先士卒,果断指挥。联军将士,人人奋勇,直杀得齐军尸横原野,血流成河。韩聂死于乱军之中。齐湣王大败,狼狈逃回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连夜派人向楚国求救,许诺割让淮北之地。

    济水一战,联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乐毅请赵、韩、魏、秦四国军队先行回师,剩下的战事由燕军解决。他带领燕军长驱直入,进逼临淄。有人说:“兵法云:穷寇莫追。我军此去,恐有风险。”乐毅说:“兵法是兵法,实际是实际。实战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退。现在,齐军主力已被歼灭,残余部分犹如惊弓之鸟,不堪一击。再则,齐王早已失去人心,像他这样的穷寇,必须一追到底!”

    事实证明,乐毅的决断是正确的。当齐军兵临临淄城下的时候,齐湣王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舍弃国都和百姓,逃之夭夭。乐毅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临淄,把齐国宫室的金银财宝、礼乐祭器等,全部运往燕国。燕昭王大喜,亲至济水前线,慰劳将士,封乐毅于昌国(今山东淄川东),号称昌国君。

    乐毅继续用兵,兵分五路,占领齐国广大地区。实施占领期间,他三令五申,严明军纪,禁止烧杀抢掠,不许残害百姓,特别注意尊重齐国的风俗习惯,用仁义赢得民心。他废除了齐湣王时的租赋负担,亲近和拉拢社会名流,准备和齐国的上层人物,共同管理齐国。一次,燕军进攻小城画邑。那里正是齐国德高望重的太傅王蠋的家乡。乐毅传令燕军,撤退三十里,暂不攻城。他派出说客,携带重礼去见王蠋,聘请王蠋到燕国做官。王蠋热爱自己的国家,没有答应,上吊自杀。乐毅感叹不已,认为王蠋是齐国的忠臣,下令厚葬,并亲自为其墓碑题字:“齐太傅王蠋之墓”。另外,乐毅还为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和名臣管仲修建了庙宇,隆重祭祀。这些手段和措施,得到齐国人民的拥护。因此,乐毅迅速占领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

    齐湣王出逃,先后逃至卫国和鲁国,不受欢迎。他处处碰壁,最后回到莒城(今山东莒县)居住,继续向楚国求援。楚顷襄王别有所图,特派大将淖齿率兵开赴齐国。其实,楚国是想和燕国一起,瓜分齐国。齐湣王把淖齿当做救星,封他为没有任何意义的宰相。淖齿觉得好笑,几天后便将齐湣王杀了。接着,齐国贵族田贾等又杀了淖齿,王位暂时空缺。短短数月,齐国发生了天大的变故,接近亡国的边缘。

    这时,燕军控制着齐国的大部分土地,唯有莒城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没有被攻陷。乐毅或许是出于怜悯之心,或许是犯了战术错误,没有乘胜进攻,因而齐国得以保全,并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乐毅建立了盖世功勋,统兵驻扎在齐国,长久没有军事行动。这引起了燕国贵族的忌恨。以太子姬乐资和大夫骑劫为代表,向燕昭王进谗,说:“乐毅在半年内攻占齐国七十余座城池,而三年中却攻不下莒城和即墨,为什么?其中肯定有鬼!”甚至说:“乐毅在齐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收买人心,目的只有一个: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绝对信任乐毅,斥责太子和骑劫说:“齐国和燕国世为仇敌,没有乐毅,燕国能报仇雪耻吗?乐毅功比天高,别说他没有野心,即使他想当齐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乐毅听说其事,大为感动,确信燕昭王是一位值得依赖的国王。不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病死了。姬乐资继位,是为燕惠王。燕惠王远没有燕昭王那样的襟怀,却又自不量力,决意消灭齐国。齐国畏惧乐毅,实施离间计,声称齐国人愿意奉乐毅为齐王,最害怕的是燕国更换将帅。燕惠王早就忌恨乐毅,遂命骑劫取代乐毅的统帅位置,强召乐毅回燕国。乐毅接到命令,痛苦万分,泪流满面,意识到自己的功业已经到了尽头,若回燕国,性命难保。他考虑来考虑去,决定投奔赵国。赵惠文王钦佩和敬重乐毅,热情欢迎,并将他封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号望诸君。

    燕军突然换了统帅,将士不服,军心浮动。骑劫只会夸夸其谈,一心想着攻克莒城和即墨,捞取高官厚禄。齐国名将田单,巧妙地实施“火牛阵”,重创燕军,杀死骑劫,乘胜收回丢失的七十余座城池。

    燕昭王和乐毅等苦心经营的胜利成果,被毁于一旦。燕惠王看到兵败归国的少数士兵,这才顿足捶胸,后悔莫及。他特别担心乐毅会帮助赵国进攻燕国,凭着乐毅的才能,攻灭燕国,根本不在话下。他左思右想,决定给乐毅写一封信,一面承认自己有错,诡辩撤换将帅是关心乐毅的身体;一面责备乐毅,说他投奔赵国是忘恩负义。乐毅读了燕惠王的信,思绪汹涌,感慨万千。他为了表明心迹,专门给燕惠王回了一封长信,就是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乐毅在信中,充分肯定和赞美燕昭王的胸怀与功绩,同时批评燕惠王嫉贤妒能、偏听偏信的错误。乐毅表示,自己的事业和燕昭王是联系在一起的,避免杀身之祸,光大燕昭王的功业,这是自己的希望;即使自己遭到诽谤,蒙受不白之冤,也决不会损害燕昭王的名声。全信写得真挚、恳切、委婉,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功败垂成的无奈和苦闷。清朝编选《古文观止》,收进乐毅的这封信,足见它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乐毅晚年,往来于赵国和燕国之间,同时任两国客卿。赵国和燕国因为乐毅而保持了友好的关系,多年间没发生过战争。乐毅死后,葬于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附近。

    济水之战,齐国只存莒城、即墨两座城池,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这时,无名小吏田单脱颖而出,以其卓越的见识和才干,挽救了齐国。

    田单,临淄人,齐国宗室远房庶族的后裔,本来默默无闻。齐湣王逃跑时,田氏家族和达官权贵跟着逃跑,从临淄到安平(今山东临淄东),从安平到即墨,途中都是逃亡的人群和车马。人群拥挤,车马争道,磕磕碰碰,混乱不堪,行进的速度很慢。田单非常聪明,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提前让本族的人改造马车,一是把车轴锯短,二是把车轴的两端包上铁皮。因此,他带领的这队田氏家族,穿行于拥挤的人群、马车中间,见缝插针,灵活快捷,不怕车辆发生撞击,行进的速度自然很快。他们逃至安平,再逃至即墨,人员和器物等,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大家论起功劳,异口同声夸奖田单,称他是个有心计有谋略的人。

    即墨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公推田单为将军,领导抗燕斗争。田单被时势逼上将军的位置,这为他发挥军事才干提供了机遇。恰好,燕昭王病死,燕惠王新立。田单利用燕惠王对乐毅的疑忌心理,实施反间计,散布流言说:“乐毅滞留齐国,拥兵自重,不日便将自称齐王。齐国人不害怕乐毅,只害怕别人取代乐毅为将,那样莒城和即墨势必不保。”

    燕惠王嫉贤妒能,糊涂中计,任命骑劫为统帅,取代乐毅。骑劫统领燕军,改变乐毅制定的规则和章法,引起燕军内部的混乱,大大削弱了战斗力。

    燕军长期占领齐国国土,齐国军民普遍患有“恐燕症”,对齐国能否打败和赶走燕军,持怀疑态度。田单利用民众的迷信思想,竭力消除他们的疑虑,鼓舞他们的斗志。他命即墨城中的人,吃饭前必在庭院中祭祀祖先;庭院中遗留的饭菜,招引了大量鸟雀前来觅食。这一现象,许多人感到奇怪。田单故意说:“这表明,天神下凡帮助我们。”一名机灵的士兵冒充天神。田单将错就错,尊称那名士兵为“神师”,恭敬供奉。然后,通过神师“旨意”,告诉民众说,燕军是可以被打败和赶走的。这样做,其收效远远超过将军的号令。

    田单要使齐国民众仇恨燕军,形成同仇敌忾的局面。他派人在燕军中散布说:“齐军俘虏最怕劓刑,他们被割了鼻子,再走在燕军前面,攻打齐军,即墨城肯定沦陷。”

    燕军统帅骑劫信以为真,果真把一些俘虏割了鼻子,再逼着他们走在燕军的前面,进攻即墨。即墨城内的军民,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到侮辱,义愤填膺。田单又派人在燕军中散布说:“齐国人最害怕燕军挖掘他们的祖坟,那是羞辱先人的举动,最让人寒心。”愚蠢的骑劫不动脑子,果然指挥燕军大肆挖掘齐国人的祖坟,甚至暴露和焚烧尸骨。即墨军民看到燕军犯下的滔天罪行,痛哭流涕,增加了十倍仇恨,发誓要和燕军血战到底。

    田单在激发国人仇恨的同时,还想方设法麻痹燕军。他命强壮的年轻士兵不要露面,只让老弱病残和妇女登上城头,担任防御事项。他还派人到燕军营中,讨论投降问题。燕军将士无比兴奋,乐得高呼万岁。田单顺着投降题目,再做文章,让即墨富豪给燕军头目送去一些金银,请求说:“即墨即降,但愿燕军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妾儿女。”

    田单的做法天衣无缝,全像真的。骑劫神气活现,坐等即墨投降的一天。燕军将士也都松懈,以为很快就可以胜利回家了。其实,田单长期以来一直在做着一件大事,他要通过这件大事,给残暴的燕军以致命的一击。

    什么大事?答曰:威武神奇的“火牛阵”。田单担任将军以后,自知靠死打硬拼,齐军不是燕军的对手;若要取胜,必须设奇计出奇兵。为此,他征集到一千多头牛,作为秘密武器。他命人精心地喂养那些牛,给它们披上缯衣,缯衣上绘着五彩龙纹;牛的两角上绑扎锋锐的尖刀,牛尾上悬挂油脂灌注的草束。这天夜里,田单命人凿开城墙的通道,将牛从城内赶出,五千名强壮的士兵紧随其后。随着一声号令,士兵将牛尾的草束点燃,草束燃着油脂,牛群受到惊吓,发疯似的冲向前去。前方正是燕军的军营。牛群冲进军营,角上的尖刀,尾上的火炬,同时发挥威力,刀锋所向,非死即伤。燕军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以为是天神天兽和天兵天将,吓得四处逃命。齐国的五千名士兵,一面驱赶牛群,一面追杀燕军。即墨城门打开,百姓涌出,敲锣打鼓,为齐军呐喊助威,声震天地。骑劫在慌乱中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齐国到底有多少兵马,仓皇逃命,死于乱军之中。燕军失去统帅,兵败如山倒,奔回燕国。田单率领齐军,乘胜追击,大发神威,数日之内,收复了被燕军占领的全部国土。

    田单运用“火牛阵”大败燕军,威武神奇,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表明田单在战争中敢于和善于创新,以一“奇”字,克敌制胜。田单挽救了齐国,齐国人民有心拥护他为齐王。但是,田单为人朴实,没有非分之想,说:“先王之子田法章现在莒城,应当迎奉为王。”他率领田氏宗室,将田法章迎至临淄,厚葬齐湣王,即立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齐襄王感激田单,将他封于安平,号安平君。司马迁在《史记》中高度赞赏田单,评价说:“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不加戒备);后如脱兔,敌不及距(撵不上):其田单之谓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