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洪武篇章-陈友谅提前来了(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常州一战,让张士诚彻底认识到朱元璋的强大,他不得不怀着无比愤怒之情,老实了下来。但朱元璋却深刻地认识到,目前这个态势,并不是你想和平就能和平的,只有将地盘做大,才能把主动权拿在手里。于是,他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宁国。仍然是徐达和常遇春。元至正十四年(1357)四月,徐、常二人带大军出发。

    宁国其实只是一个小县城,在历史上一点也不著名,但这里驻扎着元末的一支义军——也就是元朝的杂牌部队。这些义军首领基本都是草根人士,没有饭吃后,组织人马,先是从事土匪工作,然后投奔元朝,算是政府部队的编制,为元朝打仗,元朝称他们为义军——以前那个陈野先的部队就是义军——这些部队虽然是杂牌军,但战斗力极强,让这样一支武装留在宁国,实在是心腹之患。

    宁国城并不大,但异常坚固。守城部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驻在城外的青华观,另一部分则驻在城里接应。城外的部队使的全是长枪,号称长枪队。这支长枪队不但负责外围守备,也负责打家劫舍,为全军搞钱搞粮。他们前一段就曾出击广德,想乘朱元璋部队刚下广德,立足未稳之时,把广德拿下。哪知,驻守广德的邓愈却很猛,硬是把这支长枪队痛打了一顿,连行军总管也成了战俘。

    长枪队的元帅想不到朱元璋的部队如此英勇,心存惧意,这时听说徐达和常遇春又带兵前来,就更怕了,也不说一声,直接带着所部,连夜逃到宣州。

    于是,就只剩城里的守军了。由此看来,要拿下宁国没有什么难度了。徐达和常遇春也这么认为。但朱亮祖却不这么认为。

    朱亮祖现在是宁国城里的最高指挥官,在长枪队连夜逃跑的时候,他没有逃跑。其实,徐达他们是认识朱亮祖的。在他们攻下太平时,朱亮祖就曾经投降过他们。可后来,朱亮祖又反水到元朝那里继续当他的杂牌军首领了。

    朱亮祖看到徐达的部队开到城外,便趁其立足未稳,率军杀出。常遇春急忙应战,双方一阵大打。常遇春是个战争狂人,一进入战场,就拼命向前,猛砍猛杀,手段十分恶劣,一把大刀所到之处,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哪想到,那个朱亮祖也是个猛男,砍杀起来,同样不顾性命。两下一阵对打,短期内竟不分伯仲。

    打到酣处,常遇春居然直接跟朱亮祖过招。几十个回合下来,常遇春大感吃力,知道碰上了劲敌,当下打起精神,奋力死战——只要把这个朱亮祖打败,就能把这支元朝的杂牌军全歼。

    哪知,朱亮祖却猛得要命,硬是不断把常遇春逼住。两人又斗片刻,常遇春突然腿部大痛——一支来历不明的箭,竟射中他的腿肚,而且从前直穿到后,是实实在在的贯通伤。朱亮祖也看到那穿过常遇春腿肚的箭头,箭头上还挂着指头大的肉丝,血水从箭头上流下,如檐头水注。连他都看得心头发麻。

    如果是别人,此时早就翻身落马,成为朱亮祖的俘虏,可常遇春不是别人。他觉得大痛之后,连看也不看伤处一眼,圆睁着眼,继续拼命战斗。反倒是朱亮祖有点迟钝起来。常遇春迅速抓住机会,脱身而去。

    徐达看到常遇春挂彩,也知道这场战斗已经极不顺利,于是率部前来接应,硬生生地挡住了朱亮祖。徐达和常遇春收兵回营。大家看到连这么生猛的常遇春,都还斗不过朱亮祖,不由都有点气馁了。徐达却不服气:小小一个宁国城就奈何不了,还谈什么打天下?又下令赵德胜和郭兴出战。朱亮祖仍然出城接招。双方混战,眼看就要逼近城门,朱文贵又从城里杀来,把赵、郭逼回原处。

    常遇春正在营里歇息,听到营外战鼓雷鸣,知道朱亮祖又打了过来,心头大怒,一手抓住箭杆,直接就拔了下来,然后扯过一块布,紧紧地裹住,接着一声大吼,冲出营门,跨上战马,又冲了出来。正在败退的士兵看到常遇春大声呼喝而来,又是精神一振,奋力抵挡,阻止了朱亮祖的攻势。徐达见状,怕常遇春有失,急忙下令停战。

    朱元璋派徐达出战之后,也以为不过几天就会拿下宁国,他只在那里坐等捷报传来。哪知,他接到的报告却是:朱亮祖勇猛已极,他们猛攻数仗都以失败而告终。常遇春已三度受伤,而且全是贯通伤。

    朱元璋一听,也傻了。他也知道朱亮祖很猛,但没有想到他猛到这个程度,连徐达和常遇春都拿他没有办法,看来得亲自马了。他点了大军,立刻从应天府出发。傍晚到了广德,全军休息一晚。次日天色未明,又起程向宁国。朱元璋骑着战马,随着大军向前。此时,正是仲春之季,夜空悠悠,皎月犹在天际,偶尔小雨飘零,淅淅沥沥地打在身上,欲湿不湿,如雨如露。见到眼前情景,朱元璋突然诗兴大发,随口吟了一首诗:

    忙着征衣快着鞭,

    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

    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

    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

    社稷山河在眼前。

    到了宁国,徐达出营迎接,把情况详细向他汇报了。朱元璋听完,就问:“这里哪个地方能看到宁国城里?”

    徐达道:“城南的钟山。”

    朱元璋道:“咱们过去看看。”

    上了钟山,朱元璋放眼过去,宁国城尽收眼底。他转头对徐达他们道:“就这么个小城,你们也打不下?”

    徐达道:“朱亮祖实在太猛。”

    朱元璋道:“不能力敌,就得智取。”

    回到大营,朱元璋马上升帐,进行战斗部署:张德胜带唐胜宗、王志等率五千兵在燕子山下埋伏,任务是阻击从宣州来的敌援军;冯国用带三千部队埋伏在南门外的坛川山林中,任务是截断朱亮祖的退路;其余的部队分成几个部分向朱亮祖挑战。

    朱亮祖连续几次把朱元璋手下最牛、最猛的徐达和常遇春玩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心里很爽。他一边大吃大喝,一边大叫:“再打几仗把徐达干掉,然后再把朱元璋也捉了。”话犹未了,亲兵进来报告,城外又现敌人大部队,旗号正是朱元璋。

    朱亮祖一听,像突然打了鸡血似的,把杯中酒向嘴里猛一灌,很响地把那一大口酒硬生生地吞下,接着重重地把酒杯放下,大手猛抹了一把大嘴,然后大叫:“来得好,免得老子还要跑到应天府去。传令,出战。”

    朱文贵劝道:“老兄不要这么急着出战,朱元璋这次带来的部队很多……”

    朱亮祖大声道:“我就不怕他。他带再多的人,我也要把他打败,把他活捉。你要是怕死,你就在这里守城。等我拿了朱元璋立大功,你别眼红。”

    朱亮祖带着部队冲出城门时,就看到大旗之下那张很特别的脸,这正是朱元璋。他曾投降过朱元璋,所以远远就认得出来。他兴奋地大叫着,当先冲出。

    朱元璋鞭子一挥,胡大海率所部出来接战。两军混战一阵,胡大海向后撤。丁德兴部又接着打,接着撤。张龙再打,再撤。然后是胡海,同样被打退。

    如果是一个脑子好用的指挥官,到了这个时候肯定知道,这是朱元璋的车轮战术,一来使朱亮祖的部队疲劳,二来是诱敌之计。可朱亮祖这时只觉得自己很牛:朱元璋算老几?你再怎么车轮,我也这么打。

    双方一直打到中午。朱亮祖虽然觉得有些疲软起来,但他仍然可以高声大叫着向前冲,再冲一个时辰也没有问题。他想,只要再坚持一个时辰,朱元璋就会成为他的俘虏。

    可他没有想到,他的手下不是个个都叫朱亮祖。这些士兵虽然一路打来,好像都在打胜仗一样,可不停地打胜仗也有支持不住的时候,也得休息吃饭啊。他们举刀的手不再那么有力了,跑路的腿也不再那么轻松了。朱亮祖这才知道问题严重了,他忙下令后撤。

    可朱元璋答应吗?朱元璋在战场上绝对是个缺德人士,他这么算计部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看到朱亮祖想退,立刻马鞭一挥。徐达和其他四将突然带着部队合围上来,把朱亮祖团团围住。

    朱亮祖咬牙大战,但徐达他们死死地敌住他。他从城里杀出时一路勇猛,进展很快,可这时再想杀回去,却万分艰难。他杀了整整两个时辰,才后退不到三里路。好容易看到南门。他知道,只要再接近一点,他就可以退到南门前,那时朱文贵就会出来接应他。他的想法很美好。可朱元璋也老早就想到这一点。因此,在他正望着南门时,又有两支生力军杀到,挡住他的后退之路。来的正是冯国用的部队。

    朱亮祖这时傻了。他不光傻了,也累了。一支长矛飞过来,正好击中他坐骑的一条腿。马倒在地上,他也倒在地上。于是,冯国用手下的几个士兵赴了过来,有的夺下他的兵器丢在一边,有的压在他身上,有的用绳子套住他的身体,他顺利地成为俘虏。

    这时,朱文贵已经出城来接应,但被胡大海他们一阵猛打,又抱头退回城里,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朱亮祖被五花大绑地推到阵后。

    朱元璋已经来到大营,下令打扫战场。冯国用把朱亮祖推到帐下,然后在朱亮祖的腿弯一踢,朱亮祖不得不跪下来。

    朱元璋笑着问他:“你先降又叛,现在还想怎么样?”

    朱亮祖朗声道:“你要是用我,我从此也会像这样帮你去杀敌;你要是不用我,就砍死我吧,不要用这样的目光看着我。”

    朱元璋又笑了笑,道:“我就再原谅你一次。”然后上前,把他的绳子解开,一边解一边道,“我不是说不要绑得这么紧,弄得我解得这么费劲。”说着,他拔出刀来,噌噌几下,几圈绳子落到朱亮祖的脚下。

    朱亮祖也不起来,直接磕了几个响头,然后对朱元璋道:“多谢不杀之恩,别的话就不说了。”

    这时,主力部队还在向宁国城大举进攻。但朱文贵也是厉害之极,硬是死死守住,而且城墙极高,一时真的难以攻破。恰在此时,探子来报,宣州敌人又来援救宁国城了。

    朱元璋道:“这个不用管,张德胜他们在那里等着呢。现在咱得想办法破了这个宁国城。”

    他下令停止进攻,然后对诸将道:“跟我来,让你们看一个物件。”大家跟着朱元璋来到一个军营中,只见里面摆着一排排用篷布遮盖着的物件。他叫士兵们揭开盖子,大家一看,都不由地两眼发直——原来是火炮!

    朱元璋在进攻集庆时,奋力克城,觉得那样的损伤太不值得了,于是也跟徐达一样,决心发展火器。于是,他在应天府内征集工匠,制造出一批火炮。现在正好试一试这些火炮的威力。

    朱元璋派士兵们把火炮推了出来,直向宁国南门。到达指定地点时,他一挥令旗,士兵们点了引线,但闻轰隆之声震耳欲聋。硝烟未散,便见城门已经洞开,大军蜂拥而上。

    城中将士看到这个局面,知道他们再怎么英勇也守不住这座小城了。别不华和杨仲英当机立断,号召士兵们不要乱跑,要有秩序。要有秩序地去干什么呢?他们道:“投降啊!”

    投降本来是没有面子的事,但投降时也要做得有点面子才像样。众人之中,唯有朱文贵不投降。这家伙很能打,也很残忍,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后代,让自己绝户之后,这才自杀。

    朱元璋连朱亮祖都收降了,更想把朱文贵也抓到手,让他变成自己的部下,但当他看到朱文贵时,这个“战争猛人”已经变成一具“僵尸”。他没有办法,只得下令将其厚葬。

    宁国城变成朱元璋的地盘。朱元璋任胡惟庸为宁国主簿,然后再升为知县。接下来,朱元璋派出几路人马,又接连拿下宣城、铜陵、池州和徽州。一时军势大振,张士诚终于老实了很多。

    全军上下都很兴奋,可朱元璋那张脸却绷得很紧。自从被迫跟张士诚打仗到现在,接连数役,尽皆大捷,杀得张士诚的部队丢盔卸甲。他们占了一大块地盘,实力大增,不但人马数量是以前的几倍,势力范围更是与在濠、滁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他们还制造了火器,攻城略地,与以前相比,更是难度大大降低,效果大大提高。可尽管如此,但与其他势力比起来,他的力量仍然不算最强大。

    在这个世界,只有最强大的集团才能生存下去。现在他们周边仍然都是敌人,而且跟他直接交过手的,不但有张士诚,元兵、徐寿辉也都跟他有过流血冲突。严格说来,在这些势力中,元朝的军队是共同的敌人,徐寿辉和张士诚虽不算盟友,但这两方势力并没有撕破面皮,目前仍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倒是他朱元璋都与这两个势力接上了火,如果这两伙势力合起来,组成联盟,向他夹击,结果是很可怕的——即使他们没有事先通气,各自向他发动进攻,他仍然吃不消。

    他必须在这两股势力向他发动进攻前灭掉其中一股。而这两股势力都不好消灭。形势逼人,必须在其中选择一个。否则,他们两个同时选择你,你就只有死路一条。先灭谁?朱元璋一时也不知道先灭谁好。其实,诸将也知道他们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都认为必须在陷于双面夹击之前把一面敌人拿下。

    朱元璋问:“先打谁?”

    “当然打张士诚。”

    “为什么?”

    徐达道:“目前徐寿辉的力量太过强大,即使要拿下他,也要耗费极大力气,甚至会两败俱伤。到时,我们就无力再对付张士诚了。”

    李善长道:“徐将军言之有理。”所有的人都道:“言之有理。”朱元璋一听,这话说得确实很有理。但他好像又觉得有点不对,嘴皮动了几下,并没有出声做决定。

    冯国用道:“现在张士诚刚被咱们打得浑身发抖,正好趁机再猛打几下,直接把他灭了,吞了他的部队,占了他的地盘,缴了他的财富。张士诚是个盐贩子,钱肯定很多。”大家一听,都道:“先打这个盐贩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