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洪武篇章-陈友谅提前来了(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朱元璋满耳都是盐贩子这三个字。他的嘴里也念念有词:盐贩子,盐贩子……他念了好一阵,突然心头一震,大声道:“不能打这个盐贩子!”大家一呆,都面面相觑,又看着朱元璋。但见他神色冷峻,好像思维没有异常。可他为什么要说出这个异常的话来?难道要先打徐寿辉?

    冯国用道:“是先打徐寿辉?”

    朱元璋道:“是。必须先打徐寿辉。”

    大家闻言,都不说话了。所有的人都在心里想问个为什么,可是又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先弱后强的道理,很多军事家都证明过啊,还用他们再问吗?

    朱元璋两眼扫视了大家一遍,缓缓地道:“我们为什么要急于灭掉一个?不就是怕受到两面夹击嘛!可如果先打张士诚,我们立马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境地。”

    大家都“啊”了一声。但他们还是没明白。朱元璋坐了下来,继续道:“不管我们去打谁,都得拼尽全力,都会打得很艰难。而徐寿辉的实力远高于张士诚,而且手下战将极多,稍一不慎就会大败亏输。张士诚确实很好打,只要用心去打,要打败他,没有多大问题。按照常理,确实该先打张士诚。或者如果只有一个徐寿辉,我们仍然可以先来灭张士诚。可现在徐寿辉的阵营里还有几个猛人,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陈友谅。陈友谅是个十分强悍的人物,他打仗从不按常理出牌。他觉得有利可图时,就会出现。所以,如果我们正跟张士诚打得难分难解时,他突然加入,那我们还有能力跟他过招吗?”

    郭兴道:“那如果我们打徐寿辉时,张士诚也突然出现,我们该怎么办?”

    朱元璋道:“张士诚是个盐贩子,盐贩子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只图眼前利益,他不会想得那么多。他会站在那里,等我们打来打去,然后来个坐收渔利。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打徐寿辉。”

    大家听朱元璋这么一说,个个都汗流浃背。如果真的牛哄哄地去打张士诚,后果真不堪设想。可是,徐寿辉又没有那么好打,他手下那几个猛人,真不好交手。尤其是陈友谅,连朱元璋都对他高度重视,可见他定是极难对付。

    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朱元璋。朱元璋知道这些目光所包含的内容。他只轻轻地说了一句:“等。只要舍得等,就会有机会。”

    只在片刻之间,朱元璋心念电转,迅速把徐寿辉和陈友谅在心里进行了一次评估。朱元璋也是草根出身,也是打拼出来的。早在他当郭子兴手下时,就知道自己不会为郭氏所容,曾几度出走。后来虽然仍归郭氏麾下,但基本都是自己干自己的。再后来郭氏一死,郭天叙当元帅,自己就明显不怎么理郭天叙了。

    现在陈友谅在徐寿辉手下,又何尝不是当年自己当郭天叙部下的那种境况。而且从陈友谅的办事规律看,这个家伙要比朱元璋狠毒多了。朱元璋手下的谋士们未必看出这一点,但朱元璋却一眼就能把陈友谅看到底。朱元璋不但看清陈友谅的面目,同时他也知道自己跟徐寿辉的力量并不是对等的。徐寿辉的士兵比他多,装备比他强,尤其是水军,不但训练好,而且船体高大。虽然近期来朱元璋也注重水军的训练,可由于时间太短,连船只都没有。现在他手里的船基本都是以渔船为主,用渔船打鱼是没问题,但渔船是不能跟战船对抗的。

    另一方面让朱元璋顾忌的是,目前朱元璋的地盘处在下游,而陈友谅却占据着上游。双方要是交起战来,朱元璋必须仰首作战。本来船体就小了,再处于这么不利的位置,这仗真的不能开打。

    所以开始时,朱元璋只是把先灭徐寿辉再打张士诚当成一个战略目标,要真的动手还得再等一段时间,让他把水军训练好,多造一些大船。本来,朱元璋的算盘打得很好,可是一件事的发生,却把朱元璋的这个如意算盘搅得一塌糊涂。

    那天,朱元璋正在帐下思索,如何才能把跟徐寿辉的决战往后拖一拖,忽听门外有人来报:“池州徐元帅来信。”

    朱元璋一挥手,道:“进来。”

    徐达的信使进来之后,把一封信交给朱元璋。朱元璋拆信一看,不由大惊。原来徐达和常遇春正攻打池州。而池州却是徐寿辉的地盘,守将更是陈友谅的死党赵普胜。赵普胜也是个猛人,号称“双刀”,对朱元璋从来看不顺眼。常遇春带着水军猛攻几次,这才把池州攻下,而且还俘获三千俘虏。常遇春此前没有跟天完军作过战,此次一交手,觉得天完军的战斗力极强,心下甚是不爽,便对徐达道:“这三千士兵都是悍寇,留之无益。”

    徐达道:“还是先向主公报告。”于是写信给朱元璋,请朱元璋定夺。

    朱元璋看完这封信,脸上不由汗水涔涔。进攻池州,本来已经有些失策,现在又要杀降,那么岂不是一点余地也不留了?他立即回信,要求徐达把这三千士兵送回去。

    哪知,常遇春就是看那三千人不顺眼。不就是一群被打败了的士兵吗?如果当时就大开杀戒,杀得一个不留,他们还能享受俘虏待遇吗?这些人个个都是天完政权的死硬派,说不定明天就会反水,到时可就麻烦了。不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又不是杀自己人,就杀几个俘虏,哪还用请示主公?主公也不是什么慈善机构的负责人,也是杀人如麻的军事统帅啊!他也会同意这么杀的。等他下令,倒不如自己先动手。

    常遇春这么一想,杀人的冲动就井喷而出,抓起大刀,出门而来,在黑暗中把士兵们大声吆喝起来。士兵们看到火光之下,常将军满脸横肉,目闪凶光,握刀之手,青筋暴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是一副杀人之相,不由都是大惊失色。

    常遇春对大家道:“咱们去把天完的那几千狗兵杀了。留着他们终究是祸患。”这些士兵这才定下神来,脸上都换上常遇春的那副凶狠神态,跟着常遇春过去杀降。

    那些降卒此时正酣然大睡,哪知屠刀已经举向自己。就连徐达也不知道,常遇春已经在半夜大开杀戒,把三千降卒杀得一个不留。当他接到消息,赶到现场时,只见尸体如堆,头颅满地,血腥满鼻,不由大惊,急忙快马向朱元璋报告。而此时,朱元璋的信亦刚刚送到。

    朱元璋很快就接到徐达的报告,知道大错已铸,接下来,就只有面对陈友谅的大举进攻了。很多人看到朱元璋脸色发青,两手发抖,以为主公大怒之下,定要拿下常遇春,说不定还会把这个杀人狂送到天完帐下,由徐寿辉发落,以便取得对方的原谅。

    如果是别人犯了此等大错,朱元璋也许会这么做。可现在犯错误的不是别人,而是常遇春。他不能处理常遇春。他现在需要常遇春为他去拼命。朱元璋并不同情那些降卒,他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杀降也是威慑敌人的一种手段。只是常遇春这时举起屠刀,时机实在太错了。

    李善长看到朱元璋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拿信的手稍稍抖了几下,但稍后便恢复了平静。他不得不佩服这个人。在此危难关头,仍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他悄声问:“主公,现在该怎么办?”

    其实朱元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看了看李善长,用手抹着嘴皮,道:“除了兵来将挡,没有别的办法。”

    常遇春杀降的目的跟朱元璋想的一样,就是要威慑敌人。他并没有把所有的降卒全部干掉,而是恐怕陈友谅不知道他已经杀降似的,硬是把几个士兵放回去,让他们告诉陈友谅,我已经把你的降卒全部杀光,我叫常遇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