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培养快乐心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要想快乐首先就应该爱你们的仇人,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祈祷。其次就是寻找自我,保持本色,一个人要想集他人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是最愚蠢的、最荒谬的行为。

    1. 快乐是一种心态的调整

    新的一天开始了,对于这一天,你有两种方式度过它:一种是快乐地度过;另一种就是不快乐地过完这一天。怎样度过,就看你的选择了。其实,快乐是一种心态的调整,人生在世,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

    快乐其实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发自于内心的快乐才算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来源有很多,好比:帮助别人;事业有成;朋友信任;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儿女成才等等,快乐其实就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无论是对哪一个人来说,时间都非常的公平,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尽量快乐地过完每一天呢?悠悠岁月在不经意带走了多少世间珍奇,如水未央,百里阿房,如今都已经了无痕迹,湮没在时间的深处。可是总有一些是让我们留恋的,依依地守候在书本里,在曲文里,在传说里,在我们对之无限的喜爱里。纤细如游丝,柔弱如花瓣,却是代代流传,永不磨灭。

    不同的一个人的快乐点是完全不相同的。好比,一个平民百姓买彩票中了500万,他就会因此而兴奋不已。但是当一个亿万富翁买彩票中了500万的时候,他的兴奋程度自然没有平民百姓高。名人和伟人也有自己的快乐,只是快乐的内容与平平淡淡的人们不同。其实快乐就是一种心态的调整,就像美丽是需要用心体会才能发现一样。

    曾有一句话现在说起来可能有点老,但是确实非常的有道理:“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快乐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心态的调整。

    时间真是在飞,眨眼又是一周,转身又是一月,一年的光阴也就在眨眼转身之后、无所事事中送走了一天又一天。

    虽然说人人平等,但是每个人的命运却不一样。一些人劳苦一生,却始终贫寒。但是有一些人从来就不劳作,却能衣食无忧。还有一些人兢兢业业,却无大业成就。一些人平平庸庸,却功名双降。虽然说每个人都需要努力,但是他们所得到的却大大的不同。所以说,差不多就好,不要太过计较结果。

    一些人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所以能做出大动作,整出大动静,改了江山,留了功名。现在很多的人来这世上走上一朝,也就是吃饭睡觉,传宗接代,这也是一种使命。不同的人,背负着不同的使命,一些人改变着世界,一些人传承着世界;一些人是主导,一些人是陪衬。辉煌也好,失败也好,富有也好,贫穷也好,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经历了,也就结束了。人的一生,你的一生,就是这样,就是如此。能改变的是你的心,不能改变的是你的命。只要心态变了,感觉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快乐还是痛苦,全在你的心态。

    调整好心态,并不是装聋作哑逃避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难道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就看不到社会上丑陋的事吗?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这些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行为都是由社会和生活所决定的,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虚伪”其实也是一种生存的手段,还是成人世界中的一种游戏规则。“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如果是在一些交际场合,无论是谁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就算有些礼仪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一种束缚,但是他还是必须表现得乐意遵守,因为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同,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才能够继续在这圈子里发展,否则就会被踢出圈外。可能有一些人的行为虚伪得令人不齿,但是其实这种虚伪到极点的人都很少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存和生活,像阿谀奉承等这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

    现代的心理学家认为,快乐就是一种情绪,同时也是人的行为之一,正如弹琴与跳舞是人的行为一样。经过长期的练习,琴师用不着思考与决定,就能够习惯地按动琴弦,弹出悦耳的乐曲;经过练习,人们用不着思考与决定,就能够自然地跳出动人的舞姿。同样道理,人们经过练习,也完全可以培养出快乐的习惯。

    人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当事情过多时,就会发牢骚,怎么什么事情都让我做,但是如果不让你做时,你又会担心,是不是觉得我能力不够,做的不好?所以人总是矛盾,快乐或不快乐就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心态好的人可以在忙的时候觉得充实,闲的时候觉得惬意,所以,同样的际遇,不同的人活出的心情就不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过一生。

    古人说“境由心造”。一个人是否快乐,并不是他拥有了什么,而是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也就是说,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快乐是一种纯主观的内在意识,是一种心灵的满足程度。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快乐,那么他就会比别人更加的幸福。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变得十分的积极,那么就可以得到快乐,这样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乐观豁达的人,他能够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情趣,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能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项变得简单可行……那么在这个时候,快乐已经来临。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人生的道路上有多么的艰难,而在于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这些自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让我们认清真正的人生和真正的快乐。

    有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对工作的兴趣渐失,甚至有的人不能想象怎样带着热情去工作并且从工作中再找到快乐;有很多的人一直都在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比如他或她的职业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种,但若要改变却又千难万难。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都在整日做着自己必须做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有人对曾经特别向往去做的事情漠然了。甚至连想也不去想了。

    一个人的心态和意愿将会对工作产生很大的作用,一个视工作为乐趣、为挑战的人,是不会倦于工作的;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在工作中创造乐趣,假如说你的工作环境中聚集着这么一批人的话,那么你们的事业将会大有可为。

    在现实生活当中,无论是哪一个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的成分。如果是对于某个人来讲,你有可能是幸福的、满足的、快乐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反面的。决定你幸福快乐与否的因素只有一点——你接受积极还是接受消极心态的影响,这个因素都掌握在你手中。

    心理学家在研究幸福快乐与心态的关系的时候,是这样下的结论:幸福快乐与心态积极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幸福,那么他就能够得到这种幸福;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这种快乐,也一定能得到这种快乐。消极心态的人不但不会具有这种幸福,而且会排斥幸福快乐!哪怕是幸福悄然降临到身边,也会毫无觉察,或者交臂错过!

    人生快乐与心态有关。同样的中秋,同样的月色,有人过得平淡,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就早早的睡去。这样的夜色,再美也体验不到,也没有闲情雅致看月亮。如果是心态好的人的话,就算是再苦,再苦难,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生命或长或短,事实上都是差不多的长度,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得走完这几十年,为何苦苦地自己折磨自己,何不乐观些?

    出门不必车马,裹身不必狐裘。带着一份朴素、宽容的心去待人接物;工作上事业上以一颗平常心去做超常的事情,而不是以超常心去做平常事;对爱人、家庭,多份关心和责任;可以偶尔去做几件浪漫的事情,重温下童年的顽皮。如果是这样的生活,难道会不快乐,会不幸福吗?快乐不是靠别人施舍的,也别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快乐要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什么是心态,心态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遇到问题或解决问题时候的一种心理状态。心态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快乐心态的培养对于每个工作者来说就更为重要。

    莫里亚克曾说: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少有人能在自己势力所及的范围内重新见到整个世界。

    我们要用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你看见一个美人,那是因为你从她最美的角度去欣赏;如果你看见一个坏人,那是因为你只从他最坏的角度去观察。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的视角,你的视角又取决于你的心态。所以说那些乐观的人总能够看到开心的事情,但是那些悲观的人总是看到烦心的事情。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有人感觉自己总是处于糟糕的境地,与一切好机会没有一点的缘分;还有的人常常生活在焦虑中,他总是不停地抱怨,他从来就不感到满足。这并不是事情本身有什么错误,这只是视角产生的错觉。只要你能够重新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态度和方法重新面对生活的话,那么你就能打开困惑自己的心锁。

    快乐并不是上天恩赐某个人的,快乐用金钱是不可能买到的,快乐是自己创造和争取的,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快乐;不去争名夺利是快乐;不追求奢侈生活是快乐;不爱慕虚荣是快乐……在生活当中,想要的快乐有很多,那是因为人们的欲望也太多。满足了这个又要追求那个。欲望没有止境,追求不愿停止。快乐自然离去,烦恼自然跟上。于是愁肠百结,心事重重。快乐又怎么能够降临在他的身上?

    当然,快乐是相对的。就算是再快乐的人也会有烦恼。一个人不会生活在真空当中,矛盾总是层出不穷。旧的烦恼排除了,新的烦恼就又会出现,而且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为讨厌的人烦恼,为疾病缠身烦恼,为名利未获烦恼……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快乐与烦恼。快乐是自我的,烦恼也是自我的。但不一样的是:你在生活当中是在寻找快乐还是在寻找烦恼。我们做事情不可能很完美,总会有点缺陷,受到些批评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要为别人的批评而不快乐,要学会接受,试着去改正,我们又会更进一步。记住想办法让你快乐起来,你就会有快乐的心理,快乐的人生。

    曾经有两个人结伴到山里去露营,一个浪漫,一个现实。晚上睡觉时现实的人就问浪漫的人说:“你看到了什么呀?”浪漫的人回答说:“我看到了满天的星星,深深感觉到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伟大,我们的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暂……那你又看到了什么呢?”现实的人回答道:“我看见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你可能会问:“这两个人的看法哪个比较正确啊?”

    其实,这两个人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在你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情况,尤其是困难的事,你必须要考虑到长程和短程的冲击。如果我们只顾到长程,只谈人生哲理,忘掉人活着还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事,因此我们就会快乐,但很可能被现实的环境击败,甚至会饿死。但如果人活着只看到目前实际的生活而忽略了除填饱肚子外,还要靠些比较遥远、比较抽象的东西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那生活将是多么乏味啊!如果你过的是没有理想和梦幻的生活,那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你可能不耐烦:到底应该怎样?一个不能平衡远程和近程需要的人,如果一个没有想象空间的人,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不是只要立足于现实的生活当中,又不可失去作为人所应得到的愉悦。

    曾经有一个富人,背着许多金银珠宝到远方寻找快乐,但是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有一天,一位衣裳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来。这位富人就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但是农夫笑着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了。”直到这个时候这位富人才蓦然醒悟——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不但是这样,而且他住店的时候怕有人把的金银珠宝偷了,行路时还怕被他人给抢了。他天天忧心忡忡,惊魂不定,这样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如果富人放下行囊的话,把金银珠宝分发给那些过路的穷人,这个富人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肯定还能够看到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他也会因此而快乐起来的。

    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

    2. 报复的代价太高了

    让我们永远不要去试图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深深地伤害了自己,不要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有能力去报复,却放弃报复,是一种高贵的品德。

    报复一个人又有什么用呢?你所得到了,最多只是心理上短暂的快感,随后就是一阵不安,或是得到一个更为严重的报复!

    如果你是为了报复,而度过自己的一生的话,这就是世界上最震撼人、也最悲哀的一种人生了。可是,这样的人却很多,许多人活着就是为了报复。这种报复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目的、有对象的报复,因为家仇、遗恨或者自己早期所遭受的苦难,向某一个人或某一势力复仇。类似的例子很多,有很多成了小说家笔下震撼人心的故事,像《呼啸山庄》、《基度山伯爵》就是精彩的例子。

    还有—种报复人生则是没有确定对象的,因为在他的意识当中,迫害他的只是某一个人,他就算是杀了某一个他最恨的人也不解气。因此,这样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向整个社会报复。他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恨而活着的,他之所以要活着就是为了那些不喜欢他的人活得不自在。

    毫无疑问,报复人生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人生的悲剧形态,因此培根在《论报复》当中说:“报复犹如蔓草,是野性的产物。人性自然地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却应当剪除它。如果说,一件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那么私相报复却是完全否定了法律。”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报复人生至少是与文明和法治相冲突的。但是,尽管如此,报复人生有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给人带来残酷的快意。那是因为很多人报复人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假如说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迫害人的坏人肯定要受到惩罚,也不需要受迫害者去报复。但是遗憾的是,这样公正的法治社会非常难得。在很多情况下,迫害者不但能够逍遥法外,甚至还会受到社会的庇护。在这时,受迫害的人们只能忍气吞声,眼看着坏人弹冠相庆,毫无顾忌地继续作恶。

    正因为如此,宽容虽然是一种美德,而报复也会是令人同情和钦佩的。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宽容往往会使恶人恶行有恃无恐,受迫害的人更受其害,那么只有报复才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公义。可能这正是人们为何喜欢侠义之士的原因之一。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至死对于勇于复仇的人生非常欣赏,多次赞扬过报复的勇士。鲁迅在他的遗嘱当中写了一条:“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他还写到:“……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只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也谓多矣,倘若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也不宽恕。”

    当然,这种报复是正大光明的人生,是为了公正而复仇的。可是无论是怎么样说,报复人生是痛苦的,那是因为报复者念念不忘旧仇,所以他的伤口也永远不会愈合。

    每次当我们恨我们自己的仇人的时候,那就等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那种力量使我们难以成眠、倒我们的胃口、升高我们的血压、危害我们的健康和吓跑我们的快乐。假如说我们的仇人知道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报复的话,他们肯定会高兴得跳起舞来。我们心中的恨意完全伤害不到他们,却令我们的生活变得像地狱一般。

    正如莎士比亚曾经所说的:“不要由于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让心中的烈焰烧伤自己。”有一个能原谅和忘记误解和错对自己的人的最佳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一些绝对超出我们能力之外的大事,这样我们碰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再去计较那些与理想无关的事情了。

    我们要学会培养自己安静和快乐的心理,“让我们永远不要去尝试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时候,我们会更深的伤害到自己。不要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所讨厌的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受到一些伤害是免不了的。有的人生气以后,随时间会慢慢的淡化;还有的人会拿起武器进行反击,而且适时而止;但是有的人,却置之一笑,调整好心态,继续走自己的路,除非那伤害阻碍了他前进的方向,并继续进行着,否则,他是不会那么轻易出击的;有的人,却无法从不快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他们会经常扒开自己的伤口查看,每看一次,伤口便扩大一分——报复他人(多为损人不利己)——“虐他”心理(想象对方如何痛苦)——心理稍事平衡——再次扒开伤口查看(无异于自我折磨)——新一轮的报复……一步步走进怪圈。况且不说能不能给对方造成痛苦,单他本人为此所浪费掉的宝贵时间、破坏掉的好心情、心态一次次扭曲变形,使得“怪圈”在脖子上一层一层套紧,无不使他因受制于别人而偏离了自己原有的人生轨道,心也自然无法更高地放飞。

    如果说你给他人造成伤害,别人有可能会罢休,但是也有可能引起对方更猛烈的报复,结果自己更加痛苦;不能给对方造成任何伤害,痛苦的还仅是自己。

    那是因为报复的代价实在太大,如哈姆雷特呓语般被情人的兄长刺杀,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自杀于两家庭仇杀的刀影里……

    天高海阔,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些,换一处风景,换一个心情。日照朗朗,我们不妨移动自己的脚步,去追逐太阳,追逐阳光般的心情和阳光般的生活。

    如果你有了活跃的思想和行为,那么你就能够感觉到快乐;永远不要去试图报复我们的仇人,否则我们会深深地伤害自己。

    3. 寻找自我,保持本色

    在人生旅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坎坷、不幸,但不要迷失自我。寻找自我,保持本色人生才会精彩。人生之路难免挫折,只要不迷失自我,必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最重要的是自信快乐地活出你自己。

    爱默生在《论自信》的散文里说:“在每个人受教育过程当中,他肯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他人其实就是无知,模仿其实就是自杀,无论是好还是坏,他必须保持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除非他去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要不然,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以外,根本没有人能够知道他能做什么,他能知道什么,而这都是必须去尝试求取的。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生长在山谷中的一丛小树,但必须是溪边最好的一丛。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灌木一丛;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公路旁的一片绿草,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

    如果我们不能够都做船长的话,那么我们就做船员好了。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多得根本就做不完。工作有大的,但是也有小的,我们该做的工作,就在你的手边。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我们不能够只看大小就断定你的输赢,不管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尽量做到最好。

    一个人想要集他人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是最愚蠢、荒谬的行为,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有限,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别人希冀得到的东西,最简单的道理是“羡慕他人是无知,模仿他人是自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太阳底下的一个新生事物,都应该呼吸一份属于自己的氧气、占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如果你想跳跃弱者的门槛,那么就必须将自己的长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你只能唱自己的歌,画自己的画,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甚至你的命运所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人生如下棋,死碰硬拼者败,深谋远虑者胜。在这样强大的势力面前,我们只要做到心知肚明,寻找自我,保持本色,巧妙应对,定能游刃有余。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快乐,完全决定于一个人是怎样看待事、物的。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要培养快乐的心理,寻找自我,保持本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一个人要想集其他人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愚蠢的。所以我们不要去模仿别人,让我们找到自己,保持本色,也就是要有个性。假如说你不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么你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如果你受到了最苦的磨炼,那么以前的那些困难和以后将遇到的困难就是区区小事,可见最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

    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寻找自我,保持本色。领悟:不做他人意见的牺牲品,只做自己心中的自由人。自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一点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新的东西。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归根结底,所有的艺术都带有一些自传体;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就的你。无论是好还是坏你自己都得建造是一个小花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我们应该尽量地去利用大自然所赋予我们所有的一切。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本人的潜能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对这一方面没有这种潜能的话,你非让他去做那么最后肯定会失败。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获知自己得奖后,宣布她不会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她不想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名人,她觉得这不是她所追求的人生目标。用她自己的话说,在得知获得这一如此崇高的奖项以后,她感觉到的“不是高兴,而是绝望”。耶利内克表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本人能获得诺贝尔奖,或许,这一奖项是应颁发给另外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的。”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位获奖者的反应是最好的,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巨大的荣誉降临的时候,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其实耶利内克写作并不是为了得奖,而且她认为还有比她更该得奖的作家,这不但表现了她的诚挚,而且还表现了她的勇气。

    确实,诺贝尔奖就是加在一个人头上的桂冠,它能够让获奖者沐浴着荣誉的阳光,但它绝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你本来怎么样,现在还是那样。现在有很多诺贝尔获奖者在荣誉到来之后表现出来的本性,更让人感到他们人性的伟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得奖者,如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出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没有看错人。

    卓别林在刚开始拍电影时,那些电影导演都坚持要卓别林去学那个时候非常有名的一个德国喜剧演员,但是卓别林在创造出一套自己的表演方法以后,才开始成名。鲍勃·霍伯有着相同的经验。他多年以来一直在演歌舞片,但是结果却毫无成绩,一直到他发现自己有说笑话的本事之后,他才成名起来。威尔·罗吉斯在一个杂耍团里,不说话光表演抛绳技术,干了好多年,后来他才发现自己在讲幽默笑话上有特殊的天分,因此他才能够成名。

    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蕾刚刚进入广播界的时候,想做一个爱尔兰喜剧演员,但是她却失败了。后来她发挥了她的本色,做一个从密苏里州来的、很平凡的乡下女孩子,结果成为纽约最受欢迎的广播明星。

    金·奥特雷刚出道的时候,他想改掉德州的乡音,穿得像个城里的绅士一样,他还自称是纽约人,结果大家却在背后笑话他。最后他开始弹五弦琴,唱他的西部歌曲,于是他开始了了不起的演艺生涯,成为全世界在电影和广播两方面都有名气的西部歌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交织着善与恶、美与丑、高雅与粗俗、高尚与卑鄙。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不慕虚荣,高风亮节,我们要学会平静地面对所有的荣辱得失,永远都以白雪般纯洁的心去对待所有的人和事。

    生活,就是平凡。你必须要不断面对那些乏味的日子,而且还要保持心灵的宁静。现代化的喧闹打破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因此人心渐渐变得浮躁。要是想做一个快乐的人的话,关键一定要保持内心的恬静。追求绝对的完美是不现实的。理想主义的完美是不存在的,过分追求完美是痛苦的。随遇而安,只会永远的迷失自我,学会平静,理解平凡,那么也就学会了生活。

    生活,就是理智。你得不断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人的一生当中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拒绝,该拒绝不拒绝,那么必受其乱。今天的金链子,明天可能是吊死你的绳索。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如果礼节太多的话肯定有诈,好处来得太突然也有诈。感情发展太迅猛,就要提高警惕。要洁身自好,常在河边走,也要不湿鞋。要想不湿鞋,遇事多慎思;要想不湿鞋,私欲要常戒;要想不湿鞋,静夜多反思,自己给自己找借口,终将导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在成功的时候不要太过高兴,在失败的时候不要迷失自我。只要是我们应该得到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去得到它;凡是我们应该付出的,就真诚付出。不崇拜任何空虚和毫无意义的东西,尽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农夫,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满智慧之花。

    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很多的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什么才能。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所以,我们要学会寻找自我,不断的保持自己的本色。

    4. 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

    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只要我们不放弃梦想,我们就有可能会成功。即使我们没有成功,只是抱有要化负为正的愿望,也会使我们向前看而不会向后看。所以,用肯定的思想来替代否定的思想,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能刺激我们忙到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忧虑那些已经过去和已经完成的事情。

    下面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我所认识的女人,她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位主角的名字叫瑟玛·汤普森。“在战时,”她说起她的经验:“我先生驻守在加州莫嘉佛沙漠附近的陆军训练营里。我为了要接近他们一点,于是就搬到那里去住。我非常讨厌那个地方,对那个地方简直是深恶痛绝。我从来就没有那样的苦恼过,我先生被派到莫嘉佛沙漠里出差,我一个人住在一间小破屋里。那里热得简直让人受不了——就算是在大仙人掌的阴影下,还是有华氏125度的高温。

    “在那个地方除了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以外,没有人可以和你谈话,但是那些人又不会说英语。风不停地吹着,到处都是沙子。

    我当时真是难过得一塌糊涂,写了封信给我的父母,告诉父母我在这已经快受不了,要回家。我说我连一分钟也待不下去。父亲回信了,只有两行字,而且这两行字一直回响在我的记忆中,让我的生命为之改观。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栏里往外看,一个看见一片泥泞,另外一个看见满天繁星’我把这两行字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自己觉得非常惭愧。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出在当时的情形下还有什么好的地方。我要去发现那些星星。

    于是就与当地的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令人感到十分的惊奇。当我表示对他们所织的布和所做的陶器感兴趣时,他们就把那些不肯卖给观光客,却把他们最喜欢的东西送给我作礼物。那个时候我仔细的欣赏仙人掌和丝兰使人着迷的形态,我学到关于土拨鼠的知识,我看着沙漠的日落,还去找贝壳,就在三百万年以前,那一片沙漠还是海床。是什么让我产生这样惊人的改变呢?莫嘉佛沙漠一点也没有改变,那些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只有我变了,我改变了我的态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把当时那境遇变化当成了我生命中最刺激的一次冒险。我所发现的这个崭新世界使我感动,也使我兴奋,我高兴得为此写了一本书——名叫《光明的城垒》的小说……我从自己设下的监狱往外望,我找到了星星。”

    瑟玛·汤普森,她还学到了耶稣基督降生前500年希腊人所说的一个真理:“最好的那些东西都是最难得到的。”在20世纪,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把这句话又重说了一遍:“快乐大部分并不是享受,而是胜利。”这种胜利来自于一种成就感,一种得意,也来自于我们能把柠檬做成柠檬水。

    尼采对超人的定义是:“不仅是在必要情况之下忍受一切,而且还要喜爱这种情况。”我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业,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之所以有很多人能成功,那是因为在一开始时有一些会阻碍他们发展的缺陷,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很有可能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密尔顿就是因为双目失明,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来,而贝多芬是因为失去听力,才能作出更好的曲子。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的痛苦,而且他那个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如果他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悲惨,或许他永远不能写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有光辉的成就,也就因为她的瞎和聋。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样的充满折磨,他们可能永远写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说。“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残疾,我也许不会做到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达尔文坦白承认他的残疾对他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那一天,同时还有一个孩子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森林里的一个小木屋,他的名字就叫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他是出生在一个十分好的家庭,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得到学位,如果还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的话,他也许绝不可能在他心底深处写出那些在盖茨堡发表的不朽演说,也不会有在他第二次政治演说中的那句如诗般的名言——这是美国的统治者所说过的最美也最高贵的话:“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恶意,而要对每一个人怀有喜爱……”

    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在他那本《洞视一切》的书中说,“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人曾有一句俗话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故事来鼓励自己:北风造成维京人。”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只要有一个很有安全感而且很舒服的生活环境,没有任何的困难,并且舒适与清闲,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变好和变快乐。相反,那些可怜自己的人会继续地可怜他们自己,即使舒舒服服躺在一个大垫子上的时候也不例外。但是在历史上,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幸福,却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好的、坏的,只要他们肩负起他们个人的责任。因此我们再说一遍:北风造成维京人。

    世界最有名的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他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断了。可是欧利·布尔就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了那支曲子。“这就是生活,”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说,“如果你的A弦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这不只是生活,这比生活还要可贵——这是一次生命上的胜利。

    假如说我们能做到的话,我们会把威廉·波里索的这句话刻在铜板上,挂在所有的学校里:“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做资本,无论是任何傻子都会这样做。但真正重要的事是要从你的损失里获利,这就要有才智才行,而且这一点也正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傻子之间的区别。”因此,要培养能带给你平安和快乐的心理,请遵守这一条规则:“当命运交给我们一个柠檬的时候,让我们试着去做一杯柠檬水。”

    罗根·皮尔萨尔·史密斯用很简单的一段话,说出了一番大道理。他说:“生活中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要得到你所想要得到的;第二要在得到以后能够享受它。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步。”

    你想不想知道怎样把在厨房水槽洗碗也当作一次难得的经验呢?如果想的话,可以去看一本谈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而很富启发性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波纪儿·戴尔,她是一个几乎瞎了五十年之久的女人,她的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我希望能看见》。“我只有一只眼睛”,她写道,“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去看。看书的时候必须把书本拿得很贴近脸,而且不得不把我那一只眼睛尽量往左边斜过去。”

    但是她从来都不接受他人的怜悯,因为她不想让别人认为她是“异于常人”。在她小时候,她想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跳房子,但是因为看不见地上所画的线,她就在别的孩子都回家的时候,趴在地上,把眼睛贴在线上瞄过去瞄过来。她把她的那些朋友玩的那一块地方的每一点都牢记在心里,不过多久就成为玩游戏的好手了。每当她在家里看书的时候,把印着大字的书靠近她的脸,近到眼睫毛都能够碰到书本上去。最后她得到了两个学位: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得到学士学位,再在哥伦比亚大学得到硕士学位。

    她刚开始教书的时候,是在明尼苏达州双谷的一个小村庄,然后渐渐升到南德可塔州奥格塔那学院的新闻学和文学教授。波纪儿·戴尔在那里教了13年,她还在很多的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还曾在电台主持谈书本和作者的节目。她写道,“在我的脑海深处,常常怀着一种怕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很快活而近乎戏谑的态度。”

    然而在1943年,也就是在她52岁时,一个奇迹发生了。波纪儿·戴尔在著名的梅育诊所施行一次手术之后,让波纪儿·戴尔的眼睛能比以前看得清楚40倍。一个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可爱的世界展现在了波纪儿·戴尔的眼前。波纪儿·戴尔现在才发现,就算是在厨房水槽前洗碟子,也让她感觉很开心。“我开始玩着洗碗盆里的肥皂沫,”她写道,“我把手伸进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沫,我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在每一个肥皂泡沫里,我都能看到一道小小彩虹闪出来的明亮色彩。”因此你和我应该感到惭愧,这么多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里,但是我们却是在混日子,看不见生活的美丽,吃得太饱,而不享受。

    生活给予我们的东西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并非自己所愿意的,因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些人难免会因此产生沮丧、颓废、悲观的思想情绪,甚至于沉沦。但是,客观的东西不应该成为抱怨、沉溺的理由,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去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与方法,并付诸行动,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最大限度地去改变客观的现状,你终会发现属于自己的一片艳阳天。

    朋友,如果生活只赐给你一个柠檬,那么,何不尝试着去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水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